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科教学案 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主备人:谭斗星 总第26—27课时 4、作者 庄子名周 21、公移山 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 教学目标: 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 知识目标: 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庄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和庄子的生平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 与哲学思想 的艺术风格。《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一般认定 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拓展学生阅读视野,自学庄子作品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 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 使学生认识到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 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救学内客和步骤 三、研读课文 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二、预习检测 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 泾 )溴()渚()殆()弗( ②河伯为何“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2、词语 (1)通假字 ③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泾流之大 不辩牛马 (2)古今异义 2、组织学生背诵课文,讨论以下问题 东面而视 ①全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层次间的关系是什么?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词类活用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轻伯夷之义 ②文中用两个“于是焉”有什么作用? 少仲尼之闻 以天下之美 3、句子 (1)古汉语句式 ③河伯引“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的作用是什么? 判断句 被动句 (2)翻译 ④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作用是什么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九年级上册语文科教学案 主备人:谭斗星 总第 26——27 课时 班级 姓名 21、愚公移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和庄子的生平 与哲学思想。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拓展学生阅读视野,自学庄子作品。 3、德育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二、预习检测 1、字音 泾.( )涘.( )渚.( )殆.( )弗.( ) 2、词语 (1)通假字 泾流之大 不辩牛马 (2)古今异义 东面..而视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词类活用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轻.伯夷之义 少.仲尼之闻. 以天下之美. 3、句子 (1)古汉语句式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2)翻译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4、作者 庄子名周, 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是 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 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 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庄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 的艺术风格。《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一般认定 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 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 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三、研读课文 1、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 ②河伯为何“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③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组织学生背诵课文,讨论以下问题 ① 全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层次间的关系是什么? ② 文中用两个“于是焉”有什么作用? ③ 河伯引“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的作用是什么? ④ 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作用是什么?
⑤这篇课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C、望洋向若而叹曰望洋:看着大海 D、大方之家方:道 ⑥通过这篇课文,你认为庄子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是( A、河伯欣然自喜:河伯乐滋滋的高兴起来。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四、总结、扩展 C、望洋向若而叹曰:抬头仰望向着河神若叹说。 《秋水》我们学的只是开头的一段。《秋水》全文以河伯和海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价 D、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认为天下的美事自己都 4、填写 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庄子采用寓言形式,用河伯、海若的对话来讨论玄妙的①)《秋水》中写河伯骄傲自大的句子是 哲学问题。课文这一段河、海的对比,实际只是引出大小、多少、贵贱之类的看法,然 后一层深一层地引到漫无边际的认识的海洋 (2)河伯见到海神若后自我反省的句子是:野语有之旦 读了这篇寓言后,你受到了哪些启 (2)于是焉(于 朗读课文删节部分,体会其中比喻的含义 (3)百川灌河(灌 望洋向若而叹曰:“……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秋水时至(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虛(住地)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拘 限》于时也曲士(乡曲之士指喜间陋见的人)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6,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这里指浅陋)。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传说中的海水排放处)泄之,不知何时已,而 不虚(尽)。春秋不变,水早不知。此其过江河水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2)河伯始旋其面目 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明阳,吾在天地之间,我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正)存③两淡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在)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罍空(蚁穴)之在大泽乎 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梯米之在大仓乎?号(称呼)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通7、学习这篇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萃”,聚集)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 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继承),三王之所争(指争夺天下的战事),仁人之所忧,任 士(担负职务的人)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 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附:参考译文 六、巩国练习 秋天的雨水按季节来到了,许许多多的小水流都注入黄河。畅通无阻的流水是这样大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不清是牛是马了。这时候,河神乐滋滋地高兴起来,觉得天下的 美景全在自己这里。他顺着河流往东走,到了北海,面对东面一看,看不到水的尽头 泾流( )渚崖( )仲尼( 伯夷( 这时候,河神才转过脸来,对着海神若迷茫地感叹说:“俗语有这种说法:“听到的道理 2、下列加点字注释有误的是( 很多,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我曾经听说过,有小看仲尼的学识 A、不见水端端:尽头 轻视伯夷的义的人,开始我还不相信:现在我亲眼见到您的广阔无边,我要不是来到您 的门前,就危险了。我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
⑤ 这篇课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⑥ 通过这篇课文,你认为庄子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四、总结、扩展 《秋水》我们学的只是开头的一段。《秋水》全文以河伯和海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价 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庄子采用寓言形式,用河伯、海若的对话来讨论玄妙的 哲学问题。课文这一段河、海的对比,实际只是引出大小、多少、贵贱之类的看法,然 后一层深一层地引到漫无边际的认识的海洋。 读了这篇寓言后,你受到了哪些启示? 五、体验活动 朗读课文删节部分,体会其中比喻的含义。 望洋向若而叹曰:“……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住地)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拘 限)于时也。曲士(乡曲之士,指寡闻陋见的人)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 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这里指浅陋)。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传说中的海水排放处)泄之,不知何时已,而 不虚(尽)。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水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正)存 (在)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蚁穴)之在大泽乎? 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称呼)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通 “萃”,聚集)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 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继承),三王之所争(指争夺天下的战事),仁人之所忧,任 士(担负职务的人)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 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六、巩固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泾.流( ) 渚.崖( ) 仲.尼( ) 伯夷.( ) 2、下列加点字注释有误的是( ) A、不见水端. 端:尽头。 B、旋.其面目 旋:旋转,掉转。 C、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看着大海。 D、大方.之家 方:道。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是( ) A、河伯欣然自喜:河伯乐滋滋的高兴起来。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C、望洋向若而叹曰:抬头仰望向着河神若叹说。 D、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认为天下的美事自己都占了。 4、填写: ⑴《秋水》中写河伯骄傲自大的句子是 。 ⑵河伯见到海神若后自我反省的句子 是 : 野语有之曰 : “ , , 。” ⑶由本文引出的两个成语是 、 。 5、用现代汉语写出你对下列词语的理解。 ⑴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 ) ⑵于.是焉(于: ) ⑶百川灌.河(灌: ) ⑷秋水时.至(时: ) 6、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顺流而东行。 ⑵河伯始旋其面目。 ⑶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7、学习这篇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附:参考译文 秋天的雨水按季节来到了,许许多多的小水流都注入黄河。畅通无阻的流水是这样大, 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不清是牛是马了。这时候,河神乐滋滋地高兴起来,觉得天下的 美景全在自己这里。他顺着河流往东走,到了北海,面对东面一看,看不到水的尽头。 这时候,河神才转过脸来,对着海神若迷茫地感叹说:“俗语有这种说法:‘听到的道理 很多,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我曾经听说过,有小看仲尼的学识、 轻视伯夷的义的人,开始我还不相信;现在我亲眼见到您的广阔无边,我要不是来到您 的门前,就危险了。我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