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 •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农作物生育规律及其 调控技术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运用许 多学科的研究成果阐述各种农作物生长 发育的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 综合研究并解决各种农作物实现高产、 稳产、优质、低成本、高效益的栽培理 论和技术措施,以促进农作物生产的发 展。也可以说,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 物—环境—措施”三者关系的一门科学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 •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农作物生育规律及其 调控技术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运用许 多学科的研究成果阐述各种农作物生长 发育的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 综合研究并解决各种农作物实现高产、 稳产、优质、低成本、高效益的栽培理 论和技术措施,以促进农作物生产的发 展。也可以说,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 物—环境—措施”三者关系的一门科学
• 作物生长发育各个时期,对外界环境条件都有一定要 求。作物高产栽培必须研究和了解作物生育过程对环 境条件的要求,以及这些条件与各种器官建成过程所 出现的矛盾,以便采取相应的促、控措施,发挥有利 因素,克服不利因素,满足作物对外界条件的要求, 使其沿着高产优质的方向发展。 • 作物栽培的目的,不仅是着眼于一个作物、一季作物 的高产,还必须考虑到季季高产和全年高产。因此, 作物高产栽培要对全年的作物布局,作出合理安排。 许多栽培措施要从前后季作物的相互关系中,予以全 面考虑。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还必须以高产稳产农田、 合理的耕作制度和优良品种作为基础,即必须在良田、 良制、良种、良法配套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其增产作 用
• 作物生长发育各个时期,对外界环境条件都有一定要 求。作物高产栽培必须研究和了解作物生育过程对环 境条件的要求,以及这些条件与各种器官建成过程所 出现的矛盾,以便采取相应的促、控措施,发挥有利 因素,克服不利因素,满足作物对外界条件的要求, 使其沿着高产优质的方向发展。 • 作物栽培的目的,不仅是着眼于一个作物、一季作物 的高产,还必须考虑到季季高产和全年高产。因此, 作物高产栽培要对全年的作物布局,作出合理安排。 许多栽培措施要从前后季作物的相互关系中,予以全 面考虑。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还必须以高产稳产农田、 合理的耕作制度和优良品种作为基础,即必须在良田、 良制、良种、良法配套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其增产作 用
第二节 作物的概念和分类 • 作物的概念: “作物”本是日本名词,我国俗称“庄稼” 。 广义概念包含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为人类栽培的 各种植物。例如,各种农作物、蔬菜作物、果 树、牧草等。地球上有记载的植物有30多万种, 被人类利用的约2500种,其中约1500种是栽培 植物。作物的狭义概念仅指农作物,如粮、棉、 油、麻、糖、烟等,它也是作物栽培学的主要 研究对象
第二节 作物的概念和分类 • 作物的概念: “作物”本是日本名词,我国俗称“庄稼” 。 广义概念包含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为人类栽培的 各种植物。例如,各种农作物、蔬菜作物、果 树、牧草等。地球上有记载的植物有30多万种, 被人类利用的约2500种,其中约1500种是栽培 植物。作物的狭义概念仅指农作物,如粮、棉、 油、麻、糖、烟等,它也是作物栽培学的主要 研究对象
• 作物的分类 1.粮食作物 • 禾谷类:水稻、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玉米、高粱、粟、薏 苡、荞麦等作物。除荞麦属蓼科外,均属禾本科。 • 豆类:大豆、蚕豆、豌豆、绿豆、饭豆、小豆、豇豆、菜豆、蔓 豆、羽扇豆、鹰嘴豆等作物。属豆科。 • 薯芋类(或称根茎类):甘薯、马铃薯、木薯、豆薯、蕉藕、山 药(薯蓣)、芋、菊芋等,科属不一。 2.工业原料作物(或称经济作物) • 纤维类:种纤维,如棉花;韧皮纤维,如黄麻、红麻、大麻、苎 麻、亚麻、苘麻;叶纤维,如剑麻、蕉麻等。 • 油料类:油菜、花生、芝麻、向日葵、蓖麻、红花等。 • 糖料类:甘蔗、甜菜、甜叶菊、芦粟等。 • 嗜好类:茶叶、烟草、咖啡、薄荷、啤酒花等。 3.饲料及绿肥作物:苕子、紫云英、黄花苜蓿、草木樨、田菁、 紫穗槐、沙打旺、苏丹草、黑麦草、三叶草。 4.药用及调味品作物:包括人参、党参、西洋参、桔梗等药用作 物和花椒、胡椒、八角等调味品作物
• 作物的分类 1.粮食作物 • 禾谷类:水稻、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玉米、高粱、粟、薏 苡、荞麦等作物。除荞麦属蓼科外,均属禾本科。 • 豆类:大豆、蚕豆、豌豆、绿豆、饭豆、小豆、豇豆、菜豆、蔓 豆、羽扇豆、鹰嘴豆等作物。属豆科。 • 薯芋类(或称根茎类):甘薯、马铃薯、木薯、豆薯、蕉藕、山 药(薯蓣)、芋、菊芋等,科属不一。 2.工业原料作物(或称经济作物) • 纤维类:种纤维,如棉花;韧皮纤维,如黄麻、红麻、大麻、苎 麻、亚麻、苘麻;叶纤维,如剑麻、蕉麻等。 • 油料类:油菜、花生、芝麻、向日葵、蓖麻、红花等。 • 糖料类:甘蔗、甜菜、甜叶菊、芦粟等。 • 嗜好类:茶叶、烟草、咖啡、薄荷、啤酒花等。 3.饲料及绿肥作物:苕子、紫云英、黄花苜蓿、草木樨、田菁、 紫穗槐、沙打旺、苏丹草、黑麦草、三叶草。 4.药用及调味品作物:包括人参、党参、西洋参、桔梗等药用作 物和花椒、胡椒、八角等调味品作物
第三节 安徽省农作物生产概况 • 全省土地总面积13.9万平方公里(20850 万亩),其中山地、丘陵、平原各占1/3, 余为湖泊洼地。全省耕地面积约为6700 万亩,其中淮北地区占49.3%,江淮地区 占26.8%,沿江地区占16.4%,皖西和皖 南山区占7.5%。 • 我省划分为五个农作物种植区,即淮北 平原麦豆杂棉油烟麻区、淮南丘岗稻麦 杂油烟区、沿江圩丘双季稻油菜棉花区、 皖西山地稻麦油区和皖南山地水稻油菜 区
第三节 安徽省农作物生产概况 • 全省土地总面积13.9万平方公里(20850 万亩),其中山地、丘陵、平原各占1/3, 余为湖泊洼地。全省耕地面积约为6700 万亩,其中淮北地区占49.3%,江淮地区 占26.8%,沿江地区占16.4%,皖西和皖 南山区占7.5%。 • 我省划分为五个农作物种植区,即淮北 平原麦豆杂棉油烟麻区、淮南丘岗稻麦 杂油烟区、沿江圩丘双季稻油菜棉花区、 皖西山地稻麦油区和皖南山地水稻油菜 区
• 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小麦、玉米、甘 薯和大豆。水稻是我省粮食生产中的骨干作 物,常年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面积1/3以上, 产量占粮食总产1/2以上。水稻集中产区在沿 江圩区,其次为江淮丘陵地区。小麦集中在 淮北和沿淮地区。甘薯主要分布在淮北和江 淮丘陵地区,近年在提高单产保证总产稳步 增长基础上,栽培面积逐步压缩,以适应作 物布局趋向合理的要求。我省是全国大豆主 要产区之一,近年积极恢复发展大豆生产, 以满足人民生活,扩大外贸出口和恢复地力 等经济和生产需要。大豆主产区亦在淮北和 沿淮地区
• 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小麦、玉米、甘 薯和大豆。水稻是我省粮食生产中的骨干作 物,常年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面积1/3以上, 产量占粮食总产1/2以上。水稻集中产区在沿 江圩区,其次为江淮丘陵地区。小麦集中在 淮北和沿淮地区。甘薯主要分布在淮北和江 淮丘陵地区,近年在提高单产保证总产稳步 增长基础上,栽培面积逐步压缩,以适应作 物布局趋向合理的要求。我省是全国大豆主 要产区之一,近年积极恢复发展大豆生产, 以满足人民生活,扩大外贸出口和恢复地力 等经济和生产需要。大豆主产区亦在淮北和 沿淮地区
• 我省经济作物主要为棉花、油菜、花生、烤烟及 麻类。棉花生产遍及全省,由于布局分散,影响 单产提高。今后在相对集中下,发展淮北棉区, 以发挥当地棉花生产的生态优势。油菜为我省主 要油料作物,近年发展较快,单、总产成倍增长。 我省油菜重点产区在淮南和沿江广大稻区,沿淮 及淮北油菜生产亦有较大发展。花生生产发展亦 较快,产量较高,经济收入较大,尤其在定凤明 丘陵地带和淮北中部黑土地区,是为近年我省花 生生产主要发展地区。烤烟生产在我省财政收入 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主攻优质,定凤明和淮北 平原为烤烟生产主要产区,近年又在宣郎广低山 丘陵发展烤烟生产
• 我省经济作物主要为棉花、油菜、花生、烤烟及 麻类。棉花生产遍及全省,由于布局分散,影响 单产提高。今后在相对集中下,发展淮北棉区, 以发挥当地棉花生产的生态优势。油菜为我省主 要油料作物,近年发展较快,单、总产成倍增长。 我省油菜重点产区在淮南和沿江广大稻区,沿淮 及淮北油菜生产亦有较大发展。花生生产发展亦 较快,产量较高,经济收入较大,尤其在定凤明 丘陵地带和淮北中部黑土地区,是为近年我省花 生生产主要发展地区。烤烟生产在我省财政收入 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主攻优质,定凤明和淮北 平原为烤烟生产主要产区,近年又在宣郎广低山 丘陵发展烤烟生产
第四节 作物产量和生产潜力 • 作物产量的概念 • 作物产量包括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前者是指 作物在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有机物的总量。生 产上除地下部分作为主产品的作物外,一般仅 以地上部总干物质的收获量作为生物产量。后 者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收获量。它又因 作物种类及栽培目的而异。如禾谷类、豆类作 物的经济产量指它的籽实,薯类作物指块根块 茎,棉花为种子的纤维等等。玉米作为粮食作 物或精饲料,它的经济产量仅指籽粒,作为青 饲料、青贮料则整株都包括在经济产量之内
第四节 作物产量和生产潜力 • 作物产量的概念 • 作物产量包括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前者是指 作物在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有机物的总量。生 产上除地下部分作为主产品的作物外,一般仅 以地上部总干物质的收获量作为生物产量。后 者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收获量。它又因 作物种类及栽培目的而异。如禾谷类、豆类作 物的经济产量指它的籽实,薯类作物指块根块 茎,棉花为种子的纤维等等。玉米作为粮食作 物或精饲料,它的经济产量仅指籽粒,作为青 饲料、青贮料则整株都包括在经济产量之内
作物产量的概念 • 经济产量在生物产量中所占比率(生物 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一般称为 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即经济系数(%) =经济产量/生物产量×100。经济系数因 作物种类不同而有差异:薯类作物一般 为70—80%;禾谷类作物为30—50%;豆 类作物为20%左右;棉花为35—40%(籽 棉)或13—16%(皮棉)
作物产量的概念 • 经济产量在生物产量中所占比率(生物 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一般称为 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即经济系数(%) =经济产量/生物产量×100。经济系数因 作物种类不同而有差异:薯类作物一般 为70—80%;禾谷类作物为30—50%;豆 类作物为20%左右;棉花为35—40%(籽 棉)或13—16%(皮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