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四则 授课者:廖美玲授课班级:11服装授课时间:10月22日(周一)1-2节 教学目标 1、体味这四则选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特色。 2、领会这四则选文所阐述的道理 教学重点:领会这四则选文所阐述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味这四则选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特色。 教学步骤 导入 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中国古典文学可谓是我国伟大文化宝库中的绚丽瑰宝,在我国的 文学长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你们知道“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吗? 板书: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五经”当中的《礼记》,请大家把书翻到90页。 二、《礼记》简介 《礼记》是一部儒家经典,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 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 品。《礼记》一书的编者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 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 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 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 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 成为士人必读之书。《礼记》一书是研究我国古代传统思想的重要文献。 三、课文解读 第一则 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 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所以古代的君王在建立国家和统治民众时, 把教学作为首要的事情。 人不学,不知道。”一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1、什么是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简单讲就是人一生都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2、为什么我们需要终身学习? 无论一个人、一个团体,还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新知,增 长才干,跟上时代。我们不说大的,就说父母吧,父母要不要学习,学习如何教导自己的小 孩:老师作为学生学习、发展的指导者,促进者,必须改变原有陈旧方法,学习新的教育理 念,充实自己的大脑,丰富自己的阅历,一面教,一面学,教到老,学到老,才能把正确的 人生观与做人处世的态度传递给学生:夫妻必须学习,学习相处之道,对家庭的责任与爱的 真谛,等等。学习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对某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有对兴趣爱好的培养也 需要学习,学习还使人聪慧文明,使人高尚完美,使人全面发展。所以我们要学会学习、主 动学习,无止境学习 3、中国古代终身学习名言警句 《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荀子《劝学》:学不可以已 汉乐府《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唐·杜荀鹤: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宋·岳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礼记》四则 授课者:廖美玲 授课班级:11 服装 授课时间:10 月 22 日(周一)1—2 节 教学目标 1、体味这四则选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特色。 2、领会这四则选文所阐述的道理。 教学重点:领会这四则选文所阐述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味这四则选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特色。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中国古典文学可谓是我国伟大文化宝库中的绚丽瑰宝,在我国的 文学长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你们知道“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吗? 板书: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五经”当中的《礼记》,请大家把书翻到 90 页。 二、《礼记》简介 《礼记》是一部儒家经典,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 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 品。《礼记》一书的编者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 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 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 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 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 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 成为士人必读之书。《礼记》一书是研究我国古代传统思想的重要文献。 三、课文解读 第一则 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 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所以古代的君王在建立国家和统治民众时, 把教学作为首要的事情。 “人不学,不知道。”——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1、什么是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简单讲就是人一生都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2、为什么我们需要终身学习? 无论一个人、一个团体,还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新知,增 长才干,跟上时代。我们不说大的,就说父母吧,父母要不要学习,学习如何教导自己的小 孩;老师作为学生学习、发展的指导者,促进者,必须改变原有陈旧方法,学习新的教育理 念,充实自己的大脑,丰富自己的阅历,一面教,一面学,教到老,学到老,才能把正确的 人生观与做人处世的态度传递给学生;夫妻必须学习,学习相处之道,对家庭的责任与爱的 真谛,等等。学习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对某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有对兴趣爱好的培养也 需要学习,学习还使人聪慧文明,使人高尚完美,使人全面发展。所以我们要学会学习、主 动学习,无止境学习。 3、中国古代终身学习名言警句 《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荀子《劝学》:学不可以已。 汉乐府《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唐·杜荀鹤: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宋·岳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宋·陆游: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建国居民,教学为先。”一教育可以兴国。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国家普及并巩固九年义务教育。 4、关于勤奋学习的典故 闻鸡起舞、凿壁借光、悬梁刺股 第二则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讲的是什么呢? 做任何事情,事先谋虑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要失败。 未雨绸缪,万无一失。(板书) 1、什么是未雨绸缪? 未雨绸缪的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事先准备,以免临时手忙脚乱。 故事1:一只山猪在大树旁勤奋地磨獠牙。狐狸看到了,好奇地问它,既没有猎人来追赶, 也没有任何危险,为什么要这般用心地磨牙。山猪答道:你想想看,一旦危险来临,就没时间磨 牙了。现在磨利,等到要用的时候就不会慌张了 故事2:从前有一位农场主,在大西洋沿岸耕种一块土地。他总是不断地张贴雇用人手 的广告,可还是很少有人愿意到他的农场工作。因为大西洋沿岸的风暴总是摧毁沿岸的建筑 和庄稼。直到有一天,一个又矮又瘦的中年男人找到农场主应聘。 “你会是一个好帮手么?”农场主问他 “这么说吧,即使是飓风来了,我都可以睡着。”应征者得意地回答。 虽然这听上去有点狂妄,农场主心里也有点怀疑,但是农场主还是雇用了这个人,因为 他太需要人手了。 新来的长工把农场打理得井井有条,每天从早忙到晚,农场主十分满意 不久后的一天晚上,狂风大作。农场主跳下床,抓起一盏提灯,急急忙忙地跑到隔壁长 工睡觉的地方,使劲摇晃睡梦中的长工,大叫道:“快起来!暴风雨就要来了!在它卷走 切之前把东西都拴好! 长工在床上不紧不慢地翻了个身,梦呓一样地说:“不,先生。我告诉过你,当暴风雨 来的时候,我能睡着的。”农场主被他的回答气坏了,真想当场就把他给解雇了。 他强压着火气,赶忙跑到外面,一个人为即将到来的暴风雨做准备。不过令他吃惊的是, 他发现所有的干草堆都早已被盖上了防水布,牛在棚里,鸡在笼中,所有房间门窗紧闭,每 件东西都被拴得结结实实,没有什么能被风吹走。农场主这时才明白长工的话是什么意思 这个长工为什么能够睡得着?是因为他已经为农场平安度过风暴做足了准备。如果你在 精神、心理、身体等方面做好了准备,那么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令你害怕了。 有句话叫“书到用时方恨少”,大家有过这种经历吗? 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 时,再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2、如何未雨绸缪 做好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重要前提,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必定要做最好的准备、做最坏 的打算。当我们看的多了,学到的多了,自然想的也就多了。 大家觉得工作好找吗?有没有独自去找工作的经历?一般面试时考官会问些什么问题 我们出去找工作,经常会看到“有从事某某工作经验两年(或三年)以上”、“有工作 经验者优先”等字样对不对,作为学生,以学为主,但在学习的过程也要注意实践经验的积 累。可以利用假期进行勤工俭学,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来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 (结合自己曾经的面试经历和实习工作经历,讲讲如何解决困难) 第三则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习五阶段 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第一个阶段:博学 “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 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
宋·陆游: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建国居民,教学为先。”——教育可以兴国。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国家普及并巩固九年义务教育。 4、关于勤奋学习的典故 闻鸡起舞、凿壁借光、悬梁刺股 第二则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讲的是什么呢? 做任何事情,事先谋虑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要失败。 ——未雨绸缪,万无一失。(板书) 1、什么是未雨绸缪? 未雨绸缪的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事先准备,以免临时手忙脚乱。 故事 1:一只山猪在大树旁勤奋地磨獠牙。狐狸看到了,好奇地问它,既没有猎人来追赶, 也没有任何危险,为什么要这般用心地磨牙。山猪答道:你想想看,一旦危险来临,就没时间磨 牙了。现在磨利,等到要用的时候就不会慌张了。 故事 2:从前有一位农场主,在大西洋沿岸耕种一块土地。他总是不断地张贴雇用人手 的广告,可还是很少有人愿意到他的农场工作。因为大西洋沿岸的风暴总是摧毁沿岸的建筑 和庄稼。直到有一天,一个又矮又瘦的中年男人找到农场主应聘。 “你会是一个好帮手么?”农场主问他。 “这么说吧,即使是飓风来了,我都可以睡着。”应征者得意地回答。 虽然这听上去有点狂妄,农场主心里也有点怀疑,但是农场主还是雇用了这个人,因为 他太需要人手了。 新来的长工把农场打理得井井有条,每天从早忙到晚,农场主十分满意。 不久后的一天晚上,狂风大作。农场主跳下床,抓起一盏提灯,急急忙忙地跑到隔壁长 工睡觉的地方,使劲摇晃睡梦中的长工,大叫道:“快起来!暴风雨就要来了!在它卷走一 切之前把东西都拴好!” 长工在床上不紧不慢地翻了个身,梦呓一样地说:“不,先生。我告诉过你,当暴风雨 来的时候,我能睡着的。”农场主被他的回答气坏了,真想当场就把他给解雇了。 他强压着火气,赶忙跑到外面,一个人为即将到来的暴风雨做准备。不过令他吃惊的是, 他发现所有的干草堆都早已被盖上了防水布,牛在棚里,鸡在笼中,所有房间门窗紧闭,每 件东西都被拴得结结实实,没有什么能被风吹走。农场主这时才明白长工的话是什么意思。 这个长工为什么能够睡得着?是因为他已经为农场平安度过风暴做足了准备。如果你在 精神、心理、身体等方面做好了准备,那么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令你害怕了。 有句话叫“书到用时方恨少”,大家有过这种经历吗? 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 时,再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2、如何未雨绸缪? 做好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重要前提,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必定要做最好的准备、做最坏 的打算。当我们看的多了,学到的多了,自然想的也就多了。 大家觉得工作好找吗?有没有独自去找工作的经历?一般面试时考官会问些什么问题? 我们出去找工作,经常会看到“有从事某某工作经验两年(或三年)以上”、“有工作 经验者优先”等字样对不对,作为学生,以学为主,但在学习的过程也要注意实践经验的积 累。可以利用假期进行勤工俭学,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来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 (结合自己曾经的面试经历和实习工作经历,讲讲如何解决困难) 第三则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习五阶段 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第一个阶段:博学 “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 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
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因此 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也就是说,博学是问、思、辨、行的前提,有了充足的知识积累,才能更好地去对所学、 所见、所闻、所感提出疑问,严肃、谨慎地思考,做出准确的判断,脚踏实地去实践 名人与博学故事 毛泽东:是现代历史上著名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他虽未受过 高等教育,但他知识渊博,为世人所共和。毛泽东一生嗜好读书。少年时代到处借书读,青 年时代是图书馆的常客。战争年代戎马倥偬,他也常手不择卷。解放后进入北京,身为党和 国家的主要领导人日理万机,他仍读书不辍。据不完全统计,从1949年至1966年9月,他 先后从北京各大图书馆借阅的图书近二千余种,五千余册。就在他逝世前两年的1974年, 借阅的图书就近六百种、一千一百册。在毛泽东的臣室里、睡床上、办公桌上、会客室里, 到处都放着书。读书是毛泽东一生最大的嗜好。 周恩来:精通六国语言,口才好 汪国真:写作得益于四人:李商隐、李清照、普希金(俄国人)、狄金森(美国人) 除了写诗,还涉猎书法、作曲、画画 第二个阶段:审问 i问”为第二阶段,审问是对所学的知识存在困惑时,就要追问到底,多问几个为什 么,不应该放过每一个困惑,要认真详细地向师长请教,要勤学更要好问。 美国人爱迪生(1847-1931),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十九世纪末期出现的电灯,就是 爱迪生的重大发明。他,后来加上他的助手,一共发明创造了电灯、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等 千三百多种东西。爱迪生出身于劳动人民家庭,当过报童,一生只在学校读过三个月的 书。他小时候跟母亲学文化,大起来就坚持自学。他勤学好问,富于探索精神。他特别注重 实践,遇事总要亲自动手去做一做 牛顿好问,从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 瓦特好问,从水蒸气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车 第三个阶段:慎思 刚才我们说了要勤学好问,在我们向别人询问时会得到许多五花八门的答案,但这些答 案都是正确的吗?所以我们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 察、分析,不应该盲从,而要学会静下心来谨慎思考,从而得出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敢于创新其实就是要打破常规,就是要摆脱定式思维的束缚,勇于尝试进而得到创新。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动物园里,一群大象刚一出生就被锁住脚,久而久之,它们就 习惯了被锁住,并没有挣脱的想法。有一次,动物园着火了,这些大象的脚都被锁着,由于 已经习惯,它们并没有挣脱,而一只小象试图挣脱,没费多大劲,就把锁链挣脱并逃出了火 灾,而其他象就这样被烧死了。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要敢于尝试。 人类就是在不断尝试敢于创新中发展的。爱迪生的无数次敢于创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 光明。莱特兄弟的敢于创新预告了交通运输新纪元的到来。一切最初的发明和创造都源于敢 于尝试创新,在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要敢于创新 第四个阶段:明辨 “明辩”为第四阶段。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所以我们要 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所认识的事物进行利弊、得失、是非的判断。因此,自身判断能力的养 成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个阶段:笃行 常常听到有学生抱怨学校里学的东西没有用,果真如此吗?学不致用,当然无用:学以 致用,自然会有用。 “学以致用”的精髓,在于动手。理论上行得通的东西,在实践中做起来可能远远比想 象的复杂得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动手做一做,比单纯的“纸上谈兵” 要来得更具体、更全面,也更直观。对于技术性的工作,最优秀的往往不是学历高的人,而 是有操作能力和操作经验的人
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因此 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也就是说,博学是问、思、辨、行的前提,有了充足的知识积累,才能更好地去对所学、 所见、所闻、所感提出疑问,严肃、谨慎地思考,做出准确的判断,脚踏实地去实践。 名人与博学故事 毛泽东:是现代历史上著名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他虽未受过 高等教育,但他知识渊博,为世人所共和。毛泽东一生嗜好读书。少年时代到处借书读,青 年时代是图书馆的常客。战争年代戎马倥偬,他也常手不择卷。解放后进入北京,身为党和 国家的主要领导人日理万机,他仍读书不辍。据不完全统计,从 1949 年至 1966 年 9 月,他 先后从北京各大图书馆借阅的图书近二千余种,五千余册。就在他逝世前两年的 1974 年, 借阅的图书就近六百种、一千一百册。在毛泽东的臣室里、睡床上、办公桌上、会客室里, 到处都放着书。读书是毛泽东一生最大的嗜好。 周恩来:精通六国语言,口才好。 汪国真:写作得益于四人:李商隐、李清照、普希金(俄国人)、狄金森(美国人) 除了写诗,还涉猎书法、作曲、画画。 第二个阶段:审问 “审问”为第二阶段,审问是对所学的知识存在困惑时,就要追问到底,多问几个为什 么,不应该放过每一个困惑,要认真详细地向师长请教,要勤学更要好问。 美国人爱迪生(1847-1931),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十九世纪末期出现的电灯,就是 爱迪生的重大发明。他,后来加上他的助手,一共发明创造了电灯、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等 一千三百多种东西。 爱迪生出身于劳动人民家庭,当过报童,一生只在学校读过三个月的 书。他小时候跟母亲学文化,大起来就坚持自学。他勤学好问,富于探索精神。他特别注重 实践,遇事总要亲自动手去做一做。 牛顿好问,从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 瓦特好问,从水蒸气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车 第三个阶段:慎思 刚才我们说了要勤学好问,在我们向别人询问时会得到许多五花八门的答案,但这些答 案都是正确的吗?所以我们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 察、分析,不应该盲从,而要学会静下心来谨慎思考,从而得出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敢于创新其实就是要打破常规,就是要摆脱定式思维的束缚,勇于尝试进而得到创新。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动物园里,一群大象刚一出生就被锁住脚,久而久之,它们就 习惯了被锁住,并没有挣脱的想法。有一次,动物园着火了,这些大象的脚都被锁着,由于 已经习惯,它们并没有挣脱,而一只小象试图挣脱,没费多大劲,就把锁链挣脱并逃出了火 灾,而其他象就这样被烧死了。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要敢于尝试。 人类就是在不断尝试敢于创新中发展的。爱迪生的无数次敢于创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 光明。莱特兄弟的敢于创新预告了交通运输新纪元的到来。一切最初的发明和创造都源于敢 于尝试创新,在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要敢于创新。 第四个阶段:明辨 “明辩”为第四阶段。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所以我们要 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所认识的事物进行利弊、得失、是非的判断。因此,自身判断能力的养 成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个阶段:笃行 常常听到有学生抱怨学校里学的东西没有用,果真如此吗?学不致用,当然无用;学以 致用,自然会有用。 “学以致用”的精髓,在于动手。理论上行得通的东西,在实践中做起来可能远远比想 象的复杂得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动手做一做,比单纯的“纸上谈兵” 要来得更具体、更全面,也更直观。对于技术性的工作,最优秀的往往不是学历高的人,而 是有操作能力和操作经验的人
所以“笃行”作为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 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 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第四则 张而弗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势制宜 这里还有一个读解:治理民众要有松有紧,完全放任自流,国将不国:管得大死,民不 堪苦,会起来造反。这道理就像手里捉住一只鸟儿,松开手,鸟儿就飞掉了:手捏紧很了 鸟儿会死掉。既不要鸟儿死掉,又不让它飞掉,恰到好处。 做统治者的人要牢记这道理,咱们百姓也可以从中受到一些启发。凡事要适度,不要走极 端:要注意掌握节奏,适当调节。比如,人不能无所事事,太闲了会闲出病来的,但又不能 大忙,忙得喘不过气来,那样会垮掉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调节保养全靠自己,不要让生 命过快耗尽,也不要让它在无所事事中消磨掉。掌握平衡的权利在每个人自己手中。 四、总结 课文所选的《礼记》四则分别选自《学记》、《中庸》、《杂记》。第一则说明学习对 人的重要性:第二则说明“预”的重要性:第三则说明学习的五个过程及其应有的态度和方 法:第四则说明周文王、周武王治理百姓的方法 五、课外拓展探究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那么是否只要有准备就一定会成功?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 的认识。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张弛之道的理解。你在学习生活中如何实践张弛之道呢? 六、作业 七、板书设计 《礼记》四则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育可以兴国。 未雨绸缪。学习五阶段
所以“笃行”作为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 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 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第 四则 “张而弗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势制宜。 这里还有一个读解:治理民众要有松有紧,完全放任自流,国将不国;管得大死,民不 堪苦,会起来造反。这道理就像手里捉住一只鸟儿,松开手,鸟儿就飞掉了;手捏紧很了, 鸟儿会死掉。既不要鸟儿死掉,又不让它飞掉,恰到好处。 做统治者的人要牢记这道理,咱们百姓也可以从中受到一些启发。凡事要适度,不要走极 端;要注意掌握节奏,适当调节。比如,人不能无所事事,太闲了会闲出病来的,但又不能 大忙,忙得喘不过气来,那样会垮掉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调节保养全靠自己,不要让生 命过快耗尽,也不要让它在无所事事中消磨掉。掌握平衡的权利在每个人自己手中。 四、总结 课文所选的《礼记》四则分别选自《学记》、《中庸》、《杂记》。第一则说明学习对 人的重要性;第二则说明“预”的重要性;第三则说明学习的五个过程及其应有的态度和方 法;第四则说明周文王、周武王治理百姓的方法。 五、课外拓展探究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那么是否只要有准备就一定会成功?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 的认识。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张弛之道的理解。你在学习生活中如何实践张弛之道呢? 六、作业 七、板书设计 《礼记》四则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育可以兴国。 未雨绸缪。学习五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