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荷塘月色》研究性教案 山东定陶一中语文组刘方 1月亮上来了,是一轮灿烂的满月,它象一面光辉四射 的银盘,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 《荷塘月色》是一篇美文,也是写景抒情、情景交融L.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 的散文名篇。根据本单元学习重点“揣摩语言”,那么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 教学本文,应从感受景物的特点入手,来把握作者的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感情,进而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品味语言时先让学 生充分地尽情地朗读,感受和理解语言之美,然后要(2)下面四句诗,哪一句最符合作者写《荷塘月色》 求每人选择一段或一两个句子评点,老师适当给以点文的动机和心情? 拨和引导。引入《杨义评〈荷塘月色〉》和《余光中评 〈荷塘月色》两篇观点相左的文章,让学生交流讨论。L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课后以“我对《荷塘月色》语言风格的看法”为题写 篇短评。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得意之笔] L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 1.作者借朦胧之景抒朦胧之情,这是不错的,更重要L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的是借荷月言己志。在作者的笔下,荷叶清纯,荷花 素洁,荷香清淡,月色如水,月光如雾,——这一切,(精心设计一些高质量题目,有助于能力的迁移) 无不是作者那高尚纯洁、朴素无华品格的象征。作者 原名“自华”,后该名“自清”,由此,我们可以读出荷月[思想感片] 之美与作者之品格的相通之处,这就是一个“清”字: 出淤不染,皎洁无瑕!而作者一生都无愧于“自清”二朱自清——中国知识分子自画像 字:清正,清贫,清白,清廉 月夜下,荷塘边,一位教书先生模样的人,在不停地 只有从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出发,才能真正领会文徘徊,他偶尔驻足望一眼点点荷花,随即又陷入了沉 章独到的艺术魅力) 思。此时月色迷离,夜阑人寂,蝉声和蛙声不时传来, 撩拨得人心烦意乱 2.“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句,比喻 形象生动,形神兼备,不仅写出了荷花的形态美,而 -每每读《荷塘月色》,就想见了这种情景,不禁暗 且化静为动赋予了荷叶勃勃生机,展现了荷叶少女般自揣摩朱自清先生的模样,那一定是一位清秀文弱心 的纤柔娇美、绰约丰姿。“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细多感的人。及至看到先生的肖像,果如其然,古人 无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一句暗喻高妙,逼真地曰文如其人,信也夫! 写出了月色的迷蒙暗淡,显示作者渐露忧烦伤感之情 描摹物态,信手拈来自然成文,毫无斧凿之痕,非大先生的形象无疑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欲了解中 家不能为也。 国的知识分子,先生无疑是最好的样本。 (用词设喻之妙,需要品味,更需要联想) 中国的知识分子最多难 3.(1)古今中外,许多文学作品都写到了月光,借先生才华横溢,著作等身,但穷困潦倒一生,虽与身 月光来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思。下面四句都描写了月光,处乱世有关,却足以说明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多蹇。 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历代统治者都是五大郎开店,对知识分子既嫉妒又惧 怕,再者是轻视,斥之为书呆子,迂腐可笑不谙世事 L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们官场上不会阿谀奉承左右逢源,故得不到上司赏 识;商场上不会投机倒把坑蒙拐騙,故发不了横财。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清苦寂寞,注定是他们的命运。他们的精神翱翔在科 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学和理性的高空,而身子却深陷于龌龊的大地上,灵
《荷塘月色》研究性教案 山东定陶一中语文组 刘 方 《荷塘月色》是一篇美文,也是写景抒情、情景交融 的散文名篇。根据本单元学习重点“揣摩语言”,那么 教学本文,应从感受景物的特点入手,来把握作者的 感情,进而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品味语言时先让学 生充分地尽情地朗读,感受和理解语言之美,然后要 求每人选择一段或一两个句子评点,老师适当给以点 拨和引导。引入《杨义评〈荷塘月色〉》和《余光中评 〈荷塘月色〉》两篇观点相左的文章,让学生交流讨论。 课后以“我对《荷塘月色》语言风格的看法”为题写一 篇短评。 [得意之笔] 1.作者借朦胧之景抒朦胧之情,这是不错的,更重要 的是借荷月言己志。在作者的笔下,荷叶清纯,荷花 素洁,荷香清淡,月色如水,月光如雾,——这一切, 无不是作者那高尚纯洁、朴素无华品格的象征。作者 原名“自华”,后该名“自清”,由此,我们可以读出荷月 之美与作者之品格的相通之处,这就是一个“清”字: 出淤不染,皎洁无瑕!而作者一生都无愧于“自清”二 字:清正,清贫,清白,清廉。 (只有从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出发,才能真正领会文 章独到的艺术魅力) 2.“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一句,比喻 形象生动,形神兼备,不仅写出了荷花的形态美,而 且化静为动赋予了荷叶勃勃生机,展现了荷叶少女般 的纤柔娇美、绰约丰姿。“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 无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一句暗喻高妙,逼真地 写出了月色的迷蒙暗淡,显示作者渐露忧烦伤感之情。 描摹物态,信手拈来自然成文,毫无斧凿之痕,非大 家不能为也。 (用词设喻之妙,需要品味,更需要联想) 3.(1)古今中外,许多文学作品都写到了月光,借 月光来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思。下面四句都描写了月光, 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l.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l.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 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 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l.月亮上来了,是一轮灿烂的满月,它象一面光辉四射 的银盘,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 l.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 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 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2)下面四句诗,哪一句最符合作者写《荷塘月色》 一文的动机和心情? l.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l.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l.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 l.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精心设计一些高质量题目,有助于能力的迁移) [思想感片] 朱自清——中国知识分子自画像 月夜下,荷塘边,一位教书先生模样的人,在不停地 徘徊,他偶尔驻足望一眼点点荷花,随即又陷入了沉 思。此时月色迷离,夜阑人寂,蝉声和蛙声不时传来, 撩拨得人心烦意乱。 ——每每读《荷塘月色》,就想见了这种情景,不禁暗 自揣摩朱自清先生的模样,那一定是一位清秀文弱心 细多感的人。及至看到先生的肖像,果如其然,古人 曰文如其人,信也夫! 先生的形象无疑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欲了解中 国的知识分子,先生无疑是最好的样本。 中国的知识分子最多难。 先生才华横溢,著作等身,但穷困潦倒一生,虽与身 处乱世有关,却足以说明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多蹇。 历代统治者都是五大郎开店,对知识分子既嫉妒又惧 怕,再者是轻视,斥之为书呆子,迂腐可笑不谙世事。 他们官场上不会阿谀奉承左右逢源,故得不到上司赏 识;商场上不会投机倒把坑蒙拐骗,故发不了横财。 清苦寂寞,注定是他们的命运。他们的精神翱翔在科 学和理性的高空,而身子却深陷于龌龊的大地上,灵
肉分离苦不堪言。做中国的知识分子,何其不幸哉! 中国的知识分子最清高。 先生作此文时是清华的教授,但日子据说过得很拮据, 然而先生人穷志不短,而且历久弥坚,“情愿饿死,也 不吃美国的面粉”,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宁折不弯的骨 气和正气。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士可杀而 不可辱,头可断而魂不死。这种特立独行高傲无羁的 人格,最大地显示了生命的高贵和尊严。伯夷不食周 粟,有人视之为傻瓜,但千百年来人们还是把他做为 “义”的化身歌而颂之。朱自清做的是自由主义知识分 子,有人以此非议之,但事实已经证明,现在的中国 最缺乏的正是这样的人。 中国的知识分子最爱国。 先生教务繁重,兼有家事拖累,经常是身心俱瘁自顾 不暇,但他仍密切关注时局发展并为此寝食不安, 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可贵的爱国精神。位卑未敢忘忧国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知识分子尤甚。这种爱国情 感,仿佛与生俱来至死不悔。内忧外患生死存亡的关 头,挺身而出奔走呼号的是他们;歌舞升平国泰民安 的时候,不甘现状居安思危的是他们。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今古一脉相传。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以天下为己任,真正是中国各阶层中最杰出最优秀的 中国知识分子,可怜!可敬!可爱! 孔之见] (1)《荷塘月色》整篇文章设喻达14次之多,除少 数堪称佳构外,大多均不足称道,如把荷花比作明珠 星星,平淡无奇,了无新意,比作刚出浴美人,又有 些庸俗不堪,使人想入非非:把荷香比作歌声,把月 影比作名曲,更是牵强附会匪夷所思,世人多以通感 视之,认为神奇之至,未免有些夸张。 (2)《采莲赋》和《西洲曲》引入文中,究竟有何指 向,令人无从把握。作者饱受国事家事之忧,意欲寻 别样天地,以求解脱,解脱不成,便借诗抒怀,这 可以理解,可诗中明明表现的是少男少女引逗嬉戏缠 绵悱恻的恋情(《采莲赋》)、女子对心上人的表白和思 念(《西洲曲》),莫非朱先生于情感生活上有难言之 隐?联系1927年的社会大背景,又不能这样理解。 前后矛盾,白璧有瑕,实在遗憾
肉分离苦不堪言。做中国的知识分子,何其不幸哉! 中国的知识分子最清高。 先生作此文时是清华的教授,但日子据说过得很拮据, 然而先生人穷志不短,而且历久弥坚,“情愿饿死,也 不吃美国的面粉”,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宁折不弯的骨 气和正气。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士可杀而 不可辱,头可断而魂不死。这种特立独行高傲无羁的 人格,最大地显示了生命的高贵和尊严。伯夷不食周 粟,有人视之为傻瓜,但千百年来人们还是把他做为 “义”的化身歌而颂之。朱自清做的是自由主义知识分 子,有人以此非议之,但事实已经证明,现在的中国 最缺乏的正是这样的人。 中国的知识分子最爱国。 先生教务繁重,兼有家事拖累,经常是身心俱瘁自顾 不暇,但他仍密切关注时局发展并为此寝食不安,表 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可贵的爱国精神。位卑未敢忘忧国,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知识分子尤甚。这种爱国情 感,仿佛与生俱来至死不悔。内忧外患生死存亡的关 头,挺身而出奔走呼号的是他们;歌舞升平国泰民安 的时候,不甘现状居安思危的是他们。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今古一脉相传。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以天下为己任,真正是中国各阶层中最杰出最优秀的 一群人。 中国知识分子,可怜!可敬!可爱! [一孔之见] (1)《荷塘月色》整篇文章设喻达14次之多,除少 数堪称佳构外,大多均不足称道,如把荷花比作明珠 星星,平淡无奇,了无新意,比作刚出浴美人,又有 些庸俗不堪,使人想入非非;把荷香比作歌声,把月 影比作名曲,更是牵强附会匪夷所思,世人多以通感 视之,认为神奇之至,未免有些夸张。 (2)《采莲赋》和《西洲曲》引入文中,究竟有何指 向,令人无从把握。作者饱受国事家事之忧,意欲寻 一别样天地,以求解脱,解脱不成,便借诗抒怀,这 可以理解,可诗中明明表现的是少男少女引逗嬉戏缠 绵悱恻的恋情(《采莲赋》)、女子对心上人的表白和思 念(《西洲曲》),莫非朱先生于情感生活上有难言之 隐?联系1927年的社会大背景,又不能这样理解。 前后矛盾,白璧有瑕,实在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