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泉州语文中考考试说明 13年基本不变,“维稳”;14年微调,以对接新课标;15年全面 落实新课标。 积累和运用:正确拼写音节,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 现实需要 辨析并修改常见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 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四、阅读: 1、语文知识的考査上:语法、修辞手法等不作机械考査。避免术 语满天飞。如 第五段划尖勻子用子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请谈谈第五段在 内容和结构上的作 本文多处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从文中摘录一处,并结合 语境简要分析这一说明方法的作用 “天上的圆月,在我眼里也变成一个香甜的大月饼”运用了比喻修 辞产,试分析妙在何处 2012泉州质检:请结合语境,理解画线句子中加点词“优越”的含 意,并说说作者为表现这种“优越”作了哪些铺垫?
2013 年泉州语文中考考试说明 13 年基本不变,“维稳”;14 年微调,以对接新课标;15 年全面 落实新课标。 一、积累和运用:正确拼写音节,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 现实需要。 辨析并修改常见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 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四、阅读: 1、语文知识的考查上:语法、修辞手法等不作机械考查。避免术 语满天飞。如: 第五段划线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请谈谈第五段在 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本文多处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从文中摘录一处,并结合 语境简要分析这一说明方法的作用。 “天上的圆月,在我眼里也变成一个香甜的大月饼”运用了比喻修 辞产,试分析妙在何处。 2012 泉州质检:请结合语境,理解画线句子中加点词“优越”的含 意,并说说作者为表现这种“优越”作了哪些铺垫?
注 有格物致知精神》,从初 的课文中选取 的事何做事实论据,以支持作者所阐述的观点请以作者的身份写一段 话,表达对文中这位學亲的深深谢意。不少于89字。一一这是阅读还 是写作?这完全是脱离文本。 2、文言文阅读: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立足浅显;多读、背,出声 慢读。要凭语感,而非语法)。古诗词阅读暂不作具体考査要求。 常见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了解、辨析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随文学语法。 课标要求16篇 孔子语录 鱼我所欲也(不要求) 生于忧 患,死于安乐 曹刿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 表 桃花源 记 三峡; 马说; 小石潭 陋室 铭; 岳阳楼记;
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从初中学过的课文中选取一位科学家 的事例做事实论据,以支持作者所阐述的观点。请以作者的身份写一段 话,表达对文中这位母亲的深深谢意。不少于 80 字。——这是阅读还 是写作?这完全是脱离文本。 2、文言文阅读: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立足浅显;多读、背,出声 慢读。要凭语感,而非语法)。古诗词阅读暂不作具体考查要求。 常见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了解、辨析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随文学语法。 课标要求 16 篇: 孔子语录; 鱼我所欲也(不要求); 生于忧 患,死于安乐; 曹刿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 出师 表; 桃花源 记; 三峡; 马说; 小石潭 记; 陋室 铭;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记承天寺夜 游 爱莲说 送东阳马 生序; 愚公移山 公输 伤仲永 技 陈太丘与友期; 孙权劝学;与朱元思书;满井游记 湖心亭看雪;木 兰诗(新课标作为诗) 4、名著阅读(浏览):识记主干情节,了解主要人物。思想内容 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评价不作考查要求 课外必读书目 13年:西游记、水浒、鲁宾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骆驼祥子、钢 铁是怎样炼成的; 14年:西游记、水浒、鲁宾孙漂流记、骆驼祥子、格列佛游记、伊 索寓言; 15年:西游记、水浒、鲁宾孙漂流记、骆驼祥子、简爱、伊索寓言 五、写作:
醉翁亭记; 记承天寺夜 游; 爱莲说; 送东阳马 生序; 愚公移山; 公输; 伤仲永; 口 技; 陈太丘与友期; 孙权劝学; 与朱元思书;满井游记; 湖心亭看雪; 木 兰诗(新课标作为诗)。 4、名著阅读(浏览):识记主干情节,了解主要人物。思想内容 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评价不作考查要求。 课外必读书目: 13 年:西游记、水浒、鲁宾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骆驼祥子、钢 铁是怎样炼成的; 14 年:西游记、水浒、鲁宾孙漂流记、骆驼祥子、格列佛游记、伊 索寓言; 15 年:西游记、水浒、鲁宾孙漂流记、骆驼祥子、简爱、伊索寓言; 五、写作:
观点正确、鲜明。做到: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坚决反对“华而不 实”文风 记叙文、议论文,侧重记叙文。不排除片段作文、作文修改、续写、 改写等 题型:命题、半命题、材料、话题 2013年泉州市初中学业考试说明(语文) 命题依据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 程标准》)及教育厅制订的《2013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语文)》。 二、命题原则 以全面考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正确处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维度 的关系,正确处理语文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关系,正确处理语文学习过程中课内与 课外的关系。重视考查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在遵 循《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前提下,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 生,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个学生服务 、适用范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九年级初中语文学业考试 四、考试范围 《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 五、内容和目标要求 (一)积累和运用 识记常用汉字3500个,特别是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拼写 音节,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 积累一定量的词语(包括成语),准确理解常用词词义,能熟练使用常用的字典 词典。能够根据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特定含义及表达作用,准确用词。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积累基本的语法、修辞知识,体会其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及灵活运用于表情达意 中 辨析并修改常见病句。(语病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 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背诵《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诗文50篇,积累并能够运用一定量的名人名 言 积累课内(阅读、文体、文化)知识,潜移默化,触类旁通。 (二)阅读
观点正确、鲜明。做到: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坚决反对“华而不 实”文风。 记叙文、议论文,侧重记叙文。不排除片段作文、作文修改、续写、 改写等; 题型:命题、半命题、材料、话题 2013 年泉州市初中学业考试说明(语文) 一、命题依据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 程标准》)及教育厅制订的《2013 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语文)》。 二、命题原则 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正确处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维度 的关系,正确处理语文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关系,正确处理语文学习过程中课内与 课外的关系。重视考查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在遵 循《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前提下,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 生,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个学生服务。 三、适用范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九年级初中语文学业考试。 四、考试范围 《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7-9 年级)的课程目标。 五、内容和目标要求 (一)积累和运用 识记常用汉字 3500 个,特别是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拼写 音节,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 积累一定量的词语(包括成语),准确理解常用词词义,能熟练使用常用的字典、 词典。能够根据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特定含义及表达作用,准确用词。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积累基本的语法、修辞知识,体会其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及灵活运用于表情达意 中。 辨析并修改常见病句。(语病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 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背诵《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诗文 50 篇,积累并能够运用一定量的名人名 言。 积累课内(阅读、文体、文化)知识,潜移默化,触类旁通。 (二)阅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初中 语文教学与学业考试的重要内容。阅读包括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和名著阅读 等 1.现代文阅读 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并运用于阅读理解之中 重点:感知、理解、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鉴赏水平。 词句理解。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于关键性的 精彩的语句,能感受内涵,理解其中意思。 文意把握。整体感知文章大意,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所表达的 观点和态度。 要点概括。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捕捉重要的信息,并能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加以 归纳概括。 内容探究。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能与作品、作者对话,提出自己的见解或 不同的看法。 作品感受。把握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感知形象,领悟情感,品味语言。 2.文言文阅读 重点: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掌握常见文言虚词(之、其、以、而、为、于)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中常见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了解、辨析常见词类活用现 象,理解常见常用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 感知文章内容,理解基本文意,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或态度观点,并能 简要地归纳概括及作适当的品评 3.阅读名著。识记主要情节,了解主要人物。由于考查目标是课外阅读,思想内 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评价不作考査要求。(课外必读书目:《西游记》、《水 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骆驼祥 子》) (三)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包括写作与口语交际两部分 1.写作 规范、熟练运用语言文字,叙事实在,说明准确,议论严密。 写记叙文,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详略得当,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写说明文,能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写议论文,一事一议或一言一议,观点正确、鲜明,能结合有关事例作简单的分 析 写日常应用文,要点清楚,格式规范,书写正确。(通知、启事、介绍信、感谢 信、表扬信、短信、证明、倡议书、申请书、海报、计划、公约) 能根据要求,对文字材料进行缩写、扩写、改写、续写 符合题意,正确立意,内容充实,中心明确,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运用联想、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抒发真情实感,提高文章的品位。 文体规范,结构完整、条理清楚,文句通顺,语意连贯。 书写规范,卷面整洁,行款格式正确,不写错别字, 具有修改文章的习惯与能力 2.口语交际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初中 语文教学与学业考试的重要内容。阅读包括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和名著阅读 等。 1.现代文阅读 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并运用于阅读理解之中。 重点:感知、理解、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鉴赏水平。 词句理解。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于关键性的、 精彩的语句,能感受内涵,理解其中意思。 文意把握。整体感知文章大意,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所表达的 观点和态度。 要点概括。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捕捉重要的信息,并能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加以 归纳概括。 内容探究。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能与作品、作者对话,提出自己的见解或 不同的看法。 作品感受。把握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感知形象,领悟情感,品味语言。 2.文言文阅读 重点: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掌握常见文言虚词(之、其、以、而、为、于)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中常见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了解、辨析常见词类活用现 象,理解常见常用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 感知文章内容,理解基本文意,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或态度观点,并能 简要地归纳概括及作适当的品评。 3.阅读名著。识记主要情节,了解主要人物。由于考查目标是课外阅读,思想内 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评价不作考查要求。(课外必读书目:《西游记》、《水 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骆驼祥 子》) (三)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包括写作与口语交际两部分。 1.写作 规范、熟练运用语言文字,叙事实在,说明准确,议论严密。 写记叙文,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详略得当,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写说明文,能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写议论文,一事一议或一言一议,观点正确、鲜明,能结合有关事例作简单的分 析。 写日常应用文,要点清楚,格式规范,书写正确。(通知、启事、介绍信、感谢 信、表扬信、短信、证明、倡议书、申请书、海报、计划、公约) 能根据要求,对文字材料进行缩写、扩写、改写、续写。 符合题意,正确立意,内容充实,中心明确,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运用联想、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抒发真情实感,提高文章的品位。 文体规范,结构完整、条理清楚,文句通顺,语意连贯。 书写规范,卷面整洁,行款格式正确,不写错别字。 具有修改文章的习惯与能力。 2.口语交际
考査在具体交际语境中对语言信息的理解、辨析、筛选的能力。 (四)综合性学习 重在考査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中考着重考査学生根据设置的情景发现问题和探 索问题的能力,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根据占有的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的能力 重视语言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六、考试形式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七、试卷难度 难易度比例为8:1:1 八、试卷结构 试卷结构及比例 1.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约18%27分) 2.阅读 (1)文言文阅读(约10% 15分) (2)现代文阅读(约26% 40分) (3)名著阅读(约6% 8分) 3.作文(40% 分) 各类题型占分比例 1.选择题(约10%) 2.填空题、简答题(约50%) 3.作文(40%) 九、试题示例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 字、词的音、形、义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举国盛事,更是举世瞩目。世博将成为一座交流的 桥梁,让世界更了解中国。“有朋自远方来”,作为东道主的我 不是礼仪大使,也没有入选世博礼仪小姐,但言谈举止仍然时 刻代表着国人形象。讲究礼仪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风气,一个民族的精神文 明!身为礼仪之邦的国民,完美礼仪,义不容辞。 (1)下列加点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A.世博一一搏击风浪 B.作为一一为富不仁 C.仍然一一忍辱负重 D.词章一一义不容辞 (2)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论 B.虽 为 D.如果 (3)对文中“桥梁”、“东道主”词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架在水面上接通两岸 请客的义务 B.比喻起沟通交流的作用请客的主人 C.比喻起沟通交流的作用请客的义务 D.架在水面上接通两岸 请客的主人 ·背诵·积累
考查在具体交际语境中对语言信息的理解、辨析、筛选的能力。 (四)综合性学习 重在考查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中考着重考查学生根据设置的情景发现问题和探 索问题的能力,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根据占有的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的能力。 重视语言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六、考试形式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七、试卷难度 难易度比例为 8:1:1。 八、试卷结构 试卷结构及比例: 1.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约 18% 27 分) 2.阅读 ⑴文言文阅读(约 10% 15 分) ⑵现代文阅读(约 26% 40 分) ⑶名著阅读(约 6% 8 分) 3.作文(40% 60 分) 各类题型占分比例 1.选择题(约 10%) 2.填空题、简答题(约 50%) 3.作文(40%) 九、试题示例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 ·字、词的音、形、义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举国盛事,更是举世瞩目。世博将成为一座交流的 桥梁,让世界更了解中国。“有朋自远方来”,作为东道主的我 们, 不是礼仪大使,也没有入选世博礼仪小姐,但言谈举止仍然时 刻代表着国人形象。讲究礼仪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风气,一个民族的精神文 明!身为礼仪之邦的国民,完美礼仪,义不容辞。 ⑴下列加点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 A.世博——搏击风浪 B.作为——为富不仁 C.仍然——忍辱负重 D.词章——义不容辞 ⑵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无论 B.虽 C.因 为 D.如果 ⑶对文中“桥梁”、“东道主”词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架在水面上接通两岸 请客的义务 B.比喻起沟通交流的作用 请客的主人 C.比喻起沟通交流的作用 请客的义务 D.架在水面上接通两岸 请客的主人 ·背诵·积累
2.默写。 (1)子曰:“学而不思则 。”(《〈论 语〉十则》) (2)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江山代有才人 出 。(赵翼《论诗》) (4)海内存知己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几处早莺争暖 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气蒸云梦泽, 。(孟浩 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大庇天下寒 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⑨)皎洁的月亮引人遐想,令人动情。豁达的苏轼望月感怀,思索人生,悟出 ”的哲理;洒脱的李白邀月共饮,排遣寂寞,咏出 ”的浪 ·名著阅读 3.名著阅读。 (1)阅读《水浒传》《西游记》中三个打虎片段,并在后边括号内填写出打虎 人物的名字。 ①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尽平生之力, 只顾打。打到五十七拳,那老虎的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进出了鲜血 ②两个跳将起来,拿了钢叉,四下里看时,只见一个大虫中了药箭,在那地上滚。 两个捻着钢叉向前来。那大虫了人来,带着箭便走。两个追将向前去,不到半山 里时,药力透来,那大虫当不住,吼了一声,骨碌碌滚将下山去了。 ③拽开步,迎着猛虎,道声:“业畜!哪里去!”那只虎蹲着身,伏在尘埃,动 也不敢动,却被他照头一棒,就打得脑浆进万点桃红,牙齿喷几珠玉块。 (2)简答题 “突然间,我成了拥有五千英镑现款的富翁,……一句话,我目前的处境,连自 己也莫名其妙,更不知道如何安下心来享用这些财富了。” 鲁滨逊一共在岛上住了多少年?回国后,是什么原因让鲁滨逊突然间“成了拥有 五千英镑现款的富翁”?成为富翁的鲁滨逊紧接着做了哪两事?
2.默写。 ⑴子曰:“学而不思则 罔, 。”(《〈论 语〉十则》) ⑵予独爱莲之 ,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⑶江山代有才人 出, 。(赵翼《论诗》) ⑷海内存知己,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⑸几处早莺争暖 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⑹气蒸云梦泽, 。(孟浩 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⑺ ,大庇天下寒 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⑻ ,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⑼皎洁的月亮引人遐想,令人动情。豁达的苏轼望月感怀,思索人生,悟出 “ , ”的哲理;洒脱的李白邀月共饮,排遣寂寞,咏出 “ , ”的浪 漫。 ·名著阅读 3.名著阅读。 (1)阅读《水浒传》《西游记》中三个打虎片段,并在后边括号内填写出打虎 人物的名字。 ①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尽平生之力, 只顾打。打到五十七拳,那老虎的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进出了鲜血。 ( ) ②两个跳将起来,拿了钢叉,四下里看时,只见一个大虫中了药箭,在那地上滚。 两个捻着钢叉向前来。那大虫了人来,带着箭便走。两个追将向前去,不到半山 里时,药力透来,那大虫当不住,吼了一声,骨碌碌滚将下山去了。 ( ) ③拽开步,迎着猛虎,道声:“业畜!哪里去!”那只虎蹲着身,伏在尘埃,动 也不敢动,却被他照头一棒,就打得脑浆进万点桃红,牙齿喷几珠玉块。 ( ) (2)简答题。 “突然间,我成了拥有五千英镑现款的富翁,……一句话,我目前的处境,连自 己也莫名其妙,更不知道如何安下心来享用这些财富了。” 鲁滨逊一共在岛上住了多少年?回国后,是什么原因让鲁滨逊突然间“成了拥有 五千英镑现款的富翁”?成为富翁的鲁滨逊紧接着做了哪两事?
语言运用 4.连词组段。请从下面词语中任选4个写一段话。(要求:内容集中,语意连 贯,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 涟漪 繁盛 婆娑 嬉闹 姹紫嫣红温声细语 5.请用相关成语替换划线句子,使文意表达更为简洁 黄山—一我国完美的山水旅游胜地,果真是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那里,山山相连,重重叠叠 ),绝壁峡谷,花树如炬,清泉激石……引人留 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6.下面是一组交通安全温馨提示语,请选出不够恰当的一句并说明理由。 A.安全才是离家最近的路。 B.停一停,畅通与你同行;让一让,安全与你相伴 C.遵守交规,严禁超载 D.红灯,绿灯,灯灯是令;直道,弯道,道道小心。 选项( ),理 由 7.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则见闻 8.对对子(任选一联作对) ①上联:滚滚波涛蕴宝藏 ②上 联 下联 下联:海洋 乃人类未来粮仓 ·口语交际 9.毕业在即,文华为近段学习成绩不够稳定而忧心忡忡。请你以同学的身份和 她谈心,帮助她消除顾虑,轻装上阵。 10.近年来,泉州的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游客闻名而至,络绎不绝。请你为游览 参观的客人们介绍一下家乡的一种土特产。(字数不少于100字) ·问题探究
·语言运用 4.连词组段。请从下面词语中任选 4 个写一段话。(要求:内容集中,语意连 贯,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 涟漪 繁盛 婆娑 嬉闹 姹紫嫣红 温声细语 5.请用相关成语替换划线句子,使文意表达更为简洁。 黄山——我国完美的山水旅游胜地,果真是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 )。那里,山山相连,重重叠叠 ( ),绝壁峡谷,花树如炬,清泉激石……引人留 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 6.下面是一组交通安全温馨提示语,请选出不够恰当的一句并说明理由。 A.安全才是离家最近的路。 B.停一停,畅通与你同行;让一让,安全与你相伴。 C.遵守交规,严禁超载! D.红灯,绿灯,灯灯是令;直道,弯道,道道小心。 选项( ),理 由: 7.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则见闻。 8.对对子(任选一联作对) ①上联:滚滚波涛蕴宝藏 ②上 联: 下联: 下联:海洋 乃人类未来粮仓 ·口语交际 9.毕业在即,文华为近段学习成绩不够稳定而忧心忡忡。请你以同学的身份和 她谈心,帮助她消除顾虑,轻装上阵。 10.近年来,泉州的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游客闻名而至,络绎不绝。请你为游览 参观的客人们介绍一下家乡的一种土特产。(字数不少于 100 字) ·问题探究
1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起名学是一种趣味性与知识性兼有的学问。这学问中蕴涵 着丰富的语文元素。现在,让我们运用语文知识对名字进行探究,从中感受中华 文化的博大精深。 (1)从日常生活中,你观察到名字的字面现象有哪些? (2)揣摩名字所含意义类型: (3)请从以下名字中任选一个,探究其由来及意义。 冰心思惠弘毅招娣金火 示例:名,思惠,因母亲是惠安人,起名中就有思念惠安的意思,同时也蕴含着 父母对女儿将来能成长为一个聪明贤惠之人的期望。 (二)文言文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遂( )至承天寺寻( )张怀民 (2)何 )夜无月 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解衣欲睡 通俗易解 B.欣然起行 行万里 路 C.念无与为乐者 私心杂念 D.积水空明 深明大义 3.翻译句子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请从文中摘录描写“庭院月色”的语句,细细品味,简要说明景物特点。 句 子 景物特 5.自古以来借月抒情的诗文比比皆是,请辨析下列内容,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
1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起名学是一种趣味性与知识性兼有的学问。这学问中蕴涵 着丰富的语文元素。现在,让我们运用语文知识对名字进行探究,从中感受中华 文化的博大精深。 ⑴从日常生活中,你观察到名字的字面现象有哪些? ⑵揣摩名字所含意义类型: ⑶请从以下名字中任选一个,探究其由来及意义。 冰心 思惠 弘毅 招娣 金火 示例:名,思惠,因母亲是惠安人,起名中就有思念惠安的意思,同时也蕴含着 父母对女儿将来能成长为一个聪明贤惠之人的期望。 (二)文言文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遂( )至承天寺寻( )张怀民 ⑵何 ( )夜无月 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解衣欲睡 通俗易解 B.欣然起行 行万里 路 C.念无与为乐者 私心杂念 D.积水空明 深明大义 3.翻译句子。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请从文中摘录描写“庭院月色”的语句,细细品味,简要说明景物特点。 句 子: 景物特 点: 5.自古以来借月抒情的诗文比比皆是,请辨析下列内容,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 ( )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作者由月下美景触发遭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一一种种微妙复杂的情感。 B.“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作者借对月色的 描绘来抒写“迁客骚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一佳句,词人借月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同时抒发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 D.“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词人用如钩的残月,渲 染一种凄惨暗淡的意境,以表达亡国哀思 (三)现代文阅读 A 父子的母校 韦如辉 (1)父亲对儿子说起他的母校,腮边的胡楂儿都飞快地跳起了舞。 (2)父亲说,那操场,那教学楼,那梧桐树。父亲放下手中的锄头,夸张地打 开自己的双臂,语无伦次地说,那个大啊!那家伙,那个高啊!那个美啊! (3)儿子的思想,随着父亲夸张的动作,鸽子一样地飞向远方。 (4)父亲放下双臂,风摆树叶似的抖着右手又说,还有那教室,那家伙,,开 阔敞亮,窗明几净。父亲从嘴里喷发出的唾沬和浓重的烟草味,在阳光下的田野 上肆无忌惮地游走。 (5)儿子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看完父亲一连串的表演,最后才语气稚嫩地问 爸,你的母校真的那么好吗?儿子不是不相信父亲的话,实在是儿子没见过被父 亲夸奖得如此美好的学校 (6)父亲似乎不高兴,一脸愠色地拨弄了一下儿子的脑袋。儿子的脑袋,弹簧 似的晃了晃。父亲语气凝重地说,你小子,我说的还能有假! ⑦)儿子的梦里,就有了父亲的母校。有了那操场,那教室,那髙楼,那梧桐 树 (8)父亲从村外一步三摇地走来。背上压着山一样大捆的柴草 (9)眼看就要入冬了,父亲必须用这些柴草,认真地对付这个即将到来的寒冷 冬天。 (10)儿子似乎很有眼色,每当喘着粗气的父亲将要蹲下放柴草的时候,儿子都 会从柴草的底下扶上一把。儿子这一把的力气尽管很弱小。但的确能够减少父亲 身体弯曲的痛苦。 (11)父亲夸,好儿子! (12)儿子笑了笑,两颗俏皮的虎牙闪动在父亲的眼前。 (13)有一天,儿子扶下父亲背上的最后一捆柴草。儿子请求,爸,带我去看 看你的母校,好吗? (14)对于儿子的请求,父亲觉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父亲认真地吐 口烟雾,才对儿子说,真想去? (15)儿子努力地点了点头,嘴里坚定地说,想! (16)第二天,田地里的浓雾还没有淡下来的时候,父子俩就上路了 (17)父亲边走边对儿子说,我的母校在县城,离咱家可远了。得翻过两条河, 再坐三个钟头的车才能到达啊。父亲说到最后一个“啊”字,诗人般抒发一串长 音 (18)儿子想说,爸,别说了,您已经说过无数遍了。然而,儿子没有说,儿子 怕父亲不高兴,怕父亲改变主意,怕父亲不带自己去他美丽的母校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作者由月下美景触发遭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情感。 B.“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作者借对月色的 描绘来抒写“迁客骚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一佳句,词人借月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同时抒发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 D.“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词人用如钩的残月,渲 染一种凄惨暗淡的意境,以表达亡国哀思。 (三)现代文阅读 A 父子的母校 韦如辉 (1)父亲对儿子说起他的母校,腮边的胡楂儿都飞快地跳起了舞。 (2)父亲说,那操场,那教学楼,那梧桐树。父亲放下手中的锄头,夸张地打 开自己的双臂,语无伦次地说,那个大啊!那家伙,那个高啊!那个美啊! (3)儿子的思想,随着父亲夸张的动作,鸽子一样地飞向远方。 (4)父亲放下双臂,风摆树叶似的抖着右手又说,还有那教室,那家伙,,开 阔敞亮,窗明几净。父亲从嘴里喷发出的唾沫和浓重的烟草味,在阳光下的田野 上肆无忌惮地游走。 (5)儿子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看完父亲一连串的表演,最后才语气稚嫩地问, 爸,你的母校真的那么好吗?儿子不是不相信父亲的话,实在是儿子没见过被父 亲夸奖得如此美好的学校。 (6)父亲似乎不高兴,一脸愠色地拨弄了一下儿子的脑袋。儿子的脑袋,弹簧 似的晃了晃。父亲语气凝重地说,你小子,我说的还能有假! (7)儿子的梦里,就有了父亲的母校。有了那操场,那教室,那高楼,那梧桐 树。 (8)父亲从村外一步三摇地走来。背上压着山一样大捆的柴草。 (9)眼看就要入冬了,父亲必须用这些柴草,认真地对付这个即将到来的寒冷 冬天。 (10)儿子似乎很有眼色,每当喘着粗气的父亲将要蹲下放柴草的时候,儿子都 会从柴草的底下扶上一把。儿子这一把的力气尽管很弱小。但的确能够减少父亲 身体弯曲的痛苦。 (11)父亲夸,好儿子! (12)儿子笑了笑,两颗俏皮的虎牙闪动在父亲的眼前。 (13)有一天,儿子扶下父亲背上的最后一捆柴草。儿子请求,爸,带我去看一 看你的母校,好吗? (14)对于儿子的请求,父亲觉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父亲认真地吐 一口烟雾,才对儿子说,真想去? (15)儿子努力地点了点头,嘴里坚定地说,想! (16)第二天,田地里的浓雾还没有淡下来的时候,父子俩就上路了。 (17)父亲边走边对儿子说,我的母校在县城,离咱家可远了。得翻过两条河, 再坐三个钟头的车才能到达啊。父亲说到最后一个“啊”字,诗人般抒发一串长 音。 (18)儿子想说,爸,别说了,您已经说过无数遍了。然而,儿子没有说,儿子 怕父亲不高兴,怕父亲改变主意,怕父亲不带自己去他美丽的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