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安徽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安徽省桐城市黄岗中学:舒林 0分,考试时间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 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诗文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6分) ①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五)》)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⑤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韩愈《马说》) 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⑦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⑧会挽雕弓如满且,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2)请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4分)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只)缘身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的感概了。这声音时慢 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zhen( 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 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 ,有时如百 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 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金声玉zhen(_振)霹11(雳)醍醐(t)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感概”,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感慨”。(2分) (3)“联翩”的意思是鸟飞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断。“浮想联翩”在文段中的意思是许多的联想 和想象不断涌出来。(2分)
2016 年安徽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安徽省桐城市黄岗中学:舒林 (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 150 分(其中卷面书写占 5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 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 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 分) (1)补写出下列诗文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 ....6.句.)(6分) ①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五)》)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⑤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韩愈《马说》) 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⑦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⑧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 (2)请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4分)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只)缘身在最高层。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 分) 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的感概了。这声音时慢 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 zhèn( ),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 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 lì( ),有时如百 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 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 分) 金声玉 zhèn( 振 ) 霹 lì( 雳 ) 醍.醐( tí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感概”,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感慨 ”。(2 分) (3)“联翩”的意思是鸟飞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断。“浮想联翩”在文段中的意思是许多的联想 和想象不断涌出来。(2 分)
(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2分)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我又搬到 外祖父那里。 “怎么啦,小强盗?”他用手敲着桌子,迎面对我说。“现在我不养你了,让外祖母养你吧!” 让我养我就养,”外祖母说,“你以为这是个什么了不起的难题吗 那你就养好了!”外祖父大叫 声,但是马上 又安静下来,对我解释道 “我和她完全各过各的了,如今我们样样都是分开的 文中的“我”是文学名著《童年》中的主人公,名叫阿廖沙。你能从人物的对话中推断出 我”的外祖父是一个自私冷酷的人。(2分) (2)在《小红帽》的故事中,是猎人救了小红帽和她的外婆。在《白雪公主》故事里,新皇后 最后一次想用毒苹果害死白雪公主。(2分) 4综合性活动:我校某班成立了“关注空气颗粒一—PM2.5”的调查小组,下面是他们收集的 组材料,请阅读并完成(1)~(4)题。(12分) 材料一PM25是指悬浮于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 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 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材料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 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 材料三专家说:“哪些类型的粒子对人体最为有害”,关于这个问题人们仍在争论不休 我们暂时还不明了,最具危害性的,到底是硫酸盐、硝酸盐,还是细微粉尘颗粒 (1)阅读材料一,我们发现PM2.5的特点是:颗粒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在大气中悬浮 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有重要的影响_。(3分) (2)PM2.5被称为“杀手”,请结合材料二说说其作为“杀手”的危害。(2分) 可引发心血管病和呼吸道疾病以及肺癌。(或者“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暟 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意思对即可) (3)结合材料三,说说PM2.5难以防治的原因。(3分) 最具危害性的粒子暂时还不明了。(意思对即可) (4)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5年我国的主题依然是“向污染宣战”,请围绕这 个主题写一段话。(4分) 【答案示例】向污染宣战,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应当丛保护校园环境做起。我们的校园环境 土分幽雅,春夏秋冬各是—幅美丽的画糁。可是令人惋惜的是,校园中冖些破坏环境的不文眀 现象仍然存在:碧绿的草坪里长岀了白色的塑料花,垃圾桶的几步之遥处静静地躺着食品包裝 袋,冷饮木棒在校园中到处可见,粉笔灰随风起舞……我们要减少污染,消除这些 不协调的现象。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奷习惯。(紧扣主颙,建议合理 语句连贯即可) 、阅读(55分)
(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2 分)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 分)。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我又搬到 外祖父那里。 “怎么啦,小强盗?”他用手敲着桌子,迎面对我说。“现在我不养你了,让外祖母养你吧!” “让我养我就养,”外祖母说,“你以为这是个什么了不起的难题吗?” “ 那 你 就 养 好 了 ! ” 外 祖 父 大 叫 一 声 , 但 是 马 上 又安静下来,对我解释道: “我和她完全各过各的了,如今我们样样都是分开的……” 文中的“我”是文学名著《童年》中的主人公,名叫阿廖沙。你能从人物的对话中推断出, “我”的外祖父是一个自私冷酷的人。(2 分) (2)在《小红帽》的故事中,是猎人救了小红帽和她的外婆 。在《白雪公主》故事里,新皇后 最后一次想用毒苹果害死白雪公主。 (2 分) 4.综合性活动:我校某班成立了“关注空气颗粒——PM2.5”的调查小组,下面是他们收集的一 组材料,请阅读并完成(1)~(4)题。(12 分) 材料一 PM2.5 是指悬浮于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 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 1/20,虽然 PM2.5 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 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材料二 粒径在 2.5 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 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 材料三 专家说:“哪些类型的粒子对人体最为有害”,关于这个问题人们仍在争论不休。 我们暂时还不明了,最具危害性的,到底是硫酸盐、硝酸盐,还是细微粉尘颗粒? (1)阅读材料一,我们发现 PM2.5 的特点是:颗粒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在大气中悬浮; 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有重要的影响 。(3 分) (2)PM2.5 被称为“杀手”,请结合材料二说说其作为“杀手”的危害。(2 分) 可引发心血管病和呼吸道疾病以及肺癌。(或者“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 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意思对即可) (3)结合材料三,说说 PM2.5 难以防治的原因。(3 分) 最具危害性的粒子暂时还不明了。(意思对即可) (4)每年的 6 月 5 日是“世界环境日”,2015 年我国的主题依然是“向污染宣战”,请围绕这 个主题写一段话。(4 分) 【答案示例】向污染宣战,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应当从保护校园环境做起。我们的校园环境 十分幽雅,春夏秋冬各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可是令人惋惜的是,校园中一些破坏环境的不文明 现象仍然存在:碧绿的草坪里长出了白色的塑料花,垃圾桶的几步之遥处静静地躺着食品包装 袋,冷饮木棒在校园中到处可见,粉笔灰随风起舞……我们要减少污染,消除这些与美丽校园 不协调的现象。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紧扣主题,建议合理, 语句连贯即可) 二、阅读(5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生活中需要思索(18分) ①记得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思考一切"。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中需要思索。 ②翻开中外五干年的历史画卷,不难发现,大凡有过卓越成就的人,都与“思索”结有不 解之缘。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牛顿提出了天体运动方面的定律之后,经过自己反复思索和实 验,终于创造出了震惊世界科坛的“狭义相对论"。爱迪生在试制电灯的过程中,经受了几万次 试验的失败,终于,他成功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成功就是思索的成果。不能想象,他每 次在失败之后,停止了思索,而最终能够制成电灯来造福人类。在中国,这样的事例也不胜枚 《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索是何等的 重要。凡事思索了再做,做起来就会比较得心应手。这种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③那么,青年面对生活是否也要注重于思索呢?答案也应当是肯定的。 ④青春,是短暂的,但它却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青年时期,一定要审慎地探 求人生的意义。就这一点来说,青年更需要思索。 ⑤如今,我们面临社会经济转型,面对现代产业和高新技术,将会遇到许多不甚了解,甚 至是全新的问题。时代在向我们挑战,青年人任重而道远,不思索行吗? ⑥我们可以亳不夸张地说,失去思索的生活是平庸的、僵化的生活。一生中只知道吃饭、 睡觉而不会思索的人,无异于一具行尸走肉。思索,不是胜利的附庸,而是成功的前奏。它能 驱散意识中的迷雾,融化灵魂中的冰霜,把人引向无比幸福的明天。 ⑦生活中需要思索! 5.在文章第②段横线处补充一个论据。(2分) 【答案示例】袁隆平在试种杂交水稻的过程中,历经失败,反复的实验、思索,终于成功研 制杂交水稻,解决了数亿人的吃饭问题。 6.这篇文章的论点是(C)(3分) A.青年需要思索 B.思索,不是胜利的附庸,而是成功的前奏 C.生活中需要思索。 D.思索是何等的重要。 7.上文中论据有事实与引用名言两类,事实是爱因斯坦因思索发现“狭义相对论”:爱迪牛因 思索制成电灯泡,造福人类。(爱因斯坦反复思索和实验,创立了“狭义相对论”;爱迪生试制 电灯是思索的成果)引用名言是马克思的名言:“思考一切”和《论语》中的名言:“学而不思 则罔 8.“就这一点来说,青年更需要思索”句中“这一点”指的是青春,是短暂 它却是人生 道路上一个重要阶段。(或 要审慎地探求人生的意义。)“更”能不能删去,原 因是:删去就无法体现论述的层次。(5分) 【二】黄山夜月(22分) 少有人谈及黄山的夜月。奇松可留影,怪石可留影,云海可留影,日出可留影,夕照可留 影,惟有夜月难以留影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生活中需要思索(18 分) ①记得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思考一切”。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中需要思索。 ②翻开中外五千年的历史画卷,不难发现,大凡有过卓越成就的人,都与“思索”结有不 解之缘。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牛顿提出了天体运动方面的定律之后,经过自己反复思索和实 验,终于创造出了震惊世界科坛的“狭义相对论”。爱迪生在试制电灯的过程中,经受了几万次 试验的失败,终于,他成功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成功就是思索的成果。不能想象,他每 次在失败之后,停止了思索,而最终能够制成电灯来造福人类。在中国,这样的事例也不胜枚 举, 。《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索是何等的 重要。凡事思索了再做,做起来就会比较得心应手。这种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③那么,青年面对生活是否也要注重于思索呢?答案也应当是肯定的。 ④青春,是短暂的,但它却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青年时期,一定要审慎地探 求人生的意义。就这一点来说,青年更需要思索。 ⑤如今,我们面临社会经济转型,面对现代产业和高新技术,将会遇到许多不甚了解,甚 至是全新的问题。时代在向我们挑战,青年人任重而道远,不思索行吗? 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失去思索的生活是平庸的、僵化的生活。一生中只知道吃饭、 睡觉而不会思索的人,无异于一具行尸走肉。思索,不是胜利的附庸,而是成功的前奏。它能 驱散意识中的迷雾,融化灵魂中的冰霜,把人引向无比幸福的明天。 ⑦生活中需要思索! 5.在文章第②段横线处补充一个论据。(2 分) 【答案示例】袁隆平在试种杂交水稻的过程中,历经失败,反复的实验、思索,终于成功研 制杂交水稻,解决了数亿人的吃饭问题。 6.这篇文章的论点是( C )(3 分) A.青年需要思索。 B.思索,不是胜利的附庸,而是成功的前奏。 C.生活中需要思索。 D.思索是何等的重要。 7.上文中论据有事实与引用名言两类,事实是爱因斯坦因思索发现“狭义相对论”;爱迪生因 思索制成电灯泡,造福人类。(爱因斯坦反复思索和实验,创立了“狭义相对论”;爱迪生试制 电灯是思索的成果)引用名言是马克思的名言:“思考一切”和《论语》中的名言:“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不学则殆”。(8 分) 8.“就这一点来说,青年更需要思索”句中“这一点”指的是青春,是短暂的,但它却是人生 道路上一个重要阶段。(或:青年时期,一定要审慎地探求人生的意义。)“更”能不能删去,原 因是:删去就无法体现论述的层次。(5 分) 【二】黄山夜月(22 分) 曾 臻 少有人谈及黄山的夜月。奇松可留影,怪石可留影,云海可留影,日出可留影,夕照可留 影,惟有夜月难以留影
听说过西湖的月色、秦淮河的 月色、二泉的月色,却不曾听说 过黄山的月色。水面的月,跳跃,耀眼。山间的月,含蓄,幽静。 邂逅黄山月,要近农历十五,要有一个晴好的晩上,要有澄明的心境……导游说,上黄山 能否看到云海得看缘分。是的,能看到怎样的黄山得看缘分,有人邂逅了黄山的云雾,有人记 住了梦笔生花,有人爱那迎客松,而我邂逅了黄山月 黄山半山腰入夜是阴冷的,山脚下是初夏的天气,半山的气候却是初春。晚霞敛尽了余晖, 山色如墨,湿冷的山风飒飒地在林间穿行。游客或已下山,或已躲入温暖的旅馆里,鸟也已归 巢,这时农历十三将圆未圆的明月朗朗地照着。 走在那连路灯也没有的石路上,松柏暗影森森,再走几步,竟看到了宝石蓝的夜空。路两 旁的树还没长出叶子来,细长的枝条向夜空舒展着,一点半吐的嫩芽都没有,却缀着点点晶莹 的星星。对面山峰上的月亮像一面寒光四射的镜子,把树影斜照在石径上。横着疏疏的影儿的 石径像雪白宣纸上的写意水墨画。空气是莹洁的,人走在这样的月光里似乎也要变得玲珑通透 月光越来越明澈,地面黑白也越来越鮮明。路边的树林中偶有-棵木兰,花朵被月光 照得皎洁如雪映在地面的花影 轮廓清晰。最初是惊喜的,心慢慢被这月光浸润了,不再说什么话,只由着手机里的钢琴曲叮 叮咚咚地流淌着。 再走到傍晩看群山夕照的地方,风物已迥异。那夕阳里带着醉颜的群山已洗尽了铅华,静 穆着,苍青里泛着银蓝的光泽。脚下的大石在月光里像一块巨冰。躺下去,像躺在东山魁夷的 画中。头顶是夜空,一半是清碧的,银月挂映;一半有微云,疏星闪烁。远远听到山谷里清音 阵阵,女伴问:“那嗖嗖声是泉水声或是瀑布声吗?″“不,那是松涛。″倘若不是松涛,那 定是山灵的低语。我们不再言语,只静静听着月下起伏的清响 在月光里,我没有想起任何名家诗文,没有诗文形容过我见到的黄山月下的花影、山色 自己写下了四句诗:“霞散苍山冷,松深白石寒。无言花影落,生宣写木兰。”但我知道无人 会解此诗,因为它记下的仅仅是我眼中瞬间的黄山,我邂逅的花影、山色、松涛,也许未曾被 前人邂逅过,也许也将无人再次邂逅。只是,我邂逅的难于留影的黄山夜月,以独无二的明 暗、色泽、节奏,又实实在在地存在过 9.文章的开头写黄山的松、石、云及西湖、秦淮河、二泉的月,对写黄山的月有何作用? 通过对比,表现了黄山的月常被人遗忘,为后文写作者对邂逅黄山月的惊喜作铺垫 10.作者说“能看到怎样的黄山得看缘分”,作者有了怎样的缘分?看到了什么样的黄山? 近农历十五,有一个晴奷的晩上,还有澄明的心境。看到了一幅如水如梦的黄山月夜图 11.“空气是莹洁的,人走在这样的月光里似乎也要变得玲珑通透。”为什么人也 一会变得玲珑通透?请作简要分 【答案示例】在这清澈透明的黄山月夜里,人的心也如这月色 却了所有的烦恼与杂 12.情景交融是散文的一大写作特色。本文作者用生动的文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黄山月夜图”, 在这幅美景图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蕴含了作者热爱黄山的月色,并要将之深藏心底的感情
听说过西湖的月色、秦淮河的 月色、二泉的月色,却不曾听说 过黄山的月色。水面的月,跳跃,耀眼。山间的月,含蓄,幽静。 邂逅黄山月,要近农历十五,要有一个晴好的晚上,要有澄明的心境… … 导游说,上黄山 能否看到云海得看缘分。是的,能看到怎样的黄山得看缘分,有人邂逅了黄山的云雾,有人记 住了梦笔生花,有人爱那迎客松,而我邂逅了黄山月。 黄山半山腰入夜是阴冷的,山脚下是初夏的天气,半山的气候却是初春。晚霞敛尽了余晖, 山色如墨,湿冷的山风飒飒地在林间穿行。游客或已下山,或已躲入温暖的旅馆里,鸟也已归 巢,这时农历十三将圆未圆的明月朗朗地照着。 走在那连路灯也没有的石路上,松柏暗影森森,再走几步,竟看到了宝石蓝的夜空。路两 旁的树还没长出叶子来,细长的枝条向夜空舒展着,一点半吐的嫩芽都没有,却缀着点点晶莹 的星星。对面山峰上的月亮像一面寒光四射的镜子,把树影斜照在石径上。横着疏疏的影儿的 石径像雪白宣纸上的写意水墨画。空气是莹洁的,人走在这样的月光里似乎也要变得玲珑通透。 月光越来越明澈,地面黑白也越来越鲜明。路边的树林中偶有一棵木兰,花朵被月光 照得皎洁如雪,映在地面的花影 轮廓清晰。最初是惊喜的,心慢慢被这月光浸润了,不再说什么话,只由着手机里的钢琴曲叮 叮咚咚地流淌着。 再走到傍晚看群山夕照的地方,风物已迥异。那夕阳里带着醉颜的群山已洗尽了铅华,静 穆着,苍青里泛着银蓝的光泽。脚下的大石在月光里像一块巨冰。躺下去,像躺在东山魁夷的 画中。头顶是夜空,一半是清碧的,银月挂映;一半有微云,疏星闪烁。远远听到山谷里清音 阵阵,女伴问:“那嗖嗖声是泉水声或是瀑布声吗?”“不,那是松涛。”倘若不是松涛,那 定是山灵的低语。我们不再言语,只静静听着月下起伏的清响… … 在月光里,我没有想起任何名家诗文,没有诗文形容过我见到的黄山月下的花影、山色。 自己写下了四句诗:“霞散苍山冷,松深白石寒。无言花影落,生宣写木兰。”但我知道无人 会解此诗,因为它记下的仅仅是我眼中瞬间的黄山,我邂逅的花影、山色、松涛,也许未曾被 前人邂逅过,也许也将无人再次邂逅。只是,我邂逅的难于留影的黄山夜月,以独一无二的明 暗、色泽、节奏,又实实在在地存在过。 9.文章的开头写黄山的松、石、云及西湖、秦淮河、二泉的月,对写黄山的月有何作用? 通过对比,表现了黄山的月常被人遗忘,为后文写作者对邂逅黄山月的惊喜作铺垫。 10.作者说“能看到怎样的黄山得看缘分”,作者有了怎样的缘分?看到了什么样的黄山? 近农历十五,有一个晴好的晚上,还有澄明的心境。看到了一幅如水如梦的黄山月夜图。 11. “ 空气 是莹 洁的 ,人 走在 这 样的 月光 里似 乎也 要变 得玲 珑 通透 。” 为什 么人 也 会变得玲珑通透?请作简要分 析。 【答案示例】在这清澈透明的黄山月夜里,人的心也如这月色一样,忘却了所有的烦恼与杂 念,变得纯正无私。 12.情景交融是散文的一大写作特色。本文作者用生动的文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黄山月夜图”, 在这幅美景图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蕴含了作者热爱黄山的月色,并要将之深藏心底的感情
13.月亮 常常是文人用以寄托情 感、表达思想的对象,请你从所积累的知识中,写出两句跟月亮有关的诗歌 示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答出两句即可 (三)曹刿论战(1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 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又何间焉 间:参与(2)小惠未徧 遍、遍及 (3)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4)望其旗靡 靡:倒下 (5)牺牲玉帛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祭品,指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消退了,第三次击鼓十气就衰竭 16.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 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2分) 浅,但能善干纳谏(如用课文从具体做法懈达花Q的人鲁公:政治上缺远见,目光短 17.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 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2分) 大国难测,怕有埋伏。(或“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 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2分) 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写作(55分) 19.以“那一刻对我影响很大”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1)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评分标准参见2015年安徽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四、卷面书写(5分)
13.月亮 常常是文人用以寄托情 感、表达思想的对象,请你从所积累的知识中,写出两句跟月亮有关的诗歌。 示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答出两句即可) (三)曹刿论战(15 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 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 分) (1)又何间.焉 间:参与 (2)小惠未徧. 徧:“徧”通“遍”,普遍、遍及 (3)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 (4)望其旗靡. 靡:倒下 (5)牺牲..玉帛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祭品,指猪、牛、羊等。 15.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消退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衰竭了。 16.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 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2 分) 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 浅,但能善于纳谏(如用课文从具体做法阐述亦可) 17.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 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2 分) 大国难测,怕有埋伏。(或“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 18.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2 分) 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三、写作(55 分) 19.以“那一刻对我影响很大”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1)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 500 字。 评分标准参见 2015 年安徽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四、卷面书写(5 分)
评分标准参见2015年安徽省中考卷面书写要求及得分标准
评分标准参见 2015 年安徽省中考卷面书写要求及得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