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要低年级的中学生读懂郭风写于1961年的散文《长江》是有一定 的难度的。这难度体现在:(1)这散文既不记事写人,当然也没有什么故事性, 全篇文字充满着抒情性,如果说这是散文,却倒不如说它是一首散文诗:而学生 要读懂这样的散文字是很难的。(2)虽说题目是描写长江,但是这散文诗样的 文章对长江的描写却充满着联想与想像,手法又很特别,对文学语言品味能力不 高的学生来说,就不能说出作者描写的高妙,那么,在一般初中生看来,读这样 的散文就如同读天书了。(3)这篇散文写于1961年,作者表现的时代离学生久 远,时下学生最想弄懂的就是文章的主题,而散文表现的主题却是隐藏在诗样的 语言中,读者一时很难以发掘出,要让学生理解与评价作品的主旨,我想,能够 说出来的恐怕不多,或是微乎其微吧 但是,我们还是要教会学生读懂这相当具有难度的散文,这怎么教呢? 这篇散文虽不长,但难度不一般,还得用两课时教读 第一课时,主要教学要点是会读几个难字,词,如“浦口”“缕缕”“哺 育”“焕发”,再就是第2页课文有注释的四个难字。教读这几个难字时,我们 要引导学生区别它们,如“缕”与“屡”的差别,“焕”与“唤”形与义的不同 “哺”声母的容易误读。认字是低年级教学阶段的一个任务,完成这一个任务又 要比小学年级高一点难度,这主要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区别认字识字。 教学要点的第二点是给学生时间读。朗读对于这一篇课文是很重要的, 因为这篇散文的抒情性很强,文字又很优美,我们不让学生读,不去感受语言, 单纯地分析描写就是架空的。而这一层次的读与上面一个层次的读是不同的,上 个层次主要是认字识字层次的读,这一个层次的读,我们要给学生提出朗读要 求,一是体会出作者语言的抒情性特点,二是初步感受整篇文章作者描写长江的 层次性特点。完成这一内容,先给学生六到八分钟读的时间,再让不同是学生进 行朗读展示,让学生比一比,评一评,看哪个学生,哪些语段读出了抒情性。这 主要是让学生去感受语言 教学要点三,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主要是说对整篇文章的思路理解。 我们可以预设这样一个问题:课文的标题是《长江》,你认为可以把文章分几个 部分,并说说你划分的理由。几个部分的划分我的预设是1-2段是第一部分, 3—7段是第二部分,第8段是第三部分。预设这样划分的理由有:从内容上看, 第一部分是写长江很早醒来时的情景,第二部分是写这古老而又年轻的长江,第 三部分是点明讴歌很早醒过来的长江就是讴歌时代讴歌祖国。从手法与形式看, 形式上,第1、2段的第一句都是一样的,这自然应把这两段整合在一起,手法 上,都是集中描写长江早上醒过来后的情形,这种描写主要是联想拟人化的描写 第二部分3、5、6段首句都相同,4、5、6、7段未句基本相同,这在形式上是 个整体,不可分割;在抒情形式上,这几个段落是作者直抒胸臆,在描写方面 同样是联想拟人化的描写。最后一个段是独立的一个部分,这样划分的理由是, 这一段的抒情带有议论性,也带有点明主旨的特点,这无疑是以上描写的一个升 华。完成这一个要点的教学,我想,得会花二十分钟左右时间,要让学生充分表 达自己的见解,学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同时老师也要防止学生错误的认
说实在的,要低年级的中学生读懂郭风写于 1961 年的散文《长江》是有一定 的难度的。这难度体现在:(1)这散文既不记事写人,当然也没有什么故事性, 全篇文字充满着抒情性,如果说这是散文,却倒不如说它是一首散文诗;而学生 要读懂这样的散文字是很难的。(2)虽说题目是描写长江,但是这散文诗样的 文章对长江的描写却充满着联想与想像,手法又很特别,对文学语言品味能力不 高的学生来说,就不能说出作者描写的高妙,那么,在一般初中生看来,读这样 的散文就如同读天书了。(3)这篇散文写于 1961 年,作者表现的时代离学生久 远,时下学生最想弄懂的就是文章的主题,而散文表现的主题却是隐藏在诗样的 语言中,读者一时很难以发掘出,要让学生理解与评价作品的主旨,我想,能够 说出来的恐怕不多,或是微乎其微吧。 但是,我们还是要教会学生读懂这相当具有难度的散文,这怎么教呢? 这篇散文虽不长,但难度不一般,还得用两课时教读。 第一课时,主要教学要点是会读几个难字,词,如“浦口”“缕缕”“哺 育”“焕发”,再就是第 2 页课文有注释的四个难字。教读这几个难字时,我们 要引导学生区别它们,如“缕”与“屡”的差别,“焕”与“唤”形与义的不同, “哺”声母的容易误读。认字是低年级教学阶段的一个任务,完成这一个任务又 要比小学年级高一点难度,这主要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区别认字识字。 教学要点的第二点是给学生时间读。朗读对于这一篇课文是很重要的, 因为这篇散文的抒情性很强,文字又很优美,我们不让学生读,不去感受语言, 单纯地分析描写就是架空的。而这一层次的读与上面一个层次的读是不同的,上 一个层次主要是认字识字层次的读,这一个层次的读,我们要给学生提出朗读要 求,一是体会出作者语言的抒情性特点,二是初步感受整篇文章作者描写长江的 层次性特点。完成这一内容,先给学生六到八分钟读的时间,再让不同是学生进 行朗读展示,让学生比一比,评一评,看哪个学生,哪些语段读出了抒情性。这 主要是让学生去感受语言。 教学要点三,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主要是说对整篇文章的思路理解。 我们可以预设这样一个问题:课文的标题是《长江》,你认为可以把文章分几个 部分,并说说你划分的理由。几个部分的划分我的预设是 1—2 段是第一部分, 3—7 段是第二部分,第 8 段是第三部分。预设这样划分的理由有:从内容上看, 第一部分是写长江很早醒来时的情景,第二部分是写这古老而又年轻的长江,第 三部分是点明讴歌很早醒过来的长江就是讴歌时代讴歌祖国。从手法与形式看, 形式上,第 1、2 段的第一句都是一样的,这自然应把这两段整合在一起,手法 上,都是集中描写长江早上醒过来后的情形,这种描写主要是联想拟人化的描写。 第二部分 3、5、6 段首句都相同,4、5、6、7 段未句基本相同,这在形式上是 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在抒情形式上,这几个段落是作者直抒胸臆,在描写方面 同样是联想拟人化的描写。最后一个段是独立的一个部分,这样划分的理由是, 这一段的抒情带有议论性,也带有点明主旨的特点,这无疑是以上描写的一个升 华。完成这一个要点的教学,我想,得会花二十分钟左右时间,要让学生充分表 达自己的见解,学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同时老师也要防止学生错误的认
识,如是,则要要把学生的见解引导到正路上来。做好这一步是为下一个课时品 味语言作铺垫的, 完成了以上三个问题,再次要求学生读一读全文,整体再感受一次文章 的内容与语言的抒情性特点,完成预设的课内检测,(课内检测另设计)这大约 就是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 《长江》第二课时教学,主要任务是品味语言,顺及赏析语言运用的技巧:作为 篇抒情散文掌握其抒情技巧也是很重要的任务:第三,当然就是理解文章的主 旨了 为了达成上述教学目标,可以预设这样的问题。 语文运用与运用语言的技巧方面 (1)文章一开头便写到“长江很早便醒过来”,这一个“醒”字后来又重复了 好几次,作者用这一个词写长江有什么好处? (作者把长江当做有人的生命存在写,这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这里表现出作者 对长江的赞美之情) (2)作者是怎样写长江早晨景色的?把类似于“长江很早便醒了”的句子找出 来读一读,并加以体会。 (这主要是针对文章第二段预设问题的,至于问题的答案可以参看“主编导读 有关部分。相类似的句子其他段落也有,学生们能够找出来理解并交流也就行了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的部分放在第二段文字上。) 抒情技巧方面: (1)第1、2段称长江为“它”,后面的部分都称长江是“你”,文章里这样进 行人称变换有什么好处? (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的“你”,这是为了便于直接抒发感情,也就是直抒 胸臆。) (2)文章中有三处“哦,长江”,两处“你这样的容光焕发,你的笑容多么甜 美”,三处“你的心情好像黎明一般舒畅,青春一般欢娱”。这样相同的句子或 词语反复现有无啰唆之感?假设删去后,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关于这一问题的答案可参看教参问题解答。要让学生更有体验,一是可以让学 生多读几篇,说说删出之前后的语感体验有什么不同,二是举现代流行歌曲的例 子,为什么有的抒情歌曲相同的句子要反复地唱。这样,学生可能更容易懂。 (3)说说第二部分的抒情与最后一段抒情有什么不同
识,如是,则要要把学生的见解引导到正路上来。做好这一步是为下一个课时品 味语言作铺垫的, 完成了以上三个问题,再次要求学生读一读全文,整体再感受一次文章 的内容与语言的抒情性特点,完成预设的课内检测,(课内检测另设计)这大约 就是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 《长江》第二课时教学,主要任务是品味语言,顺及赏析语言运用的技巧;作为 一篇抒情散文掌握其抒情技巧也是很重要的任务;第三,当然就是理解文章的主 旨了。 为了达成上述教学目标,可以预设这样的问题。 语文运用与运用语言的技巧方面: (1)文章一开头便写到“长江很早便醒过来”,这一个“醒”字后来又重复了 好几次,作者用这一个词写长江有什么好处? (作者把长江当做有人的生命存在写,这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这里表现出作者 对长江的赞美之情) (2)作者是怎样写长江早晨景色的?把类似于“长江很早便醒了”的句子找出 来读一读,并加以体会。 (这主要是针对文章第二段预设问题的,至于问题的答案可以参看“主编导读” 有关部分。相类似的句子其他段落也有,学生们能够找出来理解并交流也就行了。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的部分放在第二段文字上。) 抒情技巧方面: (1)第 1、2 段称长江为“它”,后面的部分都称长江是“你”,文章里这样进 行人称变换有什么好处? (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的“你”,这是为了便于直接抒发感情,也就是直抒 胸臆。) (2)文章中有三处“哦,长江”,两处“你这样的容光焕发,你的笑容多么甜 美”,三处“你的心情好像黎明一般舒畅,青春一般欢娱”。这样相同的句子或 词语反复现有无啰唆之感?假设删去后,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关于这一问题的答案可参看教参问题解答。要让学生更有体验,一是可以让学 生多读几篇,说说删出之前后的语感体验有什么不同,二是举现代流行歌曲的例 子,为什么有的抒情歌曲相同的句子要反复地唱。这样,学生可能更容易懂。) (3)说说第二部分的抒情与最后一段抒情有什么不同
(最主要的第二部分是直抒胸臆,最后一段除了有直抒胸臆外还有议论式的抒 情,这种议论式抒情当然就有了点明主旨或升华主题的作用了。) 主题理解方面: (1)作者一方面反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又为什么说“你的心情好像黎明一 般舒畅,青春一般欢娱”?这不矛盾吗?说说你的理解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化身,说它古老意在强调中华民族的古老,它有五千年的 历史:说它“你的心情好像黎明一般舒畅,青春一般欢娱”是说现在长江亦即新 中国的年轻,古老的民族焕发了新的青春。) (2)作者写长江为什么只写它黎明时的景象,为什么不写长江中午或是晚上的 景象呢?而长江黎明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 (可以参看“阅读练习解答一”) (3)请你从文章中找出一句可以概括文章主旨的句子,结合作者写作的时间说 说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这个句子是“我们一起来歌唱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的祖国的赞歌”。很显然, 这篇文章是借歌唱长江来歌唱时代的。1961年,新中国成立不久,就像古老的 长江正是黎明时期,一切都是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到处是生产建设的繁忙景 象与建设的成果。所以我们说作者歌唱长江的黎明就是歌唱时代歌唱祖国。) 第二课时我们设计三个大方面八个问题交由学生讨论,再由老师整合归 纳,应该是能够完成教学任务的。看似问题有八个,其实有的问题如果在上节课 理解很好的基础上是很容易解决的。如果学生程度比较髙,讨论结果就以学生的 回答为准,学生程度不高,老师就要加以引导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情感的好文章,对 学生来说虽然有点难读懂,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一篇具有代表性的借写景抒情歌颂 时代与祖国的且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教学生读懂了,学生再读类似的文章也就不 难,并且从中难找到解读方法的钥匙
(最主要的第二部分是直抒胸臆,最后一段除了有直抒胸臆外还有议论式的抒 情,这种议论式抒情当然就有了点明主旨或升华主题的作用了。) 主题理解方面: (1)作者一方面反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又为什么说“你的心情好像黎明一 般舒畅,青春一般欢娱”?这不矛盾吗?说说你的理解。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化身,说它古老意在强调中华民族的古老,它有五千年的 历史;说它“你的心情好像黎明一般舒畅,青春一般欢娱”是说现在长江亦即新 中国的年轻,古老的民族焕发了新的青春。) (2)作者写长江为什么只写它黎明时的景象,为什么不写长江中午或是晚上的 景象呢?而长江黎明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 (可以参看“阅读练习解答一”) (3)请你从文章中找出一句可以概括文章主旨的句子,结合作者写作的时间说 说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这个句子是“我们一起来歌唱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的祖国的赞歌”。很显然, 这篇文章是借歌唱长江来歌唱时代的。1961 年,新中国成立不久,就像古老的 长江正是黎明时期,一切都是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到处是生产建设的繁忙景 象与建设的成果。所以我们说作者歌唱长江的黎明就是歌唱时代歌唱祖国。) 第二课时我们设计三个大方面八个问题交由学生讨论,再由老师整合归 纳,应该是能够完成教学任务的。看似问题有八个,其实有的问题如果在上节课 理解很好的基础上是很容易解决的。如果学生程度比较高,讨论结果就以学生的 回答为准,学生程度不高,老师就要加以引导。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情感的好文章,对 学生来说虽然有点难读懂,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一篇具有代表性的借写景抒情歌颂 时代与祖国的且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教学生读懂了,学生再读类似的文章也就不 难,并且从中难找到解读方法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