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包拯 教学内容 教材160-161页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自学研讨,掌握本课的生字 2.准确、生动地复述课文 ◆过程和方法 通过讨论,学生探究、质疑、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要立志做大事,不立志做大官的思想。树立“为官一任,造福 方”的高尚思想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将此文言文变成自己的话,顺成一篇现代文 ◆难点 联系背景评价包拯这一形象 ◆教学突破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结合课下注释自主将文言文变成自己的话通译下来 辐射引入学生平时看电视书刊以及传说中了解的包拯的故事,互相讲述,教师及时 给予合理评价。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字词、名言方面的投影片,课文朗读带。 ◆学生准备 词典,搜集有关包拯的故事。 教学步骤 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生动导入1.唱歌、讲故事 2.指导朗读2.自由朗读 3.示范朗读3.自主纠正 4.引导复述4.锻练表达 、生动导入(约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6 包 拯 教学内容 教材 160-161 页。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自学研讨,掌握本课的生字。 2.准确、生动地复述课文。 ◆过程和方法 通过讨论,学生探究、质疑、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要立志做大事,不立志做大官的思想。树立“为官一任,造福 方”的高尚思想。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将此文言文变成自己的话,顺成一篇现代文。 ◆难点 联系背景评价包拯这一形象。 ◆教学突破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结合课下注释自主将文言文变成自己的话通译下来; 辐射引入学生平时看电视书刊以及传说中了解的包拯的故事,互相讲述,教师及时 给予合理评价。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字词、名言方面的投影片,课文朗读带。 ◆学生准备 词典,搜集有关包拯的故事。 教学步骤 (第 1 课时) 第 1 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生动导入 1.唱歌、讲故事 2.指导朗读 2.自由朗读 3.示范朗读 3.自主纠正 4.引导复述 4.锻练表达 一、生动导入(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电视台曾热播过电视剧《包青天》,哪位 唱唱、讲讲、评评。唱:不要求 同学能在此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唱唱 唱全首歌曲,达到活跃气氛的 《包青天》的主题曲,哪位同学又能根据 目的即可。讲:不要求面面俱 本部电视剧的情节对包青天做简明扼要 到,简洁、完整地叙述一段情 地评价。(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与奖励) 节,达到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 目的即可。评:力求精辟。 这些故事都是编导们演绎的,与历史有 2.结合注释①,了解作品出处及 定差距,今天我们来看看史学家是怎 作者“史学家”的身份 样记述这一人物的,板书课题 简介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宋史·包拯 听记(将要点批注在课本上)。 传》。“传”是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 叙述传主的生卒、地位、官职、生平事迹 等内容。包拯的事迹长期流传民间,是 封建清官的典型 指导初读课文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课文。结合注释、词典自 自读课文,扫清字词 主解决字词,疑难之处可质疑或讨论。(巡视、点 障碍。 检査自学效果(投影出示练习题)让学生抢答 准备2分钟后积极抢 (1)给下列字词注音: 鬻、徙、砚、率、遗、耶、敛、 嫉恶、荀、赃、茔在课文上 (2)解释下列加点字 A.第归,杀而鬻之 B.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c.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D.旧制,风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E.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示范朗读(约分钟1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请同学们听录音,注意字音、停顿 认真听录音。 语气,共放两遍录音。 练习朗读 指名朗读课文。(两名学生朗读,其 它同学听读、评议) 四、引导复述(约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电视台曾热播过电视剧《包青天》,哪位 同学能在此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唱唱 《包青天》的主题曲,哪位同学又能根据 本部电视剧的情节对包青天做简明扼要 地评价。(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与奖励) 2.这些故事都是编导们演绎的,与历史有 一定差距,今天我们来看看史学家是怎 样记述这一人物的,板书课题。 3.简介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宋史·包拯 传》。“传”是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 叙述传主的生卒、地位、官职、生平事迹 等内容。包拯的事迹长期流传民间,是 封建清官的典型。 1.唱唱、讲讲、评评。唱:不要求 唱全首歌曲,达到活跃气氛的 目的即可。讲:不要求面面俱 到,简洁、完整地叙述一段情’ 节,达到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 目的即可。评:力求精辟。 2.结合注释①,了解作品出处及 作者“史学家”的身份。 3.听记(将要点批注在课本上)。 二、指导初读课文(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课文。结合注释、词典自 主解决字词,疑难之处可质疑或讨论。(巡视、点 拨) 2.检查自学效果(投影出示练习题)让学生抢答。 (1)给下列字词注音: 鬻、徙、砚、率、遗、耶、敛、惮、恶、嫉恶、苟、赃、茔 (2)解释下列加点字: A.第归,杀而鬻之。 B.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c.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D.旧制,风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E.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1.自读课文,扫清字词 障碍。 2.准备2分钟后积极抢 答,将字词注解批注 在课文上。 三、示范朗读(约 分钟1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 1.请同学们听录音,注意字音、停顿、 语气,共放两遍录音。 2.练习朗读 1.认真听录音。 2.指名朗读课文。(两名学生朗读,其 它同学听读、评议) 四、引导复述(约 分钟)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果文共有5个自然段,每段重点写 选段、准备,同桌互述之后,请好 了包拯的一个特点。有的段落记叙 中、差各一名同学复述故事(学生既 具体,有的段落记叙较概括。请同 可详细复述,也可简述,更鼓励学生 学们选取一个段落来复述,要求准 创造性复述),并加个小标题。(参 考如下:割牛舌案、进贡砚台、出使 契丹、严峻执法、克己奉公) 根据学生复述情况,做具体评价,既 听教师评价,思考复述中的不足之 要鼓励,又要指出改进方法。 五、本课小结 学习文言文有个规律:从机械性朗读到理解性朗读再到表演性朗读,本节课我 们就是按这几个步骤进行的,同学们对本课内容还有哪些不清晰的地方,请大胆提 出、大胆思考、大胆质询,大胆必“大得” 七、板书设计参考 人物传记 脱脱(元代史学家) 鬻、徙、砚、率、遗、耶、割牛舌案进贡砚台 敛、惮、恶、嫉恶、苟、赃 出使契丹严峻执法 茔克己奉公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2)闻者皆惮之 (3)与人不苟合 (4)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2.翻译下列句子 (1)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2)京师为之语日:“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3.把包拯比作什么?为什么?(用自己的话) 个性练习设计 1.做知识卡片(词语数目不限,据自己掌握情况而定)。示例如下 解释 但、只管 第归 (你)只管回家去 掌管、主持 徙知端州,迁殿 包拯)转到端州 当知府,升为殿 教学步骤
1.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每段重点写 了包拯的一个特点。有的段落记叙 具体,有的段落记叙较概括。请同 学们选取一个段落来复述,要求准 确,生动。 2.根据学生复述情况,做具体评价,既 要鼓励,又要指出改进方法。 1.选段、准备,同桌互述之后,请好、 中、差各一名同学复述故事(学生既 可详细复述,也可简述,更鼓励学生 创造性复述),并加个小标题。(参 考如下:割牛舌案、进贡砚台、出使 契丹、严峻执法、克己奉公) 2.听教师评价,思考复述中的不足之 处。 五、本课小结 学习文言文有个规律:从机械性朗读到理解性朗读再到表演性朗读,本节课我 们就是按这几个步骤进行的,同学们对本课内容还有哪些不清晰的地方,请大胆提 出、大胆思考、大胆质询,大胆必“大得”。 七、板书设计参考 人物传记 包拯 脱脱(元代史学家) 鬻、徙、砚、率、遗、耶、 割牛舌案 进贡砚台 敛、惮、恶、嫉恶、苟、赃、 出使契丹 严峻执法 茔 克己奉公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2)闻者皆惮之 (3)与人不苟合 (4)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2.翻译下列句子。 (1)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2)京师为之语日:“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3.把包拯比作什么?为什么?(用自己的话) 个性练习设计 1.做知识卡片(词语数目不限,据自己掌握情况而定)。示例如下: 字词 解释 例句 翻译 第 但、只管 第归 (你)只管回家去 知 掌管、主持 徙知端州,迁殿 中丞 (包拯)转到端州 当知府,升为殿 中丞。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引导复习1.解疑质疑 2.引导评价2.分析评价 3.诱思导学3.思考练习 4.拓展巩固4.阅读思考 复习导入(约分钟) 学生活动 启发发言:同学们对《包拯》一课提 请一、二名同学介绍质疑、解疑过 出了哪些疑问,是怎样解决的?还 有哪些问题尚未解决? 肯定学生解疑的方法,并做恰如其 师生共同探讨遗留问题,在讨论中 分的指导。 要注重学生表述能力 引导评价(约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启发:在第二单元,我们已经接触了几 阅读思考评价(答案不求统一,言之有 篇传记,(投影:学习传记要在了解人物 即可)。参考如下: 事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所处的背景, 第一段突出包拯为官机智:第二段突出 做出恰当的评价)。请你结合课文评价 他为官廉洁:第三段突出他巧言善辩 下包拯这个人物? 不辱使命:第四段突也他为官刚正、执 去严峻:第五段突出他克己奉公。 透思导学(约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我们已 回顾旧知(比如《地毯下的尘土》 接触过几篇,哪位同学们能举例谈 课),学生回答明确怎样运用侧面描 谈。(引导学生注意本文运用正侧 写,作用是什么? 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人物) 提问:包拯的作法受到肯定了吗? 2.回答: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 试从文中找出答案来 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京师 为之语日“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四、拓展巩固(约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2课时) 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引导复习 1.解疑质疑 2.引导评价 2.分析评价 3.诱思导学 3.思考练习 4.拓展巩固 4.阅读思考 一、复习导入(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启发发言:同学们对《包拯》一课提 出了哪些疑问,是怎样解决的?还 有哪些问题尚未解决? 2.肯定学生解疑的方法,并做恰如其 分的指导。 1.请一、二名同学介绍质疑、解疑过 程。 2.师生共同探讨遗留问题,在讨论中 要注重学生表述能力。 二、引导评价(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启发:在第二单元,我们已经接触了几 篇传记,(投影:学习传记要在了解人物 事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所处的背景, 做出恰当的评价)。请你结合课文评价 一下包拯这个人物? 阅读思考评价(答案不求统一,言之有 理即可)。参考如下: 第一段突出包拯为官机智;第二段突出 他为官廉洁;第三段突出他巧言善辩、 不辱使命;第四段突也他为官刚正、执 法严峻;第五段突出他克己奉公。 三、诱思导学(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我们已 接触过几篇,哪位同学们能举例谈 谈。(引导学生注意本文运用正侧 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人物) 2.提问:包拯的作法受到肯定了吗? 试从文中找出答案来。 1.回顾旧知(比如《地毯下的尘土》一 课),学生回答明确怎样运用侧面描 写,作用是什么? 4 2.回答: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 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京师 为之语日“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四、拓展巩固(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投影《口技》片断,与学生共同分析 阅读《口技》一文,画出侧面描写的 本段中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句子,并谈谈其作用。 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清官?他们有 发言时,要求条理清晰,内容丰富 哪些事迹?请你用正侧面相结合的 引人人胜。 写法向同学们讲述 五、本课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写包拯的典型事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为民请命的好官形象。写 人离不开写事,写事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表现效果更佳。 六、板书设计参考 包 脱脱 割牛舌案—机智 进贡砚台——廉洁 出使契丹——不辱使命 公开审案——执法严峻 平日为人—克己奉公 笑比黄河清;包待制;阎罗包老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1.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请举出他审过的其它著名的案例。 2.回家向父母讲叙包拯的故事。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填空 课文共有一一个段落,分别记叙了割牛舌案 公开审案、平日为人几方面,其中 段记叙较具体 段记叙较 概括。第 段主要用了正面描写,第 段穿 插了侧面描写。 个性练习设计 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何感触?结合社会现状描绘你心中“好”官的形象,并谈谈 你打算如何做人如何去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请就此命题,谈谈你自己的认识,可 以讨论后再写) 教学探讨与反思 新课标特别强调语文课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j语文出版社教材所选古文 都具有优秀的人文精神,例如本文就是对学生进行廉洁奉公教育的好材料,教学既 应重视知识能力目标,又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投影《口技》片断,与学生共同分析 本段中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2.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清官?他们有 哪些事迹?请你用正侧面相结合的 写法向同学们讲述。 1.阅读《口技》一文,画出侧面描写的 句子,并谈谈其作用。 2.发言时,要求条理清晰,内容丰富, 引人人胜。 . 五、本课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写包拯的典型事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为民请命的好官形象。写 人离不开写事,写事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表现效果更佳。 六、板书设计参考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1.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请举出他审过的其它著名的案例。 2.回家向父母讲叙包拯的故事。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填空 课文共有——个段落,分别记叙了割牛舌案、________、________、 公开审案、平日为人几方面,其中________、________段记叙较具体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段记叙较 概括。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段主要用了正面描写,第________段穿 插了侧面描写。 个性练习设计 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何感触?结合社会现状描绘你心中“好”官的形象,并谈谈 你打算如何做人如何去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请就此命题,谈谈你自己的认识,可 以讨论后再写) 教学探讨与反思 新课标特别强调语文课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j 语文出版社教材所选古文 都具有优秀的人文精神,例如本文就是对学生进行廉洁奉公教育的好材料,教学既 应重视知识能力目标,又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