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巴东三峡 广东省佛冈县石角中学蓝兴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2、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3、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比较不同景物的不同写法以及作者渗透在文章中的感情,品味作者鲜明的语 言风格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雄伟壮丽的峡谷。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 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七年级我们学了郦道元的《三峡》,已初步 了解了三峡的壮美。今天,请让我们随作家刘大杰一起走进《巴东三峡》,去领略那雄 奇与秀丽,感受那惊险与激动 二、作者简介
1 1、巴东三峡 广东省佛冈县石角中学 蓝兴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2、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3、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比较不同景物的不同写法以及作者渗透在文章中的感情,品味作者鲜明的语 言风格。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雄伟壮丽的峡谷。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 全长 193 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七年级我们学了郦道元的《三峡》,已初步 了解了三峡的壮美。今天,请让我们随作家刘大杰一起走进《巴东三峡》,去领略那雄 奇与秀丽,感受那惊险与激动。 二、作者简介
刘大杰(1904~1977),湖南岳阳人。曾在上海大东书局做编辑,在安徽大学、暨 南大学、四川大学、圣约翰大学等校执教。1949年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主 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参加过《辞海》、《中国文论选》的 编写,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德 国文学概论》、《德国文学简史》和《东西文学评论》(全三册)《魏晋文人思想论》、 《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另有《古典文学巨著》《与讽刺文学》等 论文多篇。 三、整体感知 l、播放三峡的奇丽风光。领略山水之美。 2、生字、解词 (1)生字注音 鲤鱼(1i)怒吼(hou) 恐怖(bu) 渺小(miao) 玲珑(ling)潇洒(xiao) 袅袅(nido) 情绪(xu) 短促(cu)崆岭峡(kong)谚语(yan) 浣妆(huan) 秭归(zi)壑(he) 耸立(s6ng) 蔚蓝(wei) 峰巅(dian)瞿塘峡(qu)夔门(kui) 滟澦堆( yan yu) (2)词语解释 怒吼:怒,气势盛。形容发出巨大的声响 恐怖:害怕,畏惧。 渺小:微小。 惊异:奇怪。 绵延不断: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 险恶:(地势、情势等)危险可怕。 险峻:山高而陡 青葱:深绿色或浅绿色 袅袅不断:形容烟雾缠绕上腾,不间断的样子。 即景:当时或当地的景色。 短促:时间很短 谚语: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的话反映出普遍而深刻的道理
2 刘大杰(1904~1977),湖南岳阳人。曾在上海大东书局做编辑,在安徽大学、暨 南大学、四川大学、圣约翰大学等校执教。1949 年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主 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参加过《辞海》、《中国文论选》的 编写,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德 国文学概论》、《德国文学简史》和《东西文学评论》(全三册)《魏晋文人思想论》、 《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另有《古典文学巨著》《与讽刺文学》等 论文多篇。 三、整体感知 1、播放三峡的奇丽风光。领略山水之美。 2、生字、解词 (1)生字注音 鲤.鱼(lǐ) 怒.吼(hǒu) 恐怖.(bù) 渺.小(miǎo) 玲.珑(líng) 潇.洒(xiāo) 袅袅..(niǎo) 情绪.(xù) 短促.(cù) 崆.岭峡(kōng) 谚.语(yàn) 浣.妆(huàn) 秭.归(zǐ) 壑.(hè) 耸.立(sǒng) 蔚.蓝(wèi) 峰巅.(diān) 瞿.塘峡(qú) 夔.门(kuí) 滟滪..堆(yàn yù) (2)词语解释 怒吼:怒,气势盛。形容发出巨大的声响。 恐怖:害怕,畏惧。 渺小:微小。 惊异:奇怪。 绵延不断: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 险恶:(地势、情势等)危险可怕。 险峻:山高而陡。 青葱:深绿色或浅绿色。 袅袅不断:形容烟雾缠绕上腾,不间断的样子。 即景:当时或当地的景色。 短促:时间很短。 谚语: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的话反映出普遍而深刻的道理
转弯抹角:抹角,挨着墙角绕走。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 当 晴爽:天空中云少或无云,很清亮。 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迷蒙:昏暗看不清 3、学生速读课文,用横线标出作者沿途经过的地方。 宜昌—一西陵峡[黄猫峡—一灯影峡(黄陵庙)—一崆岭峡α牛肝马肺峡、崆岭滩) 一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一巫峡—一瞿塘峡一一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 迹)一一夔府的江岸 3、把握作者游踪,并体会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想想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 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填写下表。(老师要求:各峡的特点尽量用文中语句概括) 景物 特点 诗、谚语、典故感觉 老师总结 景物 特点 诗、谚语、典故 感觉 黄猫|山高不险,水急不狭 紧张 峡 西灯影|浓厚的江南风味 作者即景诗: 很轻松 陵|峡 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很悠闲 峡 柳也有花 崆岭|山形水势,突然险峻 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极为可怕 峡 崆岭才是鬼门关
3 转弯抹角:抹角,挨着墙角绕走。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 当。 晴爽:天空中云少或无云,很清亮。 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迷蒙:昏暗看不清。 3、学生速读课文,用横线标出作者沿途经过的地方。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黄陵庙)——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崆岭滩) ——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 迹)——夔府的江岸 3、把握作者游踪,并体会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想想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 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填写下表。(老师要求:各峡的特点尽量用文中语句概括) 景物 特点 诗、谚语、典故 感觉 老师总结: 景物 特点 诗、谚语、典故 感觉 西 陵 峡 黄猫 峡 山高不险,水急不狭 紧张 灯影 峡 浓厚的江南风味 作者即景诗: 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 柳也有花 很轻松 很悠闲 崆岭 峡 山形水势,突然险峻 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 崆岭才是鬼门关 极为可怕
米仓水没以前急,山更高峻 典故:王昭君浣妆 峡 杜甫诗: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巫峡山水最奇险最美丽 有情趣 水险:窄、急、曲折、多滩 山妙:不单调 山高:笔直、整齐、险峻 云:奇形怪状,应有尽有 瞿塘峡|山势稍低平,水仍险急 典故:刘皇叔托孤 凉 4、结构探究 全文共十段,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船尚未行时的所感、所想 整篇课文,作者都是按照严格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虽然写本文时作者一定是去过三 峡的,但他还是在第1段安排了尚未去时的所感、所想,这样写的作用:一是使文章读 起来层次井然,先后有序;二是设置悬念,“猴子现在虽说看不见了,三峡中山水的险 恶形势,我想同往日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好比我自己,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削成一般 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只有赞叹,只有恐怖。”读到这些,我们不禁产生几个疑问: “现在的三峡同往日一样吗?”“那里的山,那里的水怎么样?”如此,牵引着大家继 续往下读,寻找答案。当然,作者也不忘发表自己对自然界的崇敬和向往:“到了这种 地方,无论什么人,没有不感到自己是过于渺小,自然界是过于奇伟的。”接下来,作 者开始根据行程向大家展示大自然的奇伟了。 第二部分(第2~9段),根据船的路线分别描写三峡的景色 第2段,总述三峡景观。游程开始,简括路线,引出三峡,宜昌→重庆→三峡→巫 峡,从宜昌到重庆,以三峡为最险,三峡以巫峡为最奇。 第3段,第一站——西陵峡,西陵峡分四段,第一段黄猫峡,无险奇之处,“山虽 高,然不甚险;江水虽急,然不甚狭。”作者笔墨轻轻一点,移至他处。 第4段,西陵峡第二段—一灯影峡,因为作者“最爱黄陵庙”,故笔墨停留较多, 还有他即景的诗句:“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可见爱之甚深。既然喜爱, 必有理由:一是因为此为古庙,环境甚好,一面枕江,三方绕树;二是竹子潇洒,花儿 艳丽多姿;三是与山水相调和,带着浓厚的江南风味
4 米仓 峡 水没以前急,山更高峻 典故:王昭君浣妆 杜甫诗: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巫峡 山水最奇险最美丽 水险:窄、急、曲折、多滩 山妙:不单调 山高:笔直、整齐、险峻 云:奇形怪状,应有尽有 有情趣 瞿塘峡 山势稍低平,水仍险急 典故:刘皇叔托孤 凄凉 4、结构探究 全文共十段,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段),写船尚未行时的所感、所想。 整篇课文,作者都是按照严格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虽然写本文时作者一定是去过三 峡的,但他还是在第 1 段安排了尚未去时的所感、所想,这样写的作用:一是使文章读 起来层次井然,先后有序;二是设置悬念,“猴子现在虽说看不见了,三峡中山水的险 恶形势,我想同往日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好比我自己,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削成一般 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只有赞叹,只有恐怖。”读到这些,我们不禁产生几个疑问: “现在的三峡同往日一样吗?”“那里的山,那里的水怎么样?”如此,牵引着大家继 续往下读,寻找答案。当然,作者也不忘发表自己对自然界的崇敬和向往:“到了这种 地方,无论什么人,没有不感到自己是过于渺小,自然界是过于奇伟的。”接下来,作 者开始根据行程向大家展示大自然的奇伟了。 第二部分(第 2~9 段),根据船的路线分别描写三峡的景色。 第 2 段,总述三峡景观。游程开始,简括路线,引出三峡,宜昌→重庆→三峡→巫 峡,从宜昌到重庆,以三峡为最险,三峡以巫峡为最奇。 第 3 段,第一站——西陵峡,西陵峡分四段,第一段黄猫峡,无险奇之处,“山虽 高,然不甚险;江水虽急,然不甚狭。”作者笔墨轻轻一点,移至他处。 第 4 段,西陵峡第二段——灯影峡,因为作者“最爱黄陵庙”,故笔墨停留较多, 还有他即景的诗句:“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可见爱之甚深。既然喜爱, 必有理由:一是因为此为古庙,环境甚好,一面枕江,三方绕树;二是竹子潇洒,花儿 艳丽多姿;三是与山水相调和,带着浓厚的江南风味
第5段,西陵峡第三段——崆岭峡,这里有两处风景,牛肝马肺峡和崆岭滩,这里 的山水很有特色,因此作者用了不少笔墨来描写,牛肝马肺峡“两旁的山,像刀削成似 的,横在江中,成一个极曲折极窄的门,船身慢慢地从那门中转折过去”,崆岭滩也极 险,“水从高的石滩上倒注下来,形势极可怕。上水船在这里都得特别小心。”为了让 读者对其险可想而知,作者接下来引用了一句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 关”,这是对内容的极好证明和点缀。 第6段,西陵峡第四段—一米仓峡,又名兵书宝剑峡,这里的距离不长,水势没有 以前那么急,因此作者紧紧抓住富有特色的东西一一山崖来写,后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这 个特点做铺垫。引用杜甫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方面极赞“赴” 字所用之妙,一方面又从侧面烘托了此处山峰多而富于变化,这种间接描写的手法运用 得很精妙。 第7、8段,过了西陵峡,到了巫峡,文章开头就交待过巫峡,这里是三峡最奇险 最美丽的地方,因此作者着墨最多。对于巫峡,作者是围绕三种景物来写的:山、水、 云。“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山的妙处,在不单调”。 云呢,作者没看到,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云进行描写,而是转述老先生的话让读者对云也 有大概的了解,“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 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对山水的描写中,作者的语言很精彩,“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 我,我咬着你。”这一个“咬”字,将静的事物写活了,不由地在读者面前浮现出一幅 山山环抱,山山紧连的情景。“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 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子非鸟,焉知鸟“拼命”?但作者知道了,而且也努力 想让读者知道,因为山那么险峻,他“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髙髙的峰顶”。 第9段,过巫峡即入瞿塘峡。这里的山水倒没有什么可写的了,但借着历史的沉淀, 作者重点着笔白帝城,“古刹”、“苍冷”、“隐约”、“钟声”、“断断续续”、“凄 凉”等一系列冷色调词语的使用则使人们不禁抚今追昔,默默伤感起来 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第10段,也就是课文的最后一段,三峡游完了,课文也该结束了,但作者仍未忘 记再次点明主旨,“满船的人,一到这地方,都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心灵中 自然而然地生出来一阵轻松,好像一个人从险峻的山顶上走到了平地,从一个黑暗的山
5 第 5 段,西陵峡第三段——崆岭峡,这里有两处风景,牛肝马肺峡和崆岭滩,这里 的山水很有特色,因此作者用了不少笔墨来描写,牛肝马肺峡“两旁的山,像刀削成似 的,横在江中,成一个极曲折极窄的门,船身慢慢地从那门中转折过去”,崆岭滩也极 险,“水从高的石滩上倒注下来,形势极可怕。上水船在这里都得特别小心。”为了让 读者对其险可想而知,作者接下来引用了一句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 关”,这是对内容的极好证明和点缀。 第 6 段,西陵峡第四段——米仓峡,又名兵书宝剑峡,这里的距离不长,水势没有 以前那么急,因此作者紧紧抓住富有特色的东西——山崖来写,后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这 个特点做铺垫。引用杜甫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方面极赞“赴” 字所用之妙,一方面又从侧面烘托了此处山峰多而富于变化,这种间接描写的手法运用 得很精妙。 第 7、8 段,过了西陵峡,到了巫峡,文章开头就交待过巫峡,这里是三峡最奇险 最美丽的地方,因此作者着墨最多。对于巫峡,作者是围绕三种景物来写的:山、水、 云。“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山的妙处,在不单调”。 云呢,作者没看到,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云进行描写,而是转述老先生的话让读者对云也 有大概的了解,“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 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对山水的描写中,作者的语言很精彩,“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 我,我咬着你。”这一个“咬”字,将静的事物写活了,不由地在读者面前浮现出一幅 山山环抱,山山紧连的情景。“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 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子非鸟,焉知鸟“拼命”?但作者知道了,而且也努力 想让读者知道,因为山那么险峻,他“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第 9 段,过巫峡即入瞿塘峡。这里的山水倒没有什么可写的了,但借着历史的沉淀, 作者重点着笔白帝城,“古刹”、“苍冷”、“隐约”、“钟声”、“断断续续”、“凄 凉”等一系列冷色调词语的使用则使人们不禁抚今追昔,默默伤感起来。 第三部分:(10 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第 10 段,也就是课文的最后一段,三峡游完了,课文也该结束了,但作者仍未忘 记再次点明主旨,“满船的人,一到这地方,都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心灵中 自然而然地生出来一阵轻松,好像一个人从险峻的山顶上走到了平地,从一个黑暗的山
洞里走出了洞口似的,大家都放下心来,舒舒服服地喘了一口气”,游客们此时才真正 放下一颗心来,可见经过三峡时,那种山险、水急的情景多么让他们紧张了。 1、抄写课后词语。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1、主旨探究 本文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绮丽的景色,表达了对大自 然的赞叹和喜爱之情,是一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游记。 2、线索探究 本篇游记是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描写景物,次序井然,文中开始先 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 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另外,全篇文章详略得当,对每一景点景物的描写并不面面俱 到,而是择其最有特色的方面加以描述 精段阅读,品味语言 Ⅰ、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朗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找出这两段 所写的内容,看看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学生品读⑦⑧段,品味生动地描写了江水的险、峡山之高、云雨之奇妙多变的语 学生发言后老师整合: ①“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连用四个“险”字,有力地突现江水之险,江水的“窄”、“急”、“曲折”、“多 滩 ②“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出一两丈高的 浪堆。”“冲”“卷”“怒吼”,足见江水之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生动地再现 江水之险。 ③“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 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 我咬着你。 用拟人,生动地写出了山的高峻、整齐,将群山写活了
6 洞里走出了洞口似的,大家都放下心来,舒舒服服地喘了一口气”,游客们此时才真正 放下一颗心来,可见经过三峡时,那种山险、水急的情景多么让他们紧张了。 三、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1、主旨探究 本文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绮丽的景色,表达了对大自 然的赞叹和喜爱之情,是一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游记。 2、线索探究 本篇游记是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描写景物,次序井然,文中开始先 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 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另外,全篇文章详略得当,对每一景点景物的描写并不面面俱 到,而是择其最有特色的方面加以描述。 二、精段阅读,品味语言 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朗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找出这两段 所写的内容,看看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学生品读⑦⑧段,品味生动地描写了江水的险、峡山之高、云雨之奇妙多变的语 句。) 学生发言后老师整合: ①“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连用四个“险”字,有力地突现江水之险,江水的“窄”、“急”、“曲折”、“多 滩”。 ②“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出一两丈高的 浪堆。”“冲”“卷”“怒吼”,足见江水之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生动地再现 江水之险。 ③“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 我咬着你。” 用拟人,生动地写出了山的高峻、整齐,将群山写活了
④“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 峻。”“快刀切成似的”形象地写出山的峻峭 ⑤“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 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像牛马,像虎豹”,形象地描摹出云的变幻多姿。 三、写作特色 (1)本篇游记是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描写景物,次序井然。 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 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另外,三峡景物很多,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 而是选择最有特色的方面加以详述,全篇文章详略得当,次序井然。 (2)抓住景物特色,有详有略。 长江三峡,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景物之特色各不相同,作者介绍时言简意赅, 抓住了要领。西陵峡四段,着重写山、水的特点;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 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与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 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 (3)本文采用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 如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 在多滩。”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描 写巫峡山的髙峻,运用拟人手法:“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 着你”,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此外,用鸟“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 髙的峰顶”,烘托山峰的高峻。文中多处运用比喻,如“两旁的山,像刀剑削成似的” 言其峻峭;写巫山云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言其变幻多姿。 (4)“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 村”、“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 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 使游记增添了文化内涵和韵味。 四、归纳小结。 五、布置作业: 1、从网上査阅有关三峡的旅游及大坝资料,对三峡有个全面的了解。 2、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体会游记与一般记叙文的区别。 六、板书设计
7 ④“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 峻。”“快刀切成似的”形象地写出山的峻峭。 ⑤“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 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像牛马,像虎豹”,形象地描摹出云的变幻多姿。 三、写作特色 (1)本篇游记是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描写景物,次序井然。 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 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另外,三峡景物很多,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 而是选择最有特色的方面加以详述,全篇文章详略得当,次序井然。 (2)抓住景物特色,有详有略。 长江三峡,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景物之特色各不相同,作者介绍时言简意赅, 抓住了要领。西陵峡四段,着重写山、水的特点;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 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与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 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 (3)本文采用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 如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 在多滩。”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描 写巫峡山的高峻,运用拟人手法:“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 着你”,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此外,用鸟“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 高的峰顶”,烘托山峰的高峻。文中多处运用比喻,如“两旁的山,像刀剑削成似的”, 言其峻峭;写巫山云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言其变幻多姿。 (4)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 村”、“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 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 使游记增添了文化内涵和韵味。 四、归纳小结。 五、布置作业: 1、从网上查阅有关三峡的旅游及大坝资料,对三峡有个全面的了解。 2、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体会游记与一般记叙文的区别。 六、板书设计
西陵峡: 黄猫峡:水、山(略写) 灯影峡:黄陵庙:(树木、花、竹子、青烟)一一优美秀丽 崆岭峡:牛肝马肺、崆岭滩一一最为可怕 东 米仓峡:香溪、山峰一一高峻 峡 水一一险(窄、急、曲折、多滩) 山一一高(笔直、整齐、险峻) 奇妙多变(奇形怪状 瞿塘峡 滟灏滩一一险急 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 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七、教学反思
8 西陵峡: 黄猫峡:水、山(略写) 灯影峡:黄陵庙:(树木、花、竹子、青烟)——优美秀丽 崆岭峡:牛肝马肺、崆岭滩——最为可怕 米仓峡:香溪、山峰——高峻 巫 峡: 水——险(窄、急、曲折、多滩) 山——高(笔直、整齐、险峻) 云——奇妙多变(奇形怪状) 瞿塘峡: 滟滪滩——险急 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七、教学反思: 巴 东 三 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