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诗词赏析专项训练 1、“最是一年舂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远胜过晩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这句诗揭示了以下道理: 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 盼头。 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 的景象描绘出来。 细雨蒙蒙,春草乍生,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岀一片极淡极淡的責青之色;走近细看,却又看 不清有什么颜色。以此景描写早春再恰当不过。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明月、清风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惊鹊” 和“鸣蝉”两句以动写静,把半夜“淸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亼悠然神往。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 热爱,也透露岀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着力表现诗人陶醉在累累硕果的欢乐之中。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井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 而不得语也。“盈盈”不是形睿水,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脉脉不得语”是说 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 6、《迢迢牵牛星》中叠词运用的妙处 这首诗一共十六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叠词的 使用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 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诗句在描述时序 交替的景物中,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给亼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 舞力量 8、《次北固山下》景物描写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 样的情景? ”表现出了春潮上涌,江水与岸齐平的浩渺广阔之景。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
1 七年级下诗词赏析专项训练 1、“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远胜过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这句诗揭示了以下道理: 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 盼头。 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 的景象描绘出来。 细雨蒙蒙,春草乍生,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走近细看,却又看 不清有什么颜色。以此景描写早春再恰当不过。 3、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明月、清风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惊鹊” 和“鸣蝉”两句以动写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 热爱,也透露出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着力表现诗人陶醉在累累硕果的欢乐之中。 5、“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 而不得语也。“盈盈”不是形容水,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脉脉不得语”是说河 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 6、《迢迢牵牛星》中叠词运用的妙处: 这首诗一共十六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叠词的 使用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 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诗句在描述时序 交替的景物中,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 舞力量。 8、《次北固山下》景物描写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 样的情景? “阔”表现出了春潮上涌,江水与岸齐平的浩渺广阔之景。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
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9、“最是一年舂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远胜过晩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这句诗揭示了以下道理 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 盼头。 10、“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明月、清风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惊鹊” 和“鸣蝉”两句以动写静,把半夜“淸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亼悠然神往。 1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实际上是说,由于诗人眼中的景色是如此的美丽,因此让人只顾得上去细细观赏,却忘 记了用语言表达出来。 1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 情。而“望”字则很好地体现岀诗人看到山不是有为之,而是在釆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 入眼帘。 1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写望中所见,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 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1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总写作者忧囯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满头自发如雪_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的艺术形 象。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15、赏析《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①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老树、西风;与“夕 阻”相呼应的是:“昏鸦”,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古道”,最能触发旅人(游子) 思乡之情的景物是:“人家”。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②《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在旅途中寂寞悲涼的心情。 ③“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 的用意吗?(2分) _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④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岀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 2
2 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远胜过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这句诗揭示了以下道理: 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 盼头。 10、、“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明月、清风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惊鹊” 和“鸣蝉”两句以动写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1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实际上是说,由于诗人眼中的景色是如此的美丽,因此让人只顾得上去细细观赏,却忘 记了用语言表达出来。 1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 情。而“望”字则很好地体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 入眼帘。 1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写望中所见,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 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1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总写作者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的艺术形 象。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15、赏析《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①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 老树 、 西风 ; 与“夕 阳”相呼应的是:“_昏鸦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古道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 思乡之情的景物是:“人家_”。 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②《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 ③“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 的用意吗?(2 分) 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④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
悲凉的心境。 16、赏析《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现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 的一个字是“怜”。 ②具体分析颈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衬托手法,以水中明月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 ③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哪里? 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 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④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⑤“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 两岸的山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丛诗人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 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17、赏析《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①首联中总写北固山秀丽景色的两个互文词语是青山、绿水 ②请描述划线诗句的画面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船行江中,和风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18、赏析《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①颈联除写战火愈烧愈炽,百姓惨遭杀戮外,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 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②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或移情于 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③首联中“破” ”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破”字写出触目惊心之景色。“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④赏析千古名句
3 悲凉的心境。 16、赏析《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现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 的一个字是“怜”。 ②具体分析颈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衬托手法,以水中明月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 ③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哪里? 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 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④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⑤“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 两岸的山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诗人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 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17、赏析《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①首联中总写北固山秀丽景色的两个互文词语是青山、绿水 ②请描述划线诗句的画面。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船行江中,和风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18、赏析《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①颈联除写战火愈烧愈炽,百姓惨遭杀戮外,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 他对妻子儿女 的强烈思念。 ②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或移情于 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③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破”字写出触目惊心之景色。“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④赏析千古名句“烽
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④“国破山河在”中“破”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引人共鸣 ⑤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集中表达了诗人的感情。那么,这首诗具体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情感呢? 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璧残垣、破砖砗瓦的破败景象,使亼 触目惊 ⑥《春望》一诗的主题是伤感国事,怀念家人:表达了作者感伤心情的句子是:感时 花溅沮,恨别鸟惊心 ⑦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 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含义: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 囯思家的情怀。 19、《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 行描绘 乌云骤起,月光消逝,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飘落下 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 边,词人此时心里是何等高兴呀!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①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 的情景? 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 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舂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②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 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4 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④ “国破山河在”中“破”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引人共鸣。 ⑤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集中表达了诗人的感情。那么,这首诗具体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情感呢? “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 触目惊心。 ⑥《春望》一诗的主题是_伤感国事,怀念家人;表达了作者感伤心情的句子是:感时 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⑦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 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含义: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 国思家的情怀。 19、《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 行描绘。 乌云骤起,月光消逝,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飘落下 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 边,词人此时心里是何等高兴呀! 20、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①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 的情景? “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 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②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 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