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教学要求 1、了解新中国十七年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等史实 、了解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颁布《义务教育法》和 提出“科教兴国”战国等重要史实 3、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认识到“课教兴国”战略的 重要性 4、树立“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人生”的信念,树立勤奋学习、成人成 才、报效祖国的理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新中国人民教育的基本史实 2、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教育蓬勃发展的关系:教育发展的宝 贵经验。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下,必须发展教育,提高素质培养 人才,迎接挑战 3、过程与方法:中心问题分析 4、情感态度价值观建国后新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起人民的教育 事业科教兴国战略是振兴中华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综合国力的 竞争实际上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教学过程 导课:本课引言讲述了山西一个小山村通过办教育面貌焕然一新的事 例,说明教育对社会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课 、人民教育的奠基 1、拉开序幕、制定方针、初具规模。人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 拉开了新中国教育奠基工程的序幕,建立人民的教育事业:接 着是解决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制定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在中 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初 具规模。 指导学生概括:新中国教育是在什么背景下拉开序幕的?人民政府是怎 样让教育事业回到人民手中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什么背景下何 时召开?有何重要决议?新中国的人民教育是如何建立的?为发展教育,党 和政府制定了哪些教育方针?取得怎样的成果 、动乱中的教育 通过材料、图片让学生认识以下问题:
第 21 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教学要求 1、了解新中国十七年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等史实 2、了解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颁布《义务教育法》和 提出“科教兴国”战国等重要史实。 3、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认识到“课教兴国”战略的 重要性 4、树立“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人生”的信念,树立勤奋学习、成人成 才、报效祖国的理想。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 识记新中国人民教育的基本史实 2、 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教育蓬勃发展的关系;教育发展的宝 贵经验。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下,必须发展教育,提高素质培养 人才,迎接挑战 3、 过程与方法:中心问题分析 4、情感态度价值观 建国后新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起人民的教育 事业 科教兴国战略是振兴中华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综合国力的 竞争实际上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教学过程 导课:本课引言讲述了山西一个小山村通过办教育面貌焕然一新的事 例,说明教育对社会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课 一、人民教育的奠基 1、 拉开序幕、制定方针、初具规模。人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 拉开了新中国教育奠基工程的序幕,建立人民的教育事业;接 着是解决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制定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在中 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初 具规模。 指导学生概括:新中国教育是在什么背景下拉开序幕的?人民政府是怎 样让教育事业回到人民手中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什么背景下何 时召开?有何重要决议?新中国的人民教育是如何建立的?为发展教育,党 和政府制定了哪些教育方针?取得怎样的成果? 二、动乱中的教育 通过材料、图片让学生认识以下问题:
“左”倾思想指导下的混乱教育。 由于“左”的指导思想影响,在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上,出现过 些偏差。在“大跃进”的年代,各地出现了“教育大跃进”,打乱了正常 的教学秩序,导致教育质量下降。20世纪60年代初,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 础上,对教育事业进行了调整。1966年到1976年,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 命”十年浩劫,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濒临崩溃边缘。 三、教育的复兴 教师:文革结束后教育的蓬勃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教育探索道路成功的 段 学生看书,结合对文革结束后对教育领域的认识理解,归纳中央政府在 教育领域的措施 1、拨乱反正,全面整顿,迎来教育的春天。 “文革”结束后,各项事业百废待兴。邓小平同志刚一复出,就深刻敏 锐地认识到教育这个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存危亡的重大问题的严重性,他自 告奋勇抓科技和教育工作,亲自领导了教育战线拨乱反正和全国恢复教学秩 序的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全国教育界知识分子数以万计的冤假错案被平 反,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教育的春天来到了 高考制度在“文革”期间被废除了十年,国家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档。 在邓小平同志亲自主持下,教育界冲破重重障碍,在1977年冬天恢复了中 断十年之久的高考制度广大教师精神振奋,教育界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同时,教育界开始了全面恢复和整顿被“文革”搞乱了的教育秩序,学 制的恢复与重建,使学校教育迅速摆脱混乱局面,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针对中小学教材短缺和混乱不堪的局面,邓小平同志指示要加强教材建 设。教育部积极组织编写新的中小学教材,这对于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 质量提供了基本保证。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邓小平同志大力倡导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国 家规定了教师节,颁布了《教师法》,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获得普遍 的提高,尊师重教逐步形成风气,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确立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邓小平教育理论全面阐明了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之间的辩 证关系,确立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提出“科 教兴国”战略。明确了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方向 3、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 1983年9月,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高屋建瓴,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的 远见卓识。在其指引下,我国教育战线锐意进取,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在 基础教育、《义务教育法》、教育投资上、中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学位 制度、社会办学、“希望工程”等各领域进行改革,取得进展
“左”倾思想指导下的混乱教育。 由于“左”的指导思想影响,在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上,出现过 一些偏差。在“大跃进”的年代,各地出现了“教育大跃进”,打乱了正常 的教学秩序,导致教育质量下降。20 世纪 60 年代初,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 础上,对教育事业进行了调整。1966 年到 1976 年,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 命”十年浩劫,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濒临崩溃边缘。 三、教育的复兴 教师:文革结束后教育的蓬勃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教育探索道路成功的 一段。 学生看书,结合对文革结束后对教育领域的认识理解,归纳中央政府在 教育领域的措施。 1、拨乱反正,全面整顿,迎来教育的春天。 “文革”结束后,各项事业百废待兴。邓小平同志刚一复出,就深刻敏 锐地认识到教育这个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存危亡的重大问题的严重性,他自 告奋勇抓科技和教育工作,亲自领导了教育战线拨乱反正和全国恢复教学秩 序的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全国教育界知识分子数以万计的冤假错案被平 反,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教育的春天来到了! 高考制度在“文革”期间被废除了十年,国家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档。 在邓小平同志亲自主持下,教育界冲破重重障碍,在 1977 年冬天恢复了中 断十年之久的高考制度。广大教师精神振奋,教育界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同时,教育界开始了全面恢复和整顿被“文革”搞乱了的教育秩序,学 制的恢复与重建,使学校教育迅速摆脱混乱局面,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针对中小学教材短缺和混乱不堪的局面,邓小平同志指示要加强教材建 设。教育部积极组织编写新的中小学教材,这对于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 质量提供了基本保证。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邓小平同志大力倡导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国 家规定了教师节,颁布了《教师法》,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获得普遍 的提高,尊师重教逐步形成风气,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确立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邓小平教育理论全面阐明了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之间的辩 证关系,确立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提出“科 教兴国”战略。明确了面向 21 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方向。 3、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 1983 年 9 月,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高屋建瓴,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的 远见卓识。在其指引下,我国教育战线锐意进取,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在 基础教育、《义务教育法》、教育投资上、中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学位 制度、社会办学、“希望工程”等各领域进行改革,取得进展
4、1993年,国家着手实施“211工程”,大大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实验室迅速发展壮大。特别是涌现了一批以北大方正为 代表的新型校办企业,发挥高校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方面的智力优势,进 步密切了教育与经济、科技的关系 5、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国家出资支持西部20所高校建设, 并在西部180多个县,建立职业教育中心;进一步实施东西部对口支援,增 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小结 过去50年,是共和国教育事业在艰难曲折中发展的50年。50年来, 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英明领导 下,全党、全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艰苦奋斗所赢得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 业空前发展的辉煌成就将永载史册。迎着新世纪的曙光,我们豪情满怀。中 华民族的未来是辉煌灿烂的,中国教育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我们要为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也可以用问题总结:现代中国教育事业是怎样走过来的?你从中能总结 出哪些经验和教训? 习题反馈: 见课件和评价手册 教学后记 附件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导学提纲 建国后, 工作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扫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 盲{政府开办了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 育宪法和有关教育法规都提到要扫除文盲,并要求在20世纪末把青壮年文盲降到 成效2001年元旦,政府庄严宣布,0世纪基本扫除了文盲
4、1993 年,国家着手实施“211 工程”,大大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实验室迅速发展壮大。特别是涌现了一批以北大方正为 代表的新型校办企业,发挥高校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方面的智力优势,进一 步密切了教育与经济、科技的关系。 5、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国家出资支持西部 20 所高校建设, 并在西部 180 多个县,建立职业教育中心;进一步实施东西部对口支援,增 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小结 过去 50 年,是共和国教育事业在艰难曲折中发展的 50 年。50 年来, 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英明领导 下,全党、全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艰苦奋斗所赢得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 业空前发展的辉煌成就将永载史册。迎着新世纪的曙光,我们豪情满怀。中 华民族的未来是辉煌灿烂的,中国教育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我们要为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也可以用问题总结:现代中国教育事业是怎样走过来的?你从中能总结 出哪些经验和教训? 习题反馈: 见课件和评价手册 教学后记: 附件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一、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二、导学提纲 2001 20 20 1950 成效: 年元旦,政府庄严宣布, 世纪基本扫除了 文盲 宪法和有关教育法规都提到要扫除文盲,并要求在 世纪末把青壮年文盲降到 以下 政府开办了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 年,党和政府召开 建国后, 工作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扫 盲 教 育
「义务教育是国家的一项 义196《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 普及义务教育成为“ ”的重要环节 育 具体实践:多渠道、多形式发展普及义务教育 成效:2001年元旦,政府宣布,20世纪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 建国初期的1952年,开始参照 模式调整有利有弊 科学发展阶段 1963年稳定发展 1973年的短暂好转 的{遭破坏阶2198-1960年“ 大革命”,造成混乱 1966 年“十年动乱”,大学停招、教师被批斗 1977年起,恢复统一高考_制度 步入正轨建立起学士 三级学位制度 政策放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 都有长足发 三、释疑解惑 1、基本线索 新中国 教育 扫盲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的重大发展 2、教育的含义及中国的教育成就 (1)教育的含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 (2)教育成就 ①开展扫盲教育。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共扫除文盲2亿多人,2000 年新世纪之初,摘掉了世界头号“文盲大国”的帽子 ②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90 年代以来,进一步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重要环节即普及九年义务 教育,至20世纪末完成 ③发展高等教育。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校建 立起学士一硕士一一博士三级学位制度:少数民族教育长足发展,成人高 校越来越大,民办高校异军突起;中外大学的交流进一步增强
成效: 年元旦,政府宣布, 世纪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 具体实践:多渠道、多形式发展普及义务教育 普及义务教育成为“ ”的重要环节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通过 义务教育是国家的一项 2001 20 1986 政策放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 都有长足发展 建立起学士 — — 三级学位制度 年起,恢复统一高考 制度 步入正轨 — 年“十年动乱”,大学停招、教师被批斗 — 年“ 大革命”,造成混乱 遭破坏阶段 年的短暂好转 — 年稳定发展 建国初期的 年,开始参照 模式调整有利有弊 科学发展阶段 1977 1966 1958 1960 1973 1963 1952 三、释疑解惑 1、基本线索 2、教育的含义及中国的教育成就 (1) 教育的含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 动 (2)教育成就 ①开展扫盲教育。新中国成立 50 多年来,我国共扫除文盲 2 亿多人,2000 年新世纪之初,摘掉了世界头号“文盲大国”的帽子 ②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86 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90 年代以来,进一步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重要环节即普及九年义务 教育,至 20 世纪末完成 ③发展高等教育。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校建 立起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少数民族教育长足发展,成人高 校越来越大,民办高校异军突起;中外大学的交流进一步增强。 义 务 教 育 高 等 教 育 的 发 展 新 中 国 教育 扫盲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的重大发展
四、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地义 务教育”,这是我国哪部法律的规定: A.《宪法》B.《义务教育法》C.《未成年人保护法》D.《教师法》 2、1983年,邓小平提出了教育的“三个面向”。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面向世界B、面向未来C、面向生产实践D、面向现代化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 A.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新阶段 B.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初步确立 C.基础教育发展到新阶段 D.我国的教育与世界接轨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获得巨大发展,其体现在 ①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创造能力理论②实行了九年制义务 教育③完善了教育立法④形成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体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新中国成立后,在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 A、素质教育B、高等教育C、初等教育D、扫盲教育 6、下列对与我国建国初的扫盲工作叙述错误的是 A、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指出扫盲是教育的中心B、扫盲工作就是让文 盲认识字C、政府开办了各类型的补习学校扫盲D、在政府的努力下,扫盲 工作取得了最终胜利 (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 邓小平的《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 材料二: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 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邓小平的《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 材料三: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 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回答,邓小平是如何看待教育、科技与现代化建设三者 之间的关系的? (2)依据材料三,归纳、江泽民报告的主要观点
四、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地义 务教育”,这是我国哪部法律的规定: A.《宪法》 B.《义务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教师法》 2、1983 年,邓小平提出了教育的“三个面向”。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面向世界 B、面向未来 C、面向生产实践 D、面向现代化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 A.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新阶段 B.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初步确立 C.基础教育发展到新阶段 D.我国的教育与世界接轨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获得巨大发展,其体现在 ①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创造能力理论 ②实行了九年制义务 教育 ③完善了教育立法 ④形成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体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新中国成立后,在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 A、素质教育 B、高等教育 C、初等教育 D、扫盲教育 6、下列对与我国建国初的扫盲工作叙述错误的是 A、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指出扫盲是教育的中心 B、扫盲工作就是让文 盲认识字 C、政府开办了各类型的补习学校扫盲 D、在政府的努力下,扫盲 工作取得了最终胜利 (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 ——邓小平的《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 材料二: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 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邓小平的《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 材料三: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 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回答,邓小平是如何看待教育、科技与现代化建设三者 之间的关系的? (2)依据材料三,归纳、江泽民报告的主要观点
(3)简要概括上述三则材料的相同观点。 (4)从20世纪末以来,国家把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具体做 法主要有哪些? (三)延伸与探究 8、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国 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请回答:如何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答案 选择题1、B2、C3、C4、B5、D6、B 二、非选择题 7、(1)发展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 基础。 (2)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 (3)把发展教育看成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4)①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②鼓励社会办学。③推动农村义务教育, 促进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大力实施素质教育。⑤加快课程教材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三、延伸与探究 8、中国的历史经验证明了这一点。 当代的国际国内形势也决定这一点 国际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国内: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 人力资源的优势。而劳动力的素质,提高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高,已经
(3)简要概括上述三则材料的相同观点。 (4)从 20 世纪末以来,国家把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具体做 法主要有哪些? (三)延伸与探究 8、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国 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请回答:如何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C 4、B 5、D 6、B 二、非选择题 7、(1)发展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 基础。 (2)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 (3)把发展教育看成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4)①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②鼓励社会办学。 ③推动农村义务教育, 促进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大力实施素质教育。⑤加快课程教材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三、延伸与探究 8、中国的历史经验证明了这一点。 当代的国际国内形势也决定这一点。 国际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国内: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 人力资源的优势。而劳动力的素质,提高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高,已经
成为制约我们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而这一切都必 须坚定不移的依靠教育来完成,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 林
成为制约我们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而这一切都必 须坚定不移的依靠教育来完成,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