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 短文两篇 其 夸父逐日 《山海经》 夸父与日还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 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作品简介:《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 者不详。《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 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山海 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 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 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 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 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影响很大,也颇受国际汉学界重视,对于它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 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余不敢言也”,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 书”。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作品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 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还 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思想感情: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 现将“夸父逐日”这一词语用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其二 两小儿辨日 《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辫日,问其故。 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几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六(下) 短文两篇 其一、 夸父逐日 《山海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 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作品简介: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 者不详。《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 18 卷,包括《山经》5 卷,《海经》13 卷, 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 14 卷为战国时作品,4 卷为西汉初年作品 。山海 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 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 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 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 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影响很大,也颇受国际汉学界重视,对于它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 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余不敢言也”,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 书”。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作品译文: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 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还 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思想感情: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 现将“夸父逐日”这一词语用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其二、 两小儿辩日 《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作品简介:(1)《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约公元前450—公元 前375)所著,其中保存了许多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民间故事。 (2)孔子(公元前551一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 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留传于世。 作品译文: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激烈地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 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 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 距离人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到了正午就像 坛子一样大,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 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 吗?”孔子无法决断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思想感情:《两小儿辩日》通过对话描写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 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我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 疑、追求真知的可贵精神,同时也说明了世间有着无穷无尽的知识,再博学的人 也会有所不知。因而,学无止境。还说明了看问题要多角度,从不同的角度看问 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同时可以看出了孔子是一个谦虚诚实、实事求是的人
作品简介: (1)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约公元前 450—公元 前 375)所著,其中保存了许多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民间故事。 (2)孔子(公元前 551—公元前 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 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留传于世。 作品译文: 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激烈地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 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 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 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到了正午就像 坛子一样大,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 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 吗?” 孔子无法决断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思想感情:《两小儿辩日》通过对话描写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 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我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 疑、追求真知的可贵精神,同时也说明了世间有着无穷无尽的知识,再博学的人 也会有所不知。因而,学无止境。还说明了看问题要多角度,从不同的角度看问 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同时可以看出了孔子是一个谦虚诚实、实事求是的人
九(下) 《诗经》两首 作品简介:《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本叫《诗》 共有诗歌305首(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六篇 没有内容的是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和由仪),因此又称《诗三百》 《三百篇》。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它收集了自西周 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305篇诗歌,有六首只有题目。西汉时被尊为 儒家经典,是儒家尊为“五经”之一,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音乐上分 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首:“雅” 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四 十首。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赋”就是铺陈(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就是比方,“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诗经》思想和艺术价 值最高的是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伐檀》、《硕鼠》、《氓》就 是“风”的代表作。《诗经》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现 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当今世上流传的诗经,则是毛亨、毛苌所传的毛诗集。 其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速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苇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作品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 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 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教人翻来 覆去难睡下。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 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 取悦她。 思想感情:这首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 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在梦里也会梦见那位 姑娘的一系列追求过程,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 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本篇是诗经的首篇,更加表 明了关雎在古代人们心中的地位
九(下) 《诗经》两首 作品简介: 《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本叫《诗》, 共有诗歌 305 首(除此之外还有 6 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六篇。 没有内容的是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和由仪),因此又称《诗三百》, 《三百篇》。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它收集了自西周 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 305 篇诗歌,有六首只有题目。西汉时被尊为 儒家经典,是儒家尊为“五经”之一,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音乐上分 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首;“雅” 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四 十首。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赋”就是铺陈(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就是比方,“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诗经》思想和艺术价 值最高的是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伐檀》、《硕鼠》、《氓》就 是“风”的代表作。《诗经》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现 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当今世上流传的诗经,则是毛亨、毛苌所传的毛诗集。 其一: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作品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 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 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教人翻来 覆去难睡下。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 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 取悦她。 思想感情:这首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 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在梦里也会梦见那位 姑娘的一系列追求过程,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 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 本篇是诗经的首篇,更加表 明了关雎在古代人们心中的地位
其二 蒹葭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兼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兼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作品译文: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之人 就在河水对岸一方。逆流而上寻寻觅觅,道路险阻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之人, 就在河水对岸一边。逆流而上寻寻觅觅,道路坎坷艰险难攀。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我那苦苦追求之人, 就在河水对岸一头。逆流而上寻寻觅觅,道路险阻迂回难走。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思想感情: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热恋者对心中爱人的追求。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 执着追求的精神
其二: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作品译文: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之人, 就在河水对岸一方。逆流而上寻寻觅觅,道路险阻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之人, 就在河水对岸一边。逆流而上寻寻觅觅,道路坎坷艰险难攀。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我那苦苦追求之人, 就在河水对岸一头。逆流而上寻寻觅觅,道路险阻迂回难走。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思想感情: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热恋者对心中爱人的追求。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 执着追求的精神
九(上) 西湖游记两则 作者简介: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公安派”主帅,袁宏道与 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合称为”公安三袁”。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 休。荆州公安(今属湖北)人。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官场昏庸,他不 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 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 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 石也。"(《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在登山临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 得到了张扬,文学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 其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 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 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作品译文: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 心已经飞到了西湖上面。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划小船进入湖中。山 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秀眉;桃花嫣红,好似少女的面颊;温风拂面如饮醇酒; 水波荡漾,像绫罗般细软平滑。我刚刚抬头一看,就已心醉神迷。这时我想用 个词来描绘眼前的光景都做不到,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了。我 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文章层次:第一层(第1句),写作者出杭州武林门西行游览西湖。 第二层(2-4句),写游西湖所见及内心感受 第三层(第5句),补充交代此行是作者第一次游西湖及游览时间。 重点知识梳理 1、文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为什么? 答:"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因为作者初至 杭州,最为心往神驰的是西湖,一落笔就直抒性灵:保叔塔为西湖北侧门户,塔身挺秀,卓 立山巅,未近西湖而先人眼帘,本也是一处胜景,但作者仅以"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一笔带 过,是因为他心不在焉,"已心飞湖上也"。整个杭州山水风物此时惟湖上"才是作者钟情之 所在。〃心飞″的夸饰把他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表露无遗
九(上) 西湖游记两则 作者简介: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公安派"主帅,袁宏道与 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合称为"公安三袁"。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 休。荆州公安(今属湖北)人。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官场昏庸,他不 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 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 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 石也。"(《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在登山临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 得到了张扬,文学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 其一、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 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 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作品译文: 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 心已经飞到了西湖上面。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划小船进入湖中。山 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秀眉;桃花嫣红,好似少女的面颊;温风拂面如饮醇酒; 水波荡漾,像绫罗般细软平滑。我刚刚抬头一看,就已心醉神迷。这时我想用一 个词来描绘眼前的光景都做不到,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了。我 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文章层次:第一层(第 1 句),写作者出杭州武林门西行游览西湖。 第二层(2-4 句),写游西湖所见及内心感受。 第三层(第 5 句),补充交代此行是作者第一次游西湖及游览时间。 重点知识梳理: 1、文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为什么? 答:"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因为作者初至 杭州,最为心往神驰的是西湖,一落笔就直抒性灵:保叔塔为西湖北侧门户,塔身挺秀,卓 立山巅,未近西湖而先人眼帘,本也是一处胜景,但作者仅以"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一笔带 过,是因为他心不在焉,"已心飞湖上也"。整个杭州山水风物此时惟"湖上"才是作者钟情之 所在。"心飞"的夸饰把他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表露无遗
2、为何插入一闲笔"午刻人昭庆"? 答:这是欲扬先抑,造成顿挫之致,然后才续心飞湖上"之意。 3、下文"茶毕,即棹小舟太湖"中哪个字写出作者此时急不可待之意 答:"即″最能表现出。 4、当作者终于亲眼目睹到朝思暮想的春日西湖时,运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它的 妩媚与迷人? 答:作者连用了四个比喻、一组排比句描摹之"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 波纹如绫。"远处孤山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 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统一样起伏 5、以上描写西湖风景是实写还是虚写? 答:仅四句话,但由于选取了西湖典型风物,足以见西湖秀媚的风姿。此为 实写 6、作者见到此景后,内心感受如何?是实写还是虚写?起到怎样的作用? 答:"才一举手,已不觉目酣神醉",这是虚写西湖,借以反衬西湖之美 7、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答:西湖在作者笔下重在写意,勾勒西湖天然娟秀的风情,一种引人酣醉的 整体魅力,以及作者的内心体验,而不精雕细刻其山水面目细节。这是本文最 重要的特色。 其二、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 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 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 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 朝日始出,未下夕春,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 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2、为何插入一闲笔"午刻人昭庆"? 答:这是欲扬先抑,造成顿挫之致,然后才续"心飞湖上"之意。 3、下文"茶毕,即棹小舟太湖"中哪个字写出作者此时急不可待之意。 答:"即"最能表现出。 4、当作者终于亲眼目睹到朝思暮想的春日西湖时,运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它的 妩媚与迷人? 答:作者连用了四个比喻、一组排比句描摹之:"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 波纹如绫。"远处孤山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 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统一样起伏。 5、以上描写西湖风景是实写还是虚写? 答:仅四句话,但由于选取了西湖典型风物,足以见西湖秀媚的风姿。此为 实写。 6、作者见到此景后,内心感受如何?是实写还是虚写?起到怎样的作用? 答:"才一举手,已不觉目酣神醉",这是虚写西湖,借以反衬西湖之美。 7、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答:西湖在作者笔下重在写意,勾勒西湖天然娟秀的风情,一种引人酣醉的 整体魅力,以及作者的内心体验,而不精雕细刻其山水面目细节。这是本文最 重要的特色。 其二、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 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 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 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 朝日始出, 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 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作品译文:西湖最美的时间是春天和月夜,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是烟雾迷朦 的早晨和傍晚的山气。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一个接 个开放,景观更是奇特。 石篑多次跟我说:"傅金吾家园中的梅,是宋朝张功甫遗留下来 的,赶紧去看看吧門我当时被桃花迷住了,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 这一带,绿柳如烟,红桃似雾,弥漫二十多里,歌声奏乐声像阵阵清风到处传扬, 年轻妇女的汗水像道道细雨,衣着华丽的富家子弟往来不绝,比堤边的草还多, 美丽妖艳极了。 但杭州人游湖,限于午、未、申这三个时辰。湖光染成绿色的精 巧、雾气笼罩山峦的奇妙,都在早晨的太阳才出来,夕阳还没有落下,才显得它 的浓媚姿态发挥到极点。月景尤其难以用言语形容,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 容颜,水的意境,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给 那些为功名利禄的人诉说呢? 文章层次:第一段:写西湖景色最盛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下,一日之内最 盛美的则是晨雾,是晚岚。 第二段:写西濒苏堤上绿柳红花,游人如织的繁盛华艳的景象。 第三段:暗讽杭州人不会欣赏西湖美景,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庸人 的嘲谑。 1、作者认为西湖最盛是什么季节与时辰? 答:西湖是人间仙境,春夏秋冬、阴晴朝夕皆各有其美,但作者却别具意眼, 情有独钟。所以开篇便说:"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2、为何西湖之春月为最盛,朝烟、夕岚为一日之盛呢? 答:因为西湖之春的盛景,一盛在花,二盛在人。作者先写梅花因春寒雪盛,如 同被勒住而迟开,花期虽迟,但得以与杏花、桃花斗妍争奇,使西湖更増添了姹 紫嫣红的春色,是罕见的"奇观"。如此与否桃相次开放的"香雪梅"岂能不观赏? 更何况友人陶石篑又数言这里的"傅金吾园中梅",乃宋朝古梅,高雅非凡,更应 赶快去大饱眼福。这里写西湖梅花之美及虚写,是作为一种铺垫,旨在衬托西湖 桃花更令人叹为观止。-因为作者"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梅花为"岁寒三友 "之一,被视为高洁的象征,桃花则曾被贬为"轻薄"之物。作者会梅取桃,乃至为 桃花所"恋",可见其通异于世俗的独特的审美趣味。而春日西湖由断桥至苏堤 带的桃花亦确实蔚为奇观: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仅此两句,采取远望的角 度,就写出西湖二十余里挑花夹杂着绿柳的总体意境。"绿"指柳条,"红"指桃花 烟"雾"弥漫,则渲染岀"花态柳情"呈现繁花照眼,生机勃勃的色彩美,宛如
作品译文: 西湖最美的时间是春天和月夜,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是烟雾迷朦 的早晨和傍晚的山气。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一个接 一个开放,景观更是奇特。 石篑多次跟我说:"傅金吾家园中的梅,是宋朝张功甫遗留下来 的,赶紧去看看吧!"我当时被桃花迷住了,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 这一带,绿柳如烟,红桃似雾,弥漫二十多里,歌声奏乐声像阵阵清风到处传扬, 年轻妇女的汗水像道道细雨,衣着华丽的富家子弟往来不绝,比堤边的草还多, 美丽妖艳极了。 但杭州人游湖,限于午、未、申这三个时辰。湖光染成绿色的精 巧、雾气笼罩山峦的奇妙,都在早晨的太阳才出来,夕阳还没有落下,才显得它 的浓媚姿态发挥到极点。月景尤其难以用言语形容,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 容颜,水的意境,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给 那些为功名利禄的人诉说呢? 文章层次: 第一段:写西湖景色最盛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下,一日之内最 盛美的则是晨雾,是晚岚。 第二段:写西湖苏堤上绿柳红花,游人如织的繁盛华艳的景象。 第三段:暗讽杭州人不会欣赏西湖美景,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庸人 的嘲谑。 1、作者认为西湖最盛是什么季节与时辰? 答:西湖是人间仙境,春夏秋冬、阴晴朝夕皆各有其美,但作者却别具慧眼, 情有独钟。所以开篇便说:"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2、为何西湖之春月为最盛,朝烟、夕岚为一日之盛呢? 答:因为西湖之春的盛景,一盛在花,二盛在人。作者先写梅花因春寒雪盛,如 同被勒住而迟开,花期虽迟,但得以与杏花、桃花斗妍争奇,使西湖更增添了姹 紫嫣红的春色,是罕见的"奇观"。如此与否桃相次开放的"香雪梅"岂能不观赏? 更何况友人陶石篑又数言这里的"傅金吾园中梅",乃宋朝古梅,高雅非凡,更应 赶快去大饱眼福。这里写西湖梅花之美及虚写,是作为一种铺垫,旨在衬托西湖 桃花更令人叹为观止。--因为作者"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梅花为"岁寒三友 "之一,被视为高洁的象征,桃花则曾被贬为"轻薄"之物。作者会梅取桃,乃至为 桃花所"恋",可见其通异于世俗的独特的审美趣味。而春日西湖由断桥至苏堤一 带的桃花亦确实蔚为奇观:"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仅此两句,采取远望的角 度,就写出西湖二十余里挑花夹杂着绿柳的总体意境。"绿"指柳条,"红"指桃花, "烟""雾"弥漫,则渲染出"花态柳情"呈现繁花照眼,生机勃勃的色彩美,宛如一
幅浓墨重彩的丹青。春花盛开乃是"西湖最盛""为春"的主要表现。其次还表现为 游人罗纨之盛:"歌吹为风,…艳冶极矣。"在桃花盛开的白堤、苏堤上,红男绿 女,比肩接踵,甚至比堤边的春草还多;歌乐似春风回旋,香汗如春雨流滴,好 不热闹;色彩艳丽之极,风姿放荡之极,着"艳冶"二字,可谓摹写、概括尽致。作 者笔墨亦极尽浓艳之能事,盖非如此不能描绘出西湖春天"艳冶"之盛景。 3、西湖之月为最盛表现在哪里? 答:写”为月”是淡雅之笔,一浓一谈,相辅相成。此处"尤不可言"的月景 也只有以淡雅的笔才能写出其神韵。作者此刻惜墨如金,并未大肆渲染,仅用 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有一种越味″十四个字而已。月色中的花柳、山水该是 一种什么样特殊的情趣与意味呢?作者留给读者去看去想像。而"月景"确实妙不 可言,写得太具体难免要损害其美,束缚读者的神思,而这样略加点染反而勾勒 出幽深的境界,具有无穷的趣味。夜景虽最美,但并非人人能享受。作为趣味高 雅的士大夫,作者颇以能探幽寻胜,受用此乐而得意,对"俗士"既红男绿女的 杭人〃则含有讽消之意,故云"安可为俗士道哉 4、按逻辑,本文应该在描写"西湖最盛为春"之后,应接着描写"西湖最盛"为月 ",但作者却先写了什么?为什么朝烟、夕岚为一日之盛? 答:作者好像舍不得让主角月"出场,意欲以之唱大轴戏,所以先让配角如 烟、夕岚登台铺垫。此外,以"然杭人游湖,……"承上段罗纨之盛,在结构上亦 是顺理成章。红男绿女的杭人只知在午、未、申三时游湖,在作者眼中是一种” 俗"的表现,其不识庐山真面目”乃在于缺乏超俗的审美的趣味。作为外来游客 的作者则以其慧眼发现"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 春末下,始极其浓媚。″这是对西湖"一日之盛,为如烟,为夕岚"的具体描写。 只有在朝日始出"与”夕春末下”这两个美妙时刻才为湖光、山岚添彩增色,从 而达到达"浓眉"即一种极其妩媚动人的审美境界。这与午、未、申三时西湖之 艳冶"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因为"媚"比"冶"要高出一筹。但是西湖春天最高 的审美境界却不是朝夕之景,而是作者开头所说的为月"。对西湖之盛何以"为 月",作者有意放在最后来写,旨在造成一种悬念,增添读者的趣味 5、杭州西湖游人多在何时?(原文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 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6、在文中找出能够作为全文总纲的句子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7、杭人游西湖多在什么时候?(原文)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幅浓墨重彩的丹青。春花盛开乃是"西湖最盛""为春"的主要表现。其次还表现为 游人罗纨之盛:"歌吹为风,……艳冶极矣。"在桃花盛开的白堤、苏堤上,红男绿 女,比肩接踵,甚至比堤边的春草还多;歌乐似春风回旋,香汗如春雨流滴,好 不热闹;色彩艳丽之极,风姿放荡之极,着"艳冶"二字,可谓摹写、概括尽致。作 者笔墨亦极尽浓艳之能事,盖非如此不能描绘出西湖春天"艳冶"之盛景。 3、西湖之月为最盛表现在哪里? 答:写"为月"是淡雅之笔,一浓一谈,相辅相成。此处"尤不可言"的月景, 也只有以淡雅的笔才能写出其神韵。作者此刻惜墨如金,并未大肆渲染,仅用" 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有一种趣味"十四个字而已。月色中的花柳、山水该是 一种什么样特殊的情趣与意味呢?作者留给读者去看去想像。而"月景"确实妙不 可言,写得太具体难免要损害其美,束缚读者的神思,而这样略加点染反而勾勒 出幽深的境界,具有无穷的趣味。夜景虽最美,但并非人人能享受。作为趣味高 雅的士大夫,作者颇以能探幽寻胜,受用此乐而得意,对"俗士"既红男绿女的" 杭人"则含有讽消之意,故云"安可为俗士道哉!" 4、按逻辑,本文应该在描写"西湖最盛""为春"之后,应接着描写"西湖最盛""为月 ",但作者却先写了什么?为什么朝烟、夕岚为一日之盛? 答:作者好像舍不得让主角"月"出场,意欲以之唱大轴戏,所以先让配角如 烟、夕岚登台铺垫。此外,以"然杭人游湖,……"承上段罗纨之盛,在结构上亦 是顺理成章。红男绿女的杭人只知在午、未、申三时游湖,在作者眼中是一种" 俗"的表现,其"不识庐山真面目"乃在于缺乏超俗的审美的趣味。作为外来游客 的作者则以其慧眼发现:"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 舂末下,始极其浓媚。"这是对西湖"一日之盛,为如烟,为夕岚"的具体描写。 只有在"朝日始出"与"夕春末下"这两个美妙时刻才为湖光、山岚添彩增色,从 而达到达"浓眉"即一种极其妩媚动人的审美境界。这与午、未、申三时西湖之" 艳冶"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因为"媚"比"冶"要高出一筹。但是西湖春天最高 的审美境界却不是朝夕之景,而是作者开头所说的"为月"。对西湖之盛何以"为 月",作者有意放在最后来写,旨在造成一种悬念,增添读者的趣味。 5、杭州西湖游人多在何时?(原文)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 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6、在文中找出能够作为全文总纲的句子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7、杭人游西湖多在什么时候?(原文) 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写作特点:1.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寓情于景、寓思想 于景物描写之中。 2.多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等修辞,使文章语句艳丽 多姿。 3运用典故,丰富了文章内容。 思想感情:作者撇开一般所共赏的湖光山色,着重描写西湖六桥(苏堤上由南而 北的六座石拱桥,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一带的春月景 色,从初春的梅桃杏争妍到一天的朝烟、夕岚、月下的独特美景,用简洁轻快 的笔墨加以描写,写出西湖“别是一种趣味”的风致。为文以审美感受为线索, 按照游西湖的先后顺序,用平实的文笔记叙了自己游西湖的感想和西湖美丽壮 观的景色,而描绘春季杭州西湖美景时不尚夸饰,只就眼前之景点染几笔,却活 画出西湖的“灵性”,表达了与常人不同的独到审美情趣,从而表现出作者的不 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写作特点: 1.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寓情于景、寓思想 于景物描写之中。 2.多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等修辞,使文章语句艳丽 多姿。 3.运用典故,丰富了文章内容。 思想感情:作者撇开一般所共赏的湖光山色,着重描写西湖六桥(苏堤上由南而 北的六座石拱桥,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一带的春月景 色,从初春的梅桃杏争妍到一天的朝烟、夕岚、月下的独特美景,用简洁轻快 的笔墨加以描写,写出西湖“别是一种趣味”的风致。 为文以审美感受为线索, 按照游西湖的先后顺序,用平实的文笔记叙了自己游西湖的感想和西湖美丽壮 观的景色,而描绘春季杭州西湖美景时不尚夸饰,只就眼前之景点染几笔,却活 画出西湖的“灵性”,表达了与常人不同的独到审美情趣,从而表现出作者的不 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八(上 醐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作者简介:刘禹锡,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今江苏徐州),曾任太子宾 客名望,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创作背景:公元826年刘禹锡被罢为和州刺史上任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 苏州返洛阳,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盘桓半月,然后结伴北上。在扬州初逢时, 白居易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送给刘禹锡。诗中云“为我引杯添酒饮, 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 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的这首诗就为酬答白居 易,着重抒发这特定环境中思想感情。 作品译文:湖南一带荒远凄凉,二十三年过去了,被朝廷抛弃在那里。回到家 乡后,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哼唱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 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王质,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我如同一艘沉 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驰而过,我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 机盎然。今天听到你为我作的那一首诗,就借这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名言警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比,以“千 帆”和“万木”比喻他在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在满心惆怅的同时也表达出 了世事的洞彻和达观。既劝慰自己,也劝慰朋友,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 伤,面对世事变迁,宦海沉浮,应有豁达胸襟。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 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心酸和愤懑不平的思乡感情, 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八(上) 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今江苏徐州),曾任太子宾 客名望,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创作背景: 公元 826 年刘禹锡被罢为和州刺史上任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 苏州返洛阳,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盘桓半月,然后结伴北上。在扬州初逢时, 白居易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送给刘禹锡。诗中云“为我引杯添酒饮, 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 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的这首诗就为酬答白居 易,着重抒发这特定环境中思想感情。 作品译文: 湖南一带荒远凄凉,二十三年过去了,被朝廷抛弃在那里。回到家 乡后,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哼唱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 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王质,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我如同一艘沉 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驰而过,我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 机盎然。今天听到你为我作的那一首诗,就借这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名言警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比,以“千 帆”和“万木”比喻他在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在满心惆怅的同时也表达出 了世事的洞彻和达观。既劝慰自己,也劝慰朋友,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 伤,面对世事变迁,宦海沉浮,应有豁达胸襟。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 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心酸和愤懑不平的思乡感情, 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