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评估测试 1.根据拼音给多音字组词。 qiao 应 jy吗g() tan() yIng 2.下列带点词语的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褶(zh)皱劫(j∈)难B.遗骸(hai)蟾蜍(yu) C.两栖(q)深渊(yuan)D.追溯(su6)衍(yan)射 3.下列词语有错误的一项是 A.流逝时间流逝流失水土流失 B.熔化岩石熔化融化冰雪融化 C.导致导致失败倒置本末倒置 D.漂移大陆漂移飘逸白云飘逸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所有陆地 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 陆的不同地区舒适的生活。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 对6500 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 使这种变化加快。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 出现 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常常可肯定 B.似乎一直可应该 C.几乎常常可能应该 D.几乎一直可能肯定 5.把下列句子压缩到最简形式。 ①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 答 ②“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6.说说带点词语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①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 地。答: ②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 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 原因 答 (一)语段点将 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原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 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评估测试 1.根据拼音给多音字组词。 壳 à ( ) é ( ) 薄 á ( ) ó ( ) 弹 à ( ) á ( ) 应 ī ( ) ì ( ) qi o k b o b d n t n y ng y ng 2.下列带点词语的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褶(zhě)皱 劫(jié)难 B.遗骸(hái) 蟾蜍(yú) C.两栖(qī) 深渊(yuān) D.追溯(suó) 衍(yǎn)射 3.下列词语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流逝时间流逝 流失 水土流失 B.熔化岩石熔化 融化 冰雪融化 C.导致导致失败 倒置 本末倒置 D.漂移大陆漂移 飘逸 白云飘逸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所有陆地__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 陆的不同地区舒适的生活。在过去的 9 年里,科学家们________对 6500 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 ___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__出现 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常常 可 肯定 B.似乎一直 可 应该 C.几乎常常 可能 应该 D.几乎一直 可能 肯定 5.把下列句子压缩到最简形式。 ①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说带点词语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①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 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 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 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语段点将 1961 年,一位名叫 S.M.斯季绍夫的原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 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
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 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 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 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 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 也需要数百万年。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髙,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 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 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 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 呢?) 1.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斯石英是原苏联科学家斯季绍夫在1961年发现的。 B.斯石英和沙子是二氧化硅 C.斯石英和沙是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的。 D.斯石英要比沙子重得多。 2.第二段中说“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的依据是 A.斯石英是沙子组成的。 B.斯石英的原子之间靠得太近 C.斯石英的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D.斯石英原子的相互排斥 进行得非常缓慢。 3.第三段中“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中的“此”指的是 A.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 B.金刚石和斯石英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恢复原貌的趋势 C.斯石英的原子之间靠得太近。 D.斯石英的原子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 4.第四段第一句中“如果”能不能换成“只要”?为什么? 答 第四段括号中的话所起的作用是 A.说明金刚石是由碳构成的。 B.说明金刚石的珍贵,变成碳太可惜了。 C.补充说明增温可以加速斯石英返回原始状态。 D.补充说明金刚石可以分解成碳,而斯石英只能分解成沙子 (二)迁移过关 ①大颅榄是一种稀有树木,树高30米,寿命300年。大颅榄木质坚 硬,树姿秀美,既可作建筑用材,也可作绿化树木。但这种树全世界只 有毛里求斯有,就是在毛里求斯也不多,一共才13棵。这种树虽然也结 果实,果实里也有种子,但在自然条件下却看不到它发芽;人工精心培
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 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 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 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 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 也需要数百万年。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 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 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 30 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 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 呢?) 1.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斯石英是原苏联科学家斯季绍夫在 1961 年发现的。 B.斯石英和沙子是二氧化硅。 C.斯石英和沙是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的。 D.斯石英要比沙子重得多。 2.第二段中说“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的依据是 ( ) A.斯石英是沙子组成的。 B.斯石英的原子之间靠得太近。 C.斯石英的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D.斯石英原子的相互排斥 进行得非常缓慢。 3.第三段中“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中的“此”指的是 ( ) A.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 B.金刚石和斯石英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恢复原貌的趋势。 C.斯石英的原子之间靠得太近。 D.斯石英的原子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 4.第四段第一句中“如果”能不能换成“只要”?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四段括号中的话所起的作用是 ( ) A.说明金刚石是由碳构成的。 B.说明金刚石的珍贵,变成碳太可惜了。 C.补充说明增温可以加速斯石英返回原始状态。 D.补充说明金刚石可以分解成碳,而斯石英只能分解成沙子。 (二)迁移过关 ①大颅榄是一种稀有树木,树高 30 米,寿命 300 年。大颅榄木质坚 硬,树姿秀美,既可作建筑用材,也可作绿化树木。但这种树全世界只 有毛里求斯有,就是在毛里求斯也不多,一共才 13 棵。这种树虽然也结 果实,果实里也有种子,但在自然条件下却看不到它发芽;人工精心培
育,也依然未能使其发芽成苗。这13棵树现在的年龄已达300岁,可说 是进入暮年了。如果它们寿终正寝,地球上就永远不会有大颅榄了。 ②自然界不可能有不发芽的种子。大颅榄能结子却不发芽,那么这 13棵树又从何而来呢?这个谜使科学家很伤脑筋。 ③美国生态学家坦普尔偶然发现,毛里求斯的特有动物渡渡鸟的最 后灭绝是1681年,离现在300多年,而这13棵树的年龄也是300多岁 两者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呢?后来在毛里求斯又发现了渡渡鸟的残骸,残 骸里有大颅榄的种子,可见渡渡鸟喜欢吃这种树的种子。看来大颅榄与 渡渡鸟确实有着某种联系。 ④坦普尔认为,渡渡鸟的灭绝是大颅榄目前濒于灭绝的原因。坦普 尔发现,大颅榄的种子厚实坚硬。进行耐压实验,在590公斤的压力下 还不破裂;而山核桃果实在50公斤的压力下就会破裂。种子外壳太厚太 硬,种子不能吸收水分,胚芽不能冲破硬壳,当然就不能萌发成苗。渡 渡鸟的砂囊有极强的消化能力,它像一只白磨机,把大颅榄的种子外壳 磨薄,使种子容易发芽。大颅榄正是靠渡渡鸟对种子的加工才得以传宗 接代。渡渡鸟灭绝后,大颅榄种子没有了磨薄处理者,因此就不能萌发 了。正是这个原因,使大颅榄树越来越少,几乎到了灭绝的边缘 ⑤坦普尔后来进一步用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1.找出第①段中与“这种树全世界只有毛里求斯有,就是毛里求斯 也不多,一共才13棵”相照应的一个词 2.让生态学家觉得大颅榄与渡渡鸟确实有某种联系的根据是什么 (1) 对大颅榄树“几乎到了灭绝的边缘”的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大颅榄树的种子外壳太厚太硬。 B.大颅榄树的种子不能吸取水分,自身无法发芽。 C.大颅榄树的种子发芽成活率很低。 D.能将大颅榄树的种子磨薄使其发芽的渡渡鸟灭绝了。 4.第④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写出其中的两种 答案:1.略2.A3.D4.B5.①斯石英被转化为二氧化硅②“板 块构造”理论提供了答案6.①“确实”是副词,有“的确”、“实在 的意思,表示情况完全符合实际,用在这个句中,肯定了恐龙在世界各 地都存在②“也许”是副词,有“或者”、“可能”的意思。用在这个句 子里表示对恐龙灭绝的这种原因只是一种猜测,而不是结论,使表达极 有分寸 (一)1.B2.B3.C4.能换。因为“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 能量,加速分离”,这是事实5.C (二)1.稀有2.(1)渡渡鸟从最后灭绝到现在的时间与13棵树 树龄相同(2)渡渡鸟残骸里有大颅榄的种子3.C4.列数字打 比方作比较等(只写出两种即可)
育,也依然未能使其发芽成苗。这 13 棵树现在的年龄已达 300 岁,可说 是进入暮年了。如果它们寿终正寝,地球上就永远不会有大颅榄了。 ②自然界不可能有不发芽的种子。大颅榄能结子却不发芽,那么这 13 棵树又从何而来呢?这个谜使科学家很伤脑筋。 ③美国生态学家坦普尔偶然发现,毛里求斯的特有动物渡渡鸟的最 后灭绝是 1681 年,离现在 300 多年,而这 13 棵树的年龄也是 300 多岁, 两者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呢?后来在毛里求斯又发现了渡渡鸟的残骸,残 骸里有大颅榄的种子,可见渡渡鸟喜欢吃这种树的种子。看来大颅榄与 渡渡鸟确实有着某种联系。 ④坦普尔认为,渡渡鸟的灭绝是大颅榄目前濒于灭绝的原因。坦普 尔发现,大颅榄的种子厚实坚硬。进行耐压实验,在 590 公斤的压力下 还不破裂;而山核桃果实在 50 公斤的压力下就会破裂。种子外壳太厚太 硬,种子不能吸收水分,胚芽不能冲破硬壳,当然就不能萌发成苗。渡 渡鸟的砂囊有极强的消化能力,它像一只白磨机,把大颅榄的种子外壳 磨薄,使种子容易发芽。大颅榄正是靠渡渡鸟对种子的加工才得以传宗 接代。渡渡鸟灭绝后,大颅榄种子没有了磨薄处理者,因此就不能萌发 了。正是这个原因,使大颅榄树越来越少,几乎到了灭绝的边缘。 ⑤坦普尔后来进一步用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1.找出第①段中与“这种树全世界只有毛里求斯有,就是毛里求斯 也不多,一共才 13 棵”相照应的一个词________。 2.让生态学家觉得大颅榄与渡渡鸟确实有某种联系的根据是什么? (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3.对大颅榄树“几乎到了灭绝的边缘”的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大颅榄树的种子外壳太厚太硬。 B.大颅榄树的种子不能吸取水分,自身无法发芽。 C.大颅榄树的种子发芽成活率很低。 D.能将大颅榄树的种子磨薄使其发芽的渡渡鸟灭绝了。 4.第④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写出其中的两种。 (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略 2.A 3.D 4.B 5.①斯石英被转化为二氧化硅 ②“板 块构造”理论提供了答案 6.①“确实”是副词,有“的确”、“实在” 的意思,表示情况完全符合实际,用在这个句中,肯定了恐龙在世界各 地都存在 ②“也许”是副词,有“或者”、“可能”的意思。用在这个句 子里表示对恐龙灭绝的这种原因只是一种猜测,而不是结论,使表达极 有分寸 (一)1.B 2.B 3.C 4.能换。因为“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 能量,加速分离”,这是事实 5.C (二)1.稀有 2.(1)渡渡鸟从最后灭绝到现在的时间与 13 棵树 树龄相同 (2)渡渡鸟残骸里有大颅榄的种子 3.C 4.列数字 打 比方 作比较等(只写出两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