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观潮》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 3 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 3 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 4.5 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 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 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 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 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 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 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 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 3.4 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 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 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 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 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 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 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 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 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 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 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 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 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 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 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 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 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 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全课小结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 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 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 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 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 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 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 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 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 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 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 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 ),一浪一浪( )。湖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 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全课小结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 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 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读课文,检査预习情况 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 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 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 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丽(2自然段)奇异(3-4自然段) 三、再读,感悟全文 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3000米长5044米平均深:22686009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 一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你想说什么吗? 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 的奇异 奇异:山异(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 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 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 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 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 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丽( 2 自然段 )奇异( 3-4 自然段) 三、再读,感悟全文 1.齐读 2 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3000 米 长 5044 米平均深:22686009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 ─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你想说什么吗? 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4.齐读 3-4 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 的奇异。 奇异:山异 (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 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历史意义。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 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3.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 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1.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特,学生了解不多,可能会有疑问,要讲清 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手段: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 谈话
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 5 自然段。为什么说它 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历史意义。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 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3.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 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1.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特,学生了解不多,可能会有疑问,要讲清 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手段: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2 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 批注。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2.谈自己读的感 受。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巴金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 的。“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 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 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3.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18.鸟的天堂 第一次大榕树 第二次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从鸟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课前板书课题。 、引入:同学们,你们紧张不紧张?看到这么多老师坐在这里肯定紧张。 老师今天让大家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出示课件:群 鸟图)这节课,现在,你们就是这一只只小鸟,那你们还紧张吗?这节课我们就从 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 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 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 批注。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2.谈自己读的感 受。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巴金 本文是 1933 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 的。“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 500 年树龄的一 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 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3.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18.鸟的天堂 第一次 大榕树 第二次 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从鸟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课前板书课题。 一、引入:同学们,你们紧张不紧张?看到这么多老师坐在这里肯定紧张。 老师今天让大家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出示课件:群 鸟图)这节课,现在,你们就是这一只只小鸟,那你们还紧张吗?这节课我们就从 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 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 堂”)
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 1.出示课件(12-13自然段的内容) 2.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活泼可 爱、鸟多)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发言) 3.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课件 群鸟纷飞”图帮助理解 4.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 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引导读 “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 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 5.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可能 在说,我在这里真快活。)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 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一大榕树身上聚集。 三、出示课件,学习第一部分:(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在7-8自然段有关 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班级交流。(树大 A、当学生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B、当学生讲到“不可计数”和“卧”字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C、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说出来讨论讨论 D、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示课件:“每一片绿叶上都有 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 有这种感受呢呢? 学生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原因可能是:①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 动;②“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③有风 2.出示课件理解。 E、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读出来呢 指名读7-8自然段。评价: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 教师读,读得怎样?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读出它的静态美)
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 1.出示课件(12-13 自然段的内容) 2.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活泼可 爱、鸟多)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发言) 3.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课件 “群鸟纷飞”图帮助理解。 4.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 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引导读 “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 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 5. 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可能 在说,我在这里真快活。)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 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 三、出示课件,学习第一部分:(课文 7-8 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在 7-8 自然段有关 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班级交流。(树大、美) A、当学生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B、当学生讲到“不可计数”和“卧”字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C、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说出来讨论讨论。 D、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示课件:“每一片绿叶上都有 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 有这种感受呢呢? 1.学生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原因可能是:①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 动;②“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③有风 吹过。) 2.出示课件理解。 E、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读出来呢? 指名读 7-8 自然段。评价: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 教师读,读得怎样?读第 12-13 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读出它的静态美)
齐读 四、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 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给你的同伴呢? 现在,老师想让你以小鸟的身份,给大榕树写一句或几句广告词,让你的同 伴知道这里很美。 学生写广告词。 互相交流。 七、同学们写的广告词真美,让老师有一种成功的幸福感。但是,你们看 老师这节课黑板上忘记写什么了? 如果你们不想让老师有一种缺陷的话,出示《桂林山水》一课的板书,根据 这个请大家为老师设计板书。 学生设计,组织交流 八、这么美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呢? 学生自由发言。联系环保意识谈。 小结课文。 《火烧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 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齐读。 四、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 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给你的同伴呢? 现在,老师想让你以小鸟的身份,给大榕树写一句或几句广告词,让你的同 伴知道这里很美。 学生写广告词。 互相交流。 七、同学们写的广告词真美,让老师有一种成功的幸福感。但是,你们看, 老师这节课黑板上忘记写什么了? 如果你们不想让老师有一种缺陷的话,出示《桂林山水》一课的板书,根据 这个请大家为老师设计板书。 学生设计,组织交流。 八、这么美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呢? 学生自由发言。联系环保意识谈。 小结课文。 《火烧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 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 解释火烧云的特 点及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 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一—烧起来了一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3.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4.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 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 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 色 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 7.师: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 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 9.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 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0.让学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 1.模仿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写下来,并表演出 来。 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四、想想说说,课外延伸 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 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2.布置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学生做个有心 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 解释火烧云的特 点及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 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3.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4.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 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 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 色。 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 7.师: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 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 9.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 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10.让学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 11.模仿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写下来,并表演出 来。 三、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四、想想说说,课外延伸 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 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2.布置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学生做个有心 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1.橡皮泥 2.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吟诵)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 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 古诗《题西林壁》。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 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准备 1.橡皮泥。 2.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 3.powerpoin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吟诵):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 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 22 面,齐读 古诗《题西林壁》。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 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