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文言知识归纳 则诸侯贰。《左传》)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 《烛之武退栾师》 ⑤再,重复。(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 通假字 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⑥从属二主。(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4.其 楚也。)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2鄙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①边邑,边远的地方(例:《为学》:“蜀之鄙件事”)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 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 损,削减。) 2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④吾其还也(语气词,还是,表商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通“悦”,高兴。)食者鄙,未能远谋。”) 6.失其所与,不知 通“智”,明智。)③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①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 古今异义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3.许 ③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①准许(同现代汉语)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②答应,听从(例:本文:“许之”、“许君焦、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五、特殊句式 的人 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④约数(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判断句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许头。”) 1.是寡人之过也(用“也”表判断 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⑤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三、词类活用(例句) 生,不知何许人也。”) /以乱易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 (一)名词活用 阙 (二)倒装句 1.名词作状语 ①que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虢君闻1.宾语前置句 ①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 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史记·扁鹊传》)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 早上,在晚②que城楼 正常语序:有何厌) 上) ③qu皇宫,引申为朝廷(诣阙上书,书久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③既东封郑(表处所,在东边) 不报《汉书·朱买臣传》) ①以其无礼于晋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2名词作动词 ④q邇"缺”,缺少,空缺(去年米贵缺军③佚之狐言于郑伯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粮,今年米贱大伤农。杜甫《岁宴行》 省略句 ⑤que,缺点,过错(有驰慢之阙。嵇康《与1.省主语 ②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山巨源绝交书》) ①(晋惠公)许君焦、瑕 同盟 创ue侵损,削减。(本文:若不阙秦)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j吣e挖掘(若阙地及泉《左传·昭公二十年》)③(烛之武)夜缒而出 ①既东封郑(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5微 ④(烛之武)许之 ①细小,轻微(同现义) ⑤(秦伯)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 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②衰败(国势衰微) 2.省宾语 使.得利) ③卑贱(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①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指灭 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 时,与萧何善。”) 郑之事或退兵之事) 当作边邑) ④幽微,精妙。微言大义(成语) ②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之:指郑国) (二)动词的活用 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3.省介词 1动词作名词 ⑥假如没有。(例:《岳阳楼记》:“微斯人,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词“于”) 2动词的使动 6.敝 、固定句式 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①坏,破旧。(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夫晋,何厌之有(何之有:表反问的句式,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史更敝衣草展。”) 译为:有…的呢) 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②谦词敝人 七、课外自己补充一词多义:“之、夫、以 (三)形容词的活用 ③疲惫(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 1.形容词作名词 疲敝。”) 自己整理到摘抄本上 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④损害,衰败。(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荆轲刺秦王》 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 二)重要虚词 通假字 ③今老矣(老,老年人) 以 1.秦王必说见臣(通“悦”,高兴yue) 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2.使工以药淬火(通“焠”,淬火,烧刃使红, 单薄的力量) 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渍于水中cul) 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3.日以尽矣(通“已”,已经) 2.形容词作动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通“凌”,凌辱)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5.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 (四)数词活用 2而 6.请辞决矣(通“诀”,诀别) 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慑) 四、一词多义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8.设九宾(通“傧”,傧相 bin xiang},迎 (一)重要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宾赞礼的人。傧,旧读bln) 1.贰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9.图穷而匕首见(通“现”) ①二”的大写 不堪贰,君将若之何?3.焉 10.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 《左传·隐公元年》) ①子亦有不利焉。(啊,句末语气词,表感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通“捧”) ②副职(例:其内任卿貳以上。梁启超《少叹) 12.卒起不意(通“猝”) 年中国说》)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 、文言实词 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 ④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必修 1 文言知识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 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 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贰于楚 也 古:从属二主,动 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 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 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 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 上) ③既东封郑 (表处所,在东边) 2.名词作动词 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 扎) ②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 同盟) 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①既东封郑(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 为疆界) 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 使……得利) 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 当作边邑)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2.动词的使动 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 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 ③今老矣(老,老年人) 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 单薄的力量) 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2.形容词作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四)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四、一词多义 (一)重要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 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 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 也》) ⑥从属二主。(本文: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 楚也。) 2.鄙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 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 ②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 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 暇”) 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 许头。”) 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 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 ①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虢君闻 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史记·扁鹊传》) ②què 城楼 ③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 (诣阙上书,书久 不报《汉书·朱买臣传》) ④quē 通“缺” ,缺少,空缺(去年米贵缺军 粮,今年米贱大伤农。杜甫《岁宴行》) ⑤quē,缺点,过错(有驰慢之阙。嵇康《与 山巨源绝交书》) ⑥jué侵损,削减。(本文:若不阙秦) ⑦jué 挖掘(若阙地及泉《左传·昭公二十年》) 5.微 ①细小,轻微(同现义) ②衰败 (国势衰微) ③卑贱 (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 时,与萧何善。”) ④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 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⑥假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 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 ①坏,破旧。(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 史更敝衣草屦。”) ②谦词 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 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二)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啊,句末语气词,表感 叹)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代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⑦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词,指代“那 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 (语气词,还是,表商量) 5.之 ①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 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③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译) 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⑤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用“也”表判断)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失其所与,不知 / 以乱易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 (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 (“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正常语序:有何厌) 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① 以其无礼于晋 ②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③ 佚之狐言于郑伯 (三)省略句 1.省主语 ①(晋惠公)许君焦、瑕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③(烛之武)夜缒而出 ④(烛之武)许之 ⑤(秦伯)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 2.省宾语 ①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指灭 郑之事或退兵之事) ②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之:指郑国) 3.省介词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 词“于”) 六、固定句式 夫晋,何厌之有(何……之有:表反问的句式, 译为:有……的呢) 七、课外自己补充一词多义:“之、夫、以、 而、焉、其、若、说、辞、鄙、微”。 请自己整理到摘抄本上。 《荆轲刺秦王》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通“悦”,高兴 yuè) 2.使工以药淬火(通“焠”,淬火,烧刃使红, 渍于水中 cuì) 3.日以尽矣(通“已”,已经)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通“凌”,凌辱) 5.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 6.请辞决矣(通“诀”,诀别)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慑) 8.设九宾(通“傧”,傧相[bīn xiàng],迎 宾赞礼的人。傧,旧读 bìn。) 9.图穷而匕首见(通“现”) 10.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 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通“捧”) 12.卒起不意(通“猝”) 二、文言实词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 接近)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 拿着) 样子。形容极度愤怒。本文“士皆目真目,发 3.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 五、特殊句式 尽上指冠”暗引此语 4.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判断句 4.图穷匕首见:语出本文。比喻事情发展到 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判断句) 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6.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判断句) 5.无可奈何:语出本文。没有办法,无法可 7.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 3.仆所以留才,待吾客与俱(判断句) 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8.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 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判断6.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典出本文。 9.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鞘) 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10.非有诏不得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二)省略句 7.变徵之声: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高 5.秦王购之(以)金千斤(省略介词“以”)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 三、词类活用 (省略句) 泪涕泣。”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6.取之(以)百金(省略介词“以”)(省徵,古代五声之一,读zhi 1.名词作状语 略句) 八、一词多义 ①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7.欲与(之)俱(往)(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实 ②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省略句) 1.亲 ③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8.待吾客与(之)俱(往)(同上)(省略句)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 ④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9.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省略介词近。 ⑤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 宾语)(省略句)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名词,父母 2.名词作动词 10.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日(同上)(省略句)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副词,亲自。 ①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1.乃(穿)朝服,设九宾(省略谓语)(省略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形容词,亲 ②樊於期乃前日(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句) 2.深 上前) 12.见燕使者(于)咸阳宫(省略介词)(省略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 ③左右既前(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介词)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形容词,深刻。 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13.使(之)毕使于前(省略兼语)(省略介词)夜深忽梦少年事形容词,(时间)久 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 (省略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名词,深度。一说,形容i ⑤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朝服)14.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兵(省略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深失所望副词, (二)动词的活用 介词)(省略句) 很,十分 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15.献(于)秦王(省略介词)(省略句) 3.解 (三)形容词的活用 16.比(于)诸侯之列(省略介词)(省略句)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 1.形容词作名词 17.而(按)秦法…(根据文意省略)(省略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动词,此用本义,用刀剖 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开动物肢体 2.形容词作动词 8.皆陈(于)殿下(省略介词)(省略句)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动词,分开 则秦未可亲也(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三)被动句 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动词,解 3.形容词的意动 19.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动句) ①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20.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 毁其盆,解其棕缚动词,解开。 ②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四)倒装句 土崩瓦解动词,分裂,涣散。 四、古今异义 21,常痛于骨髓(状语后置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解答 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22.嘉为先言于秦王(状语后置句) 谓颜太师以兵解动词,解脱躯壳而成仙,解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 3.燕王拜送于庭(状话后置句) 脱。 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4.使毕使于前(状语后置句) 缉捕使臣已将秋公解进动词,解送,读je。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2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 解元乡试中第一名为“解元”,读j。 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26.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 4.教 4、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27.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介宾短乃今得闻教名词,指教,jio。 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 曲罢曾教善才服动词,使,让,jio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六、固定结构 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名词,教化。读jo 今义:遇到,碰到。深,古义:刻毒,今义: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十三教汝织动词,传授知识技能,读jo 有深度,与“浅”相对) 来……的办法) 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 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用来…的办法) 进止敢自专副词,表反诘语气,为“岂敢 7、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 将奈何(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不敢”的省词 不考虑不顾忌) 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8、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4.荆轲有所待(意为:有……的人(东西)。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 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秦王还柱而走动词,通“环”,绕 控制之义) 的宾语)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还走动词,通“旋”,掉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5.将军岂有意乎(表揣度,是否………呢) 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6.荆卿岂无意哉(表反问,难道……吗)计日以还动词,归还。 能够、许可) 7.仆所以留者(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 尊还酹江月副词,还是,hi。 0、秦王购之金千斤(金:古代指金属总 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副词,通“旋”,马 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8.事所以不成者……(同上) 上,立即,读xuan 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 七、成语典故 7.资 1.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物今义:货1.切齿拊心: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 币) 形容愤恨到极点。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名词,资本,依 1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2.一去不复返:语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据 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回来。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唐崔颢《黄鹤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动词,资助 13.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名词,费用,物资 中医医生) 3.发上指冠:语出《庄子·盗跖》:“盗跖闻唯是脯资饩牵竭矣名词,通“粢”,谷类总称, 14.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投击今义: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粮食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 3.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 4.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 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 6.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 7.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 8.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 9.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鞘) 10.非有诏不得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 书)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② 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③ 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④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⑤ 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 2.名词作动词 ① 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② 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 上前) ③ 左右既前(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④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 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 ⑤ 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朝服) (二)动词的活用 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2.形容词作动词 则秦未可亲也(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 3.形容词的意动 ①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②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四、古今异义 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 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 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 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 今义:遇到,碰到。深,古义:刻毒,今义: 有深度,与“浅”相对) 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 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7、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 不考虑不顾忌) 8、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 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 控制之义)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 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 能够、许可) 10、秦王购之金千斤(金:古代指金属总称, 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 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 11.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物 今义:货 币) 1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 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13.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 中医医生) 14.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投击 今义: 拿着)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判断句)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判断句) 3.仆所以留才,待吾客与俱(判断句) 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判断 句) (二)省略句 5.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 (省略介词“以”) (省略句) 6.取之 (以) 百金 ( 省略介词“以”) (省 略句) 7.欲与 (之) 俱 ( 往 ) (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 (省略句) 8.待吾客与 (之) 俱 ( 往 ) (同上) (省略句) 9.其人居远未来,而为 (之) 留待(省略介词 宾语 ) (省略句) 10.嘉为 (之) 先言于秦王曰 (同上) (省略句) 11.乃 (穿) 朝服,设九宾 (省略谓语) (省略 句) 12.见燕使者 (于) 咸阳宫 (省略介词) (省略 介词) 13.使 (之) 毕使于前 (省略兼语 ) (省略介词) (省略句) 14.群臣侍 (于) 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省略 介词) (省略句) 15.献 (于) 秦王 (省略介词) (省略句) 16.比 (于) 诸侯之列 (省略介词) (省略句) 17.而 (按) 秦法…… (根据文意省略 ) (省略 句) 18.皆陈 (于) 殿下 (省略介词) (省略句) (三)被动句 19.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动句) 20.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 (四)倒装句 21.常痛于骨髓 (状语后置句) 22.嘉为先言于秦王(状语后置句) 23.燕王拜送于庭 (状语后置句) 24.使毕使于前(状语后置句) 2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句) 26.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 27.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邑万家 (介宾短 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 六、固定结构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以”,意为:有用 来……的办法) 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无以”,意为:没有 用来……的办法) 3.将奈何(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 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4.荆轲有所待(意为:有……的人〔东西〕。 “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 的宾语) 5.将军岂有意乎(表揣度,是否……呢) 6.荆卿岂无意哉 (表反问,难道……吗) 7.仆所以留者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 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8.事所以不成者……(同上) 七、成语典故 1.切齿拊心: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 形容愤恨到极点。 2.一去不复返:语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 回来。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唐崔颢《黄鹤 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发上指冠:语出《庄子·盗跖》:“盗跖闻 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 样子。形容极度愤怒。本文“士皆目真目,发 尽上指冠”暗引此语。 4.图穷匕首见:语出本文。比喻事情发展到 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5.无可奈何:语出本文。没有办法,无法可 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6.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典出本文。 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7.变徵之声: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高 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 泪涕泣。”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徵,古代五声之一,读 zhǐ。 八、一词多义 (一)实词 1.亲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动词,亲近,接 近。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名词,父母。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 副词,亲自。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形容词,亲生的。 2.深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形容词,刻毒。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形容词,深刻。 夜深忽梦少年事 形容词, ( 时间 ) 久。 桃花潭水深千尺 名词,深度。一说,形容词。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深失所望 副词, 很,十分。 3.解 可以解燕国之患 动词,解除,解救。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动词,此用本义,用刀剖 开动物肢体。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动词,分开。 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 动词,解 释。 毁其盆,解其棕缚 动词,解开。 土崩瓦解 动词,分裂,涣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动词,解答。 谓颜太师以兵解 动词,解脱躯壳而成仙,解 脱。 缉捕使臣已将秋公解进 动词,解送,读 jiè。 解元 乡试中第一名为“解元”,读 jiè。 4.教 乃今得闻教名词,指教,jiào。 曲罢曾教善才服 动词,使,让,jiāo。 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 名词,教化。读 jiào。 十三教汝织 动词,传授知识技能,读 jiāo。 5.敢 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 进止敢自专 副词,表反诘语气,为“岂敢、 不敢”的省词。 6.还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动词,回来。 秦王还柱而走 动词,通“环”,绕。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还走 动词,通“旋”,掉 转身。 计日以还 动词,归还。 一尊还酹江月 副词,还是,hái。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副词,通“旋”,马 上,立即,读 xuán。 7.资 持千金之资币物 名词,资财、钱物。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名词,资本,依 据。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动词,资助。 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 名词,费用,物资。 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名词,通“粢”,谷类总称, 粮食
如姬资之三年动词,为动用法,为…蓄积③以次进介词,按照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 (准备) 8.振 ⑤皆白衣冠以送之/不敢兴兵以拒大王/遂拔以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动词,通“震”,害怕,击荆轲连词,表目的,“来”/不译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 恐惧 ⑥箕踞以骂曰连词,表修饰 背) 振长策而御宇内动词,挥动。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大命将泛,莫之振救通“赈,赈济。 ①乃为装遣荆轲动词,做,整治 早地)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动词,通“震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介词 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震动。 ③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介词,替 6.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动词,振动 【其】 7.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使 振奋作声动词,振作奋起 ①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它(们)(的)进入 9.图 尽收其地/疑其有改悔/剑长,操其室 古今异义 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 ②指示代词,那 1.约为婚姻 古:儿女亲家:今: 图穷匕首见名词,地图 其人居远未来 指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不图子自归动词,想,反复考虑 重要词义 2.所以遣将守关者 的原因 【略】掠夺,夺取进兵北略地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梢。 【至】到,到达至燕南界/至易水上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变 斯是陋室,唯我德馨名词,居所 【乃】于是、就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故:今:很,十分 今其室十无一焉名词,家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4.将军战河北 古:黄河以北:今 【岂】①表反问,怎么、难道则虽欲长侍足河北省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名词,朝廷 下,岂可得哉 5.臣战河南 古:黄河以南:今 非有诏得不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 ②表揣度,是否、大概将军岂有意乎 河南省 诏赐抚臣名马衣缎动词,皇帝下令 【微】表示否定的假设或条件,(如果/即使)6.沛公居山东时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2.被 没有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山东省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 【得】①能够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非7.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介词,表被动。 有诏不得上 言。今:详细地讲述。 被明月兮佩宝璐动词,通“披”,戴 ②得到诚能得樊将军首/愿得将军之8.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i义:现在别人(指 得 首以献秦 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非有诏不得上能够【谒】请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重点文言实词释义(12个) 诚能得樊将军首/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得到【信】信物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诚】①果真,如果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沛公军霸上: 名词作动词,驻扎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果督亢之地图献秦王 从此道至吾军 名词,军营 ②的确,确实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的确,确实 【说】同“悦”,喜欢,高兴秦王必说见臣勇冠三军: 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更】改变愿足下更虑之 顾计不知所出耳过、只是 【遇】对待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急击勿失 动词,攻击,攻打 终已不顾/荆轲顾笑武阳回头看 【涕】眼泪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因击沛公于坐 动词,杀 16.就 【顾】①不过、只是顾计不知所出耳 秦王不肯击缶 动词,敲打,敲击。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靠近,登上 ②回头看 已不顾/荆轲顾笑武阳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 轲自知事不就成功 【就】①靠近,登上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3.内 17.见 ②成功轲自知事不就 毋内诸候 内,通“纳”,动词,接纳。 图穷而匕首见通“现”,显现 【去】离开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帘内掷一纸出: 名词,里面,与“外”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介词,被 【遗】赠送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相对 (二)虚词 【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唯大王命之内无法家弼士 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次】顺序 色厉内荏: 名词,内心,心里。 ①使工以药淬之/愿大王少假借之第三人称【陛】殿前的台阶 至陛下,秦武阳4.如 代词,“他(们)”/“它(们)” 色变振恐 ②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色】脸色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沛公起如厕: 动词,往、去 之匕首结构助词,“的”/不译 固不如也: 动词,及、比得上 ③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助词,主谓间取【谢】谢罪、道歉 前为谢日 5.倍 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少】稍微 愿大王少假借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 【而】 【发】打开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违背 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连词,表转【见】①通“现”,显现图穷而匕首见每逢佳节倍思亲 副词,愈加。 折 ②介词,被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6.谢 ②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还】通“环”,绕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 者,何如?/荆轲和而歌连词,表并列 柱而走 ③伏尸而哭/自引而起/秦王还柱而走/倚柱而【走】跑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乃令张良留谢: 动词,辞别 笑连词,表修饰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椹其胸/于是荆轲遂【卒】通“猝”,突然卒起不意,尽失其7.意 就车而去/图穷而匕首见连词,表承接 度/卒惶急不知所为 然不自意 动词,料想、意料、估 ⑤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意】意料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矣连词,表 【陈】排列 者郎中执兵,皆陈殿下其意常在沛公也 名词,心意、意图 【以】 【方】正、正当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名词,意思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以秦王方还柱走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词,神态,神 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介词,因【被】受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②使工以药淬之而乃以手共搏之侍医夏无且 《鸿门宴》 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介词,用 、通假字 项王、项伯东向坐: 动词,坐下
如姬资之三年 动词,为动用法,为……蓄积 ( 准备 ) 。 8.振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动词,通“震”,害怕, 恐惧。 振长策而御宇内 动词,挥动。 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通“赈,赈济。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动词,通“震”, 震动。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 动词,振动。 振奋作声 动词,振作奋起。 9.图 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 图穷匕首见 名词,地图。 不图子自归 动词,想,反复考虑。 10.室 拔剑,剑长,操其室 名词,剑梢。 斯是陋室,唯我德馨 名词,居所。 今其室十无一焉 名词,家。 11.诏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名词,朝廷。 非有诏得不上 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 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动词,皇帝下令。 12.被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动词,遭受。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介词,表被动。 被明月兮佩宝璐 动词,通“披”,戴。 13.得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 非有诏不得上 能够 诚能得樊将军首/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得到 14.诚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 果 真,如果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的确,确实 15.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过、只是 终已不顾 / 荆轲顾笑武阳 回头看 16.就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靠近,登上 轲自知事不就 成功 17.见 图穷而匕首见 通“现”,显现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词,被 (二)虚词 【之】 ①使工以药淬之/愿大王少假借之 第三人称 代词,“他(们)”/“它(们)” ②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 之匕首 结构助词,“的”/不译 ③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助词,主谓间取 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而】 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连词,表转 折 ②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 者,何如?/荆轲和而歌 连词,表并列 ③伏尸而哭/自引而起/秦王还柱而走/倚柱而 笑 连词,表修饰 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于是荆轲遂 就车而去/图穷而匕首见 连词,表承接 ⑤然则将 军之仇 报,而 燕国 见陵之 耻除 矣 连词,表递进 【以】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以 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介词,因 ②使工以药淬之/而乃以手共搏之/侍医夏无且 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介词,用 ③以次进 介词,按照 ④日以尽矣 已经 ⑤皆白衣冠以送之/不敢兴兵以拒大王/遂拔以 击荆轲 连词,表目的,“来”/不译 ⑥箕踞以骂曰 连词,表修饰 【为】 ①乃为装遣荆轲 动词,做,整治 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介词,被 ③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 介词,替 【其】 ①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它(们)(的) 尽收其地/疑其有改悔/剑长,操其室 ②指示代词,那 其人居远未来 重要词义 【略】掠夺,夺取 进兵北略地 【至】到,到达 至燕南界/至易水上 【乃】于是、就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岂】①表反问,怎么、难道 则虽欲长侍足 下,岂可得哉 ②表揣度,是否、大概 将军岂有意乎 【微】表示否定的假设或条件,(如果/即使) 没有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得】①能够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 非 有诏不得上 ②得到 诚能得樊将军首 / 愿得将军之 首以献秦 【谒】请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信】信物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诚】①果真,如果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 督亢之地图献秦王 ②的确,确实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说】同“悦”,喜欢,高兴 秦王必说见臣 【更】改变 愿足下更虑之 【遇】对待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涕】眼泪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顾】①不过、只是 顾计不知所出耳 ②回头看 终已不顾 / 荆轲顾笑武阳 【就】①靠近,登上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②成功 轲自知事不就 【去】离开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遗】赠送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 唯大王命之 【次】顺序 以次进 【陛】殿前的台阶 至陛下,秦武阳 色变振恐 【色】脸色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 振恐 【谢】谢罪、道歉 前为谢曰 【少】稍微 愿大王少假借之 【发】打开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见】①通“现”,显现 图穷而匕首见 ②介词,被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还】通“环”,绕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 柱而走 【走】跑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 走 【卒】通“猝”,突然 卒起不意,尽失其 度/卒惶急不知所为 【意】意料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陈】排列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方】正、正当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 秦王方还柱走 【被】受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鸿门宴》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 “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 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 早地) 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6.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7.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使…… 进入) 二、古今异义 1.约为婚姻 古:儿女亲家; 今: 指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的原因;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意外的变 故;今:很,十分 4.将军战河北 古:黄河以北; 今: 河北省 5.臣战河南 古:黄河以南; 今: 河南省 6.沛公居山东时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山东省。 7.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古:小人的谗 言。今:详细地讲述。 8.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现在别人(指 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 12 个 ) 1.军 沛公军霸上: 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 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 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 急击勿失: 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 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 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名词,碰撞。 3.内 毋内诸候: 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 名词,里面,与“外” 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 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 名词,内心,心里。 4.如 劳苦而功高如此: 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 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 动词,及、比得上 5.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动词,通“背”, 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 副词,愈加。 6.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动词,道歉, 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 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动词,感谢。 7.意 然不自意: 动词,料想、意料、估 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 名词,心意、意图。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 名词,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名词,神态,神 情。 8.坐 项王、项伯东向坐: 动词,坐下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名词,座位 长于臣(介词结构后置) 项王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 坐北朝南: 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 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 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因,趁机) 停车坐爱枫林晚 介词,因为 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 9.举 何为者(宾语前置) 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毛遂自 杀人如不能举 副词,尽 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 荐》) 依靠、凭借 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 公安在(宾语前置)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梦游天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举行、施3、被动句 姥吟留别》)顺着、根据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 不如因而厚遇之《(廉颇蔺相如列 举不胜举: 动词,列举、举出。 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 传》) 4、省略句 后因伐木,始见此山(《梦溪笔谈·雁荡 沛公不胜杯杓: 动词,禁得住。 为击破沛公军(省介词宾语“吾”) 山》)因为、由于 刑人如恐不胜: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省略状语“于因合纳斗盆(《促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形容词,优其”) 陈陈相因(成语) 沿袭 六、固定结构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 此时无声胜有声: 动词,胜过、超过。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飞》) 原因、理由 …无所 玉斗一双,献与亚父: 名词,酒器 被 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②如 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名词作状语,以换作“有所”。) 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如 像斗一样…… 2、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天时不如地利(《得道多助》)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词作状语, 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指南录》后序》)到 像北斗星 3、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往、去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动词,争斗。译作“为什么……呢”,“还要……干什么呢”,万事如意(成语) 顺、随 “为”是语气词。) 如其离违,宜别图之(《赤壁之战》)如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动词,放弃 七、成语 果、假如 丢下 1.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过秦论》) 置之坐上: 动词,安放,放置。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象 置酒大会宾客 动词,摆、设。舞剑,意在沛公)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子路、曾……侍 四、词类活用 3.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坐》)或、或者 1、名词用作动词 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同上) 至于 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空空如也(成语)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我为鱼肉) 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 八、古代文化常识 ③意 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名册) (一)坐席: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或各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促织》) 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 级官员治理民事,皆面南而会,即以此称君。意图、意愿 若入前为寿(前,上前) 而以北面为卑,或以之称臣。东西坐席一般以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永》) 2、形容词用作名词 东为主,以西为客。但汉代刚好相反,本文即意思 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方面) 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3、形容词用作动词 (二)古代“座次”问题: 意态、神情 素善留侯张良(善,对……友善) 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 4、名词用作状语 2、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序》)意料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晚) 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 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史记·张仪列 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表对人的3、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传》)怀疑、猜疑 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左 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每日每夜,日日夜夜)为贵,右为轻。 ④举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道芷阳间行(间,从小西一一北一—南一一东 举起、抬起 道,抄小路,表方式) 项羽(伯)一—亚父一一沛公(张良)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竟旧不图其新(《屈 头发上指(上,向上) 九、疑难提示 原》)提出、举出 使动用法 1、字音 举兵伐徐,逐灭之(《韩非子兹》)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下来) 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语,y,告诉) 起、发动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随)谁为大王为此计者(wei,替,给:wei,提出,戌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攻下、占领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他为王) 做出) 举贤任能(成语) 推荐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止步)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当,dong,抵挡,有儒生柳意者,应举下第(《柳毅传》)科举 五、特殊句式 阻挡,如:锐不可当,以一当十,螳臂当车)考试 l、判断句 奉卮酒为寿(奉,色eng,献。为,wei,替,杀人如不能举(《过秦论》)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给) 举世无双(成语) 全部、整 气也 靳强、纪信(jin,ji)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骑,j,q1) ⑤谢 此亡秦之续耳 2、停顿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传》)道歉 亚父者,范增也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孔雀东南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3、词义 飞》)推辞、谢绝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而,表承接关系)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而,表修饰关系) 飞》)辞别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亡去不义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而,表修饰关系)尝有所荐,其人来谢(《汉书·张安世 2、倒装句 传》)感谢 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 不如因善遇之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
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名词,座位。 坐北朝南: 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 停车坐爱枫林晚: 介词,因为。 9.举 杀人如不能举: 副词,尽。 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 动词,举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动词,举行、施 行。 举不胜举: 动词,列举、举出。 10.胜 沛公不胜杯杓: 动词,禁得住。 刑人如恐不胜: 副词,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形容词,优 美的。 此时无声胜有声: 动词,胜过、超过。 11.斗 玉斗一双,献与亚父: 名词,酒器。 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 名词作状语, 像斗一样……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 像北斗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动词,争斗。 12.置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动词,放弃、 丢下。 置之坐上: 动词,安放,放置。 乃置酒大会宾客: 动词,摆、设。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 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名册) 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 若入前为寿(前,上前) 2、形容词用作名词 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方面) 3、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善,对……友善) 4、名词用作状语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晚) 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表对人的 态度) 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每日每夜,日日夜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道芷阳间行(间,从小 道,抄小路,表方式) 头发上指(上,向上) 5、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下来)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随)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他为王)。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止步)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 气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亡去不义 2、倒装句 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 长于臣(介词结构后置) 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 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 客何为者(宾语前置) 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 沛公安在(宾语前置) 3、被动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 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 4、省略句 为击破沛公军(省介词宾语“吾”)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省略状语“于 其”) 六、固定结构 1、财物 无所取 ,妇女 无所 幸 (“… …无 所 … … , … … 无 所 … … ”,“ … … 没 有 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 以换作“有所”。) 2、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 的句式,可译作“与……比,哪一个……”) 3、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 译作“为什么……呢”,“还要……干什么呢”, “为”是语气词。) 七、成语 1.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 舞剑,意在沛公) 3.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 我为鱼肉) 八、古代文化常识 (一)坐席: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或各 级官员治理民事,皆面南而会,即以此称君。 而以北面为卑,或以之称臣。东西坐席一般以 东为主,以西为客。但汉代刚好相反,本文即 如此。 (二)古代“座次”问题: 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 2、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 “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 3、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 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 左 为贵,右为轻。 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西——北——南——东 项羽(伯)——亚父——沛公( 张良) 九、疑难提示 1、字音 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语,yù,告诉)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wèi,替,给;wéi,提出, 做出)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当,dāng,抵挡, 阻挡,如:锐不可当,以一当十,螳臂当车) 奉卮酒为寿(奉,fèng,献。为,wèi,替, 给) 靳强、纪信(jìn,jǐ)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骑,jì,qí) 2、停顿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3、词义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而,表承接关系)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而,表修饰关系)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而,表修饰关系) 不如因善遇之/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 项王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因,趁机) ①因 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毛遂自 荐》) 依靠、凭借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梦游天 姥吟留别》) 顺着、根据 不 如 因 而 厚 遇 之 《 ( 廉 颇 蔺 相 如 列 传》 ) 乘机 后因伐木,始见此山(《梦溪笔谈·雁荡 山》 ) 因为、由于 因合纳斗盆 (《促织》) 于是、就 陈陈相因 ( 成语 ) 沿袭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 《孔雀东南 飞》) 原因、理由 ②如 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如同、像 天时不如地利 (《得道多助》) 比、及 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指南录〉后序》 ( ) 到、 往、去 万事如意 (成语) 顺、随 如其离违,宜别图之(《赤壁之战》) 如 果、假如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过秦论》 ( ) 好 象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 《子路、曾……侍 坐》) 或、或者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同上) 至于 空空如也 (成语)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③意 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促织》) 意图、意愿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永》) 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意态、神情 意北亦尚 可以口 舌动也 ( 《〈 指南录 〉后 序》) 意料 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史记·张仪列 传》) 怀疑、猜疑 ④举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举起、抬起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竟旧不图其新( 《屈 原》) 提出、举出 举兵伐徐,逐灭之《韩非子·五蠧》 ( ) 发 起、发动 戌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攻下、占领 举贤任能 (成语) 推荐 有儒生柳意者,应举下第(《柳毅传》) 科举 考试 杀人如不能举 (《过秦论》) 全、尽 举世无双 (成语) 全部、整个 ⑤谢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廉颇蔺相如列 传》) 道歉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 (《孔雀东南 飞》)推辞、谢绝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 《孔雀东南 飞》) 辞别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 ( 《汉书·张安世 传》) 感谢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 《孔雀东南
飞》)告诉、劝告 文言实词 乃花既谢,亦可无罪于主人矣《芙蕖》凋(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1.通假字 落、衰亡 (2)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必修2文言知识归纳 (3)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 (2)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 (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1)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4)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 2.古今异义 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3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对面”) A古义:明月停留 今义:人在一个 古今异义 (1)若合一契(一起) 地方来回走动 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2)其致一也(一样) B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种竞技方式 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4)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 (2)白露横江 处理) 古义:白茫茫的水 今义:二十四节 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5)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 表因果关系连词) 五、特殊句式 (3)凌万顷之茫然 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判断句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 ①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 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②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4)望美人兮天一方 ③其致一也 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 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二)倒装句 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指次序或质量差) 1状语后置 今义:美貌的人 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3.一词多义 列关系连词,和) 2)当其欣于所遇 (1)东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3)终期于尽 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 指曾经) (4)不能喻之于怀 (2)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5亦将有感于斯文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诗文:今义:文雅) 2定语后置 (3)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词类活用 1)仰观宇宙之大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一)名词作动词 (2)俯察品类之盛 (4)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1)一觞一咏(觞:喝酒)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如诉如泣(副词,像) (2)映带左右(带:环绕) (三)省略句 (5)白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二)动词作名词 1、(众人)列坐(于)其次 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 2、(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6)歌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词的使动 3、悟言(于)一室之内 歌曰:“……”(歌词,名词) (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 4、放浪(于)形骸之外 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 (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古今异义】 4.词类活用 1.其次 (1)名词用作状语 四)形容词作名词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西望夏口, (1)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 如:列坐其次 望武昌(向西,向东) (2)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②次要的地(2)名词用作动词 (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下江 (五)形容词的意动 陵(攻占)/顺流而东(向东进军) (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3)名词的意动用法。 相同看待)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 (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3怀抱 (4)动词的使动用法 感到高兴) 古义:胸怀抱负。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妇 (六)数词的意动 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使……哭泣)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着:④打算 (5)形容词用作动词 (七)副词作动词 4.以为 正襟危坐(整理)/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 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 古义:把……作 l:引(之)以(之)为像…)/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四、一词多义 流觞曲水 文言虚词 1之 (1)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 5所以 1)连词,表转折。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 (2)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古义:①所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②……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 陈迹”) 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3)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2)连词,表修饰。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 (4)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者而观之 (5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 6俯仰 (3)连词,表承接。正襟危坐而问客 修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4)连词,表并列。侣鱼虾而友糜鹿 (1)茂林修竹(意为“高”) 7品类 (2)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今义:物品2. (3)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 的种类 (1)助词,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 (4)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 【涉及成语】 须臾 3虽 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2)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凌万顷之茫然 (1)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 感慨系之、游目骋怀 (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苟非 (2)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 赤壁赋》文言知识梳理 吾之所有/吾与子之所共适
飞》) 告诉、劝告 乃花既谢,亦可无罪于主人矣《芙蕖》 凋 落、衰亡 必修 2 文言知识归纳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 对面”) 二、古今异义 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 判断动词,是) 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 处理) 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 表因果关系连词) 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 信) 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 向) 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 指次序或质量差) 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 列关系连词,和) 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 今义: 指曾经) 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 诗文;今义:文雅)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一觞一咏(觞:喝酒) (2)映带左右(带:环绕) (二)动词作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 (三)动词的使动 (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 (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 产生) (四)形容词作名词 ⑴ 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 ⑵ 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 ⑶ 无丝竹管弦之盛(盛 :热闹的场面) (五)形容词的意动 (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 相同看待) (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 感到高兴) (六)数词的意动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七)副词作动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 四、一词多义 1 之 ⑴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 ⑵ 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 陈迹”) ⑶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 ⑷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⑸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 2 修 ⑴茂林修竹(意为“高”) ⑵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 ⑶ 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 ⑷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 3 虽 ⑴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 ⑵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 4 于 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 ⑵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 ⑶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 5 以 ⑴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⑵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 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6 一 ⑴ 若合一契 (一起) ⑵ 其致一也(一样) ⑶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 ⑷ 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 边……) ⑸ 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① 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 ② 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③ 其致一也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 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⑵当其欣于所遇 ⑶终期于尽 ⑷不能喻之于怀 ⑸亦将有感于斯文 2.定语后置 ⑴仰观宇宙之大 ⑵俯察品类之盛 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三)省略句 1、(众人)列坐(于)其次 2、(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3、悟言(于)一室之内 4、放浪(于)形骸之外 【古今异义】 1.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 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 次第较后;第二。 ② 次要的地 位。 2.斯文 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3.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 ①抱在怀里; ② 胸前; ③ 心里存 着; ④ 打算。 4.以为 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 流觞曲水。 今义:认为。 5.所以 古义:①所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②…… 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 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 7.品类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 的种类 【涉及成语】 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游目骋怀 《赤壁赋》文言知识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⑴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⑵ 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⑶ 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⑷ 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 (1) 徘徊于斗牛之间 A 古义:明月停留 今义:人在一个 地方来回走动 B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 种竞技方式 (2) 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 气之一 (3) 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 道的样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 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人 3.一词多义 (1)东 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 (2) 望 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 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 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如诉如泣(副词,像) (5)白 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 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歌曰:“……”(歌词,名词) 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 4.词类活用 (1) 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西望夏口,东 望武昌(向西,向东) (2) 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 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 (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 (4) 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 (使……哭泣) (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 像……) /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二、文言虚词 1.而 (1) 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 不知其所止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 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 连词,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 / 自其不变 者而观之 (3) 连词,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问客 (4) 连词,表并列。 侣鱼虾而友麋鹿 2.之 (1) 助词,的。 月出于东山之上 / 哀吾生之 须臾 (2)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凌万顷之茫然 (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苟非 吾之所有 / 吾与子之所共适
(4)代词,它、它们。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1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结构,表因果,因此) 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 (5)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副词,十分,很 “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 (6)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8.其 (7)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去,往)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今义:特指(1)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 有专门学问的人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指代慧 (1)介词,在。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亵埋葬的时间 徘徊于斗牛之间/渔樵于江渚之上/托遗响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③3)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代慧空禅院) 于悲风/于是饮酒乐甚 (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代华 2)介词 月出于东山之上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3)介词,被。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5.于是余又叹焉。 5)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6)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上面 (1)语气词,表示疑问,呢。而又何羡乎为单音词连用。 (7)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 反问,吗。此非盂德之困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于周郎者乎/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8)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 (3)语气词,表疑问,吗。客亦知夫水与古义:周围 今义:左和右两方面、译作“那个洞”) 月乎 配、表示概数等 (⑨)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代词,代“好游者” 相与枕藉乎舟中 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译作“那些”) (5)形容词词尾。浩浩乎如祃虚御风/飘飘古义:到达,达到,动词:今义:表示另提00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 乎如遗世独立 事或达到某种程度 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 (6)用在句中表停顿或舒缓语气,语气词。三、一词多义 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 郁乎苍苍/知不可乎骤得 aD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的,代后洞) (1)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可译为“是”“就是”) 2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 (2)其声鸣呜然(指示代词,那)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③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那些,代游客) (3)何为其然也 指箫声) 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40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 4)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6.然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5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 (1)凌万顷之茫然/苏子愀然(形容词词(才) 译作“那”) 尾,………的样子) 道 6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 (2)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①有碑仆道 道路) 称代词,自己) (3)其声呜呜然(语气词,相当于“焉”,表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 述语气,可不译)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 三、文言句式 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 (一)判断句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1)固一世之雄也/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⑩⑨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 语气词“也”,表判断) 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用“非”表否定判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四、词类活用 断)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一)名词的活用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非”表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1.名词作状语 否定判断)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二)倒装句 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 2.名词作动词 1.状语后置句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①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 游于赤壁之下/渔樵于江渚之上/寄蜉蝣于意思) 天地/托遗响于悲风/月出于东山之上 4.文 ②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 2宾语前置句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日“花山 何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3定语后置句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凌万顷之茫然/客有吹洞箫者 ④文过饰非(掩饰) (二)动词的活用 (三)被动句 5.然 1.动词作名词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于”表被动)①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 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 四)疑问句 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到的景象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 2)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名词,到达的人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6.舍 ③往往有得 得:动词作名词,心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得,收获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 定居) ④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四、成语 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羽化飞天不绝如缕正襟危坐横槊赋诗 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 (三)形容词的活用 逝者如斯杯盘狼藉如泣如诉遗世独立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 1.形容词作名词 《游禅山记》文言知识归纳 以 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 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用作名词,深度 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从)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的美称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险远:险远的地方。 二、古今异义词 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2.形容词作动词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或不译) ①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穷尽,走到尽头
(4) 代词,它、它们。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5)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6)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7)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去,往) 3.于 (1) 介词,在。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徘徊于斗牛之间 / 渔樵于江渚之上/ 托遗响 于悲风 / 于是饮酒乐甚 (2) 介词,从。 月出于东山之上 (3) 介词,被。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乎 (1) 语气词,表示疑问,呢。 而又何羡乎 (2)语气词,表反问,吗。 此非盂德之困 于周郎者乎 /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3)语气词,表疑问,吗。 客亦知夫水与 月乎 (4) 介词,在。 相与枕藉乎舟中 (5) 形容词词尾。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飘飘 乎如遗世独立 (6)用在句中表停顿或舒缓语气,语气词。 郁乎苍苍 / 知不可乎骤得 5.其 (1)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2)其声呜呜然(指示代词,那) (3)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4)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6.然 (1)凌万顷之茫然 / 苏子愀然(形容词词 尾,……的样子) (2)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3)其声呜呜然(语气词,相当于“焉”,表 陈述语气,可不译) 三、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固一世之雄也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语气词“也”,表判断) (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用“非”表否定判 断)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非”表 否定判断)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游于赤壁之下 / 渔樵于江渚之上 / 寄蜉蝣于 天地 / 托遗响于悲风 / 月出于东山之上 2.宾语前置句 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而又何羡乎! 3.定语后置句 凌万顷之茫然 / 客有吹洞箫者 (三)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于”表被动) (四)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 语气)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 四、成语 羽化飞天 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横槊赋诗 逝者如斯 杯盘狼藉 如泣如诉 遗世独立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 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词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 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今义:特指 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 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古义:周围; 今义:左和右两方面、 支配、表示概数等 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义:到达,达到,动词; 今义:表示另提 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 三、一词多义 1. 乃 ①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 可译为“是”“就是”) ②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 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 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④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才) 2.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 张)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 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 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 意思) 4.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④文过饰非(掩饰) 5.然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 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 6.舍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 定居) 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 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 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 7.以 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 从)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 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 或不译) 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 定结构,表因果,因此) 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 “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 8.其 ⑴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指代慧 褒埋葬的时间) ⑶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代慧空禅院)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代华 山洞) ⑸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上面)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 山) ⑻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 译作“那个洞”)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代词,代“好游者”, 译作“那些”)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 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 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 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 的,代后洞) ⑿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 ⒀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那些,代游客) ⒁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 义)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 译作“那”) 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 一人称代词,自己)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 ⒅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 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 吗?) 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 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2.名词作动词 ①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 居。 ②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 称呼。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①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 到的景象。 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 名词,到达的人。 ③往往有得。 得:动词作名词, 心 得,收获。 ④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 用作名词,深度。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险远的地方。 2.形容词作动词 ①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尽头
②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 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盖:大概。)A、相当于结构助词“的”:(3)(7) 照明 三、所以 B、代词,指代人、物、事、地方等,作宾语: 3.形容词的使动 “所以”是文言中一种常见的凝固格式,由助(5)(6) 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词“所”和介词“以”组成,表示两种基本的C、助词,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谬:弄错,使……错。 意义,依介词“以”表示的不同意义而定。“以”(1)(2)(4)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知。昏暗:使动,当“用”讲时,“所以”表示“……的方法” 必修3文言知识归纳 使人感到模糊迷惑 之义,《墨子·公输》“吾知所以拒子矣”中的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归纳 四)副词作动词 所以拒子”的意思便是“抵抗你的方法”;一、通假字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副词作动词,尽情享“以”当“因”“由”讲时多,“所以”表示“ 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的缘故”之义,本文中“此所以学者不能不深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 五、特殊句式 思而慎取之也”的“所以”便是“……的缘故”“毋”,不要。) (一)判断句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 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四、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今言“华”白 者,…也:“者”表停顿语气,“也”表判断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语气) 这两个句子都用了判断句式“……者 二、古今异义词 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也”,但用法不同,表示的语法关系也不同。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 两个“者”字都是助词,第一句表示单纯的判词。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断,“者”在这里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有引 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 也。(……者 出下文的作用:第二句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判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断,“者”在这里除了标明停顿和起引出下文③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今常用于对方 判断句,“此”是主语,“所以”相当于现代汉的作用之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者”用例如:“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 语的“……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判断)在复合句前一分句之末,前后两分句有解析和方做指导。) ⑤此余之所得也(此……也) 被解析的关系。前一分句提示某种结果或现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 (二)倒装句 象,后一分句申述缘由,这实际上是用判断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1.状语后置句 式表因果关系。 ⑤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五、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指一般的行走。) 有得 这个主谓句的结构比较复杂,可分三个大的层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次:第一层,主语是“余”,谓语是动词短语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2.定语后置 亦侮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第二层的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今常用于 ①有穴窈然 动词短语是动宾结构,动词是“悔”,它的宾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省略句 语是主谓短语“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 ①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省宾语) 第三层,作宾语的主谓短语的主语是“其”,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省宾语)谓语是由两个“动+宾”的动词短语“随之”⑨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 ③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省和“不得极夫游之乐”组成的,这两个动词短有犯罪) 语之间有因果关系,因为“随之”,所以“不 词多义 ④有碑仆(于)道(省介词) 得极夫游之乐” 五、文言固定句式 补充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名 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2.何1、疑难句释 词,数目、数量) 可胜道也哉!(哪里……呢!)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数词,几、若干 就是……的缘故。) 这是个翻译时难度较大的句子。除了课文上的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 《游褒禅山记》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注释,还要弄清楚: 易量(《六国论》)(名词,命运) ①于:从。“于仆碑”就是从倒下来的石碑上。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名”是个会意字,从口从夕。夕是傍晚,这②谬:是由形容词充当使动。“谬其传”就是(副词,shuo,屡次) 时候,光线暗淡,眼睛看不清楚事物,就用口使那流传的情况弄错 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 说:事物不认识,就得给事物取名字。“命名”③名:名词充当意动,后面省略宾语“之”。c,密、细密) 是“名”的本义。由此引申有“名字”“名称”“莫能名者”就是没有人能以之为名,可意译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 的意思:再引申有“名声”“名望”“著名的”为:没有人能正确地称呼它们。整句译成现代sh,计算) 等意思。本文中“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的汉语是:我从倒下来的石碑上,又因而感叹那2.直 名”用的是本义“命名”。由“命名”还可些古籍不存在了,后代人就使那流传的情况弄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 以引申出“说明”、“说出”的意思。《口技》错,没有人能正确地称呼它们,这种情况怎么与“曲”相对,不弯曲)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得完呢?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成语“莫名其妙”,本文“后世之谬其传而莫按:有人把“古书之不存”的“古”解作前人,(副词,仅、只) 能名者”,其中的“名”都是“说出、说明”古代。“书”是刻写的意思,“之”代碑文,“不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 的意思。 存”是漫灭,磨灭。意思是前人刻的碑文磨灭价值) 了。这样理解就回应开头的碑文漫灭,造成后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后序》)(副词,径直、直接) 物带有推测性的判断或委婉的判断,或者表示亦通 对原由的解释。因为常用在句首,起提示语气、2.将下列句子按其中的“之”字的语法分类 ①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 起引出下文的作用,所以有人叫它作句首语气(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鱼虫、鸟兽,往往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 词。“盖”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意,译为“大有得 词,征发、派遣) 约”“似乎”“大概”“原来”等。本文有三个(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动 句子用了“盖”。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词,打开粮仓,赈济灾民) 1.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4)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 谬也。(盖:原来。) (5)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记》)(动词,花开) 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6)其孰能讥之乎 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动词,出 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大约。) (7)此余之所得也
②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 照明。 3.形容词的使动 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弄错,使……错。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知。昏暗:使动, 使人感到模糊迷惑。 (四)副词作动词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副词作动词,尽情享 受。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者,……也:“者”表停顿语气,“也”表判断 语气) 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者,……也) 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 也。(……者,……也) 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 判断句,“此”是主语,“所以”相当于现代汉 语的“……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判断) ⑤此余之所得也(此……也)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 有得。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定语后置 ①有穴窈然。 (三)省略句 ①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省宾语) 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省宾语) ③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省 宾语) ④有碑仆(于)道(省介词) 五、文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 2.何 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 就是……的缘故。) 《游褒禅山记》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一、名 “名”是个会意字,从口从夕。夕是傍晚,这 时候,光线暗淡,眼睛看不清楚事物,就用口 说;事物不认识,就得给事物取名字。“命名” 是“名”的本义。由此引申有“名字”“名称” 的意思;再引申有“名声”“名望”“著名的” 等意思。本文中“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的 “名”用的是本义“命名”。由“命名”还可 以引申出“说明”、“说出”的意思。《口技》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成语“莫名其妙”,本文“后世之谬其传而莫 能名者”,其中的“名”都是“说出、说明” 的意思。 二、盖 “盖”作虚词用,属副词类。常用来表示对事 物带有推测性的判断或委婉的判断,或者表示 对原由的解释。因为常用在句首,起提示语气、 起引出下文的作用,所以有人叫它作句首语气 词。“盖”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意,译为“大 约”“似乎”“大概”“原来”等。本文有三个 句子用了“盖”。 1.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 谬也。(盖:原来。) 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 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大约。) 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盖:大概。) 三、所以 “所以”是文言中一种常见的凝固格式,由助 词“所”和介词“以”组成,表示两种基本的 意义,依介词“以”表示的不同意义而定。“以” 当“用”讲时,“所以”表示“……的方法” 之义,《墨子·公输》“吾知所以拒子矣”中的 “所以拒子”的意思便是“抵抗你的方法”; “以”当“因”“由”讲时多,“所以”表示“…… 的缘故”之义,本文中“此所以学者不能不深 思而慎取之也”的“所以”便是“……的缘故” 的意思。 四、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今言“华” 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这两个句子都用了判断句式“……者,…… 也”,但用法不同,表示的语法关系也不同。 两个“者”字都是助词,第一句表示单纯的判 断,“者”在这里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有引 出下文的作用;第二句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判 断,“者”在这里除了标明停顿和起引出下文 的作用之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者”用 在复合句前一分句之末,前后两分句有解析和 被解析的关系。前一分句提示某种结果或现 象,后一分句申述缘由,这实际上是用判断句 式表因果关系。 五、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这个主谓句的结构比较复杂,可分三个大的层 次:第一层,主语是“余”,谓语是动词短语 “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第二层的 动词短语是动宾结构,动词是“悔”,它的宾 语是主谓短语“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第三层,作宾语的主谓短语的主语是“其”, 谓语是由两个“动+宾”的动词短语“随之” 和“不得极夫游之乐”组成的,这两个动词短 语之间有因果关系,因为“随之”,所以“不 得极夫游之乐”。 补充: 1、疑难句释.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 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这是个翻译时难度较大的句子。除了课文上的 注释,还要弄清楚: ①于:从。“于仆碑”就是从倒下来的石碑上。 ②谬:是由形容词充当使动。“谬其传”就是 使那流传的情况弄错。 ③名:名词充当意动,后面省略宾语“之”。 “莫能名者”就是没有人能以之为名,可意译 为:没有人能正确地称呼它们。整句译成现代 汉语是:我从倒下来的石碑上,又因而感叹那 些古籍不存在了,后代人就使那流传的情况弄 错,没有人能正确地称呼它们,这种情况怎么 说得完呢? 按:有人把“古书之不存”的“古”解作前人, 古代。“书”是刻写的意思,“之”代碑文,“不 存”是漫灭,磨灭。意思是前人刻的碑文磨灭 了。这样理解就回应开头的碑文漫灭,造成后 人“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从而发出无限感慨。 亦通。 2.将下列句子按其中的“之”字的语法分类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鱼虫、鸟兽,往往 有得 (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4)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5)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6)其孰能讥之乎 (7)此余之所得也 A、相当于结构助词“的”:(3)(7) B、代词,指代人、物、事、地方等,作宾语: (5)(6) C、助词,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2)(4) 必修 3 文言知识归纳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 “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 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二、古今异义词 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 词。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凶,谷物 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③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今常用于对方。 例如:“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 方做指导。)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 “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⑤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 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 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今常用于 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 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⑨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 有犯罪) 三、一词多义 1.数 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名 词,数目、数量)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 (数词,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 易量(《六国论》)(名词,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副词,shuò,屡次) 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 cù,密、细密)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 shǔ,计算) 2.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 与“曲”相对,不弯曲)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副词,仅、只)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 价值) 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后序》)(副词,径直、直接) 3.发 ①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 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 词,征发、派遣) 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动 词,打开粮仓,赈济灾民)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 记》)(动词,花开) 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动词,出 发)
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1.动词当名词 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人墓碑记》)(动词,实施) 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活着的人;死: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死去的人) 4.假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悲哉(《五人墓碑记》)(动词,发出、抒发)2.动词的使动用法 4.兵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使 5.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 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名词,迁移,使动用法) 则利 兵器) (三)形容词的活用 ②穷兵黩武(成语)(名词,战争) 1.形容词作动词 6.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牙之利 后》)(名词,军队) 认真办好”)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④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 五、古汉语句式 7.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 5.胜 (一)判断句 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承①非我也,岁也(……也,表判断)非我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也,兵也。(……也,表判断) 8.用古义:因为:今义:使用。如:用心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是亦走也(……也,表判断)是使民养 也》)(副词,尽) 生丧死无憾也(……也,表判断 9.跪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如: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②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蟹六跪而二螯 (形容词,胜利) 也,表判断) 10.寄托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二)倒装句 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如: 江南》)(动词,超过) 1.宾语前置句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①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应为未有之也”) 词类活用 记》)(形容词,优美的) ②鸡豚狗彘之畜(宾语前置,应为“畜鸡豚(一)名词的活用 狗彘”) 1.名词作状语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 2.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句)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 ②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①移其粟于河内(“于河内”为介宾结构)天)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 ②树之以桑(“以桑”为介宾结构)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 ④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 ③顿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为介向上、向下) ⑤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 宾结构) 2名词作动词 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 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于刺人而杀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 7.王 之……”为介宾结构) ①然而不王者(动词,为王,读“wng"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为介(二)动词的活用 梁惠王日(名词,君王,读“wdng”) 宾结构)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弯曲) ①请以战喻(介词,用、拿) 可以无饥矣(“以”后省略宾语“之”,句意(三)形容词的活用 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此处的“可以”是:可以凭借它不受饥饿之苦了 1形容词作名词 也可看作古今同义) 六、特殊结构(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①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③以时入山林(介词,按 题作小结)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 1.“或……或”(有的人……有的人……) 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一—有的2形容词作动词 彘食(动词,吃)人食(名词,食物)而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故木受绳则直(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不知检 十步然后停下来 3.形容词的使动 10.之 2.“直……耳,是……也”(只是……罢了,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D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没有意义的衬字)这也是……啊) 使……快,走得快) ②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一一只是没有跑上(四)数词作形容词(一说是数词作动词)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复指代词,代“孝悌之一百步罢了,那还是逃跑啊 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义”。或为兼词“于之”,向他们) 3.“是何异于……”(这跟……有什么不四、一词多义(结合完成练习二) ④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助词,起舒缓语气的同呢) 绝 作用)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停 ⑤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结构助词,用于主谓——这种状况和拿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说止) 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⑥鸡豚狗彘之畜(结构助词,提宾的标志。 《劝学》文言知识积累 境(《桃花源记》)(隔绝) 或作复指代词,指代“鸡豚狗彘”) 一、通假字 ③以为妙绝(《口技》)(极点) 四、词类活用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 ④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非常) (一)名词的活用 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 1.名词作动词 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学》)(横渡) ①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敲起鼓”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⑥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击鼓”。一说,非活用,用本意) (《屈原列传》)(断绝) ②树之以桑(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通“曝”,晒) 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杜甫《前出 上”) 、古今异义 塞》)(有力的弓) ④王无罪岁(罪,名词用作动词,“归罪”) 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强 ⑤然而不王者(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健、强壮) 王”“统一天下”)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2名词的为动用法 2.参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有余、略多)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名词的为动用法,日参省乎己 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 “为…办丧事”) 今义:参加,参考。 勉强) (二)动词的活用 3.疾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⑤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
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 人墓碑记》)(动词,实施)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 悲哉(《五人墓碑记》)(动词,发出、抒发) 4.兵 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名词, 兵器) ②穷兵黩武(成语)(名词,战争)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 后》)(名词,军队) ④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 5.胜 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承 受)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 也》)(副词,尽)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形容词,胜利)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 江南》)(动词,超过)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 记》)(形容词,优美的) 6.于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 ②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 ④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 ⑤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 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 7.王 ①然而不王者(动词,为王,读“wàng”) ②梁惠王日(名词,君王,读“wáng”) 8.以 ①请以战喻(介词,用、拿) ②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此处的“可以” 也可看作古今同义) ③以时入山林(介词,按)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 9.食 狗彘食(动词,吃)人食(名词,食物)而 不知检 10.之 ①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没有意义的衬字) ②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复指代词,代“孝悌之 义”。或为兼词“于之”,向他们) ④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助词,起舒缓语气的 作用) ⑤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结构助词,用于主谓 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鸡豚狗彘之畜(结构助词,提宾的标志。 或作复指代词,指代“鸡豚狗彘”)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敲起鼓” “击鼓”。一说,非活用,用本意) ②树之以桑(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 上”) ④王无罪岁(罪,名词用作动词,“归罪”) ⑤然而不王者(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 王”“统一天下”) 2.名词的为动用法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名词的为动用法, “为……办丧事”)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当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活着的人;死: 死去的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使…… 迁移,使动用法)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认真办好”) 五、古汉语句式 (一)判断句 ① 非我也,岁也(……也,表判断) 非我 也,兵也。(……也,表判断) 是亦走也(……也,表判断) 是使民养 生丧死无憾也(……也,表判断) ②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也,表判断) (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① 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应为“未有之也”) ② 鸡豚狗彘之畜(宾语前置,应为“畜鸡豚 狗彘”) 2.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句) ①移其粟于河内(“于河内”为介宾结构) ②树之以桑(“以桑”为介宾结构) ③顿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为介 宾结构) 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于刺人而杀 之……”为介宾结构)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以孝悌之义”为介 宾结构 ) (三)省略句 可以无饥矣(“以”后省略宾语“之”,句意 是:可以凭借它不受饥饿之苦了) 六、特殊结构(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 题作小结) 1.“或……或”(有的人……,有的人……)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有的 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 十步然后停下来。 2.“直……耳,是……也”(只是……罢了, 这也是……啊)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没有跑上 一百步罢了,那还是逃跑啊。 3.“是何异于……” (这跟……有什么不 同呢)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种状况和拿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说 “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劝学》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 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 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 赋)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 通“曝”,晒) 二、古今异义 1. 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 参 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3. 疾 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 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4. 假 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5. 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 则利。 今义:金银。 6. 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 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7. 用心 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 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8. 用 古义:因为;今义:使用。如:用心 一也 9. 跪 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如: 蟹六跪而二螯 10.寄托 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 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如: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 天) ②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 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 水) (二)动词的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弯曲)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②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 处) 2.形容词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3.形容词的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快,走得快) (四)数词作形容词(一说是数词作动词) 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四、一词多义(结合完成练习二) 1. 绝 ①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 停 止) ②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境 (《桃花源记》)(隔绝) ③ 以为妙绝 (《口技》)(极点) ④ 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非常) ⑤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 学》)(横渡) ⑥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屈原列传》)(断绝) 2. 强 ①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杜甫《前出 塞》)(有力的弓) ②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强 健、强壮 ) ③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 (有余、略多) ④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 (qiǎng,勉强) ⑤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
壁之战》)(强盛) 7.百有余年矣(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④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 数之间) ⑤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8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大声呵斥) ⑥约从离衡(离,使……离散) (借、借用) 9约从离衡(衡,通“横”,连横,战国时期(三)形容词的活用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秦国离间六国,各个击破的的策略) 1形容词作名词 (借助、利用) 10.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弱点,①崤函之固(固,险固的地势) ③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假毛病)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利,有利的形势) 、古今异义 2形容词作动词 ④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1国家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变小:弱,削弱) (假如 古义:指诸侯封地(诸侯国),大夫封地(家):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望 今义: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全国)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 ①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2爱人 学》)(远看) 古义:爱护别人,体贴别人:今义:指丈夫或②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使……愚 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妻子,或指恋爱中的一方 3.以为 ③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弯,使……弯) ③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声古义:把……作为,把…做成:今义:认为四、一词多义 望) 4山东 1制 ④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指山东①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齐桓晋 人墓碑记》)(农历十五日) 省 文之事》制作、缝制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后汉书·张衡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古义:黄河:今义:指一般河流 传》制造、制作 学》)(听见) 6橹 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 ②博闻强志(《屈原列传》)(见闻、见古义:盾牌:今义:指外形似桨的一种用人力壁之战》压制、控制 推进船的工具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秦论》制服 ③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军官收河南河7池 ⑤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过秦 北》)(听说) 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论》统率、指挥 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8赢 回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母《齐 讽齐王纳谏》)(使上级听见 古义:担负,背负:今义:胜或获得 桓晋文之事》规定、制定 ⑤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五人墓碑记》)9.以致 ⑦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规 声望、声名) 古义:用来招纳: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的模 ⑥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2.亡 (闻名、出名) 指不好的结果)。 ①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⑦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用三、词类活用 逃跑、逃脱 鼻子嗅) )名词的活用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 1.名词作状语 秦论》丢失、失去 五、特殊句式(固定格式)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③燕虽小国而后亡《六国论》灭亡、消亡 (一)判断句 像席子那样:包,像包裹那样:囊,像口袋那④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赤壁之战》死亡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 ⑤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过秦论》逃兵、逃 断句,“……者,……也”表判断) ②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亡的人 ②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那样:响,像回声那样:景,像影子一样) ⑥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通“无”,没 ③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有 (二)倒装句 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向⑦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使动用法 1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 ④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南,3.固 而寒于水。 ①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过秦论》牢固、坚固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⑤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向北)(的地势) 2定语后置句 横而斗诸侯。(内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巩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对内:外,对外) 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 (三)被动句 ⑦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绳,用列传》坚持、坚决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被雕刻) 绳子) ④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王忠肃公 (四)省略句 2名词作动词 翱事》一定、必 ①輮以(之,省代词,它)为轮 ①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牖,当作窗户:枢,⑤吾固知公子之还也《信陵君窃符救赵》本 ②蟹(省谓语“有”)六跪而二螯 当作门轴) 来、原来 (五)固定用法 ②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⑥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③外连横而斗诸侯〔连横,采取连横的策略)涉世家》既、已 例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④履至尊而至六合(履,登上) ⑦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固执、 无以成江海 ⑤将数百之众(将,带领) 《过秦论》文言知识归纳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招致,使……依次⑧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 通假字 任安书》固然、诚然 1.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⑦会盟而谋弱秦(盟:结盟) .利 2.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突出,举起)(二)动词的活用 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锐利 3.非抗于九国之师(抗,通“亢”,高,引申1.动词作名词 锋利 为强大) 追亡逐北(亡,逃跑的军队)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4孝公既没(没,通“殁”,死)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快 5合从缔交(从,通“纵”,合纵,战国时期①外连横而斗诸侯(斗,使……相斗) 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 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的策略) ②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漂,使……漂浮)丑》有利、条件好 6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亡,使……亡,灭亡)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壁之战》)(强盛) 3. 假 ①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 (借、借用) ②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借助、利用) ③ 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假 装) ④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假如、如果) 4. 望 ①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 学》)(远看) ②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鸿门宴》 ) (盼望、希望) ③ 先达德隆望尊 (《送东阳马生序》)( 声 望 ) ④ 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 人墓碑记》)(农历十五日) 5. 闻 ①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 学》)(听见) ② 博闻强志 (《屈原列传》 )(见闻、见 识) ③ 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军官收河南河 北》)( 听说 ) ④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邹忌 讽齐王纳谏》)( 使上级听见 ) ⑤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五人墓碑记》) ( 声望、声名 ) ⑥ 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 闻名、出名) ⑦ 扫后更闻香 (《和张秀才落花有感》)(用 鼻子嗅) 五、特殊句式(固定格式) (一)判断句 ①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 断句,“……者,……也”表判断) ② 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③ 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二)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 而寒于水。 ②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三)被动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被雕刻) (四)省略句 ① 輮以(之,省代词,它)为轮 ② 蟹(省谓语“有”)六跪而二螯 (五)固定用法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过秦论》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2.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突出,举起) 3.非抗于九国之师(抗,通“亢”,高,引申 为强大) 4.孝公既没(没,通“殁”,死) 5.合从缔交(从,通“纵”,合纵,战国时期 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的策略) 6.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7.百有余年矣(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 数之间) 8.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大声呵斥) 9.约从离衡(衡,通“横”,连横,战国时期 秦国离间六国,各个击破的的策略) 10.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弱点, 毛病) 二、古今异义 1.国家 古义:指诸侯封地(诸侯国),大夫封地(家); 今义: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全国) 2.爱人 古义:爱护别人,体贴别人;今义:指丈夫或 妻子,或指恋爱中的一方 3.以为 古义:把……作为,把……做成;今义:认为 4.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指山东 省 5.河 古义:黄河;今义:指一般河流 6.橹 古义:盾牌;今义:指外形似桨的一种用人力 推进船的工具。 7.池 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8.赢 古义:担负,背负;今义:胜或获得 9.以致 古义:用来招纳;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的 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 指不好的结果)。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 像席子那样;包,像包裹那样;囊,像口袋那 样) ②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 那样;响,像回声那样;景,像影子一样) ③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 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向 东;北,向北) ④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南, 向南) ⑤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向北) ⑥ 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 (内, 对内;外,对外) ⑦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绳,用 绳子) 2.名词作动词 ①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牖,当作窗户;枢, 当作门轴) ②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③ 外连横而斗诸侯(连横,采取连横的策略) ④ 履至尊而至六合(履,登上) ⑤ 将数百之众(将,带领) ⑥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招致,使……依次 序排列) ⑦ 会盟而谋弱秦(盟:结盟)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亡,逃跑的军队) 2.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 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使……相斗) ②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漂,使……漂浮) ③ 吞二周而亡诸侯(亡,使……亡,灭亡) ④ 序八州而朝同列 (朝,使……朝拜) ⑤ 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 ⑥ 约从离衡(离,使……离散)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崤函之固 (固,险固的地势) ②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利,有利的形势) 2.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小,变小;弱,削弱)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 弱,削弱) ②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使……愚 昧) ③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弯,使……弯) 四、一词多义 1.制 ①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齐桓晋 文之事》 制作、缝制 ②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后汉书·张衡 传》制造、制作 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 壁之战》 压制、控制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过秦论》制服 ⑤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过秦 论》 统率、指挥 ⑥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母《齐 桓晋文之事》 规定、制定 ⑦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岳阳楼记》规 模 2.亡 ①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逃跑、逃脱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 秦论》 丢失、失去 ③燕虽小国而后亡 《六国论》灭亡、消亡 ④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赤壁之战》死亡 ⑤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过秦论》逃兵、逃 亡的人 ⑥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通“无”,没 有 ⑦吞二周而亡诸侯 《过秦论》使动用法, 使……灭亡 3.固 ①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过秦论》牢固、坚固 (的地势)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孟子》巩固 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 列传》 坚持、坚决 ④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王忠肃公 翱事》 一定、必 ⑤吾固知公子之还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本 来、原来 ⑥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 涉世家》 既、已 ⑦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阿房宫赋》固执、 顽固 ⑧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 任安书》 固然、诚然 4.利 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锐利、 锋利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 快 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 丑》 有利、条件好 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秦论》
有利的形势 教授)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 ⑤有蒋士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利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u)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益、好处 二、古今异义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 ⑥商人重利轻别离《琵琶行》利润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句子独立性) ⑦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孙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 子·谋攻》胜利 句子独立性) ⑧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冯婉贞》有利(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 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 5遗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的:代词,指代童子)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过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 秦论》丢失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的标志) ②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封神演义》丢失的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东西 (5)吾从而师之 (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③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遗漏、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起凑足 忽略 (6)今之众人 音节的作用,不译) ④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死去的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 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遗留下来的 (7)小学而大遗 8.其 ⑤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给予,古义:小的方面学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 赠送 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疑难问题) 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 ①宁信度,无自信也《韩非子》尺码、尺度三、一词多义 乎吾前”者 ②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论积1师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 贮疏》程度、限度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③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 规章、制度 ③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概) ④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风度、为师)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 常态 ④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⑤一年一度秋风劲《采桑子·重阳》次、回、2传 9.于 量词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 ⑥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扬州慢》谱写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创制 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zhuan,名词,解释(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 ⑦生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经文的著作) (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 后序》考虑、思虑 (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⑧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①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量、计算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 ⑨理有未安,妄以臆度《问说》推测、猜测思) 助词,与“者” 表判断) ⑩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通“渡”,③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 过 4.惑 停顿 五、特殊句式 ①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 (一)判断句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停顿) 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涂)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 贤而重士(……者,表判断) ③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连用,加强语气) 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5.乎 四、词类活用 徒也(……也,表判断)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一)名词的活用 3.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1.名词作状语 (…也,表判断) 是“比”,表比较 则群聚而笑之(群,表动作的情态,成群) (二)倒装句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2.名词作动词 1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表反问,译为“吗”) ①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①余威震于殊俗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②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②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 为“吗”或“吧”) 3.名词的意动用法 ③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①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 ④锄榎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师) 2.宾语前置句 6.而 ②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骰函之固,(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二)形容词的活用 自若也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1形容词作名词 ②陈利兵而谁何 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①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 (三)被动句 (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的方面) ①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 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四)省略句 (⑦)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 ①商君佐之,(秦孝公)内立法度(省主语)(8)如是而己(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明的人、愚昧的人 ②以(之)为桂林、象郡(省介词宾语)7.之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容词作名 ③聚之(于)咸阳(省介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结构助词,的) 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④委命(于)下吏(省介词)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⑤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形容词作名词, 《师说》文言知识归纳整理 理等 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盛:势盛位高的人) 一.通假字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2.形容词作动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有利的形势 ⑤有蒋士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利 益、好处 ⑥商人重利轻别离 《琵琶行》利润 ⑦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孙 子·谋攻》 胜利 ⑧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 《冯婉贞》有利 于 5.遗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过 秦论》 丢失 ②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封神演义》丢失的 东西 ③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遗漏、 忽略 ④此三者,吾遗恨也 《伶官传序》死去的人 遗留下来的 ⑤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给予, 赠送 6.度 ①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尺码、尺度 ②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论积 贮疏》 程度、限度 ③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 规章、制度 ④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荆轲刺秦王》风度、 常态 ⑤一年一度秋风劲 《采桑子·重阳》次、回、 量词 ⑥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扬州慢》谱写、 创制 ⑦生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 后序》 考虑、思虑 ⑧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过秦论》 量、计算 ⑨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问说》推测、猜测 ⑩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通“渡”, 过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 贤而重士(……者,表判断) 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 徒也(……也,表判断) 3.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也,表判断) (二)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① 余威震于殊俗 ②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 ③ 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④ 锄榎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2.宾语前置句 ①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 自若也。 ② 陈利兵而谁何 (三)被动句 ①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②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四)省略句 ① 商君佐之,(秦孝公)内立法度(省主语) ② 以(之)为桂林、象郡(省介词宾语) ③ 聚之(于)咸阳(省介词) ④ 委命(于)下吏(省介词) 《师说》文言知识归纳整理 一. 通假字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 教授) 2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ǒu)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 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5)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6)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 (7)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 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三、 一词多义 1 师 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③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师) ④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传 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③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 经文的著作) 3.道 ① 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 思) ③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4.惑 ①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 涂) ③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5. 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 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 是“比”,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 表反问,译为“吗”)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 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 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6. 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5)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6) 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7) 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8) 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7. 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结构助词,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 理等)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 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 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 (6)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 (7) 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 (8)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 的;代词,指代童子) (9)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 的标志) (10)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起凑足 音节的作用,不译) (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8. 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 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 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 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 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 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9. 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 (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 (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 (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10. 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 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 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 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 连用,加强语气) 四、 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则群聚而笑之(群,表动作的情态,成群) 2.名词作动词 ①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3.名词的意动用法 ①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 师) ② 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二)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 大的方面) ② 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 方) ③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 明的人、愚昧的人) 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容词作名 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⑤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形容词作名词, 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 盛:势盛位高的人) 2.形容词作动词 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