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08专题】诗歌赏析 作者:黄日成 【备战07专题】诗歌赏析 1、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ε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曹操的诗词大都气魄雄大、情调悲壮。该诗亦如此。写海景有远有近,虚实相交。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和要建 功立业的政治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诗意:通过对大海的描写,抒发作者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和博大的胸襟 练习:实写大海景象的句子 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 结合本诗谈谈你对曹操的认识 连接中考: 10.这首诗选自,是组诗中的一章。这是曹操北伐乌桓胜利回师路过碣石山时所作, 诗中借大海形象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慨。(4分) 11.这首诗中统领全篇的是一个“ ”字,诗中描写的实景是,虚景是。(5分) 12.诗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发的诗句是。(3分 13.汉“乐府”是配乐诗,最后八字是配乐时加上的,其中“歌以咏志”揭示诗歌的特 点。(3分) 14.有人说,曹操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算得上“慷慨悲壮”吗?若算不上, 请你试作概括(最好也是四个字),并指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和抱负。(6分 答案:10.《乐府诗集》;《步出夏门行》11.观;树木丛生……洪波涌起;日月 之行……若出其里1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13.以抒情为主14.“慷慨悲壮”是对 曹操诗的总体评价,《观沧海》算不上“慷慨悲壮”,可概括为:雄奇豪迈(意思一致即 可)。联系时代背景,从作者写景的雄伟奇丽(“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 其里”尤能表现这一点)可以看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搏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一统天下 的理想抱负。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人)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次”指旅船停泊。颈联: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 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己呈露春意"。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 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 ″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 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诗意:写景诗,作者借写长江的风景,表达他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他放眼山 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一博大胸襟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景虽美,但有不尽愉悦之处,进而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1 【备战 2008 专题】诗歌赏析 作者:黄日成 【备战 07 专题】诗歌赏析 1、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曹操的诗词大都气魄雄大、情调悲壮。该诗亦如此。写海景有远有近,虚实相交。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和要建 功立业的政治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诗意:通过对大海的描写,抒发作者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和博大的胸襟. 练习:实写大海景象的句子: 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 结合本诗谈谈你对曹操的认识。 连接中考: 10.这首诗选自 ,是组诗 中的一章。这是曹操北伐乌桓胜利回师路过碣石山时所作。 诗中借大海形象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慨。(4 分) 11.这首诗中统领全篇的是一个“ ”字,诗中描写的实景是 ,虚景是 。(5 分) 12.诗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发的诗句是 。(3 分) 13.汉“乐府”是配乐诗,最后八字是配乐时加上的,其中“歌以咏志”揭示诗歌的 特 点。(3 分) 14.有人说,曹操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算得上“慷慨悲壮”吗?若算不上, 请你试作概括(最好也是四个字),并指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和抱负。(6 分) 答案:10.《乐府诗集》;《步出夏门行》 11.观;树木丛生……洪波涌起;日月 之行……若出其里 1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13.以抒情为主 14.“慷慨悲壮”是对 曹操诗的总体评价,《观沧海》算不上“慷慨悲壮”,可概括为:雄奇豪迈(意思一致即 可)。联系时代背景,从作者写景的雄伟奇丽(“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 其里”尤能表现这一点)可以看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搏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一统天下 的理想抱负。 2. 次北固山下•王湾 ( 唐代诗人.洛阳人)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次”指旅船停泊。颈联: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 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 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 "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 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诗意:写景诗,作者借写长江的风景,表达他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他放眼山 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博大胸襟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景虽美,但有不尽愉悦之处,进而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写思乡之切的句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类文:列举三个写思乡之情的诗句: 练习:①、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 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阔”表现出江水浩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相平,江面显得 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一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 的景象) ②、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诗人怎样 的思想?(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③、此诗的尾联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的? ④、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深韵,为后人所称道 ⑤、任选一联赏析。 ⑥、你知道的河南的古代的名人有哪些,请列举出他们的诗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或用一 句话概括出他们的事迹: 连接中考 1)品读《次北固山下》一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2分)()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 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昆明市答案:D 2)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回答问题。(3分) 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 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句子是:为什么: 答案;写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的句子,得1分:回答中能 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2分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妙处:善抓住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描写 西湖早春景色。“渐”字写出了诗人是骑在马上边走边看渐入佳境的 练习:①、对这首诗理解不当的一句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的是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 对西湖美好风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动词,勾画和渲染了一幅早莺争树, 燕啄泥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 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茵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 不禁发出“最爱的赞叹” (选C) 诗中写了哪些画面()() 诗人的行踪:()
2 写思乡之切的句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类文:列举三个写思乡之情的诗句: 练习:①、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 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阔”表现出江水浩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相平,江面显得 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一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 的景象) ②、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诗人怎样 的思想?(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③、此诗的尾联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的? ④、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深韵,为后人所称道。 ⑤、任选一联赏析。 ⑥、你知道的河南的古代的名人有哪些,请列举出他们的诗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或用一 句话概括出他们的事迹: 连接中考 1)品读《次北固山下》一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2 分)(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 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昆明市答案:D 2)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回答问题。(3 分) 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 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句子是: 为什么: 答案:写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的句子,得 1 分;回答中能 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2 分。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妙处:善抓住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描写 西湖早春景色。“渐”字写出了诗人是骑在马上边走边看渐入佳境的。 练习:①、对这首诗理解不当的一句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的是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 对西湖美好风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动词,勾画和渲染了一幅早莺争树,新 燕啄泥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 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茵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 不禁发出“最爱的赞叹” (选 C ) ②、诗中写了哪些画面( )( ) ( ) ( )( ) ③、诗人的行踪:( )——( )——( )
④、写出早春特点的词语 ⑤、绿杨茵里的白沙堤到底怎样可爱,诗人并没有明写,你认为这种写法如何? ⑥、诗中的“钱塘湖”就是现在的(),你知道的写此湖的名句还有哪些,请写出 两句 连接中考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 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 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 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2)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 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 答案:(1)C(2)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 了初春的蓬勃生气。(该题4分,(1)题2分,(2)题2分,言之有理即可。) 4.西江月·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豪放派、南宋爱国词人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赏析:词描写的是一幅农村夏夜图。首联:采用了互文修辞,指明亮的月光,惊动了喜 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颔联: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青蛙叫的 似乎就是″丰年,丰年”,词人自己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于是觉得青蛙似乎也在为丰 年而欢唱了。也表现了对农村的热爱。尾联:正常语序为:“路转溪头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 名句:最能抒发丰收在望喜悦心情的诗句:稻花……听取… 表明天气变化的句子是:七八个……,两三点…… 表明行路急速,路边避雨的诗句:旧时茅店… 默写四季美景的诗句各 辛弃疾的诗文中名句知道的还有: 练习:①、词中以“ ”来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 ②、从全词看,是生机勃勃的(人民安居乐业)和令人喜悦的(丰收景象)触动了作者。 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秋词★天净沙秋思 刘禹锡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枯藤老树昏鸦 我言秋日胜春朝。小桥流水人家, 晴空一鹤排云上,古道西风瘦马 便引诗情到碧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秋思”“秋天的愁思”之意。开头四句写景极力渲染冷清凄凉的气氛,为下文 作铺垫,景中带有“悲秋”色彩。以“断肠人在天涯”点题,表明游子思乡之情 练习:①、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3 ④、写出早春特点的词语: ⑤、绿杨茵里的白沙堤到底怎样可爱,诗人并没有明写,你认为这种写法如何? ⑥、诗中的“钱塘湖”就是现在的( ),你知道的写此湖的名句还有哪些,请写出 两句。 连接中考: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 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 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 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2)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 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 答案:(1)C (2)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 了初春的蓬勃生气。(该题 4 分,(1)题 2 分,(2)题 2 分,言之有理即可。) 4. 西江月•辛弃疾 (字幼安、号稼轩、豪放派、南宋爱国词人)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赏析:词描写的是一幅农村夏夜图。首联:采用了互文修辞,指明亮的月光,惊动了喜 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颔联: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青蛙叫的 似乎就是"丰年,丰年",词人自己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于是觉得青蛙似乎也在为丰 年而欢唱了。也表现了对农村的热爱。尾联:正常语序为:“路转溪头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 名句:最能抒发丰收在望喜悦心情的诗句:稻花……听取…… 表明天气变化的句子是:七八个……,两三点……。 表明行路急速,路边避雨的诗句:旧时茅店……。 默写四季美景的诗句各一. 辛弃疾的诗文中名句知道的还有: 练习:①、词中以“ ”来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 ②、从全词看,是生机勃勃的(人民安居乐业)和令人喜悦的(丰收景象)触动了作者。 5、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秋 词 ★ 天净沙 秋思 刘禹锡 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 枯藤老树昏鸦 我言秋日胜春朝。 小桥流水人家, 晴空一鹤排云上, 古道西风瘦马。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秋思”“秋天的愁思”之意。开头四句写景极力渲染冷清凄凉的气氛,为下文 作铺垫,景中带有“悲秋”色彩。以“断肠人在天涯”点题,表明游子思乡之情。 练习:①、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的春景 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萧杀之气 《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萧杀之气 D.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读完后, 使人悲情顿生。 ②、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断肠人”并没有宿在“小桥流水人家”。) 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今夜宿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③、上面两首诗同写秋景,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刘表达的是(豪放热情,乐 观向上的情怀),而马却抒发了(凄苦的思想之情)。在表现手法上,《秋词》是(议论 兼抒情),《天净沙·秋思》是(借景抒情)。 ④、默写表现思乡之情的名句三句。 连接中考:品读《天净沙·秋思》,填空答题。(5分) 1).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韵》誉为“”,为历代所传诵。小 令仅28字,写了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 子是 答案:”秋思之祖 分)思乡(2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分) 2)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淸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 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答 3)欣赏下列诗歌,完成6——8题。(7分) 【甲】乡愁(节选)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乙】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有天涯 6.“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 诗寄托在邮票、船票、、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对应物上。甲、乙两 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2分) 7.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2分) 最欣赏的句子: 欣赏的理由 8.放飞思绪,想像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 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3分) “我”的心理活动 “断肠人”的倾诉
4 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的春景。 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萧杀之气; 《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萧杀之气。 D.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读完后, 使人悲情顿生。 ②、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断肠人”并没有宿在“小桥流水人家”。) 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今夜宿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③、上面两首诗同写秋景,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刘表达的是( 豪放热情,乐 观向上的情怀 ),而马却抒发了(凄苦的思想之情)。在表现手法上,《秋词》是(议论 兼抒情),《天净沙•秋思》是(借景抒情)。 ④、默写表现思乡之情的名句三句。 连接中考:品读《天净沙•秋思》 , 填空答题。 (5 分) 1). 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 , 被《中原音韵》誉为“ ”,为历代所传诵。小 令仅 28 字 ,写了十种景物 , 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 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 子是 。 答案:" 秋思之祖 " 〈 1 分 〉 思乡 (2 分) 〈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2 分) 2)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 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 28 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答 案:C 3)欣赏下列诗歌,完成 6——8 题。(7 分) 【甲】 乡 愁(节选)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乙】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有天涯。 6.“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 诗寄托在邮票、船票、 、 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对应物上。甲、乙两 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 。(2 分) 7.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2 分) 最欣赏的句子: 欣赏的理由: 8.放飞思绪,想像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 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3 分) “我”的心理活动: “断肠人”的倾诉:
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2分,句0.5分,理由1.5分,若赏其他句子 亦可。品析言之有理、意准确即可,只选句,不品析不得分)8·“我”的心理活动示例: 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断肠人”的倾诉示例:回家的感 觉真好!(3分,每处1.5分,意近即可) 6、望岳·杜甫(唐诗圣现实主义诗人,河南巩县人.)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比较“夫”字的含义“岱宗夫如何”(无义)“夫战,勇气也”(句首发语词) 该诗描写了泰山的高大壮美。颔联:用夸张手法突出形容泰山的高,因太高,以至于阳光不 能同时照到它的两面,形成一面如同清晨,一面如同傍晚的奇观。尾联:诗的字面意思是(某 天)"我"定要登上泰山,到上面俯视群山,群山就显得渺小了。表现了杜甫“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这也是想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必备心理条件,所以该诗影响深远,至今还被人们广 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一一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 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诗意:此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青年时代蓬勃的朝气 蕴藏着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名句:写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慨 写出下列诗歌中的名句 《春望》《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表现古代仁人志士理想抱负的句子: 苏轼 曹操: 王安石: 李白 杜甫: 韩愈 练习:①、诗中的“阴阳”分别指什么( )“岱宗”指( ②、对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岱宗夫如何”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作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B、“造化钟神秀”一句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 个钟字将大自然写的十分有情 C、“齐鲁青未了”是说在齐鲁大地上都能看到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 高,别出心裁的写出了自己的体验。 D、“会当凌绝顶”中,会当是唐人的口语,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 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和气概。 (A) ③、《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连接中考: 1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 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2分) 答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 写出了言无二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2分)
5 答案:6.坟墓 海峡(1 分,每空 0.5 分)家国之思(1 分,意近即可)7.最欣赏的句 子示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 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2 分,句子 0.5 分,理由 1.5 分,若赏其他句子 亦可。品析言之有理、意准确即可,只选句,不品析不得分)8.“我”的心理活动示例: 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断肠人”的倾诉示例:回家的感 觉真好!(3 分,每处 1.5 分,意近即可) 6、望 岳•杜甫 (唐 诗圣 现实主义诗人,河南巩县人.)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比较“夫”字的含义“岱宗夫如何”(无义)“夫战,勇气也”(句首发语词) 该诗描写了泰山的高大壮美。颔联:用夸张手法突出形容泰山的高,因太高,以至于阳光不 能同时照到它的两面,形成一面如同清晨,一面如同傍晚的奇观。尾联:诗的字面意思是(某 一天)"我"定要登上泰山,到上面俯视群山,群山就显得渺小了。表现了杜甫“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这也是想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必备心理条件,所以该诗影响深远,至今还被人们广 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 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诗意:此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青年时代蓬勃的朝气, 蕴藏着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名句:写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慨. 写出下列诗歌中的名句: 《春望》 《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表现古代仁人志士理想抱负的句子: 苏轼: 曹操: 王安石: 李白: 杜甫: 韩愈: 练习:①、诗中的“阴阳”分别指什么( )( )“岱宗”指( ) ②、对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作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B、“造化钟神秀”一句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一 个钟字将大自然写的十分有情。 C、“齐鲁青未了”是说在齐鲁大地上都能看到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 高,别出心裁的写出了自己的体验。 D、“会当凌绝顶”中,会当是唐人的口语,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 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和气概。 (A) ③、《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连接中考: ⒈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 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2 分) 答: 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 写出了言无二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2 分)
答 答案:1_(2分)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 的自然景观,窜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写出“窜突岀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 意思的即可计2分;不够准确的酌情扣分。)2·(2分)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 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意思相近計2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2004中考 15.这首诗是我国唐代伟大的 主义诗人杜甫早年的作品。(3分) 16.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7分)(1)岱宗:(2)造化: (3)未了:(4) 阴阳:(5决眦:(6)会当 17.这里描写的泰山之美,是自然造就还是人工美化,从哪个诗句中可以表现出来?(6 分) 一句写出了泰山之高;写出了诗人望岳心情的激动;写出诗人面对岱 宗引发的畅想和宏愿。(3分) 19.解释下列句子中“绝顶”的不同含义。(6分)(1)会当凌绝顶。()(2)晓云绝顶 聪明。()(3)吴老师博学多才,可是才30多岁,头顶上的头发就掉光了,同事们开玩笑说 他真是聪明“绝顶”。() 20.你有自己追求的人生绝顶吗?试言之。(6分) 答案:15.现实16.(1)即泰山(2)天地,大自然:集中,聚集(3)未尽,没完(4山北山南 (5)裂开眼眶(6)定要;登17.是自然造化,从“造化钟神秀”中可以看出。18.阴阳割昏 晓:荡胸生层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9.最高峰:极端,非常;指头上没有头发20.略 7、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感时”和“恨别”是诗的核心内容。第一句,写国都沦陷,国家残破,只有山 河尚存但只要山河还在,就有希望!后四句,时局动乱国事危急造成骨肉分离,烽火不息致 使家书断绝,这些都使诗人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挠头皮度日如年,以至头 发变白而且又越抓越少,难以胜簪了。也隐含一种厌倦战争,思念亲人之情 练习:①、诗中的“草木深”表面是写(春天来临,草木繁茂),实际是写(都成 沦陷,草盛人稀,荒凉萧条的社会现状)。 ②、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感时忧国、思亲念家的情感) ③、任选一联赏析: ④、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 花也落泪,鸟亦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 连接中考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一12题。(16分) 7.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到。(2分) 8.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分) 答案:7.望(1分)山河草木花鸟(1分,每空0.5分)8.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 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 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6
6 答: 答案:⒈(2 分)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 的自然景观,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写出“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一 意思的即可计 2 分;不够准确的酌情扣分。)⒉(2 分)写出了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 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意思相近计 2 分,不够准确 酌情扣分) 2004 中考 15.这首诗是我国唐代伟大的 主义诗人杜甫早年的作品。(3 分) 16.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7 分)⑴岱宗: ⑵造化: ⑶未了: ⑷ 阴阳: ⑸决眦: ⑹会当: 17.这里描写的泰山之美,是自然造就还是人工美化,从哪个诗句中可以表现出来?(6 分) 18. 一句写出了泰山之高; 写出了诗人望岳心情的激动; 写出诗人面对岱 宗引发的畅想和宏愿。(3 分) 19.解释下列句子中“绝顶”的不同含义。(6 分)⑴会当凌绝顶。( )⑵晓云绝顶 聪明。( )⑶吴老师博学多才,可是才 30 多岁,头顶上的头发就掉光了,同事们开玩笑说 他真是聪明“绝顶”。( ) 20.你有自己追求的人生绝顶吗?试言之。(6 分) 答案:15.现实 16.⑴即泰山⑵天地,大自然;集中,聚集⑶未尽,没完⑷山北山南 ⑸裂开眼眶⑹定要;登 17.是自然造化,从“造化钟神秀”中可以看出。 18.阴阳割昏 晓;荡胸生层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9.最高峰;极端,非常;指头上没有头发 20.略 7、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感时”和“恨别”是诗的核心内容。第一句,写国都沦陷,国家残破,只有山 河尚存但只要山河还在,就有希望!后四句,时局动乱国事危急造成骨肉分离,烽火不息致 使家书断绝,这些都使诗人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挠头皮度日如年,以至头 发变白而且又越抓越少,难以胜簪了。也隐含一种厌倦战争,思念亲人之情。 练习:①、诗中的“草木深”表面是写( 春天来临,草木繁茂 ),实际是写(都成 沦陷,草盛人稀,荒凉萧条的社会现状 )。 ②、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感时忧国、思亲念家的情感) ③、任选一联赏析: ④、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 花也落泪,鸟亦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 连接中考: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一 12 题。(16 分) 7.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到 。(2 分) 8.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 分) 答案:7.望(1 分)山河草木花鸟(1 分,每空 0.5 分) 8.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 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 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2分,画面描写、揭示含义各1分,意同即可) 8、石壕吏 9、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东晋田园诗人)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赏析:颔联写诗人种豆早出晚归的艰辛,虽苦累却满不在乎。描写了一种月下回归的美 妙意境,美景中写出美好心情。尾联表现了诗人要脱离污浊官场归耕田园的心愿,点明主旨。 风格(朴实清新而蕴籍)诗意:通过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诗人对田园归隐生活的热爱 练习: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的“愿” 本诗给你哪些启发;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不要迷失自我,永远不要为了名利出卖自己 的灵魂、人格和尊严.在污浊中永远高擎自己的精神活着的人永远令人敬仰 文中写田园劳作之美的语句是: 10、使至塞上·王维(唐代诗人)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赏析:首尾两联叙事。颔联: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归雁”是北归 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表达内心的寂寞伤感(被 排挤出朝庭的伤感和怨愤)。(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颈联所表现的美景)颈联写景:大漠 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 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 壮观的大漠黄昏图! 练习:①、赏析诗中的名句(或描述诗中的名句) ②、谈谈此诗与《汉江临眺》的意境或风格的区别 连接中考:2004年中考 8、诗中表明作者身份的一个字是,表明作者此行目的的一个短语是,表明这首诗写 的是塞外风光的字词有、 等。(3分) 9、描述诗中颈联所写的奇异景色。(2分) 8、使问边居延汉塞胡天萧关9、沙漠上一支孤零零的烟拄袅袅直上云霄,河边水 连天处是赤红滚圆的落日 11、★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首联:诗是送别诗,可送别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诗人自己。尾联:把江水(故乡 水)作为(给自己)送别的友人来写,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构思独出心裁。 练习:①颔联写出楚地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李白喜欢写月,三首中有一首写到月亮,列举李白诗歌中写到月亮的句子,并分析其 中蕴含的感情 连接中考:2005四川省课改区毕业卷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 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7 (2 分,画面描写、揭示含义各 1 分,意同即可) 8、石壕吏 9、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东晋田园诗人)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赏析:颔联写诗人种豆早出晚归的艰辛,虽苦累却满不在乎。描写了一种月下回归的美 妙意境,美景中写出美好心情。尾联表现了诗人要脱离污浊官场归耕田园的心愿,点明主旨。 风格(朴实清新而蕴籍)诗意:通过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诗人对田园归隐生活的热爱. 练习: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的“愿”: 本诗给你哪些启发;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不要迷失自我,永远不要为了名利出卖自己 的灵魂、人格和尊严.在污浊中永远高擎自己的精神活着的人永远令人敬仰. 文中写田园劳作之美的语句是: 10、使至塞上 • 王维 (唐代 诗人)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赏析:首尾两联叙事。颔联: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归雁”是北归 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表达内心的寂寞伤感(被 排挤出朝庭的伤感和怨愤)。(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颈联所表现的美景)颈联写景:大漠 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 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 壮观的大漠黄昏图! 练习:①、赏析诗中的名句(或描述诗中的名句) ②、谈谈此诗与《汉江临眺》的意境或风格的区别。 连接中考:2004 年中考 8、诗中表明作者身份的一个字是 ,表明作者此行目的的一个短语是 ,表明这首诗写 的是塞外风光的字词有 、 、 、 等。(3 分) 9、描述诗中颈联所写的奇异景色。(2 分) 8、使 问边 居延 汉塞 胡天 萧关 9、沙漠上一支孤零零的烟拄袅袅直上云霄,河边水 连天处是赤红滚圆的落日。 11、★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首联:诗是送别诗,可送别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诗人自己。尾联:把江水(故乡 水)作为(给自己)送别的友人来写,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构思独出心裁。 练习:①颔联写出楚地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李白喜欢写月,三首中有一首写到月亮,列举李白诗歌中写到月亮的句子,并分析其 中蕴含的感情。 连接中考:2005 四川省课改区毕业卷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 分) 1、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 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答: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答案:Ⅰ、二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 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2、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连接中考:2005济南市(课改区)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4、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3分) 5、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 的情感。(2分) 答案:4、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 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5、对故乡无限依恋(对故乡思念) 12、游山西村(陆游南宋爱国诗人)。 诗风:写生活,清新自然:;写现实,雄浑豪放悲愤激昂:写情感,真挚凄苦。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赏析:首联:写诗人到山西村做客受到热情招待,描写了淳朴的风俗、善良的农民、美 丽的风景。颔联:意境优美而含蓄。诗句的字面意思是山西村山环水绕,正当诗人觉得无路 可走的时候,看见前边绿柳飘飘,花团簇拥,一个村庄出现在了他的眼前。现在用来比喻人 在遇到困境时,豁然开朗,突然生出许多希望(突然想到了解决困难的办法)。尾联:中“若 许”两字表达了矛盾的心情——今后,如果允许的话自己将要在这里隐居悠游了;可是自己 的良心和责任感能允许吗? 诗旨:描写了恬静纯朴的农村风光,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内容:农民的热情好客一一美丽的田园风光一一社日前的热闹—一心中的依恋 《示儿》毕生志向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理想 你知道的写古代农村风俗的诗句 列举四个诗文中表现理想的句子 宋诗常以哲理入诗,请举出三例,说出其中蕴藏的哲理。 1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代诗人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赏析:前四句,写诗人因被贬23年,受沉重打击,内心愤愤不平、凄凉伤感。后四句 情调变高昂,一方面讽刺了那些善于见风使舵往上爬的人,另一方面又表示不能如此消沉还 得挺起腰板来。颈联:本意是(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 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了上去)。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 真理。有个成语叫“破釜沉舟”形容做事下定决心干到底宁死不退的意思。这里的“沉舟 和诗中的“沉舟”不同,“破釜沉舟”中指“凿沉船只”,诗中指“沉没的船” 练习:①此诗感情沉郁,但前后感情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悲愤),后四句(高 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②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 中,虽有病树存在,但万木依旧争春。含义: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 ③台湾回归的脚步不以台独份子的破坏而停止,这正如本诗中的所写的 ④、词中的乐天指的是( ⑤、学过刘禹锡的哪些文章?里面的名句是?
8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答案:1、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 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2、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连接中考:2005 济南市(课改区)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4、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3 分) 5、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2 分) 答案:4、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 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5、对故乡无限依恋(对故乡思念) 12、游山西村 (陆游 南宋爱国诗人)。 诗风:写生活,清新自然;写现实,雄浑豪放悲愤激昂;写情感,真挚凄苦。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赏析:首联:写诗人到山西村做客受到热情招待,描写了淳朴的风俗、善良的农民、美 丽的风景。颔联:意境优美而含蓄。诗句的字面意思是山西村山环水绕,正当诗人觉得无路 可走的时候,看见前边绿柳飘飘,花团簇拥,一个村庄出现在了他的眼前。现在用来比喻人 在遇到困境时,豁然开朗,突然生出许多希望(突然想到了解决困难的办法)。尾联:中“若 许”两字表达了矛盾的心情——今后,如果允许的话自己将要在这里隐居悠游了;可是自己 的良心和责任感能允许吗? 诗旨:描写了恬静纯朴的农村风光,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内容:农民的热情好客——美丽的田园风光——社日前的热闹——心中的依恋 《示儿》毕生志向: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理想: 你知道的写古代农村风俗的诗句: 列举四个诗文中表现理想的句子: 宋诗常以哲理入诗,请举出三例,说出其中蕴藏的哲理。 1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唐代诗人)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赏析:前四句,写诗人因被贬 23 年,受沉重打击,内心愤愤不平、凄凉伤感。后四句 情调变高昂,一方面讽刺了那些善于见风使舵往上爬的人,另一方面又表示不能如此消沉还 得挺起腰板来。颈联:本意是(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 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了上去)。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 真理。有个成语叫“破釜沉舟”形容做事下定决心干到底宁死不退的意思。这里的“沉舟” 和诗中的“沉舟”不同,“破釜沉舟”中指“凿沉船只”,诗中指“沉没的船” 练习:①此诗感情沉郁,但前后感情基调不同,前四句( 低沉悲愤 ),后四句( 高 昂乐观 ),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②请描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 中,虽有病树存在,但万木依旧争春。 含义: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 ) ③ 台湾回归的脚步不以台独份子的破坏而停止,这正如本诗中的所写的: ( ) ④、词中的乐天指的是( ) ⑤、学过刘禹锡的哪些文章?里面的名句是?
连接中考:2005哈尔滨市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 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 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 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 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 神,也给友人以鼓舞。答案:C 连接中考:2005河南省(实验区)读下面的诗,完成24-25题 2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2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案:24.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 态变迁的怅惘心情25.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 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 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14.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该诗是怀古咏史诗(以古人古事作题材,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抒发自己的感慨) 该诗作者(见解)①认为:曹操之败是因为受了火攻,周瑜之胜也是因为用了火攻:火攻的 戎功又是得力于及时风力相助。②孙刘联军失败了。(用假设的、委婉的、生动形象的诗句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来表明。) 练习:①、诗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有哪些?②、赏析后两句。 连接中考2005荆州市读杜牧的《赤壁》,然后答题 ①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答案;①火烧赤壁事(或圊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②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 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2分,每对一处给 1分) 15、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赏析:首联回顾自己大半生的经历,特别是四年抗元斗争经历。二、三联抒发祖国即将 沦亡、自己虽竭尽全力挽救然而邱峰被俘无力回天的无限悲愤与痛苦心情。尾联:表明自己 誓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必死决心,及对自己为国尽忠为民效命必将留名青史的自信。激励着无 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从容就义。文天祥的名句 练习:与《别云间》作比较阅读 ①、选择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全诗押的是ing韵:《别云间》是一 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全诗押的是an韵。 《过零丁洋》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和“惶恐滩头 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 C、《别云间》中“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一联点明自己被捕,过了三年漂泊的成
9 连接中考:2005 哈尔滨市 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 ) A. 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 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 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 功迈进 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 神, 也给友人以鼓舞。答案:C 连接中考:2005 河南省(实验区)读下面的诗,完成 24—25 题。 2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2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案:24.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 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25.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 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 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14.赤壁 •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该诗是怀古咏史诗(以古人古事作题材,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抒发自己的感慨)。 该诗作者(见解)①认为:曹操之败是因为受了火攻,周瑜之胜也是因为用了火攻;火攻的 成功又是得力于及时风力相助。②孙刘联军失败了。(用假设的、委婉的、生动形象的诗句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来表明。) 练习:①、诗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②、赏析后两句。 连接中考 2005 荆州市 读杜牧的《赤壁》,然后答题。 ①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答案:①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②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 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2 分,每对一处给 1 分) 15、过零丁洋 •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赏析:首联回顾自己大半生的经历,特别是四年抗元斗争经历。二、三联抒发祖国即将 沦亡、自己虽竭尽全力挽救然而邱峰被俘无力回天的无限悲愤与痛苦心情。尾联:表明自己 誓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必死决心,及对自己为国尽忠为民效命必将留名青史的自信。激励着无 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从容就义。文天祥的名句: 练习:与《别云间》作比较阅读 ①、选择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全诗押的是ing韵;《别云间》是一 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全诗押的是an韵。 B、《过零丁洋》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和“惶恐滩头 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 C、《别云间》中“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一联点明自己被捕,过了三年漂泊的成
活,今天又成了囚徒,同时表明自己要像初人钟仪那样忠于故国。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透露出作者 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茫。 16、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 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写月的名句还有 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 的喜爱。 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 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 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17、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练习:①、思考: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答:不是,由“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 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②、这首诗凭吊潼关古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 的思想感情) ③、“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千古名句,它揭示了什么历史规律?(封建社会 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日子。) 18、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作者那种超然世外、了无挂牵、漠视名利 自得其乐的处世态度与志向情趣。诗人居住在人多的地方,却不感到喧哗嘈杂,原因是“心 远”,心中没有任何牵挂,所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美景,生活中有酒即醉,采菊花,看飞 鸟,望南山,悠闲自在,与世无争。“忘言”二字是贪图到“真意”的表现 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回答下列问题: ①、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 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写一个“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 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志趣 ②、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为 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 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 ③、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 写有什么联系?
10 活,今天又成了囚徒,同时表明自己要像初人钟仪那样忠于故国。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透露出作者 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茫。 16、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 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写月的名句还有: 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 的喜爱。 B. 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 种自然常理。 C.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 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 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17、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练习:①、思考: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答:不是,由“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 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②、这首诗凭吊潼关古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 的思想感情) ③、“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是千古名句,它揭示了什么历史规律?(封建社会 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日子。) 18、饮 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作者那种超然世外、了无挂牵、漠视名利、 自得其乐的处世态度与志向情趣。诗人居住在人多的地方,却不感到喧哗嘈杂,原因是“心 远”,心中没有任何牵挂,所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美景,生活中有酒即醉,采菊花,看飞 鸟,望南山,悠闲自在,与世无争。“忘言”二字是贪图到“真意”的表现。 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回答下列问题: ①、 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 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写一个“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 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志趣 ②、 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为 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 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 ③、 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 写有什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