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 在教学《独坐敬亭山》这首古诗时,我在学生介绍完李白的相关资料后,又补充 介绍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 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 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有了这个知识,学生对 于整首诗意思的把握就更加容易了,在汇报完一二句的诗意后,我追问道:“你 从哪些词上能体会出诗人孤寂的心情?”学生马上答出:“众鸟高飞尽”的“尽 字,“孤云独去闲”的“孤”和“独”字,都能体会出诗人的孤寂。因为诗人的 孤独,他看到鸟儿和白云似乎也不愿陪他,都离他而去了。我微笑着表扬了发言 的同学,班级的同学也表示赞同。这时,赵习雯同学举起手来,说:“老师,我 还有不同的理解。”我让她说说看。她说:“我觉得从‘众鸟’和‘闲’可以看出 鸟儿虽然是要飞向远方,但是也有自己的伙伴陪着。天空中虽然只有一片云但是 它也是悠闲自在地飘走的。而这就与诗人的孤寂形成了对比,显得诗人更加孤独 和寂寞了。”听了她的发言,我首先予以肯定,并鼓励其他同学今后和要这样发 言。同时我也感到这个孩子真的很有想法,并且她还能够把自己的见解清晰得表 述了出来。如果课堂上,其他的学生也能如此,我们的语文课不就上出“语文味” 来了吗? 二、《望洞庭》教学反思 今天教了《望洞庭》这首诗,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随即我写下了这首诗的 反思。《望洞庭》是诗人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时有感而发。诗人描写真实,生动、 具体,把湖光和月亮浑然一体的和谐、宁静比作镜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 湖比作白银盘。学生通过学诗看课件图片,体会诗人所描写的意境,学起来很有 兴趣。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就打破了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 讲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上课时, 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 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在教学中,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 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 “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 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教学效果不错。 之后,我引导学生观看书上的插图,再结合诗句说一说诗中所描写的景色, 想象诗句中没有提到的内容,然后让他们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记叙文。因 为在学习的时候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多同学想象丰富,写得很优美,想象丰富。 但依然有一小部分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说得较空洞,写得很不连贯。这是目前必 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三、《忆江南》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文化品位和审美情 趣”,“教学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这是新课 程改革非常强调的理念。 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 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 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
一、《独坐敬亭山》 在教学《独坐敬亭山》这首古诗时,我在学生介绍完李白的相关资料后,又补充 介绍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 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 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有了这个知识,学生对 于整首诗意思的把握就更加容易了,在汇报完一二句的诗意后,我追问道:“你 从哪些词上能体会出诗人孤寂的心情?”学生马上答出:“众鸟高飞尽”的“尽” 字,“孤云独去闲”的“孤”和“独” 字,都能体会出诗人的孤寂。因为诗人的 孤独,他看到鸟儿和白云似乎也不愿陪他,都离他而去了。我微笑着表扬了发言 的同学,班级的同学也表示赞同。这时,赵习雯同学举起手来,说:“老师,我 还有不同的理解。”我让她说说看。她说:“我觉得从‘众鸟’和‘闲’可以看出 鸟儿虽然是要飞向远方,但是也有自己的伙伴陪着。天空中虽然只有一片云但是 它也是悠闲自在地飘走的。而这就与诗人的孤寂形成了对比,显得诗人更加孤独 和寂寞了。”听了她的发言,我首先予以肯定,并鼓励其他同学今后和要这样发 言。同时我也感到这个孩子真的很有想法,并且她还能够把自己的见解清晰得表 述了出来。如果课堂上,其他的学生也能如此,我们的语文课不就上出“语文味” 来了吗? 二、《望洞庭》教学反思 今天教了《望洞庭》这首诗,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随即我写下了这首诗的 反思。《望洞庭》是诗人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时有感而发。诗人描写真实,生动、 具体,把湖光和月亮浑然一体的和谐、宁静比作镜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 湖比作白银盘。学生通过学诗看课件图片,体会诗人所描写的意境,学起来很有 兴趣。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就打破了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 讲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上课时, 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 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在教学中,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 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 “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 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教学效果不错。 之后,我引导学生观看书上的插图,再结合诗句说一说诗中所描写的景色, 想象诗句中没有提到的内容,然后让他们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记叙文。因 为在学习的时候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多同学想象丰富,写得很优美,想象丰富。 但依然有一小部分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说得较空洞,写得很不连贯。这是目前必 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三、《忆江南》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文化品位和审美情 趣”,“教学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这是新课 程改革非常强调的理念。 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 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 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
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 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提供学生足够的感悟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让学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见,虽有点乱,但 要珍惜这样的时刻。”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教学中改变了单纯的师生交往 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交流等环节,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 这样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人地感悟, 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在《忆江南》的教学中,正因为让学生 通过小组合作,在组内自读自悟,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如此有 滋有味。 2、教给学生多样的感悟方法: (1)多层次的诵读: “好诗不厌百回读”。朗读和背诵在古诗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古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的训练指导,给学生 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 诵”之目的。 (2)要求学生质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 花,是探究的动力。在古诗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运用启 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桂林山水》是一篇文字优美,脉络清晰的文章,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
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 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1、提供学生足够的感悟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让学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见,虽有点乱,但 要珍惜这样的时刻。”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教学中改变了单纯的师生交往 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交流等环节,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 这样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人地感悟, 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在《忆江南》的教学中,正因为让学生 通过小组合作,在组内自读自悟,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如此有 滋有味。 2、教给学生多样的感悟方法: ⑴ 多层次的诵读: “好诗不厌百回读”。朗读和背诵在古诗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古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的训练指导,给学生 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 诵”之目的。 ⑵ 要求学生质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 花,是探究的动力。在古诗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运用启 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桂林山水》是一篇文字优美,脉络清晰的文章,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
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文章谴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 间洋溢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除了个别新词需 查字典以外,就是引用的两句话,也能够通过自学自悟来进行理解。 我设计的这堂课,旨在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和感悟,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 水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在读和赏析中,让学生达成共识 山水相依,自然是和谐的。我们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心旷神怡,人与自然 也是和谐共存的。由于孩子们课前都进行了预习,给课堂学习带来了较好的效果。 表现在几个方面 1、朗读课文时都比较流利,即使是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也都从检査中发 现有了很大的进步 2、课堂上对课文进行分析理解时,几个同学很快就对课文的脉络,文章的 写作手法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也由此看出孩子们的确在阅读理解上有一定的基础 和水平 3、背诵的情况很好,绝大部分学生的背诵都能过关并能接受老师和全班同 学的检查。就本节课而言,我努力体现以下两点 (1)重视朗读: 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 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 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 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 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桂林山水》这一课,用优美流畅的 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朗读是非常有效和重 要的途径,首先通过读为学生展现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 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水特点的句子,结合想象,说说对桂林水某一个 特点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即自 我体会的情感朗读);接着在品读、评读、诵读、引读、配乐读……中相互吸引 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 出感情。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 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积极启发想象,在读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进朗 读;同时,朗读吸引了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 彩、内蕴的意味绵长,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 (2)重视语言实践,重点句子是描写漓江水的精华所在: 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在比较感知中,学生对句子差异看得特别 清晰,帮助学生领悟语言内涵,获得语感。对于三组句子的比较,引导学生自读 自悟,体会水美。通过第一组句子的比较,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形象美;通过第二 组句子的比较,让学生体会语言的情感美;通过第三组句子的比较,让学生体会 语言的韵律美。这样,层层剖析,步步深入,由语言的变化带动情感的升华,体 会赞叹之情,体会漓江水的独特美。最终使学生既体验到语言之美,又体会出情
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文章谴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 间洋溢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除了个别新词需 查字典以外,就是引用的两句话,也能够通过自学自悟来进行理解。 我设计的这堂课,旨在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和感悟,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 水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在读和赏析中,让学生达成共识: 山水相依,自然是和谐的。我们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心旷神怡,人与自然 也是和谐共存的。由于孩子们课前都进行了预习,给课堂学习带来了较好的效果。 表现在几个方面: 1、朗读课文时都比较流利,即使是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也都从检查中发 现有了很大的进步。 2、课堂上对课文进行分析理解时,几个同学很快就对课文的脉络,文章的 写作手法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也由此看出孩子们的确在阅读理解上有一定的基础 和水平。 3、背诵的情况很好,绝大部分学生的背诵都能过关并能接受老师和全班同 学的检查。就本节课而言,我努力体现以下两点: ⑴ 重视朗读: 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 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 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 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 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桂林山水》这一课,用优美流畅的 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朗读是非常有效和重 要的途径,首先通过读为学生展现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 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水特点的句子,结合想象,说说对桂林水某一个 特点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即自 我体会的情感朗读);接着在品读、评读、诵读、引读、配乐读……中相互吸引、 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 出感情。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 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积极启发想象,在读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进朗 读;同时,朗读吸引了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 彩、内蕴的意味绵长,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 ⑵ 重视语言实践,重点句子是描写漓江水的精华所在: 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在比较感知中,学生对句子差异看得特别 清晰,帮助学生领悟语言内涵,获得语感。对于三组句子的比较,引导学生自读 自悟,体会水美。通过第一组句子的比较,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形象美;通过第二 组句子的比较,让学生体会语言的情感美;通过第三组句子的比较,让学生体会 语言的韵律美。这样,层层剖析,步步深入,由语言的变化带动情感的升华,体 会赞叹之情,体会漓江水的独特美。最终使学生既体验到语言之美,又体会出情
境之美,达到语言美和情境美的统一。然后创设写话训练,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 会。当然在课堂上这一点做得还不是很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教学方式 还有一些思考就是如何提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该说到了高年级会出现两 极分化比较严重的现象,好学生令人惊奇,学困生让人担忧。我想我更应该反思 的是,如何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利用有效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反思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篇游记,主要描写了“外洞、空隙、内洞景物”的 特点。教学时,我想重点讲解“空隙”的部分,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然后, 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习“外洞、内洞”部分。最后,学生自学“路上 见闻”部分。如此安排,主次分明,体现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一一分清文章的 主次。教学“空隙”时,努力实现教育民主化,形成师生共同激励,相互促进 的教学新格局。教学“外洞和内洞”时力促以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和自学能力为 核心的教学理念的形成。最后的设计“导游讲解”部分有趣,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勇于探索的动态过程。教学设计立足课堂,优 化教学进程:突出精讲点拨,讲究艺术提问,从以学生的机械学习为主转变为 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为主。实现两个目标:培养学生思考、表达和搜集 材料的能力,运用有关课外材料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依据课文内容 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对喀斯特 地貌的兴趣。 完成本单元重点训练目标:教学时,我重点讲解“空隙”的部分,引导学 生归纳学习方法。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习“外洞、内洞”部分。 最后,学生自学“路上见闻”部分。如此安排,主次分明,体现了本单元的训 练重点一一分清文章的主次。不足之处:教学内容过多,对各个教学过程挖 掘的深度不够;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不够,教学气氛不活跃 六.《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
境之美,达到语言美和情境美的统一。然后创设写话训练,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 会。当然在课堂上这一点做得还不是很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教学方式。 还有一些思考就是如何提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该说到了高年级会出现两 极分化比较严重的现象,好学生令人惊奇,学困生让人担忧。我想我更应该反思 的是,如何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利用有效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反思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篇游记,主要描写了“外洞、空隙、内洞景物”的 特点。教学时,我想重点讲解“空隙”的部分,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然后, 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习“外洞、内洞”部分。最后,学生自学“路上 见闻”部分。如此安排,主次分明,体现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分清文章的 主次。教学“空隙”时,努力实现教育民主化,形成师生共同激励,相互促进 的教学新格局。教学“外洞和内洞”时力促以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和自学能力为 核心的教学理念的形成。最后的设计“导游讲解”部分有趣,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勇于探索的动态过程。教学设计立足课堂,优 化教学进程;突出精讲点拨,讲究艺术提问,从以学生的机械学习为主转变为 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为主。实现两个目标:培养学生思考、表达和搜集 材料的能力,运用有关课外材料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依据课文内容, 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对喀斯特 地貌的兴趣。 完成本单元重点训练目标:教学时,我重点讲解“空隙”的部分,引导学 生归纳学习方法。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习“外洞、内洞”部分。 最后,学生自学“路上见闻”部分。如此安排,主次分明,体现了本单元的训 练重点——分清文章的主次。 不足之处:教学内容过多,对各个教学过程挖 掘的深度不够;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不够,教学气氛不活跃。 六.《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
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 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 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前几天听了于小冬教师上的一节《七月的天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于是 在我上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的教学时,我也依照她的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就 抓住一个问题展开:“七月的天山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学生马上蹦出一个 词:“美!”自然后面就可以接着问了:“美在哪些字里行间啊?”指名的学生先说 到了“雪山”,自然要体会其中的两处比喻,从中体会了比喻的妙处,再用朗读体 现雪山的壮丽,由雪山的壮美再到雪水的欢快。接着学生找到了“花”、“塔松”、 “鱼儿ˆ三处,都进行了深入理解,并结合句子开展联想说话,用朗读表现。学生 在理解中感受了美,而且有大到整体的理解,小到一个句子,一个短语,一个词 语,小到一个字“浮ν捧”的深入理解;还从作者角度去理解他的写作情感,小到 从“心爱感受作者对天山的深情;一字一句都表现出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无形当 中,对学生进行了写法的渗透。最后在赞美天山中结束了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明 白了这天山美丽、幽静却又生机勃勃。正是雪山上的雪水给了这些花草树木、鱼 儿浇灌,才会有那些生机勃勃的树和那些欢快的鱼儿。 课时完成是略读课文的要求,但以前我从没做到,今天做到了,不仅学生 理解深入,而且体会深刻。能做到这样我想主问题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看来要 让课堂紧凑有效,一定要抓好主问题,切中要害,由点及面,由点成线,最后回 到一个感情体悟的点,让课在书声中结束是比较理想的 但也有两点做得不够让我满意。一是学生在抓住重点语句表达的时候,语言 组织得不够流畅,用词不够优美。二是学生在朗读技巧的掌握上还存在差距。这 是我在以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努力去培养学生的两个方面。 7、《中彩那天》一课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孩子们也同样对这篇课 文兴趣浓厚。我在课堂上先提出问题:一般人中彩后的反应是什么?而父亲的反 应又是如何呢——父亲神情严肃。把我赶下车。父亲怎么会有如此反常的举动 呢?他们马上从课文的第8自然段找到了答案:因为中彩的彩票是父亲帮库伯稍 的。我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父亲心里可能在想什么呢?孩子们有的说:我怎么 这么倒霉,中彩的怎么不是我那张呢?有的说:这辆车不是我的,我不应该要 而后,我让学生看事情的结果是什么。接下来,又联系前面课文中介绍的我的家 庭状况及父亲的心愿感受父亲的伟大。回忆着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我在想:如果 在学生理解了第8自然段,知道中彩的是库伯的彩票后,就让他们联系前面我的 家庭状况及父亲的愿望体会父亲当时是多么想得到这辆车啊,而且他也试图将车 据为己有。在这样的矛盾中,父亲依然选择了将车还给库伯,品质是多么可贵 学生在这样的对比中,就会强烈的感受到这一点。这样的话,理解开头和结尾这 两句话就很容易了
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 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 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前几天听了于小冬教师上的一节《七月的天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于是, 在我上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的教学时,我也依照她的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就 抓住一个问题展开:“七月的天山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学生马上蹦出一个 词:“美!”自然后面就可以接着问了:“美在哪些字里行间啊?”指名的学生先说 到了“雪山”,自然要体会其中的两处比喻,从中体会了比喻的妙处,再用朗读体 现雪山的壮丽,由雪山的壮美再到雪水的欢快。接着学生找到了“花”、“塔松”、 “鱼儿”三处,都进行了深入理解,并结合句子开展联想说话,用朗读表现。学生 在理解中感受了美,而且有大到整体的理解,小到一个句子,一个短语,一个词 语,小到一个字“浮”“捧”的深入理解;还从作者角度去理解他的写作情感,小到 从“心爱”感受作者对天山的深情;一字一句都表现出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无形当 中,对学生进行了写法的渗透。最后在赞美天山中结束了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明 白了这天山美丽、幽静却又生机勃勃。正是雪山上的雪水给了这些花草树木、鱼 儿浇灌,才会有那些生机勃勃的树和那些欢快的鱼儿。 一课时完成是略读课文的要求,但以前我从没做到,今天做到了,不仅学生 理解深入,而且体会深刻。能做到这样我想主问题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看来要 让课堂紧凑有效,一定要抓好主问题,切中要害,由点及面,由点成线,最后回 到一个感情体悟的点,让课在书声中结束是比较理想的。 但也有两点做得不够让我满意。一是学生在抓住重点语句表达的时候,语言 组织得不够流畅,用词不够优美。二是学生在朗读技巧的掌握上还存在差距。这 是我在以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努力去培养学生的两个方面。 7、《中彩那天》一课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孩子们也同样对这篇课 文兴趣浓厚。我在课堂上先提出问题:一般人中彩后的反应是什么?而父亲的反 应又是如何呢——父亲神情严肃。把我赶下车。父亲怎么会有如此反常的举动 呢?他们马上从课文的第8自然段找到了答案:因为中彩的彩票是父亲帮库伯稍 的。我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父亲心里可能在想什么呢?孩子们有的说:我怎么 这么倒霉,中彩的怎么不是我那张呢?有的说:这辆车不是我的,我不应该要…… 而后,我让学生看事情的结果是什么。接下来,又联系前面课文中介绍的我的家 庭状况及父亲的心愿感受父亲的伟大。回忆着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我在想:如果 在学生理解了第8自然段,知道中彩的是库伯的彩票后,就让他们联系前面我的 家庭状况及父亲的愿望体会父亲当时是多么想得到这辆车啊,而且他也试图将车 据为己有。在这样的矛盾中,父亲依然选择了将车还给库伯,品质是多么可贵。 学生在这样的对比中,就会强烈的感受到这一点。这样的话,理解开头和结尾这 两句话就很容易了
8、万年牢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 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其次,重视 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第三,作为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课文,我 注重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开课时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结束时,又引 导学生对整组课文进行简单回顾,并安排课后练笔,使整个单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9.《尊严》教学反思 《尊严》是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说理性文章。它讲述了石油大王哈 默在还没有成为富翁前的一个小故事,说明了他是一个有尊严的人,正是因为 他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尊严,并赢得了别人对他的尊重。 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暴露了我对于教材挖掘不深,缺乏教学机智、教学 过程中没有充分体现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以及缺乏学法指导等方面的问题 由于对教材没有深入地挖掘和领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反映出自己还是“背 课”的痕迹过重,课堂随机应变能力较差。整节课给人感觉总是“老师问,学生 答”,没有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比如,设计学生初读课文 这一教学环节时,我先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谁赞美了哈默?是怎样赞美他的 二是为什么会赞美哈默?对于第一个问题,由于学生在课前进行了预习,所以 看到问题后便可以直接说出答案。但此时,由于我还不能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 还是安排学生自读课文说出答案。这样,给人的感觉就是我在“背教案”。其实, 遇到这种情况时,可让学生直接回答,然后再自读课文思考第二个问题。再如, 本课的重点就是“尊严”的含意,但这一重点在我教学设计中并没有很好地体现。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反重强调哈默是有尊严的,但是教师并没有抓住这个 词,让学生真正体会“尊严”在课文中的含意。在参考其他教师的实录以及自我 反思后,我认为应该在课文教学伊始先让学生说一说字典上对于“尊严”一词的 解释,以及自己对于“尊严”这个词的最初理解。在学完课文后,再让学生结合
8、万年牢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 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其次,重视 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第三,作为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课文,我 注重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开课时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结束时,又引 导学生对整组课文进行简单回顾,并安排课后练笔,使整个单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9.《尊严》教学反思 《尊严》是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说理性文章。它讲述了石油大王哈 默在还没有成为富翁前的一个小故事,说明了他是一个有尊严的人,正是因为 他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尊严,并赢得了别人对他的尊重。 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暴露了我对于教材挖掘不深,缺乏教学机智、教学 过程中没有充分体现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以及缺乏学法指导等方面的问题。 由于对教材没有深入地挖掘和领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反映出自己还是“背 课”的痕迹过重,课堂随机应变能力较差。整节课给人感觉总是“老师问,学生 答”,没有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比如,设计学生初读课文 这一教学环节时,我先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谁赞美了哈默?是怎样赞美他的? 二是为什么会赞美哈默?对于第一个问题,由于学生在课前进行了预习,所以 看到问题后便可以直接说出答案。但此时,由于我还不能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 还是安排学生自读课文说出答案。这样,给人的感觉就是我在“背教案”。其实, 遇到这种情况时,可让学生直接回答,然后再自读课文思考第二个问题。再如, 本课的重点就是“尊严”的含意,但这一重点在我教学设计中并没有很好地体现。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反重强调哈默是有尊严的,但是教师并没有抓住这个 词,让学生真正体会“尊严”在课文中的含意。在参考其他教师的实录以及自我 反思后,我认为应该在课文教学伊始先让学生说一说字典上对于“尊严”一词的 解释,以及自己对于“尊严” 这个词的最初理解。在学完课文后,再让学生结合
课文内容,谈一谈自己对于“尊严”这个词的新的理解。再指导学生理解杰克逊 大叔对女儿说的话。让学生正确理解,当时杰克逊大叔其实并没有预见到哈默 以后会成为百万富翁,而只是赞赏他的个性。说明只有一个有尊严的人在今后 的生活中才会取得成功。此时,可以顺势力导,问学生:一个有尊严的人还应 具备哪些品质?从而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除了尊严外还应 具备其他好品质。最后升华主题,让学生对于那些同样也渴望成功的人说一句 话。从而深化学生对于课文主题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学法指导。讲读课文的目的,是希望以讲读课文为载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分析课文的方法以及相关学习方法的指导。但在我 的这节课上,却是教师在“牵着学生走,教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整节课给 人感觉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只是教师的一个陪衬而已。以分析哈默 的语言为例,我事先将书中哈默的语言依次做成了课件,在授课过程中逐步出 示,并让学生通过对比读体会哈默的性格。这样做虽然实出了教学重点(通过 分析哈默的语言体会他的性格),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句子分析与课文相分离, 并且没有更好地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我认为以下做法很值得尝试。那 就是以“当.…时,哈默…反映出哈默是怎样的人?这样的形式,先带着学 生根据课文内容找到哈默的第一处语言,并进行分析,指导朗读。然后让学生 学会这种方法,再自己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语言,完成练习,教师在此过程中 再加以指导。这样既可以将课文分析与朗读指导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又充分体 现了教师的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以上就是我上《尊严》一课的体会和总结,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克服 自己存在的缺点 10、《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将心比心》是一片略读课文。是从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写起,它反映的却是
课文内容,谈一谈自己对于“尊严”这个词的新的理解。再指导学生理解杰克逊 大叔对女儿说的话。让学生正确理解,当时杰克逊大叔其实并没有预见到哈默 以后会成为百万富翁,而只是赞赏他的个性。说明只有一个有尊严的人在今后 的生活中才会取得成功。此时,可以顺势力导,问学生:一个有尊严的人还应 具备哪些品质?从而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除了尊严外还应 具备其他好品质。最后升华主题,让学生对于那些同样也渴望成功的人说一句 话。从而深化学生对于课文主题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学法指导。讲读课文的目的,是希望以讲读课文为载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分析课文的方法以及相关学习方法的指导。但在我 的这节课上,却是教师在“牵着学生走,教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整节课给 人感觉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只是教师的一个陪衬而已。以分析哈默 的语言为例,我事先将书中哈默的语言依次做成了课件,在授课过程中逐步出 示,并让学生通过对比读体会哈默的性格。这样做虽然实出了教学重点(通过 分析哈默的语言体会他的性格),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句子分析与课文相分离, 并且没有更好地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我认为以下做法很值得尝试。那 就是以“当……时,哈默……反映出哈默是怎样的人?”这样的形式,先带着学 生根据课文内容找到哈默的第一处语言,并进行分析,指导朗读。然后让学生 学会这种方法,再自己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语言,完成练习,教师在此过程中 再加以指导。这样既可以将课文分析与朗读指导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又充分体 现了教师的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以上就是我上《尊严》一课的体会和总结,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克服 自己存在的缺点 10、《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将心比心》是一片略读课文。是从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写起,它反映的却是
人们的道德思想问题,意在呼唤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将心比心,使人与人之 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带着“什么叫将心比心?”这个问 题,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受到遇事 能推心置腹地想一想,应如何去做。 课文中讲到一位阿姨为老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等老奶奶过去后才松开手 我抓住时机问学生:“她为什么会这样做呢?”问题一提出,平时表现一般的一 个学生这样回答:“阿姨的妈妈和这位老奶奶的年龄差不多,她只希望遇到这种 情况也有人为她开门,阿姨这样的目的既能唤起人们多一份关心和一份关爱,又 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这位阿姨的一举一动告诉我们什么呢?这位同学接 着回答:“说明阿姨心灵纯洁,心地善良,是多么的善解人意、关心他人啊!” 与此同时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在我们社会主义的国家里,如果在平常的生 活中遇事能将心比心,推心置腹地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世 界会变得更美好。 11
人们的道德思想问题,意在呼唤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将心比心,使人与人之 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带着“什么叫将心比心?”这个问 题,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受到遇事 能推心置腹地想一想,应如何去做。 课文中讲到一位阿姨为老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等老奶奶过去后才松开手, 我抓住时机问学生:“她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问题一提出,平时表现一般的一 个学生这样回答:“阿姨的妈妈和这位老奶奶的年龄差不多,她只希望遇到这种 情况也有人为她开门,阿姨这样的目的既能唤起人们多一份关心和一份关爱,又 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这位阿姨的一举一动告诉我们什么呢?这位同学接 着回答:“说明阿姨心灵纯洁,心地善良,是多么的善解人意、关心他人啊!” 与此同时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在我们社会主义的国家里,如果在平常的生 活中遇事能将心比心,推心置腹地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世 界会变得更美好。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