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和满足,但她说:“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 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我去做我想做的事情。”终于,她获得了心理咨询师资 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格,开了一家心理诊所。 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SARS当前,医生+作家+心理咨询师的毕淑敏,依旧 1980年转业回北京 不给自己退缩的理由。医生毕淑敏说:我是一个不错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的医生,如果真像招预备役一样,我也会到一线去 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作家毕淑敏正用自己的笔,记录着非常时刻和非常心 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情,她创作的《假如我得了非典》,让我们懂得要用机 昆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智和幽默去对待苦难;心理咨询师的毕淑敏希望通过 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自己的努力,能使更多的人摆脱恐惧,选择乐观。 奖30余次 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努力为成功注解,同时,也是每一位普通职业女性的 师大文学硕士 生存状态。正像毕淑敏在《我很重要》中所表述的那 读毕淑敏的文字,源于其语言冷静、雅致而又充满哲样: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 理。看过电视上关于她的专访节目,不免对她的职业诺。人们常常从成就事业的角度,断定我们是否重要 精神更多了一份敬重,因为,她把努力当作一种持久但我要说,只要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 的生存状态 我们就是无比重要地生活着.(中华女性网) 17岁时,毕淑敏在西藏阿里高原当兵。一次,部队拉 练,穿越无人区,毕淑敏身背重负,行进60公里,还 要翻越6000米的高山。下午4点,才走了一半路程 就再也走不动了。她决定自杀以结束痛苦。出于生命 的本能,毕淑敏最终没有跳下山崖。后来,遇到收容 队,她被告之:如果不快点走,就会冻死在这个山上。 终于,在朦胧的月光下,沉重而坚持的脚步把她带到 了宿营地 的确,人生虽不是苦旅,但困难、挫折和失败会时常 光顾我们左右,无人可以逃遁。不同的,只是我们的 态度和由此作出的选择。挑战生命极限的体验,让毕 淑敏确信,只有一步步前行,目标才能越来越近 年近30,毕淑敏转业回到北京,在一个工厂的医务所 任主治医生、所长,一干就是22年。刚开始,她并不 喜欢这个职业。后来,当她发现,医生和生命发生着 最紧密的关系,病人把自己最宝贵的生命托付给你 那是血肉相连的一种联系。于是,毕淑敏工作得异常 努力。她这样评价自己的医术:“比不上钟南山,比鲁 迅、郭沫若好。” 35岁,她开始写作。从医生到作家的跨越很大,完成 这个转变,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曾经,毕淑 敏对自己是否会坚持写作下去,也打过大大的问号。 她不时想着,文学这行当太艰辛,不如掉头而去,继 续专注医生的职业。可当她感受到文学创作的魅力时 便一如既往地执著。终于,她跻身于当代具有影响力 的作家之列。她的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被 改编成电视剧。她的第三部长篇小说《拯救乳房》(原 名《癌症小组》)正被多家报纸连载 46岁,正值创作盛年,毕淑敏却将中短篇小说的创作 全部放下,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读书。面对又 个全新领域,她说:“不能说从0开始,也是从1开始。” 她的基础不是很好,所以更加投入。虽然,她没有拿 到博士学位,不能享受被人称为“毕淑敏博士”的骄傲
作者简介 · · · · · · 毕淑敏,女,1952 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 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 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 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 11。 1980 年转业回北京。 从事医学工作 20 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 200 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 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 昆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 16 届 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 17 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 奖 30 余次。 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 师大文学硕士。 读毕淑敏的文字,源于其语言冷静、雅致而又充满哲 理。看过电视上关于她的专访节目,不免对她的职业 精神更多了一份敬重,因为,她把努力当作一种持久 的生存状态。 17 岁时,毕淑敏在西藏阿里高原当兵。一次,部队拉 练,穿越无人区,毕淑敏身背重负,行进 60 公里,还 要翻越 6000 米的高山。下午 4 点,才走了一半路程, 就再也走不动了。她决定自杀以结束痛苦。出于生命 的本能,毕淑敏最终没有跳下山崖。后来,遇到收容 队,她被告之:如果不快点走,就会冻死在这个山上。 终于,在朦胧的月光下,沉重而坚持的脚步把她带到 了宿营地。 的确,人生虽不是苦旅,但困难、挫折和失败会时常 光顾我们左右,无人可以逃遁。不同的,只是我们的 态度和由此作出的选择。挑战生命极限的体验,让毕 淑敏确信,只有一步步前行,目标才能越来越近。 年近 30,毕淑敏转业回到北京,在一个工厂的医务所 任主治医生、所长,一干就是 22 年。刚开始,她并不 喜欢这个职业。后来,当她发现,医生和生命发生着 最紧密的关系,病人把自己最宝贵的生命托付给你, 那是血肉相连的一种联系。于是,毕淑敏工作得异常 努力。她这样评价自己的医术:“比不上钟南山,比鲁 迅、郭沫若好。” 35 岁,她开始写作。从医生到作家的跨越很大,完成 这个转变,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曾经,毕淑 敏对自己是否会坚持写作下去,也打过大大的问号。 她不时想着,文学这行当太艰辛,不如掉头而去,继 续专注医生的职业。可当她感受到文学创作的魅力时, 便一如既往地执著。终于,她跻身于当代具有影响力 的作家之列。她的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被 改编成电视剧。她的第三部长篇小说《拯救乳房》(原 名《癌症小组》)正被多家报纸连载。 46 岁,正值创作盛年,毕淑敏却将中短篇小说的创作 全部放下,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读书。面对又一 个全新领域,她说:“不能说从 0 开始,也是从 1 开始。” 她的基础不是很好,所以更加投入。虽然,她没有拿 到博士学位,不能享受被人称为“毕淑敏博士”的骄傲 和满足,但她说:“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 我去做我想做的事情。”终于,她获得了心理咨询师资 格,开了一家心理诊所。 SARS 当前,医生+作家+心理咨询师的毕淑敏,依旧 不给自己退缩的理由。医生毕淑敏说:我是一个不错 的医生,如果真像招预备役一样,我也会到一线去; 作家毕淑敏正用自己的笔,记录着非常时刻和非常心 情,她创作的《假如我得了非典》,让我们懂得要用机 智和幽默去对待苦难;心理咨询师的毕淑敏希望通过 自己的努力,能使更多的人摆脱恐惧,选择乐观。 努力为成功注解,同时,也是每一位普通职业女性的 生存状态。正像毕淑敏在《我很重要》中所表述的那 样: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 诺。人们常常从成就事业的角度,断定我们是否重要。 但我要说,只要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 我们就是无比重要地生活着…… (中华女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