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 本文选自《左传》。《左传》与编年体史书《春秋》有密切联系。《春秋》本是东 周时期各国史书的通称。现在的《春秋》是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 理修订而成的。《春秋》记事是按鲁国十二公的顺序来叙述的。鲁国十二公是:隐、桓、 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它所记述的事情开始于鲁隐公元年(鲁 国第十四代国君,前722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春秋》记事 过分简略,共一万八千字。 《左传》是解释《春秋》经义的,所以《左传》又称作《春秋左传》或《春秋左 氏传》。 本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记叙了这样一段史实: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在他 母亲的支持下,企图夺取君位;而郑庄公则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段,最后战胜了公叔段 郑庄公曾发誓同他母亲“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后来采纳了颖考叔的建议而“遂为母子 如初”,矛盾得到了解决。 郑伯.于鄢:《春秋》中只有这一句话。这一句话就充分体现了《春秋》笔法 寓褒贬于简短的文字之中 郑,国名,在今河南新郑县等地。伯:伯爵,春秋时有五等爵:公、侯、伯、子、男。 郑国国君属伯爵,故称其为郑伯。孙良明《“郑伯”之“伯”非伯爵》(《中国语文》2000 年1期)认为:春秋中诸侯国国君可以混称为公侯伯子男。如杞国国君《春秋》中称 “杞子”、“杞伯”、“杞侯”。所以公侯伯子男是诸侯国国君的通称。克:战胜。(攻无 不克,战无不胜。)段:共叔段,庄公的弟弟,共:他逃跑所到国的国名,“叔”是排行(伯仲 叔季)的“叔。段:是其名。鄢,地名,今河南鄢陵县境内。郑庄公在鄢地战胜了他 的弟弟段。为什么说这句话体现了《春秋》笔法?伯:强调其爵位,有爵位的人却 不好好教育弟弟,讥讽他作为哥哥居心叵测,故意让弟弟犯错误,最后打败他。克:象两 个国君打仗,本来是小小的一战,可其斗争性质象两个国君一样。为何称段,称名,是不 尊敬的,讥讽他弟不象弟,所以直呼其名。 初:时间名词,当初。有人称时间副词,这是不妥的。因为表“当初”义的“初” 和表“现在”义的“今”,表“过去、从前”义的“昔”、“曩”“向”等既能作状语, 又能作定语和宾语。所以这是追述往事的习惯性用词。初,把时间推前了39年,那年 庄公的父亲娶武姜为妻。郑武公,姓姬,名掘突,是郑国的第二代国君。武公的“武”和
郑 伯 克 段 于 鄢 本文选自《左传》。《左传》与编年体史书《春秋》有密切联系。《春秋》本是东 周时期各国史书的通称。现在的《春秋》是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 理修订而成的。《春秋》记事是按鲁国十二公的顺序来叙述的。鲁国十二公是:隐、桓、 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它所记述的事情开始于鲁隐公元年(鲁 国第十四代国君,前 722 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前 481 年),共 242 年。《春秋》记事 过分简略,共一万八千字。 《左传》是解释《春秋》经义的,所以《左传》又称作《春秋左传》或《春秋左 氏传》。 本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记叙了这样一段史实: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在他 母亲的支持下,企图夺取君位;而郑庄公则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段,最后战胜了公叔段。 郑庄公曾发誓同他母亲“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后来采纳了颖考叔的建议而“遂为母子 如初”,矛盾得到了解决。 郑伯…于鄢:《春秋》中只有这一句话。这一句话就充分体现了《春秋》笔法: 寓褒贬于简短的文字之中。 郑,国名,在今河南新郑县等地。伯:伯爵,春秋时有五等爵:公、侯、伯、子、男。 郑国国君属伯爵,故称其为郑伯。孙良明《“郑伯”之“伯”非伯爵》(《中国语文》2000 年 1 期)认为:春秋中诸侯国国君可以混称为公侯伯子男。如杞国国君《春秋》中称 “杞子”、“杞伯”、“杞侯”。所以公侯伯子男是诸侯国国君的通称。克:战胜。(攻无 不克,战无不胜。)段:共叔段,庄公的弟弟,共:他逃跑所到国的国名,“叔”是排行(伯仲 叔季)的“叔”。段:是其名。鄢,地名,今河南鄢陵县境内。 郑庄公在鄢地战胜了他 的弟弟段。 为什么说这句话体现了《春秋》笔法?伯:强调其爵位,有爵位的人却 不好好教育弟弟,讥讽他作为哥哥居心叵测,故意让弟弟犯错误,最后打败他。克:象两 个国君打仗,本来是小小的一战,可其斗争性质象两个国君一样。为何称段,称名,是不 尊敬的,讥讽他弟不象弟,所以直呼其名。 初:时间名词,当初。有人称时间副词,这是不妥的。因为表“当初”义的“初” 和表“现在”义的“今”,表“过去、从前”义的“昔”、“曩”、“向”等既能作状语, 又能作定语和宾语。所以这是追述往事的习惯性用词。初,把时间推前了 39 年,那年 庄公的父亲娶武姜为妻。郑武公,姓姬,名掘突,是郑国的第二代国君。武公的“武”和
庄公的“庄”都是谥号(shi),即国君死后根据生产事迹所取的封号。“公”是诸侯的通 称。这些历史是庄公死后整理出来的,所以叙述他们生前的活动,都要用死后的谥号。 于:介词,从。申,申国,姜姓,在今河南南阳县。当时同姓不能结婚,所以郑国国 君要娶异姓国的女子为妻。武姜:武公妻子姜氏,武是她丈夫的谥号,姜是她娘家的姓 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了妻子,她叫武姜。 生..恶之:及,连词,和,以及。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寤生:通行的是杜预的观点, 见注解4。①清.黄生《义府》观点与《史记.郑世家》记述相同:武公十年娶申侯 女为夫人日武姜。生太子寤生生之难及生夫人弗爱。后生少子叔段段生易夫人爱 之。”另一说:寤,本义是睡醒,寤生即睁着眼睛出生。《太平御览》(宋代类书)卷 361“产条引应劭《风俗通义》:“不举寤生子。俗说儿堕地能开目视者谓之寤生, 举寤生子妨父母。谨按《春秋左氏传》:郑武公娶于申,日武姜,生庄公及公叔段。庄公 寤生惊姜氏因名寤生。武公老终天年,姜氏亦然安有妨其父母乎?②邱鸣《“寤生” 解》(《中国语文》84年6期)认为“寤生”即“梦生”,指初生儿室息,生后不能哭, 青紫,手足冰冷,呼吸弱。惊姜氏:惊,动词的使动用,使姜氏吃惊。所以取名叫寤生。 遂,副词,就。就讨厌他 爱.许:立,动词使动用,使他登上某一个位置,指使段登上太子的位子。不解作 使动也可。欲立之,想立他[作太子] 姜氏疼爱公叔段,想立他为太子。亟,副 词,表动作的次数,屡次,多次。请,动词,请求。于,介词,向,引介动作涉及的对象,多 次向武公请求。弗,否定副词,不。武公都不同意。 及.制:及,介词,引介时间,到…时候。即,本义是靠近、走到。即位,就位,登 让位子,即做国君,到庄公登上国君位置的时候。为之请制,主语是姜氏。为,介,替。 之,指共叔段。制,地名。姜氏为公叔段请求制邑(作为封地) 公…·:岩”是简化字。本指高峻的山崖,引申为险峻、险要。邑:人群聚居的 地方,即城邑、城镇。这是一个判断句。制,是个险要的城邑。制的地势险要,易守难 攻,又叫“虎牢关”。虢叔死焉:虢叔:东虢国国君。焉,有的说是兼词,“于之”,有的说是 代词,古汉语中补语大多数没有介词。东虢国国君死在那儿,意即不吉祥 佗.命:佗,从人它声,本义为“负荷”,后来写作“驮”(古今字);这里通“他”(注
庄公的“庄”都是谥号(shì),即国君死后根据生产事迹所取的封号。“公”是诸侯的通 称。这些历史是庄公死后整理出来的,所以叙述他们生前的活动,都要用死后的谥号。 于:介词,从。申,申国,姜姓,在今河南南阳县。当时同姓不能结婚,所以郑国国 君要娶异姓国的女子为妻。武姜:武公妻子姜氏,武是她丈夫的谥号,姜是她娘家的姓。 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了妻子,她叫武姜。 生…恶之:及,连词,和,以及。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寤生:通行的是杜预的观点, 见注解 4。①清.黄生《义府》观点与《史记.郑世家》记述相同:“武公十年,娶申侯 女为夫人,曰武姜。生太子寤生,生之难,及生,夫人弗爱。后生少子叔段,段生易,夫人爱 之。”另一说: 寤,本义是睡醒, 寤生即睁着眼睛出生。《太平御览》(宋代类书)卷 361“产”条引应劭《风俗通义》:“不举寤生子。俗说儿堕地能开目视者,谓之寤生, 举寤生子妨父母。谨按《春秋左氏传》: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公叔段。庄公 寤生,惊姜氏,因名寤生。武公老终天年,姜氏亦然,安有妨其父母乎?”②邱鸣 《“寤生” 解》(《中国语文》84 年 6 期)认为“寤生”即“梦生”,指初生儿窒息,生后不能哭, 青紫,手足冰冷,呼吸弱。惊姜氏:惊,动词的使动用,使姜氏吃惊。所以取名叫寤生。 遂,副词,就。就讨厌他。 爱…许:立,动词使动用,使他登上某一个位置,指使段登上太子的位子。不解作 使动也可。欲立之,想立他[作太子]。 姜氏疼爱公叔段,想立他为太子。亟,副 词,表动作的次数,屡次,多次。请,动词,请求。于,介词,向,引介动作涉及的对象,多 次向武公请求。弗,否定副词,不。武公都不同意。 及…制:及,介词,引介时间,到……时候。即,本义是靠近、走到。即位,就位,登 让位子,即做国君,到庄公登上国君位置的时候。为之请制,主语是姜氏。为,介 ,替。 之,指共叔段。制,地名。姜氏为公叔段请求制邑(作为封地)。 公……焉:“岩”是简化字。本指高峻的山崖,引申为险峻、险要。邑:人群聚居的 地方,即城邑、城镇。这是一个判断句。制,是个险要的城邑。制的地势险要,易守难 攻,又叫“虎牢关”。虢叔死焉:虢叔:东虢国国君。焉,有的说是兼词,“于之”,有的说是 代词,古汉语中补语大多数没有介词。东虢国国君死在那儿,意即不吉祥。 佗……命:佗,从人它声,本义为“负荷”,后来写作“驮”(古今字);这里通“他”(注
[11],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及《汉语大字典》都言通“他”。),意思是“别的”、“其 他的”。这里当″“别的、其他的”讲。“唯命注[11言:是“唯命是听”的省略。唯:是表 限制的范围副词,用在提前的宾语前,强调前置宾语的唯一性,当“只”、“就”讲。一是 以王力为代表,认为“是”是代词,复指前置宾语的复指代词。二是以杨伯峻先生为代表, 认为是只起语法作用的结构助词,对前置宾语起一种强调作用。赞同此观点。他邑唯 命是听:唯听你命。如果你请求别的城邑,我只听从你的命令。另一说认为,这里不是 什么省略,“唯”即听”,“唯命”即“听命”。如果你请求别的城邑,我都听命。吴东平 《左传语词探讨二题》(《古汉语研究》94年1期)此说法有道理。 据《史记》记载,东虢国国君仗恃其地势险要,傲慢而又骄横,郑武公的父亲郑桓 公就将他消灭了。制既然是十分险要的地方,姜氏要求将之封赐段,自然是有企图的 庄公的回答也十分严厉,话中带刺。 请…大叔:三句话主语不同。“请京”的主语是姜氏。姜氏[替段]请求京邑。“使 居之”的主语是庄公,“使”后兼语“之”省略,庄公使之居之,庄公让他、让段住在那里。 “谓…叔”主语是社会上的人们。京城,不能理解为“国都”,它是偏正词组,京这个城邑。 大,即“太”,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太”(古今字)。太叔是尊称,唐.孔颖达正义:“以宠禄过 度,时呼为大叔。”称他叫京城太叔(兼语式) 祭…害:姓祭名仲字足,又称祭足或祭仲足,郑国的大夫。春秋时期,国君以下 的官员有卿、大夫、士三种等级。都,都邑,城镇。城,城墙。雉,计算城墙单位的量词 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国,国家。都邑的城墙超过一百雉,是国家的祸害啊 先王…之一:“先”,死去的。先王,指周代开国君主周文王、周武王。制:制度、 法则,先王立下的制度在当时认为是标准。参国之一:国都的三分之一。五之一:五分 之一。九之一:九分之一。中、小后都省去了“都”。五、九之后都省了“国”。先王立 下的制度是:大的城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中等城邑的城墙不能超 过国都城墙的五分之一,小的城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城墙的九分之一。 春秋时期,最高统治者是周天子,周天子在各地分封了许多诸侯国,诸侯国里又 分封,形成了多种等级。在当时,城墙的大小中有规定的。周王的国都城墙最大:540 雉。郑国属伯爵,国都城墙规定为300雉,其境内封地大的城墙不能超过100雉,中等 的60雉,小的33雉 祭仲说:现在京的城墙超过一百雉,按大都算,已超过定制,所以下文说:今京不
[11],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及《汉语大字典》都言通“他”。),意思是“别的”、“其 他的”。这里当"“别的、其他的”讲。“唯命”注[11]言:是“唯命是听”的省略。唯:是表 限制的范围副词,用在提前的宾语前,强调前置宾语的唯一性,当“只”、“就”讲。一是 以王力为代表,认为“是”是代词,复指前置宾语的复指代词。二是以杨伯峻先生为代表, 认为是只起语法作用的结构助词,对前置宾语起一种强调作用。赞同此观点。他邑唯 命是听:唯听你命。如果你请求别的城邑,我只听从你的命令。另一说认为,这里不是 什么省略,“唯”即“听”,“唯命”即“听命”。如果你请求别的城邑,我都听命。吴东平 《左传语词探讨二题》(《古汉语研究》94 年 1 期)此说法有道理。 据《史记》记载,东虢国国君仗恃其地势险要,傲慢而又骄横,郑武公的父亲郑桓 公就将他消灭了。制既然是十分险要的地方,姜氏要求将之封赐段,自然是有企图的。 庄公的回答也十分严厉,话中带刺。 请……大叔:三句话主语不同。“请京”的主语是姜氏。姜氏[替段]请求京邑。“使 居之”的主语是庄公,“使”后兼语“之”省略,庄公使之居之,庄公让他、让段住在那里。 “谓…叔”主语是社会上的人们。京城,不能理解为“国都”,它是偏正词组,京这个城邑。 大,即“太”,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太”(古今字)。太叔是尊称,唐.孔颖达正义:“以宠禄过 度,时呼为大叔。”称他叫京城太叔(兼语式)。 祭……害:姓祭名仲字足,又称祭足或祭仲足,郑国的大夫。春秋时期,国君以下 的官员有卿、大夫、士三种等级。都,都邑,城镇。城,城墙。雉,计算城墙单位的量词, 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国,国家。都邑的城墙超过一百雉,是国家的祸害啊﹗ 先王……之一: “先”,死去的。先王,指周代开国君主周文王、周武王。制:制度、 法则,先王立下的制度在当时认为是标准。参国之一:国都的三分之一。五之一:五分 之一。九之一:九分之一。中、小后都省去了“都”。五、九之后都省了“国”。先王立 下的制度是:大的城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中等城邑的城墙不能超 过国都城墙的五分之一,小的城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城墙的九分之一。 春秋时期,最高统治者是周天子,周天子在各地分封了许多诸侯国,诸侯国里又 分封,形成了多种等级。在当时,城墙的大小中有规定的。周王的国都城墙最大:540 雉。郑国属伯爵,国都城墙规定为 300 雉,其境内封地大的城墙不能超过 100 雉,中等 的 60 雉,小的 33 雉。 祭仲说:现在京的城墙超过一百雉,按大都算,已超过定制,所以下文说:今京不
度.不堪:度,本为名词,法度,受副词修饰,活用为动词,合乎法度。现在京这个地 方的城墙不合法度。非制:一般按杜注“不合法度,非先王之制”李运富《〈左传〉札 记》(《古汉语研究》)92年1期)认为“非”当训作否定副词“不”。“制”是动词“制止”(当 然断句也就不一样)。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是假设关系,意即“今京城不合法度, 不加制止,你将不堪。从此说。这样既不重复,又切合文意,祭仲劝谏的目的是要庄公 对弟弟行为加以限制,与下文“无使滋蔓,蔓,难图也。”一致。堪,动词,忍受,经得起 不堪,不能忍受,受不了。你将受不了。指你将经受不了这种违法行为的冲击,意思说, 先例一开,不合法度的事将接踵而来,郑君的统治权将受到挑战,这里不说共叔段在封 京后有什么活动,而是祭仲就京的城墙不合法度这件事向郑庄公提意见,说明共叔段 在扩充势力。 公曰.害:姜氏,指其母武姜,郑庄公与其母亲有严重的利害冲突,但这里称其 母为姜氏,是当时的习惯,并不是对他母亲的不敬。姜氏想要这样。焉,疑问代词作状 语,译为“怎么”。“辟”本可当“避免”“躲避”讲,这个意义后来写作“避”(古今字)。姜氏 想要这样,怎么躲避祸害呢??怎么躲避这祸害呢?? 姜氏有:“何厌”是“有”的宾语,什么满足。“何”是疑问代词,作“厌”的定语,“之”, 结构助词,强调前置宾语。姜氏有何厌,姜氏有什么满足呢。这种结构中的“何”有人认 为不应当看作前置宾语,而应为全句的状语,译为哪里”,姜氏哪里有满足??但这类 句子则不行:《盐铁论.能言》:“则执事亦何患何耻之有? 不如..蔓:“之”、“所”是双宾语,“之”与“为”是为动关系,“所”与“为”是一般动宾 关系。是为动双宾语。不如早点给他安排处所。注:不如早点安排他个地方。另一解 释:所,是动词“处”,即处置,不如早点对他进行处置。理由是:庄公已把京给段,已经给 他安排了处所,再言“给他安排个地方”自相矛盾,祭仲之意是认为京太大,封段不适当, 主张早点进行处置。无:表禁止的否定副词,不要。滋,滋长;蔓,蔓延。不要让他滋长 蔓延。这里指发展自己的势力,不要让他发展。这里用野草的滋长蔓延比拟势力的发 展,属于修辞学上的“拟物”。 蔓..乎:蔓,是一个独词句,假如蔓延开了。图,图谋,谋划,引申为对付,难以对 付。如果蔓延开了,就难以对付了。“蔓草ˆ蔓延的野草:犹,情态副词,尚且。况,进层 连词,何况。宠,地位尊贵。蔓延的野草尚且不能除掉,何况你尊贵的弟弟呢? 多行…待之:不义,义,是形容词,合理的。不义,不合理的。形容词性词组活用
度……不堪:度,本为名词,法度,受副词修饰,活用为动词,合乎法度。 现在京这个地 方的城墙不合法度。 非制:一般按杜注“不合法度,非先王之制”李运富《〈左传〉札 记》(《古汉语研究》)92 年 1 期)认为“非”当训作否定副词“不”。“制”是动词“制止”(当 然断句也就不一样)。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是假设关系,意即“今京城不合法度, 不加制止,你将不堪。从此说。这样既不重复,又切合文意,祭仲劝谏的目的是要庄公 对弟弟行为加以限制,与下文“无使滋蔓,蔓,难图也。”一致。堪,动词,忍受,经得起。 不堪,不能忍受,受不了。你将受不了。指你将经受不了这种违法行为的冲击,意思说, 先例一开,不合法度的事将接踵而来,郑君的统治权将受到挑战,这里不说共叔段在封 京后有什么活动,而是祭仲就京的城墙不合法度这件事向郑庄公提意见,说明共叔段 在扩充势力。 公曰……害:姜氏,指其母武姜,郑庄公与其母亲有严重的利害冲突,但这里称其 母为姜氏,是当时的习惯,并不是对他母亲的不敬。姜氏想要这样。焉,疑问代词作状 语,译为“怎么”。“辟”本可当“避免”“躲避”讲,这个意义后来写作“避”(古今字)。姜氏 想要这样,怎么躲避祸害呢?﹖怎么躲避这祸害呢?﹖ 姜氏…有:“何厌”是“有”的宾语,什么满足。“何”是疑问代词,作“厌”的定语,“之”, 结构助词,强调前置宾语。姜氏有何厌,姜氏有什么满足呢。这种结构中的“何”有人认 为不应当看作前置宾语,而应为全句的状语,译为“哪里”,姜氏哪里有满足?﹖但这类 句子则不行:《盐铁论.能言》:“则执事亦何患何耻之有?” 不如…蔓:“之”、“所”是双宾语,“之”与“为”是为动关系,“所”与“为”是一般动宾 关系。是为动双宾语。不如早点给他安排处所。注:不如早点安排他个地方。另一解 释:所,是动词“处”,即处置,不如早点对他进行处置。理由是:庄公已把京给段,已经给 他安排了处所,再言“给他安排个地方”自相矛盾,祭仲之意是认为京太大,封段不适当, 主张早点进行处置。无:表禁止的否定副词,不要。滋,滋长;蔓,蔓延。不要让他滋长 蔓延。这里指发展自己的势力,不要让他发展。这里用野草的滋长蔓延比拟势力的发 展,属于修辞学上的“拟物”。 蔓…乎:蔓,是一个独词句,假如蔓延开了。图,图谋,谋划,引申为对付,难以对 付。如果蔓延开了,就难以对付了。“蔓草”蔓延的野草;犹,情态副词,尚且。况,进层 连词,何况。宠,地位尊贵。蔓延的野草尚且不能除掉,何况你尊贵的弟弟呢﹖ 多行……待之:不义,义,是形容词,合理的。不义,不合理的。形容词性词组活用
为名词性词组,指不义之事,不合理的事。多做不合理的事。毙:本僦是仆倒,倒下去, 引申为垮台,栽斤斗。多做不合理的事,一定会自己垮台。子:尊称,您。姑,情态副词 姑且。之,指代共叔段自己垮台的事。您姑且等待它吧 这里主线是兄弟争权,暗线是母子矛盾。庄公明知共叔段在扩展势力,却装出若 无其事的样子,说共叔段多做不义之事,不用自己着急,他会自取灭亡的。他明知兄弟 不对,不进行教育,故意等待事态的发展。 既.已己:既而,时间副词,不久。而,语气助词,用在单音节的副词后补凑音节, 接近复音词词尾。不译。鄙,边邑,边境的城邑。贰,注[13]两属。贰于己即两属于自 己。本来西鄙、北鄙属于郑庄公,现叔段命令它臣属于自己,一地有二主,要两边交纳 贡赋。不久太叔又命令西部边邑和北部边邑两属于自己。 公..何:公子吕,是郑宗室,郑国大夫,又叫子封。国不堪贰:堪,①动词,忍受,贰, 指两属的情况,国家忍受不了两属的情况。②助动词,能。王僧儒《鼓瑟曲有所思》:“不 堪长织素,谁能独浣纱?ˆ堪、能对举。贰,两属。国家不能两属。若之何,固定结构 怎么办。你将怎么办?? 欲.心:“欲..事之与下句一样,是一个假设复句。欲,想要,打算。如果你想要 把郑国给太叔。请:表敬副词,有两个意思①是请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②是请对方做 某事。那么请允许我去侍奉他。如果你不把郑国给太叔,那么就请你除掉他。无,不 要。生:动词的使动用,带双宾语,使民生心,不要使老百姓产生二心。生民,是使动关 系;生心,是一般动宾关系 无庸.及:庸,用,本有的意义。不用除他。及,动词,赶上。赶上灾祸。不用 除掉他,他将自己赶上灾祸。93年1期《山西大学学报》,《注释斟酌》 (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分册,93年4期)举大量书证,认为先秦“及”有“危殆”、“危 害颠覆”义。有道理。不要除掉他,将自危,将自己害了自己。 这里庄公继续等待叔段的发展 太叔..延:贰,两属于自己的地方。以为,动词,作为。至,动词,到达。于,介词 现代汉语这类补语不用介词,不译。大叔又收取原来两属的地方作为自己的食邑,[领 土扩大]到了廪延。(叔段相当贪婪) 子封崩:可,助动词,可以,谓语省,矣,表已然的语气词,可以除掉他了。厚:本 义是山陵大,引申为土地扩大,势力雄厚。众,指百姓。土地扩大将得到很多百姓。暱
为名词性词组,指不义之事,不合理的事。多做不合理的事。毙:本僦是仆倒,倒下去, 引申为垮台,栽斤斗。多做不合理的事,一定会自己垮台。子:尊称,您。姑,情态副词, 姑且。之,指代共叔段自己垮台的事。您姑且等待它吧。 这里主线是兄弟争权,暗线是母子矛盾。庄公明知共叔段在扩展势力,却装出若 无其事的样子,说共叔段多做不义之事,不用自己着急,他会自取灭亡的。他明知兄弟 不对,不进行教育,故意等待事态的发展。 既……己:既而,时间副词,不久。而,语气助词,用在单音节的副词后补凑音节, 接近复音词词尾。不译。鄙,边邑,边境的城邑。贰,注[13]两属。贰于己即两属于自 己。本来西鄙、北鄙属于郑庄公,现叔段命令它臣属于自己,一地有二主,要两边交纳 贡赋。不久太叔又命令西部边邑和北部边邑两属于自己。 公…何:公子吕,是郑宗室,郑国大夫,又叫子封。 国不堪贰:堪,①动词,忍受,贰, 指两属的情况,国家忍受不了两属的情况。②助动词,能。王僧儒《鼓瑟曲有所思》:“不 堪长织素,谁能独浣纱?”堪、能对举。贰,两属。国家不能两属。若之何,固定结构。 怎么办。你将怎么办?﹖ 欲…心:“欲…事之”与下句一样,是一个假设复句。欲,想要,打算。如果你想要 把郑国给太叔。请:表敬副词,有两个意思①是请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②是请对方做 某事。那么请允许我去侍奉他。如果你不把郑国给太叔,那么就请你除掉他。。无,不 要。生:动词的使动用,带双宾语,使民生心,不要使老百姓产生二心。生民,是使动关 系;生心,是一般动宾关系。 无庸…及:庸,用,本有的意义。不用除他。及,动词,赶上。赶上灾祸。不用 除掉他,他将自己赶上灾祸。93 年 1 期《山西大学学报》,《<古代汉语>注释斟酌》 (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分册,93 年 4 期)举大量书证,认为先秦“及”有“危殆”、“危 害”“颠覆”义。有道理。不要除掉他,将自危,将自己害了自己。 这里庄公继续等待叔段的发展。 太叔…延:贰,两属于自己的地方。以为,动词,作为。至,动词,到达。于,介词, 现代汉语这类补语不用介词,不译。大叔又收取原来两属的地方作为自己的食邑,[领 土扩大]到了廪延。(叔段相当贪婪) 子封…崩:可,助动词,可以,谓语省,矣,表已然的语气词,可以除掉他了。厚:本 义是山陵大,引申为土地扩大,势力雄厚。众,指百姓。土地扩大将得到很多百姓。暱
从日匿声。与“昵”为一对异体字。暱,亲近。不义不暱:①两者是并列关系,不义于君, 不暱于兄。段对君不义,对兄不亲。②两者为条件关系,只要段不义于君,众就不暱于 段。只要他对君不义,百姓就不会亲附他。这是以推论方式出现的。(持此说,针对“厚 将得众”而言。)崩,本指山倒塌,引申为崩溃、垮台。“厚将崩”是一个紧缩的让步复句, 即使土地扩大,也将会自己垮台。 前面“贰”出现三次,注均译为“两属”这是根据杜注作的解释。有人认为这三处 贰”都不是数词和数词的活用。《说文.贝部》:贰,副益也。”段注:“当云副也,益 也。″益”意即增加,粘贴,倒向;副,《说文.刀部》:“副,判也。”即分剖、分裂。“贰” 有这两种意义,正属于训诂学上的反训。从一方来看是倒向、增加,对另一方来说,则 是分裂。这里西鄙北鄙倒向段自己是增益,对庄公来说,则为离畔、分裂。“贰于己指 倒向自己,“收贰”指收倒向自己的地方;“堪贰”的“贰”指分裂。生民心”指生离畔之 心。这种说法很有道理。(富金壁《读史札记两则》又谈“贰”有二义,一是有二心 二是投靠他人或另一方。对一方有二心就会投靠另一方。见《中国语文》2000年第3 期。 太叔….启之:完,修葺(qi),指修治城墙。荆贵生《〈左传〉文选教学札记三则》 见《古汉语研究》89年第2期。聚:①杜注:“完城郭,聚人民”②服虔“‘聚禾粟后人 持此二说。其实,“聚禾粟ˆ正确。将作战时,进行战争准备,聚集太多百姓反而増加耗 费。聚禾可供将士炊饭、饲马。聚粟供将士食用,两者不可或缺。《左传.襄公三十年》 写陈国当时处于战备状态亦云“聚禾粟,缮城郭ˆ这里“聚ˆ应指聚禾粟;缮,修缮;甲, 铠甲;兵,兵器。具,准备。卒,步兵。注释②,言“乘”指兵车。有人认为不妥。《韩 非子·外左下》:“是故循车马,比卒乘,以备戎事。”从未见注家把此“乘”注为车 子。杜预注:“步为卒,车曰乘。”只是指出两种战士的差别,即步兵曰卒,车兵曰乘 “乘”单独可指甲士(车士)。《左传·成公十三年》:“晋帅乘和,师必有大功。”杜 预注:“帅,军帅;乘,车士。”“卒乘”指战士,《左传·哀元年》写吴王阖庐与士兵 共甘苦,有“其所尝者,卒乘与焉。”乘,名词,车兵。大叔修治城墙,聚集禾粟;修缮 铠甲,准备步兵和车兵。(一言兵车)这里正好从三个方面叙述共叔段的战备情况。“完 聚加强防备和后勤;“缮甲兵ˆ搞好武器装备”;具卒乘ˆ准备有生力量搞好编制配备 若将“聚”解为“聚人民”则少了后勤一项。将袭郑:将要偷袭郑国[国都]。夫人,指姜氏。 启,本义是开门。“之”指段。启之,是为动关系,为之启。夫人将为他打开国都的城门
从日匿声。与“昵”为一对异体字。暱,亲近。不义不暱: ①两者是并列关系,不义于君, 不暱于兄。段对君不义,对兄不亲。②两者为条件关系,只要段不义于君,众就不暱于 段。只要他对君不义,百姓就不会亲附他。这是以推论方式出现的。(持此说,针对“厚 将得众”而言。)崩,本指山倒塌,引申为崩溃、垮台。“厚将崩”是一个紧缩的让步复句, 即使土地扩大,也将会自己垮台。 前面“贰”出现三次,注均译为“两属”这是根据杜注作的解释。有人认为这三处 “贰”都不是数词和数词的活用。《说文.贝部》:“贰,副益也。”段注:“当云副也,益 也。”“益”意即增加,粘贴,倒向;副,《说文.刀部》:“副,判也。”即分剖、分裂。“贰” 有这两种意义,正属于训诂学上的反训。从一方来看是倒向、增加,对另一方来说,则 是分裂。这里西鄙北鄙倒向段自己是增益,对庄公来说,则为离畔、分裂。“贰于己”指 倒向自己,“收贰”指收倒向自己的地方;“堪贰”的“贰”指分裂。”“生民心”指生离畔之 心。这种说法很有道理。(富金壁《读史札记两则》又谈“贰”有二义,一是有二心, 二是投靠他人或另一方。对一方有二心就会投靠另一方。见《中国语文》2000 年第 3 期。 太叔…启之:完,修葺( qì),指修治城墙。荆贵生《〈左传〉文选教学札记三则》 见《古汉语研究》89 年第 2 期。聚: ①杜注:“完城郭,聚人民” ②服虔“聚禾粟”后人 持此二说。其实,“聚禾粟”正确。将作战时,进行战争准备,聚集太多百姓反而增加耗 费。聚禾可供将士炊饭、饲马。聚粟供将士食用,两者不可或缺。《左传.襄公三十年》 写陈国当时处于战备状态亦云“聚禾粟,缮城郭”这里“聚”应指聚禾粟;缮,修缮;甲, 铠甲;兵,兵器。具,准备。卒,步兵。注释②,言“乘”指兵车。有人认为不妥。《韩 非子·外左下》:“是故循车马,比卒乘,以备戎事。”从未见注家把此“乘”注为车 子。杜预注:“步为卒,车曰乘。”只是指出两种战士的差别,即步兵曰卒,车兵曰乘。 “乘”单独可指甲士(车士)。《左传·成公十三年》:“晋帅乘和,师必有大功。”杜 预注:“帅,军帅;乘,车士。”“卒乘”指战士,《左传·哀元年》写吴王阖庐与士兵 共甘苦,有“其所尝者,卒乘与焉。”乘,名词,车兵。大叔修治城墙,聚集禾粟;修缮 铠甲,准备步兵和车兵。(一言兵车)这里正好从三个方面叙述共叔段的战备情况。“完 聚”加强防备和后勤;“缮甲兵”搞好武器装备”;“具卒乘”准备有生力量搞好编制配备。 若将“聚”解为“聚人民”则少了后勤一项。将袭郑:将要偷袭郑国[国都]。夫人,指姜氏。 启,本义是开门。“之”指段。启之,是为动关系,为之启。夫人将为他打开国都的城门
公..京:其期,他的日期,指共叔段袭郑的日期。段既然是偷袭,自然袭郑的日期 是秘密的,庄公却听见他袭郑的日期,说明他表面不动声色,却早有准备。可矣:可以行 动了,可以除掉他了。“矣”表已然的语气词。帅,动词,率领。乘,量词,一乘有一车四 马,甲士三人,在车上;步卒七十二人,在车的两旁步行。二百乘有1.5万人。以,目的 连词。伐,讨伐。伐、袭:都指军事上进攻,有区别:“伐”是公开宣战,是正式战争,一般 都有发动战争的借口,进军时配有钟鼓,,是中性词。袭,偷袭,更富于秘密性质,乘人不 备而突然地、偷偷地进攻,是贬义词。命令子封率领两百乘战车讨伐京邑。 京.共:京地的人背叛了大叔段。于,介词,去掉不译。诸:①兼词,是“之于”的 合音,“之”指大叔,“于”引介地点。②代词“之”,指段。持此说。一是因为:古汉语中补 语不用介词的很多。二是因为有的句中‘诸”不能解为“之于”,只是一个代词或介词 《左传.僖公十三年》:"秦伯谓子桑曰:与诸乎??”(晋国发生饥荒,派人向秦国请求 籴米,秦穆公对子桑说,给他们吗?)这里‘诸”只能讲成是代词,非“之于”,也非“之乎” 《大戴礼.子张问入宫》:“故佚诸取人,劳于治事。”(所以由于用人自己就安逸,因为 亲自处理政事自己就劳苦。)“诸”“于”相对为文,都是介词。三是讲成兼词,不利于分 析句子结构。庄公到鄢地讨伐他 五月辛丑:指隐公元年五月二十三日。辛 丑,是用以记日的干支。郑伯克段于鄢,是郑伯与段矛盾发展的结果,时间非常重要,所 以史官特别记下了这一具体日期。出奔,奔,奔跑,逃跑。出奔:出逃,实际是政治避难 共,共国。太叔出逃到共国。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书,动词,写,记载。书曰:写道,指《春秋》经写 道:郑伯在鄢地战胜段。段不……不言弟:公叔段不象弟弟,所以不说“弟”字。如 克:象两个国君打仗,所以说“克”。称…教也:称郑庄公为郑伯,讥讽他以弟弟失 去教育。谓之郑志:谓:认为。“之”这,这样写体现了郑庄公的本意。郑:郑庄公。 意:意图,心意(作者认为“郑…鄢”正好体现了郑庄公的本意:故意让弟弟犯错误, 最后收拾他。)不言出奔,难之也:不说出奔,是因为对这感到困难。 遂..悔之:遂①副词,就②承接连词,于是,表事情前后的连续性。寘,同“置”, 放置,安置,这里有“放逐ˆ的意思。城颕,地名。于是把姜氏放逐在城颍。而,而且。誓 之:誓,发誓。誓于之:向她发誓说。及,动词,到。黄泉,地下的泉水,颜色是黄色。此 指死后埋葬的墓穴。“到墓穴”,是死的委婉说法,属于修辞学上的“讳饰”。不到死的 时候。无:不。相:①互相,互相见面。②偏相,指“你”。不到死的时候,我们不要互相
公…京:其期,他的日期,指共叔段袭郑的日期。段既然是偷袭,自然袭郑的日期 是秘密的,庄公却听见他袭郑的日期,说明他表面不动声色,却早有准备。可矣:可以行 动了,可以除掉他了。“矣”表已然的语气词。帅,动词,率领。乘,量词,一乘有一车四 马,甲士三人,在车上;步卒七十二人,在车的两旁步行。二百乘有 1.5 万人。以,目的 连词。伐,讨伐。伐、袭:都指军事上进攻,有区别:“伐”是公开宣战,是正式战争,一般 都有发动战争的借口,进军时配有钟鼓,,是中性词。袭,偷袭,更富于秘密性质,乘人不 备而突然地、偷偷地进攻,是贬义词。命令子封率领两百乘战车讨伐京邑。 京…共:京地的人背叛了大叔段。于,介词,去掉不译。诸: ①兼词,是“之于”的 合音,“之”指大叔,“于”引介地点。②代词“之”,指段。持此说。一是因为:古汉语中补 语不用介词的很多。二是因为有的句中“诸”不能解为“之于”,只是一个代词或介词。 《左传.僖公十三年》:"“秦伯谓子桑曰:与诸乎?﹖”(晋国发生饥荒,派人向秦国请求 籴米,秦穆公对子桑说,给他们吗?)这里“诸”只能讲成是代词,非“之于”,也非“之乎”。 《大戴礼.子张问入宫》:“故佚诸取人,劳于治事。”(所以由于用人自己就安逸,因为 亲自处理政事自己就劳苦。)“诸”“于”相对为文,都是介词。三是讲成兼词,不利于分 析句子结构。庄公到鄢地讨伐他。 五月辛丑:指隐公元年五月二十三日。辛 丑,是用以记日的干支。郑伯克段于鄢,是郑伯与段矛盾发展的结果,时间非常重要,所 以史官特别记下了这一具体日期。出奔,奔,奔跑,逃跑。出奔:出逃,实际是政治避难。 共,共国。太叔出逃到共国。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书,动词,写,记载。书曰:写道,指《春秋》经写 道:郑伯在鄢地战胜段。段不……不言弟:公叔段不象弟弟,所以不说“弟”字。如…… 克:象两个国君打仗,所以说“克”。称…教也:称郑庄公为郑伯,讥讽他以弟弟失 去教育。谓之郑志:谓:认为。“之”这,这样写体现了郑庄公的本意。郑:郑庄公。 意:意图,心意(作者认为“郑…鄢”正好体现了郑庄公的本意:故意让弟弟犯错误, 最后收拾他。)不言出奔,难之也:不说出奔,是因为对这感到困难。 遂…悔之: 遂①副词,就②承接连词,于是,表事情前后的连续性。寘 ,同“置”, 放置,安置,这里有“放逐”的意思。城颍,地名。于是把姜氏放逐在城颍。而,而且。誓 之:誓,发誓。誓于之:向她发誓说。及,动词,到。黄泉,地下的泉水,颜色是黄色。此 指死后埋葬的墓穴。“到墓穴”,是死的委婉说法,属于修辞学上的“讳饰”。不到死的 时候。无:不。相: ①互相,互相见面。②偏相,指“你”。不到死的时候,我们不要互相
见面。一辈子也不见面。既而悔之:不久后悔这样做。 颖.公:颖考叔,郑国的大夫。颍谷,郑国边邑。封人,管理边界的官。古代的官 吏名称有的在“人”前加一个表示工作性质的字:如鼓人、牛人、仓人、玉人等。封:疆 界。封人,使是管理疆界的官吏。颍考叔当了颍谷的封人。听到这件事。有献于公:“有” 后所献的东西省,“献”是动词,进献。于,介词,引介献给的对象。有东西献给庄公。(注 译为有所献。“献”则为动作名,“于”,介词,对。对庄公有进献的东西。)(另一说认 为,“有”有代词作用,当“有人“有物”讲。) 公…问之:赐之食,双宾语,庄公赐给他食物。食,动词,吃。,舍,舍弃,引申为 放下、留下。他吃的时候留下肉(不吃)。庄公问他。 对曰遗之:我有母亲,她全吃过我的食物。皆,语义指向为宾语。她吃遍了我 的食物。羹,指带汁的肉食。类似今天的红烧肉。没有吃过您的肉食。请:表敬副词, 请你允许我。以,介词,宾语省略。遗:赠与,送给。请你允许我把这送给她 尔有…无:尔,你,上对下才用尔有母遗:。有人认为:母、遗是双宾语,“母”是间 接宾语,向谁送,遗,动词活用为名词,指“赠与的东西”。你有给母亲的东西。不妥。庄 公是一国之君,谁也知道他有的是财物,他也没有必要这样说。这句也不是兼语句式 是连动句式。你有母[可]遗,你有母亲可送东西。緊:句首语气词。我独无:“独”表仅 限的范围副词,语义指向为主语“我”。我独独没有。唯独我没有母亲可送东西。独,也 有人讲成是副词,“偏偏” 敢悔每:敢,表敬副词,冒昧。何谓,谓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冒昧地问问您 说什么呀??语之故悔:之故、之悔,是双宾语。“之”都指颖考叔。故,缘故,指没 有母亲的缘故。且,并且。悔,本为动词,后悔,此指后悔的事。庄公告诉他自己没有母 亲的缘故,并且告诉他自己后悔的事 君…不然:何患,患何,忧虑、担心什么。焉,疑问语气词,呢。你担心什么呢? 书 若,假设连词,如果。阙,通“掘”,挖。及,介词,到。如果挖地到泉水, 如果挖地挖到有泉水的地方。隧:①名词,隧道,活用为动词,挖隧道。而,承接连词, 连接两个动词谓语。译为而后”挖隧道而后互相见面。不太好。②隧,名词作状语。 在隧道里。而,结构助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其:语气词。然,指示代词,这样,指与前 面誓言一样。谁说不是这样呢??庄公听从了他的意见。 公入….初:入,指入隧道。而,连词,而后,表两事相接。赋,赋诗。其乐,有的
见面。一辈子也不见面。既而悔之:不久后悔这样做。 颖…公:颖考叔,郑国的大夫。颍谷,郑国边邑。封人,管理边界的官。古代的官 吏名称有的在“人”前加一个表示工作性质的字:如鼓人、牛人、仓人、玉人等。封:疆 界。封人,使是管理疆界的官吏。颍考叔当了颍谷的封人。听到这件事。有献于公:“有” 后所献的东西省,“献”是动词,进献。于,介词,引介献给的对象。有东西献给庄公。(注 译为有所献。“献”则为动作名,“于”,介词,对。对庄公有进献的东西。)(另一说认 为,“有”有代词作用,当“有人”“有物”讲。) 公……问之:赐之食,双宾语,庄公赐给他食物。食,动词,吃。,舍,舍弃,引申为 放下、留下。他吃的时候留下肉(不吃)。庄公问他。 对曰……遗之:我有母亲,她全吃过我的食物。皆,语义指向为宾语。她吃遍了我 的食物。羹,指带汁的肉食。类似今天的红烧肉。没有吃过您的肉食。请:表敬副词, 请你允许我。以,介词,宾语省略。遗:赠与,送给。请你允许我把这送给她。 尔有……无:尔,你,上对下才用尔有母遗:。有人认为:母、遗是双宾语,“母”是间 接宾语,向谁送,遗,动词活用为名词,指“赠与的东西”。你有给母亲的东西。不妥。庄 公是一国之君,谁也知道他有的是财物,他也没有必要这样说。这句也不是兼语句式, 是连动句式。你有母[可]遗,你有母亲可送东西。繄:句首语气词。我独无:“独”表仅 限的范围副词,语义指向为主语“我”。我独独没有。唯独我没有母亲可送东西。独,也 有人讲成是副词,“偏偏”。 敢……悔:敢,表敬副词,冒昧。何谓,谓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冒昧地问问您 说什么呀?﹖语之故……悔:之故、之悔,是双宾语。“之”都指颖考叔。故,缘故,指没 有母亲的缘故。且,并且。悔,本为动词,后悔,此指后悔的事。庄公告诉他自己没有母 亲的缘故,并且告诉他自己后悔的事。 君……不然:何患,患何,忧虑、担心什么。焉,疑问语气词,呢。你担心什么呢? 书…… 若,假设连词,如果。阙,通“掘” ,挖。及,介词,到。如果挖地到泉水, 如果挖地挖到有泉水的地方。隧: ①名词,隧道,活用为动词,挖隧道。而,承接连词, 连接两个动词谓语。译为“而后”挖隧道而后互相见面。不太好。②隧,名词作状语。 在隧道里。而,结构助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其:语气词。然,指示代词,这样,指与前 面誓言一样。谁说不是这样呢?﹖庄公听从了他的意见。 公入……初:入,指入隧道。而,连词,而后,表两事相接。赋,赋诗。其乐,有的
注释注:其,远指代词,那。因为赋诗说的是当时自己的感受。所以“其”当为近指代词, 这。其乐,这种快乐。也,语气助词,用在主语后表停顿。融融,叠音单纯词,形容快乐 的样子。洩洩,与之同。都不能完全直译。这有多么快乐啊,庄公进入隧道而后赋诗:“我 在大隧中间,这有多么快乐啊”姜氏走出隧道而后赋诗说:"我走到大隧的外面,这有 多么舒畅啊。”为:作,恢复。如,联系动词,。于是作母亲作儿子就象当初一样。于是 恢复母子关系,就象当初一样。 这两部分写庄公与其母姜氏矛盾一时激化,后来听取颖考叔的建议,恢复了母子 关系 君子.公:作者的假。《左传》中常见。纯,一言笃厚,忠实厚道。二言“大,大 大地颍考叔,大大地孝顺啊。施:延,指影响。及,介词,到。爱他的母亲。从而影响到 庄公。匮:尽。锡,通“赐”,给与。尔类。你的同类。孝子的孝没有穷尽,永远把它赐 给你的同类。注[4]。另一说:类,善。永远赐给你善心。(吕庆业《“永赐尔类”解》 见《古汉语研究》95年1期。其,语气词。是之谓:“是”,是宾语。“之”结构助词。谓 是。大概是说这种情况吧! 这篇文章人物性格鲜明:庄公老谋深算、叔段贪得无厌,姜氏偏心狠毒
注释注:其,远指代词,那。因为赋诗说的是当时自己的感受。所以“其”当为近指代词, 这。其乐,这种快乐。也,语气助词,用在主语后表停顿。融融,叠音单纯词,形容快乐 的样子。洩洩,与之同。都不能完全直译。这有多么快乐啊,庄公进入隧道而后赋诗:“我 在大隧中间,这有多么快乐啊”姜氏走出隧道而后赋诗说:"“我走到大隧的外面,这有 多么舒畅啊。”为:作,恢复。如,联系动词,。于是作母亲作儿子就象当初一样。于是 恢复母子关系,就象当初一样。 这两部分写庄公与其母姜氏矛盾一时激化,后来听取颖考叔的建议,恢复了母子 关系。 君子…公:作者的假 。《左传》中常见。纯,一言笃厚,忠实厚道。二言“大,大 大地”颍考叔,大大地孝顺啊。施:延,指影响。及,介词,到。爱他的母亲。从而影响到 庄公。匮:尽。锡,通“赐”,给与。尔类。你的同类。孝子的孝没有穷尽,永远把它赐 给你的同类。注[4]。另一说:类,善。永远赐给你善心。(吕庆业《“永赐尔类”解》, 见《古汉语研究》95 年 1 期。其,语气词。是之谓:“是”,是宾语。“之”结构助词。谓 是。大概是说这种情况吧! 这篇文章人物性格鲜明:庄公老谋深算、叔段贪得无厌,姜氏偏心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