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涉世家 6.下列字古今差异很大,结合句子理解 5填空 1、本文选自《 它是我国 (1)今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A起义的导火线(直接原因)是 通史,作者 时的_ (2) 令吴广之 次所旁从祠中 秦王佛然怒挺剑而起 3)卒中往往 C陈胜为起义所做的舆论准备是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 2.给_前的一个字注音 通假字 ① 寡人矣:夫韩魏灭亡,而专陵以五十之地存者,徒 阳夏人上使外将 (1)为天下唱 D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是 以有先生也 (2)固以怪之矣 ,作者是西汉末年 (3)被坚执锐 E陈涉对当时的形势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个策略性整理编辑的共33篇 3.释前的字 8.译句 这7.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其它三个用法不同的一个是 恨久之苟 (1)苟富贵,无相忘 样提的原因有两点: 为佣耕屯 大泽乡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A故不措意也B为天下唱 天大雨度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F文 中体现起义领柏以平等意识激励众人反抗决心 C将军身被坚执锐D秦王不悦 楚人怜 _之或以为死 的一句是 8.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楚人怜之”中用法相同 以怪之矣多为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6将语段划分三层,归纳层意,① 忿 A辍耕之垄上B (5)藉第令斩,而戍死者固十 C长跪而谢之D五 为张楚 使命 9释带点的词 刑其长 6)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本文出自 它是末年根据长跪而谢之 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辱 翻译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 以以数谏故 或以为死 二世元年七月…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2.释词 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以激怒其众祭以尉首 1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1)安陵君其 许寡人 杀之以应陈涉 A发间左/適戌渔阳/九百人 卒数万人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1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其真正的意思暗含其中听 C又问/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子之怒 者要细心揣摩才能明白其意从而灵活应付请揣摩下 得鱼腹中书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7)以头抢地耳 列句子说说他们真正想要说的是什么意思 乃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行卜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降于天(9)绩素_ 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将将尉醉 上使外将兵 A或:或以为死或异二者之为 (10)秦王色挠 之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B故:公问其故扶苏以数凍故 (12)寡人谕 (12)徒以有先生也 与臣而将四矣 鸿鹄之志 二世杀之 C为:吴广为都尉或以为亡 (14)岂 五百里哉今日是也 卜之鬼乎 D乃:陈胜吴广乃谋日乃不知有汉 3.多叉词 12选文中唐雎先以“ 应对秦王的 5.前的词为词的活用,结合句子理解 3翻译句子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以以头抢地 最终使秦王“色 1)尉果笞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 挠”,从这场交战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一个 (2)夜篝火_ 之天子之 十里之地 的人,而秦王则是一个 3)陈胜王 4.与“扶苏以数谏故”中“以”用法相同的项是( 布衣之士 愿终守之 4)置人所罾 鱼腹中 A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长跪而谢之专诸之刺王僚 (5)被坚 B固以怪之矣C不以物喜D吴广以为然 徒免冠徒跣 徒以有先生耳 隆中对(中考题选
人教版文言九(上) 一 陈涉世家 1、本文选自《 》,它是我国第一部_ __通史,作者___,是___时的___家,_ __家. 2.给_前的一个字注音 阳夏________人 上使外将________兵 皆次当行______ 数___________谏 鸿鹄________ 间______令吴广 3.释__前的字 怅____________恨久之 苟________富贵 若___________为佣耕 屯_______大泽乡 会___________天大雨 度_______以失期 楚人怜_______之 或________以为死 固_______以怪之矣 多为_________用者 忿恚____________尉 并_________杀两尉 皆下____________之 比___________至陈 社稷___________ 号_________为张楚 刑________其长吏 4.多义词 以 以数谏故_________ 或以为死_______ 以激怒其众________ 祭以尉首________ 杀之以应陈涉_______ 数 数有功________ 卒数万人__________ 次 皆次当行________ 之次所旁__________ 书 乃书帛曰________ 得鱼腹中书________ 乃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____ 乃行卜______ 将 将尉醉_________ 上使外将兵_______ 之 辍耕之垄上_______ 怅恨久之_________ 鸿鹄之志_________ 二世杀之_________ 卜之鬼乎_________ 5.__前的词为词的活用,结合句子理解 (1)尉果笞___________________广 (2)夜篝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胜王________________ (4)置人所罾________________鱼腹中 (5)被坚__________执锐____________ 6.下列字古今差异很大,结合句子理解 (1)今亡_________亦死 等_____死,死国可乎 (2)又间________令吴广之______次所旁丛祠中 (3)卒中往往_________语 7.通假字 (1)为天下唱 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 (2)固以怪之矣 ______通_____,__________ (3)被坚执锐 _____通_____,________ 8.译句 (1)苟富贵,无相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藉第令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侯将相宁有种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世元年七月……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B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C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或:或以为死 或异二者之为 B 故:公问其故 扶苏以数谏故 C 为:吴广为都尉 或以为亡 D 乃:陈胜吴广乃谋曰 乃不知有汉 3.翻译句子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 乎 4.与“扶苏以数谏故”中“以”用法相同的项是( ) A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 固以怪之矣 C 不以物喜 D 吴广以为然 5.填空 A 起义的导火线(直接原因)是 B 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C 陈胜为起义所做的舆论准备是 ① ② D 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是 ① ② E.陈涉对当时的形势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个策略性 的口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 样提的原因有两点: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文中体现起义领袖以平等意识激励众人反抗决心 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语段划分三层,归纳层意。① ② ③ 二 唐雎不辱使命 1. 本文出自___________,它是_____末年______根据 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辱,_________ 2. 释词 (1)安陵君其___________________许_____寡人 (2)虽______然________ (3) 大王加______惠__ (4)因使______唐雎使______于秦 (5)轻_________寡人与______ 天子之怒_______ (6)怫然__________ (7)以头抢_______地耳 (8)休 _________降于天 (9)缟素_________ (10)秦王色挠________ (11)长跪而谢______之 (12)寡人谕______矣 (12)徒_____以有先生也 (14)岂______直______五百里哉 今日是______也 3.多义词 以 以头抢地_________ 徒以有先生也_______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____ 以君为长者_______ 之 天子之怒________ 五十里之地_____ 布衣之士_______ 愿终守之________ 长跪而谢之_____ 专诸之刺王僚_____ 徒 免冠徒跣________ 徒以有先生耳________ 使 因使_____唐雎使________于秦 (一) 唐雎不辱使命(14 分,每空 1 分) 秦王怫然怒,………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之地存者, 徒 以有先生也." 6.课文出自《_____________》,作者是西汉末年______ 整理编辑的共 33 篇. 7.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其它三个用法不同的一个是 ______ A 故.不措意也 B 为天下唱. C 将军身被.坚执锐 D 秦王不悦. 8.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楚人怜之.”中用法相同 的一个是______ A 辍耕之.垄上 B 天子之.怒 C 长跪而谢之. D 五十里之.地 9.释带点的词 长跪而谢.之______ 今日是.也______ 10.翻译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之 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1.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其真正的意思暗含其中,听 者要细心揣摩才能明白其意,从而灵活应付.请揣摩下 列句子,说说他们真正想要说的是什么意思 A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与臣而将四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文中唐雎先以“______________”应对秦王的 “___________”,然后“_______” 最终使秦王“色 挠”,从这场交战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而秦王则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三 隆中对(中考题选)
自董卓已来,豪杰井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启 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 曹操比于袁绍 遂能克绍,以 C作为人物传记,选文是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必以信。”对曰:“小信未乎,神弗福也 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 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有百万之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相得益彰,人物形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众,挟天子而令诸候,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 丰满突出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具有鮮明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运于渤海之尾 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两,利尽南海,东连吴的史书特点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弗敞专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跳往助之。寒暑易节 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11.“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对 未偏弗敢加 始一返焉 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 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小信未乎 小大之狱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 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有现实指导意义要概括三点即可。(3分) 必以情 战则请从战于长勺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答案:8C(2分)9C(2分)10.BC2分) 公将驰 之故逐_之既克 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妻弱子 室之胄,倍义著于四海,总英雄,思贤如渴,若跨11示例:运用贤能体恤百姓加强民族团结改善睦邻一鼓作 气彼竭我盈 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关系对内革新政治等(也可用原文答,答出3点可)难测也惧有伏焉望其旗摩 1、这个语段所在的课文选自 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9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问的一项是()3分)2.多义词 》,体裁是 以向窕、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以弱为强者 B曹操比于震绍 以何以战 必以分人 2、选出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 贤能为之用 言义著于四海 必以情 C此用武之国D将荆州之军以向宛、 A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A此诚不可与争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3.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如是代词指出所代对象 C杂然相许 B国险而民附益州险塞 (1)此诚不可与争锋争锋: 肉食者谋之 小大之狱 止有剩骨 C利尽南海臧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资: 公与之乘 公将鼓之 E年且九 且焉置土 D将军岂有意乎将军岂愿见之乎 3)民股国富而不知存恤股 3.词的活用 3、用原文回答,愚公移山的原因 9下面语句用现代汉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4)总揽英雄揽 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一一不仅是时机有利,而 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 A弗敞加也而山不加 4、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4分) 州之军 A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以残年余力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一一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参考答案9.(3分)D10.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胜(2)资助、给予(3)兴旺富裕(4)招致 D必以信陛下亲之信之 B愚公坚信移山能成功的理由是:子子孙孙无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一一这完全是上天拿它来资助罗致11.(4分)对曹操“不可与争锋”(1分):4、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将军的 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1分):劝刘备先取荆、 (1)长勺之战前,现列请见鲁庄公的主要原因是 C愚公的坚信移山能成功的观点,反映了古代 D百姓孰敞不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谁能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2分),(意思对即 (2)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劳动人民“人定胜天”的思想 不用箪盛饭,用壶装酒来迎接您呢? 3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 D这一段表明了智叟是一个真正聪明的人 10.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5、《曹刿论战》一文生动刻画了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5翻译下列句子 选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 七曹刿论战 其乡人的劝阻曹刿请见鲁庄公的话从侧面衬托了 焉置土石 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 而鲁庄公关于“何以战”的回答 甚矣,汝之不惠 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 曰:“肉食者谋之,又何见焉?”刿日 反衬出曹刿的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 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有百万之 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汉 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 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 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 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 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 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 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 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 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 室可兴矣。 8.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 分) A.此诚不可与争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国险而民附 益州险塞 C.利尽南海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将军岂有意乎 将军岂愿见之乎 9.下面语句用现代汉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2 分) A.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不仅是时机有利,而 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 援,而不可谋取他。 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这完全是上天拿它来资助 将军的。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谁能 不用箪盛饭,用壶装酒来迎接您呢? 10.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选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 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 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 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 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作为人物传记,选文是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 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相得益彰,人物形象 丰满突出。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具有鲜明 的史书特点。 11.“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 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 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3 分) 答案:8.C(2 分) 9.C(2 分) 10.B(2 分) 11.示例:运用贤能 体恤百姓 加强民族团结 改善睦邻 关系 对内革新政治等(也可用原文答,答出 3 点可) 9 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 以弱为强者 B 曹操比于袁绍 贤能为之用 信义著于四海 C 此用武之国 D 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⑴ 此诚不可与争锋 争锋: ⑵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资: ⑶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殷: ⑷ 总揽英雄 揽 11.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 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4 分) 参考答案 9.(3 分)D 10.(4 分) (1)争强、争 胜 (2)资助、给予 (3)兴旺富裕 (4)招致、 罗致 11.(4 分) 对曹操“不可与争锋”(1 分); 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1 分);劝刘备先取荆、 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2 分)。(意思对即 可) 七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 曰:“肉食者谋之,又何见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 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 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肉食者谋______之 又何间_______焉 弗敢专_____ 对________曰 小惠_______未徧 弗敢加______也 小信未孚______ 小大之狱_____ 虽____不能察___ 必以情________ 战则____请从______ 战于___长勺 公将驰__________之 故逐______之 既______克 一鼓作_______气 彼竭我盈_________________ 难测________也 惧有伏______焉 望其旗靡_____ 2.多义词 以 何以战_____ 必以分人_____ 必以信_____ 必以情_____ 可以一战_____ 故 故逐之______ 信 必以信______ 公问其故______ 小信未孚______ 3.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如是代词指出所代对象 肉食者谋之____________ 小大之狱________ 公与之乘___________ 公将鼓之_________ 3.词的活用 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弗敢加.也 而山不加.增 B 公将.战 将荆州之军 C 肉食者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D 必以信. 愿陛下亲之信.之 4、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⑴长勺之战前,现刿请见鲁庄公的主要原因是 ⑵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⑶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 5、《曹刿论战》一文生动刻画了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其乡人的劝阻曹刿请见鲁庄公的话从侧面衬托了 曹刿的 ,而鲁庄公关于“何以战”的回答 又反衬出曹刿的 。 八 愚公移山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 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 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跳往助之。寒暑易节, 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 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 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 、 这 个 语 段 所 在 的 课 文 选 自 《 》,体裁是 。 2、选出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 A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B 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 C 杂然相许. 遂许.先帝以驱驰 D 笑而止.之曰 止.有剩骨 E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3 、 用 原 文 回 答 , 愚 公 移 山 的 原 因 是 。 4、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以残年余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B 愚公坚信移山能成功的理由是:子子孙孙无 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C 愚公的坚信移山能成功的观点,反映了古代 劳动人民“人定胜天”的思想。 D 这一段表明了智叟是一个真正聪明的人。 5.翻译下列句子。 焉置土石? 甚矣,汝之不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