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学问与智慧 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 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2、继续学习对比论证与举例论证的方法 目标 3、体会隽美的语言并注意语言积累 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 重点 2、优美语言的积累 难点 t课件 教具 学具 学问与智慧 罗家伦 预需要学向,更需要智慧 板 学问智慧 习要求 书原料 熔炉 设 工具透视、反想、远瞻 (有)(无)一一有学问的笨伯 (无)(有)一一不见得有很好 的学问:能通达事理人情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新课导入;初步感知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理清学问与智慧两者之间的关系;学习文章中运用学问离不开智慧,否则便是死学问 的多种论证方法;语言积累:总结归纳全文 1、新课导入。 智慧也不能离不开学问,必须以学间做基础 智慧胜于知识。 【法】帕斯卡 知识可以言传,但智慧则不然。人们可以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一一需 去发现它,用它生活,以它自强,凭借它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去创造奇迹,但却无法把它交流和传授 【德】海 2、检查预习情况: 读准字音,看清笔画:陶冶寸积铢累 大窾砣砣穷年探骊得珠犀锐
课题 学问与智慧 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 目标 1、 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2、 继续学习对比论证与举例论证的方法; 3、 体会隽美的语言并注意语言积累。 重点 难点 1、 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 2、 优美语言的积累。 教具 学具 Ppt 课件 预 习 要 求 需要学问,更需要智慧 需要知识,更需要能力 板 书 设 计 学问与智慧 罗家伦 学问 智慧 原料 熔炉 工具 透视、反想、远瞻 (有) (无)——有学问的笨伯 (无) (有)——不见得有很好 的学问;能通达事理人情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一、新课导入;初步感知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理清学问与智慧两者之间的关系;学习文章中运用 的多种论证方法;语言积累;总结归纳全文。 1、 新课导入。 智慧胜于知识。——【法】帕斯卡 知识可以言传,但智慧则不然。人们可以 去发现它,用它生活,以它自强,凭借它 去创造奇迹,但却无法把它交流和传授。 ——【德】海 塞 2、 检查预习情况: 读准字音,看清笔画:陶冶. 寸积铢累.. 大窾. 矻矻..穷年 探骊.得珠 犀.锐 学问离不开智慧,否则便是死学问 智慧也不能离不开学问,必须以学问做基础 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 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3、学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明确:全文共六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区别 第二部分(4-6):论述学问与智慧的联系 4、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是什么。 明确:文章的标题是“学问与智慧”,是个并列短语,是 全文的中心论题。中心论点在文末:“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 且需要智慧一一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 问。”同时也是文章的结论 5、研读文章的第一部分 (1)读文章的第一节,理解文章是怎样来阐明学问与智 慧的。 明确:作者作了一系列的精彩的比喻(完成第一部分的板书 这些比喻贴切,是因为对学问与智慧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准确。 2)在同一个人的身上,如果只有学问而没有智慧,会 怎么样?相反如果没有智慧只有学问又是怎么样?如果同时 具备学问与智慧呢? 明确:第一种则是“有学问的笨伯”或“两脚书橱”“冬 烘先生”;第二种情况则可能不见得有很好的学问或者是对于 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第三种则是既 有学问又有智慧的人,他们对人情和事理都有独特的见解, 对于学问有自己的独见。只有同时兼备了这两种的人才能称 得上是真正的智者或学问家。 (3)在论述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时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论 证方法? 明确:既采用了对比论证,又引用了《庄子·苞丁解牛》 的例子来进行论证。可见比喻是生动而又贴切的,例证是形 象而又典型的。 6、研读第二部分: (1)学生快速地阅读第二部分的内容,明确每段文字所 讲述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论述学问不能离开智慧。 第四节:论述世间不仅有缺乏智慧的 且有缺乏智 慧的书。 第五节:论述智慧也离不开学问。 第六节:论述学问和智慧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关系。 (以上画线的部分由学生自行总结填写。出示投影片。) (2)阅读第三节与第五节,比较这两段的论证方法有何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3、 学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明确:全文共六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区别; 第二部分(4-6):论述学问与智慧的联系。 4、 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是什么。 明确:文章的标题是“学问与智慧”,是个并列短语,是 全文的中心论题。中心论点在文末:“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 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 问。”同时也是文章的结论。 5、 研读文章的第一部分。 (1)读文章的第一节,理解文章是怎样来阐明学问与智 慧的。 明确:作者作了一系列的精彩的比喻(完成第一部分的板书)。 这些比喻贴切,是因为对学问与智慧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准确。 (2)在同一个人的身上,如果只有学问而没有智慧,会 怎么样?相反如果没有智慧只有学问又是怎么样?如果同时 具备学问与智慧呢? 明确:第一种则是“有学问的笨伯”或“两脚书橱”“冬 烘先生”;第二种情况则可能不见得有很好的学问或者是对于 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第三种则是既 有学问又有智慧的人,他们对人情和事理都有独特的见解, 对于学问有自己的独见。只有同时兼备了这两种的人才能称 得上是真正的智者或学问家。 (3)在论述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时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论 证方法? 明确:既采用了对比论证,又引用了《庄子·苞丁解牛》 的例子来进行论证。可见比喻是生动而又贴切的,例证是形 象而又典型的。 6、 研读第二部分: (1)学生快速地阅读第二部分的内容,明确每段文字所 讲述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论述学问不能离开智慧。 第四节:论述世间不仅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有缺乏智 慧的书。 第五节:论述智慧也离不开学问。 第六节:论述学问和智慧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关系。 (以上画线的部分由学生自行总结填写。出示投影片。) (2)阅读第三节与第五节,比较这两段的论证方法有何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不同之处? 明确:第三节论述学问离不开智慧,运用了对比和举例 论证的方法。先将没有智慧的人研究学问和有智慧的人研究 学问,取得的效果大不一样,做对比论证:然后列举了孟德 尔、达尔文等因有智慧研究取得巨大成就的例证。对比鲜明 例证典型,有很强的说服力量。 第五节论述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 法。将无学问的智慧比喻成“肥皂泡”,尽管外表五光十色 但裨瞬起瞬灭。交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比喻成“探照灯”, 有很强的穿透力:比喻成“珍珠泉的泉水”,因为这是“有根 底的智慧,才是最靠得住的,最为清澈,最为宝贵。”这些比 喻,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贴切,因为它揭示了智慧与学问之 间本质的联系。 7、第四节重在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运用了什么 样的论证方法? 明确: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说明著书、读书要有智慧 8、第六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在篇末指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同时也作为这篇文章的 结论。结束语用“不但……而且……”句式对全文进行了归 纳总结,使全文脉络更加清楚,结构更加紧凑,形成一气呵 成、不可辩驳的雄辩气势 9、总结归纳全文 (1)中心意思:这篇文章分析了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 系,指出学问固然离不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学问与智慧相辅为用,缺一不可,进而提出我们不但需要学 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量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 运用学问。 (2)写作特色 ①辩证分析,说理透彻 ②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说理充分。 ③语言优美,进行相关的语言积累训练: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值得仔细地品读,在品读的过程中 进行相关的积累训练,是阅读的重要任务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不同之处? 明确:第三节论述学问离不开智慧,运用了对比和举例 论证的方法。先将没有智慧的人研究学问和有智慧的人研究 学问,取得的效果大不一样,做对比论证;然后列举了孟德 尔、达尔文等因有智慧研究取得巨大成就的例证。对比鲜明, 例证典型,有很强的说服力量。 第五节论述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 法。将无学问的智慧比喻成“肥皂泡”,尽管外表五光十色, 但裨瞬起瞬灭。交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比喻成“探照灯”, 有很强的穿透力;比喻成“珍珠泉的泉水”,因为这是“有根 底的智慧,才是最靠得住的,最为清澈,最为宝贵。”这些比 喻,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贴切,因为它揭示了智慧与学问之 间本质的联系。 7、 第四节重在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运用了什么 样的论证方法? 明确: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说明著书、读书要有智慧。 8、 第六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在篇末指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同时也作为这篇文章的 结论。结束语用“不但……而且……”句式对全文进行了归 纳总结,使全文脉络更加清楚,结构更加紧凑,形成一气呵 成、不可辩驳的雄辩气势。 9、 总结归纳全文。 (1)中心意思:这篇文章分析了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 系,指出 学问固然离不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学问与智慧相辅为用,缺一不可,进而提出我们不但需要学 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量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 运用学问。 (2)写作特色: ① 辩证分析 ,说理透彻。 ② 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说理充分。 ③ 语言优美,进行相关的语言积累训练: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值得仔细地品读,在品读的过程中 进行相关的积累训练,是阅读的重要任务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例句:唯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 他永远像珍珠朱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的从水底上涌 仿造该句造一个句子,用“友谊”与“理解”为相互关 系的词造一个句子 10布置作业: ①熟读课文,背诵第五节 ②思考:课文中说书有两类,一类是有智慧的,一类 是无智慧的,你认为你读书的过程中,哪些书产有智慧 的?哪能些是无智慧的?为什么?(用文字书面表达) 附录一、关于作者: 罗家伦(1897-1969),1928年8月至1930年5月出任国立 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男,汉族,字志希,祖籍浙江绍兴,生 于江西进贤。1914年考入上海复旦公学,1917年进北京大学文科。 1920年赴美留学。1922年起,又相继留学英、德、法等国。 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接管清华学校,改称国立清 华大学,直辖于教育部。9月,罗家伦受命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 他长校期间,增聘名师,裁并学系,招收女生,添造宿舍,裁汰 冗员,结束旧制留美预备部,停办国学研究院,创设与大学各系 相关联的研究所,对清华大学的发展有所建树。但他作风专断 不尊重师生意见,引起师生的″驱罗″运动,被迫辞职 二、关于学问与智慧关系的一些名言: 知识如树叶,它的命运总是从新生到枯黄,蝉联飘坠,再让位给 来年春天新的叶芽,而智慧则宛如树干基部一圈圈的年轮。 一赵金珊 知识能够诱发智慧,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但它不等于就是智 【日】池田大作 知识越多越骄傲,智慧越高越谦虚。 【美】柯珀 教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例句:唯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 他永远像珍珠朱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的从水底上涌。 仿造该句造一个句子,用“友谊”与“理解”为相互关 系的词造一个句子。 10 布置作业: ① 熟读课文,背诵第五节; ② 思考:课文中说书有两类,一类是有智慧的,一类 是无智慧的,你认为你读书的过程中,哪些书产有智慧 的?哪能些是无智慧的?为什么?(用文字书面表达) 附录一、关于作者: 罗家伦(1897-1969),1928 年 8 月至 1930 年 5 月出任国立 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男,汉族,字志希,祖籍浙江绍兴,生 于江西进贤。1914 年考入上海复旦公学,1917 年进北京大学文科。 1920 年赴美留学。1922 年起,又相继留学英、德、法等国。 1928 年 8 月,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接管清华学校,改称国立清 华大学,直辖于教育部。9 月,罗家伦受命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 他长校期间,增聘名师,裁并学系,招收女生,添造宿舍,裁汰 冗员,结束旧制留美预备部,停办国学研究院,创设与大学各系 相关联的研究所,对清华大学的发展有所建树。但他作风专断, 不尊重师生意见,引起师生的"驱罗"运动,被迫辞职。 二、关于学问与智慧关系的一些名言: 知识如树叶,它的命运总是从新生到枯黄,蝉联飘坠,再让位给 来年春天新的叶芽,而智慧则宛如树干基部一圈圈的年轮。 ——赵金珊 知识能够诱发智慧,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但它不等于就是智 慧 ——【 日】池田大作 知识越多越骄傲,智慧越高越谦虚。 ——【美】柯珀 教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