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 境:“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他怨恨楚 (《离骚》篇名的意义,司马迁引淮南王说:“离骚者,王的昏庸,不辨忠邪。他还大胆地指责楚王反复无常: 犹离忧也。”班固解为遭忧,王逸解为别愁,二说虽不“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 同,但都可以讲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我国古典文伤灵脩之数化。”对人才的变质,诗人也表示了深深的 学中最长的抒情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惋叹;“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但是诗人 并没有被这种沉重的感情压倒,也决不向反动势力屈 诗人写作《离骚》时己经度过了大半生。他为了服,他宁肯承担迫害,也不变志从俗:“宁溘死以流亡 实现政治理想,不断遭到腐朽的贵族集团的排挤和打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他深信自己的正确,要永远坚持 击,这时已经再被放逐,到了救国无路的地步;而楚自己的道路,忠于理想:“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脩 国也由一个颇有希望的国家,被弄到了濒临危亡的绝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境。诗人瞻前顾后,感慨万分,他把坚持奋斗而不能 《离骚》后一部分是描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实现爱国理想的沉痛感情,溶成了这篇激动人心的诗“路漫漫其脩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人被腐朽的 贵族集团排斥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之外,他苦闷傍徨地 《离骚》对诗人的理想有清楚的完整的表现。在面对着未来,究竟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呢?首先,女媭劝 七雄纷争、各国存亡处于紧要关头的战国时代,诗人他不要“博謇好脩”,应该明哲保身。但诗人通过向重 的理想就是把祖国推上富强的道路,甚至由它来统一华陈辞,分析了往古兴亡的历史,证明了自己态度的 中国。他列举历史上兴国的圣君和乱亡的昏君,希望正确,否定了这种消极逃避的道路。于是,追求实现 楚王以“遵道得路”的尧舜为榜样,以“捷径窘步”的桀纣理想的强烈愿望,使他升腾到了天上。他去叩帝阍 为戒鉴,把楚国建设成为强大的国家。不仅如此。处阍者却闭门不理:他又下求佚女以通天帝,也终无所 于当时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大变革时期,诗人遇。这天下实际是人间的象征,说明再度争取楚王的 为了真正达到这一目的,还突破了贵族阶级的局限,信任也是不可能的。接着诗人去找灵氛占卜,巫咸降 反映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提出了革新政治的主张:神,请他们指示出路。灵氛劝他去国远游,另寻施展 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所谓¨举贤而授能”,抱负的处所,巫咸则劝他暂留楚国,等待时机。诗人 即不分贵贱选用贤能来治理国家:所谓“循绳墨而不感到时不待人,留在黑暗的楚国也不会有什么希望, 颇”,即修明法度,严格按法度办事。这是与维护贵族于是决心出走。但是这一行动又与他的爱国感情产生 特权的世袭制度和“背法度而心治”的原则针锋相对了尖锐的矛盾,正当他升腾远逝的时候,却看见了祖 的。可以说,祖国的富强是诗人理想的目标,进行政国的大地:“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 治革新则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他终于留下来了。诗人通 是与追求进步政治的精神紧紧结合在一起的。这既说过这一系列虚构的境界,否定了他与爱国感情和实现 明了诗人思想的进步性,也说明了他的爱国理想的深理想的愿望背道而驰的各种道路,最后决心一死以殉 刻性与人民性 自己的理想:“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 《离骚》的基本内容就是表现诗人对实现这一崇居。”这是诗人当时所可能选择的一条道路,以死来坚 高理想的热烈追求和不懈的斗争。全诗可分为前后两持理想、反抗黑暗的政治现实的道路。 部分。从篇首到“岂余心之可惩”为前一部分:从“妇媭 《离骚》通过诗人一生不懈的斗争和身殉理想的 之婵媛兮”到篇末为后一部分。前一部分是诗人对已往坚贞行动,表现了诗人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祖国的战斗 历史的回溯。他叙述了家世出身、生辰名字,以及辅精神;表现了与祖国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 助楚王进行政治改革的斗争。诗人从早年起就汲汲自义感情:也表现了他的热爱进步、憎恶黑暗的光辉峻 修,锻炼品质和才能,并决心把这一切献给祖国的富洁的人格。同时通过诗人战斗的历程和悲剧的结局 强事业。他对楚王说:“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反映了楚国政治舞台上进步与反动两种势力的尖锐斗 度也?乘骐骥以驰聘兮,来吾导夫先路!”但是诗人这一争,暴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腐朽和反动势力的嚣张拔 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愿望,却因为触犯了贵族集团的利扈。它虽是一首抒情诗,却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现实内 益,招来了重重的迫害和打击。贵族群小向他围攻,容:它虽是一首浪漫主义作品,却具有深刻的现实性 极尽诬蔑诽谤之能事;楚王听信谗言,不仅不信任他,不愧为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诗篇 反而放逐了他:他为实现理想而苦心培植的人才也变 《离骚》在艺术上也有极高的造诣和独特的风格 质了。当诗人回顾到这些,想到自己的理想遭到破坏, 《离骚》是一篇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 祖国的命运岌岌可危,便抑止不住满腔愤怒的感情,作品。它发展了我国古代人民口头创作一一神话的浪 向腐朽反动势力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痛斥贵族群小漫主义,成为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离骚》 “竟进以贪婪”,“兴心而嫉妒”,“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由于理想 墨以追曲”。指出他们蝇营狗苟,把祖国引向危亡的绝的崇高,人格的峻洁,感情的强烈,这个形象就远远
《离骚》 (《离骚》篇名的意义,司马迁引淮南王说:“离骚者, 犹离忧也。”班固解为遭忧,王逸解为别愁,二说虽不 同,但都可以讲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我国古典文 学中最长的抒情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 作。 诗人写作《离骚》时已经度过了大半生。他为了 实现政治理想,不断遭到腐朽的贵族集团的排挤和打 击,这时已经再被放逐,到了救国无路的地步;而楚 国也由一个颇有希望的国家,被弄到了濒临危亡的绝 境。诗人瞻前顾后,感慨万分,他把坚持奋斗而不能 实现爱国理想的沉痛感情,溶成了这篇激动人心的诗 歌。 《离骚》对诗人的理想有清楚的完整的表现。在 七雄纷争、各国存亡处于紧要关头的战国时代,诗人 的理想就是把祖国推上富强的道路,甚至由它来统一 中国。他列举历史上兴国的圣君和乱亡的昏君,希望 楚王以“遵道得路”的尧舜为榜样,以“捷径窘步”的桀纣 为戒鉴,把楚国建设成为强大的国家。不仅如此。处 于当时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大变革时期,诗人 为了真正达到这一目的,还突破了贵族阶级的局限, 反映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提出了革新政治的主张: “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所谓“举贤而授能”, 即不分贵贱选用贤能来治理国家;所谓“循绳墨而不 颇”,即修明法度,严格按法度办事。这是与维护贵族 特权的世袭制度和“背法度而心治”的原则针锋相对 的。可以说,祖国的富强是诗人理想的目标,进行政 治革新则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是与追求进步政治的精神紧紧结合在一起的。这既说 明了诗人思想的进步性,也说明了他的爱国理想的深 刻性与人民性。 《离骚》的基本内容就是表现诗人对实现这一崇 高理想的热烈追求和不懈的斗争。全诗可分为前后两 部分。从篇首到“岂余心之可惩”为前一部分;从“妇媭 之婵媛兮”到篇末为后一部分。前一部分是诗人对已往 历史的回溯。他叙述了家世出身、生辰名字,以及辅 助楚王进行政治改革的斗争。诗人从早年起就汲汲自 修,锻炼品质和才能,并决心把这一切献给祖国的富 强事业。他对楚王说:“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 度也?乘骐骥以驰聘兮,来吾导夫先路!”但是诗人这一 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愿望,却因为触犯了贵族集团的利 益,招来了重重的迫害和打击。贵族群小向他围攻, 极尽诬蔑诽谤之能事;楚王听信谗言,不仅不信任他, 反而放逐了他;他为实现理想而苦心培植的人才也变 质了。当诗人回顾到这些,想到自己的理想遭到破坏, 祖国的命运岌岌可危,便抑止不住满腔愤怒的感情, 向腐朽反动势力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痛斥贵族群小 “竞进以贪婪”,“兴心而嫉妒”,“偭规矩而改错,背绳 墨以追曲”。指出他们蝇营狗苟,把祖国引向危亡的绝 境:“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他怨恨楚 王的昏庸,不辨忠邪。他还大胆地指责楚王反复无常: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 伤灵脩之数化。”对人才的变质,诗人也表示了深深的 惋叹;“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但是诗人 并没有被这种沉重的感情压倒,也决不向反动势力屈 服,他宁肯承担迫害,也不变志从俗:“宁溘死以流亡 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他深信自己的正确,要永远坚持 自己的道路,忠于理想:“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脩 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离骚》后一部分是描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路漫漫其脩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人被腐朽的 贵族集团排斥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之外,他苦闷傍徨地 面对着未来,究竟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呢?首先,女媭劝 他不要“博謇好脩”,应该明哲保身。但诗人通过向重 华陈辞,分析了往古兴亡的历史,证明了自己态度的 正确,否定了这种消极逃避的道路。于是,追求实现 理想的强烈愿望,使他升腾到了天上。他去叩帝阍, 阍者却闭门不理;他又下求佚女以通天帝,也终无所 遇。这天下实际是人间的象征,说明再度争取楚王的 信任也是不可能的。接着诗人去找灵氛占卜,巫咸降 神,请他们指示出路。灵氛劝他去国远游,另寻施展 抱负的处所,巫咸则劝他暂留楚国,等待时机。诗人 感到时不待人,留在黑暗的楚国也不会有什么希望, 于是决心出走。但是这一行动又与他的爱国感情产生 了尖锐的矛盾,正当他升腾远逝的时候,却看见了祖 国的大地:“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 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他终于留下来了。诗人通 过这一系列虚构的境界,否定了他与爱国感情和实现 理想的愿望背道而驰的各种道路,最后决心一死以殉 自己的理想:“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 居。”这是诗人当时所可能选择的一条道路,以死来坚 持理想、反抗黑暗的政治现实的道路。 《离骚》通过诗人一生不懈的斗争和身殉理想的 坚贞行动,表现了诗人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祖国的战斗 精神;表现了与祖国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 义感情;也表现了他的热爱进步、憎恶黑暗的光辉峻 洁的人格。同时通过诗人战斗的历程和悲剧的结局, 反映了楚国政治舞台上进步与反动两种势力的尖锐斗 争,暴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腐朽和反动势力的嚣张拔 扈。它虽是一首抒情诗,却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现实内 容;它虽是一首浪漫主义作品,却具有深刻的现实性。 不愧 为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诗篇。 《离骚》在艺术上也有极高的造诣和独特的风格。 《离骚》是一篇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 作品。它发展了我国古代人民口头创作——神话的浪 漫主义,成为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离骚》 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由于理想 的崇高,人格的峻洁,感情的强烈,这个形象就远远
地超出于流俗和现实之上。《离骚》又自始至终贯串着问答,又有大段的铺张描写,绘声绘色,对后来辞赋 诗人以理想改造现实的顽强斗争精神,当残酷的现实有很大影响。所有这些也都表现了《离骚》的艺术特 终于使理想破灭时,他更表示了以身殉理想的坚决意点与成就 志。这些都表现了《离骚》这首长诗的浪漫主义的精 神实质。同时,《离骚》又大量地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 现手法。这突出地表现在诗人驰骋想象,糅合神话传 说、历史人物和自然形象编织幻想的境界。如关于神 游一段的描写,诗人朝发苍悟,夕至县圃,他以望舒、 飞廉、鸾皇、凤鸟、飘风、云霓为侍从仪仗,上叩天 阍,下求佚女,想象丰富奇特,境界仿佛迷离,场面 宏伟壮丽,有力地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的精神。此外, 诗人也常常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哪关于诗 人品格的描写:“孿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 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高余冠之岌岌兮,长 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惟昭质其犹未亏。”诗 人以花草冠佩象征品德,已富有优美的想象,而这种 集中的夸张的描写,就把诗人的品格刻划得异常的崇 高,具有了浪漫主义的特质。 《离骚》的另一艺术特色是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 它“依诗取兴,引类比喻”,继承了《诗经》的比兴传 统,而又进一步发展了它。《诗经》的比兴大都比较单 纯,用以起兴和比喻的事物还是独立存在的客体;《离 蛋》的比兴却与所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具有象征的 性质。如上述以香草象征诗人的高洁便是。其次,《诗 经》中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诗中的片断,《离骚》则在 长篇巨制中以系统的一个接一个的比兴表现了它的内 容。如诗人自比为女子,由此出发,他以男女关系比 君臣关系;以众女妒美比群小嫉贤;以求媒比求通楚 王的人:以婚约以君臣遇合。其他方面亦多用比喻, 如以驾车马比治理国家,以规矩绳墨比国家法度等 比兴手法的运用,使全诗显得生动形象,丰富多采。 抒情诗一般篇幅短小,没有故事情节。《离骚》 不只篇幅宏伟,而且由于前一部分是在诗人大半生历 史发展的广阔背景上展开抒情,后一部分又编造了女 媭劝告、陈辞重华、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神游天上 等一系列幻境,便使它具有了故事情节的成分。这种 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就是波澜起伏,百转千回,看 看似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转眼却又出现一个新的 境界。这样就把诗人长期的斗争经历和复杂的思想感 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离骚》的形式来自民间,但在诗人手中有了很 大发展。他一面采用民歌的形式,一面又汲取了散文 的笔法,把诗句加长,构成巨篇,既有利于包纳丰富 的内容,又有力地表现了奔腾澎湃的感情。《离骚》基 本上是四句为一章,字数不等,亦多偶句,形成了错 落中见整齐,整齐中又富有变化的特点。《离骚》的语 言十分精炼,并大量地吸收了楚国的方言,虚字也运 用得十分灵活,又常以状词冠于句首,造句也颇有特 点。此外,《离骚》除了诗人内心独白外,还设为主客
地超出于流俗和现实之上。《离骚》又自始至终贯串着 诗人以理想改造现实的顽强斗争精神,当残酷的现实 终于使理想破灭时,他更表示了以身殉理想的坚决意 志。这些都表现了《离骚》这首长诗的浪漫主义的精 神实质。同时,《离骚》又大量地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 现手法。这突出地表现在诗人驰骋想象,糅合神话传 说、历史人物和自然形象编织幻想的境界。如关于神 游一段的描写,诗人朝发苍悟,夕至县圃,他以望舒、 飞廉、鸾皇、凤鸟、飘风、云霓为侍从仪仗,上叩天 阍,下求佚女,想象丰富奇特,境界仿佛迷离,场面 宏伟壮丽,有力地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的精神。此外, 诗人也常常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哪关于诗 人品格的描写:“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 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高余冠之岌岌兮,长 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惟昭质其犹未亏。”诗 人以花草冠佩象征品德,已富有优美的想象,而这种 集中的夸张的描写,就把诗人的品格刻划得异常的崇 高,具有了浪漫主义的特质。 《离骚》的另一艺术特色是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 它“依诗取兴,引类比喻”,继承了《诗经》的比兴传 统,而又进一步发展了它。《诗经》的比兴大都比较单 纯,用以起兴和比喻的事物还是独立存在的客体;《离 骚》的比兴却与所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具有象征的 性质。如上述以香草象征诗人的高洁便是。其次,《诗 经》中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诗中的片断,《离骚》则在 长篇巨制中以系统的一个接一个的比兴表现了它的内 容。如诗人自比为女子,由此出发,他以男女关系比 君臣关系;以众女妒美比群小嫉贤;以求媒比求通楚 王的人;以婚约以君臣遇合。其他方面亦多用比喻, 如以驾车马比治理国家,以规矩绳墨比国家法度等。 比兴手法的运用,使全诗显得生动形象,丰富多采。 抒情诗一般篇幅短小,没有故事情节。《离骚》 不只篇幅宏伟,而且由于前一部分是在诗人大半生历 史发展的广阔背景上展开抒情,后一部分又编造了女 媭劝告、陈辞重华、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神游天上 等一系列幻境,便使它具有了故事情节的成分。这种 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就是波澜起伏,百转千回,看 看似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转眼却又出现一个新的 境界。这样就把诗人长期的斗争经历和复杂的思想感 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离骚》的形式来自民间,但在诗人手中有了很 大发展。他一面采用民歌的形式,一面又汲取了散文 的笔法,把诗句加长,构成巨篇,既有利于包纳丰富 的内容,又有力地表现了奔腾澎湃的感情。《离骚》基 本上是四句为一章,字数不等,亦多偶句,形成了错 落中见整齐,整齐中又富有变化的特点。《离骚》的语 言十分精炼,并大量地吸收了楚国的方言,虚字也运 用得十分灵活,又常以状词冠于句首,造句也颇有特 点。此外,《离骚》除了诗人内心独白外,还设为主客 问答,又有大段的铺张描写,绘声绘色,对后来辞赋 有很大影响。所有这些也都表现了《离骚》的艺术特 点与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