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 教案 20182019 学年第1学期 学 院 机电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 发动机原理 专业、年级、班级 车辆工程2016级2班 主讲教师 肖明伟(副教授)
海 南 大 学 教 案 2018 ~ 2019 学年 第 1 学期 学 院 机电工程学院 课 程 名 称 发动机原理 专业、年级、班级 车辆工程 2016 级 2 班 主 讲 教 师 肖明伟(副教授)
教案编写说明 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任课教师应根据专业 的培养方案,紧扣教学大纲,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实际,提前编写设计 好每门课程每个章、节或主题的全部教学活动。教案编写说明如下: 1、编号:按施教的顺序标明序号(每次课一个序号)。 2、教学时数:指完成一个授课题目所用教学时间。理论课通常以学时数为 单位(一般2学时),而实践课则以学时数,天数或周数为单位 3、教学课型表示所授课程的类型,请在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 及其它栏内选择打“√”。 4、题目:标明章、节或主题。 5、教学目的要求。 6、教学重点、难点。 7、教学方式和手段 8、教学过程(含复习旧课、引入新课、组织教学、启发思维等)。将授课的 内容按逻辑层次,有序设计编排。本部分不同专业的授课可有自己的特色。 9、讨论、思考题和作业。 10、参考资料:列出参考书籍、有关资料。 11、日期的填写系指本堂课授课的时间。 授课教案应根据专业技术领域发展、教学要求变化、学生实际水平,以及教 师以往教学的课后小结、批注等进行补充、修改或重写,以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 性和适用性。请妥善保存各阶段的教案,并配合好学院的教学检查和归档等工作 2
2 教案编写说明 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任课教师应根据专业 的培养方案,紧扣教学大纲,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实际,提前编写设计 好每门课程每个章、节或主题的全部教学活动。教案编写说明如下: 1、编号:按施教的顺序标明序号(每次课一个序号)。 2、教学时数:指完成一个授课题目所用教学时间。理论课通常以学时数为 单位(一般 2 学时),而实践课则以学时数,天数或周数为单位。 3、教学课型表示所授课程的类型,请在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 及其它栏内选择打“√”。 4、题目:标明章、节或主题。 5、教学目的要求。 6、教学重点、难点。 7、教学方式和手段。 8、教学过程(含复习旧课、引入新课、组织教学、启发思维等)。将授课的 内容按逻辑层次,有序设计编排。本部分不同专业的授课可有自己的特色。 9、讨论、思考题和作业。 10、参考资料:列出参考书籍、有关资料。 11、日期的填写系指本堂课授课的时间。 授课教案应根据专业技术领域发展、教学要求变化、学生实际水平,以及教 师以往教学的课后小结、批注等进行补充、修改或重写,以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 性和适用性。请妥善保存各阶段的教案,并配合好学院的教学检查和归档等工作
发动机原理课程教案 编号:01 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实践课口其它口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发动机的性能 第一讲发动机理论循环、实际循环;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标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理想循环与实际循环 2.掌握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教学重点、难点: 1汽车发动机的三种基本的理想循环 2.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标与有效性能指标 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学方式: 1讲授法。制作精美多媒体课件,结合动画、视频进行剂析和演示,使讲解的内容浅显易懂。 2.互动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主讲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容和互动。 3.“举一反三”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注重一步步提出假设和疑问,培养学生思维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2习题库的建立与更新。 3
3 发动机原理课程教案 编 号:01 课时安排: 2 学时 教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其它□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发动机的性能 第一讲 发动机理论循环、实际循环;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标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理想循环与实际循环 2.掌握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教学重点、难点: 1.汽车发动机的三种基本的理想循环 2.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标与有效性能指标 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学方式: 1.讲授法。制作精美多媒体课件,结合动画、视频进行剖析和演示,使讲解的内容浅显易懂。 2.互动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主讲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容和互动。 3.“举一反三”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注重一步步提出假设和疑问,培养学生思维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2.习题库的建立与更新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导入 从本课时开始,开始讲解汽车发动机原理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由于该章节内容较多,分两 次进行讲解。 该课时主要讲解发动机的理论循环、四冲程发动机实际 循环以及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 标。该课时内容的掌握提高学生对发动机原理的兴趣,为下课时学习发动机的性能剩余内容打好基 础。 第二阶段:知新 S1-1发动机理论循环 一实际循环向理想循环的简化 1研究发动机理论循环的目的 2.实际循环的简化 理想循环及其分析比较 (一)混合加热循环 车用柴油机的理想循环 1循环特征参数 (1)压缩比 (2)压力升高比 (3)预张比 2热效率 3分析 4
4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导入 从本课时开始,开始讲解汽车发动机原理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由于该章节内容较多,分两 次进行讲解。该课时主要讲解发动机的理论循环、四冲程发动机实际循环以及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 标。该课时内容的掌握提高学生对发动机原理的兴趣,为下课时学习发动机的性能剩余内容打好基 础。 第二阶段:知新 §1-1 发动机理论循环 一 实际循环向理想循环的简化 1.研究发动机理论循环的目的 2.实际循环的简化 二 理想循环及其分析比较 (一)混合加热循环 — 车用柴油机的理想循环 1 循环特征参数 (1)压缩比 (2)压力升高比 (3)预胀比 2 热效率 3 分析
p=1 1.5 2.0 2.5 20 (二)定容加热循环(奥托0TT0循环)一汽油机的理想循环 1热效率 2分析 (三)定压加热循环(DISL循环)一船帕用柴油机的理想循环 1热效率 2分析 (四)三种理想循环热效率的比较 1初态1相同,压缩比c相同,加热量q相同 2初态1相同,最高压力Pmx、最高温度Tmax相同,放热量9卵相同 §1-2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发动机理想循环加上各项损失后,即可分析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5 (二)定容加热循环(奥托 OTTO 循环)— 汽油机的理想循环 1 热效率 2 分析 (三)定压加热循环(DIESEL 循环)— 船舶用柴油机的理想循环 1 热效率 2 分析 (四)三种理想循环热效率的比较 1 初态 1 相同,压缩比相同,加热量 q1 相同 2 初态 1 相同,最高压力 pmax 、最高温度 Tmax 相同,放热量 q2 相同 §1-2 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发动机理想循环加上各项损失后,即可分析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一工质改变损失 (一)工质性质 (二)比热容 (三)高温分解 二传热、流动损失 (一)传热损失 (二)流动损失 (三)换气损失 (四)时间损失 (五)补燃损失 (六)淮漏损失 §1-3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标 发动机性能指标:指示指标,有效指标。 指示指标 有效指标 示功图 一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 (-)指示功W, (二)平均指示压力P 二指示功率N, 单位时间所做的指示功。 三指示比油耗和指示热效率 6
6 一 工质改变损失 (一)工质性质 (二)比热容 (三)高温分解 二 传热、流动损失 (一)传热损失 (二)流动损失 (三)换气损失 (四) 时间损失 (五) 补燃损失 (六) 泄漏损失 §1-3 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标 发动机性能指标:指示指标,有效指标。 指示指标 有效指标 示功图 一 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 (一)指示功 Wi (二)平均指示压力 pi 二 指示功率 Ni 单位时间所做的指示功。 三 指示比油耗和指示热效率
(一)指示燃油消耗率8 (二)指示热效率刀, 第三阶段:小结 (1)依次梳理本堂课的的知识点: (2)简要概括和总结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 第四阶段:作业 讨论、思考题、作业: 1、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循环与理想循环的区别。 2、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及有效指标?分别有哪些?(注意要求会计算) 3、总结提高发动机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指标的基本途径。 参考资料: 1、陈培陵主编《汽车发动机原理》人民交通出版社 2、刘峥,王建昕《汽车发动机原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3、周一鸣主编《汽车拖拉机学一发动机原理》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后记: 本次课通过图示案例分析方式,让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理想循环与实际循环:发动机的性能指 标等有一个具体的认识,深刻掌握本专题内容,同时本专题的学习方法对以后各个章节的开展有很 大帮助
7 (一)指示燃油消耗率 gi (二)指示热效率 i 第三阶段:小结 (1)依次梳理本堂课的的知识点; (2)简要概括和总结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 第四阶段:作业 讨论、思考题、作业: 1、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循环与理想循环的区别。 2、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及有效指标?分别有哪些?(注意要求会计算) 3、总结提高发动机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指标的基本途径。 参考资料: 1、陈培陵主编《汽车发动机原理》人民交通出版社 2、刘峥,王建昕《汽车发动机原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3、周一鸣主编《汽车拖拉机学-发动机原理》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后记: 本次课通过图示案例分析方式,让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理想循环与实际循环;发动机的性能指 标等有一个具体的认识,深刻掌握本专题内容,同时本专题的学习方法对以后各个章节的开展有很 大帮助
编号:02 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实践课口其它口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发动机的性能 第二讲发动机的有效性能指标:机械损失、机械效率:热平衡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发动机的机械效率与机械损失,以及机械损失的测定方法 2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热平衡 教学重点、难点: 1发动机的机械效率与机械损失,以及机械损失的测定方法 2汽车发动机的热平衡 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学方式: 1讲授法。制作精美多媒体课件,结合动画、视频进行剖析和演示,使讲解的内容浅显易懂。 2互动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主讲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容和互动。 3.“举一反三”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注重一步步提出假设和疑问,培养学生思维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2.习题库的建立与更新 8
8 编 号:02 课时安排: 2 学时 教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其它□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发动机的性能 第二讲 发动机的有效性能指标;机械损失、机械效率;热平衡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发动机的机械效率与机械损失,以及机械损失的测定方法 2.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热平衡 教学重点、难点: 1.发动机的机械效率与机械损失,以及机械损失的测定方法 2.汽车发动机的热平衡 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学方式: 1.讲授法。制作精美多媒体课件,结合动画、视频进行剖析和演示,使讲解的内容浅显易懂。 2.互动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主讲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容和互动。 3.“举一反三”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注重一步步提出假设和疑问,培养学生思维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2.习题库的建立与更新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温故 复习: (1)发动机理论循环(理论循环机器分析比较、): (2)四冲程发动机实际循环: (3)发动机指示性能指标。 第二阶段:导入 上课时学习了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部分知识,了解了发动机理论循环、四冲程发动机实际循环 以及掌握了一些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标,对汽车发动机原理这门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该课时继续 学习发动机性能剩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发动机的有效性能指标、机械损失和机械损失效率以及热 平衡的知识点。 第三阶段:知新 §14发动机的有效性能指标 有效功率和机械损失功率 (一)有效功率N。 (二)机械损失功率Nm 二有效扭矩M。 功率输出轴输出的扭矩。 三平均有效压力P。 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有效功。 四升功率和比重量 (一)升功率N, (二)比重量G。 五有效比油耗和有效热效率 (-)有效比油耗ge
9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温故 复习: (1)发动机理论循环(理论循环机器分析比较、); (2)四冲程发动机实际循环; (3)发动机指示性能指标。 第二阶段:导入 上课时学习了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部分知识,了解了发动机理论循环、四冲程发动机实际循环、 以及掌握了一些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标,对汽车发动机原理这门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该课时继续 学习发动机性能剩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发动机的有效性能指标、机械损失和机械损失效率以及热 平衡的知识点。 第三阶段:知新 §1-4 发动机的有效性能指标 一 有效功率和机械损失功率 (一)有效功率 Ne (二)机械损失功率 N m 二 有效扭矩 Me 功率输出轴输出的扭矩。 三 平均有效压力 pe 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有效功。 四 升功率和比重量 (一)升功率 Nl (二)比重量 Ge 五 有效比油耗和有效热效率 (一)有效比油耗 ge
(二)有效热效率门e §15机械损失与机械损失效率 ·机械效率门m 对于不同类型的发动机,绝对损失大的,其相对损失却不一定也大。必须有一个衡量标准,故 引进机械效率的概念。 有效功率与指示功率的比值 二机械损失的测定 (一)倒拖法一只能在电力测功机上试验 在压缩比不很高的汽油机上得到广泛应用。 (二)灭缸法一仅适用于多缸机 其它还有示功图法,油耗线法等。 三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一)转速 其中:Cm为活塞平均运行速度。 (二)负荷 发动机的负荷一柴油机:油门拉杆或齿条位置:汽油机:节气门开度。 (三)润滑油品质和冷却水温度 润滑油粘度影响润滑效果,润滑油温度影响润滑油粘度,冷却水温度影响润滑油温度,即冷却 水、润滑油温度通过润滑油粘度间接影响润滑效果。 水冷发动机的冷却水温应保持在80-95℃
10 (二)有效热效率 e §1-5 机械损失与机械损失效率 一 机械效率 m 对于不同类型的发动机,绝对损失大的,其相对损失却不一定也大。必须有一个衡量标准,故 引进机械效率的概念。 有效功率与指示功率的比值。 二 机械损失的测定 (一)倒拖法 — 只能在电力测功机上试验 在压缩比不很高的汽油机上得到广泛应用。 (二)灭缸法 — 仅适用于多缸机 其它还有示功图法,油耗线法等。 三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一) 转速 其中: cm 为活塞平均运行速度。 (二)负荷 发动机的负荷 — 柴油机:油门拉杆或齿条位置;汽油机:节气门开度。 (三)润滑油品质和冷却水温度 润滑油粘度影响润滑效果,润滑油温度影响润滑油粘度,冷却水温度影响润滑油温度,即冷却 水、润滑油温度通过润滑油粘度间接影响润滑效果。 水冷发动机的冷却水温应保持在 8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