、单选题 1.钱穆的《国史大纲·引论》认为:(新通史)最主要之任务,尤在将国史真态, 传播于国人之前,使晓然了解于我先民对于国家民族所己尽之责任,而油然兴其 慨想,奋发爱惜保护之挚意也。作者认为“新通史”的核心价值是() A.培养民族精神与社会责任意识B.培养历史学家的个人素养 C.培养求真意识和不畏强权精神D.培养历史研究的踏实学风 2.莫言荣获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后认为,自己的创作深受《聊斋志异》的影响。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创作中() A.正面描绘中国商人的形象B.借鬼魅世界写人间好恶 C.刻画青年男女的叛逆性格D.以山东方言表故国之思 3.李清照南渡之后,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罢守江宁,李清照与丈夫具舟 去芜湖。沿江而上时经过和县乌江,李清照做《乌江》诗:“生当作人杰,死亦 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 A.体现了婉约派诗词的特点 反映了北宋时期安逸的生活 C.反映了李清照对北宋不满 D.反映了两宋之交的社会动荡 4.由于城市和商业经济的繁荣,出现了适应市民文化生活需要的世俗文学。根 据这一历史现象我们可以推知() A、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B、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C、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产物 5.下列历史事件中,不可能被司马迁载入《史记》的是() A.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B.战国时期最伟大的诗人屈原 C.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D.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6.“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屈原的 这首诗() A、抒发了志在四方的英雄气慨B、体现了超脱世俗的平和心境 C、体现了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D、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7.1955年郭沫若题写对联“世上创痍,诗中圣晢,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称颂 下图中这位诗人,他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李商隐 第1页
第 1 页 一、单选题 1.钱穆的《国史大纲·引论》认为:(新通史)最主要之任务,尤在将国史真态, 传播于国人之前,使晓然了解于我先民对于国家民族所己尽之责任,而油然兴其 慨想,奋发爱惜保护之挚意也。作者认为“新通史”的核心价值是( ) A.培养民族精神与社会责任意识 B.培养历史学家的个人素养 C.培养求真意识和不畏强权精神 D.培养历史研究的踏实学风 2.莫言荣获 2019 年诺贝尔文学奖后认为,自己的创作深受《聊斋志异》的影响。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创作中( ) A.正面描绘中国商人的形象 B.借鬼魅世界写人间好恶 C.刻画青年男女的叛逆性格 D.以山东方言表故国之思 3.李清照南渡之后,建炎三年(1129 年)赵明诚罢守江宁,李清照与丈夫具舟 去芜湖。沿江而上时经过和县乌江,李清照做《乌江》诗:“生当作人杰,死亦 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 ) A.体现了婉约派诗词的特点 B.反映了北宋时期安逸的生活 C.反映了李清照对北宋不满 D.反映了两宋之交的社会动荡 4.由于城市和商业经济的繁荣,出现了适应市民文化生活需要的世俗文学。根 据这一历史现象我们可以推知( ) A、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B、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C、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产物 5.下列历史事件中,不可能被司马迁载入《史记》的是 ( ) A.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B.战国时期最伟大的诗人屈原 C.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D.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6.“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屈原的 这首诗( ) A、抒发了志在四方的英雄气慨 B、体现了超脱世俗的平和心境 C、体现了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D、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7.1955 年郭沫若题写对联“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称颂 下图中这位诗人,他是( )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李商隐
8.《全唐诗》中收录了许多和尚、道上、尼姑、宫人、歌妓以及无名氏的作品 唐代的小说、其他通俗文学作品也大量引用五言、七言诗歌作唱词。对此合理的 解释是,唐代() A.具有重诗的社会风B.对等级制度执行不力 C.文学创作日趋平民化D.官府垄断教育被打破 9.说“诗言志,歌咏言。”下列反映汉代文学主流形式的是()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B.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 荡波 C.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D.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10.宋元之际“市井间每有演说话者,演说古今惊听之事。杂以诨语,以博笑噱 托之因果,以寓劝惩,是为小说;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刻成书本,是为平话 这反映出宋元时期( A.文学作品叙事粗疏勉强达意B.文学形式适应统治阶级需要 C.市民娱乐活动极为丰富多彩D.城市经济推动市民文学发展 11.有学者对明清四大长篇小说进行排序,排在第一的是《红楼梦》,排在第二 的本质上是一个寓言,那些妖魔鬼怪,全是象征性的存在。“排在第二”的著作 是() A.《西游记》B.《三国演义》C.《聊斋志异》D.《水浒传》 12.明末淸初,金圣叹择取历史上各体文学之精粹,选出“六才子书”,即 庄子、二离骚、三史记、四杜甫、五水浒、六西厢”。李贽也有“宇宙间有五大 部文章”之说,与上述吻合的有史记、杜甫、水浒。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这些著作真实地记录了历史B.文人们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 C.世俗文学登上大雅之堂D.商品经济下文学观念逐渐开放 13.宋人项安世说,“学诗当学杜(甫)诗,学词当学柳(永)词,杜诗柳词皆 无表德,只是实说”。他认为杜诗柳词( A.有直抒胸臆的特点 B.是诗词艺术的巅峰代表 C.注重道德教化功能 D.体现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第2页
第 2 页 8.《全唐诗》中收录了许多和尚、道上、尼姑、宫人、歌妓以及无名氏的作品。 唐代的小说、其他通俗文学作品也大量引用五言、七言诗歌作唱词。对此合理的 解释是,唐代( ) A. 具有重诗的社会风 B. 对等级制度执行不力 C. 文学创作日趋平民化 D. 官府垄断教育被打破 9.说“诗言志,歌咏言。”下列反映汉代文学主流形式的是( ) A.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B.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 荡波。 C.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D.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10.宋元之际“市井间每有演说话者,演说古今惊听之事。杂以诨语,以博笑噱; 托之因果,以寓劝惩,是为小说;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刻成书本,是为平话”。 这反映出宋元时期( ) A. 文学作品叙事粗疏勉强达意 B. 文学形式适应统治阶级需要 C. 市民娱乐活动极为丰富多彩 D. 城市经济推动市民文学发展 11.有学者对明清四大长篇小说进行排序,排在第一的是《红楼梦》,排在第二 的本质上是一个寓言,那些妖魔鬼怪,全是象征性的存在。“排在第二”的著作 是( ) A.《西游记》 B.《三国演义》 C.《聊斋志异》 D.《水浒传》 12.明末淸初,金圣叹择取历史上各体文学之精粹,选出“六才子书”,即“一 庄子、二离骚、三史记、四杜甫、五水浒、六西厢”。李贽也有“宇宙间有五大 部文章”之说,与上述吻合的有史记、杜甫、水浒。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这些著作真实地记录了历史 B. 文人们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 C. 世俗文学登上大雅之堂 D. 商品经济下文学观念逐渐开放 13.宋人项安世说,“学诗当学杜(甫)诗,学词当学柳(永)词,杜诗柳词皆 无表德,只是实说”。他认为杜诗柳词( ) A.有直抒胸臆的特点 B.是诗词艺术的巅峰代表 C.注重道德教化功能 D.体现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14.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以清新、明丽的艺术风格丰富了婉约派的词风。下列各项 与她的词风相同的是()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D.“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 清秋节” 15.唐朝时期科技文化辉煌灿烂,下列关于唐朝科技文化叙述正确的是() ①武器发明家唐福制作出火箭、火球和火蒺藜献给朝廷 ②书法家张旭以狂草名世 ③诗人王维被奉为文人画的鼻祖 ④诗人杜甫的诗作更多表现出凝重与沉郁的风格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6.明朝后期的“三言两拍”是古代中国短篇小说的经典。“三言”120篇小说 中,写到商人生活和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有50多篇。“二拍”80个故事中,故事 的发生地位于大运河沿岸城市的有40多个。这反映出当时() A.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B.中国文化的区域色彩浓厚 C.商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商业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素材 17.唐代传奇、北宋风俗画、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文人阶层不断壮大B.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化底蕴 18.小说在明清时期被社会上层人士看成是“猥鄙荒诞,徒乱耳目”,皆“黩载” (正史不记载)。1902年,梁启超创办《新小说》,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把小说提到“文学之最上乘”的崇高地位。梁启超对小说这种地位的看法反映了 A.小说的政治功能日益突出 B.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扩大 C.清末市民队伍进一步扩大 改良派政治立场发生变化 19.成语“骚人墨客”指的是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其中将诗人称作“骚 人”是源于屈原作《离骚》。该诗篇所展现的风格是() A.现实主义 B.自由主义 C.浪漫主义 D.理想主义 20.《诗经》中的史料可以用于先秦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研究,即使 第3页
第 3 页 14.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以清新、明丽的艺术风格丰富了婉约派的词风。下列各项 与她的词风相同的是( ) A.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B.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C.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D.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 清秋节” 15.唐朝时期科技文化辉煌灿烂,下列关于唐朝科技文化叙述正确的是( ) ①武器发明家唐福制作出火箭、火球和火蒺藜献给朝廷 ②书法家张旭以狂草名世 ③诗人王维被奉为文人画的鼻祖 ④诗人杜甫的诗作更多表现出凝重与沉郁的风格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6.明朝后期的“三言两拍”是古代中国短篇小说的经典。“三言”120 篇小说 中,写到商人生活和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有 50 多篇。“二拍”80 个故事中,故事 的发生地位于大运河沿岸城市的有 40 多个。这反映出当时( ) A.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B. 中国文化的区域色彩浓厚 C. 商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 商业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素材 17.唐代传奇、北宋风俗画、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文人阶层不断壮大 B. 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C.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 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化底蕴 18.小说在明清时期被社会上层人士看成是“猥鄙荒诞,徒乱耳目”,皆“黩载” (正史不记载)。1902 年,梁启超创办《新小说》,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把小说提到“文学之最上乘”的崇高地位。梁启超对小说这种地位的看法反映了 ( ) A.小说的政治功能日益突出 B.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扩大 C.清末市民队伍进一步扩大 D.改良派政治立场发生变化 19.成语“骚人墨客” 指的是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其中将诗人称作“骚 人”是源于屈原作《离骚》。该诗篇所展现的风格是( ) A. 现实主义 B. 自由主义 C. 浪漫主义 D. 理想主义 20.《诗经》中的史料可以用于先秦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研究,即使
诗中的那些草木鸟兽虫鱼,也是古代博物学以及古代农业史、天文学史等学科宝 贵的信实材料。这表明《诗经》() A.保存的完整性B.价值的多重性C.史料的真实性D.内容的多样性 、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表现出来的哲学态度、处世方式和人格精神。魏晋 士人崇尚自然,寄情山水,他们厌倦了政变的黑暗与残酷,更多地追求精神上不 受外物的牵累,强调个性的真实与自由。在“神韵”这一独特的审美追求指导下 魏晋时期的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一片空前繁荣的景 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风度”形成的时代背景。并说明 其在绘画、书法方面的表现。 材料二(宋代)在文学领域,雅文学与俗文学之间,呈现出突破文体进而融会 贯通的趋势;以诗文言志传道,以词曲言情游戏,在宋代士大夫的文学活动里能 够各得其所。在艺术领域,不仅院体画、文人画与民间画齐头并进,各臻繁荣, 张择端、李嵩等画院画家更以《清明上河图》与《货郎图》等反映世俗生活的佳 作而闻名于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文化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文化具有 这一特点的原因 答案 1.A2.B3.D4.D5.D6.D7.B8.A9.B10.D11.A12.D13.A14.D15.C16.D17.B 18.A19.C20.D 21.(1)背景:①国家分裂,社会动荡;②政治黑暗;③士人群体的形成;④佛 教、道教的传播。 表现:①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出现;②书法体现虚玄灵动的时风 (2)特点:雅文化与俗文化并存。 原因:①理学兴起,文人阶层壮大;②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出现;③ 文化的普及。 第4页
第 4 页 诗中的那些草木鸟兽虫鱼,也是古代博物学以及古代农业史、天文学史等学科宝 贵的信实材料。这表明《诗经》( ) A. 保存的完整性 B. 价值的多重性 C. 史料的真实性 D. 内容的多样性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表现出来的哲学态度、处世方式和人格精神。魏晋 士人崇尚自然,寄情山水,他们厌倦了政变的黑暗与残酷,更多地追求精神上不 受外物的牵累,强调个性的真实与自由。在“神韵”这一独特的审美追求指导下, 魏晋时期的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一片空前繁荣的景 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风度”形成的时代背景。并说明 其在绘画、书法方面的表现。 材料二 (宋代)在文学领域,雅文学与俗文学之间,呈现出突破文体进而融会 贯通的趋势;以诗文言志传道,以词曲言情游戏,在宋代士大夫的文学活动里能 够各得其所。在艺术领域,不仅院体画、文人画与民间画齐头并进,各臻繁荣, 张择端、李嵩等画院画家更以《清明上河图》与《货郎图》等反映世俗生活的佳 作而闻名于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文化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文化具有 这一特点的原因。 答案 1.A2.B3.D4.D 5.D6.D7.B8.A9.B10.D11.A12.D13.A14.D15.C16.D17.B 18.A19.C20.D 21.(1)背景:①国家分裂,社会动荡;②政治黑暗;③士人群体的形成;④佛 教、道教的传播。 表现:①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出现;②书法体现虚玄灵动的时风。 (2)特点:雅文化与俗文化并存。 原因:①理学兴起,文人阶层壮大;②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出现;③ 文化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