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泉州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 从表格内容中反映出同学们“名著阅读”存在的问题有:其一 语文试卷 针对这些问题,你提出一点建议: (本卷共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6分 友情提示:请认真作答,把答案准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 (3)请从以上几部名著中任选一位你最喜欢的人物作简略介绍。(7分) 物(名字) 主要性格特征: 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相关的一个故事情节(不少于50字)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一滩滩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xun 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 白雪参差( 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f 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2.请用相关成语替换文中划线句子,使文意表达更为简洁。(2分) (一)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完成6--10题。(16分) 我对文学有极浓的兴趣,那些古今中外的小说使我如痴如醉……书我读得很快,不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体跌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者也。忌不自信,而复 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大有“五柳先生”好读书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 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深刻地了解 )的味道 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 3.古诗文默写。(6分) 为不如;窥镜,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 密①蒹葭苍苍, ② 波撼岳阳城。 表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是入朝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 ,燕然未勒归无计 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 单则千转不穷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 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大丈夫呢?当他面对个人得失时,要有范仲淹所推崇的“ 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的心态;当他面对死亡威胁时,要有文天祥所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表现出来的 的气概。 6.本文选自 (人名)整理的,按战国时期秦、齐、楚 5.综合性学习。(14分) 赵等十二国次序编订而成的。(2分) 请你参与“名著阅读”活动,按提示完成下列问题。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为了解初中生的课外名著阅读情况,请你设计一种调查方式。(1分) 朝服衣冠 )(2今齐地方千里( (3臣之妻私臣 )()王之蔽甚矣( 2)以下是对100位初中生进行调查后 8.下列各组加点词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两游记》《水浒》《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徐公何能及君也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及郡下,诣太守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读过原著的 徐公不若君之美 能谤讥于市朝 C更若役,复若赋 于忧患,死于安乐 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语文试卷 第 1 页(共 8 页) 语文试卷 第 2 页(共 8 页) 2007 年泉州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 语 文 试 卷 (本卷共 22 小题;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 友情提示:请认真作答,把答案准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 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 分) 一滩滩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 xuàn 。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 白雪参差..( )( )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 fú 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2.请用相关成语替换文中划线句子,使文意表达更为简洁。(2 分) 我对文学有极浓的兴趣,那些古今中外的小说使我如痴如醉……书我读得很快,不 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大有“五柳先生”好读书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 深刻地了解( )的味道。 3.古诗文默写。(6 分) ①蒹葭苍苍, 。 ② ,波撼岳阳城。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 。 ④ ,燕然未勒归无计。 ⑤蝉则千转不穷, 。 ⑥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按提示填空。(4 分) 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大丈夫呢?当他面对个人得失时,要有范仲淹所推崇的“ , ”的心态;当他面对死亡威胁时,要有文天祥所 表现出来的“ , ”的气概。 5.综合性学习。(14 分) 请你参与“名著阅读”活动,按提示完成下列问题。 (1)为了解初中生的课外名著阅读情况,请你设计一种调查方式。(1 分) (2)以下是对 100 位初中生进行调查后的结果: 《西游记》 《水浒》 《鲁滨逊漂流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读过原著的 24 人 29 人 56 人 48 人 看过影视的 98 人 83 人 21 人 16 人 从表格内容中反映出同学们“名著阅读”存在的问题有:其一, ;其二, 。针对这些问题,你提出一点建议: (6 分) (3)请从以上几部名著中任选一位你最喜欢的人物作简略介绍。(7 分) 人物(名字): 主要性格特征: 相关的一个故事情节(不少于 50 字): 二、阅读(60 分) (一)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完成 6——10 题。(16 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体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 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 为不如;窥镜,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 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 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 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 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本文选自 ,它是西汉 (人名)整理的,按战国时期秦、齐、楚、 赵等十二国次序编订而成的。(2 分) 7.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⑴朝服.衣冠( ) ⑵今齐地方.千里( ) ⑶臣之妻私.臣( ) ⑷王之蔽.甚矣( ) 8.下列各组加点词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徐公何能及.君也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及.郡下,诣太守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徐公不若.君之美 能谤讥于.市朝 更若.役,复若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学校 班级 座号 姓名 ……………………………………密………………………………封………………………………线…………………………………… 书 目 项目 A. B. C. D.
9.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 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所措了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 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当时 10.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 A.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喻治国安邦之道,对齐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 头读书应付一切,这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B.曹刿劝谏鲁庄公“取信于民”,终使弱小的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在应付今天的 C.墨子巧言善辩,成功地劝阻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 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 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 D.诸葛亮直言进谏,劝勉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二)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完成11--14题。(15分) 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 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谈谈中国学生应 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 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敖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于年前经书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 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 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 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素。 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也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 的一部分。(作者:丁中) 在所谓的实验。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 11.中国传统教育里“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作者所体会到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 义是什么?(4分) 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 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 —平天下。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使被淹没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 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一个事实论据,并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作用。(4分) 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 事例: 这位先生是把探察外界误以为探讨自己 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 有永远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到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 13.从你平时的语言积累中摘录一句名言,以论证“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一观点。(2分) 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以“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这种观点—经验告 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14.请结合选文内容,以学习实际为例,说说我们为什么需要格物致知精神?(5分) 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 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 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 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
语文试卷 第 3 页(共 8 页) 语文试卷 第 4 页(共 8 页) 9.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 分) 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⑵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0.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喻治国安邦之道,对齐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 B.曹刿劝谏鲁庄公“取信于民”,终使弱小的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 C.墨子巧言善辩,成功地劝阻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 D.诸葛亮直言进谏,劝勉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二)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完成 11——14 题。(15 分) 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谈谈中国学生应 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 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 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也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 在所谓的实验。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 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 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 ——平天下。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淹没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 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 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 这位先生是把探察外界误以为探讨自己。 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 有永远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到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 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以“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这种观点——经验告 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 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 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 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 所措了。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 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 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当时 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 头读书应付一切,这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在应付今天的 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 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 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 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 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 ............... 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 ............。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 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 的一部分。(作者:丁肇中) 11.中国传统教育里“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作者所体会到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 义是什么?(4 分)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一个事实论据,并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作用。(4 分) 事例: 作用: 13.从你平时的语言积累中摘录一句名言,以论证“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一观点。(2 分) 14.请结合选文内容,以学习实际为例,说说我们为什么需要格物致知精神?(5 分)
(三)阅读《我长大了》一文,回答15--21题。(29分) 15.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小的时候想长太 (2)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 ②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 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3)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4)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 17.在叙述中,详写了哪一件事?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6分) 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睑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5)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6)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络,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 18.面对被撞倒的老太太,“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从中反映出“我”具有 (7)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 哪些好的品质?(6分) 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 之天天。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 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9.“我”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怀和教育,请从文中举出例子加以说明。(4分) (8)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 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 会怎样呢? 20.简要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3分) (9)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井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 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10)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11)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仿照“长大,意味着责任。”的句式另写一个句子,并结合实际谈谈对自己所写的 (12)小心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 这个仿句的理解。(3分) 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 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际,而父亲 句意理解: 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13)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 三、作文(60分) 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 22.倾诉心灵的秘密,倾听心灵的呼声。请以《心声》为题写一篇文章 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要求:①自选文体。 (14)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 ②不少于600字 一定是长大了 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 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
语文试卷 第 5 页(共 8 页) 语文试卷 第 6 页(共 8 页) (三)阅读《我长大了》一文,回答 15——21 题。(29 分) (1)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2)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 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3)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4)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 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5)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6)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 行车捎我一段。 (7)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 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 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 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8)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 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 会怎样呢? (9)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 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10)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11)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12)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 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 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 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13)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 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 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14)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 一定是长大了。 15.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小的时候想长大.. ②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 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 分) 17.在叙述中,详写了哪一件事?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6 分) 18.面对被撞倒的老太太,“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从中反映出“我”具有 哪些好的品质?(6 分) 19.“我”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怀和教育,请从文中举出例子加以说明。(4 分) 20.简要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3 分) 21.仿照“长大,意味着责任。”的句式另写一个句子,并结合实际谈谈对自己所写的 这个仿句的理解。(3 分) 仿句: 句意理解: 三、作文(60 分) 22.倾诉心灵的秘密,倾听心灵的呼声。请以《心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 ②不少于 600 字。 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07年泉州初中学业质量检查 一观点,同时又从反面证明真正意义上的格物致知的重要性。 (事例二)“我”(作者)到美国学习的“遭遇”(经历)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作用:论证文中提出的“中国学生偏向理论而轻实验”的观点,突出“格物致知”的 13.(2分)示例: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②实践出真知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 知此事要躬行④读万卷书,行万里行 1.(4分,每空1分)眩幅 cen ci 14.(5分。观点明确1分,举例2分:有点分析1分,论述有条理1分)提示:可从中 2.(2分,每空1分。每错一字扣0.5分,扣完本小题为止迥囵吞枣不求甚解 国传统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或我们需要面对今天的世界环境等角度结合学习实际加以论 3.(6分,每小题1分。凡错、漏、添字的,每字扣0.5分,扣完本小题为止 (1)白露为霜(2)气蒸云梦泽(3化作春泥更护花(4)浊酒一杯家万里 15.(4分,每小题2分)①进入中学,成为大人。②能够承担责任(或“懂得什么叫 (5)猿则百叫无绝(6)见贤思齐焉 责任”意思对即可 4.(4分,每空1分。凡错、漏、添字的,每字扣0.5分,扣完本小题为止 16.(3分)本文叙述了“我”成长过程中不同时期对“长大”的不同理解的一些相关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事情。(意思对即可) 5.(14分)(1)(1分)示例:个别采访调查、分发问卷表进行调查、到图书馆调查图 17.(6分,每问3分)详写邻家孩子用自行车捎“我”时撞倒一位老太太的前后经过 书借阅情况等(任选一项作答,表意准确即可 突出“我”对“长大”的认识由幼稚到成熟的过程,从而揭示“长大”的含义,突出文 (2)(6分,每空2分) 章的中心。(意思对即可) (问题)示例:①对于中国古典小说,读原著的人少,看过影视的人多。②对于外国 18.(6分,每问2分)面对被撞倒的老太太,“我”有些惭愧。帮她拾起散落在地上的 名著,读过原著的多,看过影视的少。③读过外国名著的人多,读过中国古典小说的 菜,送她回家,并决定常常去看她。从中反映出“我”的道德良知,敢于承担责任、善 人少。④看过中国古典名著改编成影视的人,多于看过外国名著改著改编成影视的。⑤ 良、诚实等品质。(其中“敢于承担责任”占1分,意思对即可) 读原著的人少,课外阅读情况不尽如人意。(选取其中两项回答问题,意思对即可。) 19.(4 2分,说明2分)(事例)①当“我”对“长大”的含义有曲解时(i (3)(7分。人物名字与所介绍的情况相吻合的得1分,主要性格特征2分:故事情节 “有青春痘”就是“长大”),父母能够一脸笑意地纠正和教育“我”。② 分,其中情节内容完整3分,语言表达准确、流畅1分) 当“我”送被撞的老太太回家并决定要常常去看望她时,父母赞赏和鼓励我。(说明) 二、(60分) 要点提示:引导“我”明白了“长大”的真正含义。(能举一事例并稍加说明,意思对 6.(2分)《战国策》刘向 7.(4分,每小題1分)穿戴方圆偏爱受蒙蔽 20.(3分)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长大”不在于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成熟,而是意 8.(2分)B 味着能够承担责任。(意思对即可) 9.(6分,每小题3分) (3分)示例:长大意味着独立。以前在生活上,我总是一味地依赖父母,什么事情 (1)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漂亮、英俊)?(其中“孰与”、句末问号各占0 都需要父母帮忙拿主意:而现在,我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遇事能够独立思考 分,句意2分) 生活能力明显增强了,活动范围明显扩大了。我认为,独立让我真正长大了 (2)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其中“期年”、“虽”各占 (三)(60分) 0.5分,句意2分) 22.(60分)参照2006年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10.(2分)B 11.(4分)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2分) 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 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12.(4分,其中事例2分,作用2分) (事例一)王阳明“格”竹子 作用:作为论据直接证明前文的“中国的传统教育并不能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 语文试卷第7页(共8页) 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
语文试卷 第 7 页(共 8 页) 语文试卷 第 8 页(共 8 页) 2007 年泉州初中学业质量检查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30 分) 1.(4 分,每空 1 分)眩 幅 cēn cī 2.(2 分,每空 1 分。每错一字扣 0.5 分,扣完本小题为止)囫囵吞枣 不求甚解 3.(6 分,每小题 1 分。凡错、漏、添字的,每字扣 0.5 分,扣完本小题为止) ⑴白露为霜 ⑵气蒸云梦泽 ⑶化作春泥更护花 ⑷浊酒一杯家万里 ⑸猿则百叫无绝 ⑹见贤思齐焉 4.(4 分,每空 1 分。凡错、漏、添字的,每字扣 0.5 分,扣完本小题为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14 分)(1)(1 分)示例:个别采访调查、分发问卷表进行调查、到图书馆调查图 书借阅情况等(任选一项作答,表意准确即可) (2)(6 分,每空 2 分) (问题)示例:①对于中国古典小说,读原著的人少,看过影视的人多。 ②对于外国 名著,读过原著的多,看过影视的少。 ③读过外国名著的人多,读过中国古典小说的 人少。④看过中国古典名著改编成影视的人,多于看过外国名著改著改编成影视的。⑤ 读原著的人少,课外阅读情况不尽如人意。(选取其中两项回答问题,意思对即可。) (3)(7 分。人物名字与所介绍的情况相吻合的得 1 分,主要性格特征 2 分;故事情节 4 分,其中情节内容完整 3 分,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1 分) 二、(60 分) 6.(2 分)《战国策》刘向 7.(4 分,每小题 1 分)穿戴 方圆 偏爱 受蒙蔽 8.(2 分)B 9.(6 分,每小题 3 分) 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漂亮、英俊)?(其中“孰与”、句末问号各占 0.5 分,句意 2 分) ⑵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其中“期年”、“虽”各占 0.5 分,句意 2 分) 10.(2 分)B 11.(4 分)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2 分) 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 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12.(4 分,其中事例 2 分,作用 2 分) (事例一)王阳明“格”竹子 作用:作为论据直接证明前文的“中国的传统教育并不能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 一观点,同时又从反面证明真正意义上的格物致知的重要性。 (事例二)“我”(作者)到美国学习的“遭遇”(经历) 作用:论证文中提出的“中国学生偏向理论而轻实验”的观点,突出“格物致知”的 重要性。 13.(2 分)示例: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②实践出真知 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 知此事要躬行 ④读万卷书,行万里行 14.(5 分。观点明确 1 分,举例 2 分;有点分析 1 分,论述有条理 1 分)提示:可从中 国传统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或我们需要面对今天的世界环境等角度结合学习实际加以论 述。 15.(4 分,每小题 2 分)①进入中学,成为大人。 ②能够承担责任(或“懂得什么叫 责任”。意思对即可。) 16.(3 分)本文叙述了“我”成长过程中不同时期对“长大”的不同理解的一些相关的 事情。(意思对即可) 17.(6 分,每问 3 分)详写邻家孩子用自行车捎“我”时撞倒一位老太太的前后经过, 突出“我”对“长大”的认识由幼稚到成熟的过程,从而揭示“长大”的含义,突出文 章的中心。(意思对即可) 18.(6 分,每问 2 分)面对被撞倒的老太太,“我”有些惭愧。帮她拾起散落在地上的 菜,送她回家,并决定常常去看她。从中反映出“我”的道德良知,敢于承担责任、善 良、诚实等品质。(其中“敢于承担责任”占 1 分,意思对即可) 19.(4 分。举例 2 分,说明 2 分)(事例)①当“我”对“长大”的含义有曲解时(认 为“进中学”和“有青春痘”就是“长大”),父母能够一脸笑意地纠正和教育“我”。 ② 当“我”送被撞的老太太回家并决定要常常去看望她时,父母赞赏和鼓励我。(说明) 要点提示:引导“我”明白了“长大”的真正含义。(能举一事例并稍加说明,意思对 即可) 20.(3 分)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长大”不在于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成熟,而是意 味着能够承担责任。(意思对即可) 21.(3 分)示例:长大意味着独立。以前在生活上,我总是一味地依赖父母,什么事情 都需要父母帮忙拿主意;而现在,我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遇事能够独立思考, 生活能力明显增强了,活动范围明显扩大了。我认为,独立让我真正长大了。 (三)(60 分) 22.(60 分)参照 2006 年中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