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山里人到了水乡,在一棵 大树下闲坐,见地上有个菱角,抬 起来吃了,觉得味道很甜。他便爬 上大树,一枝一枝地找。找了半天, 个也找不着。他十分奇怪,说: “这么大棵树,难道就只生这么 个
有个山里人到了水乡,在一棵 大树下闲坐,见地上有个菱角,抬 起来吃了,觉得味道很甜。他便爬 上大树,一枝一枝地找。找了半天, 一个也找不着。他十分奇怪,说: “这么大棵树,难道就只生这么一 个
菱角的号 秦牧
秦 牧
秦牧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1919年8月19日生于香港。童 年和少年时代在新加坡侨居。13岁回国后,先后在澄海、汕头、香 港等地就学。 抗日战争时期,辗转在广州、桂林、重庆等地,担任演员、战地 工作队员,教师、编辑等。1938年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作品。 《秦牧杂文》,这是他的第一本集子。1945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 担任过民盟中央机关刊物《再生》的编委 建国后,一直在广州工作。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 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等。其中尤以散文著称于文坛 名篇有《土地》、《花蜜与蜂刺》。此外,他还写了不少儿童文学 作品和美学论著。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粉碎四人帮后,创作了 大量作品。几年来,仅结集而成的散文集就有10多部。自选集《长 河浪花集》是其散文的代表作。还出版了《艺海拾贝》的姐妹篇 《语休采英》
秦牧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1919年8月19日生于香港。童 年和少年时代在新加坡侨居。13岁回国后,先后在澄海、汕头、香 港等地就学。 抗日战争时期,辗转在广州、桂林、重庆等地,担任演员、战地 工作队员,教师、编辑等。1938年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作品。 《秦牧杂文》,这是他的第一本集子。1945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 担任过民盟中央机关刊物《再生》的编委。 建国后,一直在广州工作。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 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等。其中尤以散文著称于文坛。 名篇有《土地》、《花蜜与蜂刺》。此外,他还写了不少儿童文学 作品和美学论著。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粉碎四人帮后,创作了 大量作品。几年来,仅结集而成的散文集就有10多部。自选集《长 河浪花集》是其散文的代表作。还出版了《艺海拾贝》的姐妹篇 《语休采英》
秦牧(1919--1992)著有散文集《秦牧杂文》、《星下集》 《贝壳集》、《花城》、《潮汐和船》、《艺海拾贝》等,《古战 场春晓》、《土地》、《潮汐和船》、《花城》、《社稷坛抒情》 等篇是他的代表作。 秦牧散文特点之一,是言近旨远,哲理性强。赞颂新中国、新 生活,鞭笞丑恶现象是贯穿他散文作品的一条主线,在阐述观点, 讲明道理时,绝不枯燥。 秦牧有别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特色是,他的散文题材广泛、知 识丰富、谈古论今、旁证博引,显示出深厚的生活和知识根底,《 土地》便是其中极有代表性的作品。作者从历史和日常生活中的见 闻侃侃谈起,以土地为对象,时而展现新时代的风貌,时而追叙惨 痛的历史,时而歌颂新社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时而写到古代的封 疆大典,时而又将笔触延伸到殖民者的暴行,从古到今,从草木禽 兽到人情世态、到故事传说、到现代科技,都囊括在一篇散文之中 ,向读者提供了一部信息量极大的历史教材。 秦牧散文表达方式没有固定格式,潇洒自然,语言流畅讲究, 文笔游走灵活,联想奇妙,思路开阔,感情自然流露
秦牧(1919--1992 )著有散文集《秦牧杂文》、《星下集》、 《贝壳集》、《花城》、《潮汐和船》、《艺海拾贝》等,《古战 场春晓》、《土 地》、《潮汐和船》、《花城》、《社稷坛抒情》 等篇是他的代表作。 秦牧散文特点之一,是言近旨远,哲理性强。赞颂新中国、新 生活,鞭笞丑恶现象是贯穿他散文作品的一条主线,在阐述观点, 讲明道理时,绝不枯燥。 秦牧有别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特色是,他的散文题材广泛、知 识丰富、谈古论今、旁证博引,显示出深厚的生活和知识根底,《 土地》便是其中极有代表性的作品。作者从历史和日常生活中的见 闻侃侃谈起,以土地为对象,时而展现新时代的风貌,时而追叙惨 痛的历史,时而歌颂新社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时而写到古代的封 疆大典,时而又将笔触延伸到殖民者的暴行,从古到今,从草木禽 兽到人情世态、到故事传说、到现代科技,都囊括在一篇散文之中 ,向读者提供了一部信息量极大的历史教材。 秦牧散文表达方式没有固定格式,潇洒自然,语言流畅讲究, 文笔游走灵活,联想奇妙,思路开阔,感情自然流露
(一)整体感知:作者从认识菱角 的过程中,悟到了什么道理? 事物具有复杂懼、多样性。 (二)研读: 1、速读课文1-6段,作者如何引出事物 是复杂多样的道理? 认炽菱角-生活淝家
(一)整体感知:作者从认识菱角 的过程中,悟到了什么道理? • 事物具有复杂性、多样性。 (二)研读: 1、速读课文1-6段,作者如何引出事物 是复杂多样的道理? • 认识菱角-生活现象
2、朗读课文7-12段,从课文中找出每段的中心句 由此看出作者引申出什么道理呢? 7、面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这种复杂性、多样性,站在 正确立场上的聪明人并不茫然失措。8、自己因为· 向看到的萎角都是两个角的,就以为天下的菱角都是 两个角的,对人们早已调查出来的菱角的各种状态都 不知道。9、我们寻常所说的“认识事物深刻”,事 实上就是认识事物的规律之后再高度掌握它的复杂性 之谓。10、只知道一般道理,不掌握事物胡复杂性、 多样性,常常是我们做事摔筋斗的原因。11、广泛地 吸取古今中外人们艰苦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学理论、 学文化)…这一切是多么重要呵!12、事物是复杂 多样的,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 道理——认识事物应掌握其一般性之后,更要掌握其 特殊性
2、朗读课文7-12段,从课文中找出每段的中心句, 由此看出作者引申出什么道理呢? 7、面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这种复杂性、多样性,站在 正确立场上的聪明人并不茫然失措。 8、自己因为一 向看到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就以为天下的菱角都是 两个角的,对人们早已调查出来的菱角的各种状态都 不知道。9、我们寻常所说的“认识事物深刻” ,事 实上就是认识事物的规律之后再高度掌握它的复杂性 之谓。10、只知道一般道理,不掌握事物胡复杂性、 多样性,常常是我们做事摔筋斗的原因。11、广泛地 吸取古今中外人们艰苦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学理论、 学文化)……这一切是多么重要呵!12、事物是复杂 多样的,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 • 道理——认识事物应掌握其一般性之后,更要掌握其 特殊性
3、作者用了哪些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这个观 点?围绕着这个观点作者用什么方法来印 证? 对比论证 聪明人认识事物的方法(合理、科学的) 自己认识萎角甚至蝴蝶、蝗虫的方法(片面性) 正反对比举例论证一 农民掌握下雨的条件“黑云、风势、昆虫动态 良种变劣、养猪不活 小结:本文主要通过对蓁角的认识等事例说明一切事物 具复杂性,多样性。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就必须掌握事 物的一般性,更要掌握事物的特殊性,避免绝对化简单 化地认识事物
3、作者用了哪些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这个观 点?围绕着这个观点作者用什么方法来印 证? 对比论证—— 聪明人认识事物的方法(合理、科学的) 自己认识菱角甚至蝴蝶、蝗虫的方法(片面性) 正反对比举例论证—— 农民掌握下雨的条件“黑云、风势、昆虫动态” 良种变劣、养猪不活 • 小结:本文主要通过对菱角的认识等事例说明一切事物 具复杂性,多样性。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就必须掌握事 物的一般性,更要掌握事物的特殊性,避免绝对化简单 化地认识事物
(三)品味语言:作者推崇口语,那请大家 找出文中口语化的句子,尝试把它改为书面 语,并说说两者有什么不同? 例如:在广西的时候,我第一次看到三个角的 萎角。初见的时候,不禁小小吃了一惊。把 枚长着三个勾儿的萎角放在掌心里把玩了半天。 心想:“吃了半辈子菱角,现在才知道有些地 方的菱角原来长的是三个角,多特别哦! 改为:我在广西第一次看到三个角的菱角时 很惊讶。我将这种萎角进行观察之后认为,个 别地方有三个角的菱角是很特别的事情
(三)品味语言:作者推崇口语,那请大家 找出文中口语化的句子,尝试把它改为书面 语,并说说两者有什么不同? • 例如:在广西的时候,我第一次看到三个角的 菱角。初见的时候,不禁小小吃了一惊。把一 枚长着三个勾儿的菱角放在掌心里把玩了半天。 心想:“吃了半辈子菱角,现在才知道有些地 方的菱角原来长的是三个角,多特别哦! • 改为:我在广西第一次看到三个角的菱角时 很惊讶。我将这种菱角进行观察之后认为,个 别地方有三个角的菱角是很特别的事情
是不 复杂 只复律界有这种情形呢?不!-切事情都有 改为:不仅生物界有这种情形,一切事情都有复杂性 和多样性。 我的天!复杂性、多样性的事物原是这样无所不在的。 改为:复杂性、多样性的事物无往不在 这样的认识方法,怎能谈得上精确呢。 改为:这样的认识方法,谈不上精确。 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 法 改为: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必须杜绝简单化绝对 的认识方法。 口语:通俗自然、简洁生动; 书面语:词语雅正,结构严谨
• 是不是只有生物界有这种情形呢?不!一切事情都有 复杂性、多样性。 • 改为:不仅生物界有这种情形,一切事情都有复杂性 和多样性。 • 我的天!复杂性、多样性的事物原是这样无所不在的。 • 改为:复杂性、多样性的事物无往不在。 • 这样的认识方法,怎能谈得上精确呢。 • 改为:这样的认识方法,谈不上精确。 • 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 法打仗。 • 改为: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必须杜绝简单化绝对 化的认识方法。 •口语:通俗自然、简洁生动; •书面语:词语雅正,结构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