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愚公移山备课教案 导入新课 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伏尔 泰 学习目标 1、了解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 文言文自读能力 、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 达效果; 4、体会愚公的英雄气概,学习愚公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 精神。 创作背景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成书于战国前期。在当时生 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 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因此,本文采用了神话式的结尾, 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文学常识 、作者:列子(约前450——约前375),名寇(又名 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已 散失,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的有关古代资料编写的, 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1 22、愚公移山 备课教案 导入新课 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伏尔 泰 学习目标 1、了解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 文言文自读能力; 3、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 达效果; 4、体会愚公的英雄气概,学习愚公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 精神。 创作背景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成书于战国前期。在当时生 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 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因此,本文采用了神话式的结尾, 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文学常识 1、作者:列子(约前 450——约前 375),名寇(又名 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已 散失,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的有关古代资料编写的, 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2、文体:寓言这种体裁的特点是寄托一定的道理在 种比喻性的虚构的短小故事中,往往带有讽喻或劝戒的意 味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高万仞ren 无穷匮kui也 惩山北之塞se 曾zng不若 叩kou石恳壤 始龀chen 亡W以应 厝cuo朔东 箕畚jben 孀 shuang妻 冀j州 荷he担者三夫 雍yong南 学习第一段 朗读; 2、重点字词 1】太行、王屋:山名。太行山在山西和河北之间。 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与河南济源之间。 2】方:方圆,指面积 【3】万仞:形容极高。古代以七八丈为一仞 【4】冀州:古地名,包括今河北、山西、河南黄河以 北、辽宁辽河以西地区。 3、翻译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
2 2、文体:寓言这种体裁的特点是寄托一定的道理在一 种比喻性的虚构的短小故事中,往往带有讽喻或劝戒的意 味。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高万仞 rèn 无穷匮 kuì也 惩山北之塞 sè 曾 zēng 不若 叩 kòu 石恳壤 始龀 chèn 亡 wú以应 一厝 cuò朔东 箕畚 jī běn 孀 shuāng 妻 冀 jì 州 荷 hè担者三夫 雍 yōng 南 学习第一段 1、朗读; 2、重点字词 【1】太行、王屋:山名。太行山在山西和河北之间。 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与河南济源之间。 【2】方:方圆,指面积。 【3】万仞:形容极高。古代以七八丈为一仞。 【4】冀州:古地名,包括今河北、山西、河南黄河以 北、辽宁辽河以西地区。 3、翻译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
冀州的南边,黄河的北边。 4、问题探究 文章题目是“愚公移山”,为什么文章一开头不落笔在 愚公身上,而是先写“太行,王屋二山”? 明确:文章一开头写两座山的面积、高度和所处的地理 位置,实际上是交代故事的背景,点明故事发生的原因,为 下文写愚公移山、神人负山等情节做铺垫。 小结:第一段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 置。意在衬托移山的艰难。愚公要移山,山越高大,移山的 任务越艰巨愚公的品质也就越突出。这是故事的背景,为下 文愚公移山埋下伏笔 学习第二段 1、朗读; 2、重点字词 (1】且:将近 2】惩:戒,苦于 【3】塞:阻塞。 【4】室:家。 5】曾:用在否定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连.都”。 6】损:削减。 7】且:将 8】诸:之于
3 冀州的南边,黄河的北边。 4、问题探究 文章题目是“愚公移山”,为什么文章一开头不落笔在 愚公身上,而是先写“太行,王屋二山”? 明确:文章一开头写两座山的面积、高度和所处的地理 位置,实际上是交代故事的背景,点明故事发生的原因,为 下文写愚公移山、神人负山等情节做铺垫。 小结:第一段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 置。意在衬托移山的艰难。愚公要移山,山越高大,移山的 任务越艰巨愚公的品质也就越突出。这是故事的背景,为下 文愚公移山埋下伏笔。 学习第二段 1、朗读; 2、重点字词 【1】且:将近。 【2】惩:戒,苦于。 【3】塞:阻塞。 【4】室:家。 【5】曾:用在否定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连....都.....”。 【6】损:削减。 【7】且:将。 【8】诸:之于
【9】荷:负荷、挑。 10】遗男:遗孤,孤儿。 3、翻译 北山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着山居 住。(他)苦于山的北面交通堵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路, 就聚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 (大家)纷纷表示赞成。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 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铲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 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纷纷说 “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 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用 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 孤儿,才七八岁,也跳跳蹦蹦前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他 们)才往返一次。 4、问题探究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愚公移山的办法是什么? 明确:全家毕力平险,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 【9】荷:负荷、挑。 【10】遗男:遗孤,孤儿。 3、翻译 北山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着山居 住。(他)苦于山的北面交通堵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路, 就聚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 (大家)纷纷表示赞成。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 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铲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 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纷纷说: “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 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用 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 孤儿,才七八岁,也跳跳蹦蹦前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他 们)才往返一次。 4、问题探究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愚公移山的办法是什么? 明确:全家毕力平险,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愚公移山的行动是什么? 明确:叩石垦壤,寒暑一返。 (5)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哪些? 明确:①两山高大;②愚公年老体弱,劳力稀少;③路途遥 (6)分析“其妻献疑”的内容。 明确:愚公之妻对移山一事的积极态度是从献疑角度来表达 的,其话语中带有关心和担忧的意味,其目的是解决土石的 问题。 (7)第②段中表明愚公移山任务艰巨的话是哪两句? 明确: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8)写邻居家的小孩子也来帮忙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幼童也来帮忙移山,表明了愚公移山的行为受到了 众人的拥护和支持; ②与下文智叟嘲笑并阻止愚公移山的表现形成强烈 的对比 小结:第二段写愚公主张提出移山,家里人提出运土方 案,率领几人便马上开始行动。 学习第三段 1、朗读; 2、重点字词
5 (4)愚公移山的行动是什么? 明确:叩石垦壤,寒暑一返。 (5)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哪些? 明确:①两山高大;②愚公年老体弱,劳力稀少;③路途遥 远。 (6)分析“其妻献疑”的内容。 明确:愚公之妻对移山一事的积极态度是从献疑角度来表达 的,其话语中带有关心和担忧的意味,其目的是解决土石的 问题。 (7)第②段中表明愚公移山任务艰巨的话是哪两句? 明确: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8)写邻居家的小孩子也来帮忙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幼童也来帮忙移山,表明了愚公移山的行为受到了 众人的拥护和支持; ②与下文智叟嘲笑并阻止愚公移山的表现形成强烈 的对比。 小结:第二段写愚公主张提出移山,家里人提出运土方 案,率领几人便马上开始行动。 学习第三段 1、朗读; 2、重点字词
1】惠:通“慧”,聪明 2】固:顽固。 【3】彻:通 4】苦:愁 4】亡:通“无”,没有 3、翻译 河曲智叟(知道这件事后)嘲笑并阻止愚公,说:“你 太不聪明了!就凭你残余的年岁和剩下的力量,甚至不能毁 掉山上的一棵草木,又能把山上的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还不如寡妇、孤儿。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 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 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增加高度,何必担忧挖不平?” 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4、问题探究 (1)分析“智叟笑而止之”的内容 明确:智叟对愚公移山之举的态度是从责难角度来表达 的,其话语中带有嘲讽的意味,其目的是阻止愚公移山 (2)智叟认为愚公很“愚”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愚公认为移山一定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6 【1】惠:通“慧”,聪明。 【2】固:顽固。 【3】彻:通。 【4】苦:愁。 【4】亡:通“无”,没有。 3、翻译 河曲智叟(知道这件事后)嘲笑并阻止愚公,说:“你 太不聪明了!就凭你残余的年岁和剩下的力量,甚至不能毁 掉山上的一棵草木,又能把山上的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还不如寡妇、孤儿。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 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 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增加高度,何必担忧挖不平?” 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4、问题探究 (1)分析“智叟笑而止之”的内容。 明确:智叟对愚公移山之举的态度是从责难角度来表达 的,其话语中带有嘲讽的意味,其目的是阻止愚公移山。 (2)智叟认为愚公很“愚”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愚公认为移山一定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4)文中主要用什么方法来刻画智叟和愚公。 明确:语言描写 (5)第③段中“虽我之死……何苦而不平?”一句运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应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①顶针(连珠);②充分说明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 理。同时也进一步表现了愚公迎难而上的精神、长远的目光, 与及他决心造福子孙后代的宏愿 (6)你是怎样看待愚公之“愚”和智叟之“智”的? ①从现实、世俗的角度看,愚公以微弱的人力对抗两座 大山,确实是愚蠢的,而智叟的劝阻是明智的 ②从对待困难的精神看,愚公的长远眼光和改变环境、 造福子孙的思想又是聪明的,而智叟的目光短浅和畏难情绪 又是愚蠢的。 ③两个人物的名字一语双关,既是从世俗的角度来表达 了对人物形象的肯定和否定,又是用反语的手法对世俗之见 加以讽刺。 小结:第三段写愚公对智叟的驳斥,这是情节的发展。 愚公和智叟的对话是全文的核心,愚公坚信可以移山。智叟 目光短浅,阻止愚公移山。 学习第四段 朗读; 2、重点字词
7 (4)文中主要用什么方法来刻画智叟和愚公。 明确:语言描写。 (5)第③段中“虽我之死……何苦而不平?”一句运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应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①顶针(连珠);②充分说明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 理。同时也进一步表现了愚公迎难而上的精神、长远的目光, 与及他决心造福子孙后代的宏愿。 (6)你是怎样看待愚公之“愚”和智叟之“智”的? ①从现实、世俗的角度看,愚公以微弱的人力对抗两座 大山,确实是愚蠢的,而智叟的劝阻是明智的; ②从对待困难的精神看,愚公的长远眼光和改变环境、 造福子孙的思想又是聪明的,而智叟的目光短浅和畏难情绪 又是愚蠢的。 ③两个人物的名字一语双关,既是从世俗的角度来表达 了对人物形象的肯定和否定,又是用反语的手法对世俗之见 加以讽刺。 小结:第三段写愚公对智叟的驳斥,这是情节的发展。 愚公和智叟的对话是全文的核心,愚公坚信可以移山。智叟 目光短浅,阻止愚公移山。 学习第四段 1、朗读; 2、重点字词
1】操:持。 2】陇:通“垄”,高冈山地。 【3】断:隔绝。 3、翻译 手里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 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负着两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 雍南。从此,冀州的南部,(到)汉水南岸,没有高山阻隔 4、问题探究 (1)用天神搬走两座大山做结局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以神话作结,反映了当时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 然的宏伟气魄,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实现理想的美好愿望。 (2)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明确:它所强调的是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也就是我们 常说的“毅力”。这座山只是象征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 的某一种困难,我们完全可以凭借我们的智力、毅力或者体 力去征服它、解决它。 小结:第四段写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了,派神将山背 走了,愚公的愿望实现了。 课堂小结 《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对寓言的理解要通过故事叙
8 【1】操:持。 【2】陇:通“垄”,高冈山地。 【3】断:隔绝。 3、翻译 手里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 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负着两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 雍南。从此,冀州的南部,(到)汉水南岸,没有高山阻隔 了。 4、问题探究 (1)用天神搬走两座大山做结局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以神话作结,反映了当时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 然的宏伟气魄,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实现理想的美好愿望。 (2)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明确:它所强调的是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也就是我们 常说的“毅力”。这座山只是象征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 的某一种困难,我们完全可以凭借我们的智力、毅力或者体 力去征服它、解决它。 小结:第四段写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了,派神将山背 走了,愚公的愿望实现了。 课堂小结 《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对寓言的理解要通过故事叙
述了解故事所寄寓的深刻含义。而不要纠缠这个故事是否 “真实”,神话故事是否与迷信有关,甚至用现代的眼光审 视愚公的形象等。这些都与阅读寓言的本义有违背的。 中心思想 文章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 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 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 拓展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几次讲话中提倡要发扬愚公移山精神, 他在讲话中谈到的踏石留印、水滴石穿、久久为功、功成不 必在我、战略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善作善成等等,实际 上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呼吁发扬光大愚公移山精神 “愚公移山”寓言在今天要再次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就 需要进一步挖掘和阐发其时代意蕴,愚公移山精神也需要被 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我们要让劳动最光荣、劳动 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蔚然成风,要让崇 尚劳动、尊重劳动者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追求。在这里,劳动 不仅是辛勤劳动,还是诚实劳动,也是创造性劳动。这些都 赋予了愚公移山精神新的内涵 阅读感悟 【1】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 定意志和顽强毅力的老人形象。愚公移山所表现出的伟大气 魄激励着我们战胜困难,使我们坚信:下定决心,坚持不懈
9 述了解故事所寄寓的深刻含义。而不要纠缠这个故事是否 “真实”,神话故事是否与迷信有关,甚至用现代的眼光审 视愚公的形象等。这些都与阅读寓言的本义有违背的。 中心思想 文章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 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 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 拓展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几次讲话中提倡要发扬愚公移山精神, 他在讲话中谈到的踏石留印、水滴石穿、久久为功、功成不 必在我、战略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善作善成等等,实际 上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呼吁发扬光大愚公移山精神。 “愚公移山”寓言在今天要再次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就 需要进一步挖掘和阐发其时代意蕴,愚公移山精神也需要被 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我们要让劳动最光荣、劳动 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蔚然成风,要让崇 尚劳动、尊重劳动者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追求。在这里,劳动 不仅是辛勤劳动,还是诚实劳动,也是创造性劳动。这些都 赋予了愚公移山精神新的内涵。 阅读感悟 【1】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 定意志和顽强毅力的老人形象。愚公移山所表现出的伟大气 魄激励着我们战胜困难,使我们坚信:下定决心,坚持不懈
地奋斗终会获得成功 【2】愚公移山非一人之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我们 褒扬愚公精神的同时,也不要忽视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只 有个人和集体携手共进,才能共创美好的未来。 巩固练习 1、文中人物(包括天神)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 简析他们的态度 【1】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 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提疑问,目的是解决问题。 【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 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对愚公移山不屑一顾的轻蔑情态,在他的眼里,愚公移 山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 【3】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山神害怕愚公移山不止。 【4】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天帝被愚公的移山精神所感动 2、这则寓言的寓意会什么? 1】遇到困难时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不畏艰险, 迎难而上,持之以恒,争取最后的胜利。 2】只要不怕困难,坚持斗争,定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10 地奋斗终会获得成功。 【2】愚公移山非一人之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我们 褒扬愚公精神的同时,也不要忽视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只 有个人和集体携手共进,才能共创美好的未来。 巩固练习 1、文中人物(包括天神)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 简析他们的态度。 【1】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 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提疑问,目的是解决问题。 【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 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对愚公移山不屑一顾的轻蔑情态,在他的眼里,愚公移 山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 【3】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山神害怕愚公移山不止。 【4】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天帝被愚公的移山精神所感动。 2、这则寓言的寓意会什么? 【1】遇到困难时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不畏艰险, 迎难而上,持之以恒,争取最后的胜利。 【2】只要不怕困难,坚持斗争,定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