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淮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解析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 【试卷综述】 纵观二模试卷,题目的命制基本上是严格依据了新颁布的2015年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 的要求,淮确把握了高考的命题方向,突出了语文学科的主干知识和考生能力的考查,导向 较为准确,有很强的仿真性和实战性,体现了发现问题和诊断调整的检测要求。试卷总体难 度接近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注重基础考查,试卷结构稳中有变,涉及了诸多热点,也体 现了今年考纲和我省《考试说明》中的细微变化。如文言文不论从文本的选择上,还是考点 的设置(人物性格分析取代了虚词),既体现了安徽卷会将被全国卷取代的发展趋势以及今 年考试说明中例证性试题的变化,更体现命题人的一些看法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一书中讲到,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随着人推理和预见能 力的提高,个体很快就会从经验中学到:假如一个人帮助了他的同伴,那么通常今后他也会 反过来得到这个同伴的帮助。出于这种低水平动机,他可能会习得助人的习性。同时这种表 现仁慈行为的习性也会强化其同情心,而同情心是仁慈行为的原动力。这种习性在许多代以 后可以经过遗传而获得。” ②当然,上面的最后一句话其实是错误的。我们现在知道,父母其实是通过教导或者示 范而不是通过基因,将习性传承给子女的。事实上,任何生活经验都不会影响基因的传递。 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的严格形式上讲,它最美妙的地方在于没有规定说后天习得的特性 也是会遗传的,而在让巴提斯特拉马克等先前的进化理论中对这一点则是有要求的。达尔 文发现了这一美妙性,并重点强调了其理论的这一方面。但是他仍然希望可以借助更多的两 可的技巧来解决让人费解的问题,例如道德情操的起源问题,特别是当他老了之后
2015 届淮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解析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试卷综述】 纵观二模试卷,题目的命制基本上是严格依据了新颁布的 2015 年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 的要求,准确把握了高考的命题方向,突出了语文学科的主干知识和考生能力的考查,导向 较为准确,有很强的仿真性和实战性,体现了发现问题和诊断调整的检测要求。试卷总体难 度接近 2014 年高考语文试卷。注重基础考查,试卷结构稳中有变,涉及了诸多热点,也体 现了今年考纲和我省《考试说明》中的细微变化。如文言文不论从文本的选择上,还是考点 的设置(人物性格分析取代了虚词),既体现了安徽卷会将被全国卷取代的发展趋势以及今 年考试说明中例证性试题的变化,更体现命题人的一些看法。 第Ⅰ卷 阅读题(共 66 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一书中讲到,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随着人推理和预见能 力的提高,个体很快就会从经验中学到:假如一个人帮助了他的同伴,那么通常今后他也会 反过来得到这个同伴的帮助。出于这种低水平动机,他可能会习得助人的习性。同时这种表 现仁慈行为的习性也会强化其同情心,而同情心是仁慈行为的原动力。这种习性在许多代以 后可以经过遗传而获得。” ②当然,上面的最后一句话其实是错误的。我们现在知道,父母其实是通过教导或者示 范而不是通过基因,将习性传承给子女的。事实上,任何生活经验都不会影响基因的传递。 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的严格形式上讲,它最美妙的地方在于没有规定说后天习得的特性 也是会遗传的,而在让·巴提斯特·拉马克等先前的进化理论中对这一点则是有要求的。达尔 文发现了这一美妙性,并重点强调了其理论的这一方面。但是他仍然希望可以借助更多的两 可的技巧来解决让人费解的问题,例如道德情操的起源问题,特别是当他老了之后
③1966年,乔治威廉姆斯提出了一个方法使达尔文关于相互支持的进化价值的思索更 有用,即,不仅去掉最后一句,也去掉关于“”推理”和“预见”及“习得”的部分。在《适 应与自然选择》书中威廉姆斯回想起达尔文对岀于期望回报的助人的“低动机″的偏爱 写到:“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有意识的动机需要被纳入进来。很显然,如果自然选择青睐助 人这一行为,那帮助他人之后就有可能反过来获得他人的帮助。但是帮助行为的施予者或接 受者能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就不明显了。”他接着说:“简单地讲,如果个体放大他友善的 面,减小他的敌对性,那么他就享有进化上的优势,自然选择青睐这种促进人与人之间关 系最优化的性格。 ④威廉姆斯的基本观点(这个观点达尔文无疑明白,并且在其他环境中也有强调)就是 我们曾经遇到过的。动物,包括人在内,常常不是通过有意识地计算来完成进化的逻辑的 而是跟着感觉走。在这种情况下,威廉姆斯建议将同情和感激纳入感觉的范畴。感激可以使 人回报他人而不用太多地考虑自己究竟在做什么。有时如果对某类人同情的反应更强烈 —例如对那些我们非常感激的人——这种同情的感觉又会使我们不顾事实而去回报别人 的帮助。 ⑤威廉姆斯简洁的推测被特里弗斯转变成一个成熟的理论。在1971年,正好是达尔文 在《人类的由来》中提及互利主义的100年以后,特里弗斯在《生物学季刊》上发表了 篇名为《互利主义的进化》的文章。在文章的摘要中他写道:“友情、厌恶、道德攻击、感 激、同情、信任、怀疑、可信赖性、羞愧等各种感觉以及一些形式的不诚实和虚伪可以被解 释为调节互利系统而进行的重要的适应。”今天,距这份很有勇气的声明发表已有40多年 了,仍然有多样的且仍在成长壮大的证据主体来证实它 (选自罗伯特·赖特《道德动物》,周晓林译,有删改。) 1.下列关于威廉姆斯观点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威廉姆斯同意达尔文关于相互支持的进化价值的思索,并将之更加完善
③1966 年,乔治·威廉姆斯提出了一个方法使达尔文关于相互支持的进化价值的思索更 有用,即,不仅去掉最后一句,也去掉关于“推理”和“预见”及“习得”的部分。在《适 应与自然选择》一书中,威廉姆斯回想起达尔文对出于期望回报的助人的“低动机”的偏爱, 写到:“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有意识的动机需要被纳入进来。很显然,如果自然选择青睐助 人这一行为,那帮助他人之后就有可能反过来获得他人的帮助。但是帮助行为的施予者或接 受者能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就不明显了。”他接着说:“简单地讲,如果个体放大他友善的 一面,减小他的敌对性,那么他就享有进化上的优势,自然选择青睐这种促进人与人之间关 系最优化的性格。” ④威廉姆斯的基本观点(这个观点达尔文无疑明白,并且在其他环境中也有强调)就是 我们曾经遇到过的。动物,包括人在内,常常不是通过有意识地计算来完成进化的逻辑的, 而是跟着感觉走。在这种情况下,威廉姆斯建议将同情和感激纳入感觉的范畴。感激可以使 人回报他人而不用太多地考虑自己究竟在做什么。有时如果对某类人同情的反应更强烈 ——例如对那些我们非常感激的人——这种同情的感觉又会使我们不顾事实而去回报别人 的帮助。 ⑤威廉姆斯简洁的推测被特里弗斯转变成一个成熟的理论。在 1971 年,正好是达尔文 在《人类的由来》中提及互利主义的 100 年以后,特里弗斯在《生物学季刊》上发表了一 篇名为《互利主义的进化》的文章。在文章的摘要中他写道:“友情、厌恶、道德攻击、感 激、同情、信任、怀疑、可信赖性、羞愧等各种感觉以及一些形式的不诚实和虚伪可以被解 释为调节互利系统而进行的重要的适应。”今天,距这份很有勇气的声明发表已有 40 多年 了,仍然有多样的且仍在成长壮大的证据主体来证实它。 (选自罗伯特·赖特《道德动物》,周晓林译,有删改。) 1.下列关于威廉姆斯观点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威廉姆斯同意达尔文关于相互支持的进化价值的思索,并将之更加完善
B.如果一个人帮助了他的同伴,那么他的同伴今后也会反过来帮助他,这是自然选择 的结果。 C.自然选择青睐个体放大他友善的一面,减小他的敌对性这种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最 优化的性格 D.同情的感觉可以使我们在面对那些我们非常感激的人时,不顾事实地回报别人的帮 助,因为这是应该而且有益的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A项,“同意”不准确,原文第三段第一句话说明威廉姆斯并不完全同意 达尔文的观点:B项,原文中的表述为“有可能”:D项,错在“应该而且有益”,原文中 同情是一种感觉,不是有意识地计算的,“而是跟着感觉走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段引用达尔文《人类的由来》中的一段话,介绍了达尔文对人类互利行为的认识, 从而引出本文的话题 B.②段中,作者指出①段中达尔文认为习性在许多代以后会被继承的这一观点是错误 的,与之后三段形成先破后立的论证关系 C.③④两段介绍了威廉姆斯关于相互支持的认识,他对①段中达尔文的观点进行修改, 认为相互支持常常不是一种通过有意识地计算来完成的进化,而是人在跟着感觉走的结果。 D.⑤段中,特里弗斯在达尔文提及互利主义的100年后,将威廉姆斯的观点转变成 个完全区别于达尔文观点的成熟的理论。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 综合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完全区别于”过于绝对,特里弗斯的理论也提到了同情在互利中的作用 并不是与达尔文完全不同。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达尔文认为,人可以根据生活经验,预见自己如果帮助同伴,自己也可能会在今后 得到这个同伴的帮助,从而习得助人习性。因此这种习性并不是遗传得来的。 B.让·巴提斯特·拉马克等先前的进化理论认为后天习得的特性也是会遗传的。 C.威廉姆斯认为,个体在帮助别人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会得到回报,只是出于自身 的同情和感激。 D.文中虽然威廉姆斯不认可达尔文对出于期望回报的助人的“低动机”的偏爱,但他 和达尔文都强调了同情和感激在互利行为中的重要性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 综合)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A项,“因此这种习性并不是遗传得来的”错,第①段后面,达尔文认为 习性在很多代后是可以经遗传而获得的;C项,“只是出于自身的同情和感激”过于绝对
B.如果一个人帮助了他的同伴,那么他的同伴今后也会反过来帮助他,这是自然选择 的结果。 C.自然选择青睐个体放大他友善的一面,减小他的敌对性这种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最 优化的性格。 D.同情的感觉可以使我们在面对那些我们非常感激的人时,不顾事实地回报别人的帮 助,因为这是应该而且有益的。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分析综合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A 项,“同意”不准确,原文第三段第一句话说明威廉姆斯并不完全同意 达尔文的观点;B 项,原文中的表述为“有可能”;D 项,错在“应该而且有益”,原文中 同情是一种感觉,不是有意识地计算的,“而是跟着感觉走”。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①段引用达尔文《人类的由来》中的一段话,介绍了达尔文对人类互利行为的认识, 从而引出本文的话题。 B.②段中,作者指出①段中达尔文认为习性在许多代以后会被继承的这一观点是错误 的,与之后三段形成先破后立的论证关系。 C.③④两段介绍了威廉姆斯关于相互支持的认识,他对①段中达尔文的观点进行修改, 认为相互支持常常不是一种通过有意识地计算来完成的进化,而是人在跟着感觉走的结果。 D.⑤段中,特里弗斯在达尔文提及互利主义的 100 年后,将威廉姆斯的观点转变成一 个完全区别于达尔文观点的成熟的理论。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分析 综合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完全区别于”过于绝对,特里弗斯的理论也提到了同情在互利中的作用, 并不是与达尔文完全不同。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达尔文认为,人可以根据生活经验,预见自己如果帮助同伴,自己也可能会在今后 得到这个同伴的帮助,从而习得助人习性。因此这种习性并不是遗传得来的。 B.让·巴提斯特·拉马克等先前的进化理论认为后天习得的特性也是会遗传的。 C.威廉姆斯认为,个体在帮助别人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会得到回报,只是出于自身 的同情和感激。 D.文中虽然威廉姆斯不认可达尔文对出于期望回报的助人的“低动机”的偏爱,但他 和达尔文都强调了同情和感激在互利行为中的重要性。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分析 综合)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A 项,“因此这种习性并不是遗传得来的”错,第①段后面,达尔文认为 习性在很多代后是可以经遗传而获得的; C 项,“只是出于自身的同情和感激”过于绝对
原文是“但是帮助行为的施予者或接受者能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就不明显了”;D项,达尔 文的观点见第①段,他没有提到“感激” 【试题述评】从命题的角度看,本大题的阅读材料的选择较好,题目知识点的考查、设问 形式与2014年安徽卷前两题一样,第3题不一样,难度也基本一致。但选项的编制、选项 的字数与安徽卷的要求有差别。作为高考试卷的第一大题,该题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该 题不仅考查读懂文本的能力,更侧重于细读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具备细致辨析的能力,在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玩的就是“文字游戏”。建议考生一开考不要先做该大题,更不要超过 12分钟的时间。“两读一比对”,语感及阅读能力好的考生不妨就“跟着感觉走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石煕载,字凝绩,河南洛阳人。周显德中,进土登第。疏俊有量,居家严谨,有礼法。 宋初,太宗以殿前都虞候领泰宁军节制,辟为掌书记。及尹京邑,表为开封府推官。授右拾 遗,迁左补阙。丁艰,将起复,以谗出为忠武、崇义二军掌书记。太宗即位,复以左补阙召 同知贡举。时梅山洞蛮屡为寇,以熙载知潭州。召还,擢为兵部员外郎,领枢密直学土。未 几,签书枢密院事,诏赐官第一区。 太平兴国四年,亲征河东,以给事中充枢密副使从行,还,迁刑部侍郎。五年,拜户部 尚书、枢密使,以病足在告,寝疾久之未愈。八年,上表求解职,诏加慰抚,授尚书右仆射。 九年,卒,年五十七。赠侍中,谥元懿。上为悲叹累日,且谓其事君之心,纯正无他,适当 委用,而奄忽至此,深为可惜。国朝大臣谢事而卒,车驾临视者,唯煕载焉 熙载性忠实,遇事尽言,是非好恶,无所顾避。人有善,即推荐之,时论称其长者。初 微时,为养负米。尝行嵩阳道中,遇一叟,熟视熙载日:“真人将兴,子当居辅弼之位。“言 讫不见。及居太宗幕下,颇尽诚节。典枢务日,上眷注甚笃,方将倚以为相,俄遘疾不起。 熙载事继母牛氏以孝闻。弟熙导,牛氏前夫子,随母归石氏。以熙载故,奏补殿直。从弟熙 古、幼弟熙政,皆登进土第,熙载抚之如一。熙载卒时,子中孚、中立皆幼,熙政患熙导以 异姓居己上,乃诈传上旨,令己籍熙导家财,由是交讼。有司归罪熙导,上召问中孚、中立, 令有司再鞫得实。熙导还本姓,熙政坐除名。上素知煕载以母故育煕导甚厚,虽令还宗,而
原文是“但是帮助行为的施予者或接受者能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就不明显了”;D 项,达尔 文的观点见第①段,他没有提到“感激”。 【试题述评】从命题的角度看,本大题的阅读材料的选择较好,题目知识点的考查、设问 形式与 2014 年安徽卷前两题一样,第 3 题不一样,难度也基本一致。但选项的编制、选项 的字数与安徽卷的要求有差别。作为高考试卷的第一大题,该题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该 题不仅考查读懂文本的能力,更侧重于细读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具备细致辨析的能力,在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玩的就是“文字游戏”。建议考生一开考不要先做该大题,更不要超过 12 分钟的时间。“两读一比对”,语感及阅读能力好的考生不妨就“跟着感觉走”。 二、(3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石熙载,字凝绩,河南洛阳人。周显德中,进士登第。疏俊有量,居家严谨,有礼法。 宋初,太宗以殿前都虞候领泰宁军节制,辟为掌书记。及尹京邑,表为开封府推官。授右拾 遗,迁左补阙。丁艰,将起复,以谗出为忠武、崇义二军掌书记。太宗即位,复以左补阙召, 同知贡举。时梅山洞蛮屡为寇,以熙载知潭州。召还,擢为兵部员外郎,领枢密直学士。未 几,签书枢密院事,诏赐官第一区。 太平兴国四年,亲征河东,以给事中充枢密副使从行,还,迁刑部侍郎。五年,拜户部 尚书、枢密使,以病足在告,寝疾久之未愈。八年,上表求解职,诏加慰抚,授尚书右仆射。 九年,卒,年五十七。赠侍中,谥元懿。上为悲叹累日,且谓其事君之心,纯正无他,适当 委用,而奄忽至此,深为可惜。国朝大臣谢事而卒,车驾临视者,唯熙载焉。 熙载性忠实,遇事尽言,是非好恶,无所顾避。人有善,即推荐之,时论称其长者。初, 微时,为养负米。尝行嵩阳道中,遇一叟,熟视熙载曰:“真人将兴,子当居辅弼之位。“言 讫不见。及居太宗幕下,颇尽诚节。典枢务日,上眷注甚笃,方将倚以为相,俄遘疾不起。 熙载事继母牛氏以孝闻。弟熙导,牛氏前夫子,随母归石氏。以熙载故,奏补殿直。从弟熙 古、幼弟熙政,皆登进士第,熙载抚之如一。熙载卒时,子中孚、中立皆幼,熙政患熙导以 异姓居己上,乃诈传上旨,令己籍熙导家财,由是交讼。有司归罪熙导,上召问中孚、中立, 令有司再鞫得实。熙导还本姓,熙政坐除名。上素知熙载以母故育熙导甚厚,虽令还宗,而
不夺其官,复以财产量给之。子中立,性疏旷,好谐谑,人不以为怒。以父荫初补西头供奉 官,后五年,改光禄寺丞。家财悉推与诸父,无所爱。擢直集贤院,与李宗谔、杨亿、刘筠、 陈越相厚善。校雠秘书,凡更中立者,人皆传之。中立喜实客,客至必与饮酒,醉乃得去。 初,家产岁入百万钱,末年费几尽。帝闻其病,赐白金三百两。既死,其家至不能办丧。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梅山洞蛮屡为寇,以熙载知潭州知:主管 B.令己籍熙导家财,由是交讼籍:没收入官 C.上召问中孚、中立,令有司再鞫得实。鞫:审问 D.改光禄寺丞。家财悉推与诸父,无所爱爱:喜欢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 解)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注意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A、知:主持,管理。“知”后面跟地名 时,通常翻译为“担任……知州”或“管理主持……的政事”:B、籍:没收入官:C、鞫 审问,拷问;D、爱:吝啬,舍不得。《过秦论》有“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 士”,《六国论》有“向使六国各爱其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石熙载深得太宗器重的一组是()。(3分) ①疏俊有量,居家严谨,有礼法 ②未几,签书枢密院事,诏赐官第一区 ③亲征河东,以给事中充枢密副使从行 ④上为悲叹累日,且谓其事君之心,纯正无他 ⑤典枢务日,上眷注甚笃,方将倚以为相 ⑥从弟熙古、幼弟熙政,皆登进士第 A.①④⑥B.①③⑤C.②③⑤D.③⑤⑥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①是说石熙载品行才能, ⑥是说石熙载弟弟的事情,用排除法可知选C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不夺其官,复以财产量给之。子中立,性疏旷,好谐谑,人不以为怒。以父荫初补西头供奉 官,后五年,改光禄寺丞。家财悉推与诸父,无所爱。擢直集贤院,与李宗谔、杨亿、刘筠、 陈越相厚善。校雠秘书,凡更中立者,人皆传之。中立喜实客,客至必与饮酒,醉乃得去。 初,家产岁入百万钱,末年费几尽。帝闻其病,赐白金三百两。既死,其家至不能办丧。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时梅山洞蛮屡为寇,以熙载知潭州 知:主管 B.令己籍熙导家财,由是交讼 籍:没收入官 C.上召问中孚、中立,令有司再鞫得实。 鞫:审问 D.改光禄寺丞。家财悉推与诸父,无所爱 爱:喜欢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理 解)。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注意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A、知:主持,管理。“知”后面跟地名 时,通常翻译为“担任……知州”或“管理主持 ……的政事”;B、籍:没收入官;C、鞫: 审问,拷问; D、爱:吝啬,舍不得。《过秦论》有“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 士”,《六国论》有“向使六国各爱其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石熙载深得太宗器重的一组是( )。(3 分) ①疏俊有量,居家严谨,有礼法。 ②未几,签书枢密院事,诏赐官第一区 ③亲征河东,以给事中充枢密副使从行 ④上为悲叹累日,且谓其事君之心,纯正无他 ⑤典枢务日,上眷注甚笃,方将倚以为相 ⑥从弟熙古、幼弟熙政,皆登进士第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⑤⑥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理解)。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①是说石熙载品行才能, ⑥是说石熙载弟弟的事情,用排除法可知选 C。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宋太宗在没继位时就征召石熙载担任掌书记。继位后,又提拔他升任兵部员外郎, 兼任枢密直学士。 B.石熙载年轻时,在路上遇到的一个老人曾预言石熙载是位真命天子,定会有人辅佐 他得到重要的职位 C.石熙载奉事继母以孝顺闻名且为人忠厚老实,遇到是非好恶的事情,直陈己见,毫 不顾忌,深受好评 D.在太宗要重用石熙载为宰相时,他却突然去世。大臣辞职后去世的,宋太宗亲自看 望的只有石熙载一人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 析综合)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本着“句不离篇”的翻译原则,结合全文准确理解。文中的“真子”是 指宋太宗,“子当居辅弼之位”翻译为“你应当官居辅弼大臣之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授右拾遗,迁左补阙。丁艰,将起复,以谗出为忠武、崇义二军掌书记。(5分) (2)上素知熙载以母故育熙导甚厚,虽令还宗,而不夺其官,复以财产量给之。(5 分)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 【参考答案】(1)授任他为右拾遗,升任左补阙。恰逢父亲去世,石熙载守丧未满 年,朝廷准备重新起用他时,因为被谗言所中离开京城担任忠武、崇义二军掌书记。 (2)宋太宗向来知道石熙载因为继母的缘故对石熙导养育甚厚,虽然让他回还宗族 却不免去他的官职,又适量地给他一些财物 【试题分析】第(1)句中关键词“迁”(调任、升迁),“丁艰”(遭遇丧事)、“以” (因为),“出”(调出京城),句意要通顺。第(2)句中关键词“素”(向来、一向), “以”(因为),“厚”(厚道、厚重),“量”(适量),句意要通顺。第(1)句的答 案不准确。 参考译文: 石熙载,字凝绩,河南洛阳人。后周显德年间(954年~960年),石熙载考中进士 为人疏俊有度量,居家严谨,有礼法。北宋初期,宋太宗赵光义以殿前都虞候兼任泰宁军节 制,征召石煕载担任掌书记。宋太宗任开封府尹时,上表推荐石熙载为开封府推官。授任他 为右拾遗,升任左补阙。怡逢父亲去世,石熙载守丧未满三年,朝廷准备重新起用他时,因 为被谗言所中出京任忠武、崇义二军掌书记。开宝九年(976年),宋太宗即皇帝位,又召 他入朝任左补阙,同知贡举。当时梅山洞蛮常常为盗,任命石熙载为知潭州。征召回朝后, 升任兵部员外郎,兼任枢密直学士。不久担任签书枢密院事,诏令赐给他一栋住宅
A.宋太宗在没继位时就征召石熙载担任掌书记。继位后,又提拔他升任兵部员外郎, 兼任枢密直学士。 B.石熙载年轻时,在路上遇到的一个老人曾预言石熙载是位真命天子,定会有人辅佐 他得到重要的职位。 C.石熙载奉事继母以孝顺闻名且为人忠厚老实,遇到是非好恶的事情,直陈己见,毫 不顾忌,深受好评。 D.在太宗要重用石熙载为宰相时,他却突然去世。大臣辞职后去世的,宋太宗亲自看 望的只有石熙载一人。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分 析综合)。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本着“句不离篇”的翻译原则,结合全文准确理解。文中的“真子” 是 指宋太宗,“子当居辅弼之位”翻译为“你应当官居辅弼大臣之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授右拾遗,迁左补阙。丁艰,将起复,以谗出为忠武、崇义二军掌书记。(5 分) (2)上素知熙载以母故育熙导甚厚,虽令还宗,而不夺其官,复以财产量给之。(5 分)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理解)。 【参考答案】(1)授任他为右拾遗,升任左补阙。恰逢父亲去世,石熙载守丧未满三 年,朝廷准备重新起用他时,因为被谗言所中离开京城担任忠武、崇义二军掌书记。 (2)宋太宗向来知道石熙载因为继母的缘故对石熙导养育甚厚,虽然让他回还宗族, 却不免去他的官职,又适量地给他一些财物。 【试题分析】第(1)句中关键词“迁”(调任、升迁),“丁艰”(遭遇丧事)、“以” (因为),“出”(调出京城),句意要通顺。第(2)句中关键词“素”(向来、一向), “以”(因为),“厚”(厚道、厚重),“量”(适量),句意要通顺。第(1)句的答 案不准确。 参考译文: 石熙载,字凝绩,河南洛阳人。后周显德年间(954 年~960 年),石熙载考中进士。 为人疏俊有度量,居家严谨,有礼法。北宋初期,宋太宗赵光义以殿前都虞候兼任泰宁军节 制,征召石熙载担任掌书记。宋太宗任开封府尹时,上表推荐石熙载为开封府推官。授任他 为右拾遗,升任左补阙。恰逢父亲去世,石熙载守丧未满三年,朝廷准备重新起用他时,因 为被谗言所中出京任忠武、崇义二军掌书记。开宝九年(976 年),宋太宗即皇帝位,又召 他入朝任左补阙,同知贡举。当时梅山洞蛮常常为盗,任命石熙载为知潭州。征召回朝后, 升任兵部员外郎,兼任枢密直学士。不久担任签书枢密院事,诏令赐给他一栋住宅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亲自征伐北汉,任命石熙载以给事中充任枢密副使随 军出征。回朝后,石熙载升任为刑部侍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授任户部尚书、枢密 使,因脚病休假,卧床不起很久未能痊愈。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石熙载上表请求辞职 宋太宗诏令抚慰他,授任尚书右仆射。太平兴国九年(984年),石熙载去世,终年五十七 岁。追赠侍中,赐谥号为元懿。宋太宗因他的去世悲叹了好几天,并且认为他奉事君主之心, 纯正无他,正当委以重任,而突然去世,实在可惜。当朝大臣谢事去世的,宋太宗亲自看望 的只有石熙载一个人。咸平二年(999年)八月,石熙载配享太宗庙廷 石熙载为人忠厚老实,遇事尽行进言,是非好恶,毫不顾忌。人有长处,立即加以推荐, 当时舆论称他为长者。当初石熙载游学时,为了生计而欠人粮食。曾经走在嵩阳道上,遇到 一个老者,他端详着石熙载说:“真人即将出现,你应当官居辅弼大臣之位。”说完后就不 见了。到宋太宗军中后,竭尽忠诚。掌管机要政务时,宋太宗对他宠爱日甚,正准往备倚用他 为宰相,不久卧病不起。 石熙载奉事继母牛氏以孝顺闻名。他的弟弟石熙导,是牛氏前夫的儿子,随母亲嫁到石 家。因为石熙载的缘故,上奏补任他为殿直。石熙载堂弟石熙古、幼弟石熙政,都考中进士 石熙载对他们一视同仁地加以抚养。石熙载去世时,他的儿子石中孚、石中立都还年幼,石 熙政厌恶石熙导这个异姓弟弟位居自己的上位于是假传圣旨命令自己登记石熙导的家财, 因此两人发生诉讼。有关部门把罪过归于石熙导,宋太宗召问石中孚、石中立,命令有关部 门再次审讯得到实情。石煕导恢复本姓,石熙政因罪被除名。宋太宗向来知道石煕载因为继 母的缘故对石熙导养育甚厚,虽然让他回还宗族,而不夺去他的官职,又适量地给他一些财 物 儿子石中立,性格豪爽,说话诙谐幽默,喜欢开玩笑,别人也不跟他生气。因为父亲的 原因担任西头供奉官,过了五年,又改任光禄寺丞。家中财物全都拿出来给几位叔伯,从不
太平兴国四年(979 年),宋太宗亲自征伐北汉,任命石熙载以给事中充任枢密副使随 军出征。回朝后,石熙载升任为刑部侍郎。太平兴国五年(980 年),授任户部尚书、枢密 使,因脚病休假,卧床不起很久未能痊愈。太平兴国八年(983 年),石熙载上表请求辞职, 宋太宗诏令抚慰他,授任尚书右仆射。太平兴国九年(984 年),石熙载去世,终年五十七 岁。追赠侍中,赐谥号为元懿。宋太宗因他的去世悲叹了好几天,并且认为他奉事君主之心, 纯正无他,正当委以重任,而突然去世,实在可惜。当朝大臣谢事去世的,宋太宗亲自看望 的只有石熙载一个人。咸平二年(999 年)八月,石熙载配享太宗庙廷。 石熙载为人忠厚老实,遇事尽行进言,是非好恶,毫不顾忌。人有长处,立即加以推荐, 当时舆论称他为长者。当初石熙载游学时,为了生计而欠人粮食。曾经走在嵩阳道上,遇到 一个老者,他端详着石熙载说:“真人即将出现,你应当官居辅弼大臣之位。”说完后就不 见了。到宋太宗军中后,竭尽忠诚。掌管机要政务时,宋太宗对他宠爱日甚,正准备倚用他 为宰相,不久卧病不起。 石熙载奉事继母牛氏以孝顺闻名。他的弟弟石熙导,是牛氏前夫的儿子,随母亲嫁到石 家。因为石熙载的缘故,上奏补任他为殿直。石熙载堂弟石熙古、幼弟石熙政,都考中进士, 石熙载对他们一视同仁地加以抚养。石熙载去世时,他的儿子石中孚、石中立都还年幼,石 熙政厌恶石熙导这个异姓弟弟位居自己的上位,于是假传圣旨,命令自己登记石熙导的家财, 因此两人发生诉讼。有关部门把罪过归于石熙导,宋太宗召问石中孚、石中立,命令有关部 门再次审讯得到实情。石熙导恢复本姓,石熙政因罪被除名。宋太宗向来知道石熙载因为继 母的缘故对石熙导养育甚厚,虽然让他回还宗族,而不夺去他的官职,又适量地给他一些财 物。 儿子石中立,性格豪爽,说话诙谐幽默,喜欢开玩笑,别人也不跟他生气。因为父亲的 原因担任西头供奉官,过了五年,又改任光禄寺丞。家中财物全都拿出来给几位叔伯,从不
吝啬。后来又被提拔到集贤院任职,与李宗谔、杨亿、刘筠、陈越的交情都很深。凡是他校 对过的书籍,大家竞相传阅。中立喜欢结交朋友,朋友来了必饮酒,饮酒大醉才能离开。当 初,他家每年的收入近百万,到年底就几乎花完了。皇上听说他生病了特赏赐他三百两白金。 石中立死后,家里甚至没能力给他办丧事。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鹊踏枝 王鹏运 望远愁多休纵目,步绕珍丛,看笋将成竹。晓露暗垂珠簏簌,芳林带如新浴。 檐外春山森碧玉,梦里骖鸾,记过清湘曲。自定新弦移雁足,弦声未抵归心促 8.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鉴赏评价)。 【参考答案】(1)主要抒发作者的怀乡之愁。上片写望远愁多休纵目登高远望愁绪繁 多,下片梦中飞驾越过湘水返家乡,结尾一句点明愁绪来由“归心”急促。 (2)岁月蹉跎之愁。上片写遍绕花丛,特地观笋,眼看春笋生机盎然,暗隐时不我待 之意 (3)久居客乡、有家难回的飘零之愁。长路漫漫只能借助梦境飞回故乡,借助鸿雁传 音,聊解思乡之愁。(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 【试题分析】情感的分析是以读懂诗歌大意为前提的,读懂是关键。可以根据“愁多 归心促”读出诗人思乡之情:再进一步根据最后两句读出客居他乡的飘零之感:从万物生 长、生机勃勃感慨世界变换、人生易老的感慨 9.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做简要分析。(4分)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参考答案】(1)虚实结合,以虚衬实:词中写了梦中情景,远望春山碧色,只记得 梦中翻山越水返过家乡,犹言现实中有多险阻,有家难归。虚幻之景更让人痛感无奈:(2) 词人思乡心切只能在心里想象:谱首思乡乐曲随从大雁飞回故土,聊解思乡之愁,可借归心 比弦声还要急促。怅惘无奈之情更进一层 【试题分析】“表现手法”即“表达技巧”,技巧分析的难点是在所运用的技巧的判定。 如下阕中诗人由春山的现实情景的描绘转而进入梦境的描写,梦境为“虚”,这就是虚实结 合的写法。后两句诗人想将离情“移雁足”,可视为想象。“弦声未抵归心促”能否看作是 直抒胸臆?再结合诗句内容简单分析。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 题计分)。(6分)
吝啬。后来又被提拔到集贤院任职,与李宗谔、杨亿、刘筠、陈越的交情都很深。凡是他校 对过的书籍,大家竞相传阅。中立喜欢结交朋友,朋友来了必饮酒,饮酒大醉才能离开。当 初,他家每年的收入近百万,到年底就几乎花完了。皇上听说他生病了特赏赐他三百两白金。 石中立死后,家里甚至没能力给他办丧事。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 鹊踏枝 王鹏运 望远愁多休纵目,步绕珍丛,看笋将成竹。晓露暗垂珠簏簌,芳林一带如新浴。 檐外春山森碧玉,梦里骖鸾,记过清湘曲。自定新弦移雁足,弦声未抵归心促。 8.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 分)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鉴赏评价)。 【参考答案】(1)主要抒发作者的怀乡之愁。上片写望远愁多休纵目登高远望愁绪繁 多,下片梦中飞驾越过湘水返家乡,结尾一句点明愁绪来由“归心”急促。 (2)岁月蹉跎之愁。上片写遍绕花丛,特地观笋,眼看春笋生机盎然,暗隐时不我待 之意。 (3)久居客乡、有家难回的飘零之愁。长路漫漫只能借助梦境飞回故乡,借助鸿雁传 音,聊解思乡之愁。(每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 【试题分析】情感的分析是以读懂诗歌大意为前提的,读懂是关键。可以根据“愁多”、 “归心促”读出诗人思乡之情;再进一步根据最后两句读出客居他乡的飘零之感;从万物生 长、生机勃勃感慨世界变换、人生易老的感慨。 9.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做简要分析。(4 分)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鉴赏评价) 【参考答案】(1)虚实结合,以虚衬实:词中写了梦中情景,远望春山碧色,只记得 梦中翻山越水返过家乡,犹言现实中有多险阻,有家难归。虚幻之景更让人痛感无奈;(2) 词人思乡心切只能在心里想象:谱首思乡乐曲随从大雁飞回故土,聊解思乡之愁,可惜归心 比弦声还要急促。怅惘无奈之情更进一层。 【试题分析】“表现手法”即“表达技巧”,技巧分析的难点是在所运用的技巧的判定。 如下阕中诗人由春山的现实情景的描绘转而进入梦境的描写,梦境为“虚”,这就是虚实结 合的写法。后两句诗人想将离情“移雁足”,可视为想象。“弦声未抵归心促”能否看作是 直抒胸臆?再结合诗句内容简单分析。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 题计分)。(6 分)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 三人行,② 是故③,④ 如是而己。 (韩愈《师说》) 乙:制芰荷以为衣兮, (屈原《离骚》)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⑤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囤亭怀古》) ⑥以中有足乐者,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能力层级A(识记) 【参考答案】甲:①圣人无常师②则必有我师③弟子不必不如师④师不必贤于弟子⑤ 闻道有先后⑥术业有专攻 乙:①集芙蓉以为裳②艰难苦恨繁霜鬓③奈何取之尽锱铢④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⑤ 英雄泪⑥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试题分析】2015年考试说明调整最大的就是背诵默写的篇目,全面回归全国卷,即 64篇古诗文。尤其要关注的是初中的50篇。注意不要漏字、写别字。 【试题述评】古代诗文考查的题型上一直较为稳定,变化主要体现在材料的选择上,尤 其是文言文,因为材料不同,阅读及做题的难度是不完全一样的。本次考试所选的是一篇标 准的史传类文本,阅读难度不大,考查点与安徽高考近几年的不完全一致,将虚词换成人物 分析。而近两年安徽卷的文言文都是选择两段不同性质的材料,并且以非史传类文本为主, 实词考查中有两个双音节词语。从这个角度看,该大题与安徽卷有一定的距离。命题者可能 是因为考虑到安徽卷将被全国卷所取代,而今年的考试说明的例题中又大量出现全国卷题 目,所以该题在向全国卷靠近。这样的猜测是可以的,但不能被其左右 诗歌鉴赏选的是一首清词,所考查的侧重于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关键还是要能 够读懂:只要能读懂,思想情感的分析就不会有问题;近三年来,安徽卷的表达技巧的分析 已经降低了难度,即给出所用技巧,考生只需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 古诗文默写是引起考生的重视,一是篇目的增加,二是考查形式的变化,如理解式默写、 情境式默写等 、(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甲:①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 三人行,② 。是故③ ,④ ,⑤ ,⑥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乙:制芰荷以为衣兮, 。 (屈原《离骚》) ②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③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⑤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囤亭怀古》) ⑥以中有足乐者, 。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能力层级 A(识记)。 【参考答案】甲:①圣人无常师 ②则必有我师 ③弟子不必不如师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 ⑤ 闻道有先后 ⑥术业有专攻 乙:①集芙蓉以为裳 ②艰难苦恨繁霜鬓 ③奈何取之尽锱铢 ④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⑤ 揾英雄泪 ⑥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试题分析】2015 年考试说明调整最大的就是背诵默写的篇目,全面回归全国卷,即 64 篇古诗文。尤其要关注的是初中的 50 篇。注意不要漏字、写别字。 【试题述评】古代诗文考查的题型上一直较为稳定,变化主要体现在材料的选择上,尤 其是文言文,因为材料不同,阅读及做题的难度是不完全一样的。本次考试所选的是一篇标 准的史传类文本,阅读难度不大,考查点与安徽高考近几年的不完全一致,将虚词换成人物 分析。而近两年安徽卷的文言文都是选择两段不同性质的材料,并且以非史传类文本为主, 实词考查中有两个双音节词语。从这个角度看,该大题与安徽卷有一定的距离。命题者可能 是因为考虑到安徽卷将被全国卷所取代,而今年的考试说明的例题中又大量出现全国卷题 目,所以该题在向全国卷靠近。这样的猜测是可以的,但不能被其左右。 诗歌鉴赏选的是一首清词,所考查的侧重于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关键还是要能 够读懂;只要能读懂,思想情感的分析就不会有问题;近三年来,安徽卷的表达技巧的分析 已经降低了难度,即给出所用技巧,考生只需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 古诗文默写是引起考生的重视,一是篇目的增加,二是考查形式的变化,如理解式默写、 情境式默写等。 三、(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同车人的啜泣 木心 秋天的早晨,小雨,郊区长途公共汽车站,乘客不多。 我上车,选个靠窗的座位—窗下不远处,一对男女撑着伞话别。 女:“上去吧,也谈不完的。 男:“我妹妹总不见得十恶不赦,有时她倒是出于好心。 女:“好心,她有好心?”用手掌在自己脖子上作刀锯状:“杀了我的头我也不相信。 男:“肝火旺,妈的病是难好了的,就让让她吧。 女:“谁没病,我也有病。娘和女儿一条心,鬼花样百出。 男 真怕回来 女:“你不回来,我也不在乎,他们倒像是我做了寡妇似的笑话我。 男:“讲得这么难听? 郊区和市区,一江之隔。郊区不少人在市区工作,周末回来度假,多半是喜气洋洋的。 这对男女看来新婚不久,一星期的分离,也会使女的起早冒雨来送男的上车。凭几句对话, 已可想见婆媳姑嫂之间的风波火势。男的无能息事宁人,尽管是新婚,尽管是小别重逢,烦 恼多于快活——就是这样的家庭小悲剧,原因还在于婆媳姑嫂同吃同住,闹是闹不休,分 又分不开。从两人苍白憔悴的脸色看,昨夜睡眠不足,男的回家,女的当然就要细诉一周来 的遭遇,有丈夫在身边,嗓门自会扯高三分。那做婆婆、小姑的呢,也要趁儿子、哥哥在场, 历数媳妇、嫂子的新鲜罪过,牵动既往的种种切切—一为什么不分居呢,那是找不到别的 住房,或是没有足够付房租的钱。复杂的事态都有着简单的原因
同车人的啜泣 木 心 秋天的早晨,小雨,郊区长途公共汽车站,乘客不多。 我上车,选个靠窗的座位——窗下不远处,一对男女撑着伞话别。 女:“上去吧,也谈不完的。” 男:“我妹妹总不见得十恶不赦,有时她倒是出于好心。” 女:“好心,她有好心?”用手掌在自己脖子上作刀锯状:“杀了我的头我也不相信。” …… 男:“肝火旺,妈的病是难好了的,就让让她吧。” 女:“谁没病,我也有病。娘和女儿一条心,鬼花样百出。” 男:“……真怕回来……” 女:“你不回来,我也不在乎,他们倒像是我做了寡妇似的笑话我。” 男:“讲得这么难听?” …… 郊区和市区,一江之隔。郊区不少人在市区工作,周末回来度假,多半是喜气洋洋的。 这对男女看来新婚不久,一星期的分离,也会使女的起早冒雨来送男的上车。凭几句对话, 已可想见婆媳姑嫂之间的风波火势。男的无能息事宁人,尽管是新婚,尽管是小别重逢,烦 恼多于快活——就是这样的家庭小悲剧,原因还在于婆媳姑嫂同吃同住,闹是闹不休,分 又分不开。从两人苍白憔悴的脸色看,昨夜睡眠不足,男的回家,女的当然就要细诉一周来 的遭遇,有丈夫在身边,嗓门自会扯高三分。那做婆婆、小姑的呢,也要趁儿子、哥哥在场, 历数媳妇、嫂子的新鲜罪过,牵动既往的种种切切——为什么不分居呢,那是找不到别的 住房,或是没有足够付房租的钱。复杂的事态都有着简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