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郑州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工程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020版)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6,文件大小:261.97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工程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2140 课程名称:工程化学基础 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engineering chemistry 课程类型:必修课 总学时:24 讲课学时:24 实验学时:0 学分:1.5 适用对象:机械工程及相关专业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工程热力学基础、热工艺与工程材料、机械零件疲劳失效分析基础、金属表 面改性技术 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工程化学基础》是非化工专业培养现代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基础课,为后续各专业 课程学习提供必要的化学理论知识基础。本课程从物质化学的组成、化学结构以及材料化学 出发,密切联系现代工程技术中遇到的如材料的选择和寿命、环境的污染与保护、能源的开 发与利用、信息传递、生命科学发展等有关化学问题,深入浅出地介绍有现实应用价值和有 在应用价值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了解和掌握工程化学基础的一些基本概念,了解本课程在工程学科中的地位和 作用,明确学习工程化学基础的要求,使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有意识地运用化学观点 去思考、认识和解决间题,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 目标2:建立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观点,具备基础实验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具备分 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工程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工程化学的基础知识,并能应用化 学、材料等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为: 序号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具体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 指标点 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11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并能将其 课程目标1 11 用于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 2 毕业要求 7.2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 果程目标2 7.2

《工程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2140 课程名称:工程化学基础 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engineering chemistry 课程类型: 必修课 总学时:24 讲课学时:24 实验学时:0 学 分:1.5 适用对象: 机械工程及相关专业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工程热力学基础、热工艺与工程材料、机械零件疲劳失效分析基础、金属表 面改性技术 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工程化学基础》是非化工专业培养现代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基础课,为后续各专业 课程学习提供必要的化学理论知识基础。本课程从物质化学的组成、化学结构以及材料化学 出发,密切联系现代工程技术中遇到的如材料的选择和寿命、环境的污染与保护、能源的开 发与利用、信息传递、生命科学发展等有关化学问题,深入浅出地介绍有现实应用价值和有 潜在应用价值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 1:了解和掌握工程化学基础的一些基本概念,了解本课程在工程学科中的地位和 作用,明确学习工程化学基础的要求,使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有意识地运用化学观点 去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 目标 2:建立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观点,具备基础实验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具备分 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工程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工程化学的基础知识,并能应用化 学、材料等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为: 序号 毕业要求 指标点 毕业要求指标点具体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 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1 毕业要求 1.1 1.1 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并能将其 用于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 课程目标 1 2 毕业要求 7.2 7.2 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 课程目标 2

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能够正确分 析和评价,并提出解决或改进方案。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教学内容共有七个模块 棋块一:工程化学概述(反应课程目标1) 要求: (1)了解化学学科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学习“工程化学基础的要求: (2)了解物质层次及其运动理论。明确原子和分子等原子结合态单元是介观粒子的基 本概念: (3)理解系统和环境,聚集体和相等概念: (4)明确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变化,掌握化学计量数的概念。 (5)明确反应进度的概念。 模块二:物质的化学组成和聚集状态(反应课程目标1) 要求: (1)理解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是决定其性能和应用的基础: (2)了解晶体、非晶体概念,理解各类晶体名称、晶格结点上粒子及其作用力、熔点 硬度、延展性、导电性的不同:理解液晶的分子排列特征及其性质,了解液晶材料的应用: (3)从能量角度认识物质由固态→液态一气态一等离子态的转变。了解等离子态的形 成和组成,了解等离子体的应用,了解液体燃料的来源、开发、规格和应用: (4)掌握理想气体方程及其近似用于实际气体的条件,了解常用气体钢瓶的规定和使 用,了解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 (5)了解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危害和资源化途径:掌握水的重要物理性质,氢键的产 生及对水性质的影响,水的电导率和p山值及其应用,理解熔化热、汽化热、摩尔热容、质 量摩尔浓度等概念: (6)了解大气湿度的概念和相对湿度的计算,了解酸雨的成因,掌握酸雨的H值范 围,理解温室效应和臭氧层出现空洞的原因、危害和预防措施,理解气溶胶的概念,了解其 造成的危害。 棋块三:材料结构基础(反应课程目标1) 要求: (1)明确核外电子运动的基本特征,掌握核外电子排布原则及方法,了解核外电子排 布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明确元素基本性质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明确耐腐蚀金属、耐高温金属等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了解合金的基本结构类型:

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能够正确分 析和评价,并提出解决或改进方案。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教学内容共有七个模块。 模块一:工程化学概述(反应课程目标 1) 要求: (1)了解化学学科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学习“工程化学基础”的要求; (2)了解物质层次及其运动理论。明确原子和分子等原子结合态单元是介观粒子的基 本概念; (3)理解系统和环境,聚集体和相等概念; (4)明确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变化,掌握化学计量数的概念; (5)明确反应进度的概念。 模块二:物质的化学组成和聚集状态(反应课程目标 1) 要求: (1)理解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是决定其性能和应用的基础; (2)了解晶体、非晶体概念,理解各类晶体名称、晶格结点上粒子及其作用力、熔点、 硬度、延展性、导电性的不同;理解液晶的分子排列特征及其性质,了解液晶材料的应用; (3)从能量角度认识物质由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的转变。了解等离子态的形 成和组成,了解等离子体的应用,了解液体燃料的来源、开发、规格和应用; (4)掌握理想气体方程及其近似用于实际气体的条件,了解常用气体钢瓶的规定和使 用,了解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 (5)了解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危害和资源化途径;掌握水的重要物理性质,氢键的产 生及对水性质的影响,水的电导率和 pH 值及其应用,理解熔化热、汽化热、摩尔热容、质 量摩尔浓度等概念; (6)了解大气湿度的概念和相对湿度的计算,了解酸雨的成因,掌握酸雨的 pH 值范 围,理解温室效应和臭氧层出现空洞的原因、危害和预防措施,理解气溶胶的概念,了解其 造成的危害。 模块三:材料结构基础(反应课程目标 1) 要求: (1)明确核外电子运动的基本特征,掌握核外电子排布原则及方法,了解核外电子排 布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明确元素基本性质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明确耐腐蚀金属、耐高温金属等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了解合金的基本结构类型;

(3)了解合金材料的结构、性能与应用,掌握周溶强化和区碳、氯、硼化合物熔点、 硬度、稳定性变化规律及应用: (4)明确化学键本质,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成键特征,进一步明确氢键的形成及本 质,了解化学键、氢键、分子间力在能量和作用方面的区别和联系: (5)明确高分子的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掌握高分子材料溶解性、电绝缘性、机械 性能等规律和应用实例,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常见高分子材料的性质: (6)掌握能带理论及对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分及应用,了解分子能级跃迁、紫 外与红外光谐原理及应用: (7)掌握晶体缺陷概念,明确晶体缺陷是无机材料产生结构敏感性的原因: (8)了解陶瓷的结构,了解几类功能陶瓷及它们的应用,明确复合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模块四:化学反应与能源(反应课程目标1和2) 要求: (1)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聚集状态、压力、浓度、温度等因素决定了化 学反应体系的状态,每一个确定的状态有确定的能量:明确△H、△U分别是体系在等压或 等容过程中始态与终态的原子和分子等原子结合态单元总能量的改变: (2)掌握能量守恒和转化关系式中各符号的名称和意义,进一步了解原子及其结合态 粒子的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及微观粒子运动的区别,明确介观粒子越混乱,其动能越大:理 解自发过程是体系内介观粒子间势能降低所造成的: (3)明确压力、浓度、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掌握应用原理: (4)明确反应的转化率、反应速率、半衰期、活化分子、活化能的概念及应用,了解 浓度、温度与反应速率的定量关系,掌握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工程实际的意义及方法原则: (5)明确电极电势E(氧化态/还原态)的产生和半反应的写法。掌握氧化还原电对的 表示方法及电极电势的计算和应用: (6)了解各类电池的组成原理、应用,特别注意燃料电池电动势的计算 (7)了解能源的开发现状,利用太阳能的潜力,节能的重要性。 模块五:化学与材料(反应课程目标1和2) 要求: (1)理解并掌握薄膜的形成机理及其生长分类和成膜的四个阶段: (2)掌握PVD法制膜原理、工艺、设备,特点,适用范围,掌握CVD、PECVD、PCVD 等方法制膜原理和工艺、设备,了解化学溶液镀膜和液相外延制膜技术,了解薄膜厚度的测 量和监控技术。 (3)掌握陶瓷材料的组成相和结构对性能的影响,掌握陶瓷材料的一般制备工艺: (4)了解装置磁、电容器陶瓷、压电陶瓷、铁电陶瓷、铁氧体和高温陶瓷的组成,特 点,掌握压电陶瓷、铁电陶瓷、铁氧体和高温陶瓷的制备工艺:

(3)了解合金材料的结构、性能与应用,掌握固溶强化和 d 区碳、氮、硼化合物熔点、 硬度、稳定性变化规律及应用; (4)明确化学键本质,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成键特征,进一步明确氢键的形成及本 质,了解化学键、氢键、分子间力在能量和作用方面的区别和联系; (5)明确高分子的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掌握高分子材料溶解性、电绝缘性、机械 性能等规律和应用实例,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常见高分子材料的性质; (6)掌握能带理论及对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分及应用,了解分子能级跃迁、紫 外与红外光谱原理及应用; (7)掌握晶体缺陷概念,明确晶体缺陷是无机材料产生结构敏感性的原因; (8)了解陶瓷的结构,了解几类功能陶瓷及它们的应用,明确复合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模块四:化学反应与能源(反应课程目标 1 和 2) 要求: (1)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聚集状态、压力、浓度、温度等因素决定了化 学反应体系的状态,每一个确定的状态有确定的能量;明确Δ H、Δ U 分别是体系在等压或 等容过程中始态与终态的原子和分子等原子结合态单元总能量的改变; (2)掌握能量守恒和转化关系式中各符号的名称和意义,进一步了解原子及其结合态 粒子的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及微观粒子运动的区别,明确介观粒子越混乱,其动能越大;理 解自发过程是体系内介观粒子间势能降低所造成的; (3)明确压力、浓度、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掌握应用原理; (4)明确反应的转化率、反应速率、半衰期、活化分子、活化能的概念及应用,了解 浓度、温度与反应速率的定量关系,掌握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工程实际的意义及方法原则; (5)明确电极电势 E(氧化态/还原态)的产生和半反应的写法。掌握氧化还原电对的 表示方法及电极电势的计算和应用; (6)了解各类电池的组成原理、应用,特别注意燃料电池电动势的计算; (7)了解能源的开发现状,利用太阳能的潜力,节能的重要性。 模块五:化学与材料(反应课程目标 1 和 2) 要求: (1)理解并掌握薄膜的形成机理及其生长分类和成膜的四个阶段; (2)掌握 PVD 法制膜原理、工艺、设备,特点,适用范围,掌握 CVD、PECVD、PCVD 等方法制膜原理和工艺、设备,了解化学溶液镀膜和液相外延制膜技术,了解薄膜厚度的测 量和监控技术。 (3)掌握陶瓷材料的组成相和结构对性能的影响,掌握陶瓷材料的一般制备工艺; (4)了解装置磁、电容器陶瓷、压电陶瓷、铁电陶瓷、铁氧体和高温陶瓷的组成,特 点,掌握压电陶瓷、铁电陶瓷、铁氧体和高温陶瓷的制备工艺;

(5)理解并掌握低维材料的概念、纳米结构尺寸控制原理和纳米颗粒纳米线纳米管制 备技术。 (6)掌握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以及量子尺寸效应,了解LB膜,超晶格 结构,梯度功能材料,智能材料: (7)了解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化学束外延,原子层外延等材料工程新技术。 模块六:应用电化学(反应课程目标1和2) 要求: (1)理解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区别。联系碳(氨、硼)化物,通过渗碳体(F:C) 与高温水蒸气的反应,理解高温水蒸气对钢材的腐蚀和脱碳现象及其危害: (2)掌握析氢和吸氧腐蚀的化学机理。掌握腐蚀电极的两极名称、电极反应表达式, 了解极化电势,明确实际析出电势,理解差异充气腐蚀产生的原因:了解影响金属腐蚀速率 的因素,理解水膜的厚度、霜露、介质气体的酸碱性在控制腐蚀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正确选用金属材料及代用材料的思路,理解根据具体情况选材的重要性,特 别注意不锈钢、钢、镍及镍合金、钛及钛合金、钽的选用: (4)了解隔绝金属材料及腐蚀性介质的接触、控制和改善环境气体和液体介质、使用 缓蚀剂等的方法和意义:掌握电极电势的应用和明确电镀时两极发生的反应及金属在阴极的 析出顺序,了解缓蚀机理: (5)理解牺牲阳极保护法、外加电流法等电化学保护法的应用:了解电化学腐蚀的应 用:理解阳极氧化、电解抛光等装置的两极发生的反应:电解液的组成:理解化学铣削原理 和应用,了解腐蚀液的选择: (6)掌握氧自由基的生成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认识SOD的意义:了解人体和高分子 材料的老化现象,理解老化的不可避免性: (7)了解高分子材料与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相比的优缺点,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和保护: 了解光稳定剂和抗氧剂的种类、作用机理:了解高分子材料的易燃性,理解氧指数、阻燃剂 及阻燃作用等概念,掌握其在选材上的应用,了解偶联剂在高分子材料中的使用意义: (8)了解塑料电镀,化学镀及其前处理中化学反应原理。 模块七: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反应课程目标1) 要求: (1)了解X射线物理学基础、X射线衍射理论、X射线衍射方法:理解定性、定量分 析原理,PDF卡片的组成。掌握物相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2)了解电子与物质作用的机理及特点,了解透射电镜结构及成像原理,了解透射电 镜样品制备方法:

(5)理解并掌握低维材料的概念、纳米结构尺寸控制原理和纳米颗粒纳米线纳米管制 备技术。 (6)掌握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以及量子尺寸效应,了解 L-B 膜,超晶格 结构,梯度功能材料,智能材料; (7)了解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化学束外延,原子层外延等材料工程新技术。 模块六:应用电化学(反应课程目标 1 和 2) 要求: (1)理解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区别。联系碳(氮、硼)化物,通过渗碳体(Fe3C) 与高温水蒸气的反应,理解高温水蒸气对钢材的腐蚀和脱碳现象及其危害; (2)掌握析氢和吸氧腐蚀的化学机理。掌握腐蚀电极的两极名称、电极反应表达式, 了解极化电势,明确实际析出电势,理解差异充气腐蚀产生的原因;了解影响金属腐蚀速率 的因素,理解水膜的厚度、霜露、介质气体的酸碱性在控制腐蚀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正确选用金属材料及代用材料的思路,理解根据具体情况选材的重要性,特 别注意不锈钢、钢、镍及镍合金、钛及钛合金、钽的选用; (4)了解隔绝金属材料及腐蚀性介质的接触、控制和改善环境气体和液体介质、使用 缓蚀剂等的方法和意义;掌握电极电势的应用和明确电镀时两极发生的反应及金属在阴极的 析出顺序,了解缓蚀机理; (5)理解牺牲阳极保护法、外加电流法等电化学保护法的应用;了解电化学腐蚀的应 用;理解阳极氧化、电解抛光等装置的两极发生的反应;电解液的组成;理解化学铣削原理 和应用,了解腐蚀液的选择; (6)掌握氧自由基的生成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认识 SOD 的意义;了解人体和高分子 材料的老化现象,理解老化的不可避免性; (7)了解高分子材料与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相比的优缺点,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和保护; 了解光稳定剂和抗氧剂的种类、作用机理;了解高分子材料的易燃性,理解氧指数、阻燃剂 及阻燃作用等概念,掌握其在选材上的应用,了解偶联剂在高分子材料中的使用意义; (8)了解塑料电镀,化学镀及其前处理中化学反应原理。 模块七: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反应课程目标 1) 要求: (1)了解 X 射线物理学基础、X 射线衍射理论、X 射线衍射方法;理解定性、定量分 析原理,PDF 卡片的组成。掌握物相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2)了解电子与物质作用的机理及特点,了解透射电镜结构及成像原理,了解透射电 镜样品制备方法;

(3)了解扫描电子显微镜采用的分析信号,电镜结构、成像原理及用途,了解试样制 备方法,图像的解释,了解电子探针(能谱仪与波谱仪)原理、结构、用途及性能比较,谱 图分析方法: (4)了解光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了解原子光谱分析法、分子光谱分析法的原理和 结构,了解红外光谱分析的原理和应用: (5)了解表面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了解俄歇能谱分析、X射线光电子谱分析的原理 和应用。 四、课程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经过了多年的课程建设与改革。 1教学思想: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它既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实用 性,又强调创新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思想为: 强化基础、联系实际、追求创新。 2教学方法:针对目前本课程的学时少、内容多的现状,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重点、 讲难点、讲思路、讲方法,突出测试技术主线、强化理论联系实际,既注意严格的逻辑推理 又进行渗透式、归纳式、讨论式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学手段:授课PPT、动画、授课板书。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讲课(学时)习题课 讨论课 实验(学时) 其他合计 第一章:工程化学概述 2 第二章:物质的化学组 成和聚集状态 6 第三章:化学与材料 4 第四章:化学反应与能 第五章:应用电化学 6 合计 24 24 六、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成绩评定由:卷面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100%。 1.综合评分法 课程目标 目标1目标2 考核环节成锁比例 毕业要求 1.1 7.2 合计(%) 考核环节及成绩比例(%)平时表现 20 10 30

(3)了解扫描电子显微镜采用的分析信号,电镜结构、成像原理及用途,了解试样制 备方法,图像的解释,了解电子探针(能谱仪与波谱仪)原理、结构、用途及性能比较,谱 图分析方法; (4)了解光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了解原子光谱分析法、分子光谱分析法的原理和 结构,了解红外光谱分析的原理和应用; (5)了解表面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了解俄歇能谱分析、X 射线光电子谱分析的原理 和应用。四、课程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经过了多年的课程建设与改革。 1.教学思想: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它既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实用 性,又强调创新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思想为: 强化基础、联系实际、追求创新。 2.教学方法:针对目前本课程的学时少、内容多的现状,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重点、 讲难点、讲思路、讲方法,突出测试技术主线、强化理论联系实际,既注意严格的逻辑推理 又进行渗透式、归纳式、讨论式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学手段:授课 PPT、动画、授课板书。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讲课(学时) 习题课 讨论课 实验(学时) 其他 合计 第一章:工程化学概述 2 第二章:物质的化学组 成和聚集状态 6 第三章:化学与材料 4 第四章:化学反应与能 源 6 第五章:应用电化学 6 合计 24 24 六、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成绩评定由:卷面考试成绩 70%+平时成绩 30% =100%。 1.综合评分法 课程目标 目标 1 目标 2 考核环节成绩比例 毕业要求 1.1 7.2 合计(%) 考核环节及成绩比例(%) 平时表现 20 10 30

课程考核 50 20 70 毕业要求指标点所占比例合计(%) 30 2.评分标准: 1)平时表现:案例分析讨论、知识点讨论、作业讨论等,按百分制评分,总评后折算 为30分 课堂表现评分标准: 完成情况 得分 资料的查阅、知识熟练运用,积极参与讨论、能闻明自己的观点和想80-100分 法,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基本做到资料的查阅、知识的运用,能参与讨论、能阐明自己的观点60-79分 和想法,能与共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做到一些资料的查阅和知识的运用,参与讨论一般、不能闸明自己的40-59分 观点和想法,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态度一般。 不能做到资料的查阅和知识的运用,不积极参与讨论,不能与其他同0-39分 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2)期终考试:按期终考试的标准答案、评分标准百分制评分,总评后折算成70分。 七、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工程化学基础(第2版)》,童志平等编著,高等教有出版社,2015年。 参考书目:(工程化学基础》,陈林根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材料化学》,曾兆华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 大纲制订人:王刚 大纲审定人: 制订日期:

课程考核 50 20 70 毕业要求指标点所占比例合计(%) 70 30 100 2.评分标准: 1)平时表现:案例分析讨论、知识点讨论、作业讨论等,按百分制评分,总评后折算 为 30 分。 课堂表现评分标准: 完成情况 得分 资料的查阅、知识熟练运用,积极参与讨论、能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 法,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80-100 分 基本做到资料的查阅、知识的运用,能参与讨论、能阐明自己的观点 和想法,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60-79 分 做到一些资料的查阅和知识的运用,参与讨论一般、不能阐明自己的 观点和想法,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态度一般。 40-59 分 不能做到资料的查阅和知识的运用,不积极参与讨论,不能与其他同 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0-39 分 2)期终考试:按期终考试的标准答案、评分标准百分制评分,总评后折算成 70 分。 七、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 材: 《工程化学基础(第 2 版)》,童志平等 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年。 参考书目:《工程化学基础》,陈林根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 《材料化学》,曾兆华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年。 大纲制订人:王刚 大纲审定人: 制订日期: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