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货币及其分类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价值尺度2、储藏手段 3、流动性 4、价格标准 5、信用货币 6、储蓄存款 7、货币层次划分 8、电子货币 二、不定项选择 1、马克思综合几千年来的关于货币现象的各种研究,归纳了货币的五大功能,其中属于货币的基本职能的是() A.贮藏手段 B.价值尺度 C.流通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 2、一般地,就货币世界的正常情况来看,货币材料应具有如下特点() A.普遍接受性 B.价值稳定性 C.稀缺性 D.增值性 E.便于携带和分割 3、货币形式的发展阶段有() A.实体货币 B.铸币 C.代用货币 D.信用货币 E.银行券 4、作为商品经济形态的社会有两大支柱或基础() A.交换制度 B.分工制度 C.货币 D.信用制度 E.不同占有制度 5、下列有关币制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行本位制下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B.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C.双本位制下容易出现“双重价格”的现象 D.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 E、双本位制下金币作为主币,银币为辅币 6、货币的()职能执行过程中不需要有现实的货币,而只需要“只是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 A.贮藏手段 B.价值尺度 C.流通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7、一般情况下,货币流动性结构的变动与通货膨胀间的关系是() A.通货膨胀时货币的流动性比率上升 B.通货紧缩时货币的流动性比率上升 C.通货紧缩时货币的流动性比率下降 D.通货膨胀时货币的流动性比率下降 E.货币的流动性比率和通货膨胀或紧缩没有关系 8、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中,支票存款属于() A.MO B.MI C.M2 D.M3 E.不确 三、填空 1、马克思所归纳了货币的五大功能,其中属于货币的派生职能的是()、()和()。 2、0一方面使生产更有效率,能够整体增加社会的产出,另一方面又客观要求一种现实的制度安排是0。 3、()和其他()等信用工具和流通工具不断创新,构成现代信用货币体系,这是现代货币的新特点。 4、随着交换活动的规模和范围的扩大,物物交换的弊端就自然而然地产生,这就是物物交换过程中出现的()和()。 5、马克思总结的衡量货币流通规律的主要经济变量的关系方程式为() 6、作为世界货币,它具有三个职能:其一,在世界范围内,执行()职能,从而构成国际范围内的价格体系:其二,充当(),以 平衡国际收支差额:其三,充当()形式,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 7、()又称管理纸币本位制,是以不兑现纸币为本位货币的制度。 8、不论货币采取什么形式,它在经济生活中仍会保持其枢纽的地位,仍然是起()的作用。 四、判断 1、流动性越强的金融资产,现实购买力也越弱() 2、分工和不同占有制度的存在,构成交换经济的制度基础() 3、作为交换制度的一部分,货币工具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充分条件() 4、货币作为价格标准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于价值尺度()
第一章 货币及其分类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价值尺度 2、 储藏手段 3、流动性 4、价格标准 5、信用货币 6、储蓄存款 7、货币层次划分 8、电子货币 二、不定项选择 1、马克思综合几千年来的关于货币现象的各种研究,归纳了货币的五大功能,其中属于货币的基本职能的是( ) A. 贮藏手段 B. 价值尺度 C. 流通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2、一般地,就货币世界的正常情况来看,货币材料应具有如下特点() A.普遍接受性 B.价值稳定性 C.稀缺性 D. 增值性 E.便于携带和分割 3、货币形式的发展阶段有() A. 实体货币 B. 铸币 C. 代用货币 D.信用货币 E.银行券 4、作为商品经济形态的社会有两大支柱或基础() A. 交换制度 B. 分工制度 C. 货币 D.信用制度 E. 不同占有制度 5、下列有关币制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行本位制下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B.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C.双本位制下容易出现“双重价格”的现象 D.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 E、双本位制下金币作为主币,银币为辅币 6、货币的()职能执行过程中不需要有现实的货币,而只需要“只是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 A. 贮藏手段 B. 价值尺度 C. 流通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7、一般情况下,货币流动性结构的变动与通货膨胀间的关系是() A.通货膨胀时货币的流动性比率上升 B.通货紧缩时货币的流动性比率上升 C.通货紧缩时货币的流动性比率下降 D.通货膨胀时货币的流动性比率下降 E.货币的流动性比率和通货膨胀或紧缩没有关系 8、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中,支票存款属于() A. M0 B. M1 C. M2 D.M3 E.不确 三、填空 1、 马克思所归纳了货币的五大功能,其中属于货币的派生职能的是()、()和()。 2、 ()一方面使生产更有效率,能够整体增加社会的产出,另一方面又客观要求一种现实的制度安排是()。 3、 ()和其他()等信用工具和流通工具不断创新,构成现代信用货币体系,这是现代货币的新特点。 4、 随着交换活动的规模和范围的扩大,物物交换的弊端就自然而然地产生,这就是物物交换过程中出现的()和()。 5、马克思总结的衡量货币流通规律的主要经济变量的关系方程式为() 6、作为世界货币,它具有三个职能:其一,在世界范围内,执行()职能,从而构成国际范围内的价格体系;其二,充当(),以 平衡国际收支差额;其三,充当()形式,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 7、()又称管理纸币本位制,是以不兑现纸币为本位货币的制度。 8、不论货币采取什么形式,它在经济生活中仍会保持其枢纽的地位,仍然是起()的作用。 四、判断 1、 流动性越强的金融资产,现实购买力也越弱() 2、分工和不同占有制度的存在,构成交换经济的制度基础() 3、作为交换制度的一部分,货币工具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充分条件 () 4、货币作为价格标准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于价值尺度()
5、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一定的数量,这个数量不是任意规定的() 6、一定时期的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流通总量与社会商品总量与该时期的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成正比0 7、纸币的价值是由其发行数量与它所代表的货币价值决定的() 8、信用货币发行的基本保证是政府或银行的信誉() 五、简答 1、简述货币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2、为什么不兑换的银行券仍称之为信用货币呢? 3、货币在执行其储藏手段职能时的缺点有那些? 4、电子货币作为未来的货币形式,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什么挑战? 六、论述 1、试论述货币在人类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性 2、试论述M0、M1、M2的划分及划分的依据.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价值尺度:货为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尺度,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这是货币的第一职能,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职 能,或叫本质职能。 2、储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时,货币就会暂时退出流通领域,起 到贮水池的作用。此时,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 3、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能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并使持有人不蒙受损失的能力。 4、价格标准:是国家规定的货币计量单位,代表一定的金属重量,用来衡量和计算货币金属本身的重量。 5、信用货币:信用货币就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包括流通中货币和银行存款。 6、储蓄存款:现代金融统计都把储蓄存款计入货币中。储蓄存款主要指居民存入银行的存款,不论是活期存款,还是定期存款都属 于储蓄存款。 货币层次划分:是指对现实流通中的各种货币形式按不同统计口径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7、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预付支付机 制 二、不定项选择 1、BC 2、ABCE 3、ACD 4、BE5、BD6、B7、AC 8、B 三、填空 1、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2、分工的存在、交换制度3、银行券、信用票证 4、需求的双重巧合、时间的双重巧合 5、M=PQ/V 6、价值尺度、一般购买手段、一般财富的绝 对 7、信用货币制度 8、一般等价物 四、判断 1、× 2、√3、×4、√5、√6、×7、√8、√ 五、简答 1、简述货币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答:货币的五大功能分别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贮藏手 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是基本职能的派生职能。货为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尺度,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货币之所以能 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就是商品,它与其他商品一样,也有价值。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不需要有现实的货币,因 此,“只是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货币发挥交易媒介作用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是价值尺 度职能的必然发展: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是真实的货币或现实的货币: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 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时,货币就会暂时退出流通领域,起到贮水池的作用:当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如 清偿债务、支付税金、房租、水费、工资等,起到延期支付的作用,即执行支付手段职能。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是货币流通手段职能派
5、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一定的数量,这个数量不是任意规定的 ( ) 6、一定时期的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流通总量与社会商品总量与该时期的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成正比() 7、纸币的价值是由其发行数量与它所代表的货币价值决定的 ( ) 8、信用货币发行的基本保证是政府或银行的信誉 ( ) 五、简答 1、 简述货币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2、 为什么不兑换的银行券仍称之为信用货币呢? 3、货币在执行其储藏手段职能时的缺点有那些? 4、电子货币作为未来的货币形式,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什么挑战? 六、论述 1、试论述货币在人类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性 2、试论述M0、M1、M2的划分及划分的依据。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价值尺度:货为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尺度,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这是货币的第一职能,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职 能,或叫本质职能。 2、储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时,货币就会暂时退出流通领域,起 到贮水池的作用。此时,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 3、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能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并使持有人不蒙受损失的能力。 4、价格标准:是国家规定的货币计量单位,代表一定的金属重量,用来衡量和计算货币金属本身的重量。 5、信用货币:信用货币就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包括流通中货币和银行存款。 6、储蓄存款:现代金融统计都把储蓄存款计入货币中。储蓄存款主要指居民存入银行的存款,不论是活期存款,还是定期存款都属 于储蓄存款。 货币层次划分:是指对现实流通中的各种货币形式按不同统计口径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7、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预付支付机 制。 二、不定项选择 1、BC 2、ABCE 3、ACD 4、BE 5、BD 6、B 7、AC 8、B 三、填空 1、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2、分工的存在、交换制度 3、银行券、信用票证 4 、 需 求 的 双 重 巧 合 、 时 间 的 双 重 巧 合 5 、 M=P·Q / V 6 、 价 值 尺 度 、 一 般 购 买 手 段 、 一 般 财 富 的 绝 对 7、信用货币制度 8、一般等价物 四、判断 1、× 2、√ 3、 × 4、√ 5、√ 6、× 7、√ 8、√ 五、简答 1、简述货币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答:货币的五大功能分别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贮藏手 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是基本职能的派生职能。货为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尺度,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货币之所以能 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就是商品,它与其他商品一样,也有价值。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不需要有现实的货币,因 此,“只是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货币发挥交易媒介作用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是价值尺 度职能的必然发展;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是真实的货币或现实的货币;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 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时,货币就会暂时退出流通领域,起到贮水池的作用;当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如 清偿债务、支付税金、房租、水费、工资等,起到延期支付的作用,即执行支付手段职能。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是货币流通手段职能派
生出来的: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执行世界货币职能。作为世界货币,货币脱去自己的民族服装,它 以贵金属原始条块的形态出现的,并按实际重量、成色计价结算,这与货币在国内流通不一样。 2、为什么不兑换的银行券仍称之为信用货币呢? 答:一、各国货币当局把货币发行权一般归于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发行银行券虽然不能兑换金属货币,但是它以中央银行的信用为背 景,是中央银行对大众的负债,在正常情况下,这种债信是可资信赖的:二、中央银行发行银行券之所以被信赖,在于中央银行是根 据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按流通中的客观需要量来发行货币,因而货币的价值是比较稳定的,这种经济发行的原则构成信用货币的一 个条件:三、不兑换银行券成为信用货币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在于,银行券是通过信贷程序注入流通领域,也就是通过中央银行的贷款 形成流通中货币。因此,银行券成为信用货币。 3、货币在执行其储藏手段职能时的缺点有那些? 答:价值贮藏手段也有其缺点:()货币计算的价值可能跌落,因而,随跌落的幅度要付出相应的代价:(2)它们在不同程度上缺 乏“货币性”或“流动性”。因为,它们不像货币那样被普遍接受,同样也没有法律意义。当把它们迅速变成货币时,唯一的办法只 有承受一些损失将它们交换出去。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货币的储藏,失去积累社会金融资源的能力。 4、电子货币作为未来的货币形式,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什么挑战? 答:其一,现代经济发达国家,随着电子货币的流行,利用电脑进行偷窃犯罪的案件不断增多,如何防范类似的金融风险已成为一个 严峻的问题:其二,建立电子资金划拨系统的成本是另一个巨大的问题。因为要使“电子货币”成为日常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必 须使全国的各种经济、社会单位都成为电子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一员,因此,建立该系统需要巨额资金:其三,由于国际经济的联系日 益密切深化,建立电子资金划拨系统不仅要考虑一国资金的电子划拨,而且要考虑一国经济、社会单位与外国经济、社会单位的国际 经济往来,从而形成的国际收支问题。特别是第三个问题的解决与否,对建立整体的电子划拨系统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当然随着科学 技术的进步和国际经济的发展,这些矛盾会得到满意的解决。 六、论述 1、试论述货币在人类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性 答:货币在交换经济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1)货币与交换。货币的产生是基 于交换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货币作为一种交换媒介,是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生产者之间、消费者之间的有用的工 具,刚开始是物物交换,随着交换活动的规模和范围的扩大,物物交换的弊端就自然而然地产生,这就是物物交换过程中出现的“需 求的双重巧合”和“时间的双重巧合”。货币的出现就解决了交易过程中的这种困境。2)货币与分配。货币保证了社会需求的实 现,促进了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现代社会经济的主流是市场经济,社会成员的收入与支出、社会经济单位的收入与支出,甚至国 家的收支均须通过货币来进行,货币成为现代社会分配之最重要的工具。3)货币与生产。货币对生产的作用可从两个层面加以理 解:其次,我们也可以看到,货币在现代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作用是:现代资源的分配机制,货币成为经济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的一种工 具。货币配置资源可以大大节省成本,促进资源的有效地配置。4)货币与消费。货币在消费领域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货币首 先使购买力一般化,货币尽管也是一种商品,但它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由于它是人们普遍接受的商品,它代表任何一种商品和劳务的 购买力。在市场经济中,货币由于其广泛的可接受性,拥有货币等于取得了其他等价商品和劳务的所有权,可以享有购买任何商品和 劳务的自由,因此,持有货币,就意味着取得了一种“选择的权利”一一一“消费者主权”。消费者主权是一种经济权利,在这种权 利之下,货币成为一种选票,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偏好,自主选择所需商品和劳务。 2、试论述M0、M1、M2的划分及划分的依据. 答:长期以来,人们对货币供给口径的具体层次划分有许多不同观点,但在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这 点上,看法却是一致的。所谓“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能够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并使持有人不蒙受损失的能力。流动性越强的金 融资产,现实购买力也越强。例如现金就是流动性最强的金融资产,具有直接的现实购买力:定期存款则需要经过提现或者转成活期 支票存款才有现实购买力,故流动性较弱。因此,“流动性”程度不同的金融资产,在流通中周转的便利程度不同,现实购买力强弱 不同,从而对商品流通和其他各种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因此,按流动性的强弱对不同形式、不同特性的货币划分不同的层 次,是科学地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制订和实施货币政策、及时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措施。 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划分标准,一般情况下,可以将货币层次作如下划分:MO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即居民手 中的现钞和企业单位的备用金,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由于这部分货币可随时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因而具有最强的购买 力。M1是由MO加上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构成。由于活期存款随时可以签发支票而成为直接的支付手段,所以它是同现金一样最具有流动
生出来的;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执行世界货币职能。作为世界货币,货币脱去自己的民族服装,它 以贵金属原始条块的形态出现的,并按实际重量、成色计价结算,这与货币在国内流通不一样。 2、 为什么不兑换的银行券仍称之为信用货币呢? 答:一、各国货币当局把货币发行权一般归于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发行银行券虽然不能兑换金属货币,但是它以中央银行的信用为背 景,是中央银行对大众的负债,在正常情况下,这种债信是可资信赖的;二、中央银行发行银行券之所以被信赖,在于中央银行是根 据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按流通中的客观需要量来发行货币,因而货币的价值是比较稳定的,这种经济发行的原则构成信用货币的一 个条件;三、不兑换银行券成为信用货币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在于,银行券是通过信贷程序注入流通领域,也就是通过中央银行的贷款 形成流通中货币。因此,银行券成为信用货币。 3、货币在执行其储藏手段职能时的缺点有那些? 答:价值贮藏手段也有其缺点:(1)货币计算的价值可能跌落,因而,随跌落的幅度要付出相应的代价;(2)它们在不同程度上缺 乏“货币性”或“流动性”。因为,它们不像货币那样被普遍接受,同样也没有法律意义。当把它们迅速变成货币时,唯一的办法只 有承受一些损失将它们交换出去。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货币的储藏,失去积累社会金融资源的能力。 4、电子货币作为未来的货币形式,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什么挑战? 答:其一,现代经济发达国家,随着电子货币的流行,利用电脑进行偷窃犯罪的案件不断增多,如何防范类似的金融风险已成为一个 严峻的问题;其二,建立电子资金划拨系统的成本是另一个巨大的问题。因为要使“电子货币”成为日常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必 须使全国的各种经济、社会单位都成为电子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一员,因此,建立该系统需要巨额资金;其三,由于国际经济的联系日 益密切深化,建立电子资金划拨系统不仅要考虑一国资金的电子划拨,而且要考虑一国经济、社会单位与外国经济、社会单位的国际 经济往来,从而形成的国际收支问题。特别是第三个问题的解决与否,对建立整体的电子划拨系统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当然随着科学 技术的进步和国际经济的发展,这些矛盾会得到满意的解决。 六、论述 1、试论述货币在人类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性 答:货币在交换经济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1)货币与交换。 货币的产生是基 于交换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货币作为一种交换媒介,是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生产者之间、消费者之间的有用的工 具,刚开始是物物交换,随着交换活动的规模和范围的扩大,物物交换的弊端就自然而然地产生,这就是物物交换过程中出现的“需 求的双重巧合”和“时间的双重巧合”。货币的出现就解决了交易过程中的这种困境。2)货币与分配。 货币保证了社会需求的实 现,促进了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现代社会经济的主流是市场经济,社会成员的收入与支出、社会经济单位的收入与支出,甚至国 家的收支均须通过货币来进行,货币成为现代社会分配之最重要的工具。3)货币与生产。 货币对生产的作用可从两个层面加以理 解;其次,我们也可以看到,货币在现代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作用是:现代资源的分配机制,货币成为经济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的一种工 具。货币配置资源可以大大节省成本,促进资源的有效地配置。4)货币与消费。 货币在消费领域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货币首 先使购买力一般化,货币尽管也是一种商品,但它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由于它是人们普遍接受的商品,它代表任何一种商品和劳务的 购买力。在市场经济中,货币由于其广泛的可接受性,拥有货币等于取得了其他等价商品和劳务的所有权,可以享有购买任何商品和 劳务的自由,因此,持有货币,就意味着取得了一种“选择的权利”-----“消费者主权”。消费者主权是一种经济权利,在这种权 利之下,货币成为一种选票,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偏好,自主选择所需商品和劳务。 2、试论述M0、M1、M2的划分及划分的依据。 答:长期以来,人们对货币供给口径的具体层次划分有许多不同观点,但在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这 点上,看法却是一致的。所谓“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能够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并使持有人不蒙受损失的能力。流动性越强的金 融资产,现实购买力也越强。例如现金就是流动性最强的金融资产,具有直接的现实购买力;定期存款则需要经过提现或者转成活期 支票存款才有现实购买力,故流动性较弱。因此,“流动性”程度不同的金融资产,在流通中周转的便利程度不同,现实购买力强弱 不同,从而对商品流通和其他各种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因此,按流动性的强弱对不同形式、不同特性的货币划分不同的层 次,是科学地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制订和实施货币政策、及时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措施。 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划分标准,一般情况下,可以将货币层次作如下划分: M0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即居民手 中的现钞和企业单位的备用金,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由于这部分货币可随时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因而具有最强的购买 力。M1是由M0加上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构成。由于活期存款随时可以签发支票而成为直接的支付手段,所以它是同现金一样最具有流动
性的货币。各种统计口径中的“货币”,通常是指1。由于W1是现实的购买力,对社会经济生活有着最广泛而直接的影响,因此,许 多国家都把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措施放在这一层,使之成为政策调控的主要对象:M2由M1加准货币构成。所谓准货币,一般是由银 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准货币本身虽非真正的货币, 但由于它们在经过一定的手续后,能比较容易地转化为现实的货币,加大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故又称之为亚货币或近似货币。显而 易见,广义货币相对于狭义货币来说,范围扩大了,它包括了一切可能成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2层次的确立,对研究货币流通 整体状况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金融体系发达国家的货币供应的计量以及对货币流通未来趋势的预测均有独特的作用。近年来,许 多经济和金融发达国家,就出现了把货币供应量调控的重点从M1向2转移的趋势
性的货币。各种统计口径中的“货币”,通常是指M1。由于M1是现实的购买力,对社会经济生活有着最广泛而直接的影响,因此,许 多国家都把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措施放在这一层,使之成为政策调控的主要对象;M2由M1加准货币构成。所谓准货币,一般是由银 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准货币本身虽非真正的货币, 但由于它们在经过一定的手续后,能比较容易地转化为现实的货币,加大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故又称之为亚货币或近似货币。显而 易见,广义货币相对于狭义货币来说,范围扩大了,它包括了一切可能成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M2层次的确立,对研究货币流通 整体状况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金融体系发达国家的货币供应的计量以及对货币流通未来趋势的预测均有独特的作用。近年来,许 多经济和金融发达国家,就出现了把货币供应量调控的重点从M1向M2转移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