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秋季期第一次月考九年级试卷 ※※※※※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赋分:120分) 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装 第1卷(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积累与运用(1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妖娆(no)蓑衣(suo)襁褓(qing)润如油膏(rin) B.喑哑ying)瓦楞(leng)栖息(qi)怒不可遏(e) C.田圃(p)教诲(hui)陨落yan)强聒不舍( qiang) D.佝偻(10)枘凿(na)诅咒(z0)恪尽职守(ke) 订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网络问政”制度的改弦更张,不仅有利于政府随时接受舆论监督,提高行政效 率,而且有助于民众更加便捷地参政议政,维护自身的权利 B.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老师牺牲休息时间,处心积虑地给他们辅导 ※※※ C.大家取得了好成绩但不能骄傲,需要再接再厉才能有更大的作为 D.我们在玉树、在舟曲、在世博展馆、在奧运会上,在那些家喻户晓的地方,都可以 ※ 看到志愿者的身影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B.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线 C.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使居民的收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 D.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4.下列对课文知识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与温庭筠的《望江南》相同,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 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 B.鲁迅的小说《故乡》是按鲁迅回故乡、鲁迅在故乡和鲁迅离故乡的顺序来行文的 C.诸葛亮写的《隆中对》的核心部分是诸葛亮对刘备为“信大义于天下”而问计所 作的回答 D.《沁园春雪》中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 千万里都是雪飘。 ※二.议论文阅读。(58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2013年秋季期桥圩三中第一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2013 年秋季期 桥圩三中第一次月考 九年级 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8 页) 2013 年秋季期第一次月考九年级试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赋分:120 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第 1 卷(选择题(1—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一.积累与运用(1—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娆.(náo) 蓑.衣(suō) 襁.褓(qiáng) 润.如油膏(rùn) B. 喑.哑(yīng) 瓦楞.(lèng) 栖.息(qī) 怒不可遏.(è) C. 田圃.(pǔ) 教诲.(huì) 陨.落(yǔn) 强.聒不舍(qiǎng) D. 佝偻.(lǚ) 枘.凿(nà) 诅.咒(zǔ) 恪.尽职守(kè)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网络问政”制度的改弦更张 ....,不仅有利于政府随时接受舆论监督,提高行政效 率,而且有助于民众更加便捷地参政议政,维护自身的权利。 B.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老师牺牲休息时间,处心积虑 ....地给他们辅导。 C.大家取得了好成绩但不能骄傲,需要再接再厉 ....才能有更大的作为。 D.我们在玉树、在舟曲、在世博展馆、在奥运会上,在那些家喻户晓 ....的地方,都可以 看到志愿者的身影。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B.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C.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使居民的收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 D.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4. 下列对课文知识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与温庭筠的《望江南》相同,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 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 B.鲁迅的小说《故乡》是按鲁迅回故乡、鲁迅在故乡和鲁迅离故乡的顺序来行文的。 C.诸葛亮写的《隆中对》的核心部分是诸葛亮对刘备为“信大义于天下”而问计所 作的回答。 D.《沁园春 雪》中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 千万里都是雪飘。 二.议论文阅读。(5—8 小题,每题 3 分,共 12 分)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学校: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学 校
读“死”书与读“活”书 ①读“死”书好,还是读“活”书好?看起来,自然是读“活”书妤。读“活”书,可以联系实 际,可以活学活用,可以打开思路,可以进行创造. 些举一反三的例子,一些科学上 的创造发明,莫不是来自读“活”书,以及善于“活”读书。 ②但是,天下任何事情,都要看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定。我们现在谈的是中学生的读 书。中学生刚刚开始人生的路,他们刚刚学会自己读书,需要的是牢固可靠的基础知识, 首先要把书读懂,这样掌握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无误的,就可以终生受用。因此,对于 中学生来说,我看与其鼓励他们现在读“活”书,不如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死书,或者是先 读“死”书,后读“活”书 ③(a)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 (b)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认清楚,然后照着去理解。(c)读“死”书,就是要抓住书 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 背准、用准。(d)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功夫。(e)要把书读进去, 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 ④我这样讲,是从我个人的切身感受出发的。首先,我有感于“四人帮”时的“假、大 空”,给我们的学风和文风所造成的危害。其次,我总结了过去的失误,年轻时,我读书, 喜欢从兴趣出发,强调读“活”书。结果许多基本知识都还没有搞通,就自以为是,夸夸其 谈,以至什么都没有真正学到。年纪大了,回首往事,不胜懊恼。所以,读书先要读“死 书,有了读“死”书的基础,然后再读“活”书为佳。 ⑤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 死”、“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我们强调读“死”书,但又不拘泥于读“死”书。“死” 与“活”,都是对人而言的。人要书“死”,书就“死”;人要书“活”,书就“活”。这就叫“运用之 妙,存乎一心”。善读书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书籍奥秘的金钥匙。书籍是死的,金钥匙却 是活的。“死”与“活”的关系,大概有如书籍与金钥匙的关系。我们先要有书籍,然后金钥匙 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钥匙,又有什么用处?因此,谈读书,就得先读书 5.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谈读“死”书与读“活“书” B科学上的创造发明,莫不是来自读“活”书,以及善于“活”读书。 C中学生应该先读“死”书,后读“活”书 D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 6.“由于书是文字构成的,中国的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方面”这句子是从第三段抽出来 的,它的位置应放在( A.a和b之间B.b和c之间C.c和d之间 D.d和e之间 7.第⑤运用的论证方法有不正确的是( A.举例认证道理认证B.引用论证对比论证 C.道理认证比喻论证D.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8.下列表述与本文不够契合的是( A.“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是指读书时要有一点探究和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目从 2013年秋季期桥圩三中第一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卷第-2一页(共8页)
2013 年秋季期 桥圩三中第一次月考 九年级 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8 页) 读“死”书与读“活”书 ①读“死”书好,还是读“活”书好?看起来,自然是读“活”书好。读“活”书,可以联系实 际,可以活学活用,可以打开思路,可以进行创造……一些举一反三的例子,一些科学上 的创造发明,莫不是来自读“活”书,以及善于“活”读书。 ②但是,天下任何事情,都要看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定。我们现在谈的是中学生的读 书。中学生刚刚开始人生的路,他们刚刚学会自己读书,需要的是牢固可靠的基础知识, 首先要把书读懂,这样掌握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无误的,就可以终生受用。因此,对于 中学生来说,我看与其鼓励他们现在读“活”书,不如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死”书,或者是先 读“死”书,后读“活”书。 ③(a)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 (b)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认清楚,然后照着去理解。(c)读“死”书,就是要抓住书 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 背准、用准。(d)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功夫。(e)要把书读进去, 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 ④我这样讲,是从我个人的切身感受出发的。首先,我有感于“四人帮”时的“假、大、 空”,给我们的学风和文风所造成的危害。其次,我总结了过去的失误,年轻时,我读书, 喜欢从兴趣出发,强调读“活”书。结果许多基本知识都还没有搞通,就自以为是,夸夸其 谈,以至什么都没有真正学到。年纪大了,回首往事,不胜懊恼。所以,读书先要读“死” 书,有了读“死”书的基础,然后再读“活”书为佳。 ⑤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 “死”、“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我们强调读“死”书,但又不拘泥于读“死”书。“死” 与“活”,都是对人而言的。人要书“死”,书就“死”;人要书“活”,书就“活”。这就叫“运用之 妙,存乎一心”。善读书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书籍奥秘的金钥匙。书籍是死的,金钥匙却 是活的。“死”与“活”的关系,大概有如书籍与金钥匙的关系。我们先要有书籍,然后金钥匙 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钥匙,又有什么用处?因此,谈读书,就得先读书。 5.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最准确 ...的一项是( ) A 谈读“死”书与读“活“书” B 科学上的创造发明,莫不是来自读“活”书,以及善于“活”读书。 C 中学生应该先读“死”书,后读“活”书。 D 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 6. “由于书是文字构成的,中国的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方面”这句子是从第三段抽出来 的,它的位置应放在( ) A. a 和 b 之间 B. b 和 c 之间 C. c 和 d 之间 D. d 和 e 之间 7.第⑤运用的论证方法有不正确的是( ) A.举例认证 道理认证 B.引用论证 对比论证 C. 道理认证 比喻论证 D.引用论证 比喻论证 8.下列表述与本文不够契合 ....的是( ) A. “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是指读书时要有一点探究和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目从
或迷信。否则,读书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B.“金钥匙”就是指科学有效的读书方法 C.作者在文中倡导的是中学阶段读书的目的是打好知识的基础,以后才能灵活深刻的理 解书中有要义 D.中学阶段不应只强调读“死”书,打基础固然重要,但还要培养灵活学习的能力。 文言文阅读,(9-14小题,共18分) 【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 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 成,汉室可兴矣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 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 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 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丙】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李清照》 9.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 C、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亮)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D、先帝不以臣卑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0.对【丙】文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尘香”二字写落花已化为尘土,流露出词人对美妤事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 B.“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C.“欲语”而泪先夺眶而出,写出词人有难以抑制的满腹忧愁和伤痛,具有感人心弦的艺 术魅力 D.“春尚好”“泛轻舟”用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随遇而安的喜悦之 情 第2卷(非选择题(11-23小题)共90分)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卑鄙: ②也拟泛轻舟 2013年秋季期桥圩三中第一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
2013 年秋季期 桥圩三中第一次月考 九年级 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8 页) 或迷信。否则,读书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B. “金钥匙”就是指科学有效的读书方法。 C. 作者在文中倡导的是中学阶段读书的目的是打好知识的基础,以后才能灵活深刻的理 解书中有要义。 D.中学阶段不应只强调读“死”书,打基础固然重要,但还要培养灵活学习的能力。 三.文言文阅读,(9—14小题,共 18 分) 【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 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 成,汉室可兴矣”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 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 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 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丙】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李清照》 9.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 C、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亮)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D、先帝不以.臣卑鄙。∕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0.对【丙】文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句“尘香”二字写落花已化为尘土,流露出词人对美好事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 B.“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C.“欲语”而泪先夺眶而出,写出词人有难以抑制的满腹忧愁和伤痛,具有感人心弦的艺 术魅力。 D.“春尚好”“泛轻舟”用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随遇而安的喜悦之 情。 第 2 卷(非选择题(11—23 小题)共 90 分) 1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 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卑鄙: ② 也拟.泛轻舟。 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3.联系【甲】【乙】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 (1分)。“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 体现了前句中的 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 是 14.请你赏析诗句“只恐双溪舴艋舟,栽不动许多愁。”(3分) 四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5.默写(每空1分,错别字、漏字、多字均不得分。)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②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③燕子来时新社, (晏殊《破阵子》) ④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 ⑤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 有怀》) ⑥《出师表》中诸葛亮指出先汉兴隆的原因 ⑦《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委婉地表达出企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愿望的句子 五.综合题(16-17小题,5分) 2013年秋季期桥圩三中第一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
2013 年秋季期 桥圩三中第一次月考 九年级 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8 页)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①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3. 联系【甲】【乙】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 (1 分)。“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 体现了前句中的 ,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 是 。(2 分) 14.请你赏析诗句“只恐双溪舴艋舟,栽不动许多愁。”(3 分) 四.古诗文默写。(每空 1 分,共 8 分) 15.默写(每空 1 分,错别字、漏字、多字均不得分。)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 。 (温庭筠《望江南》) ②塞下秋来风景异, 。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③燕子来时新社, 。(晏殊《破阵子》) ④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 ⑤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 有怀》) ⑥《出师表》中诸葛亮指出先汉兴隆的原因 是 。 ⑦《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委婉地表达出企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愿望的句子 是 , 。 五.综合题(16—17 小题,5 分)
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2分) 人类进入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写字的笔与电脑的鼠标在 争夺汉字书写的天下。随着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的字却越写越难看。为此, 学校特地举办“推广写字周”活动,同学们积极参加这项活动 ※你认为在活动中应该展开哪些活动,请列举两项 17.对于我们来说,弗兰西斯→培根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至少听说过他的名言:“知识 装 ※就是力量”。谈谈你对“知识就是力量”的理解,并模仿这句名言写一句话。(3分) ※※※※※ 仿写 订※※※ 六.现代文阅读(18-22小题,15分) 父亲的期望 父亲是个修车的,虽年届四十,却略显苍老了,那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 上了深深的皱纹 打我记事起,父亲便开始忙碌在修车铺里,从早一直到晚,靠着他那仅有的手艺 ※维持着这个家。虽然整天忙碌,但在人们的眼中,修车毕竟是一个“低等的”活儿,因 ※此父亲常受到人的鄙视。然而父亲不是一个软弱的人,他不自卑,而是把他仅有的希望 和那希望受到安慰的心交付给了我。他期望我能胜过他自己,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 ※晚上,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我一见到他,便兴奋地扑到他的怀里,接着,父亲 ※线※※※ 线便给我讲一些伟人的故事,虽然他只知道一点,但这已尽他的所能了。每当这时,我总 是非懂又似懂地听着,用我那天真的眼,盯着父亲的那张脸 不久,我上学了,这是父亲对我寄托希望最深的时候。父亲为了能让我安心念书,除 了白天在修车铺忙以外,回到家还要做家务,累得他常晕倒在地。有时我真想帮他,但 父亲总是笑着对我说:“没事的,你只管自己念书。” 一次,父亲带我上街,我好兴奋。到了一家卖鞋的商店时,父亲停住了,他看看我脚 ※|下的鞋,说:“这双鞋太破了,很寒碜,还是买双好点的吧,上学哪能没有鞋!”我说: ※“爸,不要,我脚下的还能穿,几双跑鞋够穿两年了。”但父亲还执意要为我买。接着, 2013年秋季期桥圩三中第一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
2013 年秋季期 桥圩三中第一次月考 九年级 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 8 页) 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2 分) 人类进入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写字的笔与电脑的鼠标在 争夺汉字书写的天下。随着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的字却越写越难看。为此, 学校特地举办“推广写字周”活动,同学们积极参加这项活动。 你认为在活动中应该展开哪些活动,请列举两项。 (1) ________________ 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对于我们来说,弗兰西斯•培根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至少听说过他的名言:“知识 就是力量”。谈谈你对“知识就是力量”的理解,并模仿这句名言写一句话。(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18—22 小题,15 分) 父亲的期望 父亲是个修车的,虽年届四十,却略显苍老了,那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 上了深深的皱纹。 打我记事起,父亲便开始忙碌在修车铺里,从早一直到晚,靠着他那仅有的手艺, 维持着这个家。虽然整天忙碌,但在人们的眼中,修车毕竟是一个“低等的”活儿,因 此父亲常受到人的鄙视。然而父亲不是一个软弱的人,他不自卑,而是把他仅有的希望 和那希望受到安慰的心交付给了我。他期望我能胜过他自己,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 晚上,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我一见到他,便兴奋地扑到他的怀里,接着,父亲 便给我讲一些伟人的故事,虽然他只知道一点,但这已尽他的所能了。每当这时,我总 是非懂又似懂地听着,用我那天真的眼,盯着父亲的那张脸。 不久,我上学了,这是父亲对我寄托希望最深的时候。父亲为了能让我安心念书,除 了白天在修车铺忙以外,回到家还要做家务,累得他常晕倒在地。有时我真想帮他,但 父亲总是笑着对我说:“没事的,你只管自己念书。” 一次,父亲带我上街,我好兴奋。到了一家卖鞋的商店时,父亲停住了,他看看我脚 下的鞋,说:“这双鞋太破了,很寒碜,还是买双好点的吧,上学哪能没有鞋!”我说: “爸,不要,我脚下的还能穿,几双跑鞋够穿两年了。”但父亲还执意要为我买。接着,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学校: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学 校
为我在柜台下选了双皮鞋,虽然是柜台里最便宜的,可我的泪水已在眼中打转了。“拿着,” 父亲把鞋放在了我手里,又从找回的钱中拿出一部分给我,折了几折放在我口袋中,说 “上学时,买东西吃,别空着肚念书!” 路上,父亲送我上车,我只是一路沉默,父亲则好像很轻松。半路时,父亲有急 事要走了,临走前,他用他那双粗糙的手,抚摸了下我的头,轻声说道:“去吧,上学别 迟到,爸晚上来接你。”我吃力地点了点头,看着父亲远去的身影,我情不自禁地又哭了。 我呆呆地立着,此时此刻的脑子中又浮现出了父亲那张黝黑的脸,那不平凡的脸,我 此刻拿着的仿佛不仅是一双鞋,更是父亲的真心和那浓重的一片希望……生活的艰辛消磨 了父亲的英俊,但永远消除不掉他对我的深切期望! 父亲,儿子我会圆了您的心愿 18.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写出了父亲对“我”的期望是什么。请在文中用横 线标出这句话。(2分) 19.“父亲”“虽年届四十,却略显苍老了”,原因是什么?(不得超过15个 字)(2分) 20.第4段中写父亲为“我”做了两件事,请依次简要概括这两件事。(4分) 21.第5段画线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2.文章最后,破折号后面略去了一些文字。请你替“我”补写出来。(3分) 七.作文(50分 23.题目: 因你而亮丽 2013年秋季期桥圩三中第一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
2013 年秋季期 桥圩三中第一次月考 九年级 语文试卷 第- 6 –页 (共 8 页) 为我在柜台下选了双皮鞋,虽然是柜台里最便宜的,可我的泪水已在眼中打转了。“拿着,” 父亲把鞋放在了我手里,又从找回的钱中拿出一部分给我,折了几折放在我口袋中,说: “上学时,买东西吃,别空着肚念书!” 一路上,父亲送我上车,我只是一路沉默,父亲则好像很轻松。半路时,父亲有急 事要走了,临走前,他用他那双粗糙的手,抚摸了下我的头,轻声说道:“去吧,上学别 迟到,爸晚上来接你。”我吃力地点了点头,看着父亲远去的身影,我情不自禁地又哭了。 我呆呆地立着,此时此刻的脑子中又浮现出了父亲那张黝黑的脸,那不平凡的脸,我 此刻拿着的仿佛不仅是一双鞋,更是父亲的真心和那浓重的一片希望……生活的艰辛消磨 了父亲的英俊,但永远消除不掉他对我的深切期望! 父亲,儿子我会圆了您的心愿—— 18. 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写出了父亲对“我”的期望是什么。请在文中用横 线标出这句话。(2 分) 19. “父亲”“虽年届四十,却略显苍老了”,原因是什么?(不得超过 15 个 字)(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0. 第 4 段中写父亲为“我”做了两件事,请依次简要概括这两件事。(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第 5 段画线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文章最后,破折号后面略去了一些文字。请你替“我”补写出来。(3 分) 七.作文 (50 分) 23.题目: 因你而亮丽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横线上可填上“家乡”“母亲 我的世界”“我的班级”等词语或短语。(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地名等,不少于600字。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线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013 年秋季期 桥圩三中第一次月考 九年级 语文试卷 第- 7 –页 (共 8 页)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横线上可填上“家乡”“母亲” “我的世界”“我的班级”等词语或短语。 (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地名等,不少于 600 字。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线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00 200 300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线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500
2013 年秋季期 桥圩三中第一次月考 九年级 语文试卷 第- 8 –页 (共 8 页)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线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500 600 700 800
2013年秋季期桥圩三中第一次月考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2分) 1.C 2B(“处心积虑”为贬义词,不宜用于老师) 3D(A.完善和建立-建立和完善B.“培养……水平”搭配不当。C.缺主语, 可删去“使”。) 4D(A.《望江南》不是粗犷、豪放的。B.小说的人物都是塑造的,不能说 是“鲁迅”。C.《隆中对》不是诸葛亮写的。) (12分)5C6.B7.A8D 三、(18分) 9D10.D 1l.①身份低微,见识短浅。②打算 12.①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盛着食物、用壶装着水来迎接将军你呢?②在战事 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13.“先帝”“天下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4.赏析:人们总是把愁怨比作连绵不断的流水,比作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 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此两句作者将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来写 “愁”之浓之重,既形象生动又自然妥帖。 四、(8分) 15、①斜晖脉脉水悠悠②衡阳雁去无留意③梨花落后清明④人比黄花瘦⑤不尽 长江滚滚流⑥亲贤,臣远小人⑦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五、(5分) 16.答:(1)书法比赛(2)每日早上抄一首古诗,要求字体工整 17.(答案不固定,如:掌握知识的人会运用知识进行发明创造,提高劳动 效率。知识渊博的人与人交流的能力也较强……所以说,知识就是力量。仿写 如:时间就是金钱、质量就是生命……) 五、(15分) 18.答案:他期望我能胜过他自己,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 19.答案要点:①整天忙碌;②常受人鄙视。或:①生活艰辛,身体劳累;② 精神疲惫 20.答案要点:(1)父亲给“我”买了鞋。(2)父亲给了“我”钱。(意思对 2013年秋季期桥圩三中第一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卷第-9一页(共8页)
2013 年秋季期 桥圩三中第一次月考 九年级 语文试卷 第- 9 –页 (共 8 页) 2013 年秋季期桥圩三中第一次月考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12 分) 1. C 2.B(“处心积虑”为贬义词,不宜用于老师) 3.D(A.完善和建立-建立和完善 B.“培养……水平”搭配不当。C.缺主语, 可删去“使”。) 4.D(A.《望江南》不是粗犷、豪放的。B.小说的人物都是塑造的,不能说 是“鲁迅”。C.《隆中对》不是诸葛亮写的。) 二、(12 分)5. C 6. B 7. A 8.D 三、(18 分) 9.D 10.D 11. ①身份低微,见识短浅。②打算 12.①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盛着食物、用壶装着水来迎接将军你呢?②在战事 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13.“先帝” “天下计”“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4.赏析:人们总是把愁怨比作连绵不断的流水,比作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 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此两句作者将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来写 “愁”之浓之重,既形象生动又自然妥帖。 四、(8 分) 15.①斜晖脉脉水悠悠②衡阳雁去无留意③梨花落后清明④人比黄花瘦⑤不尽 长江滚滚流⑥亲贤,臣远小人⑦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五、(5 分) 16. 答:(1) 书法比赛 (2) 每日早上抄一首古诗,要求字体工整 17. (答案不固定,如:掌握知识的人会运用知识进行发明创造,提高劳动 效率。知识渊博的人与人交流的能力也较强……所以说,知识就是力量。仿写 如:时间就是金钱、质量就是生命……) 五、(15 分) 18. 答案:他期望我能胜过他自己,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 19. 答案要点:①整天忙碌;②常受人鄙视。或:①生活艰辛,身体劳累;② 精神疲惫。 20. 答案要点:(1)父亲给“我”买了鞋。(2)父亲给了“我”钱。(意思对
即可 21.答案要点:①为父亲的艰辛难过;②被父亲对自己的关心深深地感动。 22.答案要点:(不辜负您的期望,)①一定胜过您,②更胜过那些嘲笑您的人 们 23.略 2013年秋季期桥圩三中第一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卷第10-页(共8页)
2013 年秋季期 桥圩三中第一次月考 九年级 语文试卷 第- 10 –页 (共 8 页) 即可) 21. 答案要点:①为父亲的艰辛难过;②被父亲对自己的关心深深地感动。 22. 答案要点:(不辜负您的期望,)①一定胜过您,②更胜过那些嘲笑您的人 们。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