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包拯 题精解 作者简介 脱脱(公元1314-1355年),字大用,元代史学家,出身于蒙古贵族。 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脱脱被按成制授袭提举司达鲁花赤。次年,他奉 诏入朝觐见皇上升迁脱脱为内宰司丞,兼任前职。五月,又任命脱脱为府 正司丞。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文宗亲自授予他虎符,升调他为忠翊侍 卫亲军都指挥使。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又让他兼管宣政院事务。五月 朝廷迁他为中政使,六月,又任命他沩知枢密院。从他进京起,不到六年 时间,脱脱由于深得宣帝的信任,一连官升数级,成为朝廷省、部级大员。 题目解说 本文选自《宋史·包拯传》,选人教材时作了删节。“传”是正史的重 要组成部分,自司马迁创设纪传体史书编写体例,此后历代以为著史正例 正史都采用纪传体的形式。一般来说,“传”主要叙述传主的生卒、地望、 职官、生平事迹等内容 相关贵料 包拯(999-1062),北宋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字希仁。天圣进士 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建议选将练兵,以御契丹。后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 直学士。官至枢密副使。为官刚正、执法严峻。著有《包孝肃奏议》。他的 事迹长期流传民间,作为封建清官的典型,演为戏文,元杂剧已有《陈州 粜米》等作品,以后流传日广,形成丰富的传说 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 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 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 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 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 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 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 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 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 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 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
27 包 拯 课题精解 作者简介 脱脱(公元 1314—1355 年),字大用,元代史学家,出身于蒙古贵族。 天历元年(公元 1328 年),脱脱被按成制授袭提举司达鲁花赤。次年,他奉 诏入朝觐见皇上升迁脱脱为内宰司丞,兼任前职。五月,又任命脱脱为府 正司丞。至顺二年(公元 1331 年),文宗亲自授予他虎符,升调他为忠翊侍 卫亲军都指挥使。元统二年(公元 1334 年),又让他兼管宣政院事务。五月, 朝廷迁他为中政使,六月,又任命他沩知枢密院。从他进京起,不到六年 时间,脱脱由于深得宣帝的信任,一连官升数级,成为朝廷省、部级大员。 题目解说 本文选自《宋史·包拯传》,选人教材时作了删节。“传”是正史的重 要组成部分,自司马迁创设纪传体史书编写体例,此后历代以为著史正例, 正史都采用纪传体的形式。一般来说,“传”主要叙述传主的生卒、地望、 职官、生平事迹等内容。 相关资料 包拯(999 一 l062),北宋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字希仁。天圣进士。 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建议选将练兵,以御契丹。后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 直学士。官至枢密副使。为官刚正、执法严峻。著有《包孝肃奏议》。他的 事迹长期流传民间,作为封建清官的典型,演为戏文,元杂剧已有《陈州 粜米》等作品,以后流传日广,形成丰富的传说。 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 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 1027 年中了进士,当时 28 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 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 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 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 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 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 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 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 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
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包公先任天长(今属安徽)知县,后又升为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州 两任满后,他刚正清廉的英名已经传遍天下,因此调到了京城,任殿中丞 后来又历任监察御史、三司户部副使、天章阁待制(所以后人称他为"包待 制")、知谏院,还曾多次任地方官,如转运使 堁文内容精解 字词精解 生字正音 鬻(yu)徙(x1)遗(y1)涿(zhuo)惮(dn)嫉(j)茔 (ying) 2.字形辨析 鬻一弼徙一徒涿一逐惮一禅茔一莹 3.难词释义 徙:调动(官职) 迁:晋升 遗:赠送 岁满:满一年。 遂:于是,便 权:姑且,暂且 率:大抵,大都,一般。 忠:办事尽心竭力。 恕:仁爱,推己及人。 尝:曾经。 对:回答 推:推行。 字:古代人在年满二十时取表字。一般来说,古人的名和字之间存在某种 联系。 守:课文中是“太守”的省称。当时所说的太守,就是知府:古代文人好 用古名,往往称知县为太守 语段精解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 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 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包公先任天长(今属安徽)知县,后又升为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州。 两任满后,他刚正清廉的英名已经传遍天下,因此调到了京城,任殿中丞, 后来又历任监察御史、三司户部副使、天章阁待制(所以后人称他为"包待 制")、知谏院,还曾多次任地方官,如转运使。 课文内容精解 字词精解 1. 生字正音 鬻(yù) 徙(xǐ) 遗(yí) 涿(zhuō) 惮(dàn) 嫉(jí) 茔 (yíng) 2. 字形辨析 鬻—弼 徙—徒 涿—逐 惮—禅 茔—莹 3. 难词释义 徙:调动(官职)。 迁:晋升。 遗:赠送。 岁满:满一年。 遂:于是,便。 权:姑且,暂且。 率:大抵,大都,一般。 忠:办事尽心竭力。 恕:仁爱,推己及人。 尝:曾经。 对:回答。 推:推行。 字:古代人在年满二十时取表字。一般来说,古人的名和字之间存在某种 联系。 守:课文中是“太守”的省称。当时所说的太守,就是知府;古代文人好 用古名,往往称知县为太守。 语段精解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 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 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译文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天长县知县。有个盗 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衙告状。包拯说:“(你)只管回家 去,杀了牛卖了它。”不久又有一人来到(县衙)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 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这个盗贼感到很 震惊,也很服气 段解:开头简单介绍包拯的生平,接着用一个普通案件来突出包拯聪明 机智,破案技术高超。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 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译文(包拯转到端州当知府,升为殿中丞。端州岀产砚台,此前的知 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包拯 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当政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段解:把前任知府同包拯进行对比,以突出包拯清正廉洁。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 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 对 译文(包拯)出使契丹,契丹命令典客对包拯说:“(你们国家的雄州城 最近开了便门,就是想引诱我国的叛徒,以便刺探边疆的情报吧?”包 拯说:“(你们国家的涿州城曾经也开过便门,刺探边疆的情报为何-一
译文 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当天长县知县。有个盗 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衙)告状。包拯说:“(你)只管回家 去,杀了牛卖了它。”不久又有一人来到(县衙)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 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这个盗贼感到很 震惊,也很服气。 段解:开头简单介绍包拯的生平,接着用一个普通案件来突出包拯聪明、 机智,破案技术高超。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 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译文 (包拯)转到端州当知府,升为殿中丞。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 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包拯 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当政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段解:把前任知府同包拯进行对比,以突出包拯清正廉洁。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 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 对。 译文 (包拯)出使契丹,契丹命令典客对包拯说:“(你们国家的)雄州城 最近开了便门,就是想引诱我国的叛徒,以便刺探边疆的情报吧?”包 拯说:“(你们国家的)涿州城曾经也开过便门,刺探边疆的情报为何一
定要开便门呢?”那个人便无言以对了 段解:本段主要描写包拯与契丹典客的对话。写包拯出使契丹,就开 便门问题与契丹典客针锋相对,令典客哑口无言。突出包拯的巧言善 辩,不辱使命。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 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 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译文(包拯被朝廷)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包拯在朝 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 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小孩和妇女,也知 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京城里的人因此说:"(暗中行贿)疏不通 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 官署(递交状孑)。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 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 段解:写包拯代理开封府尹时,为官刚正不阿,令贵戚宦官闻风丧胆 得到百姓们的高度评价。这一段突出包拯的特点时,主要运用了侧面 描写的方法。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
定要开便门呢?”那个人便无言以对了。 段解:本段主要描写包拯与契丹典客的对话。写包拯出使契丹,就开 便门问题与契丹典客针锋相对,令典客哑口无言。突出包拯的巧言善 辩,不辱使命。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 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 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译文 (包拯被朝廷)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包拯在朝 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 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小孩和妇女,也知 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京城里的人因此说:“(暗中行贿)疏不通 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 官署(递交状子)。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 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 段解:写包拯代理开封府尹时,为官刚正不阿,令贵戚宦官闻风丧胆。 得到百姓们的高度评价。这一段突出包拯的特点时,主要运用了侧面 描写的方法。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
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 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 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译文包拯性情严峻刚直,憎恶办事小吏苛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 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他)跟人交往不随意 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也断 绝往来。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 百姓时一样。(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 放回老家,死了不得葬人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 的子孙。 段解:本段主要写日常生活中的包拯。虽然憎恶办事小吏苛杂刻薄, 但仍然公平仁爱地对待他们。包拯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从不利用职权为 自己、家人和朋友牟取私利。这一段集中体现出包拯克己奉公的高尚 结构精解 第一段:突出包拯为官机智 第二段:突出他为官廉洁 第三段:突出他巧言善辩、不辱使命。 第四段:突出他为官刚正、执法严峻。 第五段:突出他克己奉公 主题精解 文章通过巧断牛舌案、不持一砚归、出使契丹、、坐镇开封府、律己戒
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 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 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译文 包拯性情严峻刚直,憎恶办事小吏苛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 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他)跟人交往不随意 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也断 绝往来。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 百姓时一样。(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 放回老家,死了不得葬人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 的子孙。” 段解:本段主要写日常生活中的包拯。虽然憎恶办事小吏苛杂刻薄, 但仍然公平仁爱地对待他们。包拯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从不利用职权为 自己、家人和朋友牟取私利。这一段集中体现出包拯克己奉公的高尚 品德。 结构精解 第一段:突出包拯为官机智。 第二段:突出他为官廉洁。 第三段:突出他巧言善辩、不辱使命。 第四段:突出他为官刚正、执法严峻。 第五段:突出他克己奉公。 主题精解 文章通过巧断牛舌案、不持一砚归、出使契丹、、坐镇开封府、律己戒
子这些事迹体现出包拯机智善断、廉洁自律、刚直善辩、刚正不阿、 严于律己的性格特点 写法精解 1.通过事迹表现人物,是这篇课文主要的写作特点。学习课文时学生应紧 紧把握住人物的事迹,因为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从这些事迹中显现出来的。 例如:为官刚正,执法严峻,等等 2.本文第一、二、三、五段主要用了正面描写,第四段则穿插了侧面描写。 第一、三段记叙较具体,第二、四、五段记叙较概括。具体、概括互相配 合,行文活泼、富于变化。 3.课文选自正史,但语言不失生动、活泼。如第一、三两段分别用百十来 字,把包拯智服盗贼、驳倒契丹、不辱使命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一点 值得学生学习,在写作的时候,注意行文生动,力求活灵活现地展现 人物的风貌。 难点精解 1.“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一句的翻译。 理解这句话首先要读好停顿“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这句话应议为:端州出产砚台,前任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贡数几十 倍的砚台,送给当朝权贵 2.结合现实联系生活实际去加以拓展,认识到“为官刚正,执法严峻”在现 实生活中的意义 习精解 练习 此题旨在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字词,逐步积累文言字词 1.第,只,只管。鬻,卖。(如“卖官鬻爵”) 2.知,掌管,主持。 3.才,刚好,仅仅 4.造,到。(如“登峰造极”) 练习二 此题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现实意义,从而受到这方面的思想 教育 参考译文:后世子孙做官,假如有人贪赃犯法,不得回到老家,死了 不得葬在家族墓地里。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子这些事迹体现出包拯机智善断、廉洁自律、刚直善辩、刚正不阿、 严于律己的性格特点。 写法精解 1.通过事迹表现人物,是这篇课文主要的写作特点。学习课文时学生应紧 紧把握住人物的事迹,因为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从这些事迹中显现出来的。 例如:为官刚正,执法严峻,等等。 2.本文第一、二、三、五段主要用了正面描写,第四段则穿插了侧面描写。 第一、三段记叙较具体,第二、四、五段记叙较概括。具体、概括互相配 合,行文活泼、富于变化。 3.课文选自正史,但语言不失生动、活泼。如第一、三两段分别用百十来 字,把包拯智服盗贼、驳倒契丹、不辱使命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一点 值得学生学习,在写作的时候,注意行文生动,力求活灵活现地展现 人物的风貌。 难点精解 1.“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一句的翻译。 理解这句话首先要读好停顿“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这句话应议为:端州出产砚台,前任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贡数几十 倍的砚台,送给当朝权贵。 2.结合现实联系生活实际去加以拓展,认识到“为官刚正,执法严峻”在现 实生活中的意义。 练习精解 练习一 此题旨在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字词,逐步积累文言字词。 1.第,只,只管。鬻,卖。(如“卖官鬻爵”) 2.知,掌管,主持。 3.才,刚好,仅仅。 4.造,到。(如“登峰造极”) 5.从,听从。 练习二 此题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现实意义,从而受到这方面的思想 教育。 参考译文:后世子孙做官,假如有人贪赃犯法,不得回到老家,死了 不得葬在家族墓地里。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练习三 此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清官,懂得我国历史上有大量“为民 请命”的好官,从而受到思想教育 例如:魏征、狄仁杰、海瑞 考点精点 考向指引 例1:口语交际能力考查 根据下面提供的特定情境,请按具体要求,代其中的人物说出她想说的话。 情境材料: 李燕同学是某中学应届毕业生。经过三年的学习生活,她对学校、老 师和同学有了深厚的感情。在即将毕业分别之际,她有许多话儿要倾 诉。正好,班里举行“毕业畅谈会”,邀请了校长和所有任课教师参加。 (不能出现校名及校长、老师、同学的姓名) 1.会上,李燕同学深情地感激学校、老师们对她和同学们的培养 2.接着,她又以同学、朋友的身份向同学们临别赠言: 最后,她从学生的角度对学校有关教育教学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 解析现在的中考高考题比较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口头表达能力 也很重要。做此类型的题,要注意口头说出来的内容与书面表达的内 容不一样,它要求简洁并且有感染力,尽量用短句而不要用长句 答案此题不要求统一答案 考 点再现 例2:将①~④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沿池环水四周,新筑一道长600多米的环池路 还有那修复完美的明代遗迹“临流亭”,四周环水,兀立池中,游客观 望。流连忘返
练习三 此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清官,懂得我国历史上有大量“为民 请命”的好官,从而受到思想教育。 例如:魏征、狄仁杰、海瑞。 考点精点 考向指引 例 1:口语交际能力考查 根据下面提供的特定情境,请按具体要求,代其中的人物说出她想说的话。 情境材料: 李燕同学是某中学应届毕业生。经过三年的学习生活,她对学校、老 师和同学有了深厚的感情。在即将毕业分别之际,她有许多话儿要倾 诉。正好,班里举行“毕业畅谈会”,邀请了校长和所有任课教师参加。 (不能出现校名及校长、老师、同学的姓名) 1.会上,李燕同学深情地感激学校、老师们对她和同学们的培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接着,她又以同学、朋友的身份向同学们临别赠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她从学生的角度对学校有关教育教学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 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现在的中考高考题比较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口头表达能力 也很重要。做此类型的题,要注意口头说出来的内容与书面表达的内 容不一样,它要求简洁并且有感染力,尽量用短句而不要用长句。 答案 此题不要求统一答案。 考点再现 例 2:将①~④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沿池环水四周,新筑一道长 600 多米的环池路。_________________ 还有那修复完美的明代遗迹“临流亭”,四周环水,兀立池中,游客观 望。流连忘返
①形态各异的飞禽雕塑,浮游水面。 ②水上画舫往返,笑声朗朗。 ③路面铺设鹅卵石,在碧波辉映下,色彩鲜艳,晶莹闪烁。 ④路边垂柳依依,清风送爽 A.③④②①.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D.④③①② 解析:解答此题时,整体阅读后确定这是一篇有序的写景散文,重在考査 学生对写景顺序的理解。这里四句话都是写景,①写水面雕塑,②写水上 画舫,③写水边路面,④写路边垂柳。根据写景顺序,可以确定顺序为③ ④②①。 整体阅读时要基本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能归纳出要点,结合各种文体 特点,寻找解题关键 答案 课后综合精炼 1.基础知 (1)给下列字词注音: 鬻()徙()砚()率()遗()耶() 敛()惮()恶()嫉()苟()赃() 茔() (2)解释下列加点字: A.第归,杀而鬻之 B.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C.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D.旧制,风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E.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3)课文共五个自然段,每段重点写了包拯一个特点。想一想,从课文看, 包拯有哪些特点? (4)课文哪些地方是正面描写哪些地方是侧面描写
①形态各异的飞禽雕塑,浮游水面。 ②水上画舫往返,笑声朗朗。 ③路面铺设鹅卵石,在碧波辉映下,色彩鲜艳,晶莹闪烁。 ④路边垂柳依依,清风送爽。 A.③④②①.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解析:解答此题时,整体阅读后确定这是一篇有序的写景散文,重在考查 学生对写景顺序的理解。这里四句话都是写景,①写水面雕塑,②写水上 画舫,③写水边路面,④写路边垂柳。根据写景顺序,可以确定顺序为③ ④②①。 整体阅读时要基本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能归纳出要点,结合各种文体 特点,寻找解题关键。 答案 A。 课后综合精炼 1.基础知识 (1)给下列字词注音: 鬻( ) 徙( ) 砚( ) 率( ) 遗( ) 耶( ) 敛( ) 惮( ) 恶( ) 嫉( ) 苟 ( )赃( ) 茔( ) (2)解释下列加点字: A.第归,杀而鬻.之。 B.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c.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D.旧制,风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E.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⑶课文共五个自然段,每段重点写了包拯一个特点。想一想,从课文看, 包拯有哪些特点? ⑷课文哪些地方是正面描写哪些地方是侧面描写
(5)试着将课文改写成故事,注意不要直接翻译,可以想象发挥。 2.提高能力 读这段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 人不苟合,,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 食如布衣时。尝日:“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 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6)解释加点字 虽甚嫉恶()饮食如布衣时() 不伪辞色悦人( 死不得葬大茔中() (7)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8)翻译句子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9)这一段表现了包拯怎样的性格特征? 3.拓展创新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 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 执所书问日:“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日⑤:“汝 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⑸试着将课文改写成故事,注意不要直接翻译,可以想象发挥。 2.提高能力 读这段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 人不苟合,,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 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 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⑹解释加点字 虽甚嫉.恶( ) 饮食如布衣..时( ) 不伪辞色..悦人 ( ) 死不得葬大茔..中( ) ⑺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而 未 尝 不 推 以 忠 恕 也 。 ⑻翻译句子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⑼这一段表现了包拯怎样的性格特征? 3. 拓展创新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 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 执所书问日:“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日⑤:“汝 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释: 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 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g6u):责骂。⑥胡:为什么。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0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D使侄录之() 2侄罔然而止() 03执所书问曰()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代词: 例;予观夫巴陵胜状(我 04皆讥笑之」 5诟甚至曰 翻译下列句子 06此何字也? 7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08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 核心语段精读 让生活之泉涓涓不息 (美)布里安戴森 生活就像是在空中抛接五个球的游戏。这五个球分别是:工作、家庭、 健康、友谊和精神。将五个球同时在空中抛接的确是一门艺术。不久 你会发现:惟有工作是一个橡皮球,掉在地上还会弹起来:而其他四 个球都是玻璃的,掉在地上便会留下疤痕、裂缝,或摔得粉碎,总之 不可能再恢复原样。所以我们要努力保持自己的平衡,才能把它们都 在手里玩得转。 那么该怎样去做呢? 不要总把自己与别人比较,这样会愈看自己愈不值钱。如同你的指纹 样,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注释: 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 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g6u):责骂。⑥胡:为什么。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⑽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 ⑾使.侄录之( ) ⑿侄罔然..而止( ) ⒀执.所书问曰( )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代词: 例;予观夫巴陵胜状(我) ⒁皆讥笑之 _____ ⒂诟甚至曰 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⒃此何字也? ⒄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⒅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 核心语段精读 让生活之泉涓涓不息 (美)布里安·戴森 生活就像是在空中抛接五个球的游戏。这五个球分别是:工作、家庭、 健康、友谊和精神。将五个球同时在空中抛接的确是一门艺术。不久 你会发现:惟有工作是一个橡皮球,掉在地上还会弹起来;而其他四 个球都是玻璃的,掉在地上便会留下疤痕、裂缝,或摔得粉碎,总之 不可能再恢复原样。所以我们要努力保持自己的平衡,才能把它们都 在手里玩得转。 那么该怎样去做呢? 不要总把自己与别人比较,这样会愈看自己愈不值钱。如同你的指纹 一样,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