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人教版专题复习:《有条不紊来叙事》 【课程介绍】 叙事类记叙文很看重条理。但有时,我们为了条理的表达而牺牲了记叙文本应有的情趣 二者可以兼顾吗?时间线索是记叙文最常使用的条理方式,在使用时有什么技巧吗?记叙文 还有哪些常用的使文章有条不紊的线索吗?答案尽在《有条不紊来叙事》中 【教学过程】 同学们会包饺子吗?你看到“包饺子”这个题目,会什么想说想写的吗? 七岁那年放暑假,社区组织放假在家的孩子包饺子比赛。我感受到了胜利的喜悦。 高三那年的岁末,全班同学在教室里包饺子过洋历年。感受到初为人师的满足。 工作后,与外国友好校的师生互动,包饺子成了传播中国文化快乐手段 但最令人难忘的还叔叔难得从美国回来一趟,祖孙三代一起包饺子的家庭温馨 包饺子的过程 第一步:和面 先倒面,再加水,再搅拌,再揉面,然后醒面… 第二步:拌馅 先剁肉,再切菜,再加入作料,然后拌匀 第三步:擀皮 先揉面,再搓条,再切剂儿,然后擀皮… 第四步:包饺子 第五步:煮饺子 …最后盛盘 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传播知识,记叙文的写作目的是表达情感。 凤仙花·美甲记(情趣) 彭鹏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女孩子乎?记得还是上幼儿园的时候,一到花红柳绿的夏天, 我总是爱缠着小脚的外婆帮我美甲,外婆也总会欣然答应,开始做好美甲的前期准备。 其实,说白了也就是包红指甲。外婆的小院里种了很多凤仙花,后来知道它的别名指甲 花、急性子、女儿花、金凤花,那时我们总是俗称它为鸡草子。每棵凤仙花所开出的花色都 不同,白、粉红、橙红、铜红等。我总是在外婆准备时帮着摘选,将适量叶子与花放在一起, 在一个容器里细细捣碎,汁液泛着青黄色,每每这时,外婆会将少许磨碎的白矾放进去再揉 碾几下,外婆说白矾能让指甲更上色。这些准备好后再跑到院外摘苍耳叶,果实为有钩刺的 囊状苞的植物,我们叫它刺猬。包几个手指头就摘多少片叶子。臭美的我总是不摘十片绝不 罢休,有时怕使用过程中弄破了还多摘几片备用。慈祥的外婆总是在旁边一言不发微笑地看 着我 切准备就绪啦,就等着夜晚的来临,因为十个手指头被包起来行动不方便,,对我们 这些贪玩的孩子来说,估计根本不等它在指甲上着上色就已经脱落了,晚上临睡前是最好 的时候了,摘下的叶子变软,韧性也强了。用期待的心情将十个手指头交给外婆,看着外 婆将碾碎散发着草叶清香的花浆取出匀匀地铺在要染的指甲上,然后用苍耳叶将指头包上, 像包粽子似的再用线缠上系好,一个手指头的指甲美容过程就算告一段落,往往还没等十 个手指头包完的时候,我已经进入梦乡
2020 年中考语文人教版专题复习:《有条不紊来叙事》 【课程介绍】 叙事类记叙文很看重条理。但有时,我们为了条理的表达而牺牲了记叙文本应有的情趣, 二者可以兼顾吗?时间线索是记叙文最常使用的条理方式,在使用时有什么技巧吗?记叙文 还有哪些常用的使文章有条不紊的线索吗?答案尽在《有条不紊来叙事》中。 【教学过程】 同学们会包饺子吗?你看到“包饺子”这个题目,会什么想说想写的吗? 七岁那年放暑假,社区组织放假在家的孩子包饺子比赛。我感受到了胜利的喜悦。 高三那年的岁末,全班同学在教室里包饺子过洋历年。感受到初为人师的满足。 工作后,与外国友好校的师生互动,包饺子成了传播中国文化快乐手段。 但最令人难忘的还叔叔难得从美国回来一趟,祖孙三代一起包饺子的家庭温馨。 包饺子的过程: 第一步:和面 先倒面,再加水,再搅拌,再揉面,然后醒面…… 第二步:拌馅 先剁肉,再切菜,再加入作料,然后拌匀…… 第三步:擀皮 先揉面,再搓条,再切剂儿,然后擀皮…… 第四步:包饺子 第五步:煮饺子 ……最后盛盘。 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传播知识,记叙文的写作目的是表达情感。[来源: Z & xx &k. Com ] 凤仙花·美甲记(情趣) 彭鹏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女孩子乎?记得还是上幼儿园的时候,一到花红柳绿的夏天, 我总是爱缠着小脚的外婆帮我美甲,外婆也总会欣然答应,开始做好美甲的前期准备。 其实,说白了也就是包红指甲。外婆的小院里种了很多凤仙花,后来知道它的别名指甲 花、急性子、女儿花、金凤花,那时我们总是俗称它为鸡草子。每棵凤仙花所开出的花色都 不同,白、粉红、橙红、铜红等。我总是在外婆准备时帮着摘选,将适量叶子与花放在一起, 在一个容器里细细捣碎,汁液泛着青黄色,每每这时,外婆会将少许磨碎的白矾放进去再揉 碾几下,外婆说白矾能让指甲更上色。这些准备好后再跑到院外摘苍耳叶,果实为有钩刺的 囊状苞的植物,我们叫它刺猬。包几个手指头就摘多少片叶子。臭美的我总是不摘十片绝不 罢休,有时怕使用过程中弄破了还多摘几片备用。慈祥的外婆总是在旁边一言不发微笑地看 着我。 一切准备就绪啦,就等着夜晚的来临,因为十个手指头被包起来行动不方便, 对我们 这些贪玩的孩子来说,估计根本不等它在指甲上着上色就已经脱落了,晚上临睡前是最好 的时候了,摘下的叶子变软,韧性也强了。用期待的 心情将十个手指头交给外婆,看着外 婆将碾碎散发着草叶清香的花浆取出匀匀地铺在要染的指甲上,然后用苍耳叶将指头包上, 像包粽子似的再用线缠上系好,一个手指头的指甲 美容过程就算告一段落,往往还没等十 个手指头包完的时候,我已经进入梦乡
最开心的是第二天的清晨,还没完全醒透便睡眼惺忪地张开双手,想着打开包裹的叶子 后指甲美丽的样子。往往刚开始是让人失望的,由于一夜的辗转反侧,有的叶子早已脱落到 床上,当然那个指头的指甲颜色也是很浅的,而剩余的幸存者也是在经过一夜不透气的包裹 后,指甲周围的皮肤被花浆泡皱了,也染上了颜色。顾不得这些,爬起来就去找要好的小伙 伴,因为凤仙花开的时候我们都开始了美甲工程,找她们是要比比看谁的指甲颜色更红、更 好看。其实,包裹一次的指甲颜色并不是红色,有点像一个老烟民手指被烟熏得发黄的感觉 不甘心的我们总要再包上个两三次,直到红得发黑才善罢甘休。儿时不懂审美的我们觉得那 样才是最美的吧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的女孩子的美甲方式真是越来越多了,指甲上镶钻、用各色的指 甲油画图案……只有你想不到的是没有做不到的。可是每到夏季去看望外婆的时候,她还是 喜欢将小拇指用凤仙花染成红色,年迈慈祥的外婆仍然用传统的方式坚守着自己对美的诠 (本文写的是小时候用凤仙花染红指甲的故事,文章不厌其烦地写了染指甲用的各种材 花、适量的叶子、明矾等等,以及包指甲的过程。却不像枯燥的程序说明,而是一篇情 趣盎然的记叙文。其奥妙就在“情趣”上,流露着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对美的天然的 追求,体现着外婆的智慧一一自然纯朴的生活之美,和对作者的慈祥。) 记叙文需要借助时间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变化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交代淸楚。 拔草记(层次清晰,详略得当) 放暑假了,我整天在家里呆着,每天除了看书,写点作业外,剩下的也只能靠看电视消 磨时间,就连我平时最爱看的动画片也失去了往日的色彩。每天是度日如年啊! 天早饭时,我突然心血来潮,要求与爷爷下麦地拔草。可爷爷奶奶都极力反对,说什 么地里又热,蚊虫又咬,生怕累坏我这祖国的未来“花朵”。我说:“这点苦算什么,男儿 当自强,想想刘翔,看看林丹,他们付出了多大的辛苦才为祖国赢得了金牌。如果我从小不 吃苦,……”终于,我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他们。 奶奶为我拿来布鞋、长裤,让我全身“武装”,准备进军“大别山”,体会“悯农”的 滋味。我和爷爷一路上谈笑风生,终于到了地里,我们开始拔草了 一开始,我拔得还挺好,不一会儿蚊子便前来挑衅,我这一掌下去,这无名小卒便成了 我降龙十八掌的掌下亡魂,但我毕竟是寡不敌众啊,我浑身也是多处“受伤”,疼痒难忍。 就连太阳也不放过我。烈日当头,我是口干舌燥,头就像洗了一样,真后悔来时没带上水。 正当我坚持不住的时候,一个望梅止渴的想法涌上心头:如果坚持完成任务,那我就是“有 功之臣”,到那时,我在爷爷面前就有了资本了。我想要的东西一股脑都买上,让哥哥、姐 姐羡慕死。想着这个好事,热和累全不在话下了。我俩终于把一大块地的草拔完了。我高兴 地喊爷爷回家,可爷爷却一个劲地看我的身后。我这才发现,我拔过的草的庄稼横七竖八地 倒下。爷爷腰都没直,一棵一棵地扶起来。想不到行行有学问,连拔草都有讲究,都是我不 小心的结果。 回家的路上,我口渴难捱,但我没有喊苦喊累,想起了小时候嫌馒头不好吃,扔过好多 次呢,每次不是爷爷就是奶奶捡起来吃了……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今天我总算品尝到了其中的滋味。 以时间为线索 要有明显的时间标志
最开心的是第二天的清晨,还没完全醒透便睡眼惺忪地张开双手,想着打开包裹的叶子 后指甲美丽的样子。往往刚开始是让人失望的,由于一夜的辗转反侧,有的叶子早已脱落到 床上,当然那个指头的指甲颜色也是很浅的,而剩余的幸存者也是在经过一夜不透气的包裹 后,指甲周围的皮肤被花浆泡皱了,也染上了颜色。顾不得这些,爬起来就去找要好的小伙 伴,因为凤仙花开的时候我们都开始了美甲工程,找她们是要比比看谁的指甲颜色更红、更 好看。其实,包裹一次的指甲颜色并不是红色,有点像一个老烟民手指被烟熏得发黄的感觉。 不甘心的我们总要再包上个两三次,直到红得发黑才善罢甘休。儿时不懂审美的我们觉得那 样才是最美的吧。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的女孩子的美甲方式真是越来越多了,指甲上镶钻、用各色的指 甲油画图案……只有你想不到的是没有做不到的。可是每到夏季去看望外婆的时候,她还是 喜欢将小拇指用凤仙花染成红色,年迈慈祥的外婆仍然用传统的方式坚守着自己对美的诠 释…… (本文写的是小时候用凤仙花染红指甲的故事,文章不厌其烦地写了染指甲用的各种材 料:花、适量的叶子、明矾等等,以及包指甲的过程。却不像枯燥的程序说明,而是一篇情 趣盎然的记叙文。其奥妙就在“情趣”上,流露着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对美的天然的 追求,体现着外婆的智慧——自然纯朴的生活之美,和对作者的慈祥。) 记叙文需要借助时间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变化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交代清楚。 拔草记(层次清晰,详略得当) 放暑假了,我整天在家里呆着,每天除了看书,写点作业外,剩下的也只能靠看电视消 磨时间,就连我平时最爱看的动画片也失去了往日的色彩。每天是度日如年啊! 一天早饭时,我突然心血来潮,要求与爷爷下麦地拔草。可爷爷奶奶都极力反对,说什 么地里又热,蚊虫又咬,生怕累坏我这祖国的未来“花朵”。我说:“这点苦算什么,男儿 当自强,想想刘翔,看看林丹,他们付出了多大的辛苦才为祖国赢得了金牌。如果我从小不 吃苦,……”终于,我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他们。 奶奶为我拿来布鞋、长裤,让我全身“武装”,准备进军“大别山”,体会“悯农”的 滋味。我和爷爷一路上谈笑风生,终于到了地里,我们开始拔草了。 一开始,我拔得还挺好,不一会儿蚊子便前来挑衅,我这一掌下去,这无名小卒便成了 我降龙十八掌的掌下亡魂,但我毕竟是寡不敌众啊,我浑身也是多处“受伤”,疼痒难忍。 就连太阳也不放过我。烈日当头,我是口干舌燥,头就像洗了一样,真后悔来时没带上水。 正当我坚持不住的时候,一个望梅止渴的想法涌上心头:如果坚持完成任务,那我就是“有 功之臣”,到那时,我在爷爷面前就有了资本了。我想要的东西一股脑都买上,让哥哥、姐 姐羡慕死。想着这个好事,热和累全不在话下了。我俩终于把一大块地的草拔完了。我高兴 地喊爷爷回家,可爷爷却一个劲地看我的身后。我这才发现,我拔过的草的庄稼横七竖八地 倒下。爷爷腰都没直,一棵一棵地扶起来。想不到行行有学问,连拔草都有讲究,都是我不 小心的结果。 回家的路上,我口渴难捱,但我没有喊苦喊累,想起了小时候嫌馒头不好吃,扔过好多 次呢,每次不是爷爷就是奶奶捡起来吃了……[来源: 学*科*网Z *X* X*K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今天我总算品尝到了其中的滋味。 以时间为线索 要有明显的时间标志
可以直接陈述。如:“一开始”“不一会儿”“正当……的时候”“终于”等。而不要使用 “第一、第二、第三”“首先、其次、再次”这样说明文、议论文中常使用的生硬的条理 也可以暗示。借助自然规律“烈日当头”借助特定景物“绿肥红瘦”(李淸照《如梦 令》)借助节日民俗“扫墓完毕之后”(鲁迅《社戏》) 性格(一周) 上周,我一周都走路去学校。周二我约好了虹,她和我一起走,欢歌笑语,好不开心 走到半路,遇到了一个高年级的同学,他认识我,跟我打了一个招呼后,又埋头向前走去 我惊讶地问:“你一个人走?”“嗯。”“为什么?”他笑了笑说:“有性格。”我呆了,性格曾 经听同学说过,觉得这个词既有魔力又浪漫。性格!一个人走路真的那么有性格?我决定明 天就“有性格”一回 周三,我谁也没约。独自走在熟悉的路上,微风拂过脸庞,轻轻地,柔柔地,道旁的 花香扑鼻而来,我顿感心旷神怡,不由得加快了脚步。一进教室,我就迫不及待地把自己走 路上学的消息告诉了同学们,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哇,不简单,有性格耶。”性格,我 有性格,我激动地满教室跑着,同学们都惊诧地看着我,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回到了座位 周四,天下大雨。我是搭车呢,还是步行呢?我有点犹豫。可是一想起同学们那一声声 “有性格”时,我就打定了主意:一个人步行走,不打伞,这才有性格呢。出了家门,走在 路上,雨点毫不留情地打在我的头上、身上、脚上,但我不在乎,还是兴致勃勃地朝前走。 雨越下越大,一阵风吹来,我不禁打了一个寒噤。向四周望了望,这才发现路上只有我一个。 又一阵风吹来,树上的叶子被吹得“哗哗”作响,脑海中闪过恐怖片中的镜头,我又不禁打 了一个寒颤,再也顾不上性格不性格了,开始狂奔起来。我想如果这是在运动场上的话,我 肯定能得个第一名。我开始佩服起自己了,平常体育课上练素质时,耐力还没有现在的一半 好…终于到了学校,我冲了进去,上楼时,碰见了那位高年级的同学,这次轮到他惊讶地 问我了:“一个人冒雨来的?”“嗯。”他笑了笑说:“有性格。”这笑有点不自然。是笑我傻? 还是笑我太幼稚?我不知道。当我筋疲力尽地进入教室时,同学们又一次惊诧地看着我。看 我什么呢?上白下黄的运动裤?正在往下滴水的头发?还是……我想不了那么多,接过同学 们递的毛巾,使劲地擦了擦,然后对他们说:“我一个人冒雨来的。”“哇,有性格!”同学们 又异口同声地说。我哭笑不得,垂下头,一屁股坐在位子上。不过心里还有一丝安慰。 周五我感冒发烧,打针吃药,爸妈忙得不亦乐乎,我也高兴不起来了。发誓:再也不想 有性格了。 (本文写了一个青春懵懂的少年,因曲解了性格的内涵而闹出笑话的事。这次“有性格” 的尝试从萌生愿望到最后的后悔,有一周之久。星期的条理性表述使这个相对复杂的事件变 得有条不紊。) 生活·快乐(时间线索) 生活是什么?咬着笔尖,带着问题在记忆的长河中畅游,却丝毫没见着生活的踪迹。打 开另一扇记忆的闸门,涓涓的河水向我涌来。生活!!我不觉眼前一亮 小时侯为了一道数学习题,绞尽脑汁却仍是一团理不清的乱麻。妈妈的开导,使我毅然 在题边打了个大大的问号,一大早就匆匆跑向老师的办公室。怀揣妈妈的笑靥,耳边回荡着 老师的讲解,心头早已摆脱了习题的枷锁。快步跑向操场,深吸着清新的空气,倾听鸟儿的 歌唱,然后天真地把快乐送给蒲公英。这便是生活。 小学毕业,终于迎来一个轻松的假期,卸下裹满全身的学业负担,带着父母的千叮万嘱
可以直接陈述。如:“一开始”“不一会儿”“正当……的时候”“终于”等。而不要使用 “第一、第二、第三”“首先、其次、再次”这样说明文、议论文中常使用的生硬的条理。 也可以暗示。借助自然规律“烈日当头” 借助特定景物 “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 令》) 借助节日民俗“扫墓完毕之后”(鲁迅《社戏》) [来源:学科网] 性格(一周) 上周,我一周都走路去学校。周二我约好了虹,她和我一起走,欢歌笑语,好不开心。 走到半路,遇到了一个高年级的同学,他认识我,跟我打了一个招呼后,又埋头向前走去。 我惊讶地问:“你一个人走?”“嗯。”“为什么?”他笑了笑说:“有性格。”我呆了,性格曾 经听同学说过,觉得这个词既有魔力又浪漫。性格!一个人走路真的那么有性格?我决定明 天就“有性格”一回。 周三,我谁 也没约。独自走在熟悉的路上,微风拂过脸庞,轻轻地,柔柔地,道旁的 花香扑鼻而来,我顿感心旷神怡,不由得加快了脚步。一进教室,我就迫不及待地把自己走 路上学的消息告诉了同学们,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哇,不 简单,有性格耶。”性格,我 有性格,我激动地满教室跑着,同学们都惊诧地看着我,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回到了座位 上。 周四,天下大雨。我是搭车呢,还是步行呢?我有点犹豫。可是一想起同学们那一声声 “有性格”时,我就打定了主意:一个人步行走,不打伞,这才有性格呢。出了家门,走在 路上,雨点毫不留情地打在我的头上、身上、脚上,但我不在乎,还是兴致勃勃地朝前走。 雨越下越大,一阵风吹来,我不禁打了一个寒噤。向四周望了望,这才发现路上只有我一个。 又一阵风吹来,树上的叶子被吹得“哗哗”作响,脑海中闪过恐怖片中的镜头,我又不禁打 了一个寒颤,再也顾不上性格不性格了,开始狂奔起来。我想如果这是在运动场上的话,我 肯定能得个第一名。我开始佩服起自己了,平常体育课上练素质时,耐力还没有现在的一半 好……终于到了学校,我冲了进去,上楼时,碰见了那位高年级的同学,这次轮到他惊讶地 问我了:“一个人冒雨来的?”“嗯。”他笑了笑说:“有性格。”这笑有点不自然。是笑我傻? 还是笑我太幼稚?我不知道。当我筋疲力尽地进入教室时,同学们又一次惊诧地看着我。看 我什么呢?上白下黄的运动裤?正在往下滴水的头发?还是……我想不了那么多,接过同学 们递的毛巾,使劲地擦了擦,然后对他们说:“我一个人冒雨来的。”“哇,有性格!”同学们 又异口同声地说。我哭笑不得,垂下头,一屁股坐在位子上。不过心里还有一丝安慰。 周五我感冒发烧,打针吃药,爸妈忙得不亦乐乎,我也高兴不起来了。发誓:再也不想 有性格了。 (本文写了一个青春懵懂的少年,因曲解了性格的内涵而闹出笑话的事。这次“有性格” 的尝试从萌生愿望到最后的后悔,有一周之久。星期的条理性表述使这个相对复杂的事件变 得有条不紊。) 生活·快乐(时间线索) 生活是什么?咬着笔尖,带着问题在记忆的长河中畅游,却丝毫没见着生活的踪迹。打 开另一扇记忆的闸门,涓涓的河水向我涌来。生活!!我不觉眼前一亮…… 小时侯为了一道数学习题,绞尽脑汁却仍是一团理不清的乱麻。妈妈的开导,使我毅然 在题边打了个大大的问号,一大早就匆匆跑向老师的办公室。怀揣妈妈的笑靥,耳边回荡着 老师的讲解,心头早已摆脱了习题的枷锁。快步跑向操场,深吸着清新的空气,倾听鸟儿的 歌唱,然后天真地把快乐送给蒲公英。这便是生活。 小学毕业,终于迎来一个轻松的假期,卸下裹满全身的学业负担,带着父母的千叮万嘱
我立马“疯狂”玩耍,徜徉在青山绿水之间,任新鲜的空气在全身流淌,听着鸟鸣狗吠,任 宁静在身边弥漫,然后蹦蹦跳跳,呼朋引伴,里里外外透着疯丫头的气息,心里的紧张早已 在高山白云下消失得无影无踪,天地之间惟我自由快乐。看,这也是生活。 初中时,参加军训。每天穿着散发着军人气息的橄榄绿,像军人般挺直瘦小的腰板, 站在烈火般的太阳下,汗水总似断线的珠子滚落腮边,但总觉淋漓畅快。教官一句“解散 使同学们欢呼雀跃;老师的一声“努力”让同学们精神饱满:父母一夸“真棒”就能使大家 挂满军人的气质。于是,稚嫩的脸上开始有了“大人”的韵味,瘦小的腰板开始有了刚毅的 气魄。就在肌肤变成棕黑的那一刻,我对童年的依恋已升级为坚强和憧憬。喏,这就是新的 生活。 生活是什么?关上记忆闸门,我忽然有了一点感想:生活就是快乐的记忆,快乐是生活 的旋律 (本文表达了对生活和快乐的理解。时间跨度很大,又是三件事,这时时间线索的作 用就突显出来。它就像一根丝线,将如珍珠般散发着生活乐趣的点滴连缀而成) 尝试 爸爸和妈妈离婚了。一瞬间,我感到天空不再湛蓝,阳光不再灿烂,每天匆匆地从邻居 同情的注视中逃出家门,晚上回来独自咀嚼寂寞和孤独。爸爸很颓唐,瞬间好像老了十年, 终日难展愁容,似乎什么也不能拂去他心头的阴霾。我家这样毫于生气的境况持续了半年多。 一天中午,我迈进家门,看见父亲正和一个中年妇女谈笑着。“来,快叫李姨。”父亲把 我拉到她面前。一瞬间,我仿佛明白了什么。“李姨。”我硬硬地叫了声便冲进里屋。爸爸和 她站在那里,默默地看着我关上房门。“我能接受她吗?”她的岀现使我恐惧,我会失去父 爱的!再说,她能接受我吗? 李姨常来我家,家中也不再死气沉沉。她常常把地扫好,再替我洗衣服做饭,但每次望 见我总不大自然,欲言又止的样子。我试着给她做帮手,她没拒绝,似乎很高兴,但没说什 么。她也给我买衣服、手帕什么的,但我心里总无法把这一切和“母亲”这两个字连起来 也许,我们两个都尝试着接受对方,但又怕受到对方有意无意伤害。时间就这样慢慢地过去 了,我们之间有了一种默契。 梅雨季节是离不开伞的,而我却是个很粗心的人。看到走廊上逐渐稀疏的人影,我别无 选择,只能冲入雨帘回家了。“别,等等!”前方匆匆地来了一个人。啊,是李姨!我的脑海 里浮现出这样一个画面:也是这样的天气,这样的时候一个送伞的人匆匆地奔向我,那是我 妈妈。那久违了的情感一下子从心底扩散,一圈圈地荡漾开来。“妈妈!”我大叫着奔向她 她愣了一下,又本能地搂住了我。小小的伞撑出了一方晴空,没有风没有雨,我偎在李姨的 腋下,就像一只小船停泊在宁静的港湾 李姨不再欲言又止了,我也不再默默地跟着她进岀厨房,家中又充满了欢声笑语。我们 曾经努力尝试着去接受对方,却早已在默默中接受了对方。 天晴了,阳光灿烂,真好。 (面对“尝试”这个题目,很多同学可能会写学骑车、学游泳……这样的文章会显得枯 燥无味。但这篇作文的作者却写尝试着在情感上接受继母,而且这种尝试是人与人之间双向 的,显得不同凡响。可以改为尝试接纳一个新的班主任,或尝试着了解、认识新同学、新同 时间标志词似乎并不明显,但是我们可以清晰的概括出:初次见面(恐惧)一—经常接 触(试探一一默契)一一雨中送伞(接受)—一不再沉默(欢笑),每个情节中都包含着双
我立马“疯狂”玩耍,徜徉在青山绿水之间,任新鲜的空气在全身流淌,听着鸟鸣狗吠,任 宁静在身边弥漫,然后蹦蹦跳跳,呼朋引伴,里里外外透着疯丫头的气息,心里的紧张早已 在高山白云下消失得无影无踪,天地之间惟我自由快乐。看,这也是生活。 初中时,参加军训。 每天穿着散发着军人气息的橄榄绿,像军人般挺直瘦小的腰板, 站在烈火般的太阳下,汗水总似断线的珠子滚落腮边,但总觉淋漓畅快。教官一句“解散” 使同学们欢呼雀跃;老师的一声“努力”让同学们精神饱满;父母一夸“真棒”就能使大家 挂满军人的气质。于是,稚嫩的脸上开始有了“大人”的韵味,瘦小的腰板开始有了刚毅的 气魄。就在肌肤变成棕黑的那一刻,我对童年的依恋已升级为坚强和憧憬。喏,这就是新的 生活。 生活是什么?关上记忆闸门,我忽然有了一点感想:生活就是快乐的记忆,快乐是生活 的旋律。 (本文表达了对生活和快乐的理解。时间跨度很大,又是三件事,这时时间线 索的作 用就突显出来。它就像一根丝线,将如珍珠般散发着生活乐趣的点滴连缀而成) 尝试 爸爸和妈妈离婚了。一瞬间,我感到天空不再湛蓝,阳光不再灿烂,每天匆匆地从邻居 同情的注视中逃出家门,晚上回来独自咀嚼寂寞和孤独。爸爸很颓唐,瞬间好像老了十年, 终日难展愁容,似乎什么也不能拂去他心头的阴霾。我家这样毫于生气的境况持续了半年多。 一天中午,我迈进家门,看见父亲正和一个中年妇女谈笑着。“来,快叫李姨。”父亲把 我拉到她面前。一瞬间,我仿佛明白了什么。“李姨。”我硬硬地叫了声便冲进里屋。爸爸和 她站在那里,默默地看着我关上房门。“我能接受她吗?”她的出现使我恐惧,我会失去父 爱的!再说,她能接受我吗? 李姨常来我家,家中也不再死气沉沉。她常常把地扫好,再替我洗衣服做饭,但每次望 见我总不大自然,欲言又止的样子。我试着给她做帮手,她没拒绝,似乎很高兴,但没说什 么。她也给我买衣服、手帕什么的,但我心里总无法把这一切和“母亲”这两个字连起来。 也许,我们两个都尝试着接受对方,但又怕受到对方有意无意伤害。时间就这样慢慢地过去 了,我们之间有了一种默契。 梅雨季节是离不开伞的,而我却是个很粗心的人。看到走廊上逐渐稀疏的人影,我别无 选择,只能冲入雨帘回家了。“别,等等!”前方匆匆地来了一个人。啊,是李姨!我的脑海 里浮现出这样一个画面:也是这样的天气,这样的时候一个送伞的人匆匆地奔向我,那是我 妈妈。那久违了的情感一下子从心底扩散,一圈圈地荡漾开来。“妈妈!”我大叫着奔向她。 她愣了一下,又本能地搂住了我。小小的伞撑出了一方晴空,没有风没有雨,我偎在李姨的 腋下,就像一只小船停泊在宁静的港湾。 李姨不再欲言又止了,我也不再默默地跟着她进出厨房,家中又充满了欢声笑语。我们 曾经努力尝试着去接受对方,却早已在默默中接受了对方。 天晴了,阳光灿烂,真好。 (面对“尝试”这个题目,很多同学可能会写学骑车、学游泳……这样的文章会显得枯 燥无味。但这篇作文的作者却写尝试着在情感上接受继母,而且这种尝试是人与人之间双向 的,显得不同凡响。可以改为尝试接纳一个新的班主任,或尝试着了解、认识新同学、新同 桌)[来源:学科网 ZXX K] 时间标志词似乎并不明显,但是我们可以清晰的概括出:初次见面(恐惧)——经常接 触(试探——默契)——雨中送伞(接受)——不再沉默(欢笑),每个情节中都包含着双
方感情的微妙变化,准确而又自然。) 记叙文的写作目的是以情动人,使人感动。所以叙事时不仅要关注外在的时间顺序,更 要注重流荡在事件中的情感线索。 以人物为线索 以人物为线索,是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 材料。例如,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里的“我”一一咸亨酒店的小伙计,就是这样一个 线索人物”。孔乙己遭人取笑;孔乙己好喝懒做,偶而做些偷窃的事;孔乙己教“我”写 字;孔乙己给孩子们吃茴香豆:孔乙己一直欠店里十九个钱: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 等,都是通过“我”的见闻中反映出来的,也说是说一切都经过“小伙计”眼光的折射, 过他的叙述,完成对孔乙己性格的塑造。“小伙计”就是个穿针引线的“线索人物”。 以事件为线索 《西游记》就是以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历时十四 年,行程十万八千里,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到达西天取得真经。在取经途中,他们演出了 诸如“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大战盘丝洞”等一系列扣人心弦的故事。每个故事之间 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去西天取经”这条线索却把它们贯穿起来 以物品为线索 《羚羊木雕》围绕一个珍贵的“羚羊木雕”展开。在爸妈的眼里,羚羊木雕是亲情的见 证,不见后,他们询问木雕;它又是我与“万芳”的友谊见证,被赠送木雕;在父母的逼 迫下我难过地去朋友家索回木雕。 记叙文需要借助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物品等线索把事情叙述得有条不紊。这些外 在的线索会使思想情感的呈现更加清晰 写作文要先稳后工,当我们能够把一件事娓娓道来后,就要追求摇曳生姿了。下一讲我 们讲一讲摇曳生姿巧构思
方感情的微妙变化,准确而又自然。) 记叙文的写作目的是以情动人,使人感动。所以叙事时不仅要关注外在的 ...时间顺序,更 要注重流荡在事件中 ...的情感线索。 以人物为线索 以人物为线索,是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 材料。例如,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里的“我”——咸亨酒店的小伙计,就是这样一个 “线索人物”。 孔乙己遭人取笑;孔乙己好喝懒做,偶而做些偷窃的事;孔乙己教“我”写 字;孔乙己给孩子们吃茴香豆;孔乙己一直欠店里十九个钱;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等 等,都是通过“我”的见闻中反映出来的,也说是说一切都经过“小伙计”眼光的折射,通 过他的叙述,完成对孔乙己性格的塑造。“小伙计”就是个穿针引线的“线索人物”。 以事件为线索 《西游记》就是以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历时十四 年,行程十万八千里,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到达西天取得真经。在取经途中,他们演出了 诸如“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大战盘丝洞”等一系列扣人心弦的故事。每个故事之间 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去西天取经”这条线索却把它们贯穿起来。 以物品为线索[来源:Z .xx .k. Co m] 《羚羊木雕》围绕一个珍贵的“羚羊木雕”展开。在爸妈的眼里,羚羊木雕是亲情的见 证,不见后,他们询问木雕;它又是 我与“万芳”的友谊见证,被赠送木雕;在父母的逼 迫下我难过地去朋友家索回木雕。 记叙文需要借助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物品等线索把事情叙述得有条不紊。这些外 在的线索会使思想情感的呈现更加清晰。 写作文要先稳后工,当我们能够把一件事娓娓道来后,就要追求摇曳生姿了。下一讲我 们讲一讲摇曳生姿巧构思