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SE C ONTENT目录 01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02 剩余价值与资本主义 03 经济危机 04 资本主义的发展
C ONTENT 目录 01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02 剩余价值与资本主义 03 经济危机 04 资本主义的发展
WISE 马克思关于社会存在的总的看法 我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果: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成一样,既 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 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 总和,黑格尔按照18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称之为“市 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我 在巴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 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人们在自 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 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 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 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
马克思关于社会存在的总的看法 • 我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果: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成一样,既 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 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 总和,黑格尔按照18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称之为“市 民社会” ,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我 在巴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 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人们在自 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 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 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 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
WISE ·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 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 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 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 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 革。(《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3卷,1972,第8-9页)
• 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 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 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 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 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 革。(《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3卷,1972,第8-9页)
WISE 对上述这段话的解读 ·马克思的主要兴趣是整个社会,特别是社会变革的过程,社会发展的 动力要在政治经济学中寻求,社会变革的关键必须在生产方式的运动 中寻我 ·克界婆☆韩参行僑郸叠续系揭示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 (政治法 马克思的研究目的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因此他从支配 生产方式变革的规律着眼,专注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马克思继续黑格尔思想的一些要素,强调过程,强调发展要通过对立 物或矛盾力量的斗争,他发现历史上的斗争就是阶级斗争,基本的经 济关系,就构成阶级斗争形式的基础和以阶级斗争形式表现的经济关
对上述这段话的解读 • 马克思的主要兴趣是整个社会,特别是社会变革的过程,社会发展的 动力要在政治经济学中寻求,社会变革的关键必须在生产方式的运动 中寻找 • 马克思试图从社会存在的总体,揭示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政治法 律、社会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 • 马克思的研究目的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因此他从支配 生产方式变革的规律着眼,专注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 马克思继续黑格尔思想的一些要素,强调过程,强调发展要通过对立 物或矛盾力量的斗争,他发现历史上的斗争就是阶级斗争,基本的经 济关系,就构成阶级斗争形式的基础和以阶级斗争形式表现的经济关 系
WISE 马克思思想的历史性质 ·马克思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历史方法,他始终坚持从世界的、历 史的角度来解释当代事变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现实是一个特定关系所固有的变革过程,即 历史进程,是一个在原则上既无止境、也不停歇的进程 ·社会制度和个人一样,要经历一个生命周期,而且要经过这么一 幕,“从生产力发展的形式”,“转变为它们的桎梏” ·人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 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 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马克思思想的历史性质 • 马克思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历史方法,他始终坚持从世界的、历 史的角度来解释当代事变 •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现实是一个特定关系所固有的变革过程,即 历史进程,是一个在原则上既无止境、也不停歇的进程 • 社会制度和个人一样,要经历一个生命周期,而且要经过这么一 幕,“从生产力发展的形式” , “转变为它们的桎梏” • 人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 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 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共产主义社会提出的背景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工业化国家已占统治地 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 ·产业革命一方面促进了生产技术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 加剧了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方式 的革命带来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一方面催生了一个富有的工业 资本家阶级,另一方面又造就了一个贫困的产业工人阶级 ·经济危机和社会两极分化,是由这种生产方式产生的直接后果。 1825年后连续爆发的3次大规模的经济危机以及1831年后爆发的3 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上升为 当时的主要社会矛盾
共产主义社会提出的背景 •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工业化国家已占统治地 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 • 产业革命一方面促进了生产技术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 加剧了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方式 的革命带来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一方面催生了一个富有的工业 资本家阶级,另一方面又造就了一个贫困的产业工人阶级 • 经济危机和社会两极分化,是由这种生产方式产生的直接后果。 1825年后连续爆发的3次大规模的经济危机以及1831年后爆发的3 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上升为 当时的主要社会矛盾
·当马克思日睹千百万沦为劳动力市场商品的无家可归的无产者,目睹 现实世界充斥贫困、苦难、不平等和各种罪恶行径时,他深信,资本 主义制度是一个恶的制度,是一个坏的制度,为此,他提出了人类未 来的理想归宿一一共产主义社会 ·在这个未来社会,人类真正实现社会平等和个人自由两大价值目标,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 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我们将借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视角,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 思考:社会形态演变是一种自发的自然历史过程?还是可以人为设计的?
• 当马克思目睹千百万沦为劳动力市场商品的无家可归的无产者,目睹 现实世界充斥贫困、苦难、不平等和各种罪恶行径时,他深信,资本 主义制度是一个恶的制度,是一个坏的制度,为此,他提出了人类未 来的理想归宿——共产主义社会 • 在这个未来社会,人类真正实现社会平等和个人自由两大价值目标,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 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 我们将借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视角,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 思考:社会形态演变是一种自发的自然历史过程?还是可以人为设计的?
WISE 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逻辑起点 ·“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它必须成为起点 为终点,必须放在土地所有制之前来说明”(《导言(摘自1857- 1858年经济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1972,第 758页) ·“资本与雇佣的关系决定着这种生产方式的全部性质”(《马 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1972,第995页) ·这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首要的经济关系是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 即劳资关系。,《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篇幅,几乎人是用来研究 以“孤立的”“纯粹的”形式出现的劳资关系的 劳资关系形式上是一种交换关系,研究劳资关系,必须从分析一 般的交换现象开始,而研究交换现象,要从“商品”开始
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逻辑起点 • “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它必须成为起点 为终点,必须放在土地所有制之前来说明”(《导言(摘自1857- 1858年经济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1972,第 758页) • “资本与雇佣的关系……决定着这种生产方式的全部性质” (《马 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1972,第995页) • 这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首要的经济关系是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 即劳资关系。《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篇幅,几乎人是用来研究 以“孤立的”“纯粹的”形式出现的劳资关系的 • 劳资关系形式上是一种交换关系,研究劳资关系,必须从分析一 般的交换现象开始,而研究交换现象,要从“商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