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之道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孟子作为教育家的共同教育目标和他们的教育观念。 2、通过学习,能分析出孔子、孟子为师之道的异同。 3、积累孔子、孟子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重要句子。归纳积累本专题重要文言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孔子、孟子作为教育家的共同教育目标和他们的教育观念。 2、通过学习,能分析出孔子、孟子为师之道的异同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古之学者为己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诵读名句,积累文言知识 2、了解儒家所说的学习的目的和“为己之学”的内涵 导入课文: 孔子开创了平民教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教师。他以极大的爱心、非凡的智意和对 人性的精微体察创立了中国古代教育理念与师道理想。和孔子一样,孟子的一生也在为“道 而游走、讲学,以他的方式丰富、发展了孔子的教育观念。他们的教育目标是共同的,那就是 培养真正的君子。在本专题中,我们将一道聆听孔孟的教诲,了解他们作为教育家的教育观念。 二、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假()馆雏()百钧()徐行后长者谓之弟() 2、朗读课文,读准句读,读出情感。 三、再读课文,疏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一)阅读第7章,完成以下问题: 1、朗读、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参考译文】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2、师生共同评析本章内容 (二)阅读第1、3、9、10章,完成以下问题: 【1】疏通字词。 (1)居无求安: (2)就有道而正焉: (3)敏于事而慎于言: (4)居1吾语女: (5)人皆可以为尧舜 6)力不能胜一匹雏: (7)今日举百钩: (8)徐行后长者谓之弟: (9)人病不求耳 (10)好知不好学: 【2】结合注释、结合译文,再读文本,疏通文意。 【参考译文】1、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 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学问之道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孟子作为教育家的共同教育目标和他们的教育观念。 2、通过学习,能分析出孔子、孟子为师之道的异同。 3、积累孔子、孟子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重要句子。归纳积累本专题重要文言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孔子、孟子作为教育家的共同教育目标和他们的教育观念。 2、通过学习,能分析出孔子、孟子为师之道的异同。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古之学者为己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诵读名句,积累文言知识 2、了解儒家所说的学习的目的和“为己之学”的内涵 一、导入课文: 孔子开创了平民教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教师。他以极大的爱心、非凡的智慧和对 人性的精微体察创立了中国古代教育理念与师道理想。和孔子一样,孟子的一生也在为“道” 而游走、讲学,以他的方式丰富、发展了孔子的教育观念。他们的教育目标是共同的,那就是 培养真正的君子。在本专题中,我们将一道聆听孔孟的教诲,了解他们作为教育家的教育观念。 二、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 假 . ( )馆 雏 . ( )百钧 . ( ) 徐行后长者谓之弟 . ( ) 2、朗读课文,读准句读,读出情感。 三、再读课文,疏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一)阅读第 7 章,完成以下问题: 1、朗读、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参考译文】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2、师生共同评析本章内容: (二)阅读第 1、3、9、10 章,完成以下问题: 【1】疏通字词。 (1)居无求安 . : (2) 就 . 有道而正 . 焉: (3) 敏 . 于事而慎于言: (4)居 . !吾语女: (5)人皆可以为 . 尧舜, (6)力不能胜 . 一匹雏: (7)今 . 曰举 . 百钧 . : (8)徐 . 行后长者 .. 谓之弟 . : (9)人病 . 不求耳: (10)好知 . 不好学: 【2】结合注释、结合译文,再读文本,疏通文意。 【参考译文】1、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 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3、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 它为乐的人。” 9、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 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 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容易被人利用,反而)害了自己; 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刺痛人心;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 是捣乱闯祸;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10、曹交问道:“人人都可以做尧舜,有这说法吗?”孟子说:“有。”曹交说:“我听说文 王身高一丈,汤身高九尺,如今我身高九尺四寸多,却只会吃饭罢了,要怎样做才行呢?”孟 子说:“这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去做就行了。要是有人,自以为他连一只小鸡都提不起来,那 他便是一个没有力气的人。如果有人说自己能够举起三千斤,那他就是一个很有力气的人。同样 的道理,举得起鸟获所举的重量的,也就是乌获了。人难道以不能胜任为忧患吗?只是不去做 罢了。比如说,慢一点走,走在长者之后叫做悌;快一点走,走在长者之前叫做不悌。那慢一 点走难道是人做不到的吗?不那样做而已。尧舜之道,不过就是孝和悌罢了。你穿尧的衣服, 说尧的话,做尧的事,你便是尧了。你穿桀的衣服,说桀的话,做桀的事,你便是桀了。”曹 交说:“我准备去拜见邹君,向他借个住处,情愿留在您的门下做学生。”孟子说:“道就像 大路一样,难道难于了解吗?只怕人不去寻求罢了。你回去自己寻求吧,老师多得很呢。” 【3】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归纳1、3、9、10章的主要内容 【4】总结:1、3、9、10章阐述了儒家“为己之学”的内涵之一:“学”本身就是目的,而不 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三)阅读2、4、5、6、8章,完成以下问题: 【1】疏通字词。 (1)大哉孔子 (2)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3)当仁,不让于师 【2】结合注释、结合译文,再读文本,疏通文意。 【参考译文】2、孔子说:“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另一种理解为:攻 读钻研邪说,那就有害了。4、达卷的一个人说:“孔子真伟大啊!他学问渊博,可惜没有 足以树立名声的专长。”孔子听说了,对他的学生说:“我要专长于哪个方面呢?驾车呢?还 是射箭呢?我还是驾车吧。”5、子牢说:“孔子说过,‘我不曾被国家所用,所以学得一 些技艺’。”6、孔子说:“我有知识吗?其实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问我 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我只是从问题的首尾两头去问,(才得到很多意思 然后尽量地告诉他。 8、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3】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归纳2、4、5、8章的主要内容
3、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 它为乐的人。” 9、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 “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 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容易被人利用,反而)害了自己; 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刺痛人心;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 是捣乱闯祸;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10、曹交问道:“人人都可以做尧舜,有这说法吗?”孟子说:“有。”曹交说:“我听说文 王身高一丈,汤身高九尺,如今我身高九尺四寸多,却只会吃饭罢了,要怎样做才行呢?”孟 子说:“这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去做就行了。要是有人,自以为他连一只小鸡都提不起来,那 他便是一个没有力气的人。如果有人说自己能够举起三千斤,那他就是一个很有力气的人。同 样 的道理,举得起乌获所举的重量的,也就是乌获了。人难道以不能胜任为忧患吗?只是不去做 罢了。比如说,慢一点走,走在长者之后叫做悌;快一点走,走在长者之前叫做不悌。那慢一 点走难道是人做不到的吗?不那样做而已。尧舜之道,不过就是孝和悌罢了。你穿尧的衣服, 说尧的话,做尧的事,你便是尧了。你穿桀的衣服,说桀的话,做桀的事,你便是桀了。”曹 交说:“我准备去拜见邹君,向他借个住处,情愿留在您的门下做学生。”孟子说:“道就像 大路一样,难道难于了解吗?只怕人不去寻求罢了。你回去自己寻求吧,老师多得很呢。” 【3】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归纳 1、3、9、10 章的主要内容。 1、 3、 9、 10、 【4】总结:1、3、9、10 章阐述了儒家“为己之学”的内涵之一:“学”本身就是目的,而不 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三)阅读 2、4、5、6、8 章,完成以下问题: 【 1】疏通字词。 (1)大 . 哉孔子: (2)我叩 . 其两端 .. 而竭焉: (3)当 . 仁,不让 . 于师: 【2】结合注释、结合译文,再读文本,疏通文意。 【参考译文】2、孔子说:“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另一种理解为:攻 读钻研邪说,那就有害了。 4、达巷的一个人说:“孔子真伟大啊!他学问渊博,可惜没有 足以树立名声的专长。”孔子听说了,对他的学生说:“我要专长于哪个方面呢?驾车呢?还 是射箭呢?我还是驾车吧。” 5、子牢说:“孔子说过,‘我不曾被国家所用,所以学得一 些技艺’。” 6、孔子说:“我有知识吗?其实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问我, 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我只是从问题的首尾两头去问,(才得到很多意思) 然后尽量地告诉他。” 8、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3】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归纳 2、4、5、8 章的主要内容
2458 【4】总结:2、4、5、8章阐述了儒家“为己之学”的内涵之二:“学”的内容是做人,是修身, 是完善人格。所以,孔孟最高的教育目标是塑造君子型的理想人格,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他们 教育思想的立足点是“人” 四、积累名句 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③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④当仁,不让于师。 五、拓展探究:子夏是孔子门下成就突出的弟子之一,他曾说过以下的话,请阅读理解后概 括他关于“学”的观点。(见教材55页) 【译文】①子夏说:“各行各业的工匠住在作坊里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掌握道。” ②子夏说:一个人,能用尊敬贤能的人,来替代爱好美色的心,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服事君 主时贡献心智不余其力,和朋友交往能做到诚信不欺,这样的人,纵使他谦虚地说没有读过书, 我也必定肯定他很有学问。③子夏说:“做官还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学习,学习有余力的人, 就可以去做官 概括你所理解的子夏关于“学”的观点: 六、巩固练习: 翻译下面的句子,指出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情况。 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3、三子者出,曾皙后 4、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 5、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 读《论语》心得:学生中常有这样的说法:既然大学毕业后国家也不包分配,那么,考大 学又有什么用呢?学不学无所谓的。抱此目的而学的人,以学习为考大学的工具,以考大学为 工作之凭借这种把学习作为一个跳板,而没把学习当作工作、生活之必备的学习,纵然学 了,对工作、对生活又能有多大的帮助呢? 由此,引出了一个话题: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婴儿时,我们吃奶,慢慢的,开始学吃 饭;我们学爬,我们学走,我们学跑;我们跟父母相处,跟亲人相处,并且学着跟别人相 处;我们学着了解自己,学着了解别人,学着了解家庭,学着了解社会……这一切,都属真正 意义上的学习,其中有些或许有人教育指点,而更多的来自本能或我们自身生存的需要,但勿 庸置疑的是,我们学习,纯粹是自觉自愿并以此为乐的,是为了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生存,并
2、 4、 5、 8、 【4】总结:2、4、5、8 章阐述了儒家“为己之学”的内涵之二:“学”的内容是做人,是修身, 是完善人格。所以,孔孟最高的教育目标是塑造君子型的理想人格,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他们 教育思想的立足点是“人”。 四、积累名句 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 ③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④当仁,不让于师。 五、拓展探究: 子夏是孔子门下成就突出的弟子之一,他曾说过以下的话,请阅读理解后概 括他关于“学”的观点。(见教材 55 页) 【译文】①子夏说:“各行各业的工匠住在作坊里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掌握道。” ②子夏说:一个人,能用尊敬贤能的人,来替代爱好美色的心,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服事君 主时贡献心智不余其力,和朋友交往,能做到诚信不欺,这样的人,纵使他谦虚地说没有读过书, 我也必定肯定他很有学问。③子夏说:“做官还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学习,学习有余力的人, 就可以去做官。” 概括你所理解的子夏关于“学”的观点: 六、巩固练习: 翻译下面的句子,指出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情况。 1、必先苦 . 其心志,劳其筋骨,饿 . 其体肤,空乏 .. 其身 2、浴乎沂,风 . 乎舞雩,咏而归 3、三子者出,曾皙后 . 4、孔子登东山而小 . 鲁,登泰山而 . 小天 5、徐行后 . 长者谓之弟,疾行先 . 长者谓之不弟。 读《论语》心得:学生中常有这样的说法:既然大学毕业后国家也不包分配,那么,考大 学又有什么用呢?学不学无所谓的。抱此目的而学的人,以学习为考大学的工具,以考大学为 工作之凭借——这种把学习作为一个跳板,而没把学习当作工作、生活之必备的学习,纵然学 了,对工作、对生活又能有多大的帮助呢? 由此,引出了一个话题: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婴儿时,我们吃奶,慢慢的,开始学吃 饭;我们学爬,我们学走,我们学跑;我们跟父母相处,跟亲人相处,并且学着跟别人相 处;我们学着了解自己,学着了解别人,学着了解家庭,学着了解社会……这一切,都属真正 意义上的学习,其中有些或许有人教育指点,而更多的来自本能或我们自身生存的需要,但勿 庸置疑的是,我们学习,纯粹是自觉自愿并以此为乐的,是为了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生存,并
争取使自己生存的更好。 那么,作为“学习”的一部分,学知识、学技能,其目的自然也是为了生存—这里的生存, 既包括个人的存活,也包括家族、种族乃至国家以至全人类生生不息。既如此,我们学习的目 的就应该定位于生命、生活、做人这个大主题上,而不应该定位于其间的过渡、转折上,否则, 我们的学习就是短视的,就是舍本求末的。关于这个问题,古人做了精辟的概括:“古之学者为 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这是古人论述之精华,“为己”即荀子所说的“君子之学 也以美其身”(《劝学》),属于为“修身而学,借学习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具备为 社会服务的才能,从而更好的为社会所用。“为人”即“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劝学》),是 为迎合别人乃至社会的需要而学,以期通过学习,取得步入社会的通行证。“为己”与“为人”, 其服务社会的方式虽貌似相同,但其出发点、方法、效果却迥异。“为已”者出于自己的爱好或 责任,其学习自觉、自愿,且“学而时习”,能够在生活中身体力行而毫不倦怠,其效果扎扎实 实,没有半点虚假。“为人”者,其学习目标明确,即为达到某一效果而学,因此,学习时瞄准 这一目标,与之有关的就学,无关的就不学,而不管它是否适用于个人发展的需要及是否适用 于社会;抱此目的而学习者,因为出于外惑而非本意,属不得已而为之者,故力行者寡而投机 钻营者多。其结果也迥异:“为己”者因欲成身以待时而用,因此只要对自己有用便统统拿来, 所学广而所钻深,成材者多出于此;因其以学知识为目的,而知识又浩如烟海、高深莫测,故 终身进取而无止息之时。“为人”者因有固定目标,但目标本身并非恒定,变动的可能性很大 所以学习时用心旁骛,受外界变化之影响较大,常有手忙脚乱、方寸不定之嫌;而一且目标有 变则失落之感顿生,一且目标无法实现,则人生渺茫之慨顿发,所学也因骤然无用而功用从此 消失殆尽,“读书无用论”便应势而生 不难看出,我们以考学校或找工作为目的的学习属“为人”之范畴,而近年来教育所衍生的种 种困惑也有了谜底:重智轻德、重知轻能、重理轻文、主副课区分、厌学辍等均由此急功近利 之目的所致 由此得出一个结论:要想纠正当今教育的种种偏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学习目的定位于“为己”而不能定位于“为 人”,并且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这是因为,“为己则一切知识均属学习之范围,“为人”则你需什 么我就学什么,不需则不学。“为己”以不变而应万变,为智者所择,而终为智者;“为人”则以 一变而应一变,三变则不暇,何能应万变?故为愚者所择,而终为者。“为已”而学者,需要 学什么,自己最清楚,只要是自己不懂的均属学习之范围,故日有所进,时有所获,而学习之 乐也无穷,故乐学;他能以乐观的态度迎接一切挑战,因此,学的时候轻松愉快,即使别人看 到很苦他也觉得很甜。“为人而学者,该学习什么,自己也不太清楚,学习的主动权纯粹掌握 在别人手中,故不知所学,终日懵懂,而学习之苦遍尝,每时每刻都以此为负担,只能凭毅力 来苦学,故厌学;而学的时候殚精竭虑,即使不苦不累也觉得索然寡味,有所收获也会因为是 否有用而觉得惝不安。“为己”者,以考试作为衡量所学的手段,成绩的优劣只是今后努力的 方向,因此,考时坦然、愉悦;“为人”者,以考试作为成败的关键,优则成,其学为敲门之砖 门开则弃,劣则败,其砖无法敲开门,为无用之物,自当弃之,故考时忧惧、悲戚,而无论成 败,学习多到此为止。 有一句哲理性很强的话:人对了,世界也就对了。学习目的之定位,就是使学生“世界”“对 ”之根本,关乎素质教育之成败,涉及终身学习之大计,不可不明辨而慎择之。 《学问之道》导学案 第二课时学而时习之
争取使自己生存的更好。 那么,作为“学习”的一部分,学知识、学技能,其目的自然也是为了生存——这里的生存, 既包括个人的存活,也包括家族、种族乃至国家以至全人类生生不息。既如此,我们学习的目 的就应该定位于生命、生活、做人这个大主题上,而不应该定位于其间的过渡、转折上,否则, 我们的学习就是短视的,就是舍本求末的。关于这个问题,古人做了精辟的概括:“古之学者为 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这是古人论述之精华,“为己”即荀子所说的“君子之学 也以美其身”(《劝学》),属于为“修身”而学,借学习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具备为 社会服务的才能,从而更好的为社会所用。“为人”即“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劝学》),是 为迎合别人乃至社会的需要而学,以期通过学习,取得步入社会的通行证。“为己”与“为人”, 其服务社会的方式虽貌似相同,但其出发点、方法、效果却迥异。“为己”者出于自己的爱好或 责任,其学习自觉、自愿,且“学而时习”,能够在生活中身体力行而毫不倦怠,其效果扎扎实 实,没有半点虚假。“为人”者,其学习目标明确,即为达到某一效果而学,因此,学习时瞄准 这一目标,与之有关的就学,无关的就不学,而不管它是否适用于个人发展的需要及是否适用 于社会;抱此目的而学习者,因为出于外惑而非本意,属不得已而为之者,故力行者寡而投机 钻营者多。其结果也迥异:“为己”者因欲成身以待时而用,因此只要对自己有用便统统拿来, 所学广而所钻深,成材者多出于此;因其以学知识为目的,而知识又浩如烟海、高深莫测,故 终身进取而无止息之时。“为人”者因有固定目标,但目标本身并非恒定,变动的可能性很大, 所以学习时用心旁骛,受外界变化之影响较大,常有手忙脚乱、方寸不定之嫌;而一旦目标有 变则失落之感顿生,一旦目标无法实现,则人生渺茫之慨顿发,所学也因骤然无用而功用从此 消失殆尽,“读书无用论”便应势而生。 不难看出,我们以考学校或找工作为目的的学习属“为人”之范畴,而近年来教育所衍生的种 种困惑也有了谜底:重智轻德、重知轻能、重理轻文、主副课区分、厌学辍等均由此急功近利 之目的所致。 由此得出一个结论:要想纠正当今教育的种种偏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学习目的定位于“为己”而不能定位于“为 人”,并且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这是因为,“为己”则一切知识均属学习之范围,“为人”则你需什 么我就学什么,不需则不学。“为己”以不变而应万变,为智者所择,而终为智者;“为人”则以 一变而应一变,三变则不暇,何能应万变?故为愚者所择,而终为愚者。“为己”而学者,需要 学什么,自己最清楚,只要是自己不懂的均属学习之范围,故日有所进,时有所获,而学习之 乐也无穷,故乐学;他能以乐观的态度迎接一切挑战,因此,学的时候轻松愉快,即使别人看 到很苦他也觉得很甜。“为人”而学者,该学习什么,自己也不太清楚,学习的主动权纯粹掌握 在别人手中,故不知所学,终日懵懂,而学习之苦遍尝,每时每刻都以此为负担,只能凭毅力 来苦学,故厌学;而学的时候殚精竭虑,即使不苦不累也觉得索然寡味,有所收获也会因为是 否有用而觉得惴惴不安。“为己”者,以考试作为衡量所学的手段,成绩的优劣只是今后努力的 方向,因此,考时坦然、愉悦;“为人”者,以考试作为成败的关键,优则成,其学为敲门之砖, 门开则弃,劣则败,其砖无法敲开门,为无用之物,自当弃之,故考时忧惧、悲戚,而无论成 败,学习多到此为止。 有一句哲理性很强的话:人对了,世界也就对了。学习目的之定位,就是使学生“世界”“对 了”之根本,关乎素质教育之成败,涉及终身学习之大计,不可不明辨而慎择之。 《学问之道》导学案 第二课时 学而时习之
教学目的 1、研读课文,诵读名句,积累文言知识 2、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和境界,明确学习的目的、态度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疏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明确学习的目的、态度和方法 教学: 初读感知: 读准字音:愠()罔 箦()鸿鸽()缴() 轫()不亦说()乎一日暴()之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乎 2、朗读课文,读准句读,读出情感 二、再读课文,疏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l、辨清通假: (1)不亦说乎: (2)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3)一日暴之: (4)掘井九轫而犹不及泉: (5)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乎: 2、掌握特殊句式: (1)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2)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3)惟奕秋之为听: (4)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3、疏通字词。 (1)人不知而不愠: (2)敏而好学 3)子张学干禄: (4)有朋自远方来 (5)慎言其余,则寡尤: (6)不耻下问 (7)未成一篑: (8)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9)学而不思则罔: (10)思而不学则殆: 4、结合注释、结合译文,再读文本,疏通文意。 (参考译文)11、孔子说:”学习,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 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12、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13、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迷惘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 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14、子张向孔子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 自已知道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 旁不做,其余有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 俸禄就在这里面了。 15、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勒勉而好学, 不以向比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16、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 学习,看到他不普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17、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赶上了)还生怕丢掉了。” 18、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不主观臆测,不绝对背定,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 19、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 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坚持啊
教学目的: 1、研读课文,诵读名句,积累文言知识 2、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和境界,明确学习的目的、态度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疏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明确学习的目的、态度和方法 教学: 一、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 愠 . ( ) 罔 . ( ) 殆 . ( )篑 . ( )鸿鹄 . ( ) 缴 . ( ) 轫 . ( ) 不亦说 . ( )乎 一日暴 . ( )之 女以予为多学而识 . ( )之乎 2、朗读课文,读准句读,读出情感。 二、再读课文,疏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1、辨清通假: (1)不亦说 . 乎: (2)无或 . 乎王之不智也 : (3)一日暴 . 之: (4)掘井九轫 . 而犹不及泉: (5)女 . 以予为多学而识之乎: 2、掌握特殊句式: (1)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2)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3)惟奕秋之为听: (4)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3、疏通字词。 (1)人不知而不愠 . : (2) 敏 . 而好学: (3)子张学干禄 .. : (4)有朋 . 自远方来: (5)慎言其余,则寡尤 . : (6)不耻 . 下问: (7)未成一篑 . : (8)今夫奕之为数 . ,小数也: (9)学而不思则罔 . : (10)思而不学则殆 . : 4、结合注释、结合译文,再读文本,疏通文意。 (参考译文)11、孔子说:”学习,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 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12、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13、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迷惘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 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14、子张向孔子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 自己知道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 旁不做,其余有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 俸禄就在这里面了。” 15、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 不以向比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16、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 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17、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赶上了)还生怕丢掉了。” 18、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不主观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 19、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 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坚持啊
20、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多多地学习又能够记得住吗?”子贡答道:”是啊,难 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观念来贯彻始终的 21、孔子说:”我曾经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想,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22、孟子说:”大王的不聪明,不足奇怪。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冻 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我和大王相见的次数也太少了。我退居在家,把他冷淡得也 到了极点,他即使有善良之心的萌芽,我对他能有什么办法呢?比如下棋,作为一种技艺, 只是一种小技艺;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是学不会的。弈秋是全国闻名的下棋能手, 假使弈秋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虽然也在听,但 心里面却老是以为有天鹅要飞来,一心想着拿起弓箭去射击它。这个人纵使与专心致志 的那个人一起学习,却比不上那个人。是因为他的聪明不如那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 的 23、孟子说:”做事譬若掘井,据到六七丈深还没有见到泉水,仍然是一口废井 三、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既然”学”本身就是目的,是为了达到道德上的完善,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如何”学”呢? 在本板块中孔孟既谈到了有关”学”的方法问题,也谈到了有关”学”的态度问题。那么,本 板块中,孔孟谈了哪些有关”学”的方法问题,哪些有关”学”的态度问题呢? (一)探究12、13、14、21几章,思考孔子谈了哪些有关”学”的方法问题 1、探究12章,然后加以归纳、分析: 2、探究14章,然后加以归纳、分析: 3、探究13、21三章,然后加以归纳、分析: (二)探究15、16、17、18、19、20、22、23几章,思考孔子、孟子谈了哪些有关”学”的态 度问题: 1、探究15、16章,然后加以归纳、分析: 2、探究17章,然后加以归纳、分析: 3、探究18章,然后加以归纳、分析: 4、探究19、22、23章,然后加以归纳、分析: 四、名句背诵:背诵11、12、13、15、16、19、21、23章。 五、巩固练习: (一)翻译下面的句子,指出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情况
20、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多多地学习又能够记得住吗?”子贡答道:”是啊,难 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观念来贯彻始终的。” 21、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想,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22、孟子说:”大王的不聪明,不足奇怪。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冻 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我和大王相见的次数也太少了。我退居在家,把他冷淡得也 到了极点,他即使有善良之心的萌芽,我对他能有什么办法呢?比如下棋,作为一种技艺, 只是一种小技艺;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是学不会的。弈秋是全国闻名的下棋能手, 假使弈秋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虽然也在听,但 心里面却老是以为有天鹅要飞来, 一心想着拿起弓箭去射击它。这个人纵使与专心致志 的那个人一起学习,却比不上那个人。是因为他的聪明不如那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 的。” 23、孟子说:”做事譬若掘井,掘到六七丈深还没有见到泉水,仍然是一口废井。” 三、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既然”学”本身就是目的,是为了达到道德上的完善,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如何”学”呢? 在本板块中孔孟既谈到了有关”学”的方法问题,也谈到了有关”学”的态度问题。那么,本 板块中,孔孟谈了哪些有关”学”的方法问题,哪些有关”学”的态度问题呢? (一)探究 12、13、14、21 几章,思考孔子谈了哪些有关”学”的方法问题: 1、探究 12 章,然后加以归纳、分析: 2、探究 14 章,然后加以归纳、分析: 3、探究 13、21 三章,然后加以归纳、分析: (二)探究 15、16、17、18、19、20、22、23 几章,思考孔子、孟子谈了哪些有关”学”的态 度问题: 1、探究 15、16 章,然后加以归纳、分析: 2、探究 17 章,然后加以归纳、分析: 3、探究 18 章,然后加以归纳、分析: 4、探究 19、22、23 章,然后加以归纳、分析: 四、名句背诵:背诵 11、12、13、15、16、19、21、23 章。 五、巩固练习: (一)翻译下面的句子,指出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情况
1、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指出其句式,归纳整理文言文的句式。 1、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 2、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3、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4、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5、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六、点击高考(09山东考题) 16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5字。(4分) 《人民日报》巴厘岛5月3日电,东盟10国与中日韩财长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发表联合公 报宜布,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成立并运行,以解决区域内的短期资金流动 困难,并作为现有国际金融机构的补充。 根据公报提供的数据,在规模为12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中,中日韩3国出资80%, 东盟10国出资20%其中,中国、日本、各占32%,韩国占16%。具体金额为中国384亿美 元、日本384亿美元、韩国192亿美元 17.请仿照下面诗歌前两节的格式,续写第三、第四节。(4分) 我是雪 我被太阳翻译成水 我是水 我把种子翻译成植物 君子和而不同”的解读 “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君子和而不同”正是对“和这 理念的具体阐发。“和而不同”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今天,“和而 不同”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法则。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有两个观点极具现实价值: 个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另一个就是“君子和而不同”。前者已被《世界人类责任宜言》
1、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指出其句式,归纳整理文言文的句式。 1、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 2、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3、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4、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5、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六、点击高考(09 山东考题) 16 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 35 字。(4 分) 《人民日报》巴厘岛 5 月 3 日电,东盟 10 国与中日韩财长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发表联合公 报宣布,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成立并运行,以解决区域内的短期资金流动 困难,并作为现有国际金融机构的补充。 根据公报提供的数据,在规模为 1200 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中,中日韩 3 国出资 80%, 东盟 10 国出资 20%。其中,中国、日本、各占 32%,韩国占 16%。具体金额为中国 384 亿美 元、日本 384 亿美元、韩国 192 亿美元 17.请仿照下面诗歌前两节的格式,续写第三、第四节。(4 分) 我是雪 我被太阳翻译成水 我是水 我把种子翻译成植物 “君子和而不同”的解读 “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君子和而不同”正是对“和”这一 理念的具体阐发。“和而不同”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今天,“和而 不同”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法则。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有两个观点极具现实价值: 一个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一个就是“君子和而不同”。前者已被《世界人类责任宣言》
确定为全球治理的“黄金规则”;后者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和多元世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何晏《论语集解》对 这句话的解释是:“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 就是说,君子内心所见略同,但其外在表现未必都一样,比如都为天下谋,有些人出仕做官, 有些人则教书育人,这种“不同”可以致“和”;小人虽然嗜好相同,但因为各争私利,必然互起 冲突,这种“同”反而导致了“不和”。 从哲学意义上讲,“和”是和谐,是统一,“同”是相同,是一致;“和”是抽象的,内在的;“同 是具体的,外在的。“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这 里,“君子和而不同似乎可以区分为两种情况。就自身而言,高明的人总是与别人相协调,但 并不盲目地重复或附和别人,因协调而不重复故能达成和谐;不高明的人,见到旁人的成功就 窝蜂随大流地事仿别人,反而引起恶性竞争,最终导致不和谐。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美国 开发西部的早期,曾一度形成了淘金热,各地的人们纷纷奔赴西部淘金。而一个叫史密斯的人 也想借此发财,但他不是直接像别人那样去淘金,而是去向淘金的人卖水。结果,许多淘金者 空手而归,史密斯却大发一笔,从此成了富翁。他顺应了淘金的潮流,这是“和”;但他没有重 复别人,这是“不同”,合起来就是“和而不同”,所以他比别人高明,发财是对高明的应有报偿。 对他人而言,高明的人总是追求和谱,为此而包容差异,在丰富多彩中达成和谐;不高明的人 总是强求一致,因容不得差异而往往造成矛盾冲突。比如,一个乐队,想要演奏出和谐美妙的 音乐,需要使用十几种乃至几十种不同的乐器,各奏其乐,各发其声,从而汇成宏大动听的交 响乐。反之,如果乐队中都使用同一种乐器,其单调乏味是可想而知的。再比如,用乱石砌墙、 碎石铺路,一块块乱石奇形怪状,一块块碎石各不相同,但墙一且砌成,风格和谐统一,路一 旦铺就,犹如一体天成。我们的世界本来就是,也应当是一个“和而不同”的多样性的世界。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和而不同”这一古老观念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仍然可以成为现 代社会发展的一项准则和一个目标。“和而不同”,是世界多元文化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反之,“同而不和”就必然导致纷争乃至战争。现在,人类拥有的核武器可以在瞬息之间毁灭地 球和人类自身。如果只强求“同”而不谋求“和”,矛盾冲突激化而导致核大战,那结果只能是共 同毁灭,所以说,“和而不同”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基本法则。 那么,怎样才能达成“和”的局面呢?实际上,孔子已为我们指明了答案“不同”,也就是不 强求一致,不重复别人。只有在大目标不冲突的前提下,承认差异,包容差异,乃至尊重差异, 才能化解矛盾,共存共荣。只要愿意共存共荣,就必然要磨合。磨合就是通过接触、交流、对 话来建立共识,以达到“和”的目的。事实上,各国各民族不同的文明一直处于时断时续、时好 时坏的磨合之中。磨合得好,才能比较顺利地从经济全球化过渡到文化上的多元一体,经过不 断的磨合,最终进入“天下大同”的境界 可见,“和而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宽容与文化共享的情怀,不仅具有伦理价值,还具有 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处世哲学的意义 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谓“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应该是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 和谐相处的社会;从某种角度看,也应该是“和而不同”的社会。 费孝通老先生在曾经意味深长地讲了一句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 下大同”。这是对“君子和而不同”的极好的阐释。 学问之道导学案 第三课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教学目标 1、能提炼概括孔子孟子的教学态度、原则和方法 2、比较说出孔孟“为师之道”的异同
确定为全球治理的“黄金规则”;后者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和多元世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何晏《论语集解》对 这句话的解释是:“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 就是说,君子内心所见略同,但其外在表现未必都一样,比如都为天下谋,有些人出仕做官, 有些人则教书育人,这种“不同”可以致“和”;小人虽然嗜好相同,但因为各争私利,必然互起 冲突,这种“同”反而导致了“不和”。 从哲学意义上讲,“和”是和谐,是统一,“同”是相同,是一致;“和”是抽象的,内在的;“同” 是具体的,外在的。“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这 里,“君子和而不同”似乎可以区分为两种情况。就自身而言,高明的人总是与别人相协调,但 并不盲目地重复或附和别人,因协调而不重复故能达成和谐;不高明的人,见到旁人的成功就 一窝蜂随大流地摹仿别人,反而引起恶性竞争,最终导致不和谐。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美国 开发西部的早期,曾一度形成了淘金热,各地的人们纷纷奔赴西部淘金。而一个叫史密斯的人, 也想借此发财,但他不是直接像别人那样去淘金,而是去向淘金的人卖水。结果,许多淘金者 空手而归,史密斯却大发一笔,从此成了富翁。他顺应了淘金的潮流,这是“和”;但他没有重 复别人,这是“不同”,合起来就是“和而不同”,所以他比别人高明,发财是对高明的应有报偿。 对他人而言,高明的人总是追求和谐,为此而包容差异,在丰富多彩中达成和谐;不高明的人, 总是强求一致,因容不得差异而往往造成矛盾冲突。比如,一个乐队,想要演奏出和谐美妙的 音乐,需要使用十几种乃至几十种不同的乐器,各奏其乐,各发其声,从而汇成宏大动听的交 响乐。反之,如果乐队中都使用同一种乐器,其单调乏味是可想而知的。再比如,用乱石砌墙、 碎石铺路,一块块乱石奇形怪状,一块块碎石各不相同,但墙一旦砌成,风格和谐统一,路一 旦铺就,犹如一体天成。我们的世界本来就是,也应当是一个“和而不同”的多样性的世界。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和而不同”这一古老观念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仍然可以成为现 代社会发展的一项准则和一个目标。“和而不同”,是世界多元文化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反之,“同而不和”就必然导致纷争乃至战争。现在,人类拥有的核武器可以在瞬息之间毁灭地 球和人类自身。如果只强求“同”而不谋求“和”,矛盾冲突激化而导致核大战,那结果只能是共 同毁灭,所以说,“和而不同”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基本法则。 那么,怎样才能达成“和”的局面呢?实际上,孔子已为我们指明了答案—“不同”,也就是不 强求一致,不重复别人。只有在大目标不冲突的前提下,承认差异,包容差异,乃至尊重差异, 才能化解矛盾,共存共荣。只要愿意共存共荣,就必然要磨合。磨合就是通过接触、交流、对 话来建立共识,以达到“和”的目的。事实上,各国各民族不同的文明一直处于时断时续、时好 时坏的磨合之中。磨合得好,才能比较顺利地从经济全球化过渡到文化上的多元一体,经过不 断的磨合,最终进入“天下大同”的境界。 可见,“和而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宽容与文化共享的情怀,不仅具有伦理价值,还具有 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处世哲学的意义。 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谓“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应该是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 和谐相处的社会;从某种角度看,也应该是“和而不同”的社会。 费孝通老先生在曾经意味深长地讲了一句 16 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 下大同”。这是对“君子和而不同”的极好的阐释。 学问之道导学案 第三课时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教学目标: 1、能提炼概括孔子孟子的教学态度、原则和方法。 2、比较说出孔孟“为师之道”的异同
教学过程 、检查背诵,导入课文 、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默而识()之自行束脩()以上不悱(不发 文、行()必志于彀()有私淑艾()者王()天下不与存焉 2、朗读课文,读准句读,读出情感。 三、再读课文,疏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l、辨清通假: (1)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有达财者 (3)有私淑艾者 2、疏通字词。 (1)默而识之: (2)诲人不倦: (3)何有于我哉: (4)自行束惰以上: (5不愤不启: (6不悱不发: (7)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8)吾隐乎尔: (9)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10)循循然善诱人 (11)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12)大匠诲人必以规矩: (13)君子之所以教者五 3、结合注释、结合译文,再读文本,疏通文意。 (参考译文)24、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 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啊1” 25、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厌弃,教导人不知道疲倦,这些事 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26、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束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27、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 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 那就不再教他了 28、孔子说:“你们这些学生以为我对你们有所隐瞒吗?我对你们是没有隐睛的。我没有什么 事不是和你们一起干的。这就是我孔丘的为人。” 29、孔子用四种内容教育学生:历代文献,社会生活的实践,对待别人的忠心,与人交往 的诚信。 30、颜渊感叹地说:“(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 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 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我已 经用尽了我的才力,好像有一个十分高大的东西立在我前面,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却没有前 进的路径了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导入课文 二、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 默而识 . ( )之 自行束脩 . ( )以上 不悱 . ( )不发 文、 行 . ( ) 必志于彀 . ( )有私淑艾 . ( )者 王 . ( )天下不与存焉 2、朗读课文,读准句读,读出情感。 三、再读课文,疏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1、辨清通假: (1)不知为不知,是知 . 也: (2)有达财 . 者: (3)有私淑艾 .. 者: 2、疏通字词。 (1) 默而识 . 之: (2)诲 . 人不倦: (3)何有于 . 我哉: (4) 自行束脩 .. 以上: (5)不愤 . 不启: (6)不悱 . 不发: (7)举一隅 . 不以三隅反: (8)吾隐乎尔 .. : (9) 仰之弥 . 高,钻 . 之弥坚: (10) 循循然 ... 善诱 . 人: (11) 虽欲从之,末由 .. 也已: (12)大匠诲人必以 . 规矩: (13)君子之所以 .. 教者五: 3、结合注释、结合译文,再读文本,疏通文意。 (参考译文)24、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 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啊!” 25、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厌弃,教导人不知道疲倦,这些事 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26、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束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27、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 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 那就不再教他了。” 28、孔子说:“你们这些学生以为我对你们有所隐瞒吗?我对你们是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什么 事不是和你们一起干的。这就是我孔丘的为人。” 29、孔子用四种内容教育学生:历代文献,社会生活的实践,对待别人的忠心,与人交往 的诚信。 30、颜渊感叹地说:“(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 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 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我已 经用尽了我的才力,好像有一个十分高大的东西立在我前面,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却没有前 进的路径了
31、子路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 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仲由问‘听 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 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大胆地来问个明白。”孔子说:“冉求平日做事退缩,所 以我鼓励他让他勇进;仲由一人兼有两人的勇气,勇敢不惧,所以我让他谦退 32、孔子说:“爱他,能不叫他劳苦吗?忠于他,能够不教诲他吗? 33、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没有(贫富、地域等等)区别。 34、孟子说:“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35、孟子说:“羿教人射箭,总是期望把弓拉满,学习的人也总是期望把弓拉满。高明的工匠 教人手艺必定依照一定的规矩,学的人也一定要依照规矩。 36、孟子说:“教育也有多种方法。我不屑于教诲他,这也是对他的教诲 37、孟子说:“君子有三大快乐,但以王道服天下不在其中。父母健在,兄弟无灾患,这是第 大快乐;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这是第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 这是第三大快乐。君子有三大快乐,但是以王道服天下不在其中。 38、孟子说:“君子教育人的方式有五种:有像及时雨一样滋润化育的;有成就品德的;有培 养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有以学识风范感化他人使之私下自学的。这五种,就是君子教育人 的方式 39、公都子说:“滕更在您门下学习,似乎应该在以礼相待之列,可是您却不回答他的问题, 为什么呢?”孟子说:“倚仗着自己的权势来发问,倚仗着自己贤能来发问,倚仗着自己年 长来发问,倚仗着自己有功劳来发问,倚仗着自己是老交情来发问,都是我所不回答的。滕更 有这五种中的两种。” 三、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 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本板块反映 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呢,我们一起来探究 1、探究24、25、26、28、32、33章,思考这些章节,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学态度和原则。 (3) 2、探究27、30、31章,思考这些章节,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学方法。 (1) (2) (二)孟子的教育思想在继承孔子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他从事教学几十年,形成了一套较为 系统的教育理论,倡导人人皆可为尧舜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在我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孟 子和孔子的教育观有何异同呢,我们共同来探究。 1、探究34、35、36、37、39章,结合孔子的教育思想,思考回答孔孟在选择教师、选择学 生标准上的差异。在求学的方法上,孟子提出了自己怎样的见解
31、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 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仲由问‘听 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 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大胆地来问个明白。”孔子说:“冉求平日做事退缩,所 以我鼓励他让他勇进;仲由一人兼有两人的勇气,勇敢不惧,所以我让他谦退。” 32、孔子说:“爱他,能不叫他劳苦吗?忠于他,能够不教诲他吗? 33、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没有(贫富、地域等等)区别。 34、孟子说:“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35、孟子说:“羿教人射箭,总是期望把弓拉满,学习的人也总是期望把弓拉满。高明的工匠 教人手艺必定依照一定的规矩,学的人也一定要依照规矩。” 36、孟子说:“教育也有多种方法。我不屑于教诲他,这也是对他的教诲。” 37、孟子说:“君子有三大快乐,但以王道服天下不在其中。父母健在,兄弟无灾患,这是第 一大快乐;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这是第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 这是第三大快乐。 君子有三大快乐,但是以王道服天下不在其中。” 38、孟子说:“君子教育人的方式有五种:有像及时雨一样滋润化育的;有成就品德的;有培 养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有以学识风范感化他人使之私下自学的。这五种,就是君子教育人 的方式。” 39、公都子说:“滕更在您门下学习,似乎应该在以礼相待之列, 可是您却不回答他的问题, 为什么呢?”孟子说:“倚仗着自己的权势来发问,倚仗着自己贤能来发问, 倚仗着自己年 长来发问,倚仗着自己有功劳来发问,倚仗着自己是老交情来发问,都是我所不回答的。滕更 有这五种中的两种。” 三、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 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本板块反映 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呢,我们一起来探究。 1、探究 24、25、26、28、32、33 章,思考这些章节,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学态度和原则。 (1) (2) (3) 2、探究 27、30、31 章,思考这些章节,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学方法。 (1) (2) (二)孟子的教育思想在继承孔子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他从事教学几十年,形成了一套较为 系统的教育理论,倡导人人皆可为尧舜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在我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孟 子和孔子的教育观有何异同呢,我们共同来探究。 1、探究 34、35、36、37、39 章,结合孔子的教育思想 ,思考回答孔孟在选择教师、选择学 生标准上的差异。在求学的方法上,孟子提出了自己怎样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