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甸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一声杜鹃 2021-2-11第1页 课题 是什么让我们感动 一翡冷翠山居闲话 课时 授课日期 让学生了解抒情散文的情思生发之源—一对大自然的精细观察和对社会的独特体验 教学目标|2、认真阅读,循文体情,与本文和作者进行深入的对话,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 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教学重点1、理解抒情散文的感情是“纯粹”的、“坚决”的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的内部逻辑关系。 教学设计多媒体 学案检测 预习要求 欲师活动内率、方式 总生活动力式 导入新课 《再别康桥》 请同学欣赏《再别康桥》的配乐朗诵,营造美的氛围,并由此轻轻的我走了,正如 引出作者 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乐。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那河畔的金柳,是夕 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阳中的新娘:波光里 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 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漾。 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软呢上的青荇,油油 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 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 二、介绍作者 水草!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那榆荫下的一潭,不 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是清泉,是天上虹:揉 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 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1年似的梦。 开始创作新诗,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寻梦?撑一支长篙 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 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25年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 随泰戈尔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1926年回国后开展新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1931年11月19日,由南悄悄的是别离的笙箫 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这位英年早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 逝的诗坛巨星的噩耗传来,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是今晚的康桥 损失的是中国文学!”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
曹甸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一声杜鹃 2021-2-11 第 1 页 1 课 题 是什么让我们感动 ——翡冷翠山居闲话 课 时 1-1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抒情散文的情思生发之源——对大自然的精细观察和对社会的独特体验 2、认真阅读,循文体情,与本文和作者进行深入的对话,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 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教学重点 1、理解抒情散文的感情是“纯粹”的、“坚决”的。 教学难点 1、 理解文章的内部逻辑关系。 教学设计 多媒体 预习要求 学案检测 教 师 活 动 内 容 、方 式 学生活动方式 备 注 一、 导入新课 请同学欣赏《再别康桥》的配乐朗诵,营造美的氛围,并由此 引出作者。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 乐。1928 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 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 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 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 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 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二、 介绍作者 徐志摩 (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 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8 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 年赴英国 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 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 年 开始创作新诗,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923 年,参与发起成立新 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 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 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25 年 随泰戈尔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1926 年回国后开展新 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1931 年 11 月 19 日,由南 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这位英年早 逝的诗坛巨星的噩耗传来,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 损失的是中国文学!”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 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 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 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 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 漾。 软呢上的青荇, 油油 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桥 的柔波里, 我甘做一条 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 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 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 似的梦。 寻梦? 撑一 支长 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 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 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 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
曹甸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一声杜鹃 2021-2-11第2页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 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 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 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 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 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甚至他的好 友温源宁评价“他的散文远胜过他的诗。因为他的散文比他的诗更 能显出他的性格。”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 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三、分析课文 1、解释“翡冷翠” 即意大利著名城市佛罗伦萨 2、通读全文,概括每一小节的段意 整体感知筛选关键 第一节写山居环境之明净可人,景致之美丽诱人,值得一游。 第二节作客山中,无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色, 第三节作客山中,无须约伴 第四节独身闲逛的妙处。 第五节赞美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 明确主旨 3、你觉得哪一节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第五节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 朗读第一小节 4、为何取名为“闲话”? 明确:通篇建立在“冥想”的基石上,他并不想写某一次山游的真 实过程或所见之实在景象,他只是在泛化的意义上建立他的冥想王 国,当然不少景象是他平日所亲眼目睹的 5、以第一小节为例,体会“闲话”。 由题入手 开篇就虚设:“上山或下山”一一行动不确切:“一个晴好的五 月的向晚”一一时间只是泛设:“比如……假如 只是打比 方、作假设。原来,一切皆是虚泛,不是实在。但阳光暖和,空气 明净,风景秀丽是作者平日所目见身感的。 6、徐志摩把自己的笔比成“最不受羁绊的一匹野马”,他的散文 也就有了“跑野马”的特点,而选择“冥想”为基石,思维的野马 才能纵蹄奔驰。这是否意味着该文各部分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明确:此文写得比较闲逸潇洒,从容自适,但细读全文,便可发现 作者行文自由中有规矩,随意中有章法。第一节写景为全文抒情作 了铺垫,使主旨有了依托。第二至第四节从“表层的自由”“深层的 自由”两方面写了应怎样投入自然的怀抱一一不为世俗所羁。第五
曹甸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一声杜鹃 2021-2-11 第 2 页 2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 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 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 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 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甚至他的好 友温源宁评价“他的散文远胜过他的诗。因为他的散文比他的诗更 能显出他的性格。”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 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三、 分析课文 1、 解释“翡冷翠” 即意大利著名城市佛罗伦萨 2、 通读全文,概括每一小节的段意 第一节 写山居环境之明净可人,景致之美丽诱人,值得一游。 第二节 作客山中,无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色。 第三节 作客山中,无须约伴。 第四节 独身闲逛的妙处。 第五节 赞美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 3、 你觉得哪一节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第五节 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 4、 为何取名为“闲话”? 明确:通篇建立在“冥想”的基石上,他并不想写某一次山游的真 实过程或所见之实在景象,他只是在泛化的意义上建立他的冥想王 国,当然不少景象是他平日所亲眼目睹的 5、 以第一小节为例,体会“闲话”。 开篇就虚设:“上山或下山”——行动不确切;“一个晴好的五 月的向晚”——时间只是泛设;“比如……假如……”——只是打比 方、作假设。原来,一切皆是虚泛,不是实在。但阳光暖和,空气 明净,风景秀丽是作者平日所目见身感的。 6、 徐志摩把自己的笔比成“最不受羁绊的一匹野马”,他的散文 也就有了“跑野马”的特点,而选择“冥想”为基石,思维的野马 才能纵蹄奔驰。这是否意味着该文各部分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呢? 明确:此文写得比较闲逸潇洒,从容自适,但细读全文,便可发现 作者行文自由中有规矩,随意中有章法。第一节写景为全文抒情作 了铺垫,使主旨有了依托。第二至第四节从“表层的自由”“深层的 自由”两方面写了应怎样投入自然的怀抱——不为世俗所羁。第五 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 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整体感知筛选关键 明确主旨 朗读第一小节 由题入手
曹甸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一声杜鹃 021-2-11第3页 节回应开头,收束全文。 7、分析3-4节 朗读文章 a作者主张山居游玩,“顶好是不要约伴”,尤其反对约年轻女伴, 甚至把朋友家和办公室的地方比作“狱室”,似乎太过分了。对此 你使怎么看的? 明确:“抒情散文的感情是‘坚决’的”,这段文字正体现了这一 文学观念。作者无非是想以极端的言辞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 自由的无比执著。有伴则须顾及伴,年轻女伴更需照顾,这都影响 自己以绝对自由的状态投入自然的怀抱。世俗总有拘束,只有投身 自然,才能在片刻热爱间摆脱俗务,获得纯粹的自由。“抒情散文的 感情是‘纯粹’的”,山居闲游的特殊情境下,作者故意过滤掉了 其他情感,只留下与自然的灵魂拥抱和精神对话 b“朋友们,我们多长一岁年纪往往只是加重我们头上的枷,加紧 我们脚胫上的链,我们见小孩子在草里在沙滩里在浅水里打滚作乐, 或者看见小猫追他自己的尾巴,何尝没有羡慕的时候,但我们的枷 我们的链永远是制定我们行动的上司!”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情感? 明确:这段话通过羡慕小孩子打滚作乐、小猫追尾,表达了对童 年自由无忧无虑的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之情:通过多长年纪就是加重 枷锁、加紧锁链,表达了对成人世界(或俗务琐事)束缚太多的不 满和厌恶之情:此外,还表达了对无法摆脱世俗羁绊的无奈之情。 8、分析第5节 朗读文章 它们应用的符号是永远一致的,它们的意义是永远明显的,只要 你自己心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 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受用:只 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 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 在这段话中,你如何理解“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不取费的最珍贵 的补剂”? 明确:作者其实是想说,大自然是不说话的义务的精神导师, 大自然最为质朴坦诚,不懂得勾心斗角。人们投身自然,融入其中, 静观反思,可以陶冶情操,涤滤心胸,排遣寂寞,忘记穷困,减轻 苦恼。不仅如此,我们还可能从自然现象中得到启发,激情励志 反省自我,启迪智慧 四、鉴赏优美语句 如:“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靄”一一典雅,浅易的对偶,十分 整饬,与散句配合使用,显出变化之妙
曹甸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一声杜鹃 2021-2-11 第 3 页 3 节回应开头,收束全文。 7、 分析 3-4 节 朗读文章 a 作者主张山居游玩,“顶好是不要约伴”,尤其反对约年轻女伴, 甚至把朋友家和办公室的地方比作“狱室”,似乎太过分了。对此, 你使怎么看的? 明确:“抒情散文的感情是‘坚决’的”,这段文字正体现了这一 文学观念。作者无非是想以极端的言辞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 自由的无比执著。有伴则须顾及伴,年轻女伴更需照顾,这都影响 自己以绝对自由的状态投入自然的怀抱。世俗总有拘束,只有投身 自然,才能在片刻热爱间摆脱俗务,获得纯粹的自由。“抒情散文的 感情是‘纯粹’ 的”,山居闲游的特殊情境下,作者故意过滤掉了 其他情感,只留下与自然的灵魂拥抱和精神对话。 b “朋友们,我们多长一岁年纪往往只是加重我们头上的枷,加紧 我们脚胫上的链,我们见小孩子在草里在沙滩里在浅水里打滚作乐, 或者看见小猫追他自己的尾巴,何尝没有羡慕的时候,但我们的枷, 我们的链永远是制定我们行动的上司!”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情感? 明确:这段话通过羡慕小孩子打滚作乐、小猫追尾,表达了对童 年自由无忧无虑的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之情;通过多长年纪就是加重 枷锁、加紧锁链,表达了对成人世界(或俗务琐事)束缚太多的不 满和厌恶之情;此外,还表达了对无法摆脱世俗羁绊的无奈之情。 8、 分析第 5 节 朗读文章 “它们应用的符号是永远一致的,它们的意义是永远明显的,只要 你自己心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 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受用;只 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 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 在这段话中,你如何理解“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不取费的最珍贵 的补剂”? 明确:作者其实是想说,大自然是不说话的义务的精神导师, 大自然最为质朴坦诚,不懂得勾心斗角。人们投身自然,融入其中, 静观反思,可以陶冶情操,涤滤心胸,排遣寂寞,忘记穷困,减轻 苦恼。不仅如此,我们还可能从自然现象中得到启发,激情励志, 反省自我,启迪智慧。 四、 鉴赏优美语句 如:“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典雅,浅易的对偶,十分 整饬,与散句配合使用,显出变化之妙
曹甸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一声杜鹃 021-2-11第4页 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 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尤其不要费心考虑你的服色 与体态,你可以头发蓬乱着,留着满脸络腮胡子”,两相比较,优劣 自显 “我们浑朴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娇柔,一经同伴的抵触,它就 卷了起来,但在澄静的日光下,和风中,它的姿态是自然的,它的 生活是无阻碍的。” 比喻精确而美丽,以“含羞草”比喻变 化着的“浑朴的天真”,让人拍案叫绝 五、写作特色 1、感情浓烈,表达坚决 除了文中的“绝对”外,作者还喜欢用第一人称畅快地表情达 意,他常常情不自禁地在散文里袒露自己的灵魂、个性和思想:他 也喜欢用第二人称营造与读者交谈的亲切氛围,以便更直接和强烈 的抒发感情。本文两种人称兼用,故读来有酣畅淋漓之感 2、行文自由却章法暗藏 3、语言富丽,典雅可人 徐志摩恋爱史: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 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 离异 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 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 梁启超主婚词:“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 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 重作新人。” 陆小曼,祖藉常熟,父亲是财政部的官员,后来当了外交官,她属 于高干系列,家财极大,是一位养在金丝笼里的小姐,也是一个精 通三国文字的奇女子,她文采斐然,当时有南唐北陆的称号。她在 和王庚离婚后,和徐结婚。但当时二人的结合违背了礼学的社会道 德,徐的父母态度强硬,他们不允许徐与陆回家,让他们住在峡石 并只给一点点生活费。婚后因为没有什么生活来源,经济紧张,可 陆小曼仍是挥金如土,极尽奢移。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 上海之间疲于奔命。在徐志摩四方讲课后,她便耐不住寂寞了,在 个偶然场合,她遇到了一个的戏子。后徐陆离婚。 林徽音,1928年3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 察建筑,同年8月回国。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 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曹甸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一声杜鹃 2021-2-11 第 4 页 4 “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 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尤其不要费心考虑你的服色 与体态,你可以头发蓬乱着,留着满脸络腮胡子”,两相比较,优劣 自显。 “我们浑朴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娇柔,一经同伴的抵触,它就 卷了起来,但在澄静的日光下,和风中,它的姿态是自然的,它的 生活是无阻碍的。” ——比喻精确而美丽,以“含羞草”比喻变 化着的“浑朴的天真”,让人拍案叫绝。 五、 写作特色 1、 感情浓烈,表达坚决 除了文中的“绝对”外,作者还喜欢用第一人称畅快地表情达 意,他常常情不自禁地在散文里袒露自己的灵魂、个性和思想;他 也喜欢用第二人称营造与读者交谈的亲切氛围,以便更直接和强烈 的抒发感情。本文两种人称兼用,故读来有酣畅淋漓之感。 2、行文自由却章法暗藏 3、语言富丽,典雅可人 徐志摩恋爱史: 1916 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 16 岁的张幼仪成婚, 1918 年赴美留学,1920 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 1922 年 3 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 离异。 1924 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 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 年 10 月,与陆小曼结婚。 梁启超主婚词:“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 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 重作新人。” 陆小曼,祖藉常熟,父亲是财政部的官员,后来当了外交官,她属 于高干系列,家财极大,是一位养在金丝笼里的小姐,也是一个精 通三国文字的奇女子,她文采斐然,当时有南唐北陆的称号。她在 和王庚离婚后,和徐结婚。但当时二人的结合违背了礼学的社会道 德,徐的父母态度强硬,他们不允许徐与陆回家,让他们住在峡石, 并只给一点点生活费。婚后因为没有什么生活来源,经济紧张,可 陆小曼仍是挥金如土,极尽奢移。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 上海之间疲于奔命。在徐志摩四方讲课后,她便耐不住寂寞了,在 一个偶然场合,她遇到了一个的戏子。后徐陆离婚。 林徽音,1928 年 3 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 察建筑,同年 8 月回国。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 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曹甸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一声杜鹃 2021-2-11第5页 是什么让我们感动 课题 课时1|授课日期 1、理解本文所表达的对生命、生活真谛的独特感悟。 2、懂得本文在叙述中使用时空交错结构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 3、品味文章质朴而隽永的语言特色 4、领会人生经历与人生感悟之间的特定关联 教学重点能感受生命本身的严酷与无奈以及抵御寒风吹彻的艰难 教学难点时空交错的叙述结构、质朴而意味深长的语言 教学设计 在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生命的感悟类文章中本问可以算是独树一帜的,她质朴的语言,交 错的叙述结构,原生态的生命特征以及卑微生活者的无可奈何,特别是那种贯穿全文的透骨寒 预习要求冷,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尽管第一、第二单元的课文都是对生命的了、生活的理解与 感悟,所以在本文的教学中以感受为主,让学生去感受一种不曾经历的生活与生命的冷峻与严 酷,让学生知道在生命的寒风吹彻中唯一的办法是支付温暖并获取温暖。 敏师活动内容、方式 些生活动式 (一)导入课文 亮程散文《今生今世的证 经过两个单元的学习,读了那么多关于人生关于生活的篇章,据》 现在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对生活、生命的理解?可以是你自己 的感悟也可以对别人的观点进行总结。 估计答案: 下面我们来阅读第十一课,来看看作者对生活对生命有是如何理 解的。(用十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然后用一句话概括你对这篇文 章的看法、评价或者感受。) (二)学生默读课文 (三)课文讲解 l、提问交流 估计答案:冷、无奈、缺乏温暖、好像生活没有希望… 写得有些混乱、有些夹杂不清 简要评价 2、面对无所不在的寒风(寒冷)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温暖和关爱一一—作品中的我是否得到了这样的温暖和关爱?“我” 能否对抗这样的寒冷? 似乎不能一一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当我在冬天拉着半车柴禾回家是 父亲那责备的语气 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曹甸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一声杜鹃 2021-2-11 第 5 页 5 课 题 是什么让我们感动 ——寒风吹彻 课 时 1-1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所表达的对生命、生活真谛的独特感悟。 2、懂得本文在叙述中使用时空交错结构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3、品味文章质朴而隽永的语言特色。 4、领会人生经历与人生感悟之间的特定关联。 教学重点 能感受生命本身的严酷与无奈以及抵御寒风吹彻的艰难 教学难点 时空交错的叙述结构、质朴而意味深长的语言 教学设计 预习要求 在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生命的感悟类文章中本问可以算是独树一帜的,她质朴的语言,交 错的叙述结构,原生态的生命特征以及卑微生活者的无可奈何,特别是那种贯穿全文的透骨寒 冷,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尽管第一、第二单元的课文都是对生命的了、生活的理解与 感悟,所以在本文的教学中以感受为主,让学生去感受一种不曾经历的生活与生命的冷峻与严 酷,让学生知道在生命的寒风吹彻中唯一的办法是支付温暖并获取温暖。 教 师 活 动 内 容 、方 式 学生活动方式 备 注 (一)导入课文 经过两个单元的学习,读了那么多关于人生关于生活的篇章, 现在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对生活、生命的理解?可以是你自己 的感悟也可以对别人的观点进行总结。 估计答案: 小结: 下面我们来阅读第十一课,来看看作者对生活对生命有是如何理 解的。(用十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然后用一句话概括你对这篇文 章的看法、评价或者感受。) (二)学生默读课文。 (三)课文讲解 1、提问交流: 估计答案:冷、无奈、缺乏温暖、好像生活没有希望…… 写得有些混乱、有些夹杂不清…… 简要评价: 2、面对无所不在的寒风(寒冷)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温暖和关爱——作品中的我是否得到了这样的温暖和关爱?“我” 能否对抗这样的寒冷? 似乎不能——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当我在冬天拉着半车柴禾回家是 父亲那责备的语气。 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亮程散文《今生今世的证 据》
曹甸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一声杜鹃 021-2-11第6页 可怕的生存状态驱散了人们之间的温暖,甚至是父子之情。这 样“我”不仅要面对透骨的严寒还要面对冷漠和孤独的煎熬,正如 后文讲到姑妈孤独的生存与孤独的死亡,“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 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此处可适当扩展) 生命冷峻、沉重甚至残酷 我们常说“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你认为作者是否 同意这样的观点?为什么? 在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的无所不在而且是贯穿一生的寒冷。 分析引到文章的叙述结构: 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将来的我 作者以三十岁的“我”展开叙述,叙述自己受到寒风的吹彻, 然后回忆十四岁的我在那孤独的旅程中所遭受的痛苦煎熬,那么未 来的我呢?作品是如何展示的? 通过姑妈的经历,可以说姑妈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正 如作者在《冯四》中说的那样“一个人一出世,他的全部未来便明 明白白摆在村里。当你十五岁或二十岁的时候,那些三十岁、五十 岁、七十岁的人便展示了你的全部未来:而当你八十岁时,那些四 十岁、二十岁、十七岁的人们又演绎着你的全部过去。你不可能活 出另一种样子一一比他们更好或更差劲。” 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都要经受寒风吹彻,无法逃避。 4、面对寒风吹彻我们能怎么样呢? 也许我们是生活在大城市的灿烂阳光下,无法体会那遥远 地方艰难的生存处境,也很难理解那种弱小而又卑微的个体在残酷 的生命历程中不由自主和无可奈何,但我们必须直面这样的凄冷和 悲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对生命的感悟也不可能相同, 面对这样的困顿与孤独无助,也许我们需要一点温暖,只是,这温 暖来自哪里?那就是我们自己! 5、品味文章的语言(学生自己寻找并品味) 交流:例:“但在我周围,肯定有个别人不能像我一样度过冬 我围抱着火炉,烤热漫长一生的一个时刻……”…… 6、总结:主题、结构、语言 四)作业:阅读刘亮程作品 推荐作品:《风把人刮歪》、《对一朵花微笑》、《走向虫子》 《人蓄共居的村庄》、《永远欠一顿饭》 6
曹甸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一声杜鹃 2021-2-11 第 6 页 6 可怕的生存状态驱散了人们之间的温暖,甚至是父子之情。这 样“我”不仅要面对透骨的严寒还要面对冷漠和孤独的煎熬,正如 后文讲到姑妈孤独的生存与孤独的死亡,“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 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此处可适当扩展) 生命冷峻、沉重甚至残酷 3、我们常说“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你认为作者是否 同意这样的观点?为什么? 在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的无所不在而且是贯穿一生的寒冷。 分析引到文章的叙述结构: 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将来的我 作者以三十岁的“我”展开叙述,叙述自己受到寒风的吹彻, 然后回忆十四岁的我在那孤独的旅程中所遭受的痛苦煎熬,那么未 来的我呢?作品是如何展示的? 通过姑妈的经历,可以说姑妈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正 如作者在《冯四》中说的那样“一个人一出世,他的全部未来便明 明白白摆在村里。当你十五岁或二十岁的时候,那些三十岁、五十 岁、七十岁的人便展示了你的全部未来;而当你八十岁时,那些四 十岁、二十岁、十七岁的人们又演绎着你的全部过去。你不可能活 出另一种样子——比他们更好或更差劲。” 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都要经受寒风吹彻,无法逃避。 4、面对寒风吹彻我们能怎么样呢? 也许我们是生活在大城市的灿烂阳光下,无法体会那遥远 地方艰难的生存处境,也很难理解那种弱小而又卑微的个体在残酷 的生命历程中不由自主和无可奈何,但我们必须直面这样的凄冷和 悲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对生命的感悟也不可能相同, 面对这样的困顿与孤独无助,也许我们需要一点温暖,只是,这温 暖来自哪里?那就是我们自己! 5、品味文章的语言(学生自己寻找并品味) 交流:例:“但在我周围,肯定有个别人不能像我一样度过冬 天……” “我围抱着火炉,烤热漫长一生的一个时刻……” …… 6、总结:主题、结构、语言 四)作业:阅读刘亮程作品。 推荐作品:《风把人刮歪》、《对一朵花微笑》、《走向虫子》、 《人蓄共居的村庄》、《永远欠一顿饭》
曹甸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一声杜鹃 2021-2-11第7页 是什么让我们感动 课 课时1-1 授课日期 春意挂上了树梢 1、让学生了解此文中作者通过对自然和对社会的观察、体验所蕴涵的情感 教学目标2、学习此文中夹叙夹议,对比强烈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此文中“物”与“志”的复杂关系, 教学难点 预习要求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生活动方式 导入新课 请同学朗读课题,谈谈第一眼看到课题的感受。 可能大家想到的是朱自清笔下生气勃勃的春景,心中溢满的是盎 然的春意。) 当你读完全文,你又有了怎样的感受? (让人感到压抑) 分析课文 么让人感到压抑? 明确:文中描写到了叫花子、拉琴的瞎子、被人间遗弃的人们。 把描写这些人物的段落(第4、5、7、15)找出来,并朗读。 2、文中还描写了什么人?由此带出人的活动写人们的活动按时花还没有开,人们唤不到花香 间的先后,在文中找出分别选取了哪几个场景来描写人物的活动?分②马路上融化了积雪的泥泞 别有什么活动 干了③天空有了朦胧的春意 明确:以“汪林”为代表的有钱人 的云彩④暖风如轻纱文章开 把描写这些人物的段落(第2、3、9、10、11、12、13)找头描写春天的景色白天的中 出来,并朗读 央大街 注意细节:“她又换一套衣服”“香烟的烟缕在门外打了一下①外国女人的脚从长筒套 旋卷才消灭。”一一小资情调 鞋里显现出来②人们在街上 3、为什么写这两类人? 笑着打招呼逛街③马车夫的 明确:形成对比,表达了对穷苦人民的同情 脱下了大毡靴④冻伤腿的乞 4、作者描写的到底是什么时代呢?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 丐在乞讨⑤瞎人拉手风琴乞 萧红(1911.6.2-1942.1.22),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讨院内汪林又换了一身衣服, 悄吟,黑龙江呼兰人。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抽着烟晚上的中央大街①中 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央大街充满音乐流浪人的,日 作品的影响。由于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不满,1930年离家出走,本舞场的外国饭店的②在风 几经颠沛。1932年与萧军同居,两人结识不少进步文人,参加过宣雪中寂寞的大街又号叫起来了
曹甸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一声杜鹃 2021-2-11 第 7 页 7 课 题 是什么让我们感动 ——春意挂上了树梢 课 时 1-1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此文中作者通过对自然和对社会的观察、体验所蕴涵的情感 2、 学习此文中夹叙夹议,对比强烈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此文中“物”与 “志”的复杂关系。 教学难点 预习要求 教 师 活 动 内 容 、方 式 学生活动方式 备 注 一、 导入新课 请同学朗读课题,谈谈第一眼看到课题的感受。 (可能大家想到的是朱自清笔下生气勃勃的春景,心中溢满的是盎 然的春意。) 当你读完全文,你又有了怎样的感受? (让人感到压抑) 二、分析课文 1、 为什么让人感到压抑? 明确:文中描写到了叫花子、拉琴的瞎子、被人间遗弃的人们。 把描写这些人物的段落(第 4、5、7、15)找出来,并朗读。 2、 文中还描写了什么人?由此带出人的活动,写人们的活动,按时 间的先后,在文中找出分别选取了哪几个场景来描写人物的活动?分 别有什么活动? 明确:以“汪林”为代表的有钱人。 把描写这些人物的段落(第 2、3、9、10、11、12、13)找 出来,并朗读。 注意细节:“她又换一套衣服”“香烟的烟缕在门外打了一下 旋卷才消灭。”——小资情调 3、 为什么写这两类人? 明确:形成对比,表达了对穷苦人民的同情。 4、 作者描写的到底是什么时代呢?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 萧红(1911.6.2—1942.1.22),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 悄吟,黑龙江呼兰人。幼年丧母,1928 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 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 作品的影响。由于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不满,1930 年离家出走, 几经颠沛。1932 年与萧军同居,两人结识不少进步文人,参加过宣 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 ② 马路上融化了积雪的泥泞 干了③ 天空有了朦胧的春意 的云彩④ 暖风如轻纱文章开 头描写春天的景色,白天的中 央大街 ① 外国女人的脚从长筒套 鞋里显现出来② 人们在街上 笑着打招呼,逛街③ 马车夫的 脱下了大毡靴④ 冻伤腿的乞 丐在乞讨⑤ 瞎人拉手风琴乞 讨院内汪林又换了一身衣服, 抽着烟晚上的中央大街① 中 央大街充满音乐:流浪人的,日 本舞场的,外国饭店的② 在风 雪中寂寞的大街又号叫起来了
曹甸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一声杜鹃 2021-2-11第8页 传反满抗日活动。19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③各色各样的人跑满了街④ 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年轻的人排在商店的窗子前跟 名萧红,萤声文坛。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着音乐唱歌和姑娘们一道说 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笑⑤街道的转角也是人哀哭 木效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的老人孩子母亲们三个场景 说《呼兰河传》。1942年,历尽坎坷之后在香港病故,时年31岁。中的人们其实可以归为两类, 鲁迅对其赞誉:她是我们女作家中最有希望的一位,她可能这两类人的活动形成鲜明的对 取丁玲的地位而代之,就像丁玲取代冰心一样 比:外国人和一些衣食无忧的 肖凤先生说她的散文“或是抒发她对个人身世的自怜自爱与中国人逛逛街,晒晒太阳,唱 感慨,或是抒发她对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悲悯与同情,或是抒着欢快的歌,尽情享受春光 发她对理想境界的憧憬和追求。她的经历是坎坷的,她的感受是敏生活在最底层的不幸者则在阳 锐和细腻的,她的心地是善良的,她把这些都化为朴素而充满感情光里乞讨、哀哭 的文字,用来震撼读者的心灵 其散文多以哈尔滨为背景,这是一个有特色的大都市,异国风 情的建筑在星光灯光中安然讲述着这个城市沉重而光荣的历史。沙 俄的、日本的炮火都曾在这里轰然炸响。此文同样如此。 5、既然作者对穷苦人民充满了同情,又如何理解第八小节?此节 属何种表现手法? 明确:议论—一画龙点睛,蕴涵作者情感 一解:充满同情,但又无力挽救,因此化为愤懑。看似冷酷 实际是对人世间不公平的鞭挞和指责。愤世嫉俗的味道 解:汪林没说出口而由作者代她说的心里话 6、找出还有此种用法的小节,然后分析理解 明确:第六节,通过一个反问,两个感叹,表现了世人特别是富者 的冷漠心态。 第十七节,“街树蹿着芽”是自然事实,夜里人们看不见“树 枝上嫩绿的芽子”是社会事实。的确,没有人间春意的春天算不上 严格的春天。作者故意用歧疑的手法,抒发了对“春意”下不平等 的嘲讽,呼吁驱除人间萧杀的秋意和残酷的冬意,让真正的人间春 意挂满树梢 、分析题目 不同的人可能会作出相异的甚 1、题目是浪漫的,内容却颇沉重,存在着“文不对题”的矛盾吗?|至截然相反的回答 春意本该是浪漫的无奈现实是残酷的”只要一看那个瞎人为着拉琴明确在汪林看来正当自己 而扭歪的头就觉得很残忍,是谁煞了春意的风景? 闭起眼睛,陶醉于”春的梦,春的 谜春的暖力”中听着”春在歌 2、文中确实写到“春意挂上了树梢”了吗? 唱”时,却从背后传来了”大爷, 明确:写到了,可以第一节为例 大奶奶……帮帮吧! 分析“暖风如轻纱一般浮动在街道上” 的不和谐音”手风琴在隔道唱 “浮”:有轻曼感,写出了春天融融的暖意,流露了作者对春天到来起来这也不是春天的调”瞎人
曹甸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一声杜鹃 2021-2-11 第 8 页 8 传反满抗日活动。 1933 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 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 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 名萧红),萤声文坛。1936 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 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l940 年与端 木效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 说《呼兰河传》。 1942 年,历尽坎坷之后在香港病故,时年 31 岁。 鲁迅对其赞誉:她是我们女作家中最有希望的一位,她可能 取丁玲的地位而代之,就像丁玲取代冰心一样。 肖凤先生说她的散文“或是抒发她对个人身世的自怜自爱与 感慨,或是抒发她对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悲悯与同情,或是抒 发她对理想境界的憧憬和追求。她的经历是坎坷的,她的感受是敏 锐和细腻的,她的心地是善良的,她把这些都化为朴素而充满感情 的文字,用来震撼读者的心灵”。 其散文多以哈尔滨为背景,这是一个有特色的大都市,异国风 情的建筑在星光灯光中安然讲述着这个城市沉重而光荣的历史。沙 俄的、日本的炮火都曾在这里轰然炸响。此文同样如此。 5、 既然作者对穷苦人民充满了同情,又如何理解第八小节?此节 属何种表现手法? 明确:议论——画龙点睛,蕴涵作者情感 一解:充满同情,但又无力挽救,因此化为愤懑。看似冷酷, 实际是对人世间不公平的鞭挞和指责。愤世嫉俗的味道。 二解:汪林没说出口而由作者代她说的心里话。 6、找出还有此种用法的小节,然后分析理解。 明确:第六节,通过一个反问,两个感叹,表现了世人特别是富者 的冷漠心态。 第十七节,“街树蹿着芽”是自然事实,夜里人们看不见“树 枝上嫩绿的芽子”是社会事实。的确,没有人间春意的春天算不上 严格的春天。作者故意用歧疑的手法,抒发了对“春意”下不平等 的嘲讽,呼吁驱除人间萧杀的秋意和残酷的冬意,让真正的人间春 意挂满树梢。 三、分析题目 1、题目是浪漫的,内容却颇沉重,存在着“文不对题”的矛盾吗? 春意本该是浪漫的,无奈现实是残酷的:”只要一看那个瞎人为着拉琴 而扭歪的头,就觉得很残忍,是谁煞了春意的风景? 明确:不矛盾 2、文中确实写到“春意挂上了树梢”了吗? 明确:写到了,可以第一节为例。 分析“暖风如轻纱一般浮动在街道上” “浮”:有轻曼感,写出了春天融融的暖意,流露了作者对春天到来 ③ 各色各样的人跑满了街④ 年轻的人排在商店的窗子前跟 着音乐唱歌,和姑娘们一道说 笑⑤ 街道的转角也是人,哀哭 的,老人,孩子,母亲们三个场景 中的人们其实可以归为两类, 这两类人的活动形成鲜明的对 比:外国人和一些衣食无忧的 中国人逛逛街,晒晒太阳,唱 着欢快的歌,尽情享受春光; 生活在最底层的不幸者则在阳 光里乞讨、哀哭。 不同的人可能会作出相异的甚 至截然相反的回答. 明确:在汪林看来,正当自己 闭起眼睛,陶醉于”春的梦,春的 谜,春的暖力”中听着”春在歌 唱”时,却从背后传来了”大爷, 大奶奶……帮帮吧!……”这样 的不和谐音.”手风琴在隔道唱 起来,这也不是春天的调”,瞎人
曹甸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一声杜鹃 2021-2-11第9页 的欣喜之情。 扭歪着头卖艺讨钱唱出的调, 通感,化无形为有形,从视觉角度写触觉感知的暖风,使风的形‖太煞春意的风景了,这也是可 象生动起来。 以推测到汪林小姐的真实感 总结:抽取文中部分内容概括为题,也是文学作品命名的常用手法,受,这边是追于基本生计的乞 因此,从这角度说,并不文不对题。 讨、卖艺,那边是夜夜笙歌舞 3、题目和文章主题相矛盾,有何作用 婆娑;这边”墙根,转角,都发现 明确:题目充满诗意、十分浪漫,看了内容后,结果却出乎意料,着哀哭,老头子,孩子,母亲 这就造成了“期待落空”,而也正是这种“期待落空”让读者获得了们…哀哭着是永久被人间遗 全新的审美体验。所以,也许是作者有意为之,匠心独运收到了一弃的人们那边还望的见那边 种隐微的反讽效果 快乐的人群还听的见那边快 四、举例总结写作特色 乐的声音”这地方还是真正的 1、夹叙夹议,笔墨含情 人间春天吗?真正的春意应当 线索分明,对比强烈 注满每个人的心,不是偏向于 3、反复强化,前后照应 极少数的人不正是”那边”的 4、语随情变,感染力强 穷奢极欲、纸醉金迷太煞了人 类本应有的平等幸福的春意 萧红用饱含忧虑的笔触 抒写了”春意”下的不平等呼 吁着真正的人间春意挂满树
曹甸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一声杜鹃 2021-2-11 第 9 页 9 的欣喜之情。 通感,化无形为有形,从视觉角度写触觉感知的暖风,使风的形 象生动起来。 总结:抽取文中部分内容概括为题,也是文学作品命名的常用手法, 因此,从这角度说,并不文不对题。 3、题目和文章主题相矛盾,有何作用? 明确:题目充满诗意、十分浪漫,看了内容后,结果却出乎意料, 这就造成了“期待落空”,而也正是这种“期待落空”让读者获得了 全新的审美体验。所以,也许是作者有意为之,匠心独运收到了一 种隐微的反讽效果。 四、举例总结写作特色 1、 夹叙夹议,笔墨含情 2、 线索分明,对比强烈 3、 反复强化,前后照应 4、 语随情变,感染力强 扭歪着头卖艺讨钱唱出的调, 太煞春意的风景了,这也是可 以推测到汪林小姐的真实感 受,这边是迫于基本生计的乞 讨、卖艺,那边是夜夜笙歌,舞影 婆娑;这边”墙根,转角,都发现 着哀哭 , 老头子 , 孩 子 , 母 亲 们……哀哭着是永久被人间遗 弃的人们!那边,还望的见那边 快乐的人群.还听的见那边快 乐的声音.”这地方还是真正的 人间春天吗?真正的春意应当 注满每个人的心,不是偏向于 极少数的人.不正是”那边”的 穷奢极欲、纸醉金迷,太煞了人 类本应有的平等幸福的春意 吗? 萧红用饱含忧虑的笔触 抒写了”春意”下的不平等,呼 吁着真正的人间春意挂满树 梢
曹甸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一声杜鹃 2021-2-11第10页 课题 是什么让我们感动 大海和吹拂着的 课时 4-4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数些 预习要求 敏师活动内率、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备注 读一、二节文字,划出文眼句 “无论是在睡梦中或是醒着,我总要想到船一一通常总是想到 那些被帆微微牵曳着的相当小的船。”船是梦的载体,是作者精神探 险、追求自由的凭借。亦真亦幻。 1思考 文章中除了“船”这一意象之外,还有什么? 明确:大海、风 2齐读3、4两节,这里写对“船”的着迷,思考这个意象的含义 (注意划出段落中的重点句子来帮助理解) 明确:它是梦(理想)一一远航的志向和漂泊的愿望的一一载 体:是精神探险、自由追求的工具或凭借:同时它还是身心的寄托 之家,是悬浮中的灵魂的归宿。 齐读5、6两节,这里写对“大海”的复杂感情,思考这个意 象的含义(注意划出段落中的重点句子来帮助理解 明确:大海是放牧灵魂的草原,是容纳自由精神的天地:是充 挑战的召唤:是引诱冒险的诱惑:是激发勇气开启智慧的未知世 4齐读7、8两节,这里重点写“风”,思考这个意象的含义(注 意划出段落中的重点句子来帮助理解 明确:风是鼓帆的动力,是赋予小船生命的源泉,是逗引人类 张帆远航、自由漂泊的媒介 59、10两节文字,写作者那种欲辞难离的矛盾。 仔细朗读这两段文字,划出那些表达他对大海、船和风的不舍 之情的句子,并仔细朗读 其实他“正如一个醉鬼,一生中离不开酒瓶”一样,离不开大
曹甸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一声杜鹃 2021-2-11 第 10 页 10 课 题 是什么让我们感动 ——大海和吹拂着的风 课 时 4-4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具 预习要求 教 师 活 动 内 容 、方 式 学生活动方式 备 注 一 读一、二节文字,划出文眼句: “无论是在睡梦中或是醒着,我总要想到船——通常总是想到 那些被帆微微牵曳着的相当小的船。”船是梦的载体,是作者精神探 险、追求自由的凭借。亦真亦幻。 1 思考: 文章中除了“船”这一意象之外,还有什么? 明确:大海、风 2 齐读 3、4 两节,这里写对“船”的着迷,思考这个意象的含义 (注意划出段落中的重点句子来帮助理解) 明确:它是梦(理想)——远航的志向和漂泊的愿望的——载 体;是精神探险、自由追求的工具或凭借;同时它还是身心的寄托 之家,是悬浮中的灵魂的归宿。 3 齐读 5、6 两节,这里写对“大海”的复杂感情,思考这个意 象的含义(注意划出段落中的重点句子来帮助理解) 明确:大海是放牧灵魂的草原,是容纳自由精神的天地;是充 满挑战的召唤;是引诱冒险的诱惑;是激发勇气开启智慧的未知世 界。 4 齐读 7、8 两节,这里重点写“风”,思考这个意象的含义(注 意划出段落中的重点句子来帮助理解) 明确:风是鼓帆的动力,是赋予小船生命的源泉,是逗引人类 张帆远航、自由漂泊的媒介。 5 9、10 两节文字,写作者那种欲辞难离的矛盾。 仔细朗读这两段文字,划出那些表达他对大海、船和风的不舍 之情的句子,并仔细朗读。 其实他“正如一个醉鬼,一生中离不开酒瓶”一样,离不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