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 重于叙写现实;后两部分作为对未来的探求,偏重于 《楚辞》篇名。屈原的代表作。370多句,2400驰骋想象最后则以回到现实结,東全篇。诗中通过这 多字,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王逸《楚辞章句》样的抒写,塑造了具有崇高品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题作《离骚经》,宋代洪兴祖在《楚辞补注》中指出:“盖反映了诗人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 后世之士祖述其词,尊之为经耳。”也有人称之为《离感情,表现了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 骚赋》,或简称《骚》。自汉迄南北朝,《离骚》又常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 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的揭露和斥责。司马迁评论《离骚》说:“屈原虽流 “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 概括《楚辞》。 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 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司三致志焉。”又引刘安《离骚传》说:“《国风》好色 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班固在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 《离骚赞序》中释为“遭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 释为“別愁”。后人多各从其一说。近世学者,则有人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 据《大招》“伏戏《驾辩》,楚《劳商》只”及王逸注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 “《驾辩》、《劳商》,皆曲名也”,认为ˆ劳商ˆ与“离骚”均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系双声字,离骚即“劳商辶转音,因而推论《离骚》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 本为楚国古乐曲名。《离骚》图清代门应兆作 世之滋垢。口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 关于《离骚》的写作年代,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光可也。”《史记屈原列传》)基本上道出了《离骚》 自序》中说:“屈原放逐,著《离骚》。”则当作于放作为政治抒情诗的精神实质和不朽价值 逐以后。今人对此说法不一,有说作于怀王世被疏 《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 以后,有说作于顷襄王世被放以后,有说作于怀王末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 顷襄王初,有说始作于怀王时而作成于顷襄王初,迄诗人鲜明的个性光辉,这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第 无定论 次出现。《离骚》的创作,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 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想色彩。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 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张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 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 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 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 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力。诗中又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 “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的意识品性、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所谓“《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 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 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王逸《楚辞章句》,说的就 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是这一艺术特色。而且其中的比喻,并不仅仅停留在 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个别事物的类比上,还体现于整个形象体系的构思 《离骚》作为长篇巨制,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是极中,因而又含有整体上的象征意义。《离骚》在语言 其丰富的。关于它的内容层次,历来也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 分法。大致说来,诗的前面部分是从自己的世系、品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句和十字句 质、修养和抱负写起,回溯了自己辅佐楚王所进行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统篇隔句句尾用“兮”字, 改革弊政的斗争及受谗被疏的遭遇,表明了自己决不句中则往往配以“之”、“于”、“乎”、“夫”、“而”等虚 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与“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中间字,用来协调音节,也有全句不用虚字的。这种新的 部分是借女口劝告、陈词重华,总结历史上兴亡盛衰诗歌表现形式,为《诗经》以后兴起的骚体文学奠定 的经验教训,阐述了“举贤授能”的政治主张,并从而了基础。《离骚》中又多用对偶。据统计,全篇对句 引出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现了对理在百句以上:并已出现了错综对,如“固时俗之工巧 想的执着追求最后部分是在追求不得之后,转而请兮,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灵氛占卜、巫咸降神,询问出路,从中反映了去国自在一句中还往往以双声配双声,叠韵配叠韵,前者如 疏和怀恋故土的思想矛盾,而在升腾远游之中;忽临“a郁邑而□傺兮”,后者如“聊逍遥以相羊”,等等。这 睨夫旧乡”终于不忍心离开自己的祖国,最后决心以就形成了《离骚》的诗句在错落中见整齐,在整齐中 死来殉自己的理想。前一部分作为对往事的追忆偏又富于变化的特点读来节奏谐和,音调抑扬,具有一
《离骚》 《楚辞》篇名。屈原的代表作。 370 多句,2400 多 字,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王逸《楚辞章句》 题作 《离骚经》,宋代洪兴祖在《楚辞补注》中指出:“盖 后 世之士祖述其词,尊之为经耳。”也有人称之为《离 骚 赋》,或简称《骚》。自汉迄南北朝,《离骚》又常 被 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 “风”、 “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 概 括《楚辞》。 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司 马 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班固在 《离 骚赞序》中释为“遭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 释为 “别愁”。后人多各从其一说。近世学者,则有人 据《大 招》“伏戏《驾辩》,楚《劳商》只”及王逸注 “《驾 辩》、《劳商》,皆曲名也”,认为“劳商”与“离骚” 均 系双声字,“离骚”即“劳商”之转音,因而推论《离 骚》 本为楚国古乐曲名。 《离骚》图 清代门应兆作 关于《离骚》的写作年代,司马迁在《史记·太史 公 自序》中说:“屈原放逐,著《离骚》。”则当作于 放 逐以后。今人对此说法不一,有说作于怀王世被疏 以 后,有说作于顷襄王世被放以后,有说作于怀王末 顷襄 王初,有说始作于怀王时而作成于顷襄王初,迄 无定论。 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 列 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谗 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 幽 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 智 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 谤, 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 原的 “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 系在 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 己 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 情 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 和境 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 记录,称 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离骚》作为长篇巨制,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是极 其 丰富的。关于它的内容层次,历来也有各种各样的 分法。 大致说来,诗的前面部分是从自己的世系、品 质、修养 和抱负写起,回溯了自己辅佐楚王所进行的 改革弊政的 斗争及受谗被疏的遭遇,表明了自己决不 同流合污的政 治态度与“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中间 部分是借女□ 劝告、陈词重华,总结历史上兴亡盛衰 的经验教训,阐 述了“举贤授能”的政治主张,并从而 引出神游天地、 “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现了对理 想的执着追求;最 后部分是在追求不得之后,转而请 灵氛占卜、巫咸降神, 询问出路,从中反映了去国自 疏和怀恋故土的思想矛盾, 而在升腾远游之中,“忽临 睨夫旧乡”,终于不忍心离开 自己的祖国,最后决心以 死来殉自己的理想。前一部分 作为对往事的追忆,偏 重于叙写现实;后两部分作为对未 来的探求,偏重于 驰骋想象,最后则以回到现实结,束全 篇。诗中通过这 样的抒写,塑造了具有崇高品格的抒情 主人公形象, 反映了诗人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 治理想和爱国 感情,表现了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 嫉恶如仇的 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 作了无情 的揭露和斥责。司马迁评论《离骚》说:“屈 原虽流 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 一悟、 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 中, 三致志焉。”又引刘安《离骚传》说:“《国风》 好色 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 谓 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 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 微, 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 见 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 疏。 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 获 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 争 光可也。”(《史记·屈原列传》)基本上道出了《离 骚》 作为政治抒情诗的精神实质和不朽价值。 《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 以 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 诗 人鲜明的个性光辉,这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第一 次出 现。《离骚》的创作,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 想色彩。 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 富的想象和 联想,并采取铺张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 物、历史人物、 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 人间和幻境、过 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 特、绚烂多彩的幻 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 力。诗中又大量运用 “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 的意识品性、复杂的 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所谓“《离骚》之文, 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 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 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 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王 逸《楚辞章句》),说的就 是这一艺术特色。而且其中 的比喻,并不仅仅停留在 个别事物的类比上,还体现于 整个形象体系的构思 中,因而又含有整体上的象征意义。 《离骚》在语言 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 的格局,每句 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句 和十字句, 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统篇隔句句尾用 “兮”字, 句中则往往配以“之”、“于”、“乎”、 “夫”、“而”等虚 字,用来协调音节,也有全句不用 虚字的。这种新的 诗歌表现形式,为《诗经》以后兴起 的骚体文学奠定 了基础。《离骚》中又多用对偶。据统 计,全篇对句 在百句以上;并已出现了错综对,如“固 时俗之工巧 兮,□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 以为度。” 在一句中,还往往以双声配双声,叠韵配叠韵, 前者如 “□郁邑而□傺兮”,后者如“聊逍遥以相羊”, 等等。这 就形成了《离骚》的诗句在错落中见整齐,在 整齐中 又富于变化的特点,读来节奏谐和,音调抑扬,具 有一
种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同时,《离骚》又大 量运用楚地的方言词汇,如 羌”、“诼”、“口傺”、“闾阖”等,并常将状词冠于句首 带有浓厚的南国情调和地方特色。诗中对形容词的使 用也十分恰切并具有新意,如“口”写云霓翻腾之貌, “岌岌”喻高冠耸然之势,“蜿蜿”状神龙游动之态,都可 谓循声得貌曲尽其妙。《离骚》在艺术上取得的高度 成就,与它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使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光照千古的绝唱,并对后世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曾赞之为“逸响伟辞,卓绝 世”(《汉文学史纲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种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同时,《离骚》又 大 量运用楚地的方言词汇,如“汨”、“搴”、“莽”、 “冯”、 “羌”、“诼”、“□傺”、“阊阖”等,并常 将状词冠于句首, 带有浓厚的南国情调和地方特色。诗 中对形容词的使 用也十分恰切并具有新意,如“□□” 写云霓翻腾之貌, “岌岌”喻高冠耸然之势,“蜿蜿” 状神龙游动之态,都可 谓循声得貌,曲尽其妙。《离骚》 在艺术上取得的高度 成就,与它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完 美地结合在一起, 使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光照千古的绝 唱,并对后世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曾赞之为“逸响 伟辞,卓绝一 世”(《汉文学史纲要》),给予了极高 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