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黑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33,文件大小:128.5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黑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区域创新体系课题组 导言 党的十六大做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的重大决策, 为黑龙江省实现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难 得的历史机遇,也为构建黑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根据 国家科技部“2003年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工作研讨会”和“全国创新体系建 设工作交流会”的精神和要求,结合全省的具体实际,黑龙江省科技厅在2003 年省科技攻关软科学项目中,优先安排并提前启动了《黑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 建设研究》项目,经过初步研究现已完成综合报告。这只是一个前期研究成果, 还有待于进一步修改完善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新的科技革命此起彼伏,正在改变着世界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模式,技术创新正在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发 动机。发达国家正是得益于持续的技术创新,不断地推出处于全球技术前沿的 创新产品,并形成了强有力的完善创新的制度,从而保持住了竞争优势。反观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内在的创新动力不足,仍依靠要素和投资驱动经济增 长,其生产的产品以处于技术低端的产品为主,因而难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竞 争能力,与发达国家之间在发展上的差距正出现被拉大的局面。由此可见,构 建区域创新体系,推动技术进步,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是何等的重要! 在世界经济体化的进程中,我国东部地区得地利与政策优惠之先在区 域创新能力上已明显领先于中西部地区,按照区域创新能力强弱划分,排在前 9名的全部为东部沿海省市。正是由于这些省市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支撑, 因而其表现为更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我国外汇收入主要得益于东部地区的贡 献,就是一个最有力的证明。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则较大。黑龙江省 近年区域创新能力虽有所提高,2002年综合指标已排在全国第13位,但是与 我们所进行的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仍然不相适应,制约着参 与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因此,加快黑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一个无法 回避的重要课题。 一般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一新兴概念,1992年才开始出现,而我国引 入这一概念则是20世纪90年代末的事。区域创新体系目前在我国有这样几种 代表性的观点:①冯之浚主编的《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和政策》一书认为,区 域创新体系是指由某一地区的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地方政

1 黑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区域创新体系课题组 一、导言 党的十六大做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的重大决策, 为黑龙江省实现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难 得的历史机遇,也为构建黑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根据 国家科技部“2003 年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工作研讨会”和“全国创新体系建 设工作交流会”的精神和要求,结合全省的具体实际,黑龙江省科技厅在 2003 年省科技攻关软科学项目中,优先安排并提前启动了《黑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 建设研究》项目,经过初步研究现已完成综合报告。这只是一个前期研究成果, 还有待于进一步修改完善。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新的科技革命此起彼伏,正在改变着世界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模式,技术创新正在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发 动机。发达国家正是得益于持续的技术创新,不断地推出处于全球技术前沿的 创新产品,并形成了强有力的完善创新的制度,从而保持住了竞争优势。反观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内在的创新动力不足,仍依靠要素和投资驱动经济增 长,其生产的产品以处于技术低端的产品为主,因而难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竞 争能力,与发达国家之间在发展上的差距正出现被拉大的局面。由此可见,构 建区域创新体系,推动技术进步,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是何等的重要!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我国东部地区得地利与政策优惠之先,在区 域创新能力上已明显领先于中西部地区,按照区域创新能力强弱划分,排在前 9 名的全部为东部沿海省市。正是由于这些省市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支撑, 因而其表现为更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我国外汇收入主要得益于东部地区的贡 献,就是一个最有力的证明。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则较大。黑龙江省 近年区域创新能力虽有所提高,2002 年综合指标已排在全国第 13 位,但是与 我们所进行的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仍然不相适应,制约着参 与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因此,加快黑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一个无法 回避的重要课题。 一般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一新兴概念,1992 年才开始出现,而我国引 入这一概念则是 20 世纪 90 年代末的事。区域创新体系目前在我国有这样几种 代表性的观点:①冯之浚主编的《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和政策》一书认为,区 域创新体系是指由某一地区的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地方政

府构成的创新系统。②邹祖烨执笔的《塑造区域特色,建好枢纽网络》一文认 为,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就是指在国际化、信息化、知识化背景下,以城市(群) 为依托,以地区历史文化为纽带,以行政力量与市场力量为主导,以经济发展 为主线,创新创业为主题,民营企业为主体,官、产、学、研、资、介、外诸 要素资源有效集聚、互动、开放的网络。③胡志坚、苏靖执笔的《关于区域创 新系统研究》一文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某区域内由参加新技术发展和扩散的 企业、大学和硏究机构以及政府组成,为创造、储备和转让知识、技能和新产 品而相互作用的网络系统。④潘德均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指一地方内有关部 门和机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创新的网络。⑤周亚庆、张方华认为,区域创 新系统是区域范围内科技体系、教育体系、金融体系、文化、政府和企业等为 科学技术而努力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还有人认为,将一个地区的知识转化 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所构建的行为主体的运行机制、创新能力和支持条 件(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创新能力所依赖的发展模式和政府的激励及政策的 总和就是区域创新体系。上述观点虽有所不同,但是有两点是一致的:一是认 为区域创新体系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二是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一个系统或者 是一个网络。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区域创新体系就是指区域内各创新行为参 与者在一定创新环境下相互合作所形成的促进创新的系统。 根据对区域创新体系概念的界定,我们认为,区域创新体系的架构实际上 是区域创新体系内部构成要素及其运行机制、区域创新体系的社会支撑条件。 区域创新体系的内部构成要素包括社会中介、科教、企业和政府等基本创新要 素。区域创新体系的社会支撑条件包括区域资源组合、区域基础设施、市场环 境、管理体制、发展政策和区域文化等。无论是黑龙江省还是其他省市区的区 域创新体系,目前尚处于一个还不成熟的阶段,因而推进区域创新体系的完善 与成熟,还需要坚持不懈的研究与实践。 表1 区域创新体系构成系统表 系 基础条 要、统组织创新系统制度创新系统|政策创新系统|过程创新系统件创新 素 系统 系统要素 企业 企业制度政策理论创新战略 又建设 科研机构 投入制度 政策评估 创新领4科技中 心建设 中介机构 激励制度科技政策 创新项目科技基 地建设

2 府构成的创新系统。②邹祖烨执笔的《塑造区域特色,建好枢纽网络》一文认 为,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就是指在国际化、信息化、知识化背景下,以城市(群) 为依托,以地区历史文化为纽带,以行政力量与市场力量为主导,以经济发展 为主线,创新创业为主题,民营企业为主体,官、产、学、研、资、介、外诸 要素资源有效集聚、互动、开放的网络。③胡志坚、苏靖执笔的《关于区域创 新系统研究》一文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某区域内由参加新技术发展和扩散的 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政府组成,为创造、储备和转让知识、技能和新产 品而相互作用的网络系统。④潘德均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指一地方内有关部 门和机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创新的网络。⑤周亚庆、张方华认为,区域创 新系统是区域范围内科技体系、教育体系、金融体系、文化、政府和企业等为 科学技术而努力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还有人认为,将一个地区的知识转化 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所构建的行为主体的运行机制、创新能力和支持条 件(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创新能力所依赖的发展模式和政府的激励及政策的 总和就是区域创新体系。上述观点虽有所不同,但是有两点是一致的:一是认 为区域创新体系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二是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一个系统或者 是一个网络。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区域创新体系就是指区域内各创新行为参 与者在一定创新环境下相互合作所形成的促进创新的系统。 根据对区域创新体系概念的界定,我们认为,区域创新体系的架构实际上 是区域创新体系内部构成要素及其运行机制、区域创新体系的社会支撑条件。 区域创新体系的内部构成要素包括社会中介、科教、企业和政府等基本创新要 素。区域创新体系的社会支撑条件包括区域资源组合、区域基础设施、市场环 境、管理体制、发展政策和区域文化等。无论是黑龙江省还是其他省市区的区 域创新体系,目前尚处于一个还不成熟的阶段,因而推进区域创新体系的完善 与成熟,还需要坚持不懈的研究与实践。 表 1 区域创新体系构成系统表 组织创新系统 制度创新系统 政策创新系统 过程创新系统 基础条 件创新 系统 系统要素 企业 企业制度 政策理论 创新战略 科技园 区建设 科研机构 投入制度 政策评估 创新领域 科技中 心建设 中介机构 激励制度 科技政策 创新项目 科技基 地建设 子 系 要 统 素

政府部门知识产权制度人才政策创新辐射 技术市 场建设 创新网 大学 风险投资制度金融政策 络建设 政府采购制度财政政策 为了尽快促进区域创新体系架构的形成,首先是要处理好区域创新体系中 行为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处理好政府、中介组织与企业之间的关 系,尤其是发挥人的根本性作用,放手让知识和智慧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 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构建行为主体企业化、研发成果商业化、中介服务规范 化、政府支持法制化的区域创新体系的行为主体新格局。其二是要强化区域创 新体系的支撑条件,不断提升提出新知识的能力、不断利用国内外一切可用知 识的能力及知识在各创新单位之间的流动能力、企业的创新动力和能力,改善 区域创新的环境。其三是要积极探索区域创新体系运行的模式,着重是围绕运 行机制所形成的组织形式去总结去发现,同时也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 经验,构建具有自己特点的区域创新运行模式。其四是要明确政府在区域创新 体系中的主要职能,在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过程中,政府主要是通过制定相关 的政策措施来发挥自己的作用,通过建立起保证区域创新体系以及正常顺利运 行的市场秩序,提供区域创新体系所需要的公共产品,培育为区域创新体系服 务的各种中介机构和非盈利法人机构来体现行使自己的职能。当然,要做到这 些还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有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 黑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现状分析 对黑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的思路是,基于创新体系的要素 构成及要素的结构关系,从创新主体、创新活动和创新环境三个层面考察创新 体系状况。创新主体包括科技人才及优势学科梯队、大专院校、科硏院所、企 业和政府科技基地;创新活动包括基础硏究、应用硏究、试验开发及发展高新 技术产业;创新环境包括科技条件与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型中介机构、创新体 制和机制、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及创新发展等。通过评价上述三个方面的基本

3 政府部门 知识产权制度 人才政策 创新辐射 技术市 场建设 大学 风险投资制度 金融政策 创新网 络建设 政府采购制度 财政政策 为了尽快促进区域创新体系架构的形成,首先是要处理好区域创新体系中 行为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处理好政府、中介组织与企业之间的关 系,尤其是发挥人的根本性作用,放手让知识和智慧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 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构建行为主体企业化、研发成果商业化、中介服务规范 化、政府支持法制化的区域创新体系的行为主体新格局。其二是要强化区域创 新体系的支撑条件,不断提升提出新知识的能力、不断利用国内外一切可用知 识的能力及知识在各创新单位之间的流动能力、企业的创新动力和能力,改善 区域创新的环境。其三是要积极探索区域创新体系运行的模式,着重是围绕运 行机制所形成的组织形式去总结去发现,同时也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 经验,构建具有自己特点的区域创新运行模式。其四是要明确政府在区域创新 体系中的主要职能,在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过程中,政府主要是通过制定相关 的政策措施来发挥自己的作用,通过建立起保证区域创新体系以及正常顺利运 行的市场秩序,提供区域创新体系所需要的公共产品,培育为区域创新体系服 务的各种中介机构和非盈利法人机构来体现行使自己的职能。当然,要做到这 些还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有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 二、黑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现状分析 对黑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的思路是,基于创新体系的要素 构成及要素的结构关系,从创新主体、创新活动和创新环境三个层面考察创新 体系状况。创新主体包括科技人才及优势学科梯队、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 业和政府科技基地;创新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及发展高新 技术产业;创新环境包括科技条件与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型中介机构、创新体 制和机制、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及创新发展等。通过评价上述三个方面的基本

情况,并比照我省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的排序,大致能够反映出黑龙江省区域 创新体系运行中的现状,并归纳出存在的问题。 (-)创新主体的基本情况 1、科技人才 截止2002年底,黑龙江省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 人员1315万人(不含中直单位),数量居全国第十位。分布情况:机关21万 人;国有企事业单位918万人;集体所有制单位及供销社24万人;其它非国 有单位16.3万人。国有企事业单位职称结构:具有高级职称的7.8万人(正高 049万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85%;中级职称36万人,占39.2%;初 级以下及无职称48万人,占523%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学历情况:研究生 0.7万人,占08%;本科166万人,占183%;大专36万人,占395%; 中专及以下37.7万人,占41.4%。与全国平均结构比例相比,研究生比例约 低0.4%。 高层次人才情况。目前,黑龙江省两院院士2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 年专家90人(不含中直单位),省级优秀中青年专家305人,省级重点学科(专 业)带头人257人、后备带头人24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人员2330人、 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920人,博土生导师1190人,博士后岀站留省工作 800人,博士生1076人。以上合计7236人 2、大专院校 截至2002年底,全省共有普通高等院校48所,专职教师2.3万(其中教 授2461人,副教授7848人,讲师7045人),年招生人数11.6万人,在校学 生33.5万元人,年毕业生人数46万人在校研究生17586人,年招生7091

4 情况,并比照我省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的排序,大致能够反映出黑龙江省区域 创新体系运行中的现状,并归纳出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主体的基本情况 1、科技人才 截止 2002 年底,黑龙江省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 人员 131.5 万人(不含中直单位),数量居全国第十位。分布情况:机关 21 万 人;国有企事业单位 91.8 万人;集体所有制单位及供销社 2.4 万人;其它非国 有单位 16.3 万人。国有企事业单位职称结构:具有高级职称的 7.8 万人(正高 0.49 万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 8.5%;中级职称 36 万人,占 39.2%;初 级以下及无职称 48 万人,占 52.3%。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学历情况:研究生 0.7 万人,占 0.8%;本科 1.66 万人,占 18.3%;大专 36 万人,占 39.5%; 中专及以下 37.7 万人,占 41.4%。与全国平均结构比例相比,研究生比例约 低 0.4%。 高层次人才情况。目前,黑龙江省两院院士 24 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 年专家 90 人(不含中直单位),省级优秀中青年专家 305 人,省级重点学科(专 业)带头人 257 人、后备带头人 244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人员 2330 人、 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920 人,博士生导师 1190 人,博士后出站留省工作 800 人,博士生 1076 人。以上合计 7236 人。 2、大专院校 截至 2002 年底,全省共有普通高等院校 48 所,专职教师 2.3 万(其中教 授 2461 人,副教授 7848 人,讲师 7045 人),年招生人数 11.6 万人,在校学 生 33.5 万元人,年毕业生人数 4.6 万人,在校研究生 17586 人,年招生 7091

人,年毕业2999人。见图1。科技经费筹集额为10.5亿元,其中政府拨款5.7 亿元,自筹40亿元,其它08亿元。科技经费支出为90746万元,研发支出 为28232万元,其中基础研究4729万元,应用研究14736万元,试验发展 8858万元。职务专利授权量为30件。发表科技论文18233篇,出版科技专 著2065种,共有研究与试验机构15个。 3、科研院所 2002年,全省县及县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240个,从业人员 16332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8549人,经费收入95549万元,经费支出 0353万元。自然科学机构217个,社会、人文科学机构10个,科技情报与 文献机构15个。其中省属科研机构115家,其中应用开发类科研机构24家 根据2002年8月统计,在职职工2007人,离退休职工2009人;社会公益类 科硏机构91家,职工近万人。这些院所大部分在哈尔滨市,其余分布在齐齐 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绥化等市地和一些县城。职务专利授权量为24件。 4、企业 (1)全省基本情况。2002年有R&D活动的企业有451个,R&D人员 折合全时当量15772人年,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3005人年,从事基础研究7 人年,应用硏究3165人年,试验发展12600人年,R&D经费内部支出为 103960万元,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53万元,应用研究14895万元,试 验发展89013万元。职务专利授权量为363件。 (2)高新技术企业基本情况。截止2002年底,全省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845家(其中哈尔滨开发区内519家,大庆高新区内168家,区外158家 全省共有582家企业参加此次统计(哈尔滨开发区258家,大庆高新区168

5 人,年毕业 2999 人。见图 1。科技经费筹集额为 10.5 亿元,其中政府拨款 5.7 亿元,自筹 4.0 亿元,其它 0.8 亿元。科技经费支出为 90746 万元,研发支出 为 28232 万元,其中基础研究 4729 万元,应用研究 14736 万元,试验发展 8858 万元。职务专利授权量为 30 件。发表科技论文 18233 篇,出版科技专 著 2065 种,共有研究与试验机构 15 个。 3、科研院所 2002 年,全省县及县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 240 个,从业人员 16332 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 8549 人,经费收入 95549 万元,经费支出 80353 万元。自然科学机构 217 个,社会、人文科学机构 10 个,科技情报与 文献机构 15 个。其中省属科研机构 115 家,其中应用开发类科研机构 24 家, 根据 2002 年 8 月统计,在职职工 2007 人,离退休职工 2009 人;社会公益类 科研机构 91 家,职工近万人。这些院所大部分在哈尔滨市,其余分布在齐齐 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绥化等市地和一些县城。职务专利授权量为 24 件。 4、企业 (1)全省基本情况。2002 年有 R&D 活动的企业有 451 个,R&D 人员 折合全时当量 15772 人年,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 13005 人年,从事基础研究 7 人年,应用研究 3165 人年,试验发展 12600 人年,R&D 经费内部支出为 103960 万元,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 53 万元,应用研究 14895 万元,试 验发展 89013 万元。职务专利授权量为 363 件。 (2)高新技术企业基本情况。截止 2002 年底,全省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845 家(其中哈尔滨开发区内 519 家,大庆高新区内 168 家,区外 158 家)。 全省共有 582 家企业参加此次统计(哈尔滨开发区 258 家,大庆高新区 168

家区外156家)占总数的6888%这582家企业2002年工业总产值51824 亿元;总收入57940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31.20万元/人年;技术性收入 和高新技术产品收入26251亿元,占总收入的4531%;利税5679亿元,人 均利税306万元;职工总数185724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57688人,占 总数的3106%。在这582家企业中,总收入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67家, 占总数的28.69%;其中总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12家;总收入10-5亿元 以上的9家;总收入5-1亿元的共51家;总收入1亿元-5000万元的38 家;总收入5000-3000万元以上的57家 (3)民营科技企业基本情况。到2002年底,全省民营科技企业总数达到 了5470户,技工贸总收入361.68亿元,净利润23.60亿元,缴税总额24.18 亿元,资产总额580.35亿元,总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到62户。目前民营科技 企业发展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民营科技企业群体不断扩大,参与国有企业改 造初见端倪;二是民营科技企业对我省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加大,经济效益有 所增加;三是民营科技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应变能力越来越强,四是民 营科技企业的资产状况良好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五是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 会,为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六是各地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亟待改 观。 5、科技基地 (1)重点实验室。我省自1990年开始组建第一批重点实验室以来,至 2003年共批准组建26个重点实验室(其中包括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已经验收挂牌的有5个,共计投入 经费4255万元(省科技厅投入2155万元,依托单位自筹900万元,通过横

6 家,区外 156 家),占总数的 68.88%。这 582 家企业 2002 年工业总产值 518.24 亿元;总收入 579.40 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 31.20 万元/人·年;技术性收入 和高新技术产品收入 262.51 亿元,占总收入的 45.31%;利税 56.79 亿元,人 均利税 3.06 万元;职工总数 185724 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 57688 人,占 总数的 31.06%。在这 582 家企业中,总收入 3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 167 家, 占总数的 28.69%;其中总收入 10 亿元以上的企业 12 家;总收入 10-5 亿元 以上的 9 家;总收入 5-1 亿元的共 51 家;总收入 1 亿元-5000 万元的 38 家;总收入 5000-3000 万元以上的 57 家。 (3)民营科技企业基本情况。到 2002 年底,全省民营科技企业总数达到 了 5470 户,技工贸总收入 361.68 亿元,净利润 23.60 亿元,缴税总额 24.18 亿元,资产总额 580.35 亿元,总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到 62 户。目前民营科技 企业发展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民营科技企业群体不断扩大,参与国有企业改 造初见端倪;二是民营科技企业对我省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加大,经济效益有 所增加;三是民营科技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应变能力越来越强,四是民 营科技企业的资产状况良好,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五是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 会,为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六是各地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亟待改 观。 5、科技基地 (1)重点实验室。我省自 1990 年开始组建第一批重点实验室以来,至 2003 年共批准组建 26 个重点实验室(其中包括 2 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一个 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已经验收挂牌的有 5 个,共计投入 经费 4255 万元(省科技厅投入 2155 万元,依托单位自筹 900 万元,通过横

向委托合作和纵向课题经费投入1200万元)据统计,全省重点实验室共承担 各级科研任务220项,获各级科技进步奖62项,并与日本、美国、德国、加 拿大、俄罗斯等国的高校、科研单位等建立了合作关系。重点实验室为我省的 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2)试基地。2002年共有省属科研单位中试基地22家从业人员1041 人,其中高级职称282人,中级职称280人,初级职称135人。投入总额为 6138万元,其中科技厅投入2153万元,单位自筹3484万元。年未资产总额 6774万元,净利润922万元。中试基地自组建以来,共出成果603项,其中 国际领先1项,国际先进37项,国内领先162项,国内先进102项。 (3)工程技术开发研究中心。到2002年我省共有8家工程技术开发研究 中心,分别是大豆、乳业、软件、包裝食品机械、亚麻、种植业机械、寒地建 筑、胶粘剂工程技术开发研究中心。其中大豆和乳业工程中心是国家级的。寒 地建筑工程中心正在争取国家级工程中心。正在筹建的省级工程中心有:中药 材、医药、电站设备、三次采油、采煤及安全防护等工程技术开发研究中心。 6、科技园区 (1)国家级高开区。截止到2002年底,哈尔滨、大庆两个国家级高新区 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608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330亿元,利税1986 亿元。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于1988年9月,1991年3月经国务院 批准成为全国首批、黑龙江省第一家国家级高新区。高新区总规划面积为23.9 平方公里,主要分为集中区、政策区和科技园区三部分。集中区包括南岗集中 区(5.6平方公里),迎宾路集中区(12.2平方公里)科技园区主要包括哈工 大、哈理工、哈东、农业大学园区等

7 向委托合作和纵向课题经费投入 1200 万元)。据统计,全省重点实验室共承担 各级科研任务 220 项,获各级科技进步奖 62 项,并与日本、美国、德国、加 拿大、俄罗斯等国的高校、科研单位等建立了合作关系。重点实验室为我省的 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中试基地。2002 年共有省属科研单位中试基地 22 家,从业人员 1041 人,其中高级职称 282 人,中级职称 280 人,初级职称 135 人。投入总额为 6138 万元,其中科技厅投入 2153 万元,单位自筹 3484 万元。年末资产总额 6774 万元,净利润 922 万元。中试基地自组建以来,共出成果 603 项,其中 国际领先 1 项,国际先进 37 项,国内领先 162 项,国内先进 102 项。 (3)工程技术开发研究中心。到 2002 年我省共有 8 家工程技术开发研究 中心,分别是大豆、乳业、软件、包装食品机械、亚麻、种植业机械、寒地建 筑、胶粘剂工程技术开发研究中心。其中大豆和乳业工程中心是国家级的。寒 地建筑工程中心正在争取国家级工程中心。正在筹建的省级工程中心有:中药 材、医药、电站设备、三次采油、采煤及安全防护等工程技术开发研究中心。 6、科技园区 (1)国家级高开区。截止到 2002 年底,哈尔滨、大庆两个国家级高新区 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 1608 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 1330 亿元,利税 198.6 亿元。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于 1988 年 9 月,1991 年 3 月经国务院 批准成为全国首批、黑龙江省第一家国家级高新区。高新区总规划面积为 23.9 平方公里,主要分为集中区、政策区和科技园区三部分。集中区包括南岗集中 区(5.6 平方公里),迎宾路集中区(12.2 平方公里)。科技园区主要包括哈工 大、哈理工、哈东、农业大学园区等

2001年7月,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做出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 术开发区管理机构合并的决定,同年12月份完成了两区管理机构的调整。调 整后对外仍挂哈高新区和哈经开区两块牌子,由一套人马对两个开发区进行统 管理。 大庆高新区规划面积47.33平方公里,其中主体区3065平方公里,“两 翼”化工园区16.68平方公里(宏伟园区1058平方公里,兴化园区51平方 公里)10年来,高新区管委会累计投资118亿元用于主体区基础设施建设, 已经开发了9平方公里,实现“七通一平”,建成了产业、科教、管理服务、金 融商贸、居住5个功能分区,正在建设大学园、创业园、医药园、软件园等专 业园。主体区已成为大庆市东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融产业发展、商贸、 教育、医疗、居住、休闲为一体的科技园区初具规模,成为黑龙江省投资环境 最好的地区之一。至2002年底,共发展企业1038家,开发生产出400多种 高新技术产品,其中有12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75 亿元,年均增长71.9%;实现工业总产值385亿元,年均增长97.7%;完成利 税56.6亿元,年均增长67%。2002年,大庆高新技术开发区实现技工贸总收 入162亿元工业总产值106亿元利税15.2亿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35%、 309%和385%,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市地方工业总量的41%,拉动地方经济 144个百分点 (2)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截止到2002年底,哈尔滨南岗、牡丹江阳明、 大庆让胡路、齐齐哈尔富拉尔基等四个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企业总数达到1912 户,职工人数3600人,技工贸总收入71.04亿元,利税925亿元,资产总额 7603亿元,R&D投入194亿元

8 2001 年 7 月,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做出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 术开发区管理机构合并的决定,同年 12 月份完成了两区管理机构的调整。调 整后对外仍挂哈高新区和哈经开区两块牌子,由一套人马对两个开发区进行统 一管理。 大庆高新区规划面积 47.33 平方公里,其中主体区 30.65 平方公里,“两 翼”化工园区 16.68 平方公里(宏伟园区 10.58 平方公里,兴化园区 5.1 平方 公里)。10 年来,高新区管委会累计投资 11.8 亿元用于主体区基础设施建设, 已经开发了 9 平方公里,实现“七通一平”,建成了产业、科教、管理服务、金 融商贸、居住 5 个功能分区,正在建设大学园、创业园、医药园、软件园等专 业园。主体区已成为大庆市东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融产业发展、商贸、 教育、医疗、居住、休闲为一体的科技园区初具规模,成为黑龙江省投资环境 最好的地区之一。至 2002 年底,共发展企业 1038 家,开发生产出 400 多种 高新技术产品,其中有 12 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 575 亿元,年均增长 71.9%;实现工业总产值 385 亿元,年均增长 97.7%;完成利 税 56.6 亿元,年均增长 67%。2002 年,大庆高新技术开发区实现技工贸总收 入 162 亿元,工业总产值 106 亿元,利税 15.2 亿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 35%、 30.9%和 38.5%,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市地方工业总量的 41%,拉动地方经济 14.4 个百分点。 (2)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截止到 2002 年底,哈尔滨南岗、牡丹江阳明、 大庆让胡路、齐齐哈尔富拉尔基等四个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企业总数达到 1912 户,职工人数 3600 人,技工贸总收入 71.04 亿元,利税 9.25 亿元,资产总额 76.03 亿元,R&D 投入 1.94 亿元

(二)创新活动基本情况 创新活动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试验发展。三个阶 段创新活动的人员、经费及项目情况见下表1。 表1创新活动的人员、经费及项目情况表 人员(人年) 经费(万元) 项目 基础研究 2038 3976 1241 应用研究 42722 2449 式验发展 14856 102717 1957 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试验发展三个阶段所投入的人员、经费和项目的 情况看,基本符合创新活动规律,即基础硏究属于探索性的工作,项目数量比 较多,但经费力度相对较小,应用研究与试验发展所需的资金、人员等投入相 对要大很多。目前的问题是,在地方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中,基础研究与应用 研究、试验发展阶段的关联程度不高,基础硏究没有为应用硏究提供强大的创 新源头,应用研究也未能充分吸纳基础研究的成果,没有形成创新活动链。 (三)创新环境基本情况 1、科技条件与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一般科技设施和设备。到2000年,我省共有国家科技部统管的23 种大型精密仪器621台,其中进口仪器470台,占总数的75.7%,国产仪器 151台,占总数的24.3%。年平均开机时间为600小时,机时利用率为29% (标准年开机时间为1800小时),大型精密仪器价值为12560.2万元。其中省

9 (二)创新活动基本情况 创新活动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试验发展。三个阶 段创新活动的人员、经费及项目情况见下表 1。 表 1 创新活动的人员、经费及项目情况表 人员(人年) 经费(万元) 项目 基础研究 2038 3976 1241 应用研究 8739 42722 2449 试验发展 14856 102717 1957 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试验发展三个阶段所投入的人员、经费和项目的 情况看,基本符合创新活动规律,即基础研究属于探索性的工作,项目数量比 较多,但经费力度相对较小,应用研究与试验发展所需的资金、人员等投入相 对要大很多。目前的问题是,在地方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中,基础研究与应用 研究、试验发展阶段的关联程度不高,基础研究没有为应用研究提供强大的创 新源头,应用研究也未能充分吸纳基础研究的成果,没有形成创新活动链。 (三)创新环境基本情况 1、科技条件与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一般科技设施和设备。到 2000 年,我省共有国家科技部统管的 23 种大型精密仪器 621 台,其中进口仪器 470 台,占总数的 75.7%,国产仪器 151 台,占总数的 24.3%。年平均开机时间为 600 小时,机时利用率为 29% (标准年开机时间为 1800 小时),大型精密仪器价值为 12560.2 万元。其中省

属、市属单位占51%,中直单位占49%。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仪器重复购置、技 术力量薄弱、仪器维修困难等。 (2)研究实验支撑体系。主要包括重点实验室体系和分析测试中心体系。 分析测试机构分布在主要地市的科技部门、大专院校、骨干行业之中,规模大 小不一,企业中一般都设有分析测试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门分割不能共 享、仪器水平不高、重复设置等。 2、科技型中介机构 (1)孵化器。到2002年底,全省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含高新技术创业 服务中心)21家,资金总额271121万元,总收入2207万元,从业人员332 人,场地面积506136平方米,在孵企业为1035个,累计毕业企业191个, 毕业企业累计工业总产值97834万元。 2)生产力促进中心。2003年1-10月,全省科技系统共有生产力促进 中心65家,从业人员404人,总资产64556万元,主要从事咨询服务、信息 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人才和技术中介及培育科技型企业等工作,服务 企业数量为1226个,为企业增加销售额为90483万元,增加利税6216.4万 元,为社会增加就业人数为23万人,中心总服务收益为8048万元。 (3)技术成果转化中心。目前全省科技系统成果推广机构,有的单独设立 (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或科技开发中心)有的没有独立机构而是作为科技部门的 项工作。省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有100万元的经费支持相关项目 3、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是创新环境的重要内容,为创新体系提供制度动力。一个创新系 统运行状况的优劣,可以直接反映出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的有效性。目前我省

10 属、市属单位占 51%,中直单位占 49%。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仪器重复购置、技 术力量薄弱、仪器维修困难等。 (2)研究实验支撑体系。主要包括重点实验室体系和分析测试中心体系。 分析测试机构分布在主要地市的科技部门、大专院校、骨干行业之中,规模大 小不一,企业中一般都设有分析测试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门分割不能共 享、仪器水平不高、重复设置等。 2、科技型中介机构 (1)孵化器。到 2002 年底,全省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含高新技术创业 服务中心)21 家,资金总额 27112.1 万元,总收入 2207 万元,从业人员 332 人,场地面积 506136 平方米,在孵企业为 1035 个,累计毕业企业 191 个, 毕业企业累计工业总产值 97834 万元。 (2)生产力促进中心。2003 年 1-10 月,全省科技系统共有生产力促进 中心 65 家,从业人员 404 人,总资产 6455.6 万元,主要从事咨询服务、信息 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人才和技术中介及培育科技型企业等工作,服务 企业数量为 1226 个,为企业增加销售额为 90483 万元,增加利税 6216.4 万 元,为社会增加就业人数为 2.3 万人,中心总服务收益为 804.8 万元。 (3)技术成果转化中心。目前全省科技系统成果推广机构,有的单独设立 (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或科技开发中心),有的没有独立机构而是作为科技部门的 一项工作。省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有 100 万元的经费支持相关项目。 3、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是创新环境的重要内容,为创新体系提供制度动力。一个创新系 统运行状况的优劣,可以直接反映出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的有效性。目前我省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33页,可试读12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