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意之道》说课稿 我说课的篇目《孩童之道》。这是大文豪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中的一首散文诗。《新 月集》是诗人为孩子为母子之爱唱出的一曲激荡心灵的颂歌,诗人把儿童比作新月,预示他 们像新月那样纯洁宁静美好天真,也预示他们会像新月那样日渐圆满、完美。 《孩童之道》全诗共五节,为我们着力描绘了一个天真可爱的神化的儿童形象。他是 位天使,本拥有着一切美好的东西,但人世间总还有更吸引他的力量在召唤着他,那就是 母爱。他不惜放弃一切,假装一无所有,来获得母爱。孩子天真的行为表达了对母爱的无 限依恋与渴望,母子情深,令人动容。 本文是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课。学生们刚刚走出小学,步入初中,还没 有完全脱离对母亲的依赖,但叛逆思想已经开始萌发。学习本文能让学生的心灵重温童年的 美好时光,感受母子亲情的美好,有助于帮助学生走过叛逆期。同时,我班有很多是住校生, 从每天都可以见到爸爸妈妈到一周才能见一次,学生心中对亲情的体会前所未有的真切。本 诗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的情感也容易调动起来 依据以上分析,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 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把握诗文主旨: 2.品读文字体会诗歌内涵,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 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对比阅读《金色花》。 教学重点: 以读代讲,感悟诗歌主旨 2.体会“孩童之道”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孩子身上的神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在教学方法,我准备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品读赏析法:在学习方式上,指导学生采用自主、 合作、探究式来学习。这既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方式,也是由本诗的特点和所确立的教学目 标决定的。 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言 我儿子三四岁的时候,有一次院外大树被伐倒了,他回来对我说:“妈妈,大树被杀倒 了。”还有一次,我在擦玻璃,他在屋里玩,嘴里念念词在自得其乐。后来,就喊“妈妈 妈妈”。开始我答应他,后来发现他也没什么事,还在喊,就不高兴了,大声对他说:“别老 妈妈的!”没想到,他马上就回了我一句:“姬红!”你看,小孩子的心理多么奇妙啊 孩子的心理最纯真美好,孩子的世界是大人们最向往的。印度最著名的大诗人泰戈尔专 门为孩子们写了一部诗集,这就是被称为“世界最优秀的儿童诗集”的《新月集》。这部诗 集中的作品,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奇妙的儿童世界 三、朗读 1.播放 flash课件,学生欣赏朗读,体会语气与感情基调。 2.学生自读,然后指名朗读,一人一段。力求读出感情 四、分析文章内涵 1.通过刚才的反复朗读,你感受到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把 握诗歌的表现孩子对母亲无限依赖的思想感情 2.齐读第一节。让学生思考
1 《孩童之道》说课稿 我说课的篇目《孩童之道》。这是大文豪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中的一首散文诗。《新 月集》是诗人为孩子为母子之爱唱出的一曲激荡心灵的颂歌,诗人把儿童比作新月,预示他 们像新月那样纯洁宁静美好天真,也预示他们会像新月那样日渐圆满、完美。 《孩童之道》全诗共五节,为我们着力描绘了一个天真可爱的神化的儿童形象。他是一 位天使,本拥有着一切美好的东西,但人世间总还有更吸引他的力量在召唤着他,那就是— —母爱。他不惜放弃一切,假装一无所有,来获得母爱。孩子天真的行为表达了对母爱的无 限依恋与渴望,母子情深,令人动容。 本文是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课。学生们刚刚走出小学,步入初中,还没 有完全脱离对母亲的依赖,但叛逆思想已经开始萌发。学习本文能让学生的心灵重温童年的 美好时光,感受母子亲情的美好,有助于帮助学生走过叛逆期。同时,我班有很多是住校生, 从每天都可以见到爸爸妈妈到一周才能见一次,学生心中对亲情的体会前所未有的真切。本 诗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的情感也容易调动起来。 依据以上分析,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 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把握诗文主旨; 2.品读文字体会诗歌内涵,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 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对比阅读《金色花》。 教学重点: 1.以读代讲,感悟诗歌主旨; 2.体会“孩童之道”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孩子身上的神性。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在教学方法,我准备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品读赏析法;在学习方式上,指导学生采用自主、 合作、探究式来学习。这既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方式,也是由本诗的特点和所确立的教学目 标决定的。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言。 我儿子三四岁的时候,有一次院外大树被伐倒了,他回来对我说:“妈妈,大树被杀倒 了。”还有一次,我在擦玻璃,他在屋里玩,嘴里念念词在自得其乐。后来,就喊“妈妈, 妈妈”。开始我答应他,后来发现他也没什么事,还在喊,就不高兴了,大声对他说:“别老 妈妈的!”没想到,他马上就回了我一句:“姬红!”你看,小孩子的心理多么奇妙啊! 孩子的心理最纯真美好,孩子的世界是大人们最向往的。印度最著名的大诗人泰戈尔专 门为孩子们写了一部诗集,这就是被称为“世界最优秀的儿童诗集”的《新月集》。这部诗 集中的作品,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奇妙的儿童世界。 三、朗读 1.播放 flash 课件,学生欣赏朗读,体会语气与感情基调。 2.学生自读,然后指名朗读,一人一段。力求读出感情。 四、分析文章内涵 1.通过刚才的反复朗读,你感受到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把 握诗歌的表现孩子对母亲无限依赖的思想感情。 2.齐读第一节。让学生思考:
能插翅飞上天去,这是人类多少年的梦想,孩子能办到,可孩子为什么不飞上天去?从中你 能感受到孩子怎样的奇妙心理? 3.“只要孩子愿意,他此刻便可飞上天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孩子想飞就能飞吗? (原来,在泰戈尔看来,每个孩子都是一个“ angel”(天使)。西方文学艺术中的小天使是 生着双翅的小孩儿或少女形象。既然孩子是天使,当然想飞就能飞上天去。后面与的孩子无 所不有等等,也是基于这种想法。) 4.把学生分四个小组,每一组一节,依照第一节的方式,探讨24节。设计目的在于,培养 学生自主探讨的能力和习惯,并通过品读文字,把握诗歌内涵。明确后四节的内容,体现了 孩子的奇妙心理:会说各种各样的聪明话,却装做不会,要和妈妈学;有成堆的黄金珠宝, 却赤裸着一无所有地来到世上,只想要乞求妈妈的爱的财富;拥有完全的自由,却放弃,甘 愿躲在妈妈手臂的一隅:住在完全的乐土,记不知道悲伤,却要流泪,为的是编成怜与爱的 双重约束的带子,要妈妈永远把他带在身边 5.根据以上分析,你如何理解文题《孩童之道》? “道”即行为方式,思想方法。这种奇妙心理便是“孩童之道”。体现了孩子对母亲的 依赖之情 6.由这种奇妙心理,你感受到的是什么?你有过这样的奇妙心理或行为么?设计此题的 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主旨;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感受母子亲情。 7.对比阅读《金色花》 ①这首散文诗中的孩子做了什么事,他的奇妙心理是什么? 变做一朵金色花,为了好奇,为了要暗暗地观察妈妈,为了让妈妈吃惊。这样,她既可 以与她的妈妈寸步不离,又大大满足了作为孩子的好奇心:她(他)不见了,妈妈会怎么样 呢?母子之间纯真无邪的交流令天下父母和孩子羡慕 ②学生合作,对比两篇文章的相同之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理解孩子的奇妙心理, 体会母子亲情的深厚真挚 五、总结并留作业。 我们通过学习两首诗,窥探了儿童世界的神秘奇妙与美好,回家之后,请你也让妈妈讲 讲你小时候依恋妈妈的故事,并把它写成一首小诗或一段小散文 板书设计 依赖 孩子 母亲 母子亲情
2 能插翅飞上天去,这是人类多少年的梦想,孩子能办到,可孩子为什么不飞上天去?从中你 能感受到孩子怎样的奇妙心理? 3.“只要孩子愿意,他此刻便可飞上天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孩子想飞就能飞吗? (原来,在泰戈尔看来,每个孩子都是一个“angel”(天使)。西方文学艺术中的小天使是 生着双翅的小孩儿或少女形象。既然孩子是天使,当然想飞就能飞上天去。后面与的孩子无 所不有等等,也是基于这种想法。) 4.把学生分四个小组,每一组一节,依照第一节的方式,探讨 2~4 节。设计目的在于,培养 学生自主探讨的能力和习惯,并通过品读文字,把握诗歌内涵。明确后四节的内容,体现了 孩子的奇妙心理:会说各种各样的聪明话,却装做不会,要和妈妈学;有成堆的黄金珠宝, 却赤裸着一无所有地来到世上,只想要乞求妈妈的爱的财富;拥有完全的自由,却放弃,甘 愿躲在妈妈手臂的一隅;住在完全的乐土,记不知道悲伤,却要流泪,为的是编成怜与爱的 双重约束的带子,要妈妈永远把他带在身边。 5.根据以上分析,你如何理解文题《孩童之道》? “道”即行为方式,思想方法。这种奇妙心理便是“孩童之道”。体现了孩子对母亲的 依赖之情。 6.由这种奇妙心理,你感受到的是什么?你有过这样的奇妙心理或行为么?设计此题的 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主旨;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感受母子亲情。 7.对比阅读《金色花》 ①这首散文诗中的孩子做了什么事,他的奇妙心理是什么? 变做一朵金色花,为了好奇,为了要暗暗地观察妈妈,为了让妈妈吃惊。这样,她既可 以与她的妈妈寸步不离,又大大满足了作为孩子的好奇心:她(他)不见了,妈妈会怎么样 呢?母子之间纯真无邪的交流令天下父母和孩子羡慕。 ②学生合作,对比两篇文章的相同之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理解孩子的奇妙心理, 体会母子亲情的深厚真挚。 五、总结并留作业。 我们通过学习两首诗,窥探了儿童世界的神秘奇妙与美好,回家之后,请你也让妈妈讲 讲你小时候依恋妈妈的故事,并把它写成一首小诗或一段小散文。 板书设计 依赖 孩子 母亲 母子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