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二则 教学目标: 1、了解渡江战役的经过,接受革命教育, 2、掌握新闻要素及结构特点 3、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新闻的特点 2、语言要准确、简明 教学难点: 新闻特点的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 教学设想 安排二课时 2、方法:认知与阅读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新闻的有关常识学写简单的新闻 2、了解解放战争概况本文写作背景,接受革命教育。 3、把握新闻的六要素和结构的五部分(重点)。 导入 古语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确,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 展,“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早已成为事实。那么,我们这些“秀才”又是怎样知道天下事的呢 【小结】对,那是因为现代媒体——广播、电视、报纸等每天为我们及时提供了“新闻”。老师相 信各位同学一定都是关心天下事的小秀才。那么,同学们了解最新的新闻吗?举例:云南干旱、玉树地 震、世博会 好的,下面请你听一段新闻录音,然后告诉同桌,你听到了什么内容?试着对你的搭档说说。【播 放录音】 新闻的相关知识: 1、概念:所谓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消息、反映时代的- 种文体 新闻的概述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消息”指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 要的文学,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件。广义的新闻指及时 报道新迈发生的重要事件或生活现象的各种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评论、报告文学等。 2、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反映迅速,语言简洁明确 3、结构:每则消息(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个部分。前三 者是主要部分,后两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是新闻的题目。用来概括消息的主要事实,是全文的眼睛。准确、凝练、新颖、醒目。新闻的 条完全式标题,主题在中间一行,字号最大,揭示新闻的核心事实;肩题在主题的上面,从一个侧面 对主题作引导、说明;副题在主题下面,对文体作补充、注释。主题和肩题,副题的关系应是虚实相济 相得益彰。主题要“实”肩题,前题可“虚”。 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新闻中最有价值、最核心的事实。使读者 目了然
1 消息二则 教学目标: 1、了解渡江战役的经过,接受革命教育。 2、掌握新闻要素及结构特点。 3、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新闻的特点。 2、语言要准确、简明。 教学难点: 新闻特点的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 教学设想: 1、安排二课时。 2、方法:认知与阅读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新闻的有关常识,学写简单的新闻。 2 、了解解放战争概况本文写作背景,接受革命教育。 3、把握新闻的六要素和结构的五部分(重点)。 一、导入 古语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确,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 展,“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早已成为事实。那么,我们这些“秀才”又是怎样知道天下事的呢? 【小结】对,那是因为现代媒体——广播、电视、报纸等每天为我们及时提供了“新闻”。老师相 信各位同学一定都是关心天下事的小秀才。那么,同学们了解最新的新闻吗?举例:云南干旱、玉树地 震、世博会、 好的,下面请你听一段新闻录音,然后告诉同桌,你听到了什么内容?试着对你的搭档说说。【播 放录音】 二、新闻的相关知识: 1、概念:所谓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消息、反映时代的一 种文体。 新闻的概述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消息”指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 要的文学,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件。广义的新闻指及时 报道新迈发生的重要事件或生活现象的各种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评论、报告文学等。 2、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反映迅速,语言简洁明确。 3、结构:每则消息(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个部分。前三 者是主要部分,后两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是新闻的题目。 用来概括消息的主要事实,是全文的眼睛。准确、凝练、新颖、醒目。新闻的 一条完全式标题,主题在中间一行,字号最大,揭示新闻的核心事实;肩题在主题的上面,从一个侧面 对主题作引导、说明;副题在主题下面,对文体作补充、注释。主题和肩题,副题的关系应是虚实相济、 相得益彰。主题要“实”肩题,前题可“虚”。 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新闻中最有价值、最核心的事实。使读者 一目了然
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对导语内 容的展开与补充,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结语:指新闻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据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背景:是消息的从属部分,是事件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位置不固定,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 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4、新闻的六要素 5、新闻的写法:通常都采用“倒金字塔式”,即不按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写,而是倒过来,先说 结果,然后再依事实的重要程度,重要的、次要的、再次要的,依次写来。 新闻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有时间兼有议论、描写 通讯,是一种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各种手段详实而生动地报道人物、事件的新闻文体。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在于: 消息(新闻)史概括性地报道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事件。我们读消息是为了了解这件 通讯除了报道事件外,还要生动地形象地描写人物,表现情感,挖掘意义。我们读通讯除了了解事件 外,更多地是为了认识人物、理解人物情感。认识人物、事件的社会意义 6、世界主要通讯社 通讯社以采集和发布新闻为主要职能,以报刊,个播电台、电视台为主要发稿对象的新闻结构。就全 世界的影响来说有六大著名通讯社:法新社(法国)、路透社(英国)、美联社(美国)、合众社(美国)、 俄通社、塔新社(俄罗斯)、新华社(中国)。 新华社,全名新华通讯社,中国国家通讯社。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家集中统一的新闻发布机关。1931 年11月7日创建于瑞金,称红色中华通讯社,是当时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通讯社 1937年1月,改名新华社。 三、阅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体会新闻的特点,把握新闻的结构。 四、出示几则新闻或学生阅读报纸,交流、体会新闻的特点,把握新闻的结构。 第二课时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226--1976。99),字润之,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人。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 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 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 政治领袖、军事统帅。而且极具文化文学素养和成就。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撰写的著作涉及政治、 经济、军事、哲学、文化、历史、文艺理论、诗词、书法等多种门类。主要作品收集在《毛泽东选集》 (四卷本)中。在革命战争年代,身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统帅的毛泽东经常以中共中央 发言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言人、新华社评论员、新华社记者的名义发表声明、、新闻述评、、新闻等指 导鼓舞中国革命。 二、背景: 渡江战役:渡江战役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重大战役。时间是1949年4月 20日夜起到6月2日结束,战役的关键是开始后的三四天。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己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苦 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 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西起九江,东 至江阴的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横渡长江。战事进展很顺利。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统治中心 南京。之后相继解放了华东、华中各主要城市。渡江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46个师43万余人。这一战争 的胜利为我军进军华南、西南,解放全中国创造了条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毛泽东同志 以新华社记者的名义在渡江战役取得关键性胜利的时刻为《人民日报》撰写的一则新闻,最初刊登在1949 年4月24日的《人民日报》。新闻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 2
2 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对导语内 容的展开与补充,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结语:指新闻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据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背景:是消息的从属部分,是事件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位置不固定,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 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1 4、新闻的六要素 5、新闻的写法:通常都采用“倒金字塔式”,即不按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写,而是倒过来,先说 结果,然后再依事实的重要程度,重要的、次要的、再次要的,依次写来。 新闻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有时间兼有议论、描写。 通讯,是一种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各种手段详实而生动地报道人物、事件的新闻文体。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在于: 消息(新闻)史概括性地报道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事件。我们读消息是为了了解这件 事。 通讯除了报道事件外,还要生动地形象地描写人物,表现情感,挖掘意义。我们读通讯除了了解事件 外,更多地是为了认识人物、理解人物情感。认识人物、事件的社会意义。 6、世界主要通讯社: 通讯社以采集和发布新闻为主要职能,以报刊,个播电台、电视台为主要发稿对象的新闻结构。就全 世界的影响来说有六大著名通讯社:法新社(法国)、路透社(英国)、美联社(美国)、合众社(美国)、 俄通社、塔新社(俄罗斯)、新华社(中国)。 新华社,全名新华通讯社,中国国家通讯社。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家集中统一的新闻发布机关。1931 年 11 月 7 日创建于瑞金,称红色中华通讯社,是当时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通讯社。 1937 年 1 月,改名新华社。 三、阅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体会新闻的特点,把握新闻的结构。 四、出示几则新闻或学生阅读报纸,交流、体会新闻的特点,把握新闻的结构。 第二课时 一、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2.26----1976。9.9),字润之,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人。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 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 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 政治领袖、军事统帅。而且极具文化文学素养和成就。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撰写的著作涉及政治、 经济、军事、哲学、文化、历史、文艺理论、诗词、书法等多种门类。主要作品收集在《毛泽东选集》 (四卷本)中。在革命战争年代,身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统帅的毛泽东经常以中共中央 发言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言人、新华社评论员、新华社记者的名义发表声明、、新闻述评、、新闻等指 导鼓舞中国革命。 二、背景: 渡江战役:渡江战役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重大战役。时间是 1949 年 4 月 20 日夜起到 6 月 2 日结束,战役的关键是开始后的三四天。1949 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苦 心经营之后,于 4 月 20 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 月 21 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 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西起九江,东 至江阴的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横渡长江。战事进展很顺利。4 月 23 日解放了国民党 22 年来的统治中心 南京。之后相继解放了华东、华中各主要城市。渡江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 46 个师 43 万余人。这一战争 的胜利为我军进军华南、西南,解放全中国创造了条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毛泽东同志 以新华社记者的名义在渡江战役取得关键性胜利的时刻为《人民日报》撰写的一则新闻,最初刊登在 1949 年 4 月 24 日的《人民日报》。新闻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
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这则新闻,给全军战 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三、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读课文,再现刚才新闻的内容并解决生字词。 给下列加横线的词注音: 鄂()豫_()绥靖()阻遏()()泄气( ) 溃退()歼灭()管辖()锐不可当( )上当( 要塞()瓶塞()阻塞()堵塞( 四、朗读课文。对照书上的示意图,标出三路大军渡江图进一步了解三路大军渡江战役的经过。 完成后提出要求:对照示意图,能够复述渡江战役的大致过程 两位学生一组,彼此照着示意图复述渡江战役的经过。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复述较好的同学,准备 请他(她)上黑板前面复述 教师出示一张较大些的渡江战役示意图,请刚才发现的复述较好的一位同学指图复述,其他同学静 听。然后,指出其复述的不确之处。 利用复述这一方法,引导学生理清三路大军渡江的情况,从而认清本则新闻主体部分的内容 再读课文,了解三路大军的进军战况,完成表格 渡江江域 数量 地点 时间 中路军 20日夜起的24小时 路军 九江一安庆 东路军 21日到22日 主体部分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 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 五、借助问题,传授新闻结构的知识。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 A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来概括新闻的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B用一小段话来概括新闻的内容: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 C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说出新闻的内容:课文其余部分 (明确新闻的结构特点—一必须具备标题、导语和主体,有的还有背景和结语。) 一篇完整的消息有五部分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以凝炼的语言,概述全篇的 要旨,醒目有力,是新闻的眼睛(板书眼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就是本文标题。从渡 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可以想象,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 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可以想象,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导语是 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是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提示消息的核心内容,是新闻的核心(板书核心)。这则新 闻的前两句是“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 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主体是消息的主干(板书主干), 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阐述和扩展。刚才同学们复述内容就是这则新闻的“主 体”。评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指出我军胜利渡江的重大意义。【板书】 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一则新闻,往往由这三部分构成。 六、通过比较,传授新闻特点的知识。 1、这则新闻起始,括号里的内容表明这则新闻报道的单位、时间。这些内容去掉与保留有没有不同? 一一括号及其中的内容属于新闻的“电头”,这些内容表明所报道的材料的真实性,报道的及时
3 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这则新闻,给全军战 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三、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读课文,再现刚才新闻的内容并解决生字词。 给下列加横线的词注音: 鄂 ( )豫 ( )绥靖( )阻遏( )( )泄气( ) 溃退( )歼灭( )管辖( )锐不可当( ) 上当( ) 要塞( )瓶塞( )阻塞( )堵塞( ) 四、朗读课文。对照书上的示意图,标出三路大军渡江图进一步了解三路大军渡江战役的经过。 完成后提出要求:对照示意图,能够复述渡江战役的大致过程。 两位学生一组,彼此照着示意图复述渡江战役的经过。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复述较好的同学,准备 请他(她)上黑板前面复述。 教师出示一张较大些的渡江战役示意图,请刚才发现的复述较好的一位同学指图复述,其他同学静 听。然后,指出其复述的不确之处。 利用复述这一方法,引导学生理清三路大军渡江的情况,从而认清本则新闻主体部分的内容。 再读课文,了解三路大军的进军战况,完成表格。 渡江江域 数量 地 点 时 间 中路军 20 日夜起的 24 小时 西路军 九江—安庆 东路军 21 日到 22 日 主体部分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 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 五、借助问题,传授新闻结构的知识。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 A 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来概括新闻的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B 用一小段话来概括新闻的内容: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 C 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说出新闻的内容:课文其余部分。 (明确新闻的结构特点——必须具备标题、导语和主体,有的还有背景和结语。) 一篇完整的消息有五部分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以凝炼的语言,概述全篇的 要旨,醒目有力,是新闻的眼睛(板书眼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就是本文标题。从渡 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可以想象,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 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可以想象,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导语是 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是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提示消息的核心内容,是新闻的核心(板书核心)。这则新 闻的前两句是“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 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主体是消息的主干(板书主干), 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阐述和扩展。刚才同学们复述内容就是这则新闻的“主 体”。评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指出我军胜利渡江的重大意义。【板书】 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一则新闻,往往由这三部分构成。 六、通过比较,传授新闻特点的知识。 1、这则新闻起始,括号里的内容表明这则新闻报道的单位、时间。这些内容去掉与保留有没有不同? --括号及其中的内容属于新闻的“电头”,这些内容表明所报道的材料的真实性,报道的及时
2、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新闻”具有怎样的一个特点?一一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3、主体部分中,有两处写到“至发电时止”。这样写说明了什么?板书:真实、及时、准确 此外,简明也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特点(板书“简明”)。渡江战役头绪多,战线广,但这则新闻却 写得简明扼要,并及时报道,使广大人民群众尽快了解到战役的进展。(板书:简明) 这就是新闻的三个特点(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报道迅速及时;简明扼要。 简言之:一真、二快、三准、四简 七、体会本文语言表达的一些特点 1、题目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是实数。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 准确、严密 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 去掉它,行不行? “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因为九江尚未解放 3、品味“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 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不料”二字,充满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 的战斗力。“正是……那一天”,使讽刺意味更浓,且避免了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同日同时”, 不仅用语简洁,也可见我军的气度。“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洋溢着胜利的自豪感。 这一片段显示出谋篇布局的匠心,谴词造句准确精练,语势铿锵有力,洋溢着胜利的自豪感。 八、课堂拓展: 1、假如你是新华社播音员,你接到主席这份稿件心情如何?请将你的心情体现在你的播音中。学生 分组准备后对照地图模拟播音员进行朗读比赛 2、毛泽东不愧为一位杰出的领袖,他能运筹帷幄,绝胜千里,写的文章也同样是气势不凡。“钟 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 王。天若有情天变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诗中描绘了一幅我军在炮火纷飞下横渡长江,冲破敌阵,锐 不可当的动人画面。诗人豪壮的情怀真是前无古人,独步当代。 七、作业: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开展“校园采访”活动,每人写一篇新闻稿,报道校园新人 新事。 八、教学反馈: 附: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标题(眼睛) 课文结构:开头1、2句--导语(核心) 中路军 其他西路军 主题(主干) 东路军 新闻:真实、及时、准确、简明--一真、二快、三准、四简
4 2、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新闻”具有怎样的一个特点? --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3、主体部分中,有两处写到“至发电时止”。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板书:真实、及时、准确 。 此外,简明也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特点(板书“简明”)。渡江战役头绪多,战线广,但这则新闻却 写得简明扼要,并及时报道,使广大人民群众尽快了解到战役的进展。(板书:简明) 这就是新闻的三个特点(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报道迅速及时;简明扼要。 简言之:一真、二快、三准、四简) 七、体会本文语言表达的一些特点。 1、题目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是实数。中路军 30 万人;西路军 35 万人;东路军 35 万人。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 准确、严密。 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 去掉它,行不行? --“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因为九江尚未解放。 3、品味“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 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不料”二字,充满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 的战斗力。“正是……那一天”,使讽刺意味更浓,且避免了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同日同时”, 不仅用语简洁,也可见我军的气度。“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洋溢着胜利的自豪感。 这一片段显示出谋篇布局的匠心,谴词造句准确精练,语势铿锵有力,洋溢着胜利的自豪感。 八、课堂拓展: 1、假如你是新华社播音员,你接到主席这份稿件心情如何?请将你的心情体现在你的播音中。学生 分组准备后对照地图模拟播音员进行朗读比赛。 2、 毛泽东不愧为一位杰出的领袖,他能运筹帷幄,绝胜千里,写的文章也同样是气势不凡。“钟 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 王。天若有情天变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诗中描绘了一幅我军在炮火纷飞下横渡长江,冲破敌阵,锐 不可当的动人画面。诗人豪壮的情怀真是前无古人,独步当代。 七、作业: 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开展“校园采访”活动,每人写一篇新闻稿,报道校园新人 新事。 八、教学反馈: 附: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标题-------------------标题(眼睛) 课文结构: 开头 1、2 句--------导语 (核心) 中路军 其他 西路军---------主题 (主干) 东路军 新闻:真实、及时、准确、简明---------一真、二快、三准、四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