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组织 定义一细胞+细胞间质 分类一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 Epithelial tissue) 概述 (一)特点 1.细胞多、间质少、排列整齐紧密 2.有极性一游离面一体表或管、腔、囊的内表面 基底面一借基膜与深部结缔组织相连 侧面一细胞之间的连接面 3.有基膜一连接上皮组织与结缔组织 4.无血管一营养物质通过基膜渗透到上皮细胞间隙中 5.分类一被覆上皮、腺上皮 6.功能一保护、吸收、分泌、排泄 被覆上皮( covering epithelium) 覆盖于身体表面,衬贴在体腔和有腔器官内表面 被覆上皮分类依据一细胞层数及细胞形态 (一)类型和结构 1.单层扁平上皮( squamous 形态:表面观一多边形,边缘锯齿状;核椭圆,位中央 侧面观一扁平;胞质薄;核扁 功能:保持光滑,减少摩擦 分布:心血管、淋巴管腔面一内皮( endothelium) 胸膜、腹膜及心包膜表面一间皮( mesothelium) 2.单层立方上皮( cuboidal) 形态:表面观一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角形 侧面观一细胞立方形;核圆居中 功能:分泌、吸收 分布:甲状腺、肾小管 3单层柱状上皮( columnar 形态:表面观一细胞呈六角形或多 侧面观一细胞柱状;核长圆迂 功能:分泌、吸收 分布:胃、肠、子宫、胆囊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ciliated columnar) 形态:柱状细胞十梭形细胞+锥状细胞十杯状细胞 细胞底连基膜,核高低不一,看似复层,实为 功能:分泌、保护 分布:呼吸道
1 基 本 组 织 定义—细胞+细胞间质 分类—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Epithelial tissue) 概述 (一)特点 1.细胞多、间质少、排列整齐紧密 2.有极性 游离面—体表或管、腔、囊的内表面 基底面—借基膜与深部结缔组织相连 侧 面—细胞之间的连接面 3.有基膜—连接上皮组织与结缔组织 4.无血管—营养物质通过基膜渗透到上皮细胞间隙中 5.分类— 被覆上皮、腺上皮 6.功能—保护、吸收、分泌、排泄 一、被覆上皮(covering epithelium) 覆盖于身体表面,衬贴在体腔和有腔器官内表面 被覆上皮分类依据—细胞层数及细胞形态 (一)类型和结构 1.单层扁平上皮(squamous 形态: 表面观—多边形,边缘锯齿状;核椭圆,位中央 侧面观—扁平;胞质薄;核扁 功能: 保持光滑,减少摩擦 分布: 心血管、淋巴管腔面—内皮(endothelium) 胸膜、 腹膜及心包膜表面—间皮(mesothelium) 2.单层立方上皮(cuboidal) 形态:表面观—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角形 侧面观—细胞立方形;核圆居中 功能:分泌、吸收 分布:甲状腺、肾小管 3.单层柱状上皮(columnar) 形态:表面观—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角形 侧面观—细胞柱状;核长圆近基底处 功能:分泌、吸收 分布:胃、肠、子宫、胆囊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ciliated columnar) 形态: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状细胞+杯状细胞 细胞底连基膜,核高低不一,看似复层,实为单层 功能:分泌、保护 分布:呼吸道
5.复层扁平上皮( stratified squamous) 形态:基底层一层低柱或立方形细胞(增殖力最强) 中间层一数层多边形细胞 浅表层一几层梭形或扁平细胞 功能:耐摩擦,保护,再生 分布:角化的一皮肤 未角化的一口腔、食管、阴道 6变移上皮( (transitional) 形态:器官充盈一上皮变薄细胞变扁 官空虚一上皮变厚表层细胞变大 功能:保护 分布:排尿管道 (二)特殊结构 1.游离面 (1)微绒毛( microvillus) 形态:LM—纵纹状(纹状缘、刷状缘) EM细胞膜+细胞质(内含微丝) 功能: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吸收 命生 分布:小肠、近曲小管等 (2)纤毛( cilium) 形态:LM一微小指状突起 EM一细胞膜+细胞质(内含9+2微管) 功能:定向摆动、排出异物 分布:呼吸道上皮细胞 2.侧面 (1)紧密连结(闭锁小带)( tight junction 形态一点、斑、带状(10~15nm),点状融合 凡U成 功能一屏障作用 紧密连接 分布一单层立方、柱状上皮顶端 (2)中间连结(粘着小带)( intermediate): 形态一间隙内充满丝状物(15~20nm):带状:胞浆面附致密物与细丝 功能一粘着,保持细胞形态,传递细胞收缩力 亲非 中间连接 分布一上皮、心肌(闰盘) (3)桥粒(粘着斑)( desmosome) 形态一斑状间隙内为致密中线+两侧丝状物(20~30m):胞浆面有附着板+张力丝 功能一固定+支持 分布一复层扁平上皮 一张力丝
2 5.复层扁平上皮(stratified squamous) 形态:基底层一层低柱或立方形细胞(增殖力最强) 中间层—数层多边形细胞 浅表层—几层梭形或扁平细胞 功能:耐摩擦,保护,再生 分布:角化的—皮肤 未角化的—口腔、食管、阴道 6.变移上皮(transitional) 形态:器官充盈—上皮变薄细胞变扁 器官空虚—上皮变厚表层细胞变大 功能:保护 分布:排尿管道 (二)特殊结构 1.游离面 ⑴微绒毛(microvillus) 形态:LM—纵纹状(纹状缘、刷状缘) EM—细胞膜+细胞质(内含微丝) 功能: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吸收 分布:小肠、近曲小管等 ⑵纤毛(cilium) 形态:LM—微小指状突起 EM—细胞膜+细胞质(内含 9+2 微管) 功能:定向摆动、排出异物 分布:呼吸道上皮细胞 2.侧面 ⑴紧密连结(闭锁小带)(tight junction): 形态—点、斑、带状(10~15nm),点状融合 功能—屏障作用 分布—单层立方、柱状上皮顶端 ⑵中间连结(粘着小带)(intermediate): 形态—间隙内充满丝状物(15~20nm);带状;胞浆面附致密物与细丝 功能—粘着,保持细胞形态,传递细胞收缩力 分布—上皮、心肌(闰盘) ⑶桥 粒(粘着斑)(desmosome): 形态—斑状间隙内为致密中线+两侧丝状物(20~30nm);胞浆面有附着板+张力丝 功能—固定+支持 分布—复层扁平上皮
(4)缝隙连结(通讯连结)(gap): 形态一斑状间隙很窄(2~3nm):细胞膜上相嵌蛋白质围成的小管 功能一物质流通,传递化学信息、电冲动 分布一胚胎和成体的多种细胞间 3.基底面 (1)基膜( basement membrane) 形态:LM—一薄膜状、厚薄不 HE一粉红色:银染一黑色:PAS一紫红色 EM一基板(上皮组织产生)厚50~100m(透明层和致密层) 网板(结缔组织产生) 功能:支持、连接、引导上皮分化、具半透膜性质 分布:上皮与结缔组织之间 (2)质膜内褶( plasma membrane infolding) 形态:LM纵纹状 EM一上皮细胞基底面细胞膜向内凹陷,内有许多线粒体 功能:扩大基底面积,有利于物质交换 分布:肾小管等处 三、腺上皮和腺 (一)定义 腺上皮: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腺: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构成的器官 (二)分类 外分泌腺 分泌部:浆液性腺泡(蛋白质分泌细胞) 粘液性腺泡(糖蛋白分泌细胞) 混合性腺泡 导管部:将分泌物排出至特定部位 2.内分泌腺 腺细胞排列成团、索、网状 无导管 分泌物为激素,通过血管、淋巴管运送至靶器官、靶细胞 四、上皮组织的再生 再生能力较强:生理性更新 病理性再生
3 ⑷缝隙连结(通讯连结)(gap): 形态—斑状间隙很窄(2~3nm);细胞膜上相嵌蛋白质围成的小管 功能—物质流通,传递化学信息、电冲动 分布—胚胎和成体的多种细胞间 3.基底面 ⑴基膜(basement membrane) 形态:LM—薄膜状、厚薄不 HE—粉红色;银染—黑色;PAS—紫红色 EM—基板(上皮组织产生)厚 50~100nm(透明层和致密层) 网板(结缔组织产生) 功能:支持、连接、引导上皮分化、具半透膜性质 分布:上皮与结缔组织之间 ⑵质膜内褶(plasma membrane infolding) 形态:LM—纵纹状 EM—上皮细胞基底面细胞膜向内凹陷, 内有许多线粒体 功能:扩大基底面积,有利于物质交换 分布:肾小管等处 三、腺上皮和腺 (一)定义 腺上皮: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腺: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构成的器官 (二)分类 1.外分泌腺 分泌部:浆液性腺泡(蛋白质分泌细胞) 粘液性腺泡(糖蛋白分泌细胞) 混合性腺泡 导管部:将分泌物排出至特定部位 2.内分泌腺 腺细胞排列成团、索、网状 无导管 分泌物为激素,通过血管、淋巴管运送至靶器官、靶细胞 四、上皮组织的再生 再生能力较强:生理性更新 病理性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