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货币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货币银行学)第三章 信用与信用制度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43,文件大小:210KB,团购合买
第一节 信用与经济 第二节 信用形式 第三节 信用工具 第四节 我国的信用制度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本章重要问题:1、信用的本质 2、现代信用之间的关系 3、主要信用形式的特点 4、信用工具的类型与特点 第一节信用与经济 一、信用的本质 “信用”(Credit)一词在伦理学、经济学等许多学科均被使用。在伦理学上,它是指 诚实守信、践行诺言,是善的体现,是一种美好的德行。正如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在《新 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引用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对美国人的教导所 说:“切记:善于付钱者是别人钱袋的主人,…一次失信,你的朋友的钱袋则会永远向你关 闭。…一直把欠人的东西记在心上,会使你在众人心目中成为一个认真可靠的人,这就又增 加了你的信用。”1 经济学上广泛地使用信用一词。《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对信用的定义是“提 供信贷意味着把对某物(如一笔钱)的财产权给以让渡,以交换在将来的某一特定时刻对另外 的物品(如另外一笔钱)的所有权”。2简单而言,我们在货币金融学中所研究的信用,是指 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借贷行为。 具体来讲,信用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和理解: (一)信用是以还本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借贷行为分为两种:计息借贷和不计息 借贷。在自然经济条件下,民间存在着邻里之间的不计息借贷:在古代社会里带有宗教色彩 的借贷也有不计息的,中世纪的基督教社会就存在这种现象:中国古代官府带有赈灾和祭祀 性质的贷放行为,也有不计息的时期:现存的国际关系中,国家之间有时为了特殊的目的, 1【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987年版)于晓,陈维纲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店,1987年12月第34页。 2英]约翰伊特韦尔、默里·米尔盖特和彼得·纽曼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1991年版)陈岱孙 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11月第773页

1 第三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本章重要问题:1、信用的本质 2、现代信用之间的关系 3、主要信用形式的特点 4、信用工具的类型与特点 第一节 信用与经济 一、信用的本质 “信用”(Credit)一词在伦理学、经济学等许多学科均被使用。在伦理学上,它是指 诚实守信、践行诺言,是善的体现,是一种美好的德行。正如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在《新 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引用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对美国人的教导所 说:“切记:善于付钱者是别人钱袋的主人,……一次失信,你的朋友的钱袋则会永远向你关 闭。……一直把欠人的东西记在心上,会使你在众人心目中成为一个认真可靠的人,这就又增 加了你的信用。” 1 经济学上广泛地使用信用一词。《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对信用的定义是“提 供信贷意味着把对某物(如一笔钱)的财产权给以让渡,以交换在将来的某一特定时刻对另外 的物品(如另外一笔钱)的所有权”。2 简单而言,我们在货币金融学中所研究的信用,是指 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借贷行为。 具体来讲,信用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和理解: (一)信用是以还本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借贷行为分为两种:计息借贷和不计息 借贷。在自然经济条件下,民间存在着邻里之间的不计息借贷;在古代社会里带有宗教色彩 的借贷也有不计息的,中世纪的基督教社会就存在这种现象;中国古代官府带有赈灾和祭祀 性质的贷放行为,也有不计息的时期;现存的国际关系中,国家之间有时为了特殊的目的, 1 [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987 年版)于晓,陈维纲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店,1987 年 12 月第 34 页。 2 [英]约翰·伊特韦尔、默里·米尔盖特和彼得·纽曼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1991 年版)陈岱孙 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年 11 月第 773 页

也有实行无息贷款的情形,等等。这些借贷行为严格意义上讲,不属于信用的范畴。作为一 种借贷行为,信用仅仅是指以偿还本金和收取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二)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在单纯的商品交换中,价值运动是通过买卖过程实现 的。首先,这里发生了所有权的转移。卖方让渡商品的所有权取得货币的所有权,买方则让 渡货币的所有权取得商品的所有权。其次,这里是等价交换。卖方让渡商品获得等价的货币, 买方让渡货币获得等价的商品,双方都获得了等价。但是在信用活动中,价值运动是通过一 系列借贷、偿还、支付活动实现的。首先,商品所有者贷出商品或货币,所有权并没有发生 转移,让渡的只是商品或货币的使用权,所有权仍然属于贷者,因此,借者一定时期后必须 归还商品或货币使用权。其次,在发生借贷行为时没有进行对等的交换,而只是价值单方面 的转移。贷者在贷出商品或货币时未取得任何等价,而借者在一定时期后不仅要偿还本金, 还要支付利息,贷者不仅获得与贷时等价的商品或货币,还得到附加,即贷出的商品或货币 增值了。 (三)信用反映的是债权债务关系。任何信用活动均涉及到两方面的当事人,即贷者和借 者。从贷者的位置看,信用关系反映了他有要求付款的权利:从借者的位置看,他有付款的 法定义务。也就是说,信用关系反映了债权债务关系。因此,债权总额等于债务总额,信用 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的统一。 专栏3-1 实物借贷与货币借贷 信用是一个古老的经济范畴,从史料记载看,信用在历史上长期以实物借贷和货币 借贷两种形式共存。 实物借贷(physical credit)是指以实物为标准进行的借贷活动,即贷者把一定的实 物贷给借者,借者到期以实物形式归还本金,并以实物形式支付利息。当某一个体需要 其他个体的某些产品,而目前尚无剩余产品同其交换或无力购买时,他以将来偿还该产 品或其他产品为条件来交换该产品,这便是实物借贷。在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里, 即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关系尚未充分发展之前,借贷形式主要是实物借贷。实物借 贷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即借贷对象的供求需要巧合:偿还时有数量与质量的要求并且容 易产生矛盾。 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货币借贷(monetary credit)逐渐成为主要形式,货币借 贷是指以货币为标准进行的借贷活动,即贷者把一定数额的货币贷给借者,借者到期用

2 也有实行无息贷款的情形,等等。这些借贷行为严格意义上讲,不属于信用的范畴。作为一 种借贷行为,信用仅仅是指以偿还本金和收取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二)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在单纯的商品交换中,价值运动是通过买卖过程实现 的。首先,这里发生了所有权的转移。卖方让渡商品的所有权取得货币的所有权,买方则让 渡货币的所有权取得商品的所有权。其次,这里是等价交换。卖方让渡商品获得等价的货币, 买方让渡货币获得等价的商品,双方都获得了等价。但是在信用活动中,价值运动是通过一 系列借贷、偿还、支付活动实现的。首先,商品所有者贷出商品或货币,所有权并没有发生 转移,让渡的只是商品或货币的使用权,所有权仍然属于贷者,因此,借者一定时期后必须 归还商品或货币使用权。其次,在发生借贷行为时没有进行对等的交换,而只是价值单方面 的转移。贷者在贷出商品或货币时未取得任何等价,而借者在一定时期后不仅要偿还本金, 还要支付利息,贷者不仅获得与贷时等价的商品或货币,还得到附加,即贷出的商品或货币 增值了。 (三)信用反映的是债权债务关系。任何信用活动均涉及到两方面的当事人,即贷者和借 者。从贷者的位置看,信用关系反映了他有要求付款的权利;从借者的位置看,他有付款的 法定义务。也就是说,信用关系反映了债权债务关系。因此,债权总额等于债务总额,信用 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的统一。 专栏3-1 实物借贷与货币借贷 信用是一个古老的经济范畴, 从史料记载看,信用在历史上长期以实物借贷和货币 借贷两种形式共存。 实物借贷(physical credit)是指以实物为标准进行的借贷活动,即贷者把一定的实 物贷给借者,借者到期以实物形式归还本金,并以实物形式支付利息。当某一个体需要 其他个体的某些产品,而目前尚无剩余产品同其交换或无力购买时,他以将来偿还该产 品或其他产品为条件来交换该产品,这便是实物借贷。在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里, 即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关系尚未充分发展之前,借贷形式主要是实物借贷。实物借 贷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即借贷对象的供求需要巧合;偿还时有数量与质量的要求并且容 易产生矛盾。 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货币借贷(monetary credit)逐渐成为主要形式,货币借 贷是指以货币为标准进行的借贷活动,即贷者把一定数额的货币贷给借者,借者到期用

货币归还本金,并用货币支付利息。货币借贷克服了实物借贷的局限性,使借贷更为便利 和灵活.货币借贷的出现使货币与信用从两个完全独立的经济范畴,走向相互结合并日益 紧密融合为金融范畴.从此以后货币与信用的发展互为条件,相互促进。 应当注意的是,虽然货币借贷是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主要借贷形式,但货币借贷至今 仍未能取代实物借贷。只有当商品货币关系成熟地渗透于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时,实物 借贷才会退出历史舞台。 二、信用关系成立的条件 信用关系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两项要素: (一)信任要素。它是指贷者对借者的信赖。因为只有当贷者认为借者可资信赖,方可 相对转移货币购买力或使用权。贷者必须先对借者进行信用分析,然后才能判断信任要素是 否存在。信用分析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通常被称为“6C”,即品格、能力、资本、担 保、经济状况和连续性。 l.品格(character)。品格是指借者的品质与人格。如果借者是个人,其品格通常是从 个人习惯、生活方式、家庭背景及社会关系等方面加以考察:如果借者是企业,其品格则是 企业的信誉状况:如果借者是国家,其品格一般是指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的稳定状况、政府和 人民的奋发程度、经济与科学技术的成就等各方面的综合情况。但借者的品格很难评估,其 最佳衡量指标之一是借者过去归还债务的记录。例如,商业银行往往根据借款人过去偿还债 务的记录和专门的资信调查机构的调查报告来评估借款人的地位和声望是否良好。 2.能力(capacity)。能力是指偿债能力。如果借者是个人,它反映的是个人取得收入的 能力:如果借者是企业,它反映的是该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如果借者是国家,则它反映的 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能力。 3.资本(capital)。资本是指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净值,是借者的自有资金数量。借者信 用基础的好坏,经常随着资本价值的稳定程度、流动程度而定。这是因为资本越雄厚,抗风 险的能力就越大。当然,资本的多少并非是获得信用的唯一条件,事实上,仅有资本而品格、 能力欠佳者不一定容易获得信用:相反,具有好的品格、能力的借款人,即使缺乏资本也容 易获得信用,这是从发展的角度考虑的。 4.担保(collateral)。在上述条件不完全令人满意时,如果借者能提出相当的担保品, 也可以获得信用,这是因为当借者的主要现金流量不足以偿还其债务时,担保品就成为偿还

3 货币归还本金,并用货币支付利息。货币借贷克服了实物借贷的局限性,使借贷更为便利 和灵活.货币借贷的出现使货币与信用从两个完全独立的经济范畴,走向相互结合并日益 紧密融合为金融范畴.从此以后货币与信用的发展互为条件,相互促进。 应当注意的是,虽然货币借贷是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主要借贷形式,但货币借贷至今 仍未能取代实物借贷。只有当商品货币关系成熟地渗透于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时,实物 借贷才会退出历史舞台。 二、信用关系成立的条件 信用关系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两项要素: (一)信任要素。 它是指贷者对借者的信赖。因为只有当贷者认为借者可资信赖,方可 相对转移货币购买力或使用权。贷者必须先对借者进行信用分析,然后才能判断信任要素是 否存在。信用分析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通常被称为“6C”,即品格、能力、资本、担 保、经济状况和连续性。 1.品格(character)。品格是指借者的品质与人格。如果借者是个人,其品格通常是从 个人习惯、生活方式、家庭背景及社会关系等方面加以考察;如果借者是企业,其品格则是 企业的信誉状况;如果借者是国家,其品格一般是指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的稳定状况、政府和 人民的奋发程度、经济与科学技术的成就等各方面的综合情况。但借者的品格很难评估,其 最佳衡量指标之一是借者过去归还债务的记录。例如,商业银行往往根据借款人过去偿还债 务的记录和专门的资信调查机构的调查报告来评估借款人的地位和声望是否良好。 2.能力(capacity)。能力是指偿债能力。如果借者是个人,它反映的是个人取得收入的 能力;如果借者是企业,它反映的是该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如果借者是国家,则它反映的 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能力。 3.资本(capital)。资本是指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净值,是借者的自有资金数量。借者信 用基础的好坏,经常随着资本价值的稳定程度、流动程度而定。这是因为资本越雄厚,抗风 险的能力就越大。当然,资本的多少并非是获得信用的唯一条件,事实上,仅有资本而品格、 能力欠佳者不一定容易获得信用;相反,具有好的品格、能力的借款人,即使缺乏资本也容 易获得信用,这是从发展的角度考虑的。 4.担保(collateral)。在上述条件不完全令人满意时,如果借者能提出相当的担保品, 也可以获得信用,这是因为当借者的主要现金流量不足以偿还其债务时,担保品就成为偿还

贷款的第二资金来源,可相应地减少贷者所承担的借贷风险。另外,如果借者能找到有足够 的保证能力的担保人,也可以获得信用。 5.经济状况(condition)。即借者的经营环境和发展前景。它既包括借者自身的经营情 况也包括外部的经营环境。在分析过程中不但要根据借者的经营特点、经营方法以及技术水 平等因素来判断借者微观经营的状况,而且要根据社会环境、经济周期、国民收入水平和同 业竞争等因素来分析借者的宏观运营环境。 6.连续性(continuity)。连续性主要是审查借者的持续经营前景。在社会发生越来越 多变化的前提下,借者如何适应变化的形势做出迅速调整是其生存并发展的前提条件,否则, 借者的事业就不具有连续发展的后劲,贷者的借贷风险也就随之增加。因此,连续性成为贷 者进行信用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时间因素。它是指借贷双方货币购买力或使用权的相对转移不在同一时间,而是 有先后之别,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否则,不能构成信用关系。在现代信用活动中,借者要利 用这段时间使用所借资本实现保值增值,以保证还本付息,并满足自身的经济目的。贷者让 渡的只是商品或货币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所以过一段时间后,借者必须归还商品或货 币。而且,对于贷者来说,时间间隔越长,机会成本越大,风险也越大,因此所要求得到的 回报即利息也越高

4 贷款的第二资金来源,可相应地减少贷者所承担的借贷风险。另外,如果借者能找到有足够 的保证能力的担保人,也可以获得信用。 5.经济状况(condition)。即借者的经营环境和发展前景。它既包括借者自身的经营情 况也包括外部的经营环境。在分析过程中不但要根据借者的经营特点、经营方法以及技术水 平等因素来判断借者微观经营的状况,而且要根据社会环境、经济周期、国民收入水平和同 业竞争等因素来分析借者的宏观运营环境。 6.连续性(continuity)。连续性主要是审查借者的持续经营前景。在社会发生越来越 多变化的前提下,借者如何适应变化的形势做出迅速调整是其生存并发展的前提条件,否则, 借者的事业就不具有连续发展的后劲,贷者的借贷风险也就随之增加。因此,连续性成为贷 者进行信用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时间因素。它是指借贷双方货币购买力或使用权的相对转移不在同一时间,而是 有先后之别,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否则,不能构成信用关系。在现代信用活动中,借者要利 用这段时间使用所借资本实现保值增值,以保证还本付息,并满足自身的经济目的。贷者让 渡的只是商品或货币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所以过一段时间后,借者必须归还商品或货 币。而且,对于贷者来说,时间间隔越长,机会成本越大,风险也越大,因此所要求得到的 回报即利息也越高

专栏3-2 银行对企业的信用分析流程图 借款企业有无还贷 动机: 银行对该商业领域 的策略?还需要其 该企业为何要借款 有无兴趣? 他什么服务? 对企业的商业战略及其业务进行评价:它是否有明确的经营方 向,是怎样实现该战略的,可行吗? 管理水平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 行业分析: 能力、诚信、深度 资产负债表及现金 行业中的地位 流分析 市场份额 对财务及竞争优势 价格上的领导地位 进行评价 创新趋势 用于信用备忘录中 财务模拟盈亏平衡 风险等级 的定性数据 价格压力测试 契约 贷款文件 贷款数据管理系统 协商谈判 完成贷款文件及其 信用批准 他法律工作 贷款资金到位 贷款回审 收款 三、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信用是商品货币经济的产物。在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随着商品交换关系的出现,开始 出现信用关系: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信用关系也在不断发展。商品货币经济是 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曾指出,“所谓信用经济只是货币经济的一种形式,因为

5 三、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信用是商品货币经济的产物。在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随着商品交换关系的出现,开始 出现信用关系;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信用关系也在不断发展。商品货币经济是 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马克思曾指出,“所谓信用经济只是货币经济的一种形式,因为 专栏3-2 银行对企业的信用分析流程图 借款企业有无还贷 的策略?还需要其 他什么服务? 动机: 该企业为何要借款 银行对该商业领域 有无兴趣? 对企业的商业战略及其业务进行评价:它是否有明确的经营方 向,是怎样实现该战略的,可行吗? 管理水平分析: 能力、诚信、深度 财务报表分析: 资产负债表及现金 流分析 对财务及竞争优势 进行评价 行业分析: 行业中的地位 市场份额 价格上的领导地位 创新趋势 用于信用备忘录中 的定性数据 财务模拟盈亏平衡 价格压力测试 风险等级 契约 贷款文件 贷款数据管理系统 协商谈判 信用批准 完成贷款文件及其 他法律工作 贷款资金到位 贷款回审 收款

这两个名词都表示生产者自身间的交易职能和交易方式,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中,货币经 济只表现为信用经济的基础。”1 首先,商品货币经济是信用关系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在单纯的商品交换中,货币与商 品相对转移所有权,经过二者的换位,商品的价值得到实现,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地进行。 但是,商品价值的实现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商品生产者完不成这 个“惊险的跳跃”,商品价值实现不了,社会再生产就不能顺利进行。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 发展,产生了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这时商品所有者就可以先将商品赊销给买主,一定时期 后再收回贷款,或者买主先行借款,购买商品,一定时期后,买主归还借款,信用也就由此 产生。 其次,商品货币经济是信用关系发展的客观经济基础。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不断发展, 信用也在发展。其表现有两方面:(1)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一些人手中积累了 货币,但自己并不需要购买商品,而另一些人则又急需货币购买商品或偿还债务,从而产生 了后者向前者借入货币的需求。在按期还本付息的条件下,两者之间发生了货币的借贷关系, 货币成为契约上的一般商品。于是,信用超出了直接的商品流通领域,得到普遍的发展。(2) 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信用也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各种社会形态中。从借贷的性质来看,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信用属于高利贷信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借贷资本逐渐取代高利贷资本, 形成高度发达的信用关系。现代经济就是高度发达的信用经济,信用关系已渗透到社会经济 生活的各个领域。 (一)高利贷信用 高利贷(usury)是以榨取高额利息为特征的借贷活动。高利贷信用是历史上最古老的 信用形式。它最初出现于原始公社末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得到广泛的发展,成为占统 治地位的信用形式。高利贷信用的贷者主要是大商人、奴隶主、封建主和宗教机构:借者主 要是小生产者、贫苦农民、部分奴隶主和封建主。小生产的不稳定性和商品货币经济的不发 达是高利贷猖獗的经济基础。马克思曾指出“高利贷资本作为生息资本的具有特征的形式, 是同小生产、自耕农和小手工业主占优势的情况相适应。”2 首先,小生产和小农经济是极为不稳定的,任何的意外打击都会使小生产者和小农陷于 简单再生产难以为继的地步。而在古代社会,兵役、徭役、天灾、人祸,往往都使他们贫困、 破产,因此,为了维持简单的生产、生活之需,不得不告贷于高利贷者,以换取必需的生产 1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中共中央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版,1975年第132页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中共中央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版,1975年第672页 6

6 这两个名词都表示生产者自身间的交易职能和交易方式,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中,货币经 济只表现为信用经济的基础。” 1 首先,商品货币经济是信用关系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在单纯的商品交换中,货币与商 品相对转移所有权,经过二者的换位,商品的价值得到实现,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地进行。 但是,商品价值的实现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商品生产者完不成这 个“惊险的跳跃”,商品价值实现不了,社会再生产就不能顺利进行。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 发展,产生了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这时商品所有者就可以先将商品赊销给买主,一定时期 后再收回贷款,或者买主先行借款,购买商品,一定时期后,买主归还借款,信用也就由此 产生。 其次,商品货币经济是信用关系发展的客观经济基础。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不断发展, 信用也在发展。其表现有两方面:(1)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一些人手中积累了 货币,但自己并不需要购买商品,而另一些人则又急需货币购买商品或偿还债务,从而产生 了后者向前者借入货币的需求。在按期还本付息的条件下,两者之间发生了货币的借贷关系, 货币成为契约上的一般商品。于是,信用超出了直接的商品流通领域,得到普遍的发展。(2) 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信用也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各种社会形态中。从借贷的性质来看,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信用属于高利贷信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借贷资本逐渐取代高利贷资本, 形成高度发达的信用关系。现代经济就是高度发达的信用经济,信用关系已渗透到社会经济 生活的各个领域。 (一)高利贷信用 高利贷(usury)是以榨取高额利息为特征的借贷活动。高利贷信用是历史上最古老的 信用形式。它最初出现于原始公社末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得到广泛的发展,成为占统 治地位的信用形式。高利贷信用的贷者主要是大商人、奴隶主、封建主和宗教机构;借者主 要是小生产者、贫苦农民、部分奴隶主和封建主。小生产的不稳定性和商品货币经济的不发 达是高利贷猖獗的经济基础。马克思曾指出“高利贷资本作为生息资本的具有特征的形式, 是同小生产、自耕农和小手工业主占优势的情况相适应。”2 首先,小生产和小农经济是极为不稳定的,任何的意外打击都会使小生产者和小农陷于 简单再生产难以为继的地步。而在古代社会,兵役、徭役、天灾、人祸,往往都使他们贫困、 破产,因此,为了维持简单的生产、生活之需,不得不告贷于高利贷者,以换取必需的生产 1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中共中央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版,1975 年第 132 页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中共中央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版,1975 年第 672 页

资料和生活资料。由于他们的借贷目的在于获得支付手段和购买手段以维持简单再生产和必 需的生存资料,他们明知高利贷如同水火,也要告贷。其次,在前资本主义社会,自然经济 占统治地位,取得货币很困难,这种货币紧缺状况迫使小生产者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高利 贷者就可以用高利息来贷放货币和实物。再次,奴隶主和封建主为了满足其穷奢极欲的腐朽 生活,以及维持其残暴的统治有时也不得不告贷于高利贷者,同时,他们又通过征取苛捐杂 税来转嫁巨额利息负担,其直接后果是大量小生产、小农贫困、破产,反过来又不得不向高 利贷乞贷。由于“高利贷不改变生产方式,而是像寄生虫那样紧紧地吸在它身上,使它虚弱 不堪。高利贷吮吸着它的脂膏,使它精疲力竭,并迫使再生产在每况愈下的条件下进行”· 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高利贷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高利贷剥削促进 了资本主义社会前提条件的形成。即通过高利贷剥削为资本主义聚集了大量的货币资金:通 过残酷的剥削小生产者,又迫使小生产者破产,造成了无产者的队伍,形成雇佣工人阶级的 前身。另一方面,高利贷是以贫穷为基础的古老行业,它赖以存在的基础是自然经济,因此, 为了维护其剥削方式,则会阻碍高利贷向近代资本主义产业资本、借贷资本的转化,阻碍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 在资本主义经济起步阶段,资本家需要大量的货币资本支持其发展生产,但高利贷给资 本家带来太高的利息成本,甚至使他们无利可图。于是新兴的资产阶级采取各种斗争方式反 对高利贷,斗争的焦点是要使利息率降低到产业资本的利润率之下。在16世纪到18世纪两百 多年的斗争中,资产阶级基本上采取了两种斗争方式:一是立法斗争,即通过颁布法令,限 制利息率。但当高利贷垄断信用事业时,这些法令只能一时一地起些作用。二是建立适合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本主义信用制度。例如,通过创办银行,为厂商提供所需的货 币资本。这种有效的斗争方式,最终使资本主义信用取代了高利贷信用的垄断地位。但直到 在信用形式繁多且发达的现代社会里,高利贷信用仍未完全消失,一国之中的特定领域,落 后的国度,仍然是高利贷的活动地盘。 专栏3-3 中国的高利贷问题 中国很早就出现了高利贷资本,在长时期内是政府经营与民间经营、货币借贷与谷物 借贷同时并存。 《周礼》有由国家机关“泉府”贷放货币的记载。以后,著名的官营的生息资本有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中共中央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版,1975年第675页 >

7 资料和生活资料。由于他们的借贷目的在于获得支付手段和购买手段以维持简单再生产和必 需的生存资料,他们明知高利贷如同水火,也要告贷。其次,在前资本主义社会,自然经济 占统治地位,取得货币很困难,这种货币紧缺状况迫使小生产者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高利 贷者就可以用高利息来贷放货币和实物。再次,奴隶主和封建主为了满足其穷奢极欲的腐朽 生活,以及维持其残暴的统治有时也不得不告贷于高利贷者,同时,他们又通过征取苛捐杂 税来转嫁巨额利息负担,其直接后果是大量小生产、小农贫困、破产,反过来又不得不向高 利贷乞贷。由于“高利贷不改变生产方式,而是像寄生虫那样紧紧地吸在它身上,使它虚弱 不堪。高利贷吮吸着它的脂膏,使它精疲力竭,并迫使再生产在每况愈下的条件下进行” 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高利贷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高利贷剥削促进 了资本主义社会前提条件的形成。即通过高利贷剥削为资本主义聚集了大量的货币资金;通 过残酷的剥削小生产者,又迫使小生产者破产,造成了无产者的队伍,形成雇佣工人阶级的 前身。另一方面,高利贷是以贫穷为基础的古老行业,它赖以存在的基础是自然经济,因此, 为了维护其剥削方式,则会阻碍高利贷向近代资本主义产业资本、借贷资本的转化,阻碍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 在资本主义经济起步阶段,资本家需要大量的货币资本支持其发展生产,但高利贷给资 本家带来太高的利息成本,甚至使他们无利可图。于是新兴的资产阶级采取各种斗争方式反 对高利贷,斗争的焦点是要使利息率降低到产业资本的利润率之下。在16世纪到18世纪两百 多年的斗争中,资产阶级基本上采取了两种斗争方式:一是立法斗争,即通过颁布法令,限 制利息率 。但当高利贷垄断信用事业时,这些法令只能一时一地起些作用。二是建立适合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本主义信用制度。例如,通过创办银行,为厂商提供所需的货 币资本。这种有效的斗争方式,最终使资本主义信用取代了高利贷信用的垄断地位。但直到 在信用形式繁多且发达的现代社会里,高利贷信用仍未完全消失,一国之中的特定领域,落 后的国度,仍然是高利贷的活动地盘。 专栏3-3 中国的高利贷问题 中国很早就出现了高利贷资本,在长时期内是政府经营与民间经营、货币借贷与谷物 借贷同时并存。 《周礼》有由国家机关“泉府”贷放货币的记载。以后,著名的官营的生息资本有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中共中央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版,1975 年第 675 页

新莽政权的“五均赊贷”,唐王朝政权的“公廨本钱”,都主要是对城市商人和手工业 者的放款。宋代,官营生息资本推及农村,如王安石的青苗法。宋以后,民间高利贷资 本发展,官府除保留非高利贷的借贷之外,以营利为目的的官府生息资本逐渐消失。 民间高利贷资本在春秋战国时就已具相当规模。民间高利贷资本多由贵族官吏和地 主商人等经营,齐孟尝君贷款给薛邑农民,一次收债就“得息钱十万”(《史记·孟尝君 列传》)。汉代这种高利贷资本主叫“子钱家”,汉景帝时,长安子钱家无盐氏“出捐 千金贷”与出征吴楚叛乱的列侯封君,一岁中利息十倍,因而“富埒关中”(《货殖列 传》)。 唐宋以后,民间手工业特别是小农经济日益发展,高利贷资本遂进一步发展。 首先是典当业。典当(质库)是以借款人提供质品为特征的高利贷资本形式。质库的 雏形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寺院中的寺库。《南史·甄法崇传》有寺院经营典当放款的记载。 其借贷对象多为工农业小生产者和城市贫民。以后,除寺院、地主商人外,贵族官吏亦 多经营典当。严格意义上的质库则到隋唐时期才正式出现。由于唐代商品经济的繁荣, 借贷活动较为普遍,质库这一新生机构开始大量出现于都市之中。唐代质库多为私营, 开设质库的主要是官僚、贵族、富商大贾之流的人,寺院中也有经营。五代时开始出现 官营质库。宋代的商品交易与金融市场更为发达,带动了城市质库业进一步发展。到了 明清时期,质库被另一新型的借贷机构一一当铺所取代。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典当除在城镇发展外,还深入农村,并有大 规模资本积聚,成为高利贷资本的重要形式。明万历间,浙江乌青镇即有典当九处。清 嘉庆间,陕西渭南县贺士英,其父在该县乡间设有质库二处,由他经营后,“岁岁增设,积 至三十处,散布于渭南、临潼、蓝田、咸宁、长安数百里之间”(路德:《柽华馆文集》 卷五)。 古代对高利贷的态度主要有两种:一是认为它是将本求利,无可厚非:二是规定高 利贷的最高利率,但并未主张取缔高利贷。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城乡,高利贷是广泛存在的。如华北盛行“驴打滚”, 江浙一带有“印子钱”,广东则有“九扣十三归”。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概括为“分 田废债”,废债是指对高利贷采取一律废除的方针。 在抗日战争时期,债务政策改为“二五减租,分半给息”,即佃农交租以产量的25%

8 新莽政权的“五均赊贷”,唐王朝政权的“公廨本钱”,都主要是对城市商人和手工业 者的放款。宋代,官营生息资本推及农村,如王安石的青苗法。宋以后,民间高利贷资 本发展,官府除保留非高利贷的借贷之外,以营利为目的的官府生息资本逐渐消失。 民间高利贷资本在春秋战国时就已具相当规模。民间高利贷资本多由贵族官吏和地 主商人等经营,齐孟尝君贷款给薛邑农民,一次收债就“得息钱十万”(《史记·孟尝君 列传》)。汉代这种高利贷资本主叫“子钱家”,汉景帝时,长安子钱家无盐氏“出捐 千金贷”与出征吴楚叛乱的列侯封君,一岁中利息十倍,因而“富埒关中”(《货殖列 传》)。 唐宋以后,民间手工业特别是小农经济日益发展,高利贷资本遂进一步发展。 首先是典当业。典当(质库)是以借款人提供质品为特征的高利贷资本形式。质库的 雏形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寺院中的寺库。《南史·甄法崇传》有寺院经营典当放款的记载。 其借贷对象多为工农业小生产者和城市贫民。以后,除寺院、地主商人外,贵族官吏亦 多经营典当。严格意义上的质库则到隋唐时期才正式出现。由于唐代商品经济的繁荣, 借贷活动较为普遍,质库这一新生机构开始大量出现于都市之中。唐代质库多为私营, 开设质库的主要是官僚、贵族、富商大贾之流的人,寺院中也有经营。五代时开始出现 官营质库。宋代的商品交易与金融市场更为发达,带动了城市质库业进一步发展。到了 明清时期,质库被另一新型的借贷机构──当铺所取代。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典当除在城镇发展外,还深入农村,并有大 规模资本积聚,成为高利贷资本的重要形式。明万历间,浙江乌青镇即有典当九处。清 嘉庆间,陕西渭南县贺士英,其父在该县乡间设有质库二处,由他经营后,“岁岁增设,积 至三十处,散布于渭南、临潼、蓝田、咸宁、长安数百里之间”(路德:《柽华馆文集》 卷五)。 古代对高利贷的态度主要有两种:一是认为它是将本求利,无可厚非;二是规定高 利贷的最高利率,但并未主张取缔高利贷。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城乡,高利贷是广泛存在的。如华北盛行“驴打滚”, 江浙一带有“印子钱”,广东则有“九扣十三归”。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概括为“分 田废债”,废债是指对高利贷采取一律废除的方针。 在抗日战争时期,债务政策改为“二五减租,分半给息”,即佃农交租以产量的25%

为度,借债利息以每月1.5%为度。 新中国建国前后的土地改革中,债务政策逐步明确为废除劳动人民所欠地主、富农 和高利贷者的债务,而不是一切债务。 土地改革后,提出借贷自由,利息由双方议定,政府不加干涉的政策。同时通过在 农村大力发展信用合作组织、在城市解决就业和劳动保护问题,迫使高利贷活动丧失基 础。 从1979年改革开放政策开始执行直至今天,相当多的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民间 借贷相当活跃。这些民间借贷是否是高利贷?则需要考察其利率是否显著超出正常利率 水平,即是否大大超出法定利率水平。然而究竞高到何种程度才算高利贷,难有定论。 国家曾规定,高出银行同期贷款利率4倍,就被视为高利贷,其超额利息甚至全部本金都 将予以没收。金融机构也推出个人委托贷款业务,以便将私下交易的民间借贷引入到正 常规范的轨道。 (二)现代信用 现代信用是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与高利贷信用完全不同的信用关 系。这种信用关系是在产业资本循环与周转的基础上产生的,并反过来服务于资本循环与周 转。 现代信用关系中资本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 1.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其中主要有:(1)固定资产的折旧基金。 固定资产消耗的补偿部分是通过不断提取折旧基金的方式积累起来,这部分折旧基金在固定 资产更新之前,将作为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而存在。(2)流动资金中暂时闲置的部分。这 是指产品销售取得销售收入后,还未购买原材料、燃料之前以及未支付工资之前,而形成的 闲置资本。(3)待转化的利润。以货币形式积累起来的利润,在不足以作为追加资本来运 用之前,在未支付股息和税金之前也表现为闲置资本。 2.食利者阶层的货币资本和居民货币收入的储蓄。在现代经济中,食利者阶层拥有的货 币资本和社会各阶层的待用货币收入,通过现代信用制度被集中起来,形成借贷资本,然后 通过信用形式贷放给资本的需求者。这一部分来源也为现代信用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信用经济(credit economy)是指债权债务关系普遍存在于社会各部门之间的经济发展 阶段.信用经济以货币的存在为基础,以金融业的发达为条件。现代社会是一个信用社会

9 为度,借债利息以每月1.5%为度。 新中国建国前后的土地改革中,债务政策逐步明确为废除劳动人民所欠地主、富农 和高利贷者的债务,而不是一切债务。 土地改革后,提出借贷自由,利息由双方议定,政府不加干涉的政策。同时通过在 农村大力发展信用合作组织、在城市解决就业和劳动保护问题,迫使高利贷活动丧失基 础。 从1979年改革开放政策开始执行直至今天,相当多的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民间 借贷相当活跃。这些民间借贷是否是高利贷?则需要考察其利率是否显著超出正常利率 水平,即是否大大超出法定利率水平。然而究竟高到何种程度才算高利贷,难有定论。 国家曾规定,高出银行同期贷款利率4倍,就被视为高利贷,其超额利息甚至全部本金都 将予以没收。金融机构也推出个人委托贷款业务,以便将私下交易的民间借贷引入到正 常规范的轨道。 (二)现代信用 现代信用是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与高利贷信用完全不同的信用关 系。这种信用关系是在产业资本循环与周转的基础上产生的,并反过来服务于资本循环与周 转。 现代信用关系中资本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 1.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其中主要有:(1)固定资产的折旧基金。 固定资产消耗的补偿部分是通过不断提取折旧基金的方式积累起来,这部分折旧基金在固定 资产更新之前,将作为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而存在。(2)流动资金中暂时闲置的部分。这 是指产品销售取得销售收入后,还未购买原材料、燃料之前以及未支付工资之前,而形成的 闲置资本。(3)待转化的利润。以货币形式积累起来的利润,在不足以作为追加资本来运 用之前,在未支付股息和税金之前也表现为闲置资本。 2.食利者阶层的货币资本和居民货币收入的储蓄。在现代经济中,食利者阶层拥有的货 币资本和社会各阶层的待用货币收入,通过现代信用制度被集中起来,形成借贷资本,然后 通过信用形式贷放给资本的需求者。这一部分来源也为现代信用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信用经济(credit economy)是指债权债务关系普遍存在于社会各部门之间的经济发展 阶段. 信用经济以货币的存在为基础,以金融业的发达为条件。现代社会是一个信用社会

现代经济是高度发达的信用经济,这己成为当今人们的普遍认识。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 展中国家,在经济活动中都普遍存在着债权债务关系。不论是国内经济活动中,还是国际经 济联系中,信用都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日常的经济生活中,任何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都不能不伴随着货币的收支。参与 信用活动的主体己包括社会经济的各个部门一一企业单位、居民个人、政府及其所属机构、 金融机构。 l.企业(enterprise)。企业参与信用活动,既有借入货币资金创业或扩大经营的需要, 又有贷出盈余资金以获取增值的需要:既有直接的资金融通,也有间接的资金融通。如果把 所有的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企业在信用活动中通常是资金的净需求者。 2.居民个人(individual or family)。居民个人参与信用活动,既有将收大于支的盈余 存入银行或购买证券获得收益的需要,又有入不敷出向银行贷款的需要。如果把居民作为一 个整体来考察,他们是金融市场上的资金净供给者。 3.政府(government)。政府在信用活动中一般是资金的需求者。为了弥补财政赤字的需 要和扩大公共开支的需要,政府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来筹集资金。当然,政府也会在信用活 动中扮演资金供给者的角色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或调控经济。 4.金融机构(financial institution)。作为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它一方面有自身的 经营收入和日常支出,其结果既可能盈余也可能赤字:另一方面还有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即 吸收资金形成债务、贷出款项构成债权,这是金融机构经营活动所独具的特征。 四、信用的经济职能 (一)集中和积累社会资金职能 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客观上会同时出现资金货币的暂时闲置和临时需要两种情况。 通过信用活动就可以把社会经济运行中暂时闲置的资金聚集起来,投入需要补充资金的单 位,从而使国民经济更有效地运行。此外,通过信用方式还可以把分散在城乡居民手中的货 币积累起来,并贷放到生产经营单位中去,从而实现变货币为资金,变消费基金为积累基金, 促进经济的更快发展。 (二)分配和再分配社会资金职能 信用通过特有的资金运动形式把集中和积累的社会资金分配出去,其分配职能主要是指 生产要素的分配,特别是对社会暂时闲置的生产要素的分配。如果信用的标的是实物,则它 直接地是对生产要素的分配:如果信用的标的是货币,则它间接地是对生产要素的分配。因 为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谁取得货币,谁就取得购买商品的权利。所以,调剂货币资金的余缺 0

10 现代经济是高度发达的信用经济,这已成为当今人们的普遍认识。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 展中国家,在经济活动中都普遍存在着债权债务关系。不论是国内经济活动中,还是国际经 济联系中,信用都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日常的经济生活中,任何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都不能不伴随着货币的收支。参与 信用活动的主体已包括社会经济的各个部门——企业单位、居民个人、政府及其所属机构、 金融机构。 1.企业(enterprise)。企业参与信用活动,既有借入货币资金创业或扩大经营的需要, 又有贷出盈余资金以获取增值的需要;既有直接的资金融通,也有间接的资金融通。如果把 所有的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企业在信用活动中通常是资金的净需求者。 2.居民个人(individual or family)。居民个人参与信用活动,既有将收大于支的盈余 存入银行或购买证券获得收益的需要,又有入不敷出向银行贷款的需要。如果把居民作为一 个整体来考察,他们是金融市场上的资金净供给者。 3.政府(government)。政府在信用活动中一般是资金的需求者。为了弥补财政赤字的需 要和扩大公共开支的需要,政府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来筹集资金。当然,政府也会在信用活 动中扮演资金供给者的角色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或调控经济。 4.金融机构(financial institution)。作为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它一方面有自身的 经营收入和日常支出,其结果既可能盈余也可能赤字;另一方面还有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即 吸收资金形成债务、贷出款项构成债权,这是金融机构经营活动所独具的特征。 四、信用的经济职能 (一)集中和积累社会资金职能 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客观上会同时出现资金货币的暂时闲置和临时需要两种情况。 通过信用活动就可以把社会经济运行中暂时闲置的资金聚集起来,投入需要补充资金的单 位,从而使国民经济更有效地运行。此外,通过信用方式还可以把分散在城乡居民手中的货 币积累起来,并贷放到生产经营单位中去,从而实现变货币为资金,变消费基金为积累基金, 促进经济的更快发展。 (二)分配和再分配社会资金职能 信用通过特有的资金运动形式把集中和积累的社会资金分配出去,其分配职能主要是指 生产要素的分配,特别是对社会暂时闲置的生产要素的分配。如果信用的标的是实物,则它 直接地是对生产要素的分配;如果信用的标的是货币,则它间接地是对生产要素的分配。因 为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谁取得货币,谁就取得购买商品的权利。所以,调剂货币资金的余缺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43页,可试读15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