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莎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娜塔莎(俄国)列夫· 托尔斯泰
电影《战争与和平》中娜塔莎的多种形象 柳德米拉·萨维利 奥黛丽·赫本 耶娃饰演的娜塔莎 饰演的娜塔莎
电影《战争与和平》中娜塔莎的多种形象 柳德米拉·萨维利 耶娃饰演的娜塔莎 奥黛丽·赫本 饰演的娜塔莎
C.A,贝尔斯和T,A,贝尔斯 摄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 照片中左为G·A·贝尔斯(托尔斯泰夫人),右 为她的妹妹T·A·贝尔斯(娜塔莎的原型
照片中左为C·A·贝尔斯(托尔斯泰夫人),右 为她的妹妹T·A·贝尔斯(娜塔莎的原型)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 托尔斯泰
作者简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8月28日出生于俄国 图拉省克拉皮文县一个名门贵族之家,其谱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 远祖在彼得一世时获得封爵。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参加过 1812年卫国战争,以中校衔退役。母亲玛丽娅·尼古拉耶芙娜是 尼·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1830年8月7日,托尔斯泰的母 亲去世。1837年1月10日全家从雅斯纳雅·波良纳庄园迁往莫斯 科。6月21日托尔斯泰的父亲去世。1841年8月30日他的监护人 姑母阿·伊·奥斯坚一萨肯去世后,他改由住在喀山的姑母 彼·伊·尤什科娃监护。于是他全家迁到喀山。 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9月20日, 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文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文专业,准备 当外交官。期终考试不及格,1845年9月13日,托尔斯泰转入喀 山大学法律系学习。他不专心学业,迷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 学尤其是道德哲学产生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受到卢 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在大学 时代,他已注意到平民出身的同学的优越性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8 月28日出生于俄国 图拉省克拉皮文县一个名门贵族之家,其谱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 远祖在彼得一世时获得封爵。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参加过 1812年卫国战争,以中校衔退役。母亲玛丽娅·尼古拉耶芙娜是 尼·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1830年8月7日,托尔斯泰的母 亲去世。1837年1 月10日全家从雅斯纳雅·波良纳庄园迁往莫斯 科。6 月21日托尔斯泰的父亲去世。1841年8 月30日他的监护人 姑母阿·伊·奥斯坚—萨肯去世后,他改由住在喀山的姑母 彼·伊·尤什科娃监护。于是他全家迁到喀山。 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9 月20日, 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文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文专业,准备 当外交官。期终考试不及格,1845年9 月13日,托尔斯泰转入喀 山大学法律系学习。他不专心学业,迷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 学尤其是道德哲学产生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受到卢 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在大学 时代,他已注意到平民出身的同学的优越性。 作者简介
1847年4月,因为成绩不好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 这是他母亲的陪嫁产业,在兄弟分家产时归他所有,他漫长一生 的绝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回到庄园后,他企图改善农民生活, 因得不到农民信任而中止。1849年4月,曾到彼得堡应法学学士 考试,只考了两门课就突然回家。这年秋天,为农民子弟兴办学 校。从11月起,名义上在图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职,实际上却周旋 于亲友和莫斯科上流社会之间。次年12月被提升为十四品文官 但他渐渐对这种生活和环境感到厌倦,1851年4月底,随同服军 役的长兄尼古拉赴高加索,以志愿兵身份参加袭击山民的战役 后作为四等炮兵下士在高加索部队中服役两年半。虽然表现优异, 但也有赖亲戚的提携才晋升为准尉。1854年3月,他加入多瑙河 部队。克里木战争开始后,自愿调赴塞瓦斯托波尔,曾在最危险 的第四号棱堡任炮兵连长,并参加这个城市最后的防御战。在各 次战役中,他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 加强了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
1847年4 月,因为成绩不好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 这是他母亲的陪嫁产业,在兄弟分家产时归他所有,他漫长一生 的绝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回到庄园后,他企图改善农民生活, 因得不到农民信任而中止。1849年4 月,曾到彼得堡应法学学士 考试,只考了两门课就突然回家。这年秋天,为农民子弟兴办学 校。从11月起,名义上在图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职,实际上却周旋 于亲友和莫斯科上流社会之间。次年12月被提升为十四品文官, 但他渐渐对这种生活和环境感到厌倦,1851年4 月底,随同服军 役的长兄尼古拉赴高加索,以志愿兵身份参加袭击山民的战役, 后作为四等炮兵下士在高加索部队中服役两年半。虽然表现优异, 但也有赖亲戚的提携才晋升为准尉。1854年3 月,他加入多瑙河 部队。克里木战争开始后,自愿调赴塞瓦斯托波尔,曾在最危险 的第四号棱堡任炮兵连长,并参加这个城市最后的防御战。在各 次战役中,他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 加强了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
1855年11月,他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是自传体 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青年》 (1859),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 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绅士的 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 而下改革而在自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矛盾重重,但找 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 生活。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后又 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 福》。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 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 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 应“平民化”。这些思想鲜明地体现在其中篇小说《哥萨克》 (1852~1862)之中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这是他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
1855年11月,他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是自传体 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青年》 (1859),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 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绅士的 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 而下改革而在自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矛盾重重,但找 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 生活。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后又 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 福》。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 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 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 应“平民化”。这些思想鲜明地体现在其中篇小说《哥萨克》 (1852~1862)之中。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这是他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 《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炉火纯青。 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 (1879—1882) 80年代创作了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 (189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 (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 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 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 最深刻、最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 走,11月20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 人生旅程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 《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炉火纯青。 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 (1879一1882)。 80年代创作了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 (189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 (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 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 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 最深刻、最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 走,11月20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 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