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2014年8月15日 本试卷共5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本大题共8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每小题2分,共8分 ①走进书房,抬头可见墙上挂着的横幅:友古今善士,里。②翻阅书卷,书中的人物乙。沉浸于别人的世界比照 自己,鞭策自己,你将会不断获取前进的动力。③荷笔当锄,你的精神家园将种满稚嫩的庄稼,也许远离丰收的季 节,但心里总装着一个秋天。④人生短暂,刻不容缓,走进书房,你将会摆脱平庸,充实心灵。 1.将下列各句填入文中横线甲处,与上句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2分) A.读中外奇书 B.聚天地精华 C.凝笔墨之香 D.落笔撼五岳 2.将下列各词填入文中横线乙处,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熙熙攘攘 B.纷至沓来 C.摩肩接踵 D.应接不暇 3.文中字形或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鞭策 B.荷(he)笔当锄C.短暂(zhdn)D.刻不容缓 4.“古人云: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填入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B.② ③ D.④ 根据下面情境,完成5-8题,每小题2分,共8分 学校举办了戏剧节,学生们表演了经典剧目《窦娥冤》《哈姆莱特》和课本剧《项链》《鸿门宴》 5.戏剧节给嘉宾的邀请函正文如下,请找出不得体的一句(2分) ①今特邀您莅临戏剧节。②为我们的演出做观众。③相信您能享受到最具特色的演出。④我们期待着您的光临。 C.③ D.④ 6.下列是与戏剧节表演剧目相关的文学常识,其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窦娥冤》中“六月飞雪”脱胎于“东海孝妇”的故事,此情节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B.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中讲述了一个复仇故事,“生存还是毁灭”的话题贯穿全剧 C.《项链》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命运真如作者感慨的那样,被极细小的一件事情改变了。 D.刘邦在谋士范增的帮助下逃离了杀机四伏的鸿门宴,在与项羽的交锋中先胜一筹。 7.戏剧节闭幕式上,嘉宾发表感想,其表述中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以前总听说学校戏剧节搞得红红火火,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看了演出还真是如此。学生们的表演不温不火, 可见咱们的孩子为戏剧节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下了很多功夫,真应了那句话:玉不琢、不成器 A.耳听为虚眼见为实B.不温不火 C.九牛二虎之力 D.玉不琢不成器 8.表演结束后,大家纷纷在校园网上发贴,其中对传统称谓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舍妹在戏剧节上获大奖,多亏老师们的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你们。 B.令郎不愧是戏剧世家子弟,他的演出让人过目不忘,真可说是后生可畏呀! C.您家母在戏剧节上的感言,字字铿锵、句句有力,听来真令人感慨不已。 D.我的家教很严,家父常常告诫我说,演戏如同做人,戏里戏外均要认真。 、本大题共8小题,共16分。 2.B(选B2分,选A1分) 4.D 5.B“做观众”不得体,可改为“作指导” 6.D“范增”应为“张良” 7.D“玉不琢,不成器”应改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8.C“您家母”应改为“令堂” 、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离传 李鷹,字方叔,其先自郓徙华。鷹六岁而孤,能自奋立,少长,以学问称乡里
1 2015 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2014 年 8 月 15 日 本试卷共 5 页,共 15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1-4 题,每小题 2 分,共 8 分。 ①走进书房,抬头可见墙上挂着的横幅:友古今善士, 甲。②翻阅书卷,书中的人物 乙。沉浸于别人的世界比照 自己,鞭策自己,你将会不断获取前进的动力。③荷笔当锄,你的精神家园将种满稚嫩的庄稼,也许远离丰收的季 节,但心里总装着一个秋天。④人生短暂,刻不容缓,走进书房,你将会摆脱平庸,充实心灵。 1. 将下列各句填入文中横线甲处,与上句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2 分) A.读中外奇书 B.聚天地精华 C.凝笔墨之香 D.落笔撼五岳 2. 将下列各词填入文中横线乙处,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熙熙攘攘 B. 纷至沓来 C. 摩肩接踵 D.应接不暇 3. 文中字形或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鞭策 B.荷(hè)笔当锄 C.短暂 (zhàn) D.刻不容缓 4.“古人云: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填入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① B.② C.③ D.④ 根据下面情境,完成 5-8 题,每小题 2 分,共 8 分。 学校举办了戏剧节,学生们表演了经典剧目《窦娥冤》《哈姆莱特》和课本剧《项链》《鸿门宴》。 5. 戏剧节给嘉宾的邀请函正文如下,请找出不得体的一句(2 分) ①今特邀您莅临戏剧节。②为我们的演出做观众。③相信您能享受到最具特色的演出。④我们期待着您的光临。 A.① B.② C.③ D.④ 6. 下列是与戏剧节表演剧目相关的文学常识,其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窦娥冤》中“六月飞雪”脱胎于“东海孝妇”的故事,此情节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B.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中讲述了一个复仇故事,“生存还是毁灭”的话题贯穿全剧。 C.《项链》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命运真如作者感慨的那样,被极细小的一件事情改变了。 D.刘邦在谋士范增的帮助下逃离了杀机四伏的鸿门宴,在与项羽的交锋中先胜一筹。 7. 戏剧节闭幕式上,嘉宾发表感想,其表述中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以前总听说学校戏剧节搞得红红火火,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看了演出还真是如此。学生们的表演不温不火, 可见咱们的孩子为戏剧节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下了很多功夫,真应了那句话:玉不琢、不成器。 A.耳听为虚 眼见为实 B. 不温不火 C. 九牛二虎之力 D.玉不琢 不成器 8. 表演结束后,大家纷纷在校园网上发贴,其中对传统称谓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舍妹在戏剧节上获大奖,多亏老师们的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你们。 B.令郎不愧是戏剧世家子弟,他的演出让人过目不忘,真可说是后生可畏呀! C.您家母在戏剧节上的感言,字字铿锵、句句有力,听来真令人感慨不已。 D.我的家教很严,家父常常告诫我说,演戏如同做人,戏里戏外均要认真。 一、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16 分。 1. A 2. B (选 B 2 分,选 A 1 分) 3. C 4. D 5. B “做观众”不得体,可改为“作指导” 6. D “范增”应为“张良” 7. D“玉不琢,不成器”应改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8. C“您家母”应改为“令堂” 二、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5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李廌传 李廌,字方叔,其先自郓徙华。廌六岁而孤,能自奋立,少长,以学问称乡里
谒苏轼于黄州,贽文求知。轼谓其笔墨澜翻,有飞沙走石之势,拊其背曰:“子之才,万人敌也,抗之以高节,莫 之能御矣。”鷹再拜受教。而家素贫,三世未葬,一夕,抚枕流涕曰:“吾学忠孝焉,而亲未葬,何以学为!”旦 而别轼,将客游四方,以蒇其事。轼解衣为助,又作诗以劝风义者。于是不数年,尽致累世之丧三十余柩,归窆华 山下,范镇为表墓以美之 益闭门读书,又数年,再见轼,轼阅其所著,叹曰:“张耒、秦观之流也。”乡举试礼部,轼典贡举,遗之,赋诗 以自责。吕大防叹曰:“有司试艺,乃失此奇才耶!”轼与范祖禹谋曰:“鷹虽在山林,其文有锦衣玉食气,弃奇 宝于路隅,昔人所叹,我曹得无意哉!”将同荐诸朝,未几,相继去国,不果。轼亡,鷹哭之恸,曰:“吾愧不能 死知己,至于事师之勤,渠敢以牛死为间!”且作文祭之曰:“皇天后土,鉴一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万古英 灵之气。”词语奇壮,读者为悚 爲喜论古今治乱,条畅曲折,辩而中理。当喧溷仓卒间,睥睨而起,落笔如飞驰。元祐求言,上《忠谏书》《忠厚 论》,并献《兵鉴》二万言论西事。朝廷擒羌酋鬼章,将致法,鷹深论利害,以为杀之无益,愿加宽大,上纳其言 鷹中年绝进取意,始定居长社,县令李佐及里人买宅处之。卒,年五十 (取材于《宋史·李鷹传》,有删改)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家素贫,三世未葬 素:向来 将客游四方,以蒇其事 蒇:完成,解决 C.乡举试礼部,轼典贡举 典:主持,主管 D.词语奇壮,读者为悚 悚:恐惧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谒苏轼(于)黄州 多(于)南亩之农夫 B:子之才,万人敌(也)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C:吾学忠孝(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D:鷹(虽)在山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轼谓其笔墨澜翻,有飞沙走石之势 苏轼说他的文笔如波涛翻腾,有飞沙走石的气势 B.将同荐诸朝,未几,相继去国,不果 打算一起推荐李鷹给朝廷,没多久,几人相继去世,此事便没有结果了 C.至于事师之勤,渠敢以生死为间 至于勤勉侍奉老师,哪敢因生死相隔而间断 D.鷹深论利害,以为杀之无益 李鷹深刻论析利害关系,认为杀鬼章没有好处 1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李鷹六岁丧父,但能奋发自立,勤奋好学,后来向苏轼赠送文章求教。 B.李鷹在苏轼的帮助和勉励下,经过几年努力,终于安葬亲人完成心愿。 C.贡举考试遗漏李鷹,吕大防赋诗自责,并与范祖禹商量一起推荐李鷹。 李鷹谈论治乱很有见解,元祐年间曾上书言事,并有建议被皇上采纳 13.上文中,苏轼劝勉李鷹说:“你的才华,是可以和万人匹敌的,如果再有高尚的节操促进,就没有人能比得上你 了。”这说明苏轼特别看重高尚的节操对于个人成才的重要性。对苏轼的见解,你有什么看法?请联系实际谈谈你 的感悟和认识。(200字左右,12分)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9.D(悚:恭敬) 10.D(虽:虽然。A于:表动作行为方向/比;B也:表判断/语助词;C焉:兼词/代词,哪里) 11.B(“几人相继去世”有误,应为“几人相继离开京都” 12.C(“吕大防赋诗自责”有误:;与范祖禹商量推荐李鷹的是苏轼)
2 谒苏轼于黄州,贽文求知。轼谓其笔墨澜翻,有飞沙走石之势,拊其背曰:“子之才,万人敌也,抗之以高节,莫 之能御矣。”廌再拜受教。而家素贫,三世未葬,一夕,抚枕流涕曰:“吾学忠孝焉,而亲未葬,何以学为!”旦 而别轼,将客游四方,以蒇其事。轼解衣为助,又作诗以劝风义者。于是不数年,尽致累世之丧三十余柩,归窆华 山下,范镇为表墓以美之。 益闭门读书,又数年,再见轼,轼阅其所著,叹曰:“张耒、秦观之流也。”乡举试礼部,轼典贡举,遗之,赋诗 以自责。吕大防叹曰:“有司试艺,乃失此奇才耶!”轼与范祖禹谋曰:“廌虽在山林,其文有锦衣玉食气,弃奇 宝于路隅,昔人所叹,我曹得无意哉!”将同荐诸朝,未几,相继去国,不果。轼亡,廌哭之恸,曰:“吾愧不能 死知己,至于事师之勤,渠敢以生死为间!”且作文祭之曰:“皇天后土,鉴一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万古英 灵之气。”词语奇壮,读者为悚。 廌喜论古今治乱,条畅曲折,辩而中理。当喧溷仓卒间,睥睨而起,落笔如飞驰。元祐求言,上《忠谏书》《忠厚 论》,并献《兵鉴》二万言论西事。朝廷擒羌酋鬼章,将致法,廌深论利害,以为杀之无益,愿加宽大,上纳其言。 廌中年绝进取意,始定居长社,县令李佐及里人买宅处之。卒,年五十一。 (取材于《宋史·李廌传》,有删改)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而家素贫,三世未葬 素:向来 B.将客游四方,以蒇其事 蒇:完成,解决 C.乡举试礼部,轼典贡举 典:主持,主管 D.词语奇壮,读者为悚 悚:恐惧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谒苏轼(于)黄州 多(于)南亩之农夫 B:子之才,万人敌(也)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C:吾学忠孝(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D:廌(虽)在山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轼谓其笔墨澜翻,有飞沙走石之势 苏轼说他的文笔如波涛翻腾,有飞沙走石的气势 B.将同荐诸朝,未几,相继去国,不果 打算一起推荐李廌给朝廷,没多久,几人相继去世,此事便没有结果了 C.至于事师之勤,渠敢以生死为间 至于勤勉侍奉老师,哪敢因生死相隔而间断 D.廌深论利害,以为杀之无益 李廌深刻论析利害关系,认为杀鬼章没有好处 1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李廌六岁丧父,但能奋发自立,勤奋好学,后来向苏轼赠送文章求教。 B.李廌在苏轼的帮助和勉励下,经过几年努力,终于安葬亲人完成心愿。 C.贡举考试遗漏李廌,吕大防赋诗自责,并与范祖禹商量一起推荐李廌。 D.李廌谈论治乱很有见解,元祐年间曾上书言事,并有建议被皇上采纳。 13.上文中,苏轼劝勉李廌说:“你的才华,是可以和万人匹敌的,如果再有高尚的节操促进,就没有人能比得上你 了。”这说明苏轼特别看重高尚的节操对于个人成才的重要性。对苏轼的见解,你有什么看法?请联系实际谈谈你 的感悟和认识。(200 字左右,12 分) 二、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9.D(悚:恭敬) 10.D(虽:虽然。A 于:表动作行为方向/比;B 也:表判断/语助词;C 焉:兼词/代词,哪里) 11.B(“几人相继去世”有误,应为“几人相继离开京都”) 12.C(“吕大防赋诗自责”有误;与范祖禹商量推荐李廌的是苏轼)
译文: 李鷹,字方叔,他的祖先从郓迁居到华。李鷹六岁便没了父亲,能够发奋自立,稍微长大点,凭借学问精通而在乡 里被称颂 他到黄州拜谒苏轼,赠送文章以求被知晓。苏轼说他的文笔如波涛翻腾,有飞沙走石的气势,拍着他的背说:“你的 才华,是可以和万人匹敌的,如果再有高尚的节操促进,就没有人能比得上你了。”李鷹拜了两拜接受了苏轼的教导。 李鷹家向来贫穷,接连三代都没有安葬,一天晩上,他摸着枕头流着眼泪说:“我在这里学习忠孝的道理,但父母没 有安葬,还要学习干什么呢!”天亮就告别了苏轼,打算游历四方来完成这件事。苏轼热情给予他帮助,又作诗勉励 有节操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几年,李鷹便把累积几代的灵柩三十多副全部集中起来,归葬于华山之下,范镇 立碑作表赞美了这件事。 李鷹更加勤奋读书,又过了几年,再见到苏轼,苏轼看到他的著作,赞叹道:“这是和张耒、秦观同类的啊!”乡里 举行礼部考试,苏轼主管贡举,遗漏了李鷹,作诗自责。吕大防感叹说:“有司主试才艺,竞然遗失了这一奇才啊!” 苏轼和范祖禹商量说:“李鷹虽然身在山林,但他的文章有锦衣玉食的气质,把奇宝舍弃于路边,是古人所叹恨的, 我们怎能没有这种遗憾呢!”然后打算一起推荐李鷹给朝廷,没多久,几人相继离开京都,此事便没有结果了。苏轼 去世,李鷹恸哭,说:“我惭愧自己不能为知己而死,至于勤勉侍奉老师,哪敢因生死相隔而间断!”并且写文章祭 奠苏轼道:“皇天后土,鉴一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万古英灵之气。”词语奇崛雄壮,读到的人会感到恭敬。 李鷹喜欢谈论古今世道的安定与动乱,思路通畅而又条理分明,雄辩而又合乎道理。当遇到世道混浊非常事变时, 就拍案而起,傲然而视,落笔如飞。元祐年间要求臣民上书言事,李鷹上书《忠谏书》《忠厚论》,并进献二万字的 《兵鉴》谈论西边战事。朝廷擒拿羌族首领鬼章,将要以法治罪,李鷹深刻论析利害关系,认为杀鬼章没有好处, 希望宽大处理,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李鷹中年无意进取,才定居在长社,县令李佐和邻里买了住宅让他住。李鷹死的时候五十一岁。 、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4.用斜线(/)给下面划线的部分断句。(5分) 元丰中,丞相曾鲁公卒尚书省百官谥之始曰忠献礼官刘挚驳曰丞相位居三事不闻荐一十安得谓之忠家累千金未尝 济一物安得谓之献众不能夺其议改谥曰宣靖 14.(5分) 元丰中,丞相曾鲁公卒/尚书百官谥之/始曰忠献/礼官刘挚驳曰/丞相位居三事/不闻荐一十/安得谓之 忠/家累千金/未尝济一物/安得谓之献/众不能夺其议/改谥曰宣靖。 (取材于《渑水燕谈录》(取材于《渑水燕谈录》) 15.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7分)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两句说,作者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晚年就归隐于终南山边。 B.三四两句说,作者经常独自游山赏景。“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C.诗的最后两句说,作者偶然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
3 译文: 李廌,字方叔,他的祖先从郓迁居到华。李廌六岁便没了父亲,能够发奋自立,稍微长大点,凭借学问精通而在乡 里被称颂。 他到黄州拜谒苏轼,赠送文章以求被知晓。苏轼说他的文笔如波涛翻腾,有飞沙走石的气势,拍着他的背说:“你的 才华,是可以和万人匹敌的,如果再有高尚的节操促进,就没有人能比得上你了。”李廌拜了两拜接受了苏轼的教导。 李廌家向来贫穷,接连三代都没有安葬,一天晚上,他摸着枕头流着眼泪说:“我在这里学习忠孝的道理,但父母没 有安葬,还要学习干什么呢!”天亮就告别了苏轼,打算游历四方来完成这件事。苏轼热情给予他帮助,又作诗勉励 有节操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几年,李廌便把累积几代的灵柩三十多副全部集中起来,归葬于华山之下,范镇 立碑作表赞美了这件事。 李廌更加勤奋读书,又过了几年,再见到苏轼,苏轼看到他的著作,赞叹道:“这是和张耒、秦观同类的啊!”乡里 举行礼部考试,苏轼主管贡举,遗漏了李廌,作诗自责。吕大防感叹说:“有司主试才艺,竟然遗失了这一奇才啊!” 苏轼和范祖禹商量说:“李廌虽然身在山林,但他的文章有锦衣玉食的气质,把奇宝舍弃于路边,是古人所叹恨的, 我们怎能没有这种遗憾呢!”然后打算一起推荐李廌给朝廷,没多久,几人相继离开京都,此事便没有结果了。苏轼 去世,李廌恸哭,说:“我惭愧自己不能为知己而死,至于勤勉侍奉老师,哪敢因生死相隔而间断!”并且写文章祭 奠苏轼道:“皇天后土,鉴一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万古英灵之气。”词语奇崛雄壮,读到的人会感到恭敬。 李廌喜欢谈论古今世道的安定与动乱,思路通畅而又条理分明,雄辩而又合乎道理。当遇到世道混浊非常事变时, 就拍案而起,傲然而视,落笔如飞。元祐年间要求臣民上书言事,李廌上书《忠谏书》《忠厚论》,并进献二万字的 《兵鉴》谈论西边战事。朝廷擒拿羌族首领鬼章,将要以法治罪,李廌深刻论析利害关系,认为杀鬼章没有好处, 希望宽大处理,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李廌中年无意进取,才定居在长社,县令李佐和邻里买了住宅让他住。李廌死的时候五十一岁。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0 分。 14.用斜线(/)给下面划线的部分断句。(5 分) 元丰中,丞相曾鲁公卒尚书省百官谥之始曰忠献礼官刘挚驳曰丞相位居三事不闻荐一士安得谓之忠家累千金未尝 济一物安得谓之献众不能夺其议改谥曰宣靖。 14.(5 分) 元丰中,丞相曾鲁公卒/尚书百官谥之/始曰忠献/礼官刘挚驳曰/丞相位居三事/不闻荐一士/安得谓之 忠/家累千金/未尝济一物/安得谓之献/众不能夺其议/改谥曰宣靖。 (取材于《渑水燕谈录》(取材于《渑水燕谈录》) 15.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7 分) 终南别业 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一二两句说,作者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晚年就归隐于终南山边。 B.三四两句说,作者经常独自游山赏景。“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C.诗的最后两句说,作者偶然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的心境。语言虽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 趣二者兼备。 (2)这首诗五、六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请结合诗意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4分) 16.默写(下列五道题,限选四道题作答)(8分) ①风急天高猿啸哀,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③别君去兮何时还 须行即骑访名山 ,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 (荀子《劝学》) ⑤雄姿英发 ,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5.(1)C(3分) 【解析】七、八句是说作者在山中偶遇林叟,与之谈笑,自己忘了归期 (2)(4分)答案示例:这两句诗写到:诗人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 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既写出了隐居山林所见景色的安 逸与美好,更突出了作者等闲适的心境,表达了诗人以山水为乐,从容淡泊的情感。(结合诗句合理解说2分,分析 表达出的心情2分) 16、默写(下列五道题,限选四道题作答)(8分) ①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③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④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⑤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在当今中华大地的许多乡村,每逢农历年时,木版年画依然是印制和应用着的民间艺术。它悠久古老,有多种堪 称“活化石”的古艺在里边。 首先是雕版印刷。雕版印刷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可到了近代,西方传入了便利的石印术、铅印术,后来是 彩色胶印术,雕版卬刷就渐渐被放弃了。可唯有木版年画至今依然使用着全套传统的手工雕版印刷的工具与技艺 其实早在雕版印刷发明之前,还有一种更古老的印刷术—一拓印。拓印先于雕版,可等到轻便省力和易于操作的雕 版印刷一出现,拓印就更多地去为书法与考古服务,不再有印刷的含意了。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这种古老的拓印在年画中依然使用着。比如在我国西南重要的年画产地一一四川的绵竹 直存有一种拓印的年画。这种年画拓印的木版是阴刻,文字是正字;而且拓印的版不刷墨,先敷上纸,喷少量的 水、用净毛刷将纸敷实(俗称掌纸),然后用拓包蘸墨一点点将画面拓印出来。年画通常是五颜六色的,而拓印只 是单色,绵竹人称这种年画为黑货。这种年画墨色透亮,线条清朗,刀法考究,古雅迷人。这应是中国木版年画中 的奇花异卉。 中国木版年画都用版印,唯有山东高密还使用一种特殊的技艺—一扑灰。扑灰源自古代画工使用的方法。在古代 画工们代代相传的最珍贵的东西是粉本。粉本就是单线白描的稿样。使用粉本的手法有多种:有的在粉本的线条上 扎许多距离相等的针孔,作画时在粉本上洒上颜色鲜明的色粉,让色粉从针孔漏下来,使画样清晰地显现在画纸上 便可据稿作画;也有的在粉本的线条上,用靛蓝粉复勾一遍,然后铺在画纸上,用手扑一遍,将复勾的色粉留在纸 上,再去依样描绘。高密的扑灰就是这种古艺,它们使用的复勾粉本的材料是木炭条。木炭条在古代画工那里叫“朽 子”。朽子易涂易改一一我们常用的成语“九朽一罢”就是从这里来的。由此可见高密扑灰画技传之久远。如今无 论画壁画还是别的什么画,都不再用粉本和扑灰了,然而,这种古老又智慧的扑灰之艺,还依旧为高密年画艺人有 滋有味地使用着 看似并不复杂的民间木板年画,竟然包含着如此深远的历史内容和非凡的来头,这怕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选自冯骥才《木版年画古艺:民间文化千古犹存》,有删改) 1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木版年画保留了多种堪称“活化石”的古艺。 B.西方便利的印刷术传入,未让雕版印刷绝迹
4 D.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的心境。语言虽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 趣二者兼备。 (2)这首诗五、六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请结合诗意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4 分) 16.默写(下列五道题,限选四道题作答)(8 分) ①风急天高猿啸哀, 。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②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③别君去兮何时还, ,须行即骑访名山。 ,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 。(荀子《劝学》) ⑤雄姿英发, ,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5.(1)C(3 分) 【解析】七、八句是说作者在山中偶遇林叟,与之谈笑,自己忘了归期 (2)(4 分)答案示例:这两句诗写到:诗人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 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既写出了隐居山林所见景色的安 逸与美好,更突出了作者等闲适的心境,表达了诗人以山水为乐,从容淡泊的情感。(结合诗句合理解说 2 分,分析 表达出的心情 2 分) 16、默写(下列五道题,限选四道题作答)(8 分) ①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②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 ③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④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 ⑤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 , 再而衰 ,三而竭。 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2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7~19 题。 在当今中华大地的许多乡村,每逢农历年时,木版年画依然是印制和应用着的民间艺术。它悠久古老,有多种堪 称“活化石”的古艺在里边。 首先是雕版印刷。雕版印刷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可到了近代,西方传入了便利的石印术、铅印术,后来是 彩色胶印术,雕版印刷就渐渐被放弃了。可唯有木版年画至今依然使用着全套传统的手工雕版印刷的工具与技艺。 其实早在雕版印刷发明之前,还有一种更古老的印刷术——拓印。拓印先于雕版,可等到轻便省力和易于操作的雕 版印刷一出现,拓印就更多地去为书法与考古服务,不再有印刷的含意了。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这种古老的拓印在年画中依然使用着。比如在我国西南重要的年画产地——四川的绵竹, 一直存有一种拓印的年画。这种年画拓印的木版是阴刻,文字是正字;而且拓印的版不刷墨,先敷上纸,喷少量的 水、用净毛刷将纸敷实(俗称掌纸),然后用拓包蘸墨一点点将画面拓印出来。年画通常是五颜六色的,而拓印只 是单色,绵竹人称这种年画为黑货。这种年画墨色透亮,线条清朗,刀法考究,古雅迷人。这应是中国木版年画中 的奇花异卉。 中国木版年画都用版印,唯有山东高密还使用一种特殊的技艺——扑灰。扑灰源自古代画工使用的方法。在古代, 画工们代代相传的最珍贵的东西是粉本。粉本就是单线白描的稿样。使用粉本的手法有多种:有的在粉本的线条上 扎许多距离相等的针孔,作画时在粉本上洒上颜色鲜明的色粉,让色粉从针孔漏下来,使画样清晰地显现在画纸上, 便可据稿作画;也有的在粉本的线条上,用靛蓝粉复勾一遍,然后铺在画纸上,用手扑一遍,将复勾的色粉留在纸 上,再去依样描绘。高密的扑灰就是这种古艺,它们使用的复勾粉本的材料是木炭条。木炭条在古代画工那里叫“朽 子”。朽子易涂易改——我们常用的成语“九朽一罢”就是从这里来的。由此可见高密扑灰画技传之久远。如今无 论画壁画还是别的什么画,都不再用粉本和扑灰了,然而,这种古老又智慧的扑灰之艺,还依旧为高密年画艺人有 滋有味地使用着。 看似并不复杂的民间木板年画,竟然包含着如此深远的历史内容和非凡的来头,这怕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选自冯骥才《木版年画古艺:民间文化千古犹存》,有删改) 1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木版年画保留了多种堪称“活化石”的古艺。 B.西方便利的印刷术传入,未让雕版印刷绝迹
拓印使用范围的缩小是因为雕版印刷的出现 D.被称为黑货的绵竹拓印年画,大多数为黑色 18.下列对于“扑灰”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扑灰是高密年画艺人至今仍在使用的一种传统绘画技艺 B.古代的画工如果离开粉本,就无法运用扑灰的技艺作画。 C.山东高密的画工直接在粉本上创作年画的技艺传之久远。 D.成语“九朽一罢”表明山东高密年画扑灰技艺历史悠久。 19.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上文填写表格。(6分) 杨柳青年画,全称“杨柳青木板年画”,是中国著名民间木版年画,因出自天津杨柳青而得名。制作方法是,先在 木版上用阳刻手法雕出画样反字,然后往雕版上刷墨,印在纸上,再以彩笔填绘。杨柳青年画具有笔法细腻、人物 秀丽、色彩丰富等特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不同点 绵竹黑货年画 杨柳青年画 模板 阳刻反字 工序做纸、掌纸、拓印 单色 色彩丰富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7.(3分)D(“大多数为黑色”有误) 18.(3分)C(“直接在粉本上创作年画”有误) 19.(6分)每空2分。 不同点 绵竹黑货年画 杨柳青年画 模板阴刻正字 阳刻反字 工序敷纸、掌纸、拓印 刷墨、印刷、彩绘 色彩单色 色彩丰富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阅渎下面的作品,完成20-23题。 胡念邦 ①有一种笛声已经被我遗忘很久了,是中国的竹笛,又短又细的那种,不是舞台上的表演,是三十多年以前,在深 秋和初冬的夜晚,在冷清的门洞里,一个少年面对着寂寥的夜空,面对着荒凉的街道在吹奏。 ②这是一条贫民聚居的老街,在这条街上发生的每一个故事几乎都源自贫穷。 ③我就是在这条街上度过了我的童年、度过了我的少年、度过了我的青年。在这里我尝受过饥饿、尝受过寒冷、还 尝受过被剥夺被遗弃的那种伤痛,同时我还享用过另外一种东西。也许可以说,我所享用的是生活里温馨的那一部 分,可这样说显然远远不够。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这种东西我很难说清楚,我只有在老街才能享用到它 ④夜晚是从家家户户简陋的晩饭开始的。在这条街上,每家每户的食谱几乎都是一样的。每一棵白菜、每一块豆腐、 每一滴花生油、每一两玉米面,都是定量供给。可越是这样,我们越是重视对饭莱的品尝。我们总是郑重其事地以 极其认真的态度,来做来吃这顿清汤寡水的晚饭。常常饭还没有吃完,天就完全黑了下来。拉亮十五瓦的电灯,挂 上厚厚的缀着补丁的棉窗帘,这样家与外部世界似乎就完全隔离开了。不用出门,我也会想象出屋外的荒寒。阒无 人的街道、孤零零的路灯、幽暗的街角一只猫倏忽而过,所有的门窗在沉睡。深夜在八点钟就已经来临了 ⑤就在这时,突然响起了笛声。这笛声不做任何试探,只第一声就穿透了冷冻的空气,紧接着一连串响亮、短促 跳跃着的音符组合成欢快的旋律,沿着斑驳的墙壁盘旋而上,响彻了老街空旷而灰自的天空。这是那首著名的民乐 曲《喜洋洋》。随着欢快的乐曲,一种崭新的洋溢着喜悦气氛的生活骤然间自天而降。老街一下子被这种生活照得 明亮通透,仿佛到处是喜气洋洋的喧闹声,有许多人正欢笑着涌向街头。这笛声在房屋与街面之间、在台阶与墙角 之间、在树与树之间自由婉转地回响。这笛声把老街带入了一个神奇之境。乐曲起始的快板像是轻捷的风,在沉寂 的院落吹动、在衰败的门洞欥动,吹拂着老槐树干枯的枝条。随后乐曲转λ慢板,像是温暖的手轻轻抚摸着破旧的 门窗、抚摸着喑淡的灯光、抚摸着老街夜晩的落寞与荒凉
5 C.拓印使用范围的缩小是因为雕版印刷的出现。 D.被称为黑货的绵竹拓印年画,大多数为黑色。 18.下列对于“扑灰”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扑灰是高密年画艺人至今仍在使用的一种传统绘画技艺。 B.古代的画工如果离开粉本,就无法运用扑灰的技艺作画。 C.山东高密的画工直接在粉本上创作年画的技艺传之久远。 D.成语“九朽一罢”表明山东高密年画扑灰技艺历史悠久。 19.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上文填写表格。(6 分) 杨柳青年画,全称“杨柳青木板年画”,是中国著名民间木版年画,因出自天津杨柳青而得名。制作方法是,先在 木版上用阳刻手法雕出画样反字,然后往雕版上刷墨,印在纸上,再以彩笔填绘。杨柳青年画具有笔法细腻、人物 秀丽、色彩丰富等特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不同点 绵竹黑货年画 杨柳青年画 模板 阳刻反字 工序 敷纸、掌纸、拓印 单色 色彩丰富 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2 分。 17.(3 分)D(“大多数为黑色”有误) 18.(3 分)C(“直接在粉本上创作年画”有误) 19.(6 分)每空 2 分。 不同点 绵竹黑货年画 杨柳青年画 模板 阴刻正字 阳刻反字 工序 敷纸、掌纸、拓印 刷墨、印刷、彩绘 色彩 单色 色彩丰富 五、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6 分。阅渎下面的作品,完成 20-23 题。 笛声 胡念邦 ①有—种笛声已经被我遗忘很久了,是中国的竹笛,又短又细的那种,不是舞台上的表演,是三十多年以前,在深 秋和初冬的夜晚,在冷清的门洞里,一个少年面对着寂寥的夜空,面对着荒凉的街道在吹奏。 ②这是一条贫民聚居的老街,在这条街上发生的每一个故事几乎都源自贫穷。 ③我就是在这条街上度过了我的童年、度过了我的少年、度过了我的青年。在这里我尝受过饥饿、尝受过寒冷、还 尝受过被剥夺被遗弃的那种伤痛,同时我还享用过另外一种东西。也许可以说,我所享用的是生活里温馨的那—部 分,可这样说显然远远不够。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这种东西我很难说清楚,我只有在老街才能享用到它。 ④夜晚是从家家户户简陋的晚饭开始的。在这条街上,每家每户的食谱几乎都是一样的。每一棵白菜、每一块豆腐、 每一滴花生油、每一两玉米面,都是定量供给。可越是这样,我们越是重视对饭莱的品尝。我们总是郑重其事地以 极其认真的态度,来做来吃这顿清汤寡水的晚饭。常常饭还没有吃完,天就完全黑了下来。拉亮十五瓦的电灯,挂 上厚厚的缀着补丁的棉窗帘,这样家与外部世界似乎就完全隔离开了。不用出门,我也会想象出屋外的荒寒。阒无 一人的街道、孤零零的路灯、幽暗的街角一只猫倏忽而过,所有的门窗在沉睡。深夜在八点钟就已经来临了。 ⑤就在这时,突然响起了笛声。这笛声不做任何试探,只第一声就穿透了冷冻的空气,紧接着一连串响亮、短促、 跳跃着的音符组合成欢快的旋律,沿着斑驳的墙壁盘旋而上,响彻了老街空旷而灰白的天空。这是那首著名的民乐 曲《喜洋洋》。随着欢快的乐曲,一种崭新的洋溢着喜悦气氛的生活骤然间自天而降。老街一下子被这种生活照得 明亮通透,仿佛到处是喜气洋洋的喧闹声,有许多人正欢笑着涌向街头。这笛声在房屋与街面之间、在台阶与墙角 之间、在树与树之间自由婉转地回响。这笛声把老街带入了一个神奇之境。乐曲起始的快板像是轻捷的风,在沉寂 的院落吹动、在衰败的门洞吹动,吹拂着老槐树干枯的枝条。随后乐曲转入慢板,像是温暖的手轻轻抚摸着破旧的 门窗、抚摸着暗淡的灯光、抚摸着老街夜晚的落寞与荒凉
⑥这是住在和兴里大杂院里的三胜吹的,三胜总是在这样的时刻吹笛子。我不记得他在别的时候吹过笛子,在春天 在夏天、在清晨、在整个白天,我都没有听他吹过笛子,他只在深秋的夜晚和初冬的夜晚吹。在这种季节,几乎每 一个晚上,这个矮个子少年准时走出他那不足十平方米的拥挤不堪的家,走下陡峭阴暗的楼梯,站在和兴里冷清的 门洞口吹笛子。他从来没有吹过别的曲子,他只吹《喜洋洋》。他每天晚上反复吹奏的只是这支曲子。我至今不知 道,三胜为什么只在这样的晚上吹笛子,他为什么只吹这一支曲子。住在这条街的人们都喜欢这笛声。邻居们当着 三胜的面对他的吹奏夸赞不已。如果有一个晚上听不到他的笛声,就会有人去问他 ⑦三胜用他灵巧的嘴唇和双手,用一根小小的竹笛,营造出一种非现实的欢乐情绪,契和了老街某种深在的生活感 情。这笛声传达出了无望之中的盼望、破灭之后的梦想。也许没有谁会意识到这一点,然而欢乐的生活情绪无疑是 老街人们每时每刻的所想所求,哪怕只是一晚上、只是一小时,哪怕只是来自一首乐曲的些许抚慰,也足以让他们 品味生活的美好。老街的邻居们,请原谅我说起这一切 ⑧每天晚上我都等待这笛声,倾听这笛声,不仅仅是因为没有娱乐、没有书读的日子太枯干。我从这笛声中还听到 了另外一种声音,尤其是当笛声停止、无边无际的空旷重又在老街降临时,这种声音就在我心里嘹亮起来。我始终 说不清楚这是一种什么声音。 ⑨听着悠扬的笛声,母亲在默默做着手工活,缝制出口的高级羊皮手套。昏黄的灯光把她瘦弱的身影映照在窗帘上。 她的手指已经变形,她终日操劳不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不知道今天晚上老街的窗户上映照出多少母亲劳碌 的身影,可我知道这条街上所有的母亲都和我的母亲一样,一直在坚韧地生活着 ⑩寂寞的夜晚,苍凉的街道,我的老街正如诗句里所说的那样是“天空的一道伤口”。三胜一一这个在贫穷中长大 的孩子面对着这道伤口在吹笛子 ①今天,老街的邻居们都住进了高层商品楼,三胜也不知到哪里去了。但老街的笛声并没有离弃我,如今听到这沿 着岁月的街道传采的笛声,我明白了被我当初享用而现在已经失去的是什么。当我走过一条条灯火辉煌、高楼林立 陌生的宽阔大街,满怀疲惫地走进家门,在我把脸伏向枕头的那一瞬间,我就又回到了老街,听到了那消逝已久的 遥远的笛声。 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从对笛声的“遗忘”写起,笔端满蓄愧疚、追悔与遗憾的情绪。 B.饭菜简陋,人们却尤为“郑重其事”,老街居民的生活态度甚是可贵。 C.贫穷、矮小的三胜面对老街的伤口吹奏欢乐的乐曲,他是勇敢无畏的 D.“脸伏向枕头的那一瞬间”,笛声响起,老街的温暖是作者心灵的安抚。 E.本文的语言真切细腻,隽永如诗,若流淌的溪水,滋润着读者的心田。 21.第⑤段中画线句子是怎样描写笛声的?请具体分析。(3分) 22.作者为什么写笛声中劳作的母亲?(4分) 23.结合全文,说说“被我当初享用而现在已经失去的”,究竟是什么?(5分)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0.(4分)AC 21.(3分) 作者先用“试探”予笛声以拟人之态,写出了笛声骤然出现时的脆响与力量,接着连续用“响亮、短 促、跳跃”等几个词形容描摹笛声的欢快,然后用“沿着”“盘旋而上”赋予笛声以动态,笛声覆盖 了老街的每一个角落。作者赋无形以有形,描写的笛声形象生动。 22.(4分) 母亲勤劳、无语无怨,一辈子坚韧地生活着,她们付出的不仅是劳动,更是生命:她们不仅是贫困家 庭的生活支柱,更是家人的精神支撑。笛声与母亲融合、呼应,带来的是更为踏实的生活力量,美好 的生活更可期待。 23.(5分) 当初贫穷,物质匮乏,人们珍惜、敬重物质,享用物质带来的最大可能的价值;当初贫穷,生活单调, 人们分外渴望、珍爱生活中的欢乐,拥有体验、憧憬美好的敏感心灵,内心生活丰富。当初贫穷,人 们踏实勤奋地生活,平静坚韧地面对一切,拥有质朴简单的生活态度。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10分) 6
6 ⑥这是住在和兴里大杂院里的三胜吹的,三胜总是在这样的时刻吹笛子。我不记得他在别的时候吹过笛子,在春天、 在夏天、在清晨、在整个白天,我都没有听他吹过笛子,他只在深秋的夜晚和初冬的夜晚吹。在这种季节,几乎每 一个晚上,这个矮个子少年准时走出他那不足十平方米的拥挤不堪的家,走下陡峭阴暗的楼梯,站在和兴里冷清的 门洞口吹笛子。他从来没有吹过别的曲子,他只吹《喜洋洋》。他每天晚上反复吹奏的只是这支曲子。我至今不知 道,三胜为什么只在这样的晚上吹笛子,他为什么只吹这一支曲子。住在这条街的人们都喜欢这笛声。邻居们当着 三胜的面对他的吹奏夸赞不已。如果有一个晚上听不到他的笛声,就会有人去问他。 ⑦三胜用他灵巧的嘴唇和双手,用—根小小的竹笛,营造出一种非现实的欢乐情绪,契和了老街某种深在的生活感 情。这笛声传达出了无望之中的盼望、破灭之后的梦想。也许没有谁会意识到这一点,然而欢乐的生活情绪无疑是 老街人们每时每刻的所想所求,哪怕只是一晚上、只是一小时,哪怕只是来自一首乐曲的些许抚慰,也足以让他们 品味生活的美好。老街的邻居们,请原谅我说起这一切。 ⑧每天晚上我都等待这笛声,倾听这笛声,不仅仅是因为没有娱乐、没有书读的日子太枯干。我从这笛声中还听到 了另外—种声音,尤其是当笛声停止、无边无际的空旷重又在老街降临时,这种声音就在我心里嘹亮起来。我始终 说不清楚这是—种什么声音。 ⑨听着悠扬的笛声,母亲在默默做着手工活,缝制出口的高级羊皮手套。昏黄的灯光把她瘦弱的身影映照在窗帘上。 她的手指已经变形,她终日操劳不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不知道今天晚上老街的窗户上映照出多少母亲劳碌 的身影,可我知道这条街上所有的母亲都和我的母亲—样,一直在坚韧地生活着。 ⑩寂寞的夜晚,苍凉的街道,我的老街正如诗句里所说的那样是“天空的一道伤口”。三胜——这个在贫穷中长大 的孩子面对着这道伤口在吹笛子。 ⑪今天,老街的邻居们都住进了高层商品楼,三胜也不知到哪里去了。但老街的笛声并没有离弃我,如今听到这沿 着岁月的街道传采的笛声,我明白了被我当初享用而现在已经失去的是什么。当我走过一条条灯火辉煌、高楼林立 陌生的宽阔大街,满怀疲惫地走进家门,在我把脸伏向枕头的那一瞬间,我就又回到了老街,听到了那消逝已久的 遥远的笛声。 2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 作者从对笛声的“遗忘”写起,笔端满蓄愧疚、追悔与遗憾的情绪。 B. 饭菜简陋,人们却尤为“郑重其事”,老街居民的生活态度甚是可贵。 C. 贫穷、矮小的三胜面对老街的伤口吹奏欢乐的乐曲,他是勇敢无畏的。 D. “脸伏向枕头的那一瞬间”,笛声响起,老街的温暖是作者心灵的安抚。 E. 本文的语言真切细腻,隽永如诗,若流淌的溪水,滋润着读者的心田。 21. 第⑤段中画线句子是怎样描写笛声的?请具体分析。(3 分) 22. 作者为什么写笛声中劳作的母亲?(4 分) 23. 结合全文,说说“被我当初享用而现在已经失去的”,究竟是什么?(5 分) 六、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60 分。 20. (4 分)A C 21. (3 分) 作者先用“试探”予笛声以拟人之态,写出了笛声骤然出现时的脆响与力量,接着连续用“响亮、短 促、跳跃”等几个词形容描摹笛声的欢快,然后用“沿着”“盘旋而上”赋予笛声以动态,笛声覆盖 了老街的每一个角落。作者赋无形以有形,描写的笛声形象生动。 22. (4 分) 母亲勤劳、无语无怨,一辈子坚韧地生活着,她们付出的不仅是劳动,更是生命;她们不仅是贫困家 庭的生活支柱,更是家人的精神支撑。笛声与母亲融合、呼应,带来的是更为踏实的生活力量,美好 的生活更可期待。 23. (5 分) 当初贫穷,物质匮乏,人们珍惜、敬重物质,享用物质带来的最大可能的价值;当初贫穷,生活单调, 人们分外渴望、珍爱生活中的欢乐,拥有体验、憧憬美好的敏感心灵,内心生活丰富。当初贫穷,人 们踏实勤奋地生活,平静坚韧地面对一切,拥有质朴简单的生活态度。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 按要求作文。(10 分)
夜幕降临的时候,许多小区的公共场所,都会被翩翩起舞的人群所占据,这就是现在风靡全国的业余锻炼活动 广场舞。然而,因广场舞音乐困扰而引发矛盾的事频频发生,近期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某小区广场舞乐曲声起, 附近居民就搬来集资买来的扩音器,奏响极高分贝的噪音,强力干扰舞者的旋律,令舞者苦不堪言 请你以舞者或者附近居民的身份,给小区治安管理部门写一封短信,陈说自己对广场舞纠纷的看法,并为维护 自身权益提出合理建议。要求表达精练、得体,150-200字。 25.作文(5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在写一篇文章 大师指着远处的一座高山,问弟子:“那山为什么能与天相连?” 因为它刚强,所以它拥有一定的高度!”弟子说 大师带弟子来到海边,指着远处与天相连的海面问:“海水很柔软,为什么海也能与天相连、与天等高呢?” 弟子吱唔着,答不上来。“那是因为海的胸襟宽,宽阔的胸襟让它与天相连、与天等高。”大师说,“胸襟,也能成就 种高度,一种抵达天空的高度。”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7 夜幕降临的时候,许多小区的公共场所,都会被翩翩起舞的人群所占据,这就是现在风靡全国的业余锻炼活动 ——广场舞。然而,因广场舞音乐困扰而引发矛盾的事频频发生,近期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某小区广场舞乐曲声起, 附近居民就搬来集资买来的扩音器,奏响极高分贝的噪音,强力干扰舞者的旋律,令舞者苦不堪言。 请你以舞者或者..附近居民的身份,给小区治安管理部门写一封短信,陈说自己对广场舞纠纷的看法,并为维护 自身权益提出合理建议。要求表达精练、得体, 150—200 字。 25.作文(5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在写一篇文章: 大师指着远处的一座高山,问弟子:“那山为什么能与天相连?” “因为它刚强,所以它拥有一定的高度!”弟子说。 大师带弟子来到海边,指着远处与天相连的海面问:“海水很柔软,为什么海也能与天相连、与天等高呢?” 弟子吱唔着,答不上来。“那是因为海的胸襟宽,宽阔的胸襟让它与天相连、与天等高。”大师说,“胸襟,也能成就 一种高度,一种抵达天空的高度。”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 7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