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中国经济大讲堂: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19,文件大小:63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中国经济大讲堂 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 科学技术部部长徐冠华 (2005年10月15日) 大家都知道,10月12日发生了一件全国人民期待已久、全世 界瞩目的大事,那就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发射 成功了。这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的综 合科技实力上升到个新的发阶段。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经 济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正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经济生活和社会 生活方式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主要包括三个问 题。第一个问题是,当代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谈谈科 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各国的科 技发展战略等。第二个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提出的重 要需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增长目标、突破资源环境 的瓶颈约束,提高农业、工业、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的核心竞

1 中国经济大讲堂 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 科学技术部部长 徐冠华 (2005 年 10 月 15 日) 大家都知道,10 月 12 日发生了一件全国人民期待已久、全世 界瞩目的大事,那就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发射 成功了。这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的综 合科技实力上升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经 济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正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经济生活和社会 生活方式。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主要包括三个问 题。第一个问题是,当代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谈谈科 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各国的科 技发展战略等。第二个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提出的重 要需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增长目标、突破资源、环境 的瓶颈约束,提高农业、工业、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的核心竞

争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都对科技提出了重要的需求。最后 讲一个问题是,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思考。主要谈谈未来十五年我 们科技发展的战潞略思路、战略部署及重点任务等。 下面谈第一个问题: 一、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1.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技革命正在孕育着历史性的重大 突破,科技经济·体化趋势日趋明显,科学技术正在成为推动经济 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世界各国对技发展都给予高度重视。 一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不断引发新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据专家们统计最近三十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2000 年的总和还要多。据此推算,人类知识总量翻番的时间在20世 纪中期需要50年,而到2020年前后只需要73天。人类在2020 年所拥有的知识当中,有90%现在还没有创造出来。当前人类知识 增长的趋势可以用指数函数来描述,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知识 爆炸”。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 相互交叉渗透,导致众多跨学科领域的诞生。最近几十年来,交叉 学科和新兴学科发展迅速,学科分支已经从上个世纪初600多门

2 争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都对科技提出了重要的需求。最后 讲一个问题是,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思考。主要谈谈未来十五年我 们科技发展的战略思路、战略部署及重点任务等。 下面谈第一个问题: 一、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1.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技革命正在孕育着历史性的重大 突破,科技经济一体化趋势日趋明显,科学技术正在成为推动经济 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世界各国对科技发展都给予高度重视。 一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不断引发新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据专家们统计,最近三十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 2000 年的总和还要多。据此推算,人类知识总量翻一番的时间在 20 世 纪中期需要 50 年,而到 2020 年前后只需要 73 天。人类在 2020 年所拥有的知识当中,有 90%现在还没有创造出来。当前人类知识 增长的趋势可以用指数函数来描述,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知识 爆炸”。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 相互交叉渗透,导致众多跨学科领域的诞生。最近几十年来,交叉 学科和新兴学科发展迅速,学科分支已经从上个世纪初 600 多门

发展到现在6000多门。纳米、生命、信息认知科学的融合,推 动着人类整体认识能力的飞跃。科学技术发展将步入一个前所未有 的创新密集时代 二是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缩短不断造就新的追赶和超越机会 在十九世纪,电的发明到应用时隔282年,电磁波通信时隔26年 而到了二十世纪,集成电路的应用仅仅用了7年的时间,而激光器 仅仅用了1年。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呈指数增长,如电话走进50% 的美国家庭用了长达60年的时间,而互联网进入50%的美国家庭 只用了5年时间。还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砖头般的“大哥大 曾透出过的尊贵,到今天,手机早已成为普通的通讯工具。大街上 少男少女手持的—款款时尚手机,成为现代大都市街头的一景。成 为时尚的当然不仅只有手机,上网也是近几年的新时尚。中央电视 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几小时之内就有三百多万人点击上网,参与有 奖收看活动。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现互联网上网人数已达5910 万人,网站数量37.1万个,联网计算机2083万台,跃居全球第二 位。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等基于网络的各种活动,近几 年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人类基因组、超导、纳米等许多基础硏究 的成果,在中间阶段就已申请了专利。总的来看,当前,在纳米技

3 发展到现在 6000 多门。纳米、生命、信息、认知科学的融合,推 动着人类整体认识能力的飞跃。科学技术发展将步入一个前所未有 的创新密集时代。 二是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缩短,不断造就新的追赶和超越机会。 在十九世纪,电的发明到应用时隔 282 年,电磁波通信时隔 26 年, 而到了二十世纪,集成电路的应用仅仅用了 7 年的时间,而激光器 仅仅用了 1 年。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呈指数增长,如电话走进 50% 的美国家庭用了长达 60 年的时间,而互联网进入 50%的美国家庭 只用了 5 年时间。还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砖头般的“大哥大” 曾透出过的尊贵,到今天,手机早已成为普通的通讯工具。大街上, 少男少女手持的一款款时尚手机,成为现代大都市街头的一景。成 为时尚的当然不仅只有手机,上网也是近几年的新时尚。中央电视 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几小时之内就有三百多万人点击上网,参与有 奖收看活动。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现互联网上网人数已达 5910 万人,网站数量 37.1 万个,联网计算机 2083 万台,跃居全球第二 位。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等基于网络的各种活动,近几 年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人类基因组、超导、纳米等许多基础研究 的成果,在中间阶段就已申请了专利。总的来看,当前,在纳米技

术、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不少国家都处在相的起点上。后发国 家完全有可能在这些领域实现突破,带动整体科技竞争力的跃升。 三是科学理论超前发展,引领新的技术和生产方向。历史上科 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基本处于从属地位,生产实际的需要刺激了技 术的发展,并进步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二十世纪以来, 生产、技术、科学的相互作用机制岀现了逆转现象,科学理论不仅 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而且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 的途径。比如,先有了量子理论,而后促进了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 机的发展,奠定了信息产业的基础;运用相对论和原子核裂变原理 形成了核技术,引发了核飪工业;运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最新 成就,发展了生物技术,并催生具有巨大潜质的生物技术产业。所 以,当代的科学技术往往是理论超前性的,也是知识密集型的。科 学技术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它在经济发展中必然成为主导力量。以 信息技术为例,十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极大地促进 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变革,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迅速 崛起,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有 机结合,有力地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美国信息技术的大力 发展带来了超过110个月的经济长期繁荣。在未来几十年里,世界

4 术、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不少国家都处在相近的起点上。后发国 家完全有可能在这些领域实现突破,带动整体科技竞争力的跃升。 三是科学理论超前发展,引领新的技术和生产方向。历史上科 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基本处于从属地位,生产实际的需要刺激了技 术的发展,并进一步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二十世纪以来, 生产、技术、科学的相互作用机制出现了逆转现象,科学理论不仅 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而且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 的途径。比如,先有了量子理论,而后促进了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 机的发展,奠定了信息产业的基础;运用相对论和原子核裂变原理 形成了核技术,引发了核能工业;运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最新 成就,发展了生物技术,并催生具有巨大潜质的生物技术产业。所 以,当代的科学技术往往是理论超前性的,也是知识密集型的。科 学技术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它在经济发展中必然成为主导力量。以 信息技术为例,二十世纪 70 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极大地促进 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变革,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迅速 崛起,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有 机结合,有力地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美国信息技术的大力 发展带来了超过 110 个月的经济长期繁荣。在未来几十年里,世界

科学技术的突破,将进一步引发人类社会新的变革,对全球各国经 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向。 四是科技全球化加快,自主创新前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 因素。科技竞争日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发达国家充分利用自 身的技术和资本优势保持领先地位,并以知识产权、技术壁垒等新 的贸易手段对其他国家实施压制或进行技术控制。发展中国家由于 自主创新能力匮乏,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经济安全问题 第一,发达国家用技术控制市场。据统计,目前全世界86%的 研发投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是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凭借科 技优势和建立在科技优势基础上的国际规则,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 司形成了对世界市场特别是高技术市场的高度萃断,从中获取大量 超额利润。例如,微软和英特尔构建的ⅥNEL联盟,每台使用英 特尔处理器的个人电脑(PC)都会预装套 WINDOWS操作系统 占到有些PC机销售成本的50%,尽管其中绝大多数功能并不是一 般消费者所需要的但却不得不付出大约100美元左右的额外费用。 第二,发达国家用技术控制资源。目前,对空间资源、海洋资 源和生物资源等战略资源的争夺已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在空间领

5 科学技术的突破,将进一步引发人类社会新的变革,对全球各国经 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四是科技全球化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 因素。科技竞争日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发达国家充分利用自 身的技术和资本优势保持领先地位,并以知识产权、技术壁垒等新 的贸易手段对其他国家实施压制或进行技术控制。发展中国家由于 自主创新能力匮乏,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经济安全问题。 第一,发达国家用技术控制市场。据统计,目前全世界 86%的 研发投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是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凭借科 技优势和建立在科技优势基础上的国际规则,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 司形成了对世界市场特别是高技术市场的高度垄断,从中获取大量 超额利润。例如,微软和英特尔构建的 WINTEL 联盟,每台使用英 特尔处理器的个人电脑(PC)都会预装一套 WINDOWS 操作系统, 占到有些 PC 机销售成本的 50%,尽管其中绝大多数功能并不是一 般消费者所需要的,但却不得不付出大约 100 美元左右的额外费用。 第二,发达国家用技术控制资源。目前,对空间资源、海洋资 源和生物资源等战略资源的争夺已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在空间领

域,美国正在全面实施太空控制战略,俄罗斯、欧盟、日本和印度 等国家也都进行了重点部署,美国正在加紧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和太空侦察情报系统,欧洲航天局在全球定位系统和太空观测等领 域也急起直追。海洋是生命的摇篮,美国正在讨论要将海浄投入增 加一倍,日本建造了比美国同类船只大三四倍的大洋铓探船,輖国 也提出了“海洋开发的全球化与信息化”目标。生物资源对各国都 将具有高度的战略意义,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优势对生物资源的抡夺 已进入白热化状态,学术界把这种现象称为“生命专利圈地"。举个 例子,几年前,一种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野生大豆品种, 被美国家研究机构将基因标记申请专利,这意味着我们今后也有 可能不得不面对“种中国豆,向美国人付钱”的被动局面。 第三,发达国家用技术控制媒体。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和 普及,计算机、通讯和网络等技术已成为当今最主要的信息资源载 体。美欧等发达国家凭借其掌握的先进信息技术,通过对各种传媒 话语权的控制,在传播西方意识形态、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占据主 导地位,甚至以此影响和干扰他国重大决策。 综合世界各国对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预则,未来科学技术发展

6 域,美国正在全面实施太空控制战略,俄罗斯、欧盟、日本和印度 等国家也都进行了重点部署,美国正在加紧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和太空侦察情报系统,欧洲航天局在全球定位系统和太空观测等领 域也急起直追。海洋是生命的摇篮,美国正在讨论要将海洋投入增 加一倍,日本建造了比美国同类船只大三四倍的大洋钻探船,韩国 也提出了“海洋开发的全球化与信息化”目标。生物资源对各国都 将具有高度的战略意义,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优势对生物资源的抢夺 已进入白热化状态,学术界把这种现象称为“生命专利圈地”。举个 例子,几年前,一种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野生大豆品种, 被美国一家研究机构将基因标记申请专利,这意味着我们今后也有 可能不得不面对“种中国豆,向美国人付钱”的被动局面。 第三,发达国家用技术控制媒体。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和 普及,计算机、通讯和网络等技术已成为当今最主要的信息资源载 体。美欧等发达国家凭借其掌握的先进信息技术,通过对各种传媒 话语权的控制,在传播西方意识形态、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占据主 导地位,甚至以此影响和干扰他国重大决策。 综合世界各国对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未来科学技术发展

的优先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科学和技术。基本判断是信息科学技术仍然是实现经 济持续增长的主导力量,是知识型社会的基础科学技术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快速发展的生命科学及生物技术 将解决农业持续增长以及人口与健康领或的问题,为提高人类的生 活质量发挥关键作用,甚至为发展新的资源、能原提供新的重要途 径。未来15年内有可能形成和信息产业并驾齐驱、充满活力的生 物技术产业群 —能源科学和技术。发展重点是开发高效的节能技术和末来 的新能原技术,特别是氢能可再生能源、第四代核能技支术和未来 的热核聚变能等,为解决未来的能原问题开辟新的途径。 纳米科学和技术。继互联网、基因等名词成为人们关注 的热点后,“纳米”一词也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眼帘。一纳米仅 为十亿分之一米,在纳米尺度下所表现出来的众多新奇物理现象, 正在向人们展示一个全新的微观世界,孕育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 和产业革命。纳米电子学将极大增强信息技术能力,纳米生物医 学将为人类提供新的治疗疾病手段;各种纳米材料将广泛应用于 众多领域。据有关专家估计,在未来20年里,全球纳米技术市场

7 的优先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科学和技术。基本判断是信息科学技术仍然是实现经 济持续增长的主导力量,是知识型社会的基础科学技术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快速发展的生命科学及生物技术, 将解决农业持续增长以及人口与健康领域的问题,为提高人类的生 活质量发挥关键作用,甚至为发展新的资源、能源提供新的重要途 径。未来 15 年内有可能形成和信息产业并驾齐驱、充满活力的生 物技术产业群。 ——能源科学和技术。发展重点是开发高效的节能技术和未来 的新能源技术,特别是氢能、可再生能源、第四代核能技术和未来 的热核聚变能等,为解决未来的能源问题开辟新的途径。 ——纳米科学和技术。继互联网、基因等名词成为人们关注 的热点后,“纳米”一词也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眼帘。一纳米仅 为十亿分之一米,在纳米尺度下所表现出来的众多新奇物理现象, 正在向人们展示一个全新的微观世界,孕育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 和产业革命。纳米电子学将极大增强信息技术能力,纳米生物医 学将为人类提供新的治疗疾病手段;各种纳米材料将广泛应用于 众多领域。据有关专家估计,在未来 20 年里,全球纳米技术市场

规模可能达到上万亿美元 总之,在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推动下,人类正经历着从工业社会 向知识社会的演进,科学技术不断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解决 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成 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驱动力和人类财富形成的主要源泉 2、科技创新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基本战略。 面对当今科技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世界各主要国家都把科技 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把超前部署和发 展战略技术及产业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世界各国都大幅 度增加科技投入,如美国2003财年联邦科技预算达到1180亿美 元,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联邦政府研究开发支出;英国政府决定从 1999年起,在3年内追加14亿英镑投资,是“有史以来政府对科 学基础投入金额最大的一次;欧盟提出到2010年将研究开发经费 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轄提出到2025年研发经费占GDP 比重提高到4%。在发展战略性技术与产业方面,美国实施了信息 高速公路计划、国家纳米技术计划和氢能研发计划,欧洲开展了科 技框架计划和伽利略计划,韩国是实施了先导技术研发计划和替代

8 规模可能达到上万亿美元。 总之,在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推动下,人类正经历着从工业社会 向知识社会的演进,科学技术不断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解决 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成 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驱动力和人类财富形成的主要源泉。 2、科技创新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基本战略。 面对当今科技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世界各主要国家都把科技 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把超前部署和发 展战略技术及产业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世界各国都大幅 度增加科技投入,如美国 2003 财年联邦科技预算达到 1180 亿美 元,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联邦政府研究开发支出;英国政府决定从 1999 年起,在 3 年内追加 14 亿英镑投资,是“有史以来政府对科 学基础投入金额最大的一次”;欧盟提出到 2010 年将研究开发经费 占 GDP 的比重提高到 3%;韩国提出到 2025 年研发经费占 GDP 比重提高到 4%。在发展战略性技术与产业方面,美国实施了信息 高速公路计划、国家纳米技术计划和氢能研发计划,欧洲开展了科 技框架计划和伽利略计划,韩国是实施了先导技术研发计划和替代

能源计划等。后发国家既可以借助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利用后发 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跃升,但如不能抓爪住机遇,也可能拉大与发 达国家的发展差距,最终被边缘化。 韩国是依靠科技创新带动经济飞速发展的成功范例,其经验尤 为我们值得借鉴。1962年,輛国人均GDP只有82美元,与我国 当时的水平大体相当,到2001年达到8900美元,比我国高出9 倍之多。现在,韓国人口只有4700万,经济总量大致相当于我国 的40%。在半导体、汽车、造船、钢铁、电子、信息通讯等众多领 域,朝国都比我国較较晚起步,但技术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已走到我们 前面,并跻身世界前列。韓国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把培养和増强自 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的基本战略。一是始终致力于培育和发展自身 的技术能力。从60年代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始,就髙度注 重消化吸收,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经费比例达到1:5。二是持续增 加硏究开发投入。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从1980年的0.77%增 长到2001年的296%。三是大力支持企业研发活动。企业研究开 发机构从1978年的48个,增加到2003年的近10000个。企业 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目前,韩国正在实施新的科技发展规划,目 标是到2005年进入世界前12个领先国家行列;2015年成为亚太

9 能源计划等。后发国家既可以借助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利用后发 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跃升,但如不能抓住机遇,也可能拉大与发 达国家的发展差距,最终被边缘化。 韩国是依靠科技创新带动经济飞速发展的成功范例,其经验尤 为我们值得借鉴。1962 年,韩国人均 GDP 只有 82 美元,与我国 当时的水平大体相当,到 2001 年达到 8900 美元,比我国高出 9 倍之多。现在,韩国人口只有 4700 万,经济总量大致相当于我国 的 40%。在半导体、汽车、造船、钢铁、电子、信息通讯等众多领 域,韩国都比我国较晚起步,但技术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已走到我们 前面,并跻身世界前列。韩国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把培养和增强自 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的基本战略。一是始终致力于培育和发展自身 的技术能力。从 60 年代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始,就高度注 重消化吸收,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经费比例达到 1:5。二是持续增 加研究开发投入。研发投入占 GDP 的比重从 1980 年的 0.77%增 长到 2001 年的 2.96%。三是大力支持企业研发活动。企业研究开 发机构从 1978 年的 48 个,增加到 2003 年的近 10000 个。企业 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目前,韩国正在实施新的科技发展规划,目 标是到 2005 年进入世界前 12 个领先国家行列;2015 年成为亚太

地区的科学硏究中心,并进入世界前10个领先国家行列;到2025 年进入世界前7个科技领先国家行列。韩国侬靠科技创新实现国家 富强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我国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重要需求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 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对科技提出了 许多重要需求。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增长目标对科技提出的重要需求。 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意味着我国必须保持从改革开 放以来到2020年的连续40年7%以上的经济高速增长,这是世界 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研究分析表明,如果我珑国科技创脐能力没有 根本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仍保持目前39%的水平,要实现翻两番 的目标,就要求投资率达到52%的特高水平,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即使投资率可以保持近年40%左右的高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也必 须达到60%,即在目前水平上提高20个百分点,才能实现建设小 康社会所要求的经济增长目标。 2、转增长方式,缓解资源能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建立资 源节约型社会对科技提出的重要需求

10 地区的科学研究中心,并进入世界前 10 个领先国家行列;到 2025 年进入世界前 7 个科技领先国家行列。韩国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国家 富强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二、我国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重要需求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 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对科技提出了 许多重要需求。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增长目标对科技提出的重要需求。 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意味着我国必须保持从改革开 放以来到 2020 年的连续 40 年 7%以上的经济高速增长,这是世界 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研究分析表明,如果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没有 根本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仍保持目前 39%的水平,要实现翻两番 的目标,就要求投资率达到 52%的特高水平,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即使投资率可以保持近年 40%左右的高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也必 须达到 60%,即在目前水平上提高 20 个百分点,才能实现建设小 康社会所要求的经济增长目标。 2、转变增长方式,缓解资源、能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建立资 源节约型社会对科技提出的重要需求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9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