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一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乞者赵生传 苏辙 髙安丐者赵生,敝衣蓬发,未尝沐洗,好饮酒,醉辄殴詈其市人。虽有好事时召 与语,生亦慢骂,斥其过恶。故髙安之人皆谓之狂人,不敢近也。然其与人遇, 虽未尝识,皆能道其宿疾与其平生善恶。以此,或曰:“此非有道者耶?” 元丰三年,予谪居高安,时见之于途,亦畏其狂,不敢问。是岁岁莫,生来见予 予诘之曰:“生未尝求人,今谒我,何也?”生曰:“吾意欲见君耳 生尝告予:“吾将与君夜宿于此。”予许之。既而不至,问其故,曰:“吾将与 君游于他所,度君不能无惊,惊或伤神,故不敢。”予曰:“生游何至?”曰 “吾常至太山下,所见与世说地狱同,君若见此,归当不愿仕矣。”予曰:“何 故?”生曰:“彼多僧与官吏。僧逾分,吏暴物故耳。”予曰:“生能至彼,彼 人亦知相敬耶?”生曰:“不然,吾则见彼,彼不吾见也。”因叹曰:“此亦邪 术,非正道也。君能自养使气与性俱全,则出入之际,将不学而能,然后为正也 予曰:“养气请从生说为之,至于养性奈何?”生不答。一日,生笑曰:“尝问 我养性,今有梦觉之异,则性不全矣。”予矍然异其言。自此知生非特挟术,亦 知道者也。 生两目皆翳,视物不明。然时能脱翳见瞳子,碧色。尝自言生于甲寅,今一百 十七年矣。家本代州,名吉。事五台僧,不能终,弃之,游四方。少年无行,所 为多不法,与扬州蒋君俱学。蒋恶之,以药毒其目,遂翳 生喜禽鸟六畜,常以一物自随,寝食与之同。居兴国,畜骏骡,为骡所伤而死。 予闻有道者恶人知之,多以恶言秽行自晦,然亦不能尽掩,故德顺时见于外。今 余观赵生,鄙拙忿隘,非专自晦者也。而其言时有合于道。 (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注】①临川王:陈蒨,武帝侄子,武帝死后继承大统,史称文帝。②希旨 符合尊长的旨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岁岁莫,生来见予莫:通“暮”,年末 B.僧逾分,吏暴物故耳暴:糟蹋 C.自此知生非特挟术 特:特别。 D.居兴国,畜骏骡 畜:饲养。 解析C项,特:仅、只。 答案C 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赵生是率性之人的一组是() ①虽有好事时召与语,生亦慢骂,斥其过恶 ②吾意欲见君耳 ③此亦邪术,非正道也 ④今有梦觉之异,则性不全矣 ⑤尝自言生于甲寅,今一百二十七年矣 ⑥常以一物自随,寝食与之同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2015 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乞者赵生传 苏 辙 高安丐者赵生,敝衣蓬发,未尝沐洗,好饮酒,醉辄殴詈其市人。虽有好事时召 与语,生亦慢骂,斥其过恶。故高安之人皆谓之狂人,不敢近也。然其与人遇, 虽未尝识,皆能道其宿疾与其平生善恶。以此,或曰:“此非有道者耶?” 元丰三年,予谪居高安,时见之于途,亦畏其狂,不敢问。是岁岁莫,生来见予。 予诘之曰:“生未尝求人,今谒我,何也?”生曰:“吾意欲见君耳。” 生尝告予:“吾将与君夜宿于此。”予许之。既而不至,问其故,曰:“吾将与 君游于他所,度君不能无惊,惊或伤神,故不敢。”予曰:“生游何至?”曰: “吾常至太山下,所见与世说地狱同,君若见此,归当不愿仕矣。”予曰:“何 故?”生曰:“彼多僧与官吏。僧逾分,吏暴物故耳。”予曰:“生能至彼,彼 人亦知相敬耶?”生曰:“不然,吾则见彼,彼不吾见也。”因叹曰:“此亦邪 术,非正道也。君能自养使气与性俱全,则出入之际,将不学而能,然后为正也。” 予曰:“养气请从生说为之,至于养性奈何?”生不答。一日,生笑曰:“尝问 我养性,今有梦觉之异,则性不全矣。”予矍然异其言。自此知生非特挟术,亦 知道者也。 生两目皆翳,视物不明。然时能脱翳见瞳子,碧色。尝自言生于甲寅,今一百二 十七年矣。家本代州,名吉。事五台僧,不能终,弃之,游四方。少年无行,所 为多不法,与扬州蒋君俱学。蒋恶之,以药毒其目,遂翳。 生喜禽鸟六畜,常以一物自随,寝食与之同。居兴国,畜骏骡,为骡所伤而死。 予闻有道者恶人知之,多以恶言秽行自晦,然亦不能尽掩,故德顺时见于外。今 余观赵生,鄙拙忿隘,非专自晦者也。而其言时有合于道。 (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注】 ①临川王:陈蒨,武帝侄子,武帝死后继承大统,史称文帝。②希旨: 符合尊长的旨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岁岁莫,生来见予 莫:通“暮”,年末。 B.僧逾分,吏暴物故耳 暴:糟蹋。 C.自此知生非特挟术 特:特别。 D.居兴国,畜骏骡 畜:饲养。 解析 C 项,特:仅、只。 答案 C 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赵生是率性之人的一组是 ( ) ①虽有好事时召与语,生亦慢骂,斥其过恶 ②吾意欲见君耳 ③此亦邪术,非正道也 ④今有梦觉之异,则性不全矣 ⑤尝自言生于甲寅,今一百二十七年矣 ⑥常以一物自随,寝食与之同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解析③是赵生对“道”、“术”的理解,④是赵生对养性的议论,⑤表现不出 赵生的率性。 答案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乞丐赵生本名吉,两眼有白膜,年少时品行不端,不太守法,经常蓬头垢面, 好饮酒,酒醉就打骂人,让人不敢亲近,因而被人毒伤了眼睛。 B.赵生夜游太山,见到许多生活在地狱中的僧人和官吏,认为作者见到一定会 停止为官之心,怕他心惊神伤,便没有带他一起去游玩。 C.作者被贬居住在髙安,起初不敢接近赵生;赵生主动上门拜访,与之探讨夜 游太山、出入阴阳两界的“邪术”与“正道”,使作者接受了他的“养气”之说。 D.文章描写了赵生各种异于常人的鄙俗、拙劣、愤恨、困窘的言行,指出他虽 不善于掩饰自我,但仍然是个持有“术”且懂得“道”的人。 解析A项,因果关系不当 答案A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未尝识,皆能道其宿疾与其平生善恶。 译 (2)予闻有道者恶人知之,多以恶言秽行自晦,然亦不能尽掩。 译文 答案(1)即使不曾认识,也都能说出这人多年的疾病和他平生的善恶行径 (2)我听说有道的人讨厌别人了解他,大多用不好的言语、丑恶的行为来隐匿自 我,然而也不能全部遮掩住。 【参考译文】 髙安乞丐赵生,衣服破旧,头发蓬乱,不曾沐浴清洗,喜好饮酒,喝醉酒就殴打 责骂街市上的人。即使有好事的人有时召请他谈话,赵生也谩骂人家,斥责人家 的过错和恶行。所以高安的人都称他是狂人,不敢亲近他。但是他与人交往,即 使不曾认识,也都能说出这人多年的疾病和他平生的善恶行径。因为这个,有人 说:“这不是得道之人吗?” 元丰三年,我被贬居住在高安,有时在路上见到赵生,也害怕他的狂妄,不敢询 问。这年年末,赵生前来拜见我。我问他说:“你不曾求过人,如今拜见我,为 什么呢?”赵生说:“我心里想见你呀。” 赵生曾经告诉我说:“我将和你在这里夜宿。”我答应了他。后来他却没有来, 问他原因,赵生说:“我本来打算和你到别的地方游玩,考虑你不可能不受惊吓, 惊吓或许会伤了心神,所以不敢喊你。”我问他:“你到哪里游玩的?”赵生说: “我经常到太山下,所见的情况与世上说的地狱相同,你如果见到这些,回来后 应当不愿做官了。”我说:“什么缘故?”赵生说:“那里有很多僧人与官吏 是僧人超出本分,官吏糟蹋财物的缘故。”我说:“你能到他们那儿,他们也知 道尊敬你吗?”赵生说:“不是这样,我能见到他们,他们却不能见到我。”赵 生于是叹息说:“这也是歪门邪术,不是正道啊。你能够修身养性使精气与本性 俱全,那么出入生死之间,将不用学就会,这样以后才算是正道。”我回答说: “养气,请允许我按照你的说法去做,至于养性该怎么办呢?”赵生没有回答 天,赵生笑着说:“你曾经问我如何养性,如果有梦和醒的差异,那么本性就 不全了。”我非常吃惊,认为他的话与众不同。从此知道赵生不仅持有方术,也 是懂得道的人啊
解析 ③是赵生对“道”、“术”的理解,④是赵生对养性的议论,⑤表现不出 赵生的率性。 答案 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乞丐赵生本名吉,两眼有白膜,年少时品行不端,不太守法,经常蓬头垢面, 好饮酒,酒醉就打骂人,让人不敢亲近,因而被人毒伤了眼睛。 B.赵生夜游太山,见到许多生活在地狱中的僧人和官吏,认为作者见到一定会 停止为官之心,怕他心惊神伤,便没有带他一起去游玩。 C.作者被贬居住在高安,起初不敢接近赵生;赵生主动上门拜访,与之探讨夜 游太山、出入阴阳两界的“邪术”与“正道”,使作者接受了他的“养气”之说。 D.文章描写了赵生各种异于常人的鄙俗、拙劣、愤恨、困窘的言行,指出他虽 不善于掩饰自我,但仍然是个持有“术”且懂得“道”的人。 解析 A 项,因果关系不当。 答案 A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未尝识,皆能道其宿疾与其平生善恶。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闻有道者恶人知之,多以恶言秽行自晦,然亦不能尽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即使不曾认识,也都能说出这人多年的疾病和他平生的善恶行径。 (2)我听说有道的人讨厌别人了解他,大多用不好的言语、丑恶的行为来隐匿自 我,然而也不能全部遮掩住。 【参考译文】 高安乞丐赵生,衣服破旧,头发蓬乱,不曾沐浴清洗,喜好饮酒,喝醉酒就殴打 责骂街市上的人。即使有好事的人有时召请他谈话,赵生也谩骂人家,斥责人家 的过错和恶行。所以高安的人都称他是狂人,不敢亲近他。但是他与人交往,即 使不曾认识,也都能说出这人多年的疾病和他平生的善恶行径。因为这个,有人 说:“这不是得道之人吗?” 元丰三年,我被贬居住在高安,有时在路上见到赵生,也害怕他的狂妄,不敢询 问。这年年末,赵生前来拜见我。我问他说:“你不曾求过人,如今拜见我,为 什么呢?”赵生说:“我心里想见你呀。” 赵生曾经告诉我说:“我将和你在这里夜宿。”我答应了他。后来他却没有来, 问他原因,赵生说:“我本来打算和你到别的地方游玩,考虑你不可能不受惊吓, 惊吓或许会伤了心神,所以不敢喊你。”我问他:“你到哪里游玩的?”赵生说: “我经常到太山下,所见的情况与世上说的地狱相同,你如果见到这些,回来后 应当不愿做官了。”我说:“什么缘故?”赵生说:“那里有很多僧人与官吏。 是僧人超出本分,官吏糟蹋财物的缘故。”我说:“你能到他们那儿,他们也知 道尊敬你吗?”赵生说:“不是这样,我能见到他们,他们却不能见到我。”赵 生于是叹息说:“这也是歪门邪术,不是正道啊。你能够修身养性使精气与本性 俱全,那么出入生死之间,将不用学就会,这样以后才算是正道。”我回答说: “养气,请允许我按照你的说法去做,至于养性该怎么办呢?”赵生没有回答。 一天,赵生笑着说:“你曾经问我如何养性,如果有梦和醒的差异,那么本性就 不全了。”我非常吃惊,认为他的话与众不同。从此知道赵生不仅持有方术,也 是懂得道的人啊
赵生两眼有白膜,看东西不清楚。但时常能脱开白膜现出瞳孔,瞳孔是青绿色的。 他曾经说自己生于甲寅年,至今有一百二十七年了。赵生家本来是代州的,名叫 吉。他侍奉五台山的一个僧人,不能坚持到底,离开了僧人,游走四方。赵生少 年时期没有品行,所做大多是不合法的事,和扬州的蒋君一同学习。蒋君讨厌他 用药毒伤了他的眼睛,于是两眼就长了白膜。 赵生喜欢禽鸟和六畜,经常带着这其中的一样跟随自己,和它一起睡觉吃饭。居 住在兴国时,他畜养了一头髙大的骡子,被骡子踢伤而死。我听说有道的人讨厌 别人了解他,大多用不好的言语、丑恶的行为来隐匿自我,然而也不能全部遮掩 住,所以德行和谨慎时常表现在外面。现在我看赵生,他的鄙俗、拙劣、愤恨、 困窘,并非专门用来隐匿自我的。而他的言语时常有合于道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魏主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都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 伐齐,欲以胁众。使太常卿王谌筮之,遇“革”,帝曰:“‘汤、武革命,顺乎 天而应乎人。’吉孰大焉!”群臣莫敢言。尚书任城王澄曰:“陛下奕叶重光, 帝有中土:;今出师以征未服,而得汤、武革命之象,未为全吉也。”帝厉声曰 “卜辞云:‘大人虎变。’何言不吉!”澄曰:“陛下龙兴已久,何得今乃虎变! 帝作色曰:“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澄曰:“社稷虽为陛下之有,臣 为社稷之臣,安可知危而不言!”帝久之乃解,曰:“各言其志,夫亦何伤!” 既还宫,召澄入见,逆谓之曰:“向者‘革’卦,今当更与卿论之。朝堂之忿, 恐人人竞言,阻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想识朕意。”因屏人,谓澄曰:“今 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 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卿以为何如?”澄曰:“陛下欲宅 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之所以兴隆也。”帝曰:“北人习常恋故,必将惊 扰,奈何?”澄曰:“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 为!”帝曰:“任城,吾之子房也 六月丙戌,命作河桥,欲以济师。 魏主自发平城至洛阳,霖雨不止。丙子,诏诸军前发。丁丑,帝戎服,执鞭乘马 而出。群臣稽颡于马前。帝曰:“庙算已定,大军将进,诸公更欲何云?”尚 书李冲等曰:“今者之举,天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臣不知陛下独行,竟何之 也!臣等有其意而无其辞,敢以死请!”帝大怒曰:“吾方经营天下,期于混壹 ④,而卿等儒生,屡疑大计;斧钺有常,卿勿复言!”策马将出,于是安定王休 等并殷勤泣谏。帝乃谕群臣曰:“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 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 右。”安定王休等相帅如右。南安王桢进曰:““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今陛下 苟辍南伐之谋,迁都洛邑,此臣等之愿,苍生之幸也。”群臣皆呼万岁。时旧人 虽不愿内徙,而惮于南伐,无敢言者;遂定迁都之计。 (节选自《资治通鉴》一百三十八卷,有删节) 【注】①魏主:即北魏孝文帝。②奕叶重光:继承先祖基业。③稽颡:磕头 ④混壹:统一天下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久之乃解 解:消除,平息。 B.逆谓之 逆:迎接
赵生两眼有白膜,看东西不清楚。但时常能脱开白膜现出瞳孔,瞳孔是青绿色的。 他曾经说自己生于甲寅年,至今有一百二十七年了。赵生家本来是代州的,名叫 吉。他侍奉五台山的一个僧人,不能坚持到底,离开了僧人,游走四方。赵生少 年时期没有品行,所做大多是不合法的事,和扬州的蒋君一同学习。蒋君讨厌他, 用药毒伤了他的眼睛,于是两眼就长了白膜。 赵生喜欢禽鸟和六畜,经常带着这其中的一样跟随自己,和它一起睡觉吃饭。居 住在兴国时,他畜养了一头高大的骡子,被骡子踢伤而死。我听说有道的人讨厌 别人了解他,大多用不好的言语、丑恶的行为来隐匿自我,然而也不能全部遮掩 住,所以德行和谨慎时常表现在外面。现在我看赵生,他的鄙俗、拙劣、愤恨、 困窘,并非专门用来隐匿自我的。而他的言语时常有合于道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魏主①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都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 伐齐,欲以胁众。使太常卿王谌筮之,遇“革”,帝曰:“‘汤、武革命,顺乎 天而应乎人。’吉孰大焉!”群臣莫敢言。尚书任城王澄曰:“陛下奕叶重光②, 帝有中土;今出师以征未服,而得汤、武革命之象,未为全吉也。”帝厉声曰: “卜辞云:‘大人虎变。’何言不吉!”澄曰:“陛下龙兴已久,何得今乃虎变!” 帝作色曰:“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澄曰:“社稷虽为陛下之有,臣 为社稷之臣,安可知危而不言!”帝久之乃解,曰:“各言其志,夫亦何伤!” 既还宫,召澄入见,逆谓之曰:“向者‘革’卦,今当更与卿论之。朝堂之忿, 恐人人竞言,阻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想识朕意。”因屏人,谓澄曰:“今 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 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卿以为何如?”澄曰:“陛下欲宅 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之所以兴隆也。”帝曰:“北人习常恋故,必将惊 扰,奈何?”澄曰:“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 为!”帝曰:“任城,吾之子房也!” 六月丙戌,命作河桥,欲以济师。 魏主自发平城至洛阳,霖雨不止。丙子,诏诸军前发。丁丑,帝戎服,执鞭乘马 而出。群臣稽颡③于马前。帝曰:“庙算已定,大军将进,诸公更欲何云?”尚 书李冲等曰:“今者之举,天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臣不知陛下独行,竟何之 也!臣等有其意而无其辞,敢以死请!”帝大怒曰:“吾方经营天下,期于混壹 ④,而卿等儒生,屡疑大计;斧钺有常,卿勿复言!”策马将出,于是安定王休 等并殷勤泣谏。帝乃谕群臣曰:“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 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 右。”安定王休等相帅如右。南安王桢进曰:“‘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今陛下 苟辍南伐之谋,迁都洛邑,此臣等之愿,苍生之幸也。”群臣皆呼万岁。时旧人 虽不愿内徙,而惮于南伐,无敢言者;遂定迁都之计。 (节选自《资治通鉴》一百三十八卷,有删节) 【注】 ①魏主:即北魏孝文帝。②奕叶重光:继承先祖基业。③稽颡:磕头。 ④混壹:统一天下。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帝久之乃解 解:消除,平息。 B.逆谓之 曰 逆:迎接
C.因屏 人屏: 使……退下。 D.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泣谏 殷勤:巴结讨好 解析D项,殷勤:情意恳切。 答案D 6.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魏主迁都策略的一组是() ①使太常卿王谌筮之②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③今当更与卿论之④ 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⑤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⑥苟不南伐,当迁都 于此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 解析①是利用占卜造舆论,为下文提议南征做准备:③是笼络人心,先说服关 键人物;⑥是以进为退,迫使群臣两害相权取其轻,同意迁都 答案B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孝文帝因为平城气候寒冷,夏季六月时还在下雪,而且经常狂风大作,飞 沙漫天,所以准备把都城迁到洛阳。 B.尚书任城王拓跋澄认为孝文帝继承了先世的光辉基业,在中原称帝;如今出 兵征伐还未臣服的敌寇,就得到“革卦”,这不算是全吉 C.孝文帝知道北方人习惯留恋于旧有的生活方式,一旦知道要迁都洛阳,他们 定会惊恐骚动起来,于是向任城王拓跋澄询问对策。 D.尚书李冲等人认为孝文帝迁都洛阳,天下人都不愿意,此举只是孝文帝独断 专行,但不知道该说什么来阻止,只有以死相劝 解析D项错在“迁都洛阳”:李冲等人以死相劝的是大军南征之事,此时他们 并不知道迁都的事。 答案D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堂之忿,恐人人竞言,阻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 译文 (2)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之所以兴隆也。 译文 答案(1)朝堂上我发怒,是担心大家争着发言,阻挠我的大计,所以我用严厉 的声色吓唬那些文武官员罢了 (2)陛下想迁都中原,来经营治理天下,这就是周、汉两朝能够兴盛的原因。 【参考译文】 魏孝文帝因为平城气候寒冷,(夏季)六月时还在下雪,而且经常狂风大作,飞沙 漫天,所以准备把京都迁到洛阳。他担心文武百官不听从,于是提议大规模进攻 南齐,打算以这种名义胁迫大家。让太常卿王谌占卜,得出“革”卦,孝文帝说: “‘商汤王和周武王进行变革,是适应上天之命,顺应百姓之心的。’没有比这 更吉祥的了!”群臣不敢说话。尚书任城王拓跋澄说:“陛下继承了先世的光辉 基业,在中原称帝;如今出兵征伐还未臣服的敌寇,就得到表示汤、武革命的卦, 这不算是全吉。”皇帝厉声说:“卜辞说:‘王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就如同虎 身上的花纹一样。’怎么不吉利啦?”拓跋澄答道:“陛下作为飞龙兴起已经很 久了,怎么现在又出来虎变呢?”孝文帝怒道:“社稷是我的社稷,任城王是想
C.因屏 人 屏: 使……退下。 D.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泣谏 殷勤:巴结讨好。 解析 D 项,殷勤:情意恳切。 答案 D 6.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魏主迁都策略的一组是 ( ) ①使太常卿王谌筮之 ②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 ③今当更与卿论之 ④ 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 ⑤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 ⑥苟不南伐,当迁都 于此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解析 ①是利用占卜造舆论,为下文提议南征做准备;③是笼络人心,先说服关 键人物;⑥是以进为退,迫使群臣两害相权取其轻,同意迁都。 答案 B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魏孝文帝因为平城气候寒冷,夏季六月时还在下雪,而且经常狂风大作,飞 沙漫天,所以准备把都城迁到洛阳。 B.尚书任城王拓跋澄认为孝文帝继承了先世的光辉基业,在中原称帝;如今出 兵征伐还未臣服的敌寇,就得到“革卦”,这不算是全吉。 C.孝文帝知道北方人习惯留恋于旧有的生活方式,一旦知道要迁都洛阳,他们 一定会惊恐骚动起来,于是向任城王拓跋澄询问对策。 D.尚书李冲等人认为孝文帝迁都洛阳,天下人都不愿意,此举只是孝文帝独断 专行,但不知道该说什么来阻止,只有以死相劝。 解析 D 项错在“迁都洛阳”;李冲等人以死相劝的是大军南征之事,此时他们 并不知道迁都的事。 答案 D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堂之忿,恐人人竞言,阻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之所以兴隆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朝堂上我发怒,是担心大家争着发言,阻挠我的大计,所以我用严厉 的声色吓唬那些文武官员罢了。 (2)陛下想迁都中原,来经营治理天下,这就是周、汉两朝能够兴盛的原因。 【参考译文】 魏孝文帝因为平城气候寒冷,(夏季)六月时还在下雪,而且经常狂风大作,飞沙 漫天,所以准备把京都迁到洛阳。他担心文武百官不听从,于是提议大规模进攻 南齐,打算以这种名义胁迫大家。让太常卿王谌占卜,得出“革”卦,孝文帝说: “‘商汤王和周武王进行变革,是适应上天之命,顺应百姓之心的。’没有比这 更吉祥的了!”群臣不敢说话。尚书任城王拓跋澄说:“陛下继承了先世的光辉 基业,在中原称帝;如今出兵征伐还未臣服的敌寇,就得到表示汤、武革命的卦, 这不算是全吉。”皇帝厉声说:“卜辞说:‘王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就如同虎 身上的花纹一样。’怎么不吉利啦?”拓跋澄答道:“陛下作为飞龙兴起已经很 久了,怎么现在又出来虎变呢?”孝文帝怒道:“社稷是我的社稷,任城王是想
阻止我发兵吗?”拓跋澄说:“社稷虽为陛下所有,但臣作为社稷之臣,怎么能 明知危险却不说话呢。”过了很久,皇帝才平息怒气,说:“不过是各自表明心 意而已,也没什么关系。 孝文帝回宫后召拓跋澄入见,迎上前去对他说:“先前说的‘革卦’,我现在和 你再重新讨论一下。朝堂上我发怒,是担心大家争着发言,阻挠我的大计,所以 我用严厉的声色吓唬那些文武官员罢了。想必你能了解我的心意。”于是就让随 从退下,对拓跋澄说:“今天我所要做的这件事,确实是很不容易的。但我们国 家是在北方疆土上建立起来的,后来又迁都到平城;而平城只是用武力开疆拓土 的地方,而不宜进行治理教化。现在,我打算进行改变风俗习惯的重大变革,这 条路走起来确实困难,我只是想趁机利用大军南下征伐的声势,将京都迁到中原 你认为怎么样?”拓跋澄说:“陛下想迁都中原,来经营治理天下,这就是周、 汉两朝能够兴盛的原因。”孝文帝说:“北方人习惯留恋于旧有的生活方式,那 时,他们一定会惊恐骚动起来,怎么办?”拓跋澄回答说:“不平凡的事,本来 就不是平凡的人所能做得了的。陛下的决断,是出自您圣明的内心,他们又能有 什么办法呢?”孝文帝说:“任城王真是我的张子房呀!” 六月丙戌,魏孝文帝下令在黄河上修筑大桥,准备让南下大军由桥上渡过黄河 孝文帝自平城出发到洛阳,雨一直连绵不止。丙子,下诏命令诸军出发。丁丑, 孝文帝穿着战袍,执鞭乘马出来。群臣聚集在他的马前磕头拦阻。皇帝说:“朝 廷(南征)的大计已定,大军就要出发,诸公还想说什么?”尚书李冲等人说:“陛 下现在的征伐,天下人都不愿意,只合陛下自己的心意。臣不知陛下如此独断专 行,究竟要走向哪里!臣等不愿陛下出征,但不知道该说什么来阻止陛下,只有 以死相劝。”孝文帝大怒说:“我正在治理天下,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完成统一大 业,而你们这些儒生,屡屡怀疑我的大计;斧钺不饶人,你们就不必再说了。 策马将行,这时安定王拓跋休等都恳切地哭谏皇帝放弃出征。孝文帝于是对群臣 说:“现在兴兵出发,(场面)不小,最后如果出兵了却没有什么结果,拿什么给 后人看呢(做后人的榜样呢)?我世代居住在遥远的北方,想要南迁到中原;如果 不南征,就迁都于此,各位王公认为怎样呢?同意迁都的站在左面,不愿意的站 到右面。”安定王拓跋休等人一起站到了右面。南安王拓跋桢上奏说:“‘建立 大功勋的人不征求大家的意见。’如今陛下如果能停止南征,迁都洛阳,这是臣 等的心愿,也是百姓之幸啊。”群臣高呼万岁。当时虽然老一辈人都不愿迁都 但相比之下更害怕南征,所以没有敢出来反对的;于是孝文帝就定下迁都之策。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谢庄字希逸,陈郡阳夏人,太常弘微子也。年七岁,能属文,通《论语》。及长, 韶令美容仪,太祖见而异之,谓尚书仆射殷景仁、领军将军刘湛曰:“蓝田出玉, 岂虚也哉!”初为始兴王浚后军法曹行参军,又转随王诞后军谘议,并领记室。 分左氏《经》《传》,随国立篇。制木方丈,图山川土地,各有分理,离之则州 别郡殊,合之则宇内为一。元嘉二十七年,索虏寇彭城,虏遣尚书李孝伯来使, 与镇军长史张畅共语,孝伯访问庄及王徽,其名声远布如此。二十九年,除太子 中庶子。时南平王铄献赤鹦鹉,普诏群臣为赋。太子左卫率袁淑文冠当时,作赋 毕,赍以示庄;庄赋亦竟,淑见而叹曰:“江东无我,卿当独秀。我若无卿,亦 时之杰也。”遂隐其赋 上始践阼,欲宣弘风则,下节俭诏书。庄虑此制不行,又言曰:“诏云‘贵戚竞 利,兴货廛肆者,悉皆禁制’。此实允惬民听。其中若有犯违,则应依制裁纠; 若废法申恩,便为令有所屈。此处分伏愿深思,无缘明诏既下,而声实乖爽。臣
阻止我发兵吗?”拓跋澄说:“社稷虽为陛下所有,但臣作为社稷之臣,怎么能 明知危险却不说话呢。”过了很久,皇帝才平息怒气,说:“不过是各自表明心 意而已,也没什么关系。” 孝文帝回宫后召拓跋澄入见,迎上前去对他说:“先前说的‘革卦’,我现在和 你再重新讨论一下。朝堂上我发怒,是担心大家争着发言,阻挠我的大计,所以 我用严厉的声色吓唬那些文武官员罢了。想必你能了解我的心意。”于是就让随 从退下,对拓跋澄说:“今天我所要做的这件事,确实是很不容易的。但我们国 家是在北方疆土上建立起来的,后来又迁都到平城;而平城只是用武力开疆拓土 的地方,而不宜进行治理教化。现在,我打算进行改变风俗习惯的重大变革,这 条路走起来确实困难,我只是想趁机利用大军南下征伐的声势,将京都迁到中原, 你认为怎么样?”拓跋澄说:“陛下想迁都中原,来经营治理天下,这就是周、 汉两朝能够兴盛的原因。”孝文帝说:“北方人习惯留恋于旧有的生活方式,那 时,他们一定会惊恐骚动起来,怎么办?”拓跋澄回答说:“不平凡的事,本来 就不是平凡的人所能做得了的。陛下的决断,是出自您圣明的内心,他们又能有 什么办法呢?”孝文帝说:“任城王真是我的张子房呀!” 六月丙戌,魏孝文帝下令在黄河上修筑大桥,准备让南下大军由桥上渡过黄河。 孝文帝自平城出发到洛阳,雨一直连绵不止。丙子,下诏命令诸军出发。丁丑, 孝文帝穿着战袍,执鞭乘马出来。群臣聚集在他的马前磕头拦阻。皇帝说:“朝 廷(南征)的大计已定,大军就要出发,诸公还想说什么?”尚书李冲等人说:“陛 下现在的征伐,天下人都不愿意,只合陛下自己的心意。臣不知陛下如此独断专 行,究竟要走向哪里!臣等不愿陛下出征,但不知道该说什么来阻止陛下,只有 以死相劝。”孝文帝大怒说:“我正在治理天下,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完成统一大 业,而你们这些儒生,屡屡怀疑我的大计;斧钺不饶人,你们就不必再说了。” 策马将行,这时安定王拓跋休等都恳切地哭谏皇帝放弃出征。孝文帝于是对群臣 说:“现在兴兵出发,(场面)不小,最后如果出兵了却没有什么结果,拿什么给 后人看呢(做后人的榜样呢)?我世代居住在遥远的北方,想要南迁到中原;如果 不南征,就迁都于此,各位王公认为怎样呢?同意迁都的站在左面,不愿意的站 到右面。”安定王拓跋休等人一起站到了右面。南安王拓跋桢上奏说:“‘建立 大功勋的人不征求大家的意见。’如今陛下如果能停止南征,迁都洛阳,这是臣 等的心愿,也是百姓之幸啊。”群臣高呼万岁。当时虽然老一辈人都不愿迁都, 但相比之下更害怕南征,所以没有敢出来反对的;于是孝文帝就定下迁都之策。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谢庄字希逸,陈郡阳夏人,太常弘微子也。年七岁,能属文,通《论语》。及长, 韶令美容仪,太祖见而异之,谓尚书仆射殷景仁、领军将军刘湛曰:“蓝田出玉, 岂虚也哉!”初为始兴王浚后军法曹行参军,又转随王诞后军谘议,并领记室。 分左氏《经》《传》,随国立篇。制木方丈,图山川土地,各有分理,离之则州 别郡殊,合之则宇内为一。元嘉二十七年,索虏寇彭城,虏遣尚书李孝伯来使, 与镇军长史张畅共语,孝伯访问庄及王徽,其名声远布如此。二十九年,除太子 中庶子。时南平王铄献赤鹦鹉,普诏群臣为赋。太子左卫率袁淑文冠当时,作赋 毕,赍以示庄;庄赋亦竟,淑见而叹曰:“江东无我,卿当独秀。我若无卿,亦 一时之杰也。”遂隐其赋。 上始践阼,欲宣弘风则,下节俭诏书。庄虑此制不行,又言曰:“诏云‘贵戚竞 利,兴货廛肆者,悉皆禁制’。此实允惬民听。其中若有犯违,则应依制裁纠; 若废法申恩,便为令有所屈。此处分伏愿深思,无缘明诏既下,而声实乖爽。臣
愚谓大臣在禄位者,尤不宜与民争利,不审可得在此诏不?拔葵去织,实宜深 弘 五年,又为侍中,领前军将军。于时世祖出行,夜还,敕开门。庄居守,以棨信 或虚,执不奉旨,须墨诏乃开。上后因酒宴从容曰:“卿欲效郅君章邪?”对曰: 臣闻蒐巡有度,郊祀有节,盘于游田,著之前诫。陛下今蒙犯尘露,晨往宵归 容恐不逞之徒,妄生矫诈。臣是以伏须神笔,乃敢开门耳。” 时北中郎将新安王子鸾有盛宠,欲令招引才望,乃使子鸾板庄为长史,府寻进号 抚军,仍除长史、临淮太守。未拜,又除吴郡太守。庄多疾,不乐去京师,复除 前职。泰始二年,卒,时年四十六,追赠右光禄大夫,常侍如故,谥曰宪子。所 著文章四百余首,行于世。 (节选自《宋书·谢庄传》 【注】①廛肆:市上堆放货物的店铺。②棨信:古代出入门禁、关口是所持的凭 证。③板:板授,以板刻的形式委任下属官员。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索虏寇彭城 寇:侵犯 B.作赋毕,赍以示庄 赍:送给 C.卿欲效郅君章邪 效:模仿 D.欲令招引才望 望:盼望 解析D项,望:声望,这里指有声望的士人。 答案D 10.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谢庄恪尽职守的一组是() ①蓝田出玉,岂虚也哉。 ②分左氏《经》《传》,随国立篇 ③我若无卿,亦一时之杰也④庄虑此制不行,又言。 ⑤执不奉旨,须墨诏乃开 ⑥乃使子鸾板庄为长史 A.②③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⑥ 解析①是太祖见到谢庄气质不凡、仪表俊美的赞叹之辞;③是袁淑看到谢庄所 作的赋后对其文学才华的称赏;⑥是皇上让刘子鸾委任谢庄为长史 答案C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庄心灵手巧,曾制作一丈见方的木板,画出各地的山川地貌,各有条理脉 络,将木板分离开来就是一个个各不相同的州郡,并在一起就是全天下的地图 B.李孝伯做使臣时,曾向镇军长史张畅问起谢庄和王微的情况,说明谢庄在当 时就已经声名远扬 C.皇上即位之后颁布节俭诏书,谢庄深谋远虑,强调如果颁布诏书,就应该严 格执行,不能施恩宽宥。 D.谢庄多病,不愿意前往京城就任,因此皇上又让他改任原来的官职,继续做 吴郡太守。 解析谢庄多病,不乐意离开京城,因此又被授任为原来的官职,没有去担任吴 郡太守。 答案D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愚谓大臣在禄位者,尤不宜与民争利,不审可得在此诏不? 译文:
愚谓大臣在禄位者,尤不宜与民争利,不审可得在此诏不?拔葵去织,实宜深 弘。” 五年,又为侍中,领前军将军。于时世祖出行,夜还,敕开门。庄居守,以棨信 或虚,执不奉旨,须墨诏乃开。上后因酒宴从容曰:“卿欲效郅君章邪?”对曰: “臣闻蒐巡有度,郊祀有节,盘于游田,著之前诫。陛下今蒙犯尘露,晨往宵归, 容恐不逞之徒,妄生矫诈。臣是以伏须神笔,乃敢开门耳。” 时北中郎将新安王子鸾有盛宠,欲令招引才望,乃使子鸾板庄为长史,府寻进号 抚军,仍除长史、临淮太守。未拜,又除吴郡太守。庄多疾,不乐去京师,复除 前职。泰始二年,卒,时年四十六,追赠右光禄大夫,常侍如故,谥曰宪子。所 著文章四百余首,行于世。 (节选自《宋书·谢庄传》) 【注】①廛肆:市上堆放货物的店铺。②棨信:古代出入门禁、关口是所持的凭 证。③板:板授,以板刻的形式委任下属官员。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索虏寇彭城 寇:侵犯 B.作赋毕,赍以示庄 赍:送给 C.卿欲效郅君章邪 效:模仿 D.欲令招引才望 望:盼望 解析 D 项,望:声望,这里指有声望的士人。 答案 D 10.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谢庄恪尽职守的一组是 ( ) ①蓝田出玉,岂虚也哉。 ②分左氏《经》《传》,随国立篇 ③我若无卿,亦一时之杰也 ④庄虑此制不行,又言。 ⑤执不奉旨,须墨诏乃开 ⑥乃使子鸾板庄为长史 A.②③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⑥ 解析 ①是太祖见到谢庄气质不凡、仪表俊美的赞叹之辞;③是袁淑看到谢庄所 作的赋后对其文学才华的称赏;⑥是皇上让刘子鸾委任谢庄为长史。 答案 C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谢庄心灵手巧,曾制作一丈见方的木板,画出各地的山川地貌,各有条理脉 络,将木板分离开来就是一个个各不相同的州郡,并在一起就是全天下的地图。 B.李孝伯做使臣时,曾向镇军长史张畅问起谢庄和王微的情况,说明谢庄在当 时就已经声名远扬。 C.皇上即位之后颁布节俭诏书,谢庄深谋远虑,强调如果颁布诏书,就应该严 格执行,不能施恩宽宥。 D.谢庄多病,不愿意前往京城就任,因此皇上又让他改任原来的官职,继续做 吴郡太守。 解析 谢庄多病,不乐意离开京城,因此又被授任为原来的官职,没有去担任吴 郡太守。 答案 D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愚谓大臣在禄位者,尤不宜与民争利,不审可得在此诏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居守,以棨信或虚,执不奉旨,须墨诏乃开 译文: 答案(1)我愚陋地认为,享有俸禄和地位的大臣,尤其不应该和百姓争夺财利 不清楚在诏令里有没有这样的说法 (2)谢庄留守京城,认为进出宫门的凭证或许是假的,坚持不遵从口头的命令 定要有皇上的亲笔诏令才开城门。 【参考译文】 当时北中郎将新安王刘子鸾很受皇上宠爱,皇上想让他招徕有才德声望的士人, 于是就让刘子鸾委任谢庄为长史,新安王不久进号为抚军,谢庄仍被授官做长史 临淮太守。未到任,又被任命为吴郡太守。谢庄多病,不愿意离开京城,因此又 被授任原来的官职。泰始二年,谢庄去世,死时四十六岁。被追赠为右光禄大夫, 常侍之职不变,赠谧号为宪子。谢庄所写的著述共四百余篇,在世间流传。 文言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杜暹,濮阳人也。自暹髙祖至暹,五代同居,暹尤恭谨,事继母以孝闻。初举明 经,补婺州参军,秩满将归,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余悉还之。 时州僚别者,见而叹曰:“昔清吏受一大钱,复何异也!”俄授郑尉,复以清节 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寻而孚迁大理正,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 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十何以劝矣?” 开元四年,迁监察御史,仍往碛西覆屯。会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 等不叶,更相执奏,诏暹按其事实。时暹已回至凉州,承诏复往碛西,因入突骑 施,以究虔瓘等犯状。蕃人赍金以遗,暹固辞不受。左右曰:“公远使绝域,不 可先蕃人情。”暹不得已受之,埋幕下,既去岀境,乃移牒令收取之。蕃人大惊, 度碛追之,不及而止。暹累迁给事中,丁继母忧去职。十二年,安西都扩张孝嵩 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 护。明年,于阗王尉迟眺阴结突厥及诸蕃国图为叛乱,暹密知其谋,发兵捕而斩 之,并诛其党与五十余人,更立君长,于阗遂安。暹在安西四年,绥抚将士,不 惮勤苦,甚得夷夏之心。 二十年,为户部尚书。上行幸东都,诏暹为京留守。暹因抽当番卫士,缮修三宫, 增峻城隍,躬自巡检,未尝休懈。上闻而嘉之曰:“卿素以清直,兼之勤干。自 委居守,每事多能,政肃官僚,惠及黎庶。慰朕怀也。”二十八年,病卒,谥曰 “贞孝 暹在家孝友,爱抚异母弟昱甚厚。常以公清勤俭为己任,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 遗,以终其身。及卒,上甚悼惜之,遣中使就家视其丧事,内出绢三百匹以赐之。 尚书省及故吏赙赠者,其子孝友遵其素约,皆拒而不受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四十八》,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暹按其事实 按:依照,调查。 B.蕃人赍金以遗 赍:送 物给人 C.暹累迁给事中 次 D.卿素以清直,兼之勤干 素:向来,一向。 解析A项,按:考察
(2)庄居守,以棨信或虚,执不奉旨,须墨诏乃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愚陋地认为,享有俸禄和地位的大臣,尤其不应该和百姓争夺财利, 不清楚在诏令里有没有这样的说法? (2)谢庄留守京城,认为进出宫门的凭证或许是假的,坚持不遵从口头的命令, 一定要有皇上的亲笔诏令才开城门。 【参考译文】 当时北中郎将新安王刘子鸾很受皇上宠爱,皇上想让他招徕有才德声望的士人, 于是就让刘子鸾委任谢庄为长史,新安王不久进号为抚军,谢庄仍被授官做长史、 临淮太守。未到任,又被任命为吴郡太守。谢庄多病,不愿意离开京城,因此又 被授任原来的官职。泰始二年,谢庄去世,死时四十六岁。被追赠为右光禄大夫, 常侍之职不变,赠谧号为宪子。谢庄所写的著述共四百余篇,在世间流传。 文言文阅读(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杜暹,濮阳人也。自暹高祖至暹,五代同居,暹尤恭谨,事继母以孝闻。初举明 经,补婺州参军,秩满将归,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余悉还之。 时州僚别者,见而叹曰:“昔清吏受一大钱,复何异也!”俄授郑尉,复以清节 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寻而孚迁大理正,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 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 开元四年,迁监察御史,仍往碛西覆屯。会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 等不叶,更相执奏,诏暹按其事实。时暹已回至凉州,承诏复往碛西,因入突骑 施,以究虔瓘等犯状。蕃人赍金以遗,暹固辞不受。左右曰:“公远使绝域,不 可先蕃人情。”暹不得已受之,埋幕下,既去出境,乃移牒令收取之。蕃人大惊, 度碛追之,不及而止。暹累迁给事中,丁继母忧去职。十二年,安西都扩张孝嵩 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 护。明年,于阗王尉迟眺阴结突厥及诸蕃国图为叛乱,暹密知其谋,发兵捕而斩 之,并诛其党与五十余人,更立君长,于阗遂安。暹在安西四年,绥抚将士,不 惮勤苦,甚得夷夏之心。 二十年,为户部尚书。上行幸东都,诏暹为京留守。暹因抽当番卫士,缮修三宫, 增峻城隍,躬自巡检,未尝休懈。上闻而嘉之曰:“卿素以清直,兼之勤干。自 委居守,每事多能,政肃官僚,惠及黎庶。慰朕怀也。”二十八年,病卒,谥曰 “贞孝”。 暹在家孝友,爱抚异母弟昱甚厚。常以公清勤俭为己任,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 遗,以终其身。及卒,上甚悼惜之,遣中使就家视其丧事,内出绢三百匹以赐之。 尚书省及故吏赙赠者,其子孝友遵其素约,皆拒而不受。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四十八》,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诏暹按其事实 按:依照,调查。 B.蕃人赍金以遗 赍:送 物给人。 C.暹累迁给事中 累:多 次。 D.卿素以清直,兼之勤干 素:向来,一向。 解析 A 项,按:考察
答案A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杜暹“清直”的一组是() ①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②蕃人赍金以遗,暹固辞不受③蕃人 伏其清慎,深思慕之④躬自巡检,未尝休懈⑤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以 终其身⑥孝友遵其素约,皆拒而不受 A.①②④B.③⑤⑥ y②⑤D.③④⑥ 解析③⑥均是间接表明杜暹的“清直”;④是表明杜暹的“勤干” 答案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暹孝顺友爱。自髙祖到杜暹,五代同居,他在家里不仅特别恭敬谨慎地侍 奉继母,而且十分关心爱护异母弟弟杜昱;在任给事中时,还因继母去世而辞去 官职,回家守丧。 B.杜暹为官清廉。在他进入突骑施营帐査究蕃人与郭虔瓘等人的冲突时,不得 已接受了蕃人赠送的黄金,但他把黄金埋在幕帐之下,走出蕃境以后,才传书让 蕃人去收取。 C.杜暹行事果敢有方。在他出使碛西期间,于阗王尉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 蕃国图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他的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其党羽, 重新选任君长,使于阗得以安定。 D.杜暹勤干多能。他在安西四年,安抚将士,不怕劳苦,深得蕃汉人民拥戴; 皇上巡幸东都,作为京城留守的杜暹抽调轮流值勤的卫士,修缮三宫,加髙城墙, 受到了皇上的称赞 解析C项,应为“杜暹担任安西副大都护期间”。 答案C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 译文 (2)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 译文: 答案(1)不久杜暹被任命为郑县县尉,又因清廉节俭而被人所知,华州司马杨 孚非常赏识器重他 (2)杜暹因公事获罪交由法司断罪,杨孚对人说:“如果这个县尉获罪,那么公 正清廉之士靠什么来勉励呢?” 【参考译文】 杜暹,濮阳人。自杜暹的髙祖到杜暹,一家五代冋居,杜暹特别恭敬谨慎,侍奉 继母以孝顺闻名。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补任婺州参军,任满将还乡,州吏赠送 他一万多张纸,杜暹只接受了一百张,其余全部还给州史。当时来告别的州府官 员,看到这种情景感叹道:“从前清廉的官吏接受一枚大钱,杜暹之举又有什么 不同!”不久杜暹被任命为郑县县尉,又因清廉节俭而被人所知,华州司马杨孚 非常赏识器重他。不久杨孚升任大理正,杜暹因公事获罪交由法司断罪,杨孚对 人说:“如果这个县尉获罪,那么公正清廉之士靠什么来勉励呢? 开元四年,杜暹升任监察御史,于是前往漠西检査屯田驻军。适逢安西副都护郭 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和,互相上奏指责,诏令杜暹査明事实。当时杜暹已 返回凉州,接到诏令又前往漠西,于是进入突骑施营帐,以査究他们与郭虔瓘等 人冲突的情况。番人以黄金相赠,杜暹坚决推辞不受,左右的人说:“您远道出
答案 A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杜暹“清直”的一组是 ( ) ①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 ②蕃人赍金以遗,暹固辞不受 ③蕃人 伏其清慎,深思慕之 ④躬自巡检,未尝休懈 ⑤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以 终其身 ⑥孝友遵其素约,皆拒而不受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解析 ③⑥均是间接表明杜暹的“清直”;④是表明杜暹的“勤干”。 答案 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暹孝顺友爱。自高祖到杜暹,五代同居,他在家里不仅特别恭敬谨慎地侍 奉继母,而且十分关心爱护异母弟弟杜昱;在任给事中时,还因继母去世而辞去 官职,回家守丧。 B.杜暹为官清廉。在他进入突骑施营帐查究蕃人与郭虔瓘等人的冲突时,不得 已接受了蕃人赠送的黄金,但他把黄金埋在幕帐之下,走出蕃境以后,才传书让 蕃人去收取。 C.杜暹行事果敢有方。在他出使碛西期间,于阗王尉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 蕃国图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他的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其党羽, 重新选任君长,使于阗得以安定。 D.杜暹勤干多能。他在安西四年,安抚将士,不怕劳苦,深得蕃汉人民拥戴; 皇上巡幸东都,作为京城留守的杜暹抽调轮流值勤的卫士,修缮三宫,加高城墙, 受到了皇上的称赞。 解析 C 项,应为“杜暹担任安西副大都护期间”。 答案 C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久杜暹被任命为郑县县尉,又因清廉节俭而被人所知,华州司马杨 孚非常赏识器重他。 (2)杜暹因公事获罪交由法司断罪,杨孚对人说:“如果这个县尉获罪,那么公 正清廉之士靠什么来勉励呢?” 【参考译文】 杜暹,濮阳人。自杜暹的高祖到杜暹,一家五代同居,杜暹特别恭敬谨慎,侍奉 继母以孝顺闻名。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补任婺州参军,任满将还乡,州吏赠送 他一万多张纸,杜暹只接受了一百张,其余全部还给州史。当时来告别的州府官 员,看到这种情景感叹道:“从前清廉的官吏接受一枚大钱,杜暹之举又有什么 不同!”不久杜暹被任命为郑县县尉,又因清廉节俭而被人所知,华州司马杨孚 非常赏识器重他。不久杨孚升任大理正,杜暹因公事获罪交由法司断罪,杨孚对 人说:“如果这个县尉获罪,那么公正清廉之士靠什么来勉励呢?” 开元四年,杜暹升任监察御史,于是前往漠西检查屯田驻军。适逢安西副都护郭 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和,互相上奏指责,诏令杜暹查明事实。当时杜暹已 返回凉州,接到诏令又前往漠西,于是进入突骑施营帐,以查究他们与郭虔瓘等 人冲突的情况。番人以黄金相赠,杜暹坚决推辞不受,左右的人说:“您远道出
使这边远的地方,不可辜负了番人的情意。”杜暹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接受了黄金, 埋在幕帐之下,走出番境以后,他才传书让番人去收取。番人大惊,越过沙漠追 赶他,追赶不上,方才作罢。杜暹多次升迁,任给事中,因继母去世辞去官职回 家守丧。开元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调任太原尹,有人推荐杜暹前往代替他, 番人佩服他的清廉谨慎,十分思念仰慕他,于是杜暹丧期未满起任安西副大都护 第二年,于阗王尉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番国图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了他的 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了他的党羽五十多人,重新选任了君长,于 阗才安定下来。杜暹在安西四年,安抚将士,不怕劳苦,很得少数民族和汉人的 拥戴。 开元二十年,杜暹任户部尚书。皇上将要巡幸东都,诏令杜暹为京城留守。杜暹 因此抽调轮流值勤的卫士,修缮三宫,加高城墙,他亲自巡査,从不懈怠。皇上 听说后称赞他说:“卿一向清廉正直,而且又勤劳能干。自从担任留守,事事都 能尽职,治政使官吏整肃,恩惠能施及百姓。朕心中十分欣慰。”开元二十八年, 病逝,谥号为“贞孝 杜暹在家孝顺友爱,十分关心爱护异母弟弟杜昱。杜暹常以公正清廉勤劳节俭为 己任,年轻时立誓不接受亲友馈赠,一生如此。他去世后,皇上感到十分惋惜, 派宦官到他家中探望丧事的办理,宫内拿出三百匹绢赐与他家。尚书省及过去与 他共事的官吏赠给的丧葬财物,他的儿子杜孝友遵守父亲一向的约束,一概拒绝 不曾接受。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 走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 博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 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 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 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 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 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 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 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 通判海州,还为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 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 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已而元吴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 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 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扦贼者,笑曰: “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 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 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 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欣欢。及闲而可否天 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 (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
使这边远的地方,不可辜负了番人的情意。”杜暹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接受了黄金, 埋在幕帐之下,走出番境以后,他才传书让番人去收取。番人大惊,越过沙漠追 赶他,追赶不上,方才作罢。杜暹多次升迁,任给事中,因继母去世辞去官职回 家守丧。开元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调任太原尹,有人推荐杜暹前往代替他, 番人佩服他的清廉谨慎,十分思念仰慕他,于是杜暹丧期未满起任安西副大都护。 第二年,于阗王尉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番国图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了他的 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了他的党羽五十多人,重新选任了君长,于 阗才安定下来。杜暹在安西四年,安抚将士,不怕劳苦,很得少数民族和汉人的 拥戴。 开元二十年,杜暹任户部尚书。皇上将要巡幸东都,诏令杜暹为京城留守。杜暹 因此抽调轮流值勤的卫士,修缮三宫,加高城墙,他亲自巡查,从不懈怠。皇上 听说后称赞他说:“卿一向清廉正直,而且又勤劳能干。自从担任留守,事事都 能尽职,治政使官吏整肃,恩惠能施及百姓。朕心中十分欣慰。”开元二十八年, 病逝,谥号为“贞孝”。 杜暹在家孝顺友爱,十分关心爱护异母弟弟杜昱。杜暹常以公正清廉勤劳节俭为 己任,年轻时立誓不接受亲友馈赠,一生如此。他去世后,皇上感到十分惋惜, 派宦官到他家中探望丧事的办理,宫内拿出三百匹绢赐与他家。尚书省及过去与 他共事的官吏赠给的丧葬财物,他的儿子杜孝友遵守父亲一向的约束,一概拒绝 不曾接受。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 走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 博士。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 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 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 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 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 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 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 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 通判海州,还为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 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 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 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 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扦贼者,笑曰: “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 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 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 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欣欢。及闲而可否天 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 (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 忧:指父母丧事 B.稍用其说 稍:稍微 C.若不可绳以法度 绳:约束 D.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 否:贬斥、议论 解析B项,稍:逐渐 答案B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曼卿“有远见”的一组是() ①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②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③请还政天子④曼卿上 书言十事⑤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⑥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解析①说明他少年有豪气,②只说他做出选择要做官,⑥是他的处世态度。 答案C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曼卿年少时放荡不拘,读书不硏究章节句读,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节操 品行并建立非同寻常功劳的人,自认为不合于时,常大饮而醉。 B.石曼卿不顾个人安危,两次上书进谏,一为太后干预朝政,一为朝廷的边防 担忧,他主张太平时期练兵,防患未然。 C.作者刻画石曼卿,先交代其性格特征和结局,再回头叙写他一生的几件重要 事情,这有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起共鸣的作用 D.石曼卿仪表英俊,性格豪爽,文武双全,他的文章就像他的为人,遒劲刚健 他生逢其时,深得皇帝重用,可惜已病重,只活了48岁 解析D项,“生逢其时,深得皇帝重用”错。 答案D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 译文: (2)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译文: 答案(1)北宋皇帝为嘉奖他们来投奔,准备让他们享受国家的俸禄,没有实行 于是在宋州的宋城定居下来。 (2)范讽因进言被皇上宠爱,推荐那些曾经为太后还政天子一事进过言的人,那 些人很快得了高官,范讽要推荐曼卿,曼卿坚决推辞不就。 【参考译文】 曼卿名延年,姓石,他的祖先是幽州人。幽州被北方的契丹占领后,他的祖先自 成才率领他的一族人向南逃逸,投归北宋。北宋皇帝为嘉奖他们来投奔,准备让 他们享受国家的俸禄,没有实行,于是在宋州的末城定居下来。曼卿的父亲,名 叫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一带一般人都强健勇武,石曼卿年少时也豪气逼人。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 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的节操品行并建立过非同寻常功劳的人,看轻世俗的小功 名,心中不为所动。自认为跟时代不相合,于是整日借酒混世。且喜欢痛饮大醉, 颓废地放纵自己。从此更加与时代不相合。那些跟他交游的人,都只懂得爱慕曼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 忧:指父母丧事 B.稍用其说 稍:稍微 C.若不可绳以法度 绳:约束 D.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 否:贬斥、议论 解析 B 项,稍:逐渐。 答案 B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曼卿“有远见”的一组是( ) ①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 ②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 ③请还政天子 ④曼卿上 书言十事 ⑤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 ⑥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解析 ①说明他少年有豪气,②只说他做出选择要做官,⑥是他的处世态度。 答案 C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石曼卿年少时放荡不拘,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节操 品行并建立非同寻常功劳的人,自认为不合于时,常大饮而醉。 B.石曼卿不顾个人安危,两次上书进谏,一为太后干预朝政,一为朝廷的边防 担忧,他主张太平时期练兵,防患未然。 C.作者刻画石曼卿,先交代其性格特征和结局,再回头叙写他一生的几件重要 事情,这有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起共鸣的作用。 D.石曼卿仪表英俊,性格豪爽,文武双全,他的文章就像他的为人,遒劲刚健, 他生逢其时,深得皇帝重用,可惜已病重,只活了 48 岁。 解析 D 项,“生逢其时,深得皇帝重用”错。 答案 D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北宋皇帝为嘉奖他们来投奔,准备让他们享受国家的俸禄,没有实行, 于是在宋州的宋城定居下来。 (2)范讽因进言被皇上宠爱,推荐那些曾经为太后还政天子一事进过言的人,那 些人很快得了高官,范讽要推荐曼卿,曼卿坚决推辞不就。 【参考译文】 曼卿名延年,姓石,他的祖先是幽州人。幽州被北方的契丹占领后,他的祖先自 成才率领他的一族人向南逃逸,投归北宋。北宋皇帝为嘉奖他们来投奔,准备让 他们享受国家的俸禄,没有实行,于是在宋州的宋城定居下来。曼卿的父亲,名 叫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一带一般人都强健勇武,石曼卿年少时也豪气逼人。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 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的节操品行并建立过非同寻常功劳的人,看轻世俗的小功 名,心中不为所动。自认为跟时代不相合,于是整日借酒混世。且喜欢痛饮大醉, 颓废地放纵自己。从此更加与时代不相合。那些跟他交游的人,都只懂得爱慕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