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这样教《诗经》 《诗经·氓》教学纪实 王爱娣 《诗经·氓》是人教版必修2的一篇经典之作,诗歌讲述了一个古老的而又 无数次重复上演的爱情婚姻悲剧。本文的价值在于,它用高度凝练而有韵味的诗 歌语言、以女主人公的口吻讲述爱情故事,并且对自己的婚姻悲剧作出深刻的反 省,以告诫人们“无与士耽”。信息时代,我们如何教学这首诗,才能体现其经 典的价值?如何通过诗歌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这里是我最近为高中 教师培训做的一节示范课,是对经典诗歌教学所做的一次尝试,更是我在经历 11年课改教学实践基础上、在把我们的汉语文教学与英美母语教育比较研究、 重新审视语文课堂教学之后的一次新的认识。教学中,最小化地运用电脑课件 改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我把设计意图写在每个环节之后,以便提供思考的空间。 、解题,明确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说明《诗经》的经典价值;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对《诗经》,在座的诸位都不陌生,我们曾经学过的篇目有 学生:《关 雎》《蒹葭》),这两首诗是关于追求爱情而不得时的“辗转反侧,寤寐思服”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诗经》的《氓》,同样是关于爱情婚姻的主题一一这是文学 创作的母题。这里我要强调的是,“经”是经典的意思,“诗经”就是诗歌的经 典。在西汉武帝时代,《诗经》就被封为“四书五经”的“五经”之首(哪“五 经”?学生:诗、书、礼、易、春秋),《诗经》放在第一位,可见,《诗经》 是了不起的经典著作。今天我们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有 1、理解诗歌大意,背诵全诗(本节课尝试背诵1-2章,其余章节,课后背 (《诗经》的一个段落称为“一章”,“乐竟为一章”,古代诗歌可以配乐 吟唱) 2、分析“氓”与“我”两个人物形象及其主题。 朗读,检查预习情况 【设计意图】在预习的基础上,落实重要文言字词的音、形、义 老师:下面我们用朗读来展示预习情况,男生读奇数段,女生读偶数段(注 意:要读出节奏及不同的语气语调) 听完朗读,指出问题:有几个字,男生读得不太清楚,读音不准,例如“将 晊”等。请看屏幕上的注音,快速浏览: 氓(meng)蚩(ch)将( qiang)徂(cu)渐(jian)夙(s) 愆(qian)晊(xi)靡(mi)隰(xi)垣( gui yuan) 于(吁)说(脱)泮(畔) 对照注音,朗读两遍 提示:“于”“说”“畔”这三个字用括号标示,它们属于文言文字词运用 的哪类情况? 学生:通假字
今天我这样教《诗经》 ——《诗经·氓》教学纪实 王爱娣 《诗经·氓》是人教版必修 2 的一篇经典之作,诗歌讲述了一个古老的而又 无数次重复上演的爱情婚姻悲剧。本文的价值在于,它用高度凝练而有韵味的诗 歌语言、以女主人公的口吻讲述爱情故事,并且对自己的婚姻悲剧作出深刻的反 省,以告诫人们“无与士耽”。信息时代,我们如何教学这首诗,才能体现其经 典的价值?如何通过诗歌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这里是我最近为高中 教师培训做的一节示范课,是对经典诗歌教学所做的一次尝试,更是我在经历 11 年课改教学实践基础上、在把我们的汉语文教学与英美母语教育比较研究、 重新审视语文课堂教学之后的一次新的认识。教学中,最小化地运用电脑课件, 改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我把设计意图写在每个环节之后,以便提供思考的空间。 一、解题,明确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说明《诗经》的经典价值;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对《诗经》,在座的诸位都不陌生,我们曾经学过的篇目有——(学生:《关 雎》《蒹葭》),这两首诗是关于追求爱情而不得时的“辗转反侧,寤寐思服”。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诗经》的《氓》,同样是关于爱情婚姻的主题——这是文学 创作的母题。这里我要强调的是,“经”是经典的意思,“诗经”就是诗歌的经 典。在西汉武帝时代,《诗经》就被封为“四书五经”的“五经”之首(哪“五 经”?学生:诗、书、礼、易、春秋),《诗经》放在第一位,可见,《诗经》 是了不起的经典著作。今天我们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有: 1、理解诗歌大意,背诵全诗(本节课尝试背诵 1-2 章,其余章节,课后背 诵) (《诗经》的一个段落称为“一章”,“乐竟为一章”,古代诗歌可以配乐 吟唱) 2、分析“氓”与“我”两个人物形象及其主题。 二、朗读,检查预习情况 【设计意图】在预习的基础上,落实重要文言字词的音、形、义。 老师:下面我们用朗读来展示预习情况,男生读奇数段,女生读偶数段(注 意:要读出节奏及不同的语气语调)。 听完朗读,指出问题:有几个字,男生读得不太清楚,读音不准,例如“将” “咥”等。请看屏幕上的注音,快速浏览: 氓(méng) 蚩(chī) 将(qiāng) 徂(cú) 渐(jiān) 夙(sù ) 愆(qiān) 咥(xì) 靡(mǐ) 隰(xí) 垝垣(guǐ yuán) 于(吁) 说(脱) 泮(畔) 对照注音,朗读两遍。 提示:“于”“说”“畔”这三个字用括号标示,它们属于文言文字词运用 的哪类情况? 学生:通假字
老师:对,古音通假,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音同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 两个字本来形体不同,借用之后,音义相同了。例如,我们在必修1的《鸿门宴》 里还有一句“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这个“蚤”就通用“早”。这个知识 大家记住了,学文言文时经常会用到 还有几个字,大家要注意它们的字形和意义。(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这几个字) 蚩:(五笔字型码bhg,该字笔画构成依次为:凵、 、虫)忠厚的样 子?戏笑? 贰:不专一,有二心。【例】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爽:过错。现代汉语里的“爽”是带劲、有趣、过瘾的意思。这里是差错、 过错 成语【屡试不爽】反复试验都没出过差错,没有失败,都成功了。 这个成语容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渐,动词,浸湿,溅湿。 靡(mil没有,不。2倒下:望其旗靡;风靡。3低级趣味的(乐曲): 靡靡之音。mi奢靡,靡费) 概括内容,指导重点文句的翻译 【设计意图】1整体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训练概括能力:2找出诗歌的关 键句“无与士耽”,掌握上下句所运用的比兴手法;3指导文言翻译:准确翻译 出感叹句的表达效果 老师: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同学简要复述诗歌的主要内容 学生: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个女子回忆她与“氓”从恋爱、结婚到婚变的全过 程。开始氓来向她求婚,女子没有立即答应,男生有些生气;女子希望他不要生 气,告诉他以秋天作为婚期,于是,女子就欣然急切地盼望氓的到来,她对“氓 表现得很痴情,两人很顺利地结婚了。婚后生活贫困、辛苦,女子毫无怨言地操 持着家务,“氓”开始还好,慢慢地,脾气变得暴躁起来,并且毫无眷顾之意 女子独自伤悲,最终清醒地认识到既然你不念旧情,无情无义,那就算了吧! 老师:《氓》叙述的正是一个古老的、至今仍在无数次重复上演的生活故事 个痴情女子负心郎的爱情婚姻悲剧(板书:痴情女负心郎悲剧)。诗歌从恋 爱与新婚时的快乐写到婚后的悲剧结局,这个故事由乐而悲的转折点在哪里?从 诗中找出这个诗句来。 (学生有的找出“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有的找出“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还有的找出“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等。师生共同讨论:这个转折是从女子对这 段爱情婚姻状况最清醒的认识开始,这个清醒的认识体现在哪里?它表现出女子 内心深处痛苦的呐喊!)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板书:无食桑葚!无与士耽!) 请个别同学朗读这两个诗句,揣摩女子此时的心情 上一句是比兴,用什么比喻什么?用斑鸠食桑葚过多会昏醉,来比喻沉湎于 爱情会发昏。 下一句表达了女子什么样的心情?经历失败婚姻时的痛苦呐喊。是她从自己 的失败婚姻中总结出的深刻的教训,也是她对造成悲剧的当事人所能表达的最强 烈的控诉。用现代汉语翻译这两个句子,注意感叹句的表达效果。 学生的翻译:斑鸠啊,不要吃桑葚;女子啊,不要沉湎于爱情!
老师:对,古音通假,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音同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 两个字本来形体不同,借用之后,音义相同了。例如,我们在必修 1 的《鸿门宴》 里还有一句“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这个“蚤”就通用“早”。这个知识 大家记住了,学文言文时经常会用到。 还有几个字,大家要注意它们的字形和意义。(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这几个字) 蚩:(五笔字型码 bhgj,该字笔画构成依次为:凵、丨、一、虫)忠厚的样 子?戏笑? 贰:不专一,有二心。【例】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爽:过错。现代汉语里的“爽”是带劲、有趣、过瘾的意思。这里是差错、 过错。 成语【屡试不爽】反复试验都没出过差错,没有失败,都成功了。 这个成语容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渐,动词,浸湿,溅湿。 靡(mǐ1 没有,不。2 倒下:望其旗靡;风靡。3 低级趣味的(乐曲): 靡靡之音。mí奢靡,靡费) 三、概括内容,指导重点文句的翻译 【设计意图】1 整体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训练概括能力;2 找出诗歌的关 键句“无与士耽”,掌握上下句所运用的比兴手法;3 指导文言翻译:准确翻译 出感叹句的表达效果。 老师: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同学简要复述诗歌的主要内容。 学生: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个女子回忆她与“氓”从恋爱、结婚到婚变的全过 程。开始氓来向她求婚,女子没有立即答应,男生有些生气;女子希望他不要生 气,告诉他以秋天作为婚期,于是,女子就欣然急切地盼望氓的到来,她对“氓” 表现得很痴情,两人很顺利地结婚了。婚后生活贫困、辛苦,女子毫无怨言地操 持着家务,“氓”开始还好,慢慢地,脾气变得暴躁起来,并且毫无眷顾之意, 女子独自伤悲,最终清醒地认识到既然你不念旧情,无情无义,那就算了吧! 老师:《氓》叙述的正是一个古老的、至今仍在无数次重复上演的生活故事: 一个痴情女子负心郎的爱情婚姻悲剧(板书:痴情女 负心郎 悲剧)。诗歌从恋 爱与新婚时的快乐写到婚后的悲剧结局,这个故事由乐而悲的转折点在哪里?从 诗中找出这个诗句来。 (学生有的找出“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有的找出“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还有的找出“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等。师生共同讨论:这个转折是从女子对这 段爱情婚姻状况最清醒的认识开始,这个清醒的认识体现在哪里?它表现出女子 内心深处痛苦的呐喊!)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板书:无食桑葚!无与士耽!) 请个别同学朗读这两个诗句,揣摩女子此时的心情。 上一句是比兴,用什么比喻什么?用斑鸠食桑葚过多会昏醉,来比喻沉湎于 爱情会发昏。 下一句表达了女子什么样的心情?经历失败婚姻时的痛苦呐喊。是她从自己 的失败婚姻中总结出的深刻的教训,也是她对造成悲剧的当事人所能表达的最强 烈的控诉。用现代汉语翻译这两个句子,注意感叹句的表达效果。 学生的翻译:斑鸠啊,不要吃桑葚;女子啊,不要沉湎于爱情!
教师:这位同学翻译的大意是对的,但是,还没有把感叹句的表达效果表现 出来。 老师的翻译 斑鸠啊,千万不要吃太多的桑葚呀,否则会昏醉下去! 女生呀,千万不要与男生沉湎于未经思考的爱情,否则会头脑发昏! 我和同学的翻译不同在哪里? 学生:在“不要”前面多了一个“千万”。 老师:你们听得很仔细。这个“千万”或者“一定”,起到了加强语意的作 用,这就是感叹句这个句型所具有的表达效果及强调意味 老师再次念道:“女生呀,千万不要与男生沉湎于未经思考的爱情,否则会 头脑发昏!”男生亦如此。这是诗中女子留给世人的深刻教训,在座的每一位都 要引以为诫哦 四、分析人物形象及造成悲剧的原因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紧扣文本分析人物形象,要求得出的观点要站得住脚, 必须立足文本,从文中找出根据。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另 方面,养成学生的考试意识:阅读理解题的评分标准强调“按要点给分”,这样 可以提高答题结论的信息量。 老师:下面看看故事里的两个人,氓是一个什么样的男子汉,“我”又是 个什么样的女子?逐段阅读,找出相关的诗句。 1、“氓”的形象 找出诗中直接或间接写氓的句子,分析“氓”的形象特征。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忠厚老实,又有一些狡猾。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 —“怒”:求婚太直接,太急于求成。悲剧的根源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对感情不专一,德行无常。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达到目的之后,对妻子施以暴力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曾经的铮铮誓言,对爱的渴望,如今都不再顾念。不念旧 归纳与小结:有些狡猾,假装贸丝,实来求婚;有些性急:求婚不成, 发怒;有些忘情,对爱情不专一,不念旧情;有些粗暴,对妻子施以暴力 2、“我”的形象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极易沉湎于爱情 乘彼境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对爱痴情若此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反思型的理智者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教师:这位同学翻译的大意是对的,但是,还没有把感叹句的表达效果表现 出来。 老师的翻译: 斑鸠啊,千万不要吃太多的桑葚呀,否则会昏醉下去! 女生呀,千万不要与男生沉湎于未经思考 ....的爱情,否则会头脑发昏! 我和同学的翻译不同在哪里? 学生:在“不要”前面多了一个“千万”。 老师:你们听得很仔细。这个“千万”或者“一定”,起到了加强语意的作 用,这就是感叹句这个句型所具有的表达效果及强调意味。 老师再次念道:“女生呀,千万不要与男生沉湎于未经思考 ....的爱情,否则会 头脑发昏!”男生亦如此。这是诗中女子留给世人的深刻教训,在座的每一位都 要引以为诫哦。 四、分析人物形象及造成悲剧的原因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紧扣文本分析人物形象,要求得出的观点要站得住脚, 必须立足文本,从文中找出根据。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另一 方面,养成学生的考试意识:阅读理解题的评分标准强调“按要点给分”,这样 可以提高答题结论的信息量。 老师:下面看看故事里的两个人,氓是一个什么样的男子汉,“我”又是一 个什么样的女子?逐段阅读,找出相关的诗句。 1、“氓”的形象 找出诗中直接或间接写氓的句子,分析“氓”的形象特征。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忠厚老实,又有一些狡猾。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 ——“怒”:求婚太直接,太急于求成。悲剧的根源。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对感情不专一,德行无常。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达到目的之后,对妻子施以暴力。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曾经的铮铮誓言,对爱的渴望,如今都不再顾念。不念旧情。 归纳与小结:有些狡猾,假装贸丝,实来求婚;有些性急:求婚不成,当即 发怒;有些忘情,对爱情不专一,不念旧情;有些粗暴,对妻子施以暴力。 2、“我”的形象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极易沉湎于爱情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对爱痴情若此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反思型的理智者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操持家务,吃苦耐劳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决绝的态度,清醒而坚强的女 归纳与小结:很勤快,肯吃苦耐劳;很痴情,极易沉湎于爱情,因而丧失必 要的判断力;很理智:一旦婚姻失败,她又能深刻地反思,表现得十分理智而清 醒;有个性:个性比较坚强,一旦发现婚姻难以维系,便决绝地放弃,因而,活 得比较有尊严。 可见,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是丰富的,鲜活的,有特征,又有内涵,对于这样 丰富的形象,作品只是用高度凝练的整齐而有韵味的诗的语言来写的,这便是《诗 经》作为经典的魅力之一,值得我们久久玩味。 3、从形象分析到探究悲剧形成的原因 下面我们来探讨: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两个人的婚姻悲剧呢? 女子认为“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她把悲剧的全部责任归咎于“氓”, 你同意吗? 你认为造成他们爱情婚姻悲剧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结合诗歌和生活实际 来思考 把答案写在作业单上。 先独立思考,然后近旁的同学可以讨论 教师巡视课堂,待学生完成时集体讨论。 回答中,学生都是用一段话来笼统地概括的,表达很通顺流畅,但是信 息量不多, 老师当场要求对自己的回答进行提炼和概括,分别从氓和“我”两个角度 或两个方面, 按照一二三的“要点”来具体地谈,这是阅读考试的评卷要求(按要点给 分)。有的同 学找出一条理由,但诗中找不到根据,老师引用胡适的名言“大胆假设, 小心求证”先对 其肯定,然后指出其不可信。 四、探讨诗歌的主题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处理与整合信息的能力,准确而自信地表达自己的 观点 以上是我们自己对《氓》的人物形象及其造成悲剧原因的理解和概括,这首 诗究竟表达了什么主题?千百年来,很多学者文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过探 讨,老师罗列以下六点,供大家思考参照。你倾向于哪一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注意这里每条观点都注明出处,这是做文章研究学问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1淫妇说:“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把有伤 风化的种种根源归咎于妇女的淫乱。(朱熹《诗集传》) 2弃妇说:这是弃妇的诗,诉述她的错误的爱情,不幸的婚姻,她的悔 她的恨和她的决绝。第一、二章写结婚经过,第三章追悔自陷情网,第四、五章 写男方负情背德,第六章表示对男方的深恨。(余冠英《诗经选》
——操持家务,吃苦耐劳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决绝的态度,清醒而坚强的女 子! 归纳与小结:很勤快,肯吃苦耐劳;很痴情,极易沉湎于爱情,因而丧失必 要的判断力;很理智:一旦婚姻失败,她又能深刻地反思,表现得十分理智而清 醒;有个性:个性比较坚强,一旦发现婚姻难以维系,便决绝地放弃,因而,活 得比较有尊严。 可见,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是丰富的,鲜活的,有特征,又有内涵,对于这样 丰富的形象,作品只是用高度凝练的整齐而有韵味的诗的语言来写的,这便是《诗 经》作为经典的魅力之一,值得我们久久玩味。 3、从形象分析到探究悲剧形成的原因。 下面我们来探讨: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两个人的婚姻悲剧呢? 女子认为“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她把悲剧的全部责任归咎于“氓”, 你同意吗? 你认为造成他们爱情婚姻悲剧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结合诗歌和生活实际 来思考) 把答案写在作业单上。 先独立思考,然后近旁的同学可以讨论。 教师巡视课堂,待学生完成时集体讨论。 回答中,学生都是用一段话来笼统地概括的,表达很通顺流畅,但是信 息量不多, 老师当场要求对自己的回答进行提炼和概括,分别从氓和“我”两个角度 或两个方面, 按照一二三的“要点”来具体地谈,这是阅读考试的评卷要求(按要点给 分)。有的同 学找出一条理由,但诗中找不到根据,老师引用胡适的名言“大胆假设, 小心求证”先对 其肯定,然后指出其不可信。 四、探讨诗歌的主题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处理与整合信息的能力,准确而自信地表达自己的 观点。 以上是我们自己对《氓》的人物形象及其造成悲剧原因的理解和概括,这首 诗究竟表达了什么主题?千百年来,很多学者文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过探 讨,老师罗列以下六点,供大家思考参照。你倾向于哪一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注意这里每条观点都注明出处,这是做文章研究学问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1 淫妇说:“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把有伤 风化的种种根源归咎于妇女的淫乱。(朱熹《诗集传》) 2 弃妇说:这是弃妇的诗,诉述她的错误的爱情,不幸的婚姻,她的悔, 她的恨和她的决绝。第一、二章写结婚经过,第三章追悔自陷情网,第四、五章 写男方负情背德,第六章表示对男方的深恨。(余冠英《诗经选》)
(弃妇就是指被丈夫因某种原因所抛弃或者遗弃的妇女。在历史上看,弃妇 往往是不守妇道、朝三暮四之女。) 3卑鄙形象说:诗歌塑造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一个卑鄙的男子“氓”的 形象,虽然这个小商人看起来很老实,但实际上却是个无感情、无信义、自私自 利的坏家伙;一个是善良、热情的劳动妇女形象,她勤劳、淳朴,不畏贫苦,与 “氓”结婚后就把幸福和希望寄托在“氓”的身上。(孙绿怡《浅析》 选自《古典文学鉴赏集》,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教师教学用书》第42页) 4阶级论说:《虻》之所以成为文学史上最有名的一首弃妇诗,其关键就 在于通过两个鲜明的形象的刻画,通过一个女子的婚姻悲剧,深刻地批判了当时 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社会现实。(鲁人版教学参考用书) 5男权思想说:诗中女子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实际上是过去时代以经济支 配权为基础的男子在婚姻上的支配权所造成的。(马茂元、赵齐平《赏析》 《语文·必修二·教师教学用书》第40页) 6最新观点:《氓》诗之旨,是女子自述悔恨,由于自己的天真、单纯,坠 入情网,在热恋中没有看清“氓”的恶劣本质,轻率与之结合,待成婚日久,“氓” 的本性显露出来,没有了甜言蜜语,只剩下浸薄酷暴,如杨公骥所言“婚前是羊, 婚后是狼,婚前是奴才,婚后摆老爷架子。”这就使女子不堪忍受,懊悔不已, 乃至愤然与之决绝。并非是女子为“氓”所休弃。(赵巍《 不是“弃妇诗”》,发表于《黑龙江史志》2010年第1期) 如果你不同意以上所有观点,可以把你对《氓》主题的概括写在下面的横线 上,作为第7条 五、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回应开头提出的学习任务,重申学习目标,检验是否达到目标 《氓》是一篇经典之作,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 收获 第一,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将来学会运用,默写时不出错误。能做到吗? (学生点头) 第二,《诗经》是春秋中叶至西周初年的作品,我们学习经典,跨越时空, 做到古为今用,吸取前人有思考的智慧。 第三,寻求爱情是为了追求幸福,有尊严地活着,让自己和家人过上美好的 生活。因此,面对爱情,我们不可不审思慎取,三思而行,诚如辛弃疾所言:众 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最后,大家齐背第1-2章,剩下四章课外熟读并背诵。 下课
(弃妇就是指被丈夫因某种原因所抛弃或者遗弃的妇女。在历史上看,弃妇 往往是不守妇道、朝三暮四之女。) 3 卑鄙形象说:诗歌塑造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一个卑鄙的男子“氓”的 形象,虽然这个小商人看起来很老实,但实际上却是个无感情、无信义、自私自 利的坏家伙;一个是善良、热情的劳动妇女形象,她勤劳、淳朴,不畏贫苦,与 “氓”结婚后就把幸福和希望寄托在“氓”的身上。(孙绿怡《浅析》, 选自《古典文学鉴赏集》,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教师教学用书》第 42 页) 4 阶级论说:《虻》之所以成为文学史上最有名的一首弃妇诗,其关键就 在于通过两个鲜明的形象的刻画,通过一个女子的婚姻悲剧,深刻地批判了当时 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社会现实。(鲁人版教学参考用书) 5 男权思想说:诗中女子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实际上是过去时代以经济支 配权为基础的男子在婚姻上的支配权所造成的。(马茂元、赵齐平《赏析》, 《语文·必修二·教师教学用书》第 40 页) 6 最新观点:《氓》诗之旨,是女子自述悔恨,由于自己的天真、单纯,坠 入情网,在热恋中没有看清“氓”的恶劣本质,轻率与之结合,待成婚日久,“氓” 的本性显露出来,没有了甜言蜜语,只剩下浸薄酷暴,如杨公骥所言“婚前是羊, 婚后是狼,婚前是奴才,婚后摆老爷架子。”这就使女子不堪忍受,懊悔不已, 乃至愤然与之决绝。并非是女子为“氓”所休弃。(赵巍《 不是“弃妇诗”》,发表于《黑龙江史志》2010 年第 1 期) 如果你不同意以上所有观点,可以把你对《氓》主题的概括写在下面的横线 上,作为第 7 条。 7 五、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回应开头提出的学习任务,重申学习目标,检验是否达到目标。 《氓》是一篇经典之作,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 收获: 第一,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将来学会运用,默写时不出错误。能做到吗? (学生点头) 第二,《诗经》是春秋中叶至西周初年的作品,我们学习经典,跨越时空, 做到古为今用,吸取前人有思考的智慧。 第三,寻求爱情是为了追求幸福,有尊严地活着,让自己和家人过上美好的 生活。因此,面对爱情,我们不可不审思慎取,三思而行,诚如辛弃疾所言:众 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最后,大家齐背第 1-2 章,剩下四章课外熟读并背诵。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