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十二校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答题时间150分钟,试题满分150分)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爱因斯坦的悼词 朱也旷 ①对于现代物理学,1905年是个有点特殊的年份。在这年9月的德国《物理学 杂志》上,发表了由一位默默无闻的专利审查员爱因斯坦所写的三篇论文。三篇 论文中的任何一篇,都足以使作者享有大物理学家的盛名。而其中最有名的便是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此文宣告了相对论的诞生。 ②在科学论文的最后,通常会有一大堆的引文索引,但这篇论文的结尾却是光秃 禿的。爱因斯坦没有提及任何同行的工作,只感谢同样默默无闻的专利审查员贝 索的“热忱帮助”。 ③对于爱因斯坦,贝索是个有点特殊的人物。尽管终其一生,贝索也许连 半个物理学家都算不上,但在当时他却是最理解爱因斯坦的人。全欧洲都找不到 比贝索更好的“思想共振器”,爱因斯坦后来曾这么评价。 ④1955年3月15日,贝索在日内瓦病逝。3月21日,爱因斯坦在给贝索亲属的 吊唁信中,写下了如下一段话:“现在,他又比我先行一步,离开了这个奇怪的 世界。但这并不意味着什么。对于我们笃信物理学的人来说,过去、现在和未来 之间的区别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而已,尽管这种幻觉有时还很顽固。 ⑤这是我所见到的最难以忘怀的悼词之一,它是由两种特殊的金属熔合成的合 金,一种是高贵的情感,另一种是幽邃的智力。它既包含着对友人的深厚感情 也包含着深刻的物理学思想。此前一年,爱因斯坦曾与贝索在信中讨论过“时间 箭头”的问题。爱因斯坦指出,在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中,均不存在所谓的时间箭 头(在牛顿的经典力学中当然也不存在),亦即基本的物理方程式均不提供过去和 未来的区别。这段悼词应该是源于这次讨论 ⑥但这也是一位聆听着死神脚步声的老人为自己撰写的悼词:他的妻子和妹妹已 经走了,他的终生挚友贝索也走了,现在该他了,既然过去和未来并无区别,生 与死又何足道哉!不到一个月,爱因斯坦的病情就恶化了。他拒绝了人为延长生 命的手术建议,因为他要庄严地死去。4月18日,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逝世 ⑦我个人以为,爱因斯坦对死亡的感受可以与孔子媲美,至少可以与司马迁笔下 那位悲歌慷慨、唱着“太山坏乎!梁柱摧乎!晢人萎乎”的孔子媲美,尽管前者显 得内敛,后者则溢于言表。像爱因斯坦目睹着他的亲友先他而去一样,孔子也目 睹着妻子、儿子以及他的心爱的学生颜渊、子路先他而去。颜渊死时,孔子曾发 出著名的感叹“天丧予”,大概可算作世界上最短的悼词 ⑧后来,我读到了更多的关于时间的书,像什么《时间简史》、《时间之箭》之 类,甚至还有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似乎,我又多了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 ⑨有一阵子,这段话不那么使我感动了。我甚至以为,那不过是一位大物理学家 的机智与幽默罢了,但不久我便发现,这是一种假象。我还发现,我所拥有的关 于时间的知识其实都是多余的,顶多也不过是一架维特根斯坦的梯子:一旦爬上 屋顶,就必须把它抽掉 ⑩这太奇怪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这个奇怪的世界。 【注释】[维特根斯坦]奥地利哲学家,罗素的弟子
上海市十二校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答题时间 150 分钟,试题满分 150 分) 一 阅读 8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1—-6 题。(17 分) 爱因斯坦的悼词 朱也旷 ①对于现代物理学,1905 年是个有点特殊的年份。在这年 9 月的德国《物理学 杂志》上,发表了由一位默默无闻的专利审查员爱因斯坦所写的三篇论文。三篇 论文中的任何一篇,都足以使作者享有大物理学家的盛名。而其中最有名的便是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此文宣告了相对论的诞生。 ②在科学论文的最后,通常会有一大堆的引文索引,但这篇论文的结尾却是光秃 秃的。爱因斯坦没有提及任何同行的工作,只感谢同样默默无闻的专利审查员贝 索的“热忱帮助”。 ③对于爱因斯坦,贝索是个有点特殊的人物。尽管终其一生,贝索也许连 半个物理学家都算不上,但在当时他却是最理解爱因斯坦的人。全欧洲都找不到 比贝索更好的“思想共振器”,爱因斯坦后来曾这么评价。 ④1955 年 3 月 15 日,贝索在日内瓦病逝。3 月 21 日,爱因斯坦在给贝索亲属的 吊唁信中,写下了如下一段话:“现在,他又比我先行一步,离开了这个奇怪的 世界。但这并不意味着什么。对于我们笃信物理学的人来说,过去、现在和未来 之间的区别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而已,尽管这种幻觉有时还很顽固。” ⑤这是我所见到的最难以忘怀的悼词之一,它是由两种特殊的金属熔合成的合 金,一种是高贵的情感,另一种是幽邃的智力。它既包含着对友人的深厚感情, 也包含着深刻的物理学思想。此前一年,爱因斯坦曾与贝索在信中讨论过“时间 箭头”的问题。爱因斯坦指出,在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中,均不存在所谓的时间箭 头(在牛顿的经典力学中当然也不存在),亦即基本的物理方程式均不提供过去和 未来的区别。这段悼词应该是源于这次讨论。 ⑥但这也是一位聆听着死神脚步声的老人为自己撰写的悼词:他的妻子和妹妹已 经走了,他的终生挚友贝索也走了,现在该他了,既然过去和未来并无区别,生 与死又何足道哉! 不到一个月,爱因斯坦的病情就恶化了。他拒绝了人为延长生 命的手术建议,因为他要庄严地死去。4 月 18 日,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逝世。 ⑦我个人以为,爱因斯坦对死亡的感受可以与孔子媲美,至少可以与司马迁笔下 那位悲歌慷慨、唱着“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的孔子媲美,尽管前者显 得内敛,后者则溢于言表。像爱因斯坦目睹着他的亲友先他而去一样,孔子也目 睹着妻子、儿子以及他的心爱的学生颜渊、子路先他而去。颜渊死时,孔子曾发 出著名的感叹“天丧予”,大概可算作世界上最短的悼词。 ⑧后来,我读到了更多的关于时间的书,像什么《时间简史》、《时间之箭》之 类,甚至还有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似乎,我又多了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 ⑨有一阵子,这段话不那么使我感动了。我甚至以为,那不过是一位大物理学家 的机智与幽默罢了,但不久我便发现,这是一种假象。我还发现,我所拥有的关 于时间的知识其实都是多余的,顶多也不过是一架维特根斯坦的梯子:一旦爬上 屋顶,就必须把它抽掉。 ⑩这太奇怪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这个奇怪的世界。 【注释】[维特根斯坦]奥地利哲学家,罗素的弟子
1.我们高中阶段所学过的《 》一文中,作者曾称赞爱 因斯坦“科学、艺术和哲学作为一个整体便成了他一生的三大支柱,成了他的血 和肉。”(1分) 2.第③段中“对于爱因斯坦,贝索是个有点特殊的人物”,说贝索“特殊”是因 为 (2分) 3.第⑤段中作者说爱因斯坦给贝索的悼词“是由两种特殊的金属熔合成的合 金”,“合金”一词具体包含了怎样的含义?(4分) 4.第⑨段中作者引用维特根斯坦关于梯子的言论:“一旦爬上屋顶,就必须把它 抽掉。”其用意是什么?(3分) 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突出爱因斯坦论文“光秃秃的结尾”,意在指出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成 就极高。 B.本文从爱因斯坦给贝索的悼词中引发了对爱因斯坦的敬仰和对生死、时间的 哲学思考。 C.全文采用夹叙夹议写法,“叙”得简练,“议”得精当。 D.本文语言精练准确,例如对爱因斯坦悼词所作的比喻式评价就非常精当。 6.纵观全文,概括爱因斯坦对死亡的认识和感受。(4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7--12题(21分) 流逝的古典 黄晔 ①那天下午,我去听一位老教授的课,他讲的是《诗经·蒹葭》。午后的阳光从 窗户跑进来爬在他那苍苍白发和陶醉的脸上,听着他温暖地读着那些渐行渐远的 诗句时,我突然有一种很静谧、很幸福的感觉。 ②夜里,月色和清风悄悄穿过窗帘,我从高高的书架上找出了那本遗忘多年的《诗 经》。线装的书页泛着远古的光芒,是那种随着光阴流逝,越来越朴实的金色。 在幽幽浮动的墨香里,我再一次看到了“蒹葭苍苍”“白露未晞”。我看见远古
1.我们高中阶段所学过的《 》一文中,作者曾称赞爱 因斯坦“科学、艺术和哲学作为一个整体便成了他一生的三大支柱,成了他的血 和肉。”(1 分) 2.第③段中“对于爱因斯坦,贝索是个有点特殊的人物”,说贝索“特殊”是因 为 。 (2 分) 3.第⑤段中作者说爱因斯坦给贝索的悼词“是由两种特殊的金属熔合成的合 金”,“合金”一词具体包含了怎样的含义? (4 分) 4.第⑨段中作者引用维特根斯坦关于梯子的言论:“一旦爬上屋顶,就必须把它 抽掉。”其用意是什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 5.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突出爱因斯坦论文“光秃秃的结尾”,意在指出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成 就极高。 B.本文从爱因斯坦给贝索的悼词中引发了对爱因斯坦的敬仰和对生死、时间的 哲学思考。 C.全文采用夹叙夹议写法,“叙”得简练,“议”得精当。 D.本文语言精练准确,例如对爱因斯坦悼词所作的比喻式评价就非常精当。 6.纵观全文,概括爱因斯坦对死亡的认识和感受。(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 7——12 题(21 分) 流逝的古典 黄晖 ①那天下午,我去听一位老教授的课,他讲的是《诗经·蒹葭》。午后的阳光从 窗户跑进来爬在他那苍苍白发和陶醉的脸上,听着他温暖地读着那些渐行渐远的 诗句时,我突然有一种很静谧、很幸福的感觉。 ②夜里,月色和清风悄悄穿过窗帘,我从高高的书架上找出了那本遗忘多年的《诗 经》。线装的书页泛着远古的光芒,是那种随着光阴流逝,越来越朴实的金色。 在幽幽浮动的墨香里,我再一次看到了“蒹葭苍苍”“白露未晞”。我看见远古
时代的一个芦塘,清晨,纤纤芦苇被牛乳般流动如烟的雾霭轻柔地包裏着。晨曦 中,浅绿的墨绿的苇丛倩影婆娑,亭亭玉立,如衣香鬓飞的女子涉水而来。怀念 这一种意境:我不想把这说成是一种诗情,而情愿把它归为一种古典。“古典” 词本身就很静态,很内敛,很纯粹,有一种淑静、典雅的感觉,令我们咀嚼 玩味不够。 ③我读到《关雎》,读到《桃夭》,读到“青青之麦,生于陵坡”,读到“昔我 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读到“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摇 落,凄伧江潭。”我想到为什么,这些很远古的文字,如今读来,依然淙淙如诉, 让人可感可悟。真如澹澹的渌水,我们的心田仿佛千万年来一直是它青青的河 床 ④想到了《古诗十九首》,这些不知作者姓名和年代,突兀而起复又戛然而止的 谜一般的诗歌群落。为什么就连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也为之佩服得五体投地?怎会 洋洋洒洒醉酒般地写下整卷《古风》?我想,这就是古典的魅力吧。它们以其天 衣无缝、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的艺术魅力震撼、陶冶着无 数的后人! ⑤注视着这些古典书籍,抚摸着它们厚实的脊梁,我能感受到它们所蕴含的时代 精髓和撑起的时代魄力。而它们又是那样宁静,我不敢想象没有《诗经》、《楚 辞》的时代叫什么先秦,没有唐诗宋词的时代算什么唐宋,没有小说的明清是仕 么样的明漬。这些源自第一张植物纤维构筑的纸片的灵感,在千百年漫长的时光 中,抚慰着人类的精神与灵魂,牵引着人类穿越长长的时光隧道。一行行时长时 短的句子,一页页时近时远的思绪,那么质朴、厚重,它们牵着我走向文字的源 头。这些久远的古典文字的确“旧”了,但那字里行间所充盈的生命精神、深邃 的原理、多极的内核却超越了彼时彼地,在这个世界夜深人静的时刻渐入我们的 心灵、血脉,在我们的血管里流淌… ⑥我相信那些古典的文字肯定来自于平凡的生活,源于简洁、沉静的心灵。古人 在最为平凡的采摘、狩猎、耕种之余,偶有所见所感,自自然然,随口吟出了“蒹 葭苍苍’,“渌水澹澹”这些精纯得像墨金一样的文字。汽车、电脑离它们很远, 人欲物欲离他们很远,而平凡离他们很近,诗情离他们很近,古典离他们很近。 古典与古人本来就是水乳交融的一体。而我们呢?在抚摸那些《诗经》句子的时 候,除了对美的巨大感动,内心、更有一份莫名的冰凉和疼痛:那自然史上最纯 真的童年风景、生命与自然最相爱和谐的“蜜月之岁”似乎已经渐行渐远了!阅 读竟成了永远的怀念! ⑦怀念古典,这是一份超越时空的契约。我的心灵深处永远会留下一个宽敞、透 亮的空间,让飘溢着灵性、充盈着生命精神的古典诗情灿然长流 (选自《中国教育报》208年3月27日第12版) 7.请赏析第⑤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8.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①段写听“老教授的课”的作用。(3分)
时代的一个芦塘,清晨,纤纤芦苇被牛乳般流动如烟的雾霭轻柔地包裹着。晨曦 中,浅绿的墨绿的苇丛倩影婆娑,亭亭玉立,如衣香鬓飞的女子涉水而来。怀念 这一种意境:我不想把这说成是一种诗情,而情愿把它归为一种古典。“古典” 一词本身就很静态,很内敛,很纯粹,有一种淑静、典雅的感觉,令我们咀嚼、 玩味不够。 ③我读到《关雎》,读到《桃夭》,读到“青青之麦,生于陵坡”,读到“昔我 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读到“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摇 落,凄伧江潭。”我想到为什么,这些很远古的文字,如今读来,依然淙淙如诉, 让人可感可悟。真如澹澹的渌水,我们的心田仿佛千万年来一直是它青青的河 床。 ④想到了《古诗十九首》,这些不知作者姓名和年代,突兀而起复又戛然而止的 谜一般的诗歌群落。为什么就连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也为之佩服得五体投地?怎会 洋洋洒洒醉酒般地写下整卷《古风》?我想,这就是古典的魅力吧。它们以其天 衣无缝、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的艺术魅力震撼、陶冶着无 数的后人! ⑤注视着这些古典书籍,抚摸着它们厚实的脊梁,我能感受到它们所蕴含的时代 精髓和撑起的时代魄力。而它们又是那样宁静,我不敢想象没有《诗经》、《楚 辞》的时代叫什么先秦,没有唐诗宋词的时代算什么唐宋,没有小说的明清是什 么样的明清。这些源自第一张植物纤维构筑的纸片的灵感,在千百年漫长的时光 中,抚慰着人类的精神与灵魂,牵引着人类穿越长长的时光隧道。一行行时长时 短的句子,一页页时近时远的思绪,那么质朴、厚重,它们牵着我走向文字的源 头。这些久远的古典文字的确“旧”了,但那字里行间所充盈的生命精神、深邃 的原理、多极的内核却超越了彼时彼地,在这个世界夜深人静的时刻渐入我们的 心灵、血脉,在我们的血管里流淌…… ⑥我相信那些古典的文字肯定来自于平凡的生活,源于简洁、沉静的心灵。古人 在最为平凡的采摘、狩猎、耕种之余,偶有所见所感,自自然然,随口吟出了“蒹 葭苍苍’,“渌水澹澹”这些精纯得像墨金一样的文字。汽车、电脑离它们很远, 人欲物欲离他们很远,而平凡离他们很近,诗情离他们很近,古典离他们很近。 古典与古人本来就是水乳交融的一体。而我们呢?在抚摸那些《诗经》句子的时 候,除了对美的巨大感动,内心、更有一份莫名的冰凉和疼痛:那自然史上最纯 真的童年风景、生命与自然最相爱和谐的“蜜月之岁”似乎已经渐行渐远了!阅 读竟成了永远的怀念! ⑦怀念古典,这是一份超越时空的契约。我的心灵深处永远会留下一个宽敞、透 亮的空间,让飘溢着灵性、充盈着生命精神的古典诗情灿然长流。 (选自《中国教育报》2008 年 3 月 27 日第 12 版) 7. 请赏析第⑤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2 分) 8.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①段写听“老教授的课”的作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⑤段“抚摸着它们厚实的脊梁”中“抚摸”一词用得好,请简要分析。(3 分) 10.文章第⑥段,作者说“阅读竟成了永远的怀念”,请根据文意概括其原因。 (2分) 11.对本文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作者幻想芦塘旁边的亭亭玉立的女子,从而产生淑静,典雅的感觉 B.文中运用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加了文采,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C.只有多读古书,才能让“古典”不至于流逝。 D.本文融叙述描写说明抒情于一炉,写出了古典珍贵无比的价值。 E.李白的《古风》言近旨远,语短情长,极具艺术魅力和震撼力。 F.文章由“读”入“思”,层层深入,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思考 12.根据全文内容,结合自己的阅读实践,举例谈谈“古典”给你带来的独特体 验。(5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欲投人处宿, 。(王维《终南山》) (2)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3) ,断桥头卖鱼人散。 (《远浦帆归》) (4)君子固穷, 。(《 论语>七则》) (5)何当共剪西窗烛 商隐《夜雨寄北》) ,不可知其源。(柳宗元《小石潭记》) (7)靡不有初, 。(《诗 经》)
9.第⑤段“抚摸着它们厚实的脊梁”中“抚摸”一词用得好,请简要分析。(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第⑥段,作者说“阅读竟成了永远的怀念”,请根据文意概括其原因。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对本文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6 分) A.作者幻想芦塘旁边的亭亭玉立的女子,从而产生淑静,典雅的感觉。 B.文中运用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加了文采,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C.只有多读古书,才能让“古典”不至于流逝。 D.本文融叙述描写说明抒情于一炉,写出了古典珍贵无比的价值。 E.李白的《古风》言近旨远,语短情长,极具艺术魅力和震撼力。 F.文章由“读”入“思”,层层深入,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思考。 12.根据全文内容,结合自己的阅读实践,举例谈谈“古典”给你带来的独特体 验。(5 分) (三)默写。(6 分)【任选 6 空,超过 6 空,按前 6 空评分】 13.(1)欲投人处宿,__________。(王维《终南山》) (2)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3) ,断桥头卖鱼人散。 (《远浦帆归》) (4)君子固穷, 。(《七则》) (5)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 商隐《夜雨寄北》) (6) ,不可知其源。(柳宗元《小石潭记》) (7)靡不有初, 。(《诗 经》)
(8)春江潮水连海平, 。(张若虚《春江花月 夜》)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贫女 秦韬玉①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②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秦韬玉:唐代诗人,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谄附当时有权 势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②时事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称“时世妆 又称“俭妆”。俭:同“险”,怪异的意思;险梳妆,就是奇形怪状的打扮。 14.请根据颈联内容概括“贫女”的内心活动。(2分) 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蓬门未识绮罗香”,生在蓬门陋户,未曾有绫罗绸缎沾身,贫女自伤身世。 B.“谁爱风流髙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表明当时人们竞相追逐风流韵事、 奇装异服的社会风气。 C.全诗以独白方式揭示贫女内心深处的苦痛,着意刻画贫女持重清高的品行, 对贫女给予深切同情,也寄寓了作者的不平和感慨 D.全诗语言质朴,运用对比手法,将贫女置于典型的社会环境中,使诗歌富有 广泛深刻的内涵 16.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这首诗:“语语为贫士写照。”请结合诗歌 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6分) 鄞有高世之士,曰骆先生以大,貌严而气刚,行峻而言直,学广而闻多。落落不 与世俗相俯仰,一语之不合,一事之不谐,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以故世之 士子,鲜有当乎其意,辱与为忘形交者。然独视菊如贤友朋。 每岁即小斋之外,罗植数百本。春而锄,夏而灌,秋编其干而屏列之。当天气始 肃,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携九节杖,巡行圃中。见夫幽姿劝质,凌厉
(8)春江潮水连海平, 。 (张若虚《春江花月 夜》)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 14—16 题。(8 分) 贫女 秦韬玉①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②。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秦韬玉:唐代诗人,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谄附当时有权 势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②时事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称“时世妆”, 又称“俭妆”。俭:同“险”,怪异的意思;险梳妆,就是奇形怪状的打扮。 14.请根据颈联内容概括“贫女”的内心活动。(2 分)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蓬门未识绮罗香”,生在蓬门陋户,未曾有绫罗绸缎沾身,贫女自伤身世。 B.“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表明当时人们竞相追逐风流韵事、 奇装异服的社会风气。 C.全诗以独白方式揭示贫女内心深处的苦痛,着意刻画贫女持重清高的品行, 对贫女给予深切同情,也寄寓了作者的不平和感慨。 D.全诗语言质朴,运用对比手法,将贫女置于典型的社会环境中,使诗歌富有 广泛深刻的内涵。 16.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这首诗:“语语为贫士写照。”请结合诗歌 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 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 17—21 题。(16 分) 鄞有高世之士,曰骆先生以大,貌严而气刚,行峻而言直,学广而闻多。落落不 与世俗相俯仰,一语之不合,一事之不谐,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以故世之 士子,鲜有当乎其意,辱与为忘形交者。然独视菊如贤友朋。 每岁即小斋之外,罗植数百本。春而锄,夏而灌,秋编其干而屏列之。当天气始 肃,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携九节杖,巡行圃中。见夫幽姿劝质,凌厉
风霜,则思淬厉节操,处坚瘁而不屈。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 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见夫早培晚盛,不竞不争,则思居谦处让,退可以无咎 而进为有悔。见夫味甘而气馨,品高而性介,则思蓄用以待时,洁身而处俗,不 与黄茅白苇俱出于斯世。凡是数者,一或不类于是菊,又为之徘徊花下,仰而视 俯而思,且愧而且责。必也物我两忘,彼此无间,然后与之曹出乎轩窗寂寞之滨 并驱乎草木摇落之际。若相磋以道,相错以德,不自知其情之孚而身之化也。夫 如是,则菊也,先生也,真所谓贤友朋也。 菊有贤友朋之象,而先生犹爱之如此,况世之贤士子乎?是故无贤士子则已,有 则必为先生之所爱,如爱斯菊矣。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呜呼: 菊不能以自贤,惟先生能贤之。士子不能自知其不贤,惟先生能知之。贤也吾其 爱,不贤也吾其弃。呜呼,安得贤如是菊陶姓而潜名者与之论先生之交际哉 (取材于元戴良《爱菊说》)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 )(2)辱与为忘形交者( (3)则思淬厉节操 )(4)若相磋以道,相 错以德( 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学广而闻多 仰而视,俯而思 B.夫如是,则菊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贤也吾其爱 其皆出于此乎? D.有则必为先生之所爱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19.用“/”为文中划波浪线语句断句(3分) 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 20.把文中划横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春而锄,夏而灌,秋编其干而屏列之。(3分) (2)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2分) 21.作者借骆先生这一形象,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 登扫叶楼记 [清]管同 自予归江宁,爱其山川奇胜,间尝与客登石头,历钟阜,泛舟于后湖,南极芙 蓉、天阙诸峰,而北攀燕子矶,以俯观江流之猛壮。以为江宁奇胜,尽于是矣。 或有邀予登览者,辄厌倦,思舍是而他游
风霜,则思淬厉节操,处坚瘁而不屈。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 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见夫早培晚盛,不竞不争,则思居谦处让,退可以无咎 而进为有悔。见夫味甘而气馨,品高而性介,则思蓄用以待时,洁身而处俗,不 与黄茅白苇俱出于斯世。凡是数者,一或不类于是菊,又为之徘徊花下,仰而视, 俯而思,且愧而且责。必也物我两忘,彼此无间,然后与之曹出乎轩窗寂寞之滨, 并驱乎草木摇落之际。若相磋以道,相错以德,不自知其情之孚而身之化也。夫 如是,则菊也,先生也,真所谓贤友朋也。 菊有贤友朋之象,而先生犹爱之如此,况世之贤士子乎?是故无贤士子则已,有 则必为先生之所爱,如爱斯菊矣。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呜呼: 菊不能以自贤,惟先生能贤之。士子不能自知其不贤,惟先生能知之。贤也吾其 爱,不贤也吾其弃。呜呼,安得贤如是菊陶姓而潜名者与之论先生之交际哉! (取材于元戴良《爱菊说》)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 分) (1)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 )(2)辱与为忘形交者( ) (3)则思淬厉节操 ( ) (4)若相磋以道,相 错以德( ) 1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 分) A.学广而闻多 仰而视,俯而思 B.夫如是,则菊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贤也吾其爱 其皆出于此乎? D.有则必为先生之所爱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19.用“/”为文中划波浪线语句断句(3 分) 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 20.把文中划横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1)春而锄,夏而灌,秋编其干而屏列之。(3 分) (2)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2 分) 21.作者借骆先生这一形象,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 22—26 题。(12 分) 登扫叶楼记 [清]管 同 自予归江宁,爱其山川奇胜,间尝与客登石头①,历钟阜,泛舟于后湖,南极芙 蓉、天阙诸峰,而北攀燕子矶,以俯观江流之猛壮。以为江宁奇胜,尽于是矣。 或有邀予登览者,辄厌倦,思舍是而他游
而四望有扫叶楼,去吾家不一里,乃未始一至焉。辛酉秋,金坛王中子访予于 家,语及,因相携以往。是楼起于岑山之巅,土石秀洁,而旁多大树,山风西来, 落木齐下,堆黄叠青,艳若绮绣。及其上登,则近接城市,远挹江岛,烟村云舍, 沙鸟风帆,幽旷瑰奇,毕呈于几席。虽乡之所谓奇胜,何以加此? 凡人之情,骛远而遗近。盖远则其至必难,视之先重,虽无得而不暇知矣;近则 其至必易,视之先轻,虽有得而亦不暇知矣。予之见,每自谓差远流俗,顾不知 奇境即在半里外,至厌倦思欲远游,则其生平行事之类乎是者,可胜计哉!虽然, 得王君而予不终误矣,此古人之所以贵益友与 【注释】①石头:指石头城。本段中钟阜、芙蓉、天阙均为山名。②四望:四 望矶,山名。 22.作者说“思舍是而他游”是因为 (用文中语句回答) (1分) 23.划线句“登石头,历钟阜,泛舟于后湖,南极芙蓉、天阙诸峰,而北攀燕子 矶,以俯观江流之猛壮”在文中的作用 是 。(3分) 24.对“虽乡之所谓奇胜,何以加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即使是乡间所认可的奇观胜景,又怎能超过这里呢 B.虽然是乡人都认为的奇观胜景,凭什么强加于人呢 C.即使是以前所认为的奇观胜景,又怎能超过这里呢 D.虽然是以前所认可的奇观胜景,凭什么强加于人呢 25.作者写扫叶楼景色的观察顺序是先 后 (2分) 26.北宋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曾引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 在于险远”之叹,本文作者表达了对“奇胜之景”怎样的认识?试比较两者在写 作意图上的差异。(4分) 写作70分 27.作文。 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傅山在《作字示儿孙》小序中写到,写字要注意“宁拙毋巧, 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直率无安排” 其实,这“四宁四勿”,何止写字如此,做人做事亦理应如此 请你根据以上文字,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2013学年第二学期上海市十二校联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而四望②有扫叶楼,去吾家不一里,乃未始一至焉。辛酉秋,金坛王中子访予于 家,语及,因相携以往。是楼起于岑山之巅,土石秀洁,而旁多大树,山风西来, 落木齐下,堆黄叠青,艳若绮绣。及其上登,则近接城市,远挹江岛,烟村云舍, 沙鸟风帆,幽旷瑰奇,毕呈于几席。虽乡之所谓奇胜,何以加此? 凡人之情,骛远而遗近。盖远则其至必难,视之先重,虽无得而不暇知矣;近则 其至必易,视之先轻,虽有得而亦不暇知矣。予之见,每自谓差远流俗,顾不知 奇境即在半里外,至厌倦思欲远游,则其生平行事之类乎是者,可胜计哉!虽然, 得王君而予不终误矣,此古人之所以贵益友与。 【注释】①石头:指石头城。本段中钟阜、芙蓉、天阙均为山名。 ②四望:四 望矶,山名。 22.作者说“思舍是而他游”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 (1 分) 23. 划线句“登石头,历钟阜,泛舟于后湖,南极芙蓉、天阙诸峰,而北攀燕子 矶,以俯观江流之猛壮”在文中的作用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24. 对“虽乡之所谓奇胜,何以加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即使是乡间所认可的奇观胜景,又怎能超过这里呢 B.虽然是乡人都认为的奇观胜景,凭什么强加于人呢 C.即使是以前所认为的奇观胜景,又怎能超过这里呢 D.虽然是以前所认可的奇观胜景,凭什么强加于人呢 25.作者写扫叶楼景色的观察顺序是先 , 后 。(2 分) 26. 北宋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曾引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 在于险远”之叹,本文作者表达了对“奇胜之景”怎样的认识?试比较两者在写 作意图上的差异。(4 分) 二 写作 70 分 27.作文。 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傅山在《作字示儿孙》小序中写到,写字要注意“宁拙毋巧, 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直率无安排”。 其实,这“四宁四勿”,何止写字如此,做人做事亦理应如此。 请你根据以上文字,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 800 字;(3)不要写成诗歌 2013 学年第二学期上海市十二校联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阅读(80分) (一)(17分) 1.(1分)《爱因斯坦与艺术》 2.(2分)贝索是当时整个欧洲最了解爱因斯坦的,为数不多的“知音”。 3.(4分)(1)爱因斯坦对贝索的敬佩与感激以及对贝索去世的痛悼,(2)爱因斯 坦对生死有自己独特的哲学思考,认为在物理学意义上时间过去、现在和未来的 区别只是幻觉。 4.(3分)作者引用维特根斯坦关于梯子的言论,指出自己之前所拥有的关于时 间的知识只是登高的梯子,要想认识真实的世界,不能一味依赖既有的认知,(2 分)表达了作者对爱因斯坦在哲学和物理学上开创性成就的由衷赞佩。(1分) 5.(3分)A 6.(4分)(1)从物理学思想上看,爱因斯坦认为过去、现在与未来是无区别 的,死本不足道(2)从情感世界上看,客观世界与精神世界往往是相矛盾的(或: 情感与理智往往是相悖的),爱因斯坦和许多人一样仍会为亲友的去世而痛苦 (二)(21分) 7.(2分)运用排比,层层铺排,集中表现了古典所蕴含的时代精髓和撑起的 时代魄力。 8.(3分)(1)以老教授的课使作者产生了“静谧、幸福的感觉”,从而自然引 出了下文对古典深刻的感悟(2分)。(2)暗扣标题(或照应标题),“午后的阳 光”“渐行渐远的诗句”暗示古典在人们的视线中正在慢慢消逝(1分) 9.(3分)“抚摸”这一满含深情的动作,(1分)体现了作者用心体验,感悟 之深,能感受到古典所蕴含的时代精髓和撑起的时代魄力,(1分)表现了作者 对古典书籍的挚爱之情。(1分) 10.(2分)现代的人们被物欲所左右,失去了简洁沉静的心灵,已经远离了纯 真的自然,(1分)再也无法像古人那样做到文学、生命、自然的水乳交融,和 谐统一。(1分) 11.(6分)BF 12.(5分)评分标准:举例+作品内容概括1+1分;阅读体验2分,古典内涵1 分 “古典”内涵: 1)“古典”一词本身就很静态,很内敛,很纯粹,有一种淑静、典雅的感觉, 令我们咀嚼、玩味不够。 2)古典的魅力以其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言近旨远、语短情 长的艺术魅力震撼、陶冶着无数的后人! (3)它们蕴含时代精髓和撑起的时代魄力,而它们又是那样宁静 (4)那些古典的文字来自于平凡的生活,源于简洁、沉静的心灵 (三)(6分) 13.(1)隔水问樵夫 (2)官盛则近谀 (3)落花水香茅舍晚(4)小人穷斯滥矣 (5)却话巴山夜雨时(6)其岸势犬牙差互 (7)鲜克有终 (8)海上明月共潮生 (四)(8分) 14.(2分)贫女自诩(自恃)心灵手巧,不愿与人争妍斗艳,不肯迎合流俗 15.(2分)B(风流:指意态娴雅。高格调:很高的品格和情调)
一 阅读(80 分) (一)(17 分) 1. (1 分)《爱因斯坦与艺术》 2. (2 分)贝索是当时整个欧洲最了解爱因斯坦的,为数不多的“知音”。 3. (4 分) (1)爱因斯坦对贝索的敬佩与感激以及对贝索去世的痛悼,(2)爱因斯 坦对生死有自己独特的哲学思考,认为在物理学意义上时间过去、现在和未来的 区别只是幻觉。 4.(3 分)作者引用维特根斯坦关于梯子的言论,指出自己之前所拥有的关于时 间的知识只是登高的梯子,要想认识真实的世界,不能一味依赖既有的认知,(2 分)表达了作者对爱因斯坦在哲学和物理学上开创性成就的由衷赞佩。(1 分) 5.(3 分) A 6.(4 分)(1) 从物理学思想上看,爱因斯坦认为过去、现在与未来是无区别 的,死本不足道 (2)从情感世界上看,客观世界与精神世界往往是相矛盾的(或: 情感与理智往往是相悖的),爱因斯坦和许多人一样仍会为亲友的去世而痛苦。 (二)(21 分) 7. (2 分)运用排比,层层铺排,集中表现了古典所蕴含的时代精髓和撑起的 时代魄力。 8.(3 分)(1)以老教授的课使作者产生了“静谧、幸福的感觉”,从而自然引 出了下文对古典深刻的感悟(2 分)。 (2)暗扣标题(或照应标题),“午后的阳 光” “渐行渐远的诗句”暗示古典在人们的视线中正在慢慢消逝(1 分)。 9. (3 分)“抚摸”这一满含深情的动作,(1 分)体现了作者用心体验,感悟 之深,能感受到古典所蕴含的时代精髓和撑起的时代魄力,(1 分)表现了作者 对古典书籍的挚爱之情。(1 分) 10.(2 分)现代的人们被物欲所左右,失去了简洁沉静的心灵,已经远离了纯 真的自然,(1 分)再也无法像古人那样做到文学、生命、自然的水乳交融,和 谐统一。(1 分) 11. (6 分)BF 12.(5 分)评分标准:举例+作品内容概括 1+1 分;阅读体验 2 分,古典内涵 1 分。 “古典”内涵: (1)“古典”一词本身就很静态,很内敛,很纯粹,有一种淑静、典雅的感觉, 令我们咀嚼、玩味不够。 (2)古典的魅力以其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言近旨远、语短情 长的艺术魅力震撼、陶冶着无数的后人! (3)它们蕴含时代精髓和撑起的时代魄力,而它们又是那样宁静 (4)那些古典的文字来自于平凡的生活,源于简洁、沉静的心灵。 (三)(6 分) 13.(1)隔水问樵夫 (2)官盛则近谀 (3)落花水香茅舍晚 (4)小人穷斯滥矣 (5)却话巴山夜雨时 (6)其岸势犬牙差互 (7)鲜克有终 (8)海上明月共潮生 (四)(8 分) 14.(2 分)贫女自诩(自恃)心灵手巧,不愿与人争妍斗艳,不肯迎合流俗。 15.(2 分)B(风流:指意态娴雅。高格调:很高的品格和情调)
16.(4分)诗人以贫女自喻。(1分)良媒不问蓬门之女,寄托着寒士出身贫 贱、举荐无人的苦闷哀怨;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着寒士内美修能、超凡脱俗 的孤高情调:;“谁爱风流高格调”,俨然是封建文人独清独醒的寂寞口吻;“为 他人作嫁衣裳”,表现自己久屈下僚为他人付出。(2分)诗情哀怨沉痛,借写 贫女的自伤实则是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寒士人不为世用的愤懑和不平.。(1分) (五)(16分) 17.(4分)(并列)(以——为耻辱)(磨炼磨砺)(切磋) 18.(2分)B 19.(3分)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 畏(一处/1分) 20.(5分)(1)(他)春天锄草,夏天灌溉,秋天的时候就把菊花的枝干编 起来,像屏风一样地排列着。(3分) (2)先生喜爱贤能之人的心意,难道真的与喜爱菊花的心意有什么不同吗? (zen 21.(2分)骆先生以菊为友,品性高介,洁身自好,(1分)作者借此表达对 清高远俗的贤能之士的仰慕之情和渴求之心。(1分 【参考译文】鄞州有一位超凡脱俗的读书人,叫骆以大先生,(他)相貌威严, 气节刚正,举止严厉,言语率直,学识广博,见闻丰富,特立独行,不与世俗之 人应付周旋,(如果与他)一句话不投机,一件事情不和洽,他就会不髙兴地离 开,一辈子都不再(与世俗之人)同列。因此世间的读书人,很少有人能合乎他 的心意,(而骆先生也)以同这类人成为知心朋友为耻辱。然而骆先生唯独把菊 花视为好朋友。 每年都会在他的小斋外面,成排成列地种上几百株菊花,春天锄草,夏天灌溉 秋天的时候就把菊花的枝干编起来,像屏风一样地排列着。当天气开始变冷的时 候,菊花盛开了,他就披上鹤氅,戴上折角巾,拿着九节杖,漫步园中。看见菊 花那隐而不露的姿态、刚劲不阿的气质,看见菊花迎风傲霜,就想到磨砺自己的 节操,身处艰难困苦而不屈服;看见菊花(即便是)长于泥土,(也开得)纯净 金黄毫无杂质,就想到要保持纯正的本色自我坚守,让君子敬仰,让小人畏惧; 看见菊花早上培土晚上盛开,不与其它花竞争,就想到自己也要举止谦让,谦退 可以没有过失,进用会有所悔恨;闻到菊花那甘甜的味道,芳馨的气息,看到菊 花那高洁的品质,耿介的性情,就想到自己也要积蓄力量,待时而发,生活在俗 世之中洁身自好,不与平凡庸常之辈在这世上为伍。所有这几种品质,一旦自己 有跟菊花不一样的,就因此徘徊于花前,或抬头观望,或低头沉思,又惭愧又自 责,一定要达到物我两忘,彼此亲密无间的境界,然后跟这些菊花相守在寂静的 窗边,一起相伴到草木凋零的时节,就如和自己的朋友用道义相互切磋,用德行 相互砥砺一样,不知道自己的情感已经与菊花完全相通,自己也仿佛化身为菊花 了。像这样,菊花啊,先生啊,真正成为贤友良朋了。 菊花只是具有贤友良朋的特征,先生尚且这样喜爱它,更何况世间的贤能之士 呢?所以,世上没有贤能之人就罢了,有就一定会被先生喜爱,就像喜爱这菊花 一样。先生喜爱贤能之人的心意,难道真的与喜爱菊花的心意有什么不同吗?唉! 菊花不能把自己当做贤能之士,只有先生认为它贤能;士人不能知道自己不贤能, 只有先生能知道他不贤能。贤能之人我就爱它,不贤能的人我就远离他。唉!哪 里有像菊花一样贤能的“陶潜”同我一起谈论先生的交友之道呢? (六)(12分)
16.(4 分)诗人以贫女自喻。(1 分)良媒不问蓬门之女,寄托着寒士出身贫 贱、举荐无人的苦闷哀怨;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着寒士内美修能、超凡脱俗 的孤高情调;“谁爱风流高格调”,俨然是封建文人独清独醒的寂寞口吻;“为 他人作嫁衣裳”,表现自己久屈下僚为他人付出。(2 分)诗情哀怨沉痛,借写 贫女的自伤实则是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寒士人不为世用的愤懑和不平.。(1 分) (五)(16 分) 17.(4 分)(并列) (以----为耻辱) (磨炼 磨砺) (切磋) 18.(2 分)B 19.(3 分)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 畏(一处/1 分) 20.(5 分)(1)(他)春天锄草,夏天灌溉,秋天的时候就把菊花的枝干编 起来,像屏风一样地排列着。(3 分) (2)先生喜爱贤能之人的心意,难道真的与喜爱菊花的心意有什么不同吗? (2fen) 21.(2 分)骆先生以菊为友,品性高介,洁身自好,(1 分)作者借此表达对 清高远俗的贤能之士的仰慕之情和渴求之心。(1 分) 【参考译文】鄞州有一位超凡脱俗的读书人,叫骆以大先生,(他)相貌威严, 气节刚正,举止严厉,言语率直,学识广博,见闻丰富,特立独行,不与世俗之 人应付周旋,(如果与他)一句话不投机,一件事情不和洽,他就会不高兴地离 开,一辈子都不再(与世俗之人)同列。因此世间的读书人,很少有人能合乎他 的心意,(而骆先生也)以同这类人成为知心朋友为耻辱。然而骆先生唯独把菊 花视为好朋友。 每年都会在他的小斋外面,成排成列地种上几百株菊花,春天锄草,夏天灌溉, 秋天的时候就把菊花的枝干编起来,像屏风一样地排列着。当天气开始变冷的时 候,菊花盛开了,他就披上鹤氅,戴上折角巾,拿着九节杖,漫步园中。看见菊 花那隐而不露的姿态、刚劲不阿的气质,看见菊花迎风傲霜,就想到磨砺自己的 节操,身处艰难困苦而不屈服;看见菊花(即便是)长于泥土,(也开得)纯净 金黄毫无杂质,就想到要保持纯正的本色自我坚守,让君子敬仰,让小人畏惧; 看见菊花早上培土晚上盛开,不与其它花竞争,就想到自己也要举止谦让,谦退 可以没有过失,进用会有所悔恨;闻到菊花那甘甜的味道,芳馨的气息,看到菊 花那高洁的品质,耿介的性情,就想到自己也要积蓄力量,待时而发,生活在俗 世之中洁身自好,不与平凡庸常之辈在这世上为伍。所有这几种品质,一旦自己 有跟菊花不一样的,就因此徘徊于花前,或抬头观望,或低头沉思,又惭愧又自 责,一定要达到物我两忘,彼此亲密无间的境界,然后跟这些菊花相守在寂静的 窗边,一起相伴到草木凋零的时节,就如和自己的朋友用道义相互切磋,用德行 相互砥砺一样,不知道自己的情感已经与菊花完全相通,自己也仿佛化身为菊花 了。像这样,菊花啊,先生啊,真正成为贤友良朋了。 菊花只是具有贤友良朋的特征,先生尚且这样喜爱它,更何况世间的贤能之士 呢?所以,世上没有贤能之人就罢了,有就一定会被先生喜爱,就像喜爱这菊花 一样。先生喜爱贤能之人的心意,难道真的与喜爱菊花的心意有什么不同吗?唉! 菊花不能把自己当做贤能之士,只有先生认为它贤能;士人不能知道自己不贤能, 只有先生能知道他不贤能。贤能之人我就爱它,不贤能的人我就远离他。唉!哪 里有像菊花一样贤能的“陶潜”同我一起谈论先生的交友之道呢? (六)(12 分)
22.(1分)以为江宁奇胜,尽于是矣。 23.(3分)以遍游江宁各地(1分)写出“江宁奇胜”之多(1分),为后文 写“扫叶楼”更胜一筹作铺垫衬托(1分)。 24.(2分)C 25.(2分)远观 俯瞰 26.(4分)本文的认识:奇境即在半里外。(1分)王安石重在“贵远”,管同 重在“贵近”。(1分)王安石强调要“志、力、物”三者结合,才能至远。(1 分),而管同针对人们轻“易”重“难”的心理,指出行事不应该好高骛远,在 眼前得之容易的事物中,也有着使人赏心悦目的内在价值,只要具慧眼,就能发 现。(1分) 参考译文 从我回到江宁后,喜爱上这里奇丽的山川美景,空闲时曾与朋友登上石头城,游 历钟阜山,在后湖泛舟(游乐)。南面远至芙蓉山、天阙山诸峰,北面攀上燕子 矶俯看急流汹涌的江流。我认为江宁一带的奇丽的山水,都在这里了。(因此) 有朋友邀请我(游览江宁一带),就感到厌倦了,想放弃这里而到其他(远处) 游览。 但是,在四望矶上有扫叶楼,离我家不到一里之地,竟然从未去过。辛酉年秋天, 金坛的王中子到我家探访我,说起扫叶楼,于是两人便一同去那里。这座楼建在 (四望矶的)小山之顶,(山上)土净石秀,(小楼)傍大树茂密,山风西面吹 来,落叶纷纷,(满地的)青黄两色的叶子堆叠交杂,绚烂得像一幅织绵。等到 (我们)向上登上(扫叶楼),(放眼看去),这里近接城区市井,远连江心小 岛;云烟缭绕的村舍,沙滩边的水鸟,江中的风帆,(这些)幽深而旷远、瑰丽 而奇特的景色,全都呈现在案头席边。即使是以前所认为的奇异美景,又怎能超 过这里呢? 大凡人的感情,喜欢追求远离自己的东西,而遗弃眼前的事物。这大概是远离的 东西,获得它一定很艰难,则把它看得很重,即便是没有什么可获得的,也不在 意:在身边的东西,得到它一定很容易,则把它看得很轻,即便会有所获得,也 不当回事。我的见识,自认为还能远离世俗(高于一般人),却也不能知道奇丽 景观就在半里之外,竟到了厌倦近处的美景而想远游的地步,(由此而看),那 么我平生的行事中与此相类似的情况,哪里能计算得尽啊! 虽然如此,(但这一次)因王君来访而使我没有最终失去近处的美景,这就是古 人把对自己有教益的朋友,看得很重的原因吧 作文(70分) 27.(70分)作文: 1.释义:“宁拙毋巧”,言字应拙朴、自然,本色,而非华巧、机巧;“宁丑 勿媚”,言字宁丑而不熟媚轻态,丑中见境,丑中见美,外丑内美;“宁支离勿 轻滑”,言字形散乱有骨力但不轻浮不劲利;“宁直率毋安排”言字直率为之, 凌云健笔,而非巧做安排,失真失性。 2.延伸:鲁迅对于作文白描法,也曾谈过十二个字:“有真意,去粉饰,少做 作,勿卖弄 3.立意:质朴为人,率真为事,符合题旨皆可,亦可进行辨证思考 【评分标准】 类卷(63-70分)基准分67分
22. (1 分)以为江宁奇胜,尽于是矣。 23. (3 分)以遍游江宁各地(1 分)写出“江宁奇胜”之多(1 分),为后文 写“扫叶楼”更胜一筹作铺垫衬托(1 分)。 24. (2 分)C 25. (2 分)远观 俯瞰 26.(4 分)本文的认识:奇境即在半里外。(1 分)王安石重在“贵远”,管同 重在“贵近”。(1 分)王安石强调要“志、力、物”三者结合,才能至远。(1 分),而管同针对人们轻“易”重“难”的心理,指出行事不应该好高骛远,在 眼前得之容易的事物中,也有着使人赏心悦目的内在价值,只要具慧眼,就能发 现。(1 分) 参考译文: 从我回到江宁后,喜爱上这里奇丽的山川美景,空闲时曾与朋友登上石头城,游 历钟阜山,在后湖泛舟(游乐)。南面远至芙蓉山、天阙山诸峰,北面攀上燕子 矶俯看急流汹涌的江流。我认为江宁一带的奇丽的山水,都在这里了。(因此) 有朋友邀请我(游览江宁一带),就感到厌倦了,想放弃这里而到其他(远处) 游览。 但是,在四望矶上有扫叶楼,离我家不到一里之地,竟然从未去过。辛酉年秋天, 金坛的王中子到我家探访我,说起扫叶楼,于是两人便一同去那里。这座楼建在 (四望矶的)小山之顶,(山上)土净石秀,(小楼)傍大树茂密,山风西面吹 来,落叶纷纷,(满地的)青黄两色的叶子堆叠交杂,绚烂得像一幅织绵。等到 (我们)向上登上(扫叶楼),(放眼看去),这里近接城区市井,远连江心小 岛;云烟缭绕的村舍,沙滩边的水鸟,江中的风帆,(这些)幽深而旷远、瑰丽 而奇特的景色,全都呈现在案头席边。即使是以前所认为的奇异美景,又怎能超 过这里呢? 大凡人的感情,喜欢追求远离自己的东西,而遗弃眼前的事物。这大概是远离的 东西,获得它一定很艰难,则把它看得很重,即便是没有什么可获得的,也不在 意;在身边的东西,得到它一定很容易,则把它看得很轻,即便会有所获得,也 不当回事。我的见识,自认为还能远离世俗(高于一般人),却也不能知道奇丽 景观就在半里之外,竟到了厌倦近处的美景而想远游的地步,(由此而看),那 么我平生的行事中与此相类似的情况,哪里能计算得尽啊! 虽然如此,(但这一次)因王君来访而使我没有最终失去近处的美景,这就是古 人把对自己有教益的朋友,看得很重的原因吧。 二 作文(70 分) 27.(70 分)作文: 1.释义:“宁拙毋巧”,言字应拙朴、自然,本色,而非华巧、机巧;“宁丑 勿媚”,言字宁丑而不熟媚轻态,丑中见境,丑中见美,外丑内美;“宁支离勿 轻滑”,言字形散乱有骨力但不轻浮不劲利;“宁直率毋安排”言字直率为之, 凌云健笔,而非巧做安排,失真失性。 2. 延伸:鲁迅对于作文白描法,也曾谈过十二个字:“有真意,去粉饰,少做 作,勿卖弄。” 3.立意:质朴为人,率真为事,符合题旨皆可,亦可进行辨证思考。 【评分标准】 一类卷(63—70 分)基准分 67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