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州市顿梭中学 2010—201学年度高二9月份月考 语文试题 第I卷 、(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跻(j)身 蹩(bi)进媲(pi)美饿殍(pio)遍野 B.娉(ping)婷寒碜(chen)谙(an)熟提纲挈(qi)领 C.震慑(she)服膺(ying)鞭挞(ta) 胃(juan)烟眉 D.炫(xuan)耀缜(zhen)密仓廒(ao)栉(zhi)风沐雨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慧星收讫挺而走险振聋发馈 B.汇编狙击急公好义彪炳春秋 C.踌躇逼仄既往不纠纵横捭阖 D.潦倒棉密励精图治敝帚自珍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美军坦克进入巴格达的时候,伊拉克的武装力量几乎放弃了抵抗:几天后,萨达姆 平时最信任的贴身保镖和护卫也大多作鸟兽散。 B.有人开玩笑说:“犹太金融资本家在豪宅客厅里打个喷嚏,世界上不少银行都将连 锁感冒。”这可不是骇人听闻,他们在全球政治经济领域的作用确实非常之大 C.健全国内的反腐倡廉机制是有效阻止贪官外逃的治本之策,而一味希图靠外力拿办 贪官则是舍本逐末,断不可取。 D.台湾民进党上台以来,提出的经济举措名目繁多,“拼经济ˆ拼得人们眼花缭乱,但 定睛一看,这不过是为推行“台独”而造势罢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别开生面的元宵联谊会,使秦山核电站三期工程的20多名外籍专家歆享了中国 “上元节”的喜庆与祥和。 B.鉴于这些工作人员长期负责某一系统的财务审计,形成了一种稳定的施审与受审关 系,难免违规交往。 C.记者获悉:截至2月4日,全国铁路春运29天内发送旅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4.49,达 到1.0137亿人次。 D.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所率领的船队诞生地南京,将建造当年航海宝船工厂的 遗址,预计两年完成一期工程。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不同文明的交流交往中,语言从来就是变动不居的。从理论上说,语言交流应该是彼 此平等、相互影响的,每种方言都有平等挤进“中心”的权利。但实际上,语言也十分“势利”, 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 语言发展演变的历史表明,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官 话”、“普通话”,其他方言只能蛰居“边缘”,难登大雅之堂。同样,外来语也多是“先进”的
广东省高州市顿梭中学 2010—2011 学年度高二 9 月份月考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 一、(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跻(jī)身 蹩(biě)进 媲(pì)美 饿殍(piǎo)遍野 B.娉(pīng)婷 寒碜(chen) 谙(ān)熟 提纲挈(qiè)领 C.震慑(shè) 服膺(yīng) 鞭挞(tà) 罥(juǎn)烟眉 D.炫(xuàn)耀 缜(zhěn)密 仓廒(ǎo) 栉(zhì)风沐雨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慧星 收讫 挺而走险 振聋发馈 B.汇编 狙击 急公好义 彪炳春秋 C.踌躇 逼仄 既往不纠 纵横捭阖 D.潦倒 棉密 励精图治 敝帚自珍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美军坦克进入巴格达的时候,伊拉克的武装力量几乎放弃了抵抗;几天后,萨达姆 平时最信任的贴身保镖和护卫也大多作鸟兽散。 B.有人开玩笑说:“犹太金融资本家在豪宅客厅里打个喷嚏,世界上不少银行都将连 锁感冒。”这可不是骇人听闻,他们在全球政治经济领域的作用确实非常之大。 C.健全国内的反腐倡廉机制是有效阻止贪官外逃的治本之策,而一味希图靠外力拿办 贪官则是舍本逐末,断不可取。 D.台湾民进党上台以来,提出的经济举措名目繁多,“拼经济”拼得人们眼花缭乱,但 定睛一看,这不过是为推行“台独”而造势罢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别开生面的元宵联谊会,使秦山核电站三期工程的 20 多名外籍专家歆享了中国 “上 元节”的喜庆与祥和。 B.鉴于这些工作人员长期负责某一系统的财务审计,形成了一种稳定的施审与受审关 系,难免违规交往。 C.记者获悉:截至 2 月 4 日,全国铁路春运 29 天内发送旅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 4.4%,达 到 1.0137 亿人次。 D.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所率领的船队诞生地南京,将建造当年航海宝船工厂的 遗址,预计两年完成一期工程。 二、(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在不同文明的交流交往中,语言从来就是变动不居的。从理论上说,语言交流应该是彼 此平等、相互影响的,每种方言都有平等挤进“中心”的权利。但实际上,语言也十分“势利”, 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 语言发展演变的历史表明,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官 话”、“普通话”,其他方言只能蛰居“边缘”,难登大雅之堂。同样,外来语也多是“先进”的
向“落后”的、“边缘”的渗透、侵入,逆向流动者绝少,后者不得不深受前者影响。如不少北 京方言或流行语能够迅速在全国流行,成为“普通话”,只因为北京处在政治、文化中心。近 代许多沪语能够突破“边缘”进入“中心”,乃是因为上海是商埠首开之地,而且日渐成为经济 中心,总是风气先得。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我们现在认为很“普通”、早就习以为常时时脱 口而出的“滑头”、“流氓”、“盯梢”、“出风头”、“寻开心”、“阴阳怪气”等等词语,若查书 看,原来竞都是上海方言。而今粤语的情形也颇有些类似。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得风气之先, 南风渐盛,于是“粤味普通话”也随粤菜一同北上:“买单”、“搞定”、“生猛”等,日益成为“普 通话”。现在‘港台腔”颇受责难,其实“港台腔”不也是我们统一的中国的方言之一种吗?用 耶!”、“哇!”代替“哎哟!”来表示惊叹,引发了许多尖锐的批评,其实表“惊叹”的正统表 达只能回到噫吁嘻!”或者“呜呼唉哉!”的年代了。我们不妨用“听取蛙声一片”那般宽舒闲 淡的心态来面对语言的种种变化 胡主席与连战主席会晤的报道,新闻公报就说:“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是国共两党的共 同“体认”,两党决定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愿景”。“体认”、“愿景”两次立即被收入《现代 汉语词典》,成了我们的“普通话”,这说明我们并不拒绝来自台湾的词汇。同时,随着大陆 经济的发展和交流的加强,“简化字”在台湾亦影响渐强。可见,交流是融洽的,那种视彼此 语言为洪水猛兽的观点是不可取的 在现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大量“外来语”甚至有“外来”居上之势,盖因“西学”较“中学” 发达先进也。无论高兴与否、赞成与否,这种自然而然的过程就是如此,难以认为改变,大 可不必因此痛心疾首。若一定要“查户口”、“讲出身”、“验血统”,非祖宗八代“根正苗红”不 可,一定要把这种带有“殖民”色彩的“外来语”统统扫地出门,则我们现在几乎无法开口说话 应当说,从总体上来看,无论是方言还是外来语,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新鲜、丰富 精确。 5.对文中画线的“普通话”一词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 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 B.是指那些现在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流行,而后在其他地区迅速流行的某 些方言或流行语 C.以“体认”、“愿景”等词为代表的,收入《现代汉语词典》并被接纳为标准语的词汇。 D.我们认为很“普通”,早就习以为常时时脱口而出的语言 6.与“实际上,语言也十分势利,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一句含义不同的是:() A.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官话”、“普通话”,其他 方言只能蛰居“边缘 B.“外来语”更多也是从“先进”向“落后”的“边缘”渗透,逆向流动者绝少。 C.京、沪、粤的某些方言受到广泛认同,但“作为我们统一的中国的“方言之一种”的 港台腔”却受到了责难 D.大量“外来语”在近代随西学东渐,是因为当时“西学比“中学”先进 7.下列推论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是 A.语言在交流、演变中的“功利性”是客观规律,我们只能接受它、利用它,而不能人 为地去改变它 B.对语言的演变现象不妨持豁达的态度,不必动辄大惊小怪、批评指责,过分强调“正 统”是有害并且不识时务的。 C.作者提倡并鼓励用字、用词自由化,因此现代汉语要求语言规范的原则是可以改变
向“落后”的、“边缘”的渗透、侵入,逆向流动者绝少,后者不得不深受前者影响。如不少北 京方言或流行语能够迅速在全国流行,成为“普通话”,只因为北京处在政治、文化中心。近 代许多沪语能够突破“边缘”进入“中心”,乃是因为上海是商埠首开之地,而且日渐成为经济 中心,总是风气先得。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我们现在认为很“普通”、早就习以为常时时脱 口而出的“滑头”、“流氓”、“盯梢”、“出风头”、“寻开心”、“阴阳怪气”等等词语,若查书一 看,原来竟都是上海方言。而今粤语的情形也颇有些类似。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得风气之先, 南风渐盛,于是“粤味普通话”也随粤菜一同北上:“买单”、“搞定”、“生猛”等,日益成为“普 通话”。现在“港台腔”颇受责难,其实“港台腔”不也是我们统一的中国的方言之一种吗?用 “耶!”、“哇!”代替“哎哟!”来表示惊叹,引发了许多尖锐的批评,其实表“惊叹”的正统表 达只能回到“噫吁嘻!”或者“呜呼唉哉!”的年代了。我们不妨用“听取蛙声一片”那般宽舒闲 淡的心态来面对语言的种种变化。 胡主席与连战主席会晤的报道,新闻公报就说:“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是国共两党的共 同“体认”,两党决定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愿景”。“体认”、“愿景”两次立即被收入《现代 汉语词典》,成了我们的“普通话”,这说明我们并不拒绝来自台湾的词汇。同时,随着大陆 经济的发展和交流的加强,“简化字”在台湾亦影响渐强。可见,交流是融洽的,那种视彼此 语言为洪水猛兽的观点是不可取的。 在现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大量“外来语”甚至有“外来”居上之势,盖因“西学”较“中学” 发达先进也。无论高兴与否、赞成与否,这种自然而然的过程就是如此,难以认为改变,大 可不必因此痛心疾首。若一定要“查户口”、“讲出身”、“验血统”,非祖宗八代“根正苗红”不 可,一定要把这种带有“殖民”色彩的“外来语”统统扫地出门,则我们现在几乎无法开口说话。 应当说,从总体上来看,无论是方言还是外来语,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新鲜、丰富、 精确。 5.对文中画线的“普通话”一词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 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 B.是指那些现在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流行,而后在其他地区迅速流行的某 些方言或流行语。 C.以“体认”、“愿景”等词为代表的,收入《现代汉语词典》并被接纳为标准语的词汇。 D.我们认为很“普通”,早就习以为常时时脱口而出的语言。 6.与“实际上,语言也十分‘势利’,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一句含义不同的是:( ) A.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官话”、“普通话”,其他 方言只能蛰居“边缘”。 B.“外来语”更多也是从“先进”向“落后”的“边缘”渗透,逆向流动者绝少。 C.京、沪、粤的某些方言受到广泛认同,但“作为我们统一的中国的‘方言’之一种”的 “港台腔”却受到了责难。 D.大量“外来语”在近代随西学东渐,是因为当时“西学”比“中学”先进。 7.下列推论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是: ( ) A.语言在交流、演变中的“功利性”是客观规律,我们只能接受它、利用它,而不能人 为地去改变它。 B.对语言的演变现象不妨持豁达的态度,不必动辄大惊小怪、批评指责,过分强调“正 统”是有害并且不识时务的。 C.作者提倡并鼓励用字、用词自由化,因此现代汉语要求语言规范的原则是可以改变
的 D.只有不断努力提高中国的经济、文化水平和国际政治地位,才有可能使汉语在与外 来语的交流过程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三、(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重人也。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 通《诗》《礼》,善论难。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 绝淫祀,人皆安之。迁上蔡令,时禁人丧葬不得侈长,均日:“夫送终愈制,失之轻者。今 有不义之民,尚未循化,而遽罚过礼,非政之先。”竟不肯施行。迂九江太守,郡多虎豹 数为民患,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曰:“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且江淮之有 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务退奸贪, 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中元元年,多蝗,其飞彐 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浚遒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男 女,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均乃下书日:“自今以后,为山娶者皆娶 巫家,勿扰良民。于是遂绝。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东海吏民思 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阙乞还者数千人。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每有驳议,多合 上旨。均尝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奷,大怒。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均顾厉色曰:盖忠 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数月, 出为河内太守,政化大行。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为民爱若此。以疾 上书乞免,帝使中黄门慰问,因留养疾。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均性宽和, 不喜文法,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及在 尚书,恒欲叩头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帝后闻其言而追悲之。建初元年,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宋均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的。 D.只有不断努力提高中国的经济、文化水平和国际政治地位,才有可能使汉语在与外 来语的交流过程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三、(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重人也。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 通《诗》《礼》,善论难。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 绝淫祀,人皆安之。迁上蔡令,时禁人丧葬不得侈长,均曰:“夫送终愈制,失之轻者。今 有不义之民,尚未循化,而遽罚过礼,非政之先。”竟不肯施行。迁九江太守,郡多虎豹, 数为民患,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曰:“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且江淮之有 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务退奸贪, 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中元元年,多蝗,其飞至 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浚遒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男 女,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均乃下书曰:“自今以后,为山娶者皆娶 巫家,勿扰良民。”于是遂绝。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东海吏民思 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阙乞还者数千人。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每有驳议,多合 上旨。均尝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大怒。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均顾厉色曰:“盖忠 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数月, 出为河内太守,政化大行。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为民爱若此。以疾 上书乞免,帝使中黄门慰问,因留养疾。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均性宽和, 不喜文法,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及在 尚书,恒欲叩头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帝后闻其言而追悲之。建初元年,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宋均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送终愈制,失之轻者 失:过错 B.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 募:招求 C.浚遒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祠:祭祀 D.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 挠:阻碍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均恩德感动民众的一组是 ①时禁人丧葬不得侈长 ②诣阙乞还者数千人 ③百姓耆老为祷请 ④其为民爱若此 ⑤使中黄门慰问 ⑥帝后闻其言而追悲之 A.①②⑤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均早年任郎官时好读经书,常用休息日从师学习,精通《诗》《礼》二经,长于 论辩。任上蔡令时执政平稳,不做偏激之事,体现了宽厚的风格 B.宋均任九江太守时,认为虎豹鼋鼍所以为害,在于未能善待它们,应摒除贪欲,撤 除槛阱;对于共祠唐、后二山的习俗,主张不应当因此肆扰百姓 C.宋均在尚书令任上正直敢言,任地方官又有治绩,因而深受皇帝赏识。他因病请求 辞职时,皇帝给他优厚待遇,不仅派人问候,同时仍想委以重任 D.宋均认为烦苛的人,可能廉洁守法,而那些狡诈刻毒的人,却会带来灾祸;早年仼 尚书令时即想以此向上陈告,只是限于当时形势,因而未敢上奏。 第Ⅱ卷 四、(共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 译文 (2)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描写的是怎样一种景色?(4分) (2)全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A.夫送终愈制,失之轻者 失:过错 B.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 募:招求 C.浚遒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 祠:祭祀 D.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 挠:阻碍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均恩德感动民众的一组是 ( ) ①时禁人丧葬不得侈长 ②诣阙乞还者数千人 ③百姓耆老为祷请 ④其为民爱若此 ⑤使中黄门慰问 ⑥帝后闻其言而追悲之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宋均早年任郎官时好读经书,常用休息日从师学习,精通《诗》《礼》二经,长于 论辩。任上蔡令时执政平稳,不做偏激之事,体现了宽厚的风格。 B.宋均任九江太守时,认为虎豹鼋鼍所以为害,在于未能善待它们,应摒除贪欲,撤 除槛阱;对于共祠唐、后二山的习俗,主张不应当因此肆扰百姓。 C.宋均在尚书令任上正直敢言,任地方官又有治绩,因而深受皇帝赏识。他因病请求 辞职时,皇帝给他优厚待遇,不仅派人问候,同时仍想委以重任。 D.宋均认为烦苛的人,可能廉洁守法,而那些狡诈刻毒的人,却会带来灾祸;早年任 尚书令时即想以此向上陈告,只是限于当时形势,因而未敢上奏。 第Ⅱ卷 四、(共 23 分) 11.把第 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 译文: (2)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描写的是怎样一种景色?(4 分) (2)全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5分)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王维《山居秋暝》 (3)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秦观《鹊桥仙》) (4)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五、(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废墟里钻出的绿枝 冯骥才 车子驶入绵竹,这里好像刚经过一场惨烈的战争。零星的炮声—余震还时有发生。到 处残垣断壁瓦砾成堆,大楼的残骸狰狞万状;多么强烈的地动山摇,能够把一座座钢筋水泥 建筑摇得如此粉碎? 五年前,我来绵竹考察年画。绵竹不愧是西部年画的魁首。它于浑朴和儒雅中彰显出 种辣性,此风惟其独有。绵竹人颇爱自己的乡土艺术。那时已拥有一座专门的年画博物馆 珍藏着许多古版年画的珍品。其中-幅《骑车仕女》和对填水脚ˆ的《副扬鞭》令我倾倒。 前一幅画着位模样俊俏、身穿旗袍、头戴瓜皮帽的民国时期女子,骑輛时髦的自行车, 车把竟是一条金龙。后一幅是填水脚ˆ的《副扬鞭》,“副扬鞭ˆ是指-对门神,“填水脚”是 绵竹年画特有的画法 这次奔赴灾区,首先是到遵道镇的棚花村。站在村子中央,环顾四方,心中一片冰冷。 整个村子看不到一堵完整的墙。茫然中想到,最要紧的是要去看看另外两个地方:一是年画 博物馆是否保存完好,二是两位老艺人现况到底如何。 年画博物馆白色的大楼已经震损。楼上的一角垮落下来,外墙布满裂缝。馆长胡光葵看 着我惊愕的表情说:“里面的画基本上都是好好的,没震坏。”他的这句话是安慰我。我问他: “可以进去看看吗?”眼见为实,只有看到真的没事才会放心 打开楼门,里边好像被炸弹炸过,满地是大片的墙皮、砖块和碎玻璃,可怕的裂缝随处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5 分)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王维《山居秋暝》) (3)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 。(秦观《鹊桥仙》) (4)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五、(共 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废墟里钻出的绿枝 冯骥才 车子驶入绵竹,这里好像刚经过一场惨烈的战争。零星的炮声——余震还时有发生。到 处残垣断壁瓦砾成堆,大楼的残骸狰狞万状;多么强烈的地动山摇,能够把一座座钢筋水泥 建筑摇得如此粉碎? 五年前,我来绵竹考察年画。绵竹不愧是西部年画的魁首。它于浑朴和儒雅中彰显出一 种辣性,此风惟其独有。绵竹人颇爱自己的乡土艺术。那时已拥有一座专门的年画博物馆, 珍藏着许多古版年画的珍品。其中一幅《骑车仕女》和一对“填水脚”的《副扬鞭》令我倾倒。 前一幅画着一位模样俊俏、身穿旗袍、头戴瓜皮帽的民国时期女子,骑一辆时髦的自行车, 车把竟是一条金龙。后一幅是“填水脚”的《副扬鞭》,“副扬鞭”是指一对门神,“填水脚”是 绵竹年画特有的画法。 这次奔赴灾区,首先是到遵道镇的棚花村。站在村子中央,环顾四方,心中一片冰冷。 整个村子看不到一堵完整的墙。茫然中想到,最要紧的是要去看看另外两个地方:一是年画 博物馆是否保存完好,二是两位老艺人现况到底如何。 年画博物馆白色的大楼已经震损。楼上的一角垮落下来,外墙布满裂缝。馆长胡光葵看 着我惊愕的表情说:“里面的画基本上都是好好的,没震坏。”他的这句话是安慰我。我问他: “可以进去看看吗?”眼见为实,只有看到真的没事才会放心。 打开楼门,里边好像被炸弹炸过,满地是大片的墙皮、砖块和碎玻璃,可怕的裂缝随处
可见,有的墙壁明显已经震酥了。但墙上的画,尤其五年前看过而记忆犹新的那些画,都像 老朋友贴着墙排成一排,一幅幅上来亲切的欢迎我。打开古板画库ˆ厚厚的铁门,里边两百 多块古画版整齐的立在木架上,毫发无损。看到这些在大难中奇迹般的完好无缺的遗存,我 的心熠熠的透出光来。 当我走进老艺人居住的孝德镇的射箭台村,心中的光越来越亮。当今绵竹最具代表性的 两位老艺人,一位是李芳福,今年八十五岁。上次来绵竹还在他家听他唱关于年画《二十四 孝》的歌呢。他的画风古朴深厚、刚劲有力,在绵竹享有北派宗师的盛名。地震时他在五福 乡的老宅子被震跨了,现在让儿子接到湖南避灾,人是肯定没事的,灾后一准回来。另一位 是南派大师陈兴才,年岁长些,人近九十,身体却很硬朗。我见到老人便问:“怕吗?”他很 精神的一挺腰板说:怕什么,不怕!大家笑了。他的画风儒雅敦厚,色彩秀丽,多画小幅, 鲜活喜人。如今陈家已是四世同堂。两岁的重孙儿在画坊里跑来跑去,时不时也伸手去抓画 案上的毛笔,它将来也一定是绵竹年画的传人吧。民间艺术生在民间,民间是民间文化生命 的土地。 在受灾最重的汉旺镇那几条完全倾覆的大街上考察时我端着相机不断把发现的细节摄 入镜头。忽然我看到从废墟一堆沉重又粗硬的建筑碎块中钻岀来-根枝条,上边又生岀许多 新叶新芽,新芽方吐时隐隐发红,好似带血,渐而变绿,生意盈盈,继之油亮发鲜,茁壮和 旺盛起来。它忽地唤起我刚刚在射箭台村画坊中的那种感受,心中激情随之涌起,不自禁- 按快门,咔嚓一声,记录下这一倔犟而动人的生命景象。 14.绵竹古版年画《骑车仕女》折射出民国怎样的时代特点?显示出民国时代绵竹人什么样 的文化立场?(4分) 15.作者奔赴绵竹灾区后,为什么想到最要紧的是要去看“年画博物馆”和“老艺人”?(6分)
可见,有的墙壁明显已经震酥了。但墙上的画,尤其五年前看过而记忆犹新的那些画,都像 老朋友贴着墙排成一排,一幅幅上来亲切的欢迎我。打开“古板画库”厚厚的铁门,里边两百 多块古画版整齐的立在木架上,毫发无损。看到这些在大难中奇迹般的完好无缺的遗存,我 的心熠熠的透出光来。 当我走进老艺人居住的孝德镇的射箭台村,心中的光越来越亮。当今绵竹最具代表性的 两位老艺人,一位是李芳福,今年八十五岁。上次来绵竹还在他家听他唱关于年画《二十四 孝》的歌呢。他的画风古朴深厚、刚劲有力,在绵竹享有北派宗师的盛名。地震时他在五福 乡的老宅子被震跨了,现在让儿子接到湖南避灾,人是肯定没事的,灾后一准回来。另一位 是南派大师陈兴才,年岁长些,人近九十,身体却很硬朗。我见到老人便问:“怕吗?”他很 精神的一挺腰板说:“怕什么,不怕!”大家笑了。他的画风儒雅敦厚,色彩秀丽,多画小幅, 鲜活喜人。如今陈家已是四世同堂。两岁的重孙儿在画坊里跑来跑去,时不时也伸手去抓画 案上的毛笔,它将来也一定是绵竹年画的传人吧。民间艺术生在民间,民间是民间文化生命 的土地。 在受灾最重的汉旺镇那几条完全倾覆的大街上考察时,我端着相机不断把发现的细节摄 入镜头。忽然我看到从废墟一堆沉重又粗硬的建筑碎块中钻出来一根枝条,上边又生出许多 新叶新芽,新芽方吐时隐隐发红,好似带血,渐而变绿,生意盈盈,继之油亮发鲜,茁壮和 旺盛起来。它忽地唤起我刚刚在射箭台村画坊中的那种感受,心中激情随之涌起,不自禁一 按快门,咔嚓一声,记录下这一倔犟而动人的生命景象。 14.绵竹古版年画《骑车仕女》折射出民国怎样的时代特点?显示出民国时代绵竹人什么样 的文化立场?(4 分) 15.作者奔赴绵竹灾区后,为什么想到最要紧的是要去看“年画博物馆”和“老艺人”?(6 分)
16.作者对李芳福和陈兴才这两位老艺人的写法有什么不同?在他们身上分别寄托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6分) 17.“废墟里钻出的绿枝”具有怎样的生命特征?它唤起了作者怎样的艺术感受?(6分) 六、(共15分) 18.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6分) 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六十诞辰。六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六十年像一幅画, 有冷色也有暖色 六十 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 史诗还在续写。我们的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的时代! 19.为使下面画线的语句简洁、顺畅,可删去哪三个词语?(6分) 曾经①有人②谈过③这样④的⑤一个⑥事实⑦:在⑧图书馆⑨里⑩找寻资料, 同一著作的不同文本并列,最薄的文本总是中文本。 应当删除的是 20.将下面一段话概括为一句话的标题新闻。(3分)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上,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透 露,从今年第四季度起,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依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今后在学校任教 必须依法取得教师资格。通过严格掌握教师标准,招聘优秀人才从教,将不具备教师资格的 人员调整出教师队伍,保证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要求。 答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天,一位记者在登山的时候看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她正背着一个小男孩儿朝山 上走去。小姑娘满脸是汗,衣裳也湿透了。 记者问:“你背的是谁啊?” 小姑娘说:“我的弟弟。” 记者又问:“你弟弟有三十多斤吧?你能背上去吗?” 小姑娘说:“当然能,我背的不是重量,是我的弟弟啊 上述材料会引发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呢?请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选一个角度
16.作者对李芳福和陈兴才这两位老艺人的写法有什么不同?在他们身上分别寄托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6 分) 17.“废墟里钻出的绿枝”具有怎样的生命特征?它唤起了作者怎样的艺术感受?(6 分) 六、(共 15 分) 18.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6 分) 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六十诞辰。六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六十年像一幅画, 有冷色也有暖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十 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___________ ____,史诗还在续写。我们的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的时代! 19.为使下面画线的语句简洁、顺畅,可删去哪三个词语?(6 分) 曾经① 有人② 谈过③ 这样④ 的⑤ 一个⑥ 事实⑦:在⑧ 图书馆⑨ 里⑩ 找寻资料, 同一著作的不同文本并列,最薄的文本总是中文本。 应当删除的是 20.将下面一段话概括为一句话的标题新闻。(3 分)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上,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透 露,从今年第四季度起,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依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今后在学校任教 必须依法取得教师资格。通过严格掌握教师标准,招聘优秀人才从教,将不具备教师资格的 人员调整出教师队伍,保证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要求。 答: 七、(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天,一位记者在登山的时候看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她正背着一个小男孩儿朝山 上走去。小姑娘满脸是汗,衣裳也湿透了。 记者问:“你背的是谁啊?” 小姑娘说:“我的弟弟。” 记者又问:“你弟弟有三十多斤吧?你能背上去吗?” 小姑娘说:“当然能,我背的不是重量,是我的弟弟啊。” 上述材料会引发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呢?请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选一个角度
自定立意,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4: BBBC 二、5-7:BCC 8.D(挠:屈服)9.C(⑤⑥为皇上行为)10.D(“只是限于当时形势,因而未敢 上奏”与原文不符。) 11.(1)现在成为百姓的祸害,是酷吏的过失,而使百姓辛劳捕猎,并不是体恤百姓的根 本办法。[“为”咎”本”各1分,全句意思2分。](2)大凡忠心的臣子坚持道义,没有 二心,如果害怕皇帝的威严而不坚持正义,我即使死,也不改变我的志愿。[“盖”执”易” 各1分,全句意思2分 2.(1)原野空旷无边,觉得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还要低;(1分)江水清澈,俯看水 中的月影,觉得明月和人更加接近。(1分)写出了旷野茫茫,凄清孤寂之景。(2分) (2)诗人借旅途在月夜船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远离家乡,旅居在外(2分)时的孤独 伤感之情(2分) 13.少壮不努力∥清泉石上流∥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而从六国破亡之故 事 五 14.绵竹古版年画《骑车仕女》折射出民国变革的时代特点,显示出民国时代绵竹人既追求 时尚又执着于传统的文化立场 15.因为“年画博物馆”是绵竹年画的历史遗存,是绵竹年画的“根”,而“老艺人”则是绵竹年 画杰出的艺人和传承人。只要他们还在,绵竹年画就不会消亡,就能迎来它新的未来 16.对李芳福是虚写,对陈兴才是实写。在二人身上还寄托了作者对杰出艺人得以幸存的欣 慰之情,在陈兴才身上还寄托了作者希望民间艺术得到很好传承的期待之情。 17.“废墟里钻出的绿枝”具有倔强而动人的生命特征,它唤起了作者“尽管民间这块土地历 经磨难,但只要它不灭亡,民间文化生命就一定能够在它的土壤里顽强的复兴”的艺术 感受。 六
自定立意,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一、1—4:BBBC 二、5—7:BCC 三、 8.D(挠:屈服) 9.C(⑤⑥为皇上行为) 10.D(“只是限于当时形势,因而未敢 上奏”与原文不符。) 四、 11.(1)现在成为百姓的祸害,是酷吏的过失,而使百姓辛劳捕猎,并不是体恤百姓的根 本办法。[“为”“咎”“本”各 1 分,全句意思 2 分。](2)大凡忠心的臣子坚持道义,没有 二心,如果害怕皇帝的威严而不坚持正义,我即使死,也不改变我的志愿。[“盖”“执”“易” 各 1 分,全句意思 2 分。] 12.(1)原野空旷无边,觉得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还要低;(1 分)江水清澈,俯看水 中的月影,觉得明月和人更加接近。(1 分)写出了旷野茫茫,凄清孤寂之景。(2 分) (2)诗人借旅途在月夜船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远离家乡,旅居在外(2 分)时的孤独 伤感之情(2 分)。 13.少壮不努力 // 清泉石上流 //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 事 五、 14.绵竹古版年画《骑车仕女》折射出民国变革的时代特点,显示出民国时代绵竹人既追求 时尚又执着于传统的文化立场。 15.因为“年画博物馆”是绵竹年画的历史遗存,是绵竹年画的“根”,而“老艺人”则是绵竹年 画杰出的艺人和传承人。只要他们还在,绵竹年画就不会消亡,就能迎来它新的未来。 16.对李芳福是虚写,对陈兴才是实写。在二人身上还寄托了作者对杰出艺人得以幸存的欣 慰之情,在陈兴才身上还寄托了作者希望民间艺术得到很好传承的期待之情。 17.“废墟里钻出的绿枝”具有倔强而动人的生命特征,它唤起了作者“尽管民间这块土地历 经磨难,但只要它不灭亡,民间文化生命就一定能够在它的土壤里顽强的复兴”的艺术 感受。 六
18.参考答案:六十年像一首歌曲有低音也有高音乐曲渐趋高潮 19.①⑤⑩ 20.参考答案:今年第四季度起我国将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
18.参考答案:六十年像一首歌曲 有低音也有高音 乐曲渐趋高潮 19.①⑤⑩ 20.参考答案:今年第四季度起我国将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