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的简要回顾与述评 王广谦(中国经济史论坛于2004-6-723:05:16发布) 20世纪,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特征之一是货币金融在经济中重要性日益增 强。在20世纪结束之时,除极少数国家之外,金融已成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核 心。与此同时,经济学家对货币金融问题的研究热情也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 期。翻开目前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可以发现对货币金融问题的研究,己成为整 个经济学理论体系和框架结构的重要支柱。不仅如此,经过20世纪的发展,货 币金融学科作为经济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已经奠定了其相对独立的发展基础,确 立了重要的学科地位,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研究体系和基本框架,指导着现实的经 济运行。为了较清晰地了解西方货币金融理论发展的背景及理论和政策主张的内 涵,把握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的未来发展走势,并通过理论发展控寻金融发展 的内在规律,在世纪之交回顾一下近百年西方货币金融理论发展走过的历程, 应该说是极为必要的。 一、1900年前后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的基本状况 在回顾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理论所取得的重要进展之前,对该领域在历史 上的发展及上一个世纪之交西方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作以简要概括,应该 是逻辑的起点。 (一)货币金融理论逐步发展为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对货币金融问题的研究,应该说在古代先贤哲人那 里便已开始了,但在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诞生之前,这方面 的研究主要是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融合在一起,体现在思想家内容 丰富的著作中。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年)在他的《理 想国》和《法律论》两部著作中,就曾对货币和高利贷问题进行过专门的论述: 古希腊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384-前322年)在他的 《政治论》和《伦理学》著作中也曾多次讨论过货币和高利贷问题,并对货币流 通、价值形式和信用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古代思想家对货币、信用 问题的分析在货币金融思想史中具有开端的意义。 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在西方形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大致是在15-16世纪,也 就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的时期。在此之前,由其社会性质和经济发展水平 所决定,经济学还不可能成为独立的学科。15-16世纪,西欧的封建制度开始解 体,资本主义制度快速成长,小商人和手工业者开始独立出来,自然经济迅速向 商品经济转变,资本的原始积累以各种方式在加速,社会生活中经济力量的主导 地位日益明显。与此同时,学术研究中对经济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政 治经济学或经济学开始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中相对独立出来。 在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开始走向相对独立的过程中,最初的也是最有影响 的是被称为重商主义的经济学。重商主义对经济问题的研究已不是像前人那样主
20 世纪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的简要回顾与述评 王广谦 (中国经济史论坛于 2004-6-7 23:05:16 发布) 20 世纪,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特征之一是货币金融在经济 中重要性日益增 强。在 20 世纪结束之时,除极少数国家之外,金融已成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核 心。与此同时,经济学家对货币金融问题的研究热情也超过了以往任 何一个时 期。翻开目前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可以发现对货币金融问题的研究,已成为整 个经济学理论体系和框架结构的重要支柱。不仅如此,经过 20 世纪的发 展,货 币金融学科作为经济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已经奠定了其相对独立的发展基础,确 立了重要的学科地位,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研究体系和基本框架,指导着现实的 经 济运行。为了较清晰地了解西方货币金融理论发展的背景及理论和政策主张的内 涵,把握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的未来发展走势,并通过理论发展控寻金融发展 的 内在规律,在世纪之交回顾一下近百年西方货币金融理论发展走过的历程, 应该说是极为必要的。 一、1900 年前后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的基本状况 在回顾 20 世纪西方货币金融理论所取得的重要进展之前,对该领域在历史 上的发展及上一个世纪之交西方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作以简要概括,应该 是逻辑的起点。 (一)货币金融理论逐步发展为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对货币金融问题的研究,应该说在古代先贤哲人那 里便已开始了,但在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诞生之前,这方面 的研究主 要是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融合在一起,体现在思想家内容 丰富的著作中。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n,前 427-前 347 年)在他的《理 想 国》和《法律论》两部著作中,就曾对货币和高利贷问题进行过专门的论述; 古希腊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 384-前 322 年)在他的 《政治论》和《伦理学》著作中也曾多次讨论过货币和高利贷问题,并对货币流 通、价值形式和信用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古代思想家对 货币、信用 问题的分析在货币金融思想史中具有开端的意义。 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在西方形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大致是在 15-16 世纪,也 就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的时期。在此之前,由其社会性质和经济发展水平 所决定,经济学还不可能成为独立的学科。15-16 世纪,西欧的封建制度开始解 体,资本主义制度快速成长,小商人和手工业者开始独立出来,自然经济迅速向 商品经济转变,资本的原始积累以各种方式在加速,社会生活中经济力量的主导 地位 日益明显。与此同时,学术研究中对经济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政 治经济学或经济学开始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中相对独立出来。 在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开始走向相对独立的过程中,最初的也是最有影响 的是被称为重商主义的经济学。重商主义对经济问题的研究已不是像前人那样主
要放在哲学和政治学著作中,而是把经济问题作为一个单独的范畴来研究。1615 年,盂列克钦写作了《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这是历史上第一次 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一概念。托马斯·孟于1664年出版了《英国得自对外贸易 的财富》,该书被称为"重商主义的圣经"。 虽然重商主义者开始把经济问题作为相对独立的范畴来研究,但真正确立 经济学作为独立学科地位的则是古典经济学的兴起。古典经济学兴盛的时期是从 17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其代表人物在英国是从威廉配第开始到李嘉图: 在法国是从布阿吉尔贝尔到西斯蒙第。最著名的著作有威廉·配第1662年发表的 《赋税论》、布阿吉尔贝尔1695年的《法兰西详情》、大卫·休漠1752年的《政 治论丛》、亚当·斯密1776年的《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李嘉图1817 年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西斯蒙第1819年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等。 威廉·配第被视为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李嘉图则被称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 成者,亚当·斯密既被视为古典经济学的大师,又因创立了比较完备的政治经济 学体系而被看作现代经济学的开创者。古典经济学兴盛的时期,也是资本主义制 度确立的时期,经济自由主义是经济理论的主导思想。在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 过程中,货币、信用、资本的积聚和集中成为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新式银行 的出现,银行券的发行与流通使金融在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因此,在古典 经济学体系中,对货币、信用、利息、银行等问题的研究成为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19世纪70年代,以法国的瓦尔拉斯、英国的杰文斯和奥地利的门格尔为 代表的经济学家建立了从各个市场分析供求的微观分析方法,也称均衡分析方 法,他们提出了边际需求的概念,认为边际需求决定要素价格,要素价格决定 市场均衡。马歇尔1890年出版了《经济学原理》一书,被认为是这一时期边际 主义理论发展的集大成者,该书的广泛使用使微观分析成为主流。该书也是第 一次放弃使用"政治经济学"而采用"经济学"这一概念,这也标志着西方经济学的 完全独立。 在边际主义兴起(有些学者称为西方经济学的第二次革命)之后,货币、 资本市场开始成为经济学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货币金融理论便在经济学科体 系中快速发展起来,并随着金融在经济生活中地位的上升而逐渐成为经济学科 体系中最重要的支柱之一。在20世纪初期信用货币广泛流通和货币金融关系与 经济生活日益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之后,货币金融理论在经济学体系中的地位上 升的同时,也逐渐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并在这个体系中得到更快的发 展。 (二)20世纪初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的基本状况 如前所述,对货币金融问题的研究,在古代先贤哲人那里即己开始,其思 想体现在他们的哲学、政治学等著作中,所表达的主要是货币、信用问题的社会 性和政治性等方面。从涉及的内容看,主要包括货币、信用、银行等方面。其 中,在货币理论方面,研究的主要范畴有:货币的起源、币材、价值形式,货币 的性质与职能,铸币与可兑换银行券,货币发行权、货币流通与货币制度,货 币与财富的关系,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的关系等:在信用理论方面,有信用的起
要放在哲 学和政治学著作中,而是把经济问题作为一个单独的范畴来研究。1615 年,盂列克钦写作了《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这是历史上第一次 使用"政 治经济学"这一概念。托马斯·孟于 1664 年出版了《英国得自对外贸易 的财富》,该书被称为"重商主义的圣经"。 虽然重商主义者开始 把经济问题作为相对独立的范畴来研究,但真正确立 经济学作为独立学科地位的则是古典经济学的兴起。古典经济学兴盛的时期是从 17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 期,其代表人物在英国是从威廉·配第开始到李嘉图; 在法国是从布阿吉尔贝尔到西斯蒙第。最著名的著作有威廉·配第 1662 年发表的 《赋税论》、布阿吉尔贝 尔 1695 年的《法兰西详情》、大卫·休谟 1752 年的《政 治论丛》、亚当·斯密 1776 年的《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李嘉图 1817 年的《政治 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西斯蒙第 1819 年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等。 威廉·配第被视为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李嘉图则被称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 成者,亚当· 斯密既被视为古典经济学的大师,又因创立了比较完备的政治经济 学体系而被看作现代经济学的开创者。古典经济学兴盛的时期,也是资本主义制 度确立的时期,经 济自由主义是经济理论的主导思想。在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 过程中,货币、信用、资本的积聚和集中成为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新式银行 的出现,银行券的发行与 流通使金融在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因此,在古典 经济学体系中,对货币、信用、利息、银行等问题的研究成为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19 世 纪 70 年代,以法国的瓦尔拉斯、英国的杰文斯和奥地利的门格尔为 代表的经济学家建立了从各个市场分析供求的微观分析方法,也称均衡分析方 法,他们提出了边 际需求的概念,认为边际需求决定要素价格,要素价格决定 市场均衡。马歇尔 1890 年出版了《经济学原理》一书,被认为是这一时期边际 主义理论发展的集大成 者,该书的广泛使用使微观分析成为主流。该书也是第 一次放弃使用"政治经济学"而采用"经济学"这一概念,这也标志着西方经济学的 完全独立。 在边际主义兴起(有些学者称为西方经济学的第二次革命)之后,货币、 资本市场开始成为经济学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货币金融理论便在经济学科体 系中快速 发展起来,并随着金融在经济生活中地位的上升而逐渐成为经济学科 体系中最重要的支柱之一。在 20 世纪初期信用货币广泛流通和货币金融关系与 经济生活日益紧 密地融合在一起之后,货币金融理论在经济学体系中的地位上 升的同时,也逐渐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并在这个体系中得到更快的发 展。 (二)20 世纪初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的基本状况 如前所述,对货币金融问题的研究,在古代先贤哲人那里即已开始,其思 想体现在他们的哲学、政治学等著作中,所表达的主要是货币、信用问题的社会 性和政治 性等方面。从涉及的内容看,主要包括货币、信用、银行等方面。其 中,在货币理论方面,研究的主要范畴有:货币的起源、币材、价值形式,货币 的性质与职能, 铸币与可兑换银行券,货币发行权、货币流通与货币制度,货 币与财富的关系,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的关系等;在信用理论方面,有信用的起
源、信用形式,利息的本质、利息率的决定以及高利贷问题:在银行方面,有 银行的产生、职能,银行在经济中的作用,银行与货币兑换业和银钱业的关系,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等:在国际经济关系方面,有汇率的决定、国际收 支的平衡等。这些内容就现在看来,有些已属于货币史、信用史、银行史的范畴, 理论分析多有大致可以接受的结论,后来未有大的发展。有些则成为后来研究 的起点,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扩展丰富起来。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的社会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主义 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产业革命后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科学、技术条件极 大改善,经济空前繁荣。与此同时,货币制度与货币体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信用货币广泛流通,经济的货币化趋势日益明显,货币金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 地位和作用突出出来。在这一时期,对货币金融问题的研究有两个特点极为突 出:一方面,对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货币金融基本理论问题有了重新认识和发展: 另一方面,开辟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采用了新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微观分析法, 形成了新的研究体系,研究内容大大扩展。关于前者,最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1.关于货币的本质与货币的职能 对货币的本质和职能的认识,是货币金融理论中最基本的问题。早期的思 想家研究经济和货币金融问题,大都是从此开始的。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历史上 大致有两种观点,即"货币金属观"和"货币名目观"。货币金属观认为货币的本 质是财富,必须具有实质价值,货币天然是贵金融,货币的职能便是储藏财富, 交换的目的便是增加财富的储藏。货币名目观认为,货币是一种价值符号,只 是名目上的存在,其流通是由国家的权威规定的,由此货币的职能是充当交换手 段。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学者已不是这样简单的看待货币了。一方面, 他们认识到生产的扩大和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货币,而货币不必限于具有实体价 值的贵金属,于是有了银行券和纸币的流通:另一方面,学者们也认识到,银 行券和纸币的流通也不能是无限制的,要有一定的价值储备作基础。由此,对货 币职能的看法也扩展到流通手段、计价手段和财富储藏这几个方面。 2.关于银行券和货币发行制度 19世纪末20世纪初,银行券已广泛流通,铸币流通已日益减少,并已呈 现出纸币取代铸币流通的发展趋势。因此,这一时期,对银行券流通和货币发行 制度的研究己相当深入。在此之前,银行券的发行己逐步统一到中央银行,对 发行准备问题的看法也基本上取得一致,即根据经济发展需要提供货币,根据兑 换需求保留一定比例的准备金。此时对银行券和货币发行问题认识的一大突破 是淡化银行券和纸币之间的区别,把二者和铸币统一起来考虑,这便为后来货币 理论的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 3.关于货币数量与物价的关系 货币数量与物价之间的关系,在完全的金属货币流通体制下也是一个研究
源、信用形式,利息的 本质、利息率的决定以及高利贷问题;在银行方面,有 银行的产生、职能,银行在经济中的作用,银行与货币兑换业和银钱业的关系,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等;在国际经济关系方面,有汇率的决定、国际收 支的平衡等。这些内容就现在看来,有些已属于货币史、信用史、银行史的范畴, 理论分析多有大致可以接受的结 论,后来未有大的发展。有些则成为后来研究 的起点,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扩展丰富起来。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西方的社会经济体 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主义 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产业革命后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科学、技术条件极 大改善,经济空前繁荣。与此同时,货币制度与货币 体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信用货币广泛流通,经济的货币化趋势日益明显,货币金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 地位和作用突出出来。在这一时期,对货币金融问题的研究 有两个特点极为突 出:一方面,对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货币金融基本理论问题有了重新认识和发展; 另一方面,开辟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采用了新的研究方法特别是 微观分析法, 形成了新的研究体系,研究内容大大扩展。关于前者,最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1.关于货币的本质与货币的职能 对货币的本质和职能的认识,是货币金融理论中最基本的问题。早期的思 想家研究经济和货币金融问题,大都是从此开始的。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历史上 大致有两 种观点,即"货币金属观"和"货币名目观"。货币金属观认为货币的本 质是财富,必须具有实质价值,货币天然是贵金融,货币的职能便是储藏财富, 交换的目的 便是增加财富的储藏。货币名目观认为,货币是一种价值符号,只 是名目上的存在,其流通是由国家的权威规定的,由此货币的职能是充当交换手 段。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西方学者已不是这样简单的看待货币了。一方面, 他们认识到生产的扩大和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货币,而货币不必限于具有实体价 值的贵金属,于是有 了银行券和纸币的流通;另一方面,学者们也认识到,银 行券和纸币的流通也不能是无限制的,要有一定的价值储备作基础。由此,对货 币职能的看法也扩展到流通 手段、计价手段和财富储藏这几个方面。 2.关于银行券和货币发行制度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银行券已广泛流 通,铸币流通已日益减少,并已呈 现出纸币取代铸币流通的发展趋势。因此,这一时期,对银行券流通和货币发行 制度的研究已相当深入。在此之前,银行券的发行 已逐步统一到中央银行,对 发行准备问题的看法也基本上取得一致,即根据经济发展需要提供货币,根据兑 换需求保留一定比例的准备金。此时对银行券和货币发行 问题认识的一大突破 是淡化银行券和纸币之间的区别,把二者和铸币统一起来考虑,这便为后来货币 理论的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 3.关于货币数量与物价的关系 货币数量与物价之间的关系,在完全的金属货币流通体制下也是一个研究
的焦点,早期的"货币数量说"便是很有影响的一种观点。生产和商品流通规模变 化不大而新的金银矿的发现使金银在短时间内的突然增加,货币数量的相对稳 定而农作物的歉收等,都曾导致物价的波动,给货币数量说提供了支持。19世 纪末20世纪初,信用货币已广泛流通,货币数量与物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加 明显,因此对这个问题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取得很大进展。20世纪货币供求 理论的发展基本建立在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之上。 4.关于信用和利息理论 信用是一个古老的范畴,信用理论是货币金融理论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对信用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学者们大都给予充分的肯定。斯密认为,信用的作 用主要有两条,一是节约资本家所必须保有的准备金和金银货币,二是可以把 节约下来的准备金和社会流通的金银货币转化为生产资本,用于扩大再生产。李 嘉图认为,信用还可以通过资本的再分配,促进利润率的平均化。约翰穆勒认 为信用能为有才干的人提供条件。在银行发展起来之后,对银行信用的认识更加 深化。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于信用与货币量之间的关系、信用与物价之间 的关系等都已有深刻的认识,并提出了调节控制信用量的必要性。对银行提供信 用的态度,历史上有两种学说即"信用媒介说"和"信用创造说"影响很大,前者主 张银行应在接受存款的基础上提供放款,放款的数量决定于存款的数量,银行只 是充当媒介的角色。后者主张银行的放款可以超过存款,且能用放款的办法创造 存款,银行提供信用的限制在于社会的真实需求。到19世纪末,"银行创造论"” 的观点占据主导地位,理论界对于信用创造货币的机制已有相当深入的研究。 利息与信用是相并存在的古老范畴。历史上对利息问题的研究一般是与信 用结合在一起进行的。最初的研究焦点在于利息的合理性及其界限问题,在资本 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对利息的研究转移到利息率的决定上来。19世纪末20世 纪初新古典学派从资本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分析利息率的形成和决定,提出了 "均衡利息论",成为20世纪利息理论发展的新起点。 回顾20世纪初期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的基本状况,除了上述在货币金融 基本理论问题方面有了重新认识外,更重要的是,这一时期还开辟了许多新的研 究领域和新的研究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货币的研究不再局限于金银铸币,而是扩大到存款、商业票据等形 式 历史上对货币问题的研究主要是指金属货币,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 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和国家发行的纸币已广泛流通,由于转账结算体系的建立, 银行存款明显起着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商业票据的使用也节约了金属货币的 流通。学者们已看到银行存款、商业票据等与金属货币的联系,已把存款纳入了 货币金融理论的研究范围,开始把存款看作货币。20世纪货币金融理论的发展 便是沿着这一思路展开的,并且随着货币形式的不断增加,对货币的研究开始分 层次进行
的焦点,早期的"货币数量说"便是很有影响的一种观点。生产和商品流通规模变 化不大 而新的金银矿的发现使金银在短时间内的突然增加,货币数量的相对稳 定而农作物的歉收等,都曾导致物价的波动,给货币数量说提供了支持。19 世 纪末 20 世纪 初,信用货币已广泛流通,货币数量与物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加 明显,因此对这个问题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取得很大进展。20 世纪货币供求 理论的发展基本建 立在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之上。 4.关于信用和利息理论 信用是一个古老的范畴,信用理论是货币金融理论中最重要 的内容之一。 对信用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学者们大都给予充分的肯定。斯密认为,信用的作 用主要有两条,一是节约资本家所必须保有的准备金和金银货币,二是 可以把 节约下来的准备金和社会流通的金银货币转化为生产资本,用于扩大再生产。李 嘉图认为,信用还可以通过资本的再分配,促进利润率的平均化。约翰·穆勒 认 为信用能为有才干的人提供条件。在银行发展起来之后,对银行信用的认识更加 深化。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对于信用与货币量之间的关系、信用与物价之间 的关系等都已有深刻的认识,并提出了调节控制信用量的必要性。对银行提供信 用的态度,历史上有两种学说即"信用媒介说"和"信用创造说"影响很大,前者主 张银行应在接受存款的基础上提供放款,放款的数量决定于存款的数量,银行只 是充当媒介的角色。后者主张银行的放款可以超过存款,且能用放款的办法创造 存 款,银行提供信用的限制在于社会的真实需求。到 19 世纪末,"银行创造论" 的观点占据主导地位,理论界对于信用创造货币的机制已有相当深入的研究。 利息与信用是相并存在的古老范畴。历史上对利息问题的研究一般是与信 用结合在一起进行的。最初的研究焦点在于利息的合理性及其界限问题,在资本 主义制度 确立以后,对利息的研究转移到利息率的决定上来。19 世纪末 20 世 纪初新古典学派从资本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分析利息率的形成和决定,提出了 "均衡利息论 ",成为 20 世纪利息理论发展的新起点。 回顾 20 世纪初期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的基本状况,除了上述在货币金融 基本理论问题方面有了重新认识外,更重要的是,这一时期还开辟了许多新的研 究领域和新的研究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货币的研究不再局限于金银铸币,而是扩大到存款、商业票据等形 式 历史上对货币问题的研究主要是指金属货币,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 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和国家发行的纸币已广泛流通,由于转账结算体系的建立, 银行存 款明显起着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商业票据的使用也节约了金属货币的 流通。学者们已看到银行存款、商业票据等与金属货币的联系,已把存款纳入了 货币金融理论 的研究范围,开始把存款看作货币。20 世纪货币金融理论的发展 便是沿着这一思路展开的,并且随着货币形式的不断增加,对货币的研究开始分 层次进行
2.把货币供给与需求放在统一的框架内进行分析 在金属货币流通体制下,学术界对货币供求的分析基本上是分别单独考察 的。从货币需求方面看,主要是分析商品流通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从货币供给 方面看,重点考察的是货币是否足值以及从物价的角度判断货币是多还是少。 新古典学派兴盛之后,引入了边际分析方法,建立了市场均衡分析模型,把供给 和需求纳入了统一的分析框架。由此,对货币供求的分析也开始联系在一起, 此时的研究重点则仍然集中在宏观方面,即统一框架内的总量分析。 3.对资本市场和证券交易的研究开始引起广泛关注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在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之后已达到相当 高的水平,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市场和证券交易起了重要作用。相应地,对资本 市场和证券交易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当时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资本市 场的作用、证券交易的组织与运作原理等方面,也看到了资本市场与货币供求之 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奠定了20世纪资本市场理论发展的重要基础。 4.国际货币体系成为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19世纪末20世纪初,金本位货币制度虽然仍然是占主导的货币制度,但此 时信用货币己呈现出即将取代金属货币成为主要货币的发展趋势。经济的发展和 生产与流通的扩大,使金本位制度面临极大的挑战,新的国际经济关系需要建 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很明显,信用货币体制下的国际货币体系要比金属货币制 度体制下的国际货币关系复杂的多。因此在上个世纪之交,理论界已对国际货 币体系进行了集中探讨,并使国际货币体系成为货币金融理论研究中一个重要的 组成部分。 总之,20世纪初期的西方货币金融理论,在经过此前数百年的发展之后, 在许多方面己达到一个相当高的认识深度,并建立了货币金融学科体系最初的研 究框架。 二、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理论发展的主要脉络 20世纪,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马克 思、恩格斯曾在一系列著作中对西方产业革命以来特别是19世纪社会生产力发 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做出高度评价,而20世纪世界经济领域的成果又远远超过 了19世纪和以往任何时代。在新的世纪之交,美国经济学家拉迪·多恩布什应德 国《明镜》杂志之邀,写作了《伟大的繁荣》一文,对人类社会在20世纪取得 的经济成就作了充分的评价,他写到:"这个世纪比以往任何一个世纪都要好。 尽管有大萧条,尽管有两次世界大战,今天人类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成就比以往 任何时候都要多。从生物学到国际互联网,革新的种子发育出即使是最大胆的梦 想也无法想象的福利","无论是汽车、电视机的人均占有量,电话通讯成本的 下降,还是电子计算机容量爆炸性地增长都体现了这种进步。根据这个标准,站 在今天的水平上进行比较,1900年简直就是石器时代"。同样,对货币金融理
2.把货币供给与需求放在统一的框架内进行分析 在金属货币流通体制下,学术界对货币供求的分析基本上是分别单独考察 的。从货币需求方面看,主要是分析商品流通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从货币供给 方面看, 重点考察的是货币是否足值以及从物价的角度判断货币是多还是少。 新古典学派兴盛之后,引入了边际分析方法,建立了市场均衡分析模型,把供给 和需求纳入了统 一的分析框架。由此,对货币供求的分析也开始联系在一起, 此时的研究重点则仍然集中在宏观方面,即统一框架内的总量分析。 3.对资本市场和证券交易的研究开始引起广泛关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在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之后已达到相当 高的水平,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市场和证券交易起了重要作用。相应地,对资本 市场和 证券交易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当时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资本市 场的作用、证券交易的组织与运作原理等方面,也看到了资本市场与货币供求之 间存在的内在 联系,奠定了 20 世纪资本市场理论发展的重要基础。 4.国际货币体系成为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金本位货币制度虽然仍然是占主导的货币制度,但此 时信用货币已呈现出即将取代金属货币成为主要货币的发展趋势。经济的发展和 生产与流通的扩 大,使金本位制度面临极大的挑战,新的国际经济关系需要建 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很明显,信用货币体制下的国际货币体系要比金属货币制 度体制下的国际货币关 系复杂的多。因此在上个世纪之交,理论界已对国际货 币体系进行了集中探讨,并使国际货币体系成为货币金融理论研究中一个重要的 组成部分。 总之,20 世纪初期的西方货币金融理论,在经过此前数百年的发展之后, 在许多方面已达到一个相当高的认识深度,并建立了货币金融学科体系最初的研 究框架。 二、20 世纪西方货币金融理论发展的主要脉络 20 世纪,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马克 思、恩格斯曾在一系列著作中对西方产业革命以来特别是 19 世纪社会生产力发 展方面 所取得的成就做出高度评价,而 20 世纪世界经济领域的成果又远远超过 了 19 世纪和以往任何时代。在新的世纪之交,美国经济学家拉迪·多恩布什应德 国《明 镜》杂志之邀,写作了《伟大的繁荣》一文,对人类社会在 20 世纪取得 的经济成就作了充分的评价,他写到:"这个世纪比以往任何一个世纪都要好。 尽管有大萧 条,尽管有两次世界大战,今天人类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成就比以往 任何时候都要多。从生物学到国际互联网,革新的种子发育出即使是最大胆的梦 想也无法想象的福 利","无论是汽车、电视机的人均占有量,电话通讯成本的 下降,还是电子计算机容量爆炸性地增长都体现了这种进步。根据这个标准,站 在今天的水平上进行比 较,1900 年简直就是石器时代"。同样,对货币金融理
论的研究来说,20世纪所取得的巨大进展,也是20世纪初所远远不能想象的。 理论的发展永远都是由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决定的。20世纪货币金融理论 也是遵照这一规律发展的。根据20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西方货币金融理 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其主要脉络可以简要概括如下: (一)20世纪初至20年代末 在20世纪最初的十几年里,西方各国的经济都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程度,就 货币金融领域来看,银行券的流通补充了经济发展对金属货币的需要:比较完善 的金本位制使国际经济关系比较顺畅。但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 了经济发展的进程,许多国家经济与金融发生了剧烈的波动,生产急速下降,银 行券普遍停止兑现,物价普遍上涨。战争结束后,面对混乱的经济秩序和严重 的通货膨胀,各国开始从多方面致力于恢复经济,主要措施包括:努力使财政收 支平衡,控制通货膨胀,健全中央银行制度,执行稳定的金融政策,共同维持 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等等。由此决定了货币金融领域研究的重点开始向现实政 策转移,这也是货币金融理论研究史上的重大转变。货币金融理论研究更加服 务于现实这一特点基本上贯穿于整个20世纪。 这一时期,货币金融领域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通货膨胀 形成的原因以及在国际间传递的主要途径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其中,对通货 膨胀原因的分析主要是从商品的供求和银行券的过量发行以及政府赤字方面进 行考察,对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主要从贸易和货币制度方面进行分析。(2)对国 际收支和汇率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在理论上取得了很大进 展。在具体研究上,把新古典学派的均衡分析方法运用到国际贸易领域,提出了 进出口需求弹性的重要概念,马歇尔-勒纳条件、古斯塔夫和卡塞尔的购买力 平价理论、凯恩斯的远期利率决定于利差的利率平价论等即是在这一时期提出 的。(3)对金属货币和信用货币同时流通条件下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进行了研 究,并结合”一战"前后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政策建议。(4)对中央银行制度在稳定经 济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初期中央银行制度运行的经验,加快了各国 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步伐。(⑤)货币供求和均衡分析大大扩展,货币数量与物价 水平之间关系的分析引入了数学这一工具并取得很大进展。甘末尔的交易方程 式、费雪的交易方程式、马歇尔的现金余额方程式、庇古的"剑桥方程式"等都是 在这一时期提出的。对上述问题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研究,有些直接推动了经济 的恢复和发展,如中央银行制度的普遍建立,物价水平的稳定,财政赤字的降低, 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等等:有些研究则推动了货币金融理论走向深入,如通 货膨胀传递机制分析,国际收支理论分析,货币供求的数量模型分析等,使货币 金融理论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二)1929-1933年的大危机至"二战"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主要国家经过几年的恢复发展和政策调整, 经济很快恢复到战前的水平。1922-1928年,西方各国出现了一次经济发展的高 潮,但1929-1933年发生的大危机再次使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断。这次发源于美国
论的研究来说,20 世纪所取得的巨大进展,也是 20 世纪初所远远不能想象的。 理论的发展永远都是由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决定的。20 世纪货币金融理论 也是遵照这一规律发展的。根据 20 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西方货币金融理 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其主要脉络可以简要概括如下: (一)20 世纪初至 20 年代末 在 20 世纪最初的十几年里,西方各国的经济都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程度,就 货币金融领域来看,银行券的流通补充了经济发展对金属货币的需要;比较完善 的金本 位制使国际经济关系比较顺畅。但 1914-1918 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 了经济发展的进程,许多国家经济与金融发生了剧烈的波动,生产急速下降,银 行券 普遍停止兑现,物价普遍上涨。战争结束后,面对混乱的经济秩序和严重 的通货膨胀,各国开始从多方面致力于恢复经济,主要措施包括:努力使财政收 支平衡,控 制通货膨胀,健全中央银行制度,执行稳定的金融政策,共同维持 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等等。由此决定了货币金融领域研究的重点开始向现实政 策转移,这也是货 币金融理论研究史上的重大转变。货币金融理论研究更加服 务于现实这一特点基本上贯穿于整个 20 世纪。 这一时期,货币金融领域研究的重 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通货膨胀 形成的原因以及在国际间传递的主要途径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其中,对通货 膨胀原因的分析主要是从商品的供求和银 行券的过量发行以及政府赤字方面进 行考察,对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主要从贸易和货币制度方面进行分析。(2)对国 际收支和汇率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深 入探讨,在理论上取得了很大进 展。在具体研究上,把新古典学派的均衡分析方法运用到国际贸易领域,提出了 进出口需求弹性的重要概念,马歇尔--勒纳条件、 古斯塔夫和卡塞尔的购买力 平价理论、凯恩斯的远期利率决定于利差的利率平价论等即是在这一时期提出 的。(3)对金属货币和信用货币同时流通条件下国际货币 体系的重建进行了研 究,并结合"一战"前后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政策建议。(4)对中央银行制度在稳定经 济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初期中央银行制度运行 的经验,加快了各国 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步伐。(5)货币供求和均衡分析大大扩展,货币数量与物价 水平之间关系的分析引入了数学这一工具并取得很大进展。甘 末尔的交易方程 式、费雪的交易方程式、马歇尔的现金余额方程式、庇古的"剑桥方程式"等都是 在这一时期提出的。对上述问题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研究,有些直接 推动了经济 的恢复和发展,如中央银行制度的普遍建立,物价水平的稳定,财政赤字的降低, 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等等;有些研究则推动了货币金融理论走向深 入,如通 货膨胀传递机制分析,国际收支理论分析,货币供求的数量模型分析等,使货币 金融理论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二)1929-1933 年的大危机至"二战"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主要国家经过几年的恢复发展和政策调整, 经济很快恢复到战前的水平。1922-1928 年,西方各国出现了一次经济发展的高 潮,但 1929-1933 年发生的大危机再次使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断。这次发源于美国
的经济危机,迅即扩展到西方世界。美国的GDP在1929-1934年间下降了24%, 大批企业和银行倒闭,工人失业,生产凋敝,物价剧烈波动,货币金融制度受到 极大的冲击。这次危机使生产力水平倒退了20年,1934年西方世界的工业生 产只相当于1908年的水平。在危机发生过程中及危机结束后,产业界、理论界 和政界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危机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总结,就经济理论来说, 导致了西方经济学的"第三次革命",即凯恩斯主义的兴起。1936年,凯恩斯出版 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在这部后来被奉为经济学经典的著作中, 他依据对大危机发生原因的深刻分析,系统批判了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开 创了经济学全新的理论框架、思维范式和政策方向。凯恩斯否定了市场经济能 够自动配置资源从而实现充分就业状态的自然均衡理论,提出了"有效需求"这一 新范畴,分析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并开出了具体的政策药方。在他的政策 药方中,最重要的便是赤字财政政策和低利率及增加货币数量的"廉价货币政策 凯恩斯主义的兴起改变了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国家干预理论逐渐占据 主导地位。同时,货币金融理论迅速成为经济学研究体系中的重要支柱,因为财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两大基本手段。尽管凯恩斯强调财政政策 是第一位的,但他同时指出财政政策必须与货币政策相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 果。因此,"凯恩斯革命"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的直接影响是对货币理论和货币 政策研究的无比关注。事实上,凯恩斯本人理论体系的形成除了他对经济现实的 认真观察和慎密思考外,对货币理论的研究正是他建立新的理论大厦的基石。在 《通论》发表以前,他即于1923年发表了《货币改革论》,1930年发表了《货 币论》,并多次就货币问题发表讲演。他认为从中短期的宏观经济分析,货币是 非中性的,货币数量会对经济总量产生影响。《通论》发表以后,更是引起学术 界对货币金融问题研究的高潮,货币理论成为新的宏观经济分析中的重要内容。 对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分析、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效果衡量、 货币供求与通货膨胀、利率的决定与信贷的作用机理,成为这一时期货币金融理 论的研究重点。 与此同时,根据大危机发生前几年信用过快增长和证券价格大幅度上涨的现 实,货币金融学家还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信用膨胀与危机发生的内在联系,资产 虚拟性和资本(证券)价格的变动也成为研究的另一个重点,产生了最初的股票 定价模型,推动了信用理论和金融市场理论的发展。 (三)"二战"结束至60年代末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建立是在大危机之后,在由此带来的新经济理论的兴 盛和包括财政、货币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新的措施尚未得到充分实践的情况下,第 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了。"二战"给所有参战国带来了空前的大灾难,经济再一次 受到极大的破坏,只有美国是一个例外。"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占绝对优势地 位的国家,在美国和英国的主导下,国际社会对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展开了 大讨论,成立了联合国以及世界复兴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 实行了复兴欧洲的"战后计划"等一系列措施。在制定战后恢复经济的措施过程 中,很明显地受到凯恩斯理论的影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开始真正进入实践,并
的经济危机,迅即扩展到西方世界。美国的 GDP 在 1929-1934 年 间下降了 24%, 大批企业和银行倒闭,工人失业,生产凋敝,物价剧烈波动,货币金融制度受到 极大的冲击。这次危机使生产力水平倒退了 20 年,1934 年西 方世界的工业生 产只相当于 1908 年的水平。在危机发生过程中及危机结束后,产业界、理论界 和政界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危机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总结,就经济 理论来说, 导致了西方经济学的"第三次革命",即凯恩斯主义的兴起。1936 年,凯恩斯出版 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在这部后来被奉为经济学经典 的著作中, 他依据对大危机发生原因的深刻分析,系统批判了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开 创了经济学全新的理论框架、思维范式和政策方向。凯恩斯否定了市场经 济能 够自动配置资源从而实现充分就业状态的自然均衡理论,提出了"有效需求"这一 新范畴,分析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并开出了具体的政策药方。在他的政 策 药方中,最重要的便是赤字财政政策和低利率及增加货币数量的"廉价货币政策 "。 凯恩斯主义的兴起改变了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国家 干预理论逐渐占据 主导地位。同时,货币金融理论迅速成为经济学研究体系中的重要支柱,因为财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两大基本手段。尽管凯恩斯强 调财政政策 是第一位的,但他同时指出财政政策必须与货币政策相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 果。因此,"凯恩斯革命"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的直接影响是对货币理论和 货币 政策研究的无比关注。事实上,凯恩斯本人理论体系的形成除了他对经济现实的 认真观察和慎密思考外,对货币理论的研究正是他建立新的理论大厦的基石。在 《通论》发表以前,他即于 1923 年发表了《货币改革论》,1930 年发表了《货 币论》,并多次就货币问题发表讲演。他认为从中短期的宏观经济分析,货币 是 非中性的,货币数量会对经济总量产生影响。《通论》发表以后,更是引起学术 界对货币金融问题研究的高潮,货币理论成为新的宏观经济分析中的重要内容。 对 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分析、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效果衡量、 货币供求与通货膨胀、利率的决定与信贷的作用机理,成为这一时期货币金融理 论的研究 重点。 与此同时,根据大危机发生前几年信用过快增长和证券价格大幅度上涨的现 实,货币金融学家还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信用膨胀与危机发生的内在联系,资产 虚拟性和资本(证券)价格的变动也成为研究的另一个重点,产生了最初的股票 定价模型,推动了信用理论和金融市场理论的发展。 (三)"二战"结束至 60 年代末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建立是在大危机之后,在由此带来的新经济理论的兴 盛和包括财政、货币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新的措施尚未得到充分实践的情况下,第 二次世界 大战开始了。"二战"给所有参战国带来了空前的大灾难,经济再一次 受到极大的破坏,只有美国是一个例外。"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占绝对优势地 位的国家, 在美国和英国的主导下,国际社会对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展开了 大讨论,成立了联合国以及世界复兴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 实行了复兴欧洲的 "战后计划"等一系列措施。在制定战后恢复经济的措施过程 中,很明显地受到凯恩斯理论的影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开始真正进入实践,并
逐步确立了主流经济学的地位。就货币金融领域来说,在战后的最初几年里, 研究的重点首先是重建国际货币体系,最主要的成果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这个体系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直到70年代初 该体系的解体。 经过战后几年的努力,到40年代末,新的世界经济秩序得以确立,各国经济 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西方世界经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50-60年代, 西方经济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这一时期,经济理论得到极大发 展。现在的西方经济学不论是学科体系、基本架构,还是基本原理、主要内容, 大部分都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就货币金融理论来说,50-60年代研究的内容不 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获得了极大的扩展。最主要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 方面:(1)计量模型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货币金融理论研究的各个方面:(2)把众 多因素引入货币供求分析,货币需求理论和货币供给理论的内容都大大丰富了; (3)利率理论得到极大发展;(4)主流经济学中的货币金融理论全面深化;(⑤)货币 主义学派等迅速崛起,推动了货币金融理论走向更高的层次;(6)金融发展理论 和金融结构分析引起广泛关注;(⑦储蓄和投资理论走向成熟;(8)金融市场特别 是资本市场理论成为货币金融理论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并奠定了后来发展的基 础;(9)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理论不断完善;(10)由金融业务发展带来的相关理 论研究不断填补着以前的空白点,丰富了整个学科体系。 (四)20世纪70-80年代 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在经过50-60年代发展的黄金时期之后,70年代初期 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主要表现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趋势遇到阻碍,增速放缓,失业 率上升,物价上涨,被称为"滞胀"的现象出现了。石油危机又使经济发展的困 难雪上加霜。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扩张性政策的利弊得失。在这一背景下,对经济 "滞胀"的原因及解救措施的研究成为70年代中前期的一个焦点,就货币金融理 论来说,对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问题的研究再次成为热点,并在理论上取得很大 进展。与此同时,"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国不再承担按官价 兑换黄金的责任,国际货币体系出现重大的困难,由此,对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 研究又一次成为国际性的大课题,其结果是浮动汇率制度的建立。这一时期的 货币金融研究,除了货币政策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和国际货币体系这三个方面取 得了重大进展之外,还在下述几个方面取得重要成果:(1)金融创新理论得到极 大发展。在50-60年代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金融领域的发展很快,进入70年 代后,面临新的环境,新一轮的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科技成果在金融领域广泛 应用,由此,对金融创新的研究,包括创新的原因分析、创新的成本、创新的效 益、创新对金融发展及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2)金 融市场理论又一次深化。在50-60年代建立的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理论框架 基础上,70年代中后期和80年代对资本市场的研究再次掀起一个高潮,各种 模型得到充实、完善,特别是对新出现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研究很多,丰富了资本 市场理论:(3)对资本流动的分析成为新的热点。70-80年代,经济发展的全球 化趋势已日益明显,跨国公司纷纷建立,资本流动数额迅速增大,对这个问题的 理论分析也成为这一时期研究的一个重点;(4)对外债的分析引起广泛关注。80 年代初,拉美国家出现了债务危机,不但对债权国带来很大影响,也影响到世界
逐步确立了主流经济学 的地位。就货币金融领域来说,在战后的最初几年里, 研究的重点首先是重建国际货币体系,最主要的成果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这个体系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恢 复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直到 70 年代初 该体系的解体。 经过战后几年的努力,到 40 年代末,新的世界经济秩序得以确立,各国经 济 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西方世界经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50-60 年代, 西方经济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这一时期,经济理论得到极 大发 展。现在的西方经济学不论是学科体系、基本架构,还是基本原理、主要内容, 大部分都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就货币金融理论来说,50-60 年代研究的内 容不 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获得了极大的扩展。最主要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 方面:(1)计量模型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货币金融理论研究的各个方面; (2)把众 多因素引入货币供求分析,货币需求理论和货币供给理论的内容都大大丰富了; (3)利率理论得到极大发展;(4)主流经济学中的货币金融理论全面 深化;(5)货币 主义学派等迅速崛起,推动了货币金融理论走向更高的层次;(6)金融发展理论 和金融结构分析引起广泛关注;(7)储蓄和投资理论走向成 熟;(8)金融市场特别 是资本市场理论成为货币金融理论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并奠定了后来发展的基 础;(9)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理论不断完善;(10)由 金融业务发展带来的相关理 论研究不断填补着以前的空白点,丰富了整个学科体系。 (四)20 世纪 70-80 年代 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在经过 50-60 年代发展的黄金时期之后,70 年代初期 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主要表现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趋势遇到阻碍,增速放缓,失业 率 上升,物价上涨,被称为"滞胀"的现象出现了。石油危机又使经济发展的困 难雪上加霜。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扩张性政策的利弊得失。在这一背景下,对经济 "滞胀 "的原因及解救措施的研究成为 70 年代中前期的一个焦点,就货币金融理 论来说,对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问题的研究再次成为热点,并在理论上取得很大 进展。与 此同时,"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国不再承担按官价 兑换黄金的责任,国际货币体系出现重大的困难,由此,对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 研究又一次成 为国际性的大课题,其结果是浮动汇率制度的建立。这一时期的 货币金融研究,除了货币政策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和国际货币体系这三个方面取 得了重大进展之外, 还在下述几个方面取得重要成果:(1)金融创新理论得到极 大发展。在 50-60 年代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金融领域的发展很快,进入 70 年 代后,面临新的环 境,新一轮的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科技成果在金融领域广泛 应用,由此,对金融创新的研究,包括创新的原因分析、创新的成本、创新的效 益、创新对金融发展及经 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2)金 融市场理论又一次深化。在 50-60 年代建立的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理论框架 基础上,70 年代中后 期和 80 年代对资本市场的研究再次掀起一个高潮,各种 模型得到充实、完善,特别是对新出现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研究很多,丰富了资本 市场理论;(3)对资本流 动的分析成为新的热点。70-80 年代,经济发展的全球 化趋势已日益明显,跨国公司纷纷建立,资本流动数额迅速增大,对这个问题的 理论分析也成为这一时期 研究的一个重点;(4)对外债的分析引起广泛关注。80 年代初,拉美国家出现了债务危机,不但对债权国带来很大影响,也影响到世界
经济的运行,因此,80年代对债务尤其是外债问题的研究也成为货币金融理论 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⑤)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分析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体系。西 方学者对发展中国家金融问题的关注始于50-60年代,到70年代后,更多的学 者把研究的重点转到了这个方面。60年代提出的金融压制论和金融深化论影响 不断扩大:(6)其他方面的研究也有了极大的扩展。 (五)20世纪的最后十年 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世界经济有两大特点非常突出,一是经济和金融全球 化迅速推进,二是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不断加剧。由此决定了这一时期货币金融 领域研究的重点快速向这方面转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金融国际化 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2)国际游资与资本市场稳定性分析:(3)金融风险理论与 金融安全性分析:(4)金融信息化、国际化下的业务发展研究;(⑤)银行监管理论 的研究:(6)通货紧缩与货币政策分析:(⑦)区域货币与国际货币体系分析;(8)经 济全球化趋势下国际货币政策协调分析等。 总之,20世纪货币金融理论取得了巨大进展,正像1900年的世界经济远 无法与2000年的世界经济相比一样,现在的货币金融理论也远不是1900年所能 想象的。认真回顾一下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的发展,对于我们把握新世纪 货币金融理论发展的趋势,并通过这种分析探索金融发展乃至经济发展的内在规 律,无疑是极为重要的。 【作者简介】王广谦中央财经大学 出处: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01
经济的运行,因此,80 年代对债务尤其是外债问题的研究也成为货币金融理论 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5)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分析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体系。西 方学者对发展中国家金融问 题的关注始于 50-60 年代,到 70 年代后,更多的学 者把研究的重点转到了这个方面。60 年代提出的金融压制论和金融深化论影响 不断扩大;(6)其他方面 的研究也有了极大的扩展。 (五)20 世纪的最后十年 20 世纪的最后十年,世界经济有两大特点非常突出,一是 经济和金融全球 化迅速推进,二是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不断加剧。由此决定了这一时期货币金融 领域研究的重点快速向这方面转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国际化 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2)国际游资与资本市场稳定性分析;(3)金融风险理论与 金融安全性分析;(4)金融信息化、国际化下的业务发展 研究;(5)银行监管理论 的研究;(6)通货紧缩与货币政策分析;(7)区域货币与国际货币体系分析;(8)经 济全球化趋势下国际货币政策协调分析等。 总之,20 世纪货币金融理论取得了巨大进展,正像 1900 年的世界经济远 无法与2000年的世界经济相比一样,现在的货币金融理论也远不是1900年所 能 想象的。认真回顾一下 20 世纪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的发展,对于我们把握新世纪 货币金融理论发展的趋势,并通过这种分析探索金融发展乃至经济发展的内在规 律,无疑是极为重要的。 【作者简介】王广谦 中央财经大学 出处: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